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国学 诵经典 主题班会
高中生《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高中生《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教案内容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
让国学经典走近儿童,走入校园,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1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主持人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主持人b:齐风韶韵,流传四方。
主持人a:灿烂的文化丰盈着我们的童年,主持人b:沁人的书香浸润着我们的成长。
主持人a: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自诗经开始,中国古典诗文一直洋溢着独具魅力的灵性风韵。
唐诗更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主持人b: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尤其是李白的绝世才华,他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财飘逸隽永,美如清水荚蓉。
现在请听李白的《古风》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
二、感受经典的魅力诗歌朗诵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主持人a:下面请听朗诵《兰》。
明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主题班会。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主持人b:名著不仅具有不朽的本质,而且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伴侣与慰籍。
名著是怎样伴我成长的呢?请聆听《论语》同我行。
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主持人a:《论语》中的“孝敬之道”,塑造着我们高尚的灵魂,它的“智慧之道”,启迪着我们的思维,它的“治世之道”教会了我们仁爱,书籍是这样的神奇!同学们还给我们带来了有趣的经典故事呢!学生1:《孔融让梨》主持人b:小小的孔融教会了我们,与人交往要宽容。
诵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三篇】

诵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三篇】诵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活动方案1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貌,进一步推动学校的优良学风建设。
活动形式:表演,诵读,读书交流会活动流程:一、主持人(班长)讲话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
我们的华夏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
“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
......但环顾我们的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仍然频繁地出现:课间,一些同学大声喧闹,不时还夹带着难听的脏话甚至做着不雅观的动作;下课后有的同学在走廊上、教室里追逐打闹;教室内同学间不是轻声地交流,而是声嘶力竭地叫喊;地面上经常可以看到随手丢弃的垃圾和垃圾的污迹;课堂上,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有的同学却低着头窃窃私语……......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文明校园极不协调,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从我做起,来改变这一现状。
那么,现在,让我们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改掉那些不文明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一个儒雅、文明的学生吧!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吧!让云浮市第一小学成为文明之花遍地盛开的花园吧!二、同学展示——诵读、表演国学经典……我们启动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正是要从现在开始,让文化经典进入我们的视野,滋润我们的心田。
现在,请同学们来诵读竞赛,请卢老师当我们的评委。
1、张玉婷领读:《三字经》同学:表演诵读。
2、邓百成领读:《弟子规》同学:表演诵读。
3、林嘉涛领读:《千字文》同学:表演诵读。
4、全班同学《千字文》诵读接龙三、同学谈收获主持人:“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琅琅上口,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好书。
我们每个同学不仅应该熟读能诵,更应该处处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
现在,我们就来分享同学们的收获吧!(同学谈收获……)四、老师总结、颁奖同学们,看到你们诵读国学经典后有这么大的收获,并且有了实际行动,老师真的感到很欣慰。
中华诵国学经典主题班会

中华诵国学经典主题班会一、国学经典的种类和特点国学经典是指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包括《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
这些经典历经千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内涵。
这些经典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思想深刻,集中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境界和智慧;2. 字句简练,言简意赅,凝练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智慧;3. 倡导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教、忠诚等传统美德;4. 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身的审视和反思,对家族、社会、国家命运的关注。
这些国学经典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中德、礼仪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并且一直对中国人民的思考、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诵读国学经典对我们的意义1.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古代智者的思想和智慧,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些经典强调了仁爱、孝敬、谦虚、诚实等美德,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自己合理的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价值观的人。
2.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自尊心。
我们要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3. 增强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国学经典是智慧的结晶,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这些经典要求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去研究人类的智慧,激发我们的智慧潜能,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美学情操国学经典不仅在思想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诗词、乐曲、绘画等艺术形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三、如何诵读国学经典1. 正确认诵在诵读国学经典时,我们要尊重经典本身的风格和节奏,正确理解和诠释其中的思想和内涵。
可以通过辅导老师、研讨班等方式来学习正确的诵读方法。
国学经典诵读班会记录(2篇)

第1篇时间:2023年4月15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张老师参与人员:全体学生及部分家长---一、班会背景随着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校园中逐渐兴起。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我校决定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班会,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班会流程1. 开场致辞2. 经典诵读展示3. 互动环节4. 班主任总结5. 家长感言---三、班会内容(一)开场致辞班主任张老师首先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强调了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希望通过诵读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经典诵读展示1. 《论语》节选诵读- 学生们分组进行了《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经典句子的诵读。
学生们声音洪亮,精神饱满,展现了良好的诵读风貌。
2. 《诗经》节选诵读- 朗诵《诗经》中的《关雎》、《采薇》等篇目,学生们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地展现了古风的韵味。
3. 《道德经》节选诵读- 学生们集体诵读《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等经典语句,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深邃。
4. 《唐诗》节选诵读- 学生们分组诵读《唐诗》中的《登高》、《静夜思》等名篇,用真挚的情感,传递了诗人的意境。
(三)互动环节1. 知识问答- 班主任张老师提问了关于国学经典的相关知识,学生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
2. 书法展示- 部分学生现场展示了书法作品,有楷书、行书、隶书等多种书体,展现了学生们扎实的书法功底。
(四)班主任总结班主任张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她表示,通过本次班会,学生们对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诵读经典融入日常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家长感言部分家长在班会结束后发表了感言,他们认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非常有意义,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开展此类活动,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成长。
---四、班会结语本次国学经典诵读班会圆满结束。
《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

合:我们为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激经典——今天在此展示自己。
主持人b:主要讲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处世,以增进团结,促进和谐。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世人所称道,所敬仰。下面请欣赏小故事
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选两名选手,一人根据九宫格中给出的字选两个做炸弹,另一人必须用九宫格中给出的1个字说一个词或一句话 ,两人轮流做答,时间间隔5秒
找找积极地队员
做第二个游戏 选一组同学,后面的队员用前面的队员名字中的一个字说一个词或一句话
五、自由品国学诵经典
我自从学了懂得了很多人生道理,明白了人生的方向
到这里,我们的班会就到了尾声了。我们把国学一直诵读下去
1.桃园三结义 2. 火烧赤壁 3.草船借剑 4.孔明借东风 5.关公五关斩六将 6.诸葛亮智用空城计
人物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
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
孙悟空: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
猪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
古诗词朗诵
活动过程
一、开场词
经典使人生变得厚重与深刻,诵读使我们获得心灵的开发与启迪。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
这儿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这儿有老子庄子,有孔子孟子,有杜甫李白......
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精品教案(精选

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第五章《诗词之美》。
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等经典古诗的欣赏与诵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国学经典中诗词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3.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熟练背诵所选诗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掌握所选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朗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经典》诗词选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分享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
3. 新课内容展示:介绍本节课所选诗词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详细讲解诗句的韵律、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老师,朗读所选诗词,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所选诗词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8.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品国学诵经典》2. 内容:a. 诗词作者及背景b. 所选诗词基本内容c. 意境与情感分析d. 朗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所选诗词b. 写一篇关于诗词欣赏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a. 学生自行背诵,家长签字确认。
b. 示例:以《静夜思》为例,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欣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开展“家庭诗词大会”,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
b.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c. 开展诗词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诗词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效性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选取经典且具有代表性的诗词进行教学。
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班会背景本次主题班会以品国学诵经典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通过诵读经典,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品格修养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导入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什么是中国传统经典?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经典?应该如何学习?步骤二:讲解1.讲解《论语》、《大学》、《中庸》等几部经典的由来和重要性;2.讲解如何正确诵读经典,包括语音、语调、节奏等;3.针对不同难度的经典文本,分别进行讲解和解读。
步骤三:诵读1.抽取适合本次班会的经典文本,如《论语》中的《为政》、《学而》等;2.逐句教授诵读方法,让学生逐句跟读;3.分组诵读,加强互相检查和交流。
步骤四:感悟1.引导学生思考诵读经典中遇到的感受和体会;2.分组进行讨论,总结诵读经典的感受和体会;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诵读经典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完成课堂讨论、诵读等活动;2.学习成果:学生能正确诵读经典、理解经文含义,并就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3.教学效果:班主任根据听课情况和学生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建议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于一些较难的经典文本,可以提供译文;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维能力;4.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诵读国学经典班会记录(2篇)

第1篇时间:2023年4月15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张老师参与人员:全体班级学生一、班会背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我校决定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
本次班会旨在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班会流程1. 开场致辞2. 诵读经典分享3. 专家讲座4. 互动环节5. 总结发言三、班会内容1. 开场致辞张老师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本次班会活动的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
张老师强调,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提升素养,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品格。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让国学经典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2. 诵读经典分享在分享环节,同学们纷纷上台,朗诵了自己喜爱的国学经典片段。
有的同学朗诵了《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有的同学朗诵了《诗经》中的优美诗句,还有的同学朗诵了《道德经》中的哲理语句。
同学们的朗诵声情并茂,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以下是几位同学的朗诵内容:(1)同学A朗诵《论语》中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同学B朗诵《诗经》中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同学C朗诵《道德经》中的哲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 专家讲座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我们邀请了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王教授为同学们进行专题讲座。
王教授从国学经典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王教授指出,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4. 互动环节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提问。
王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
时间:2017年10月12日班级:_____年_____班参加人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品味国学经典,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2、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古诗、《三字经》、《水调歌头》、《满江红》、《少年中国说》等。
2、根据诗意准备好图片。
3、排练舞蹈。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过程】
一、开场词
播放古筝《高山流水》,在音乐声中主持人入场。
甲:美文如画。
乙:诵读如歌。
甲: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
乙: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这儿有老子庄子,有孔子孟子,有杜甫李白……这儿闪烁着先人们的无上智慧,这儿呢喃着先辈们的悠悠情怀。
甲: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感受诗人们质朴、真切的情思。
乙:今天,让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合:《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古诗系列
甲:四季风景美如画,诗人笔下的每一个季节都有其迷人的魅力。
下面请欣赏古诗朗诵。
(配乐:《琵琶吟》)
(11人分别诗以下诗目)
春天:春晓(孟浩然)咏柳(贺知章)春夜喜雨(杜甫)
夏天: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秋天:山行(杜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冬天:江雪(柳宗元)咏梅(王安石)
三、经典国学系列
甲:中国不仅是诗的国度,还是一个礼仪之邦。
乙:读了《论语》,才知道何为君子。
甲:读了《三字经》,才知道何为孝敬。
乙:读了《弟子规》,才知道何为圣人。
《论语》(10人)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字经》(4人)(音乐伴奏起,学生边吟唱边做舞蹈)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弟子规》(10人)
甲:感谢这四名同学的美妙舞姿,把我们带回到古圣人的世界中去。
知国学,谈用今,让实践在此传承,传承《弟子规》的经典与文明。
乙:关于《弟子规》,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生:弟子规中讲了许多为人子弟在对待长辈亲人朋友、处理事情、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
特别是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生:它是使人们从小形成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的礼仪规范。
生:《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生:《弟子规》告诉我们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甲:在《弟子规》中,“入则孝”是第一门主修课。
百善孝为先,毛主席在开篇时就已经指出“首孝悌”。
乙: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在家里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操碎了心,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我们该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下面请老师为大家讲一个关于“孝”的故事。
师:我讲的是“黄香温席”的故事: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
年纪刚刚九岁,就知道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睡得更好;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更好。
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甲:孝敬是世上最至上的美德。
请同学们对照我们熟知的《弟子规》,分析下面的短剧中人的言行有哪些不当的地方。
乙:请看短剧:《大呼小叫》。
(播放短剧)
生:“父母呼,应勿缓”,母亲让孩子到她房屋,孩子不说话也没有马上去做。
生:“尊长前,声在低”,母亲在和客人说话时,孩子不能大声喊,这样不礼貌。
生:“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妈妈进来,孩子没有马上给妈妈让座,妈妈允许坐的时候才可以坐下。
生:“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
生:“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
生:我们还要自己背书包,自己上学,多帮父母做家务,“亲所好,力为具”。
四、吟唱佳作系列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甲:历览千载辉煌地,长歌浩叹唱古今。
乙:捧起这些佳作,我们与圣贤相会。
甲:吟咏这些绝唱,我们与历史对话。
乙: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精神在这里得到洗礼。
甲:让我们漫步在月的国度里,去感受“乘风归去”“青天揽月”的豪情壮志。
乙:请欣赏:《水调歌头》(播放《明月几时有》曲目)(8人)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生: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女生小合唱《水调歌头》。
2、《满江红》
甲: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乙:这是一位精忠报国,流芳百世的英雄。
甲:风波亭上起阴风,一统山河志复空。
乙:千古奇冤谁肯信,神州争唱满江红。
甲: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满江红》
(播放《满江红》背景音乐)
男生朗诵: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三、展望未来之《少年中国说》(24人)
甲: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
乙:这是一个惩前启后的时代,
甲: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乙: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甲: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挥笔成就名篇《少年中国说》。
合:让我们一起展望我们的未来吧。
(播放音乐《少年中国说》)
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生:少年智则国智,
生:少年富则国富,
生:少年强则国强,
生: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生: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生: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生: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生: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生: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生: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生: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生: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生: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生: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生: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生: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生: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生: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生: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生: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合: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五、活动总结:
甲: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乙: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甲: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乙: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甲: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乙: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合:本次《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甲:现在请班主任老师做总结。
师:同学们,在这次的主题班会上,我们与经典相伴,与圣贤同行。
古诗文浩若烟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
让我们多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受益于千古诗文的文学滋养,让我们站在五千年的历史巨人肩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主题班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