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代烷

合集下载

卤代烷

卤代烷

2019/1/26
8
2019/1/26
9
密度和溶解度
密度:一氟代烷和一氯代烷的密度小于1;一溴代烷和一碘 代烷的密度大于1; 溶解度:一卤代烷都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
溶剂。
其它性质:一氟代烷容易变质;一氯代烷相对稳定;一碘 代烷见光容易分解;含有偶数碳原子的一氟代烷有剧毒。
15
卤素交换反应
碘化钠溶于丙酮,而氯化钠和溴化钠不溶于丙酮!!! 从氯代烷或溴代烷制备碘代烷(伯碘代烷或仲碘代烷)
2019/1/26
16
生成(硫)醇
卤代烷水解成醇,伯卤代烷和仲卤代烷在碱存在下才能水 解: 伯卤代烷制备产率较高,由仲卤代烷产率较低,由叔卤代 烷主要得到烯烃!
2019/1/26
Ingold等认为,SN2反应是一步反应,进攻的阳离子在溴离
子完全脱离溴甲烷之前,即与碳原子部分成键,在反应的 过渡态中氧原子和溴原子都与碳原子相连,即新的O-C键 的生成与旧的C-Br键的断裂是同步进行的。
2019/1/26 28
SN2的立体化学
构型保持
构型反转
2019/1/26
29
从背面进攻,构型发生反转!!!
空间效应:当碳与三个大的基团相连时,有利于碳正离子
的形成。 几何形状的影响: (CH3)3CBr 相对速度
2019/1/26
1
10-3
10-6
10-11
48
2019/1/26
49
SN1的立体化学
SN2 和 SN1 是两种极端条件下的反应机理,伯卤代烷为 SN2 , 叔卤代烷为SN1。
2019/1/26
2019/1/26
46
碳正离子

大学有机化学第五章卤代烷

大学有机化学第五章卤代烷

第五章卤代烷烷烃中的氢被卤素取代的产物称卤代烷(Haloalkane)。

根据碳的种类,一级、二级、三级卤代烷。

RCH2X R2CHX R3CX伯、仲、叔卤代烷卤素数,一卤、二卤、多卤代烷。

一.命名1.普通(习惯)命名简单卤代烷一卤代烷,烷基卤化物。

FCH3CH2CH2Cl (CH3)2CHBr (CH3)3CI正丙基氯异丙基溴叔丁基碘环己基氟n-propyl chloride isopropyl bromide tert-butyl iodide cyclohexyl fluoride 多卤代烷,特殊名称:CHCl3CHI3 CCl4氯仿碘仿四氯化碳chloroform iodoform carbon tetrachloride2.IUPAC命名卤素作取代基, I > Br > Cl > F > R3-甲基-2-氯戊烷 (3R, 5R)-3,5-二甲基-5-溴辛烷 2-chloro-3-methylpentane (3R, 5R)-5-bromo-3,5-dimethyloctane(1R, 2R)-1-溴-2-碘环己烷(1R, 2R)-1-bromo-2-iodocyclohexane二.一卤代烷的制法 1.烃的卤化C H 2CH 3CH 2CH CCH 2CH 3CH 3CH 3CH 3CHCHCH2CH 332Cl少数烃2.烯烃加成3.醇的卤代三.一卤代烷的化学性质C -X :极性大,键能小。

易进行反应。

1. 取代反应亲核试剂进攻带正电的碳,原有的基团被取代离去,称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 Substituition Reaction ),S N 。

Nucleophile Substrate Product Leaving groupRCH=CH 2HXC CH 3R H ROHHXRXNu-+R-XR-Nu +X-Nu -CNu ˉ(负离子): 硫醇增加一个碳Nu (中性分子):鉴定卤烷:反应性: 3°> 2°> 1°2. 消除反应从有机分子中消去简单分子的反应称消除反应(Elimination reaction),E 。

有机化学-第8章:卤代烷

有机化学-第8章:卤代烷

Zn + HCl
CH3(CH2)14CH2I
CH3(CH2)14CH3
RX HI RI HI
-HX
RH + I2
卤代烷的还原
2 中性还原剂
催化氢化
RX (or ArX) H2 / Pd*
RH (orArH) * PdC, Ni, Pt
O
OH
CH2CCH3
CH2CHCH3
O2N
C=N H2 / Pd C H2N
H Br H
CH2 = CHCH2CH3+ CH3CH=CHCH3
19%
81%
CH3 CH3CHCHCH2
H Br H
叔卤代烷
C2H5ONa, C2H5OH
CH3
CH3 CH= C(CH3)2+ CH3CH2C=CH2
71%
29%
消除反应 ( E )
Saytzeff(查依采夫)规律
(1875年俄国化学家Saytzeff总结了当时已知的大量实验事实, 得出以下经验结论.)
(3) ( 4S )-4-甲基-5-乙基-1-溴庚烷 CH3 H
CH3CH2CH C CH2CH2CH2Br C2H5
(2) ( 2S,3S )-2-氯-3-溴丁烷
H Br Cl H CH3 C C CH3
4. (1R,3R)-1,3-二溴环己烷
Br H
H Br
卤代烷的普通命名法
CH3CH2CH2CH2Cl
H2 H1

Br
-
HO
C
-
Br

HO
H1 C H2
Br-
H3
定义:
H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整理)第5章卤代烷

(整理)第5章卤代烷

第五章卤代烷卤代烷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其中卤原子就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R-X, X=Cl.、Br、I 、F。

卤代烃的性质比烃活泼得多,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

所以,引入卤原子,往往是改造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加工,在有机合成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自然界极少含有卤素的化合物,绝大多数是人工合成的。

§1.卤代烷的命名1.结构简单的卤代烃可以按卤原子相连的烃基的名称来命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CH3)2CHBr,溴代异丙烷(异丙基溴); C6H5CH2Cl,氯代苄(苄基氯)2.较复杂的卤代烃按系统命名法命名:以含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将卤原子或其他支链作为取代基。

命名时,取代基按“顺序规则”较优基团在后列出。

[烷烃为母体]卤代环烷则一般以脂环烃为母体命名,卤原子及支链都看作是它的取代基。

[卤代环烷命名]较小的(原子序数小的)基团,编号最小§2 一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1.一卤代烷的结构卤代烷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比相应的烷烃的异构体数多。

如一卤代烷除了具有碳干异构体外,卤原子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也会引起同分异构现象。

2.偶极矩在卤代烷分子中,由于卤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使C-X键的电子云偏向卤原子,使C-X键成为一个极性共价键。

3.物理性质(自学)§3.一卤代烷的化学反应卤代烷的化学性质活泼,这是由于官能团卤原子引起的。

卤代烷分子中的碳卤键是极性共价键,当极性试剂与它作用时,C-X键在试剂电场的诱导下极化,由于C-X键的键能(除C-F键外)都比C-H键小(C-I 218KJ/mol; C-Br 285;C-Cl 339; C-H 414)。

因此,C-X键比C-H键容易异裂而发生各种化学反应。

1.亲核反应Nu:OH,RO- ,HS- ,RS-,-CN ,R-COO-, NH3这些进攻的离子或分子都能供给一对电子与缺电子的碳形成共价键,它们具有亲核的性质,称为亲核试剂。

第14章卤代烷(Haloalkanes)

第14章卤代烷(Haloalkanes)

14 卤代烷(Haloalkanes)14.1卤代烷——简介(Haloalkanes-introduction)天然存在的卤代烷不多,但它们却是许多人工合成化合物的基础。

其中一些实例是PVC(用于制作下水管)、特氟龙(不粘锅的涂层材料)以及很多麻醉剂和溶剂。

卤代烷具有烷烃骨架和一个或多个取代氢原子的卤素(氟、氯、溴或碘)原子。

■通式(The general formula)具有一个卤素原子的卤代烷通式为C n H2n+1X(其中,X表示卤素)。

该通式常缩写为R-X。

如何给卤代烷命名(How to name haloalkanes)■前缀氟-(fluoro-)、氯-(chloro-)、溴-(bromo-)或碘-(iodo-)告诉我们存在哪一种卤素元素。

■必要时使用编号来显示卤素原子与哪个碳原子相连。

1-氯丙烷1-碘丙烷2-溴-2-甲基丙烷■我们使用前缀di-(二)、tri-(三)、tetra-(四)来显示每种卤素存在有多少个原子。

■当某个化合物含有不同的卤素原子时,将其按字母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与其相连的碳原子编号排列。

例如:为3-氯-2-碘戊烷,而不是2-碘-3-氯戊烷(按字母顺序,C在I之前)。

■化学键的极性(bond polarity)卤代烷具有C-X键。

该键有极性(Cδ+-Xδ-),因为卤素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强。

碳原子和卤素原子的电负性如表1所示。

请注意,该族元素越往后,键的极性越弱。

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为什么卤代烷的反应性比烷烃强?■为什么碳-卤素键有极性?■碳-卤素键的键焓和键极性有何趋势?大纲参考3.2.8节图1卤代烷的用途表1 碳和卤素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电负性碳 2.5氟 4.0氯 3.5溴 2.8碘 2.6■卤代烷的物理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of haloalkanes)溶解性(solubility)■极性Cδ+-Xδ-键的极性尚不足以使卤代烷溶于水。

有机化学第四章卤代烷

有机化学第四章卤代烷

pKa
5.50
CH3CH2COOH 4.84
CH3COOH 4.76
HCOOH 3.77
+ I 效应:(CH3)3C— > (CH3)2CH— > CH3CH2— > CH3—
ICH2COOH
BrCH2COOH
ClCH2COOH
pKa
3.18
2.90
2.86
-I 效应:F— > Cl— > Br— > I—
CH3 CH3CCH2CH3
CH3 + CH3C=CHCH3
OC2H5 (2) 重排产物
(3) 消除产物
SN1反应的这些特点(外消旋化、重排等)是由于 反应中生成了碳正离子中间体,研究SN1反应首先要 掌握碳正离子的结构和特性。
关于SN1反应历程的讨论
1、 预备知识
(1) 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
定义:因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极性(电负性)不同 而引起成键电子云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 应称为诱导效应。
过量氨(胺)的存在下进行。
4. 氰解:
R X + NaCN
C2H5O H ( NaCN)
R CN
H3O+
增加一个碳原子
R COOH
该反应的重要意义除可增长碳链外,还可以通过氰
基转化为―COOH、 ―CONH2等官能团。
该反应与卤代烷的醇解相似,亦不能使用叔卤烷,
否则将主要得到烯烃。
5. 卤离子交换反应:
热力学稳定性差,易于
断键,使中心碳原子恢
复 sp3杂化。
O C 键尚未完全形成, C Br 也未完全断裂; 过渡态出现了形式上的“五价碳”原子,该“五价碳”可看成为 sp2杂化,
三个正常共价键在同一平面, 两个部分共价键在平面的两侧,此时,各个

有机化学 卤代烷

有机化学 卤代烷
R SR' O
R O C R'
醇 醚 硫醇 硫醚 酯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学院
(接下页)
RX +
Nu
R Nu
CN
C C R' 炔基负离子
CH(CO2Et)2 丙二酸酯负离子
I
R CN R C C R'
腈 高级炔
R CH(CO2Et)2 烷基丙二酸酯
RI
碘代烷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学院
与分子型亲核试剂的反应
Saytzeff Rule: 消除反应的 主要产物是
双键上烃基取代最多的烯烃。
RCH CH2 KOH, EtOH HX
RCH CH2 + HX
KOH, EtOH CH3CH CHCH3
HX
CH3CH CHCH3 81%
+ CH3CH2CH CH2 19%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学院
优先形成共轭烯烃
KO H, EtO H H2C CHCH2CHCH(CH3)2
RC C X


HH
B 和位氢均有弱酸性
C C + X + HB R H 消除H成烯烃
消除反应(Elimination Reaction)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学院
§5.3 一卤代烷的化学反应
1. 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
(SN反应,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1. 卤代烷通式:
R Cl , R Br , R I
性质接近 通常总称卤代烷
RF
性质特殊 氟代烷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学院
2. 卤代烷的类型 一卤代 二卤代 多卤代

第五节卤代烃-第五节卤代烷(Haloalkanes)

第五节卤代烃-第五节卤代烷(Haloalkanes)

第五章 卤代烷教学目的与要求:1. 学会卤代烃的命名方法;2. 掌握卤代烃的结构,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3. 掌握卤代烃的反应、制备及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教学重点、难点:1. 卤代烃的亲核反应机理,S N 2 机理和S N 1 机理;2. S N 2和S N 1立体化学;3. 影响S N 2和S N 1反应的因素;4.格氏试剂的制备和应用。

5.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5.1.1 卤代烃的分类1. 按卤原子的个数分类(1)单卤代烃:CH 3Cl 一氯甲烷; CH 3CH 2Br 溴乙烷 Ph-CH 2Br 苄基溴 (2)多卤代烃:CHCl 3 氯仿; CH 2BrCH 2Br 1,2-二溴乙烷 2. 按卤原子所连碳的级数分类 1°(伯)卤代烃——卤原子所连碳为一级碳 CH 3CH 3CH 2Br 1-溴丙烷 2°(仲)卤代烃——卤原子所连碳为二级碳 CH 3CHBrCH 3 2-溴丙烷 3°(叔)卤代烃——卤原子所连碳为三级碳 (CH 3)3CBr 叔丁基溴5.1.2 卤代烃的命名1. 普通命名法以卤原子为官能团,以烃基为取代基,称为某基卤。

例如: (CH 3)3C -Cl (CH 3)2CH -Cl CH 2=CH -Cl PhCH 2-Cl 叔丁基氯 异丙基氯 乙烯基氯 苄基氯 另外,多卤代烷还有一些习惯的特殊名称:CHCl 3 CHBr 3 CHI 3 称为卤仿或三卤甲烷;CCl 4可称为四氯化碳或四氯甲烷。

2. 系统命名法以卤原子为取代基,把卤原子看作是烃的衍生物, 以烃基或其他官能团为官能团,基团列出顺序按顺序规则。

CH 3CH 2CH 2BrCH 3CHCH 3Br1-溴丙烷 2-溴丙烷 顺-1-甲基-2-氯环已烷5.2 卤代烃的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5.2.1 卤代烷的结构卤代烷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烷基链上的一个sp3碳与电负性元素(如F, Cl, Br, I)的p轨道形成σ单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氰解:生成腈
H3O+
R CO O H
增加一个碳原子
该反应的重要意义除可增长碳链外, 还可以通过氰基转化为―COOH、 ―CONH2等官能团。 该反应与卤代烷的醇解相似,亦不能 使用叔卤烷,否则将主要得到烯烃。
常用于氯代烷和碘代烷的制备
5. 卤离子交换反应:
CH3CHCH 3 Br + NaI

练习题4.1 用IUPAC法命名下列 化合物 (112页)
(1)反-1,4-二氯环己烷 (2)(2S,3R)1,2,3-三氯丁烷 (3)(S)-2-氯-2-溴丁烷 (4)1-甲基-2-氯环戊烷

第二节 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一、结构
1、 碳卤键的特点
成键轨道
Csp3
等性杂化
Xsp 3
极性共价键, 成键电子对偏 向X.
(二)常见的 亲核取代反应
1. 水解:
R X +
R X +
H
NaOH
OH
H 2O
R OH
R OH +
(为什么?)
(该反应为什么是可逆的?)
NaX
离去基 X 的碱性越弱,越容易被 OH 取代。
水解反应的相对活性: RI>RBr>RCl>RF (烷基相同)
2. 醇解:生成醚
CH3CH2CH2O Na + CH3CH2I
_ 3 氯甲苯 或 间氯甲苯
putylbromide (溴代正丁烷) iso-butylbromide (溴代异丁烷)
(s)-sec-butyl bromide(S-溴代仲丁烷) tert-butyl bromide (溴代叔丁烷) 3-甲基-2-氯戊烷 2-甲基-3-氯戊烷 2-甲基-4-氯戊烷 2-甲基-1-氯环己烷 (1S,2S)-1-溴-2-氯环己烷 3-氯-1-丙烯 3-甲基-4-氯-1-丁烯 氯仿 碘仿
(二)俗名 卤仿 (chloroform)
卤代烷的普通命名法
CH3CH2CH2CH2Cl 正丁基氯 n-butyl chloride 氯化物(chloride) CH3CH2CHCH3 Br 仲丁基溴 Sec-butyl bromide 溴化物(bromide) (CH3)2CHCH2F 异丁基氟 isobutyl fluoride 氟化物(fluoride) (CH3)3CI
无论对于E1还是E2的机理卤代烷消除反 应的活性顺序均为 叔>仲>伯 对于E1反应,是因为叔卤代烷产 生的碳正离子最稳定,因此其活性最 高。 对于E2反应,是由于叔卤代烷消除 后更易生成烷基取代较多的烯烃。
相对速率 CH3CH2Br CH3CHCH3 Br (CH3)3CBr
7.生成硫醇和硫醚

RX+NaSH
RSH+NaX RSR+NaX 醇和水亲核性差 一般很少用
RX+NaSR
溶剂解(solvolysis)作用
4.3 完成下列反应式
1. 2.
3.
4.
二、 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eaction)
定义:卤代烷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 烯烃的反应称为卤代烷的消除反应。
C
X
C
H
C
Y
-I效应
比较标准
+I效应
吸电子诱导效应(- I):
NR3 Br C = CR
+
NO2 I
SO2R O Ar
CN CO O R C H=C H2
SO2Ar OR H
CO O H CO R SH
F OH
Cl
C6H5
供电子诱导效应(+ I):
O CO O (CH )3C 3 (CH )2CH 3 CH3CH2 CH3 H
CH3CH2CH Br 2-溴丁烷 CH3 CH3CH2CCH3 Br
CH3
KOH/乙醇
CH3CH
CHCH3
+
CH3CH2CH
CH2
2-丁烯(81%)
1-丁烯(19%)
NaOC2H5 C2H5OH
CH3CH
C(CH3)2 +
CH3CH2C CH3
CH2
2-甲基-2-溴丁烷
2-甲基-2-丁烯(70%)
C H3 C H3C HC HC HC H 3 Cl C H3
Br C H3C H2C HC H H3 C C H2C H2C H3
4 _ _ 3 溴庚烷 甲基 _
_ _ _ 2 , 3 二甲基 4 氯戊烷
不饱和卤代烃的主链编号,要使 双键或叁键位次最小。

CH2═CHCH2CH2Cl 4-氯-1-丁烯 CH3CBr═CHCH═CH2 4-溴-1,3-戊二烯
δ
+
δ
δ
δ
+
C
X
C 标 准
H
C
Y
I 效应
+ I 效应
H + δ+ δ+H δ H 表示σ 电子云偏移的方向;弯箭头表示π 电 子云偏移的方向。诱导效应沿碳链的 影响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一般 到第三个碳原子后就很微弱可忽略不 计。
诱导效应分为 吸电子诱导效应(-I) 供(斥)电子诱导效应(+I) 若以C-H键作为标准,用电负性大于氢 的原子或原子团X取代氢原子,则电子 云偏向X,X称为吸电子基;用电负性 小于氢的原子或原子团Y取代氢原子, 则电子云偏向碳原子,Y称为供(斥) 电子基。

(CH3)2CHCH2Cl 伯卤代烷 按卤素连 接的碳原 子分类
Br CH3CH2CHCH3 仲卤代烷 (CH3)3C-I 叔卤代烷
二、命名 (一)普通命名法 称卤某烃称某烃基卤。 CH3Br 溴甲烷 甲基溴 CH2=CHCl 氯乙烯 乙烯基氯 CH3CHICH3 碘异丙烷 异丙基碘 碘仿(iodoform)
吸收峰: C-F
1000-1400cm-1(极强)
C-Cl
600-850 cm-1 (强)
C -Br
500-700 cm-1 (强)
C-I
500-700 cm-1 (强)
均 在 指 纹 区
CH3-F CH3-Cl CH3 -Br CH3 -I CH3 H
1H-NMR
化学位移
4.3
1.2
2.2
CH2-Cl 2
(四)碳正离子 二、 消除反应 (Carbenium ion) 结构 相对稳定性和 重排 1.碳正离子的 结构
第四章
卤 代 烷 (alkylhalide)
三、 消除反应
聚氯乙烯纳米塑料研究进展

纳米塑料是一种高科技新型材料, 是无机填充物以纳米尺寸分散在塑 料基体中形成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 材料[1],它利用高分子的复合稳定作 用将纳米粒子{TodayHot}复合于塑 料中,复合物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OH Cl
CaO H2O
O
HO CH 2 CH 2 Cl Cl CH 2 CH 2 OH
2 NaOH
O
O
CH 2 CH 2
3. 氨解:
R X + NH3 RNH2 + HX 酸碱反应 RNH3+X
OH
-
RNH2
因为生成的伯胺仍是一个亲核试 剂,它可以继续与卤代烷作用, 生成仲胺或叔胺的混合物,故反 应要在 过量氨(胺)的存在下进行。
聚氯乙烯是一种通用塑料,价格低廉,在 各行各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其性能
尚有待进一步改善。纳米技术则为
塑料的增韧增强改性提供了一种全 新的方法和途径。近年来,人们采用 纳米技术对聚氯乙烯塑料进行了改 性,大大提高了其性能,拓宽了聚氯乙 烯的{HotTag}应用领域。

第四章卤代烃 (卤代烷)亲核取代 反应 (alkylhalide) 8学时
R
Z
+
X
R
X
+
Z (带负电荷的负离子)
R
Z
+
X
Nu-
+
C
底物
X
Nu
C
产物
+
X离去基团
亲核试剂
Nucleophile substrate
leaving group
亲核试剂分为两类:
1.负离子(Nu-) OH- RO- HS- RS- CN- X-
2.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Nu:)
NH3 ROH HOH ROH
2-甲基-1-丁烯(30%)
消除反应的这种取向的规律与烯烃的 稳定性有关。其规律是: 在消除反应中,优先生成热力学稳定的 烯烃。 在双键碳原子上连有的烷基越多 烯烃就越稳定
R2C=CR2>R2C=CHR>R2C=CH2>RCH=CHR>RC H=CH2>CH2=CH2
(二) 消除反应中卤代烷的活性
比较标准:以H为标准
常见的吸电子基团(吸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
NO2 > CN > F > Cl > Br > I > CC > OCH3 > OH > C6H5 > C=C > H 常见的给电子基团(给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 (CH3)3C > (CH3)2C > CH3CH2 > CH3 > H
C H3 CH C C H C H=C C H=C H2 Br
_ _ _ _ 3 _ 甲基 5 溴 _ 1 , 3 _ 庚二烯 6 炔
Cl
Cl Br _ _ _ 1 氯 4 溴苯
C H3
2-甲基-3氯环戊烯
C H=C H C H=C H2 Br _ _ _ 1 间溴苯基 1 , 3 丁二烯
C H3 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