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2024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2024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随着冬小麦的春季到来,田间管理技术对于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下面是2024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的参考内容:
一、土壤管理
1. 耕地整地:春季是土壤整地的重要时期,及时整地有利于改善土壤通气性和
保持土壤湿度。
2. 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冬小麦产量的关键。
春季适量施入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冬小麦生长。
3. 耕地松土:春季及时松土有利于土壤保水和保温,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冬小
麦的产量。
二、水分管理
1. 合理浇水: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冬小麦需要增加水分,但要避免水分过多导
致水涝。
根据土壤湿度和冬小麦生长情况,合理浇水。
2. 灌溉管理:定期巡查田间灌溉设施,保证冬小麦的水分供应,避免因缺水或
过湿而影响产量。
三、病虫害防治
1. 定期清理病虫害:春季是冬小麦病虫害易发期,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减少病
虫害滋生源。
2. 防治病害:对冬小麦常见的病害如锈病、赤霉病等,及时使用农药进行防治,避免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四、田间管理
1. 及时除草:春季田间杂草生长旺盛,及时除草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2. 调整密度:根据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疏苗,保证每株冬小麦的生长空间,促进产量的提高。
以上是2024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的参考内容,希望能对冬小麦的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实施,确保冬小麦的良好生长和高产。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我地小麦春季管理一般是指春节后到四月二十日这段时间对麦田的管理,这段时间是小麦返青、拔节、孕穗的时间,尤其进入三月中旬前后将进入小麦拔节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关键时期,也是肥水需求的吸收高峰期。
因此,必须狠抓春季小麦的田间管理,巩固冬前低蘖位大分蘖,增加春季分蘖成穗率,减少无效分蘖,促进晚播二、三类苗情转化升级,调节群体协调发展,夺取小麦丰产丰收,特提出如下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一、清沟理墒,防止渍害。
“田间一套沟,从种喊到收。
”多年来,人们只重视播种质量,而忽视三沟配套作用,特别是稻茬低洼田块,因春后雨水相对充足,导致明涝暗渍现象发生普遍,有些田块明涝虽排,但暗渍难解,严重地恶化小麦春后根际生长的环境,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
所以必须搞好水系配套,防止旱涝急转。
有沟的要清淤疏通,保证畅通;无沟的要利用农闲时节开挖田间一套沟,确保沟沟相通。
做到能灌能排,雨住田干,为小麦根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化学除草,化控防倒。
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如遇到适当墒情,田间杂草将开始大量萌发。
在小麦拔节前,要抓住冷尾暖头有利天气,选准药剂,抢晴用药化除,确保用药后7天内不遇到0℃以下霜冻低温,以提高药效,避免产生药害。
防除稻茬麦田硬草,亩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50-30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防除野燕麦,亩用7.5%金马或6.9%骠马水乳剂100毫升,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用药时间宜掌握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药愈早,草龄愈小,效果愈好。
防除猪殃殃等阔叶杂草,用药时间宜掌握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施药。
药剂配方:亩用13%二甲四氯水剂150-200毫升加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5-30毫升加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注意:春节化除时宜在麦子拔节前,选择晴好无风天气施药,喷雾要均匀,不重喷、不漏喷。
大麦田禁用骠马、金马等精恶唑禾草灵类除草剂。
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春季是冬小麦生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
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在这个时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制定,推动冬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
一、种子处理与选种在春季田间管理过程中,种子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冬小麦种子的选择应从品种抗病力、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思量。
对麦种进行浸种处理,使用适合的生物或化学剂来处理种子,有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抗病能力。
二、合理施肥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应重点关注施肥工作。
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小麦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主要养分。
在春季返青期,适度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小麦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增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输送。
同时,依据土壤分析结果,合理调整磷、钾肥的施用量,确保小麦的均衡营养。
三、科学浇水春季是小麦生长速度较快的时期,有效浇水是保证小麦产量的重要环节。
要依据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合理浇水,并注意适时排水,以防止积水引起根系窒息。
不能过于频繁地浇水,以免造成地面积水,导致病害扩散。
四、合理管理病虫害春季是小麦病虫害易发期,对病虫害的合理管理是确保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准时清除废弃物、杂草、虫口等,缩减病虫害的滋生环境。
使用生物防治、化学农药等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注意剂量的控制和使用期限的把握,防止过度使用致使环境污染。
五、加强田间管理细致入微的田间管理是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
准时进行地膜遮盖、高效利用农药、草胎施用等技术措施,确保小麦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营养等环境。
合理修剪、准时除草,保证小麦的光合作用和通风换气,以增进小麦生长。
六、科学收获春季是小麦收获的关键时期,科学的收获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依据小麦的成熟度和湿度,确定最佳的收获时间。
收获时要注意割刀的尖锐度,防止麦穗破裂和落地。
同时,要合理选择收割机械,以缩减损失和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指导着春季冬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它涉及到种子处理与选种、合理施肥、科学浇水、病虫害管理、田间管理和科学收获等多个方面。
2024年春小麦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2024年春小麦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地区,3月初起春小麦陆续播种。
总体看,去冬今春春麦区降水较多,3月中上旬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青海东部、甘肃大部、新疆北部和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春播期土壤墒情明显好于去年,对麦播有利。
各地应加强墒情监测,适时播种,因墒因苗指导春小麦灌溉,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春小麦单产提升,为今年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西北春麦区(一)基本情况。
本区域包含内蒙古西部、宁夏引黄灌区、青海部分地区、甘肃河西灌区和新疆春小麦区,春小麦生长季降水极少。
去冬今春降雪量较往年偏多,可有效补充土壤水分。
目前,内蒙古河套灌区、宁夏引黄灌区、甘肃河西灌区及新疆春麦区已经陆续开始播种,整体墒情适宜,适宜春小麦播种出苗。
(二)灌溉建议和措施。
本区域水资源匮乏,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壤盐碱化面积大,灌溉是春小麦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灌区应采取深度节水灌溉措施,根据土壤墒情、小麦苗情和气候条件施策,精准灌溉,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浅埋滴灌和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条件地区推广智慧灌溉和精准施肥,提单产创高产。
本区域主要为渠灌区和井灌区,可采取以下三种节水灌溉措施:1.滴灌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均可采取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抑盐,提单产创高产。
生育期共滴水7—10次,灌水周期8—10天,可根据墒情和苗情适当调整。
小麦二叶一心期滴水量25—30m3/亩,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每次滴水量约30m3/亩,扬花至成熟期每次灌水量约25m3/亩。
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生育期共施用氮肥(N)12.4—13.4kg/亩、磷肥(P2O5)9.1—13.7kg/亩、钾肥(K2O)3.6—7kg/亩。
秋季作物收获后,可根据土壤盐碱化情况进行淹灌,灌水量100—120m3/亩。
2.喷灌西北春麦区也可采用喷灌方式进行灌溉,可采用移动式、固定式等喷灌设备进行灌溉,生育期喷灌约6次,可根据墒情和苗情适当调整灌溉次数。
农业生产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冬小麦已经陆续开始返青,主体麦田长势良好,墒情适宜。
越冬期间随气温波动断续生长,群体和个体发育指标均有所增加,部分麦田实现转化升级,总体发育特点如下:一是壮苗比例大,一、二类苗比重接近常年水平和显著高于去年。
二是群体充足、个体健壮。
针对麦田春季生产形势特点,小麦春季管理立足于“早”,以“促”为主,重点落实分区分类管理,突出因地因苗、促控结合,节肥增效、绿色防控,防灾减灾、抗逆保丰的技术主线,精细管理、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麦田抓好以下关键措施落实:(一)锄划镇压,弥合裂缝,保墒增温早春顶凌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冻融疏松的土壤,改善墒情,使根土密接,有利于根系水肥吸收;锄划能通气增温促根、减少蒸发耗水。
对于一、二壮苗麦田都可以在返青前后,选择晴好天气时,镇压和划锄结合,先压后锄,做到上松下实,起到提墒保墒增温抗旱促早发作用。
注意表墒湿度大、冬季冻害严重的麦田、弱苗或三叶以下的小苗麦田不宜镇压。
冬季冻害严重、枯叶较多的麦田和弱苗麦田,在开春后及早锄划耧麦,可以耧去枯叶和地表土块,同时破除板结、提温保墒、促苗早发。
对于水肥条件好、植株旺长明显、群体过大的旺苗麦田,可以在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1-2次,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起到压苗控旺、炼苗增抗作用,有助于预防倒春寒和倒伏危害。
(二)分区分类,科学肥水,促弱控旺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麦田,在小麦肥水管理上要因地、因墒、因苗精准施策。
提倡氮肥后移,采取分次施肥方式,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的施用比例。
灌溉时使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源浇灌,把好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质量关。
1、返青后表层干土较厚、旱情严重的麦田,要以“早”为主。
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时,抓紧抢浇“保命水”,可小水喷灌,切忌畦灌方式灌水。
无喷灌条件的可通过镇压提墒,消减干土层。
长势较弱的麦田可趁墒追施5-10公斤尿素,促根增蘖保穗数。
拔节期根据墒情,进行合理灌溉,并适量追施氮、磷等肥料。
小麦种子田春季管理指导意见

小麦种子田春季管理指导意见嘿,亲爱的农友们!春天来了,咱那小麦种子田可得好好管管啦!这就好比照顾自家的宝贝孩子,得精心着呢!你想想,这小麦种子田可不一般,那是未来丰收的希望之源啊!要是春天没管理好,就像孩子在成长关键期没吃好睡好,能长得壮实吗?肯定不能呀!先说这浇水,可得看准时机。
别等到土地干得都要裂开大口子了才想起浇水,那就晚啦!就像人渴极了才喝水,能舒服吗?但也不能盲目地浇个不停,水多了也会把小麦“淹”着的,这跟给孩子吃多了反而积食一个道理。
施肥也是个大学问。
得选对肥料,就像给孩子选营养保健品,得适合才行。
少了营养不够,多了又可能“营养过剩”。
而且施肥的时候要均匀,不能这一块多那一块少的,不然小麦长得参差不齐,那能好看吗?还有除草,这杂草就像调皮捣蛋的坏孩子,总跟小麦抢营养。
不把它们清理干净,小麦能茁壮成长吗?可别小看了这些杂草,它们疯长起来可厉害着呢!再说说病虫害防治。
这就像是给小麦穿上一层“防护服”,得时刻警惕着那些害虫和病菌的侵袭。
一旦发现有“敌人”入侵,就得赶紧采取措施,可不能让它们在咱的田里撒野。
另外,注意观察小麦的生长态势也很重要。
看看叶子是不是绿油油的,茎秆是不是粗壮有力。
这就跟看孩子是不是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一个样。
要是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就得赶紧找原因,解决问题。
春天的风有时候可大了,这时候得注意小麦会不会被吹倒。
要是倒了一大片,那得多心疼啊!所以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就像给小麦安了个“稳定器”。
总之,春天对于小麦种子田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咱们得用心、细心,把这片田当成心头肉一样照顾着。
只有这样,到了收获的季节,才能迎来满满的喜悦,让咱们的汗水都化作丰收的果实!农友们,加油干吧!。
指导落实小麦春季田管措施

指导落实小麦春季田管措施
针对小麦春季田管措施的实施,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田间管理:
在小麦长势初期,应该保持地面湿润,每天早晚进行喷水,以保
证作物的生长能力。
春季小麦田中应及时整理枯草根残,使作物茎秆
光线透过率达到25%以上。
同时还要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如有需要,及时进行松土、培土、翻盖等作业,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
2.肥料管理:
小麦春季田管措施中,肥料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首先,应
该在小麦拔节期之前,进行基肥施用,以保证小麦生育期内的养分需要。
一般春季小麦田中以钾肥为主,也可以适当添加复合肥和尿素等
肥料。
另外,在小麦拔节期之后,应该进行穗肥施用,以帮助小麦顺
利分蘖、加强生长。
3.病虫害防治:
小麦春季田管措施中,病虫害防治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应及时
发现并防治小麦叶枯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等常见病害。
同时,还应注意防治小麦蚜虫、小麦螟虫等常见虫害,及时进行喷洒农药等
措施。
综上所述,小麦春季田管措施的落实需要注意上述几个方面,以
帮助小麦顺利完成生长发育。
2023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2023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目前,立春已过,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
据冬前苗情调查,整体生长情况相对较好,一、二、三类苗比例为4:4:2o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早播面积较常年有所增加,部分麦田出现旺长现象;冬季降水偏少,降温频繁,旺苗和弱苗不同程度受冻;11月份气温偏高,小麦红蜘蛛、玉米螟越冬基数高于常年,给春季病虫防控带来压力。
针对当前苗情形势及存在问题,春季田间管理要以“控旺促弱转壮,保苗稳健生长”为目标,因苗施策,强化分类管理,狠抓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为小麦丰收打好基础。
一、镇压划锄,提墙保温我镇十年九旱,春季干旱少雨,而且极易发生倒春寒,导致早春死苗死槃,因此早春要把耙糖镇压划锄这项最有效的抗旱防冻措施作为首要工作抓紧抓好。
对于长势较旺的旺苗田和壮苗田,要在早春昼消夜冻时及时采取顶凌耙糖措施,去除枯叶,提温保墙,弥合裂缝,促进小麦返青生长;对于整地质量差、土壤悬虚麦田及长势较旺的旺苗田和壮苗田,要在土壤解冻后及早采取镇压措施,消除土壤明暗坷垃,防止土壤空隙跑墙散墙,达到提埔保苗的目的;对于群体偏少、个体偏弱的麦田,要在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采取划锄细锄措施,提高地温,促苗早返青早生长。
同时,春季浇水后或雨后也要适时划锄,破除板结。
二、促控结合,分类管理我镇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土壤失墙快,抗旱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因此,要根据不同苗情,进行肥水管理。
对旺苗的管理要以控为主,控旺转壮。
在返青期首先要进行重镇压控旺,镇压后进行深中耕,深度达到10厘米左右,促根控叶,控旺转壮,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期,遇雨(或浇水)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
对三类苗的管理要以促为主,促弱转壮。
这类麦田多属于晚播弱苗,麦苗又瘦又弱且根系不发达,春季管理应以促为主,要及早趁雨(雪)亩追施尿素8公斤左右,等雨(雪融化)后能进地时,进行浅中耕松土,晚播小麦最好进行两次划锄,第一次在返青开始,尤其是杂草较多的地块要浅锄一次,锄去杂草、提高地温、促进快速返青和春季分菜,促苗转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目前,立春已过,春管春耕在即。
按照农业农村部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省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求,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确保疫情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小麦春季管理。
结合我县小麦生产实际,提出我县小麦春管技术意见。
一、基本苗情及存在问题
去年冬前,全县小麦基本在适播期内播种,且墒情适宜,苗情总体较好,全县小麦面积28.65万亩,基本苗平均21.06万。
今年我县小麦98%的田块采用了机械条播或“一优二改双控”宽幅沟播机械播种技术,其中“一优二改双控”宽幅沟播面积2.1万亩,达7.3%。
自秋播至今,百日无有效降雨,冬灌面积不及往年,未冬灌田块小麦旱情比较严重,尤其是我县旱塬区小麦旱情继续加剧,加之冬季持续数日的低温,小麦茎叶受冻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个体发育较差,苗势偏弱,红蜘蛛、蚜虫局部发生。
部分麦田杂草滋生,基数较上年有所增加。
总体来说,当前小麦苗情类型复杂,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返青,各镇、办、村应及早抓好小麦春季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夏粮丰收夯实基础。
二、苗情管控措施
针对小麦春季苗情及土壤墒情等特点,早春麦田因苗施治,分类管理,实现苗情转化升级。
具体措施如下:
1、稠旺苗管理:春季肥水推迟至拔节期进行。
起身初返青期镇压或在返青末期至拔节初期喷施麦巨金或多效唑等调控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个体稳健生长,预防倒伏。
2、一类麦田管理:已冬灌的一类苗麦田,返青期在管理上应以控为主,控制无效分蘖产生,减少养分消耗,将春季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5公斤至8公斤。
未浇冬水的一类苗麦田应在起身前期进行追肥浇水,改善土壤墒情,促使壮苗早发。
返青后至拔节前镇压或喷施控旺剂麦巨金或多效唑,预防倒伏、倒春寒。
3、二三类麦田管理:群体小、个体弱但能正常返青的二三类麦田,尤其受冻麦田,以促为主,在返青前后提早春灌,一般在土壤化冻后就可浇水。
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尽快启动一切灌溉设施,尽力扩大春灌面积,力争灌早灌好。
结合浇水,视苗情及年前的施肥情况,一般亩追尿素10公斤至12公斤,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壮大根系,从而达到增加群体、提高亩穗数的目的。
受冻田返青至拔节期结合防治病虫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尿素、磷酸二氢钾,促苗转化,减少冻害损失。
4、旱地麦田管理措施:采用中耕、镇压来提墒保墒,抑旺促弱,提高小麦抗旱抗寒能力。
三、病虫草综合防治
1、拔节前病虫草防治。
冬前没有开展化学除草的麦田,在日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点后至下午4点前进行麦田化除。
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
草剂。
对播娘蒿、婆婆纳等阔叶杂草较多的麦田每亩可用75%苯磺隆2-3克或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较多的麦田,每亩可选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25-30毫升加80毫升保护剂和5%唑啉草酯乳油8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注意:在气温较高时,唑草酮和甲基二磺隆混合使用易出现药害)。
如果发现有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和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应在化学除草同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药剂可选用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粉锈宁等杀菌剂和噻虫嗪等杀虫剂。
2、拔节期至扬花期病虫防治。
积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预防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和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
结合病虫防治,喷施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氨基酸、磷酸二氢钾等预防倒春寒。
四、保障措施
今年早春气温回升快、波动大,春管农时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充分认识抓好春耕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技部门要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小麦苗情、墒情、病虫草害的田间监测力度,因地因苗分类开展技术指导。
重点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治、倒春寒预防,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开展春季管理,确保夏粮丰收。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