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忠伤科用药经验

合集下载

刘君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经验总结

刘君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经验总结

刘君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经验总结目的:吾师刘君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经验,她倡导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其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从而为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总结出古现代医家对出血性中风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作用机制、活血化瘀治疗药物出血性中风的疗效评价、存在问题及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

研究生两年期间,通过跟随刘君教授的授课、查房、出诊,总结了导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经验总结。

结果: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古现代医家已充分认识到出血性中风“以瘀为本”的病机,并从现代医学作用机制及实验研究方面得到验证,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亦是确切的。

导师刘君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将中医经典理论、古代医家著作、现代医学思想及20余年的临床经验相结合,在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实施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疗效值得肯定。

刘君教授对活血化瘀药物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认为“血瘀”是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脉络破损,血溢脉外,离经之血成瘀,瘀阻水停,瘀久生痰,痰、瘀、水互结,脑髓受压,毒损脑络,神明失主,并创新的运用通腑化瘀法、豁痰化瘀法、平肝化瘀法、利水化瘀法、凉血化瘀法等治疗大法,同时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倡导个体化治疗,运用虫类活血化瘀药物及大黄治疗出血性中风,根据不同情况加减运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结论:刘君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在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并且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其经验有较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拓宽了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思路。

刘维忠主任推荐民间流传下来的几百首经验方验方

刘维忠主任推荐民间流传下来的几百首经验方验方

刘维忠主任推荐民间流传下来的几百首经验方验方101,软组织挫伤(冯守诚):艾叶,秦艽,防风各12克,赤芍,桑枝,透骨草各9克,煮水热敷(或泡)患处。

每剂可用三天。

102,更年期综合症,1,炙甘草粉10克,小麦50克,大枣10枚,酸枣仁30克,小米适量。

煮稀饭喝。

2,蚕豆煮6小时,连汁带豆每一两装一带冷冻备用。

每天煮开服一袋,坚持半年。

(对白发,脱发也有用)。

或3,黄花菜20根煮水当茶饮。

4,按摩太冲,隔俞,三阴交穴各100下。

103,更年期综合症,1,炙甘草粉10克,小麦50克,大枣10枚,酸枣仁30克,小米适量。

煮稀饭喝。

2,蚕豆煮6小时,连汁带豆每一两装一带冷冻备用。

每天煮开服一袋,坚持半年。

(对白发,脱发也有用)。

或3,黄花菜20根煮水当茶饮。

4,按摩太冲,隔俞,三阴交穴各100下。

104,脱发(裴正学先生方):人参甘草各10克,白术,茯苓各20,陈皮6,白蒺藜30,侧柏叶15,何首乌15,女贞子10,旱莲草10。

久者加桃仁红花。

油性加二花连翘。

水煎服。

药渣煮水泡头发。

105,解酒方:枳椇子研粉,每次3克,水冲服。

喝酒前后均可。

106,疤痕:土大黄,桔梗各30克,煮水涂患处。

如治后留有色素沉着:五倍子,蜈蚣,共研粉加蜂蜜拌勻外涂患处。

107,手足发冷:1,搓双侧阳池穴(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各100下,一天3次。

2,当归3克,生姜15克,煮羊肉汤吃喝。

或3,严重煮百度搜当归四逆汤。

108,神经性皮炎:1,苦参,白鲜皮泡醋一周后外涂患处或皮康王。

2,大蒜,韭菜共捣泥外敷患处。

109,治鸡眼方 1.麻黄、炒杏仁各15克,防己薏苡仁白术各30克,甘草10克。

水煎服。

2.连须葱白1根,蜂蜜少许。

先将患处以温水洗净,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老皮,削至稍出血为度,遂用葱白洗净捣烂如泥,加少许蜂蜜调匀敷患处,外用纱布包扎固定,3天换药1次。

(郭旭光)110,口臭藿香、防风、焦山栀各9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甘草4.5克,竹茹6克,以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1周。

中医名家李翰卿:亲述60条中药用药经验!(十分难得)

中医名家李翰卿:亲述60条中药用药经验!(十分难得)

中医名家李翰卿:亲述60条中药用药经验!(十分难得)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李翰卿先生的用药心得是比较应用心得,如果没有大量的临床实践作为基础,是万万不会有这样的体会的。

我们有缘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惜福,感恩。

1.凡用药之前,首先应该一分为二地考虑其效果,即既要考虑到其正面作用,亦要考虑其负面作用,究竟会否发生别的问题。

如果用热药,寒证虽宜,但容易伤阴,或引致肝阳上逆;用寒药,热证虽宜,却易伤人之阳。

因此,不要因某药有效而过量或连续多用,而应掌握好度,中病即止,见好就收,方不致出现负面作用。

2.药品的作用必须弄清楚,用量也是治疗的关键,同样的病证,同样的处方,有的见效,有的无效,就是用量上的问题。

所以要学习,须从头做起,先弄清药物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及配伍规律,庶几临床加减应用,心中有数,头头是道也。

3.用药须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正面作用;二是反面作用,也就是用药后有什么副作用,有多大,如何补救和防止;三是和同用药的关系,有无矛盾和相互影响。

用方也是一样,同样要注意三个方面,即主要作用、方中药物配伍的相互作用、副作用。

只有掌握了所用方药的上述三个方面,应用才能正确无误。

4.驱邪药能除邪,补虚药能扶正,然药皆有毒,过则生病,故《内经》有“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的警句。

至若病久,虚实寒热夹杂证尤多,或寒,或热,或补,或泻,用药稍有不慎则过之,故不可乱施药饵。

若少服或间断服用,针对其虚、实、寒、热治之,候其气之来复,自然可愈也。

5.补药之用,如异功散之有陈皮,归脾汤之用木香,意在行补药之滞。

所以,用补药时,一定要注意反佐些行气之品,以防滞腻。

6.治外感病,每用荆、防、羌、独。

一般发散用荆、防为主,身痛者以羌、独为主,上半身痛用羌,下半身痛多用独,恶寒无汗而喘者,用麻、杏,兼热者加生石膏。

如需用辛凉解表,只要无汗,也可以用荆、防,不过须结合连翘、薄荷、竹叶等同用之。

麻黄、石膏配伍,亦成辛凉,如大青龙汤都属之。

回克义教授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经验总结

回克义教授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经验总结

回克义教授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经验总结[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回克义教授采用针药结合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37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起始治疗时间为2022年4月,截止治疗时间为2023年3月,所有患者均应用针药结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以及疼痛改善情况。

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达97.30%,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应用针药结合法可促进皮疹等临床症状消退,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度,加快皮疹消退,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性期带状疱疹;针药结合治疗;皮疹范围;临床治愈率;疼痛度、回克义教授带状疱疹主要由感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皮肤表面可见成簇水疱,患者可产生如火燎般的疼痛感,而且多呈带状分布,属于多发性皮肤疾病。

皮疹多位于身体一侧部位,而且以腰部较为常见[1]。

临床多采用止痛、营养神经以及抗病毒等对症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但是效果不甚明显。

中医将该病纳入至“火带疮”“缠腰火丹”等范畴,认为该病由内因及外因共同作用而成,止痛行气、利湿清热为治疗原则[2]。

回克义教授在急性期带状疱疹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该病治疗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

本次研究探讨和分析回克义教授在急性期带状疱疹治疗过程中应用针药结合治疗的效果,研究时间起止时间为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做如下汇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37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男性与女性性别比值为21:16,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72岁,均值:(56.35±5.14)岁。

纳入标准:①年龄为18-75岁;②处于急性期,病程短于7d;③患者精神、认知、思维及意识均正常;④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①患眼带状疱疹、泛发型带状疱疹、出血坏疽性带状疱疹及不全型带状疱疹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者;③伴血液系统疾病者;④中途自愿退出者;⑤合并脏器功能障碍者。

刘秉夫伤科内治经验述要

刘秉夫伤科内治经验述要

愈 合 ] 。刘 师 对 临 床 上 的 肌 腱 韧 带 等 损 伤 性 疾
病 如 冈上肌 腱炎 首重 治肝 ; 对 于骨 折首 重治 肾 ;
[ 摘要] 名老 中医刘秉 夫在 骨伤 科 常见疾病 及疑 难疾病诊 治方 面经验丰 富 。其 治 疗骨伤科 病证具 有局部 与 整
体兼顾 、 筋 骨并重 、 气血 同举 、 汤 剂 与 成 药 同施 的 特 色 , 收 效 良好 。
[ 关键词 ] 伤科 ; 刘秉 夫 ; 内治 [ 中图分 类 号 ̄ R 2 7 4 [ 文献标 志码 ] A E D OI  ̄ l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2 2 1 9 . 2 0 1 3 . 0 1 . 0 1 4
We b s i t e h t t p: / / x u e b a o . a h t c m. e d u . c n
3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ma i l a h x b b j b @l 6 3 . C O r l l
安徽 中医学 院学报 第 3 2 卷 第 1 期 2 0 1 3 年 2 月 J O U R N A L O F A NH U I T C M C ( ) L L E G E V o 1 . 3 2 N o . 1 F e b . 2 0 1 3
于 骨折 , 在 处 以接 骨 药 同 时 配 以舒 筋 强 筋 药 物 ;
对于筋伤的疾病 , 在 舒 筋 通 络 的 同 时 予 以强 筋 健
骨 药 物 。刘 师 十 分 强 调 筋 的 重 要 性 , 总结 出“ 筋
强则骨坚 , 筋顺则骨正” 的 观点 。 3 气与血同举 , 尤 重 气
如下 , 以 飨 同道 。 1 局 部 与 整体 兼 顾 , 尤 重 肝 脾 肾

刘维忠教授用药经验(2)

刘维忠教授用药经验(2)

刘维忠教授用药经验(2)施今墨用药经验(续)36.伤风感冒,咽痒咳嗽,取钩藤、薄荷泡水,效果甚佳。

(口诀:伤风感冒咽喉痒,薄荷钩藤泡水佳。

)37.治咽炎,钩藤、薄荷可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其效更著。

(口诀:咽炎钩薄荷,半枝蛇舌草。

)38.寒包火,荆芥、黄芩,解表退热甚妙。

(口诀:解表退热荆芥芩。

)39.忍冬汤:金银藤连枝带叶五两,如无鲜着,干金银藤四两五钱,干金银花五钱,生甘草一两,水两大碗,煎至一碗,一日一夜吃尽,专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无论发在头项腰部等处,皆治之。

未溃即散之,已溃败毒收口,病重者不过数剂即愈,忌铜铁器。

(口诀:忍冬枝叶鲜五两,或是花藤草五钱。

)40.婴儿感冒发热:三根汤,芦根30g、白茅根20g、葛根10g,煎水一茶壶,加糖少许,频频服之,往往一日一夜即可退热。

(口诀:婴儿感冒热三根,白茅芦根糖葛根。

)41.糖尿病渴饮无度,生石膏、知母,加浮萍30g,以解其渴,屡用屡验。

(口诀:糖尿渴饮无度,浮萍石膏知母。

)42.肺燥咳嗽:瓜蒌皮、天花粉甚效;若与南沙参、北沙参合用,其效更著。

(口诀:肺燥咳嗽楼天花,南北沙参效更佳。

)43.白芍生用、重用30-50g,有通便之功,与生地30-50g为对,其效更捷。

(口诀:重用生地与白芍,滋阴通便效当敖。

)44.麦冬与天冬合用,有金水相生之妙。

45.鳖甲、龟板炙品用药,易破坏其有效成分,故多生品用药。

46.水牛角、鲜地黄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诸症,二药用量宜大,均用30g效佳。

47.治秽浊之气,藿香、佩兰宜鲜用。

(口诀:秽浊藿香佩兰鲜。

)48.凡泌尿系统疾患,车前子、车前草伍用,车前草可鲜品代茶饮。

(口诀:泌尿两车当茶饮。

)49.荨麻疹:浮萍、紫草、荆芥、防风、丹参、丹皮、银花、连翘、过敏煎(银柴胡、防风、乌梅、甘草)。

(口诀:荨麻荆防浮萍紫,丹参丹皮银翘煎。

)50.婴幼儿夜哭不宁,一味蝉蜕,煎水饮之,确有实效。

51.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降糖对药方:生黄芪30-50g、大生地30g、苍术15g、元参30g、丹参30g、葛根15g加刺蒺藜、地肤子。

运用张茂平老师经验方芍药甘草附子汤结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运用张茂平老师经验方芍药甘草附子汤结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运用张茂平老师经验方芍药甘草附子汤结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5-10-14T11:56:40.337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作者:陈贵全1 刘华辉1 赵庆2 王伟1 指导老师:[导读]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骨伤康复科泸州医学院中西结合学院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肾病科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腰腿痛疾患,为一种脊柱自身以及其附属组织慢性免疫性进行性炎症。

陈贵全1 刘华辉1 赵庆2 王伟1 指导老师:张茂平3 (1.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骨伤康复科四川泸州 646000)(2.泸州医学院中西结合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3.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肾病科四川泸州 646000)【摘要】目的:观察运用张茂平老师治疗腰痛病经验方芍药甘草附子汤结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张茂平老师经验方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减结合小针刀进行治疗。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疗程满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观察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0%,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芍药甘草附子汤结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理想选择,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芍药甘草附子汤;小针刀【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25-02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腰腿痛疾患,为一种脊柱自身以及其附属组织慢性免疫性进行性炎症,主要累及脊柱中轴关节,目前尚没有根治方法。

其多发于15-40岁男性,国际上男女比约为2:1[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般首先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由下而上发展,逐渐累及腰、胸、颈椎。

中医名家杨世忠教授临证用药经验简介

中医名家杨世忠教授临证用药经验简介

治本病 , 已成 为 医学界 关 注的热 点 在 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治 疗上 ,
导师 注 重以 下 几 点 : I 、 因本 病 多 以湿 邪 为 主 , 湿 性 粘
中医名 家 杨世 忠教 授 临证 用 药 经 验 简介
钟 军 华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杨世忠教授在中医内科、 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特别是肝胆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的用药经验, 其临证用 药特色在于灵活配伍, 当明一药多用、 寒热兼施、 补泻对立统一及选药精当之四理; 遣方用药, 贵在精炼, 方中有方; 精干配伍, 善用
药对 ; 用药平 和, 变反为正。
关键词: 杨世忠; 临证用药; 辨证论治; 老中医经验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0 6 . 0 1 1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一 0 6 — 1 1 0 8 - 0 2
项 。我有 幸在第 四批全 国老 中 医药专家 学术经 验继 承 中师从杨 世忠 教授 , 获 益 匪浅 , 现 将老师 的用药 特 点小
结如 下 。
1 灵 活 配 伍 当 明 四 理
肝病 治疗 中 , 用苦 寒 泻火 药 的 同 时加 入 太 子参 、 黄芪 , 以防苦 寒伤 阳 , 用 之 速效 而 正 气不 伤 。然 病 虚 者宜 以 扶正 为务 , 当补 中有消 , 补而勿 滞 。故临证 治疗 虚证应 多选用 四君 子汤 、 四物 汤为 基础进 行加减 , 乃 因四君 中 有茯 苓而 四物 中有川芎 , 补泻兼 施 。若不 明此理 , 纯用 大 补精气 血之药 , 往 往 反难 奏 效 , 且 多 出现 肠 胃不 和 , 全身不适 等症状 而影 响疗效 。 最后 , 当明选 药精 当之 理 , 做 到一举 多得 。如 白芷 辛温, 人 阳 明与肺 经 , 脾又 与 胃相表 里 , 且 脾 主肌 肉 ,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克忠伤科用药经验
更新日期:2009-06-11 点击:
陈洪波
关键词:骨伤病;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刘克忠
刘克忠教授行医40余载,学验俱丰。

尤其擅长治疗骨伤科疾病。

刘师遵循“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结合、医患合作”的原则,不仅治疗手法闻名遐迩,用药也有独到之处。

笔者跟师临证两年余,归纳整理刘师伤科用药经验如下。

1 内服药物
1.1 内服汤剂
(1)常用药物:逍遥竹、葛根、玄胡、三七、炮山甲、川芎、牛膝、续断、乳香、没药、鸡血藤、骨碎补、当归、自然铜、桃仁、红花、赤芍。

其中逍遥竹、葛根、玄胡、三七最为常用。

逍遥竹,又名徐长卿,主要功效是祛风湿、散瘀血,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尤其对于腰痛有较好的疗效,常与牛膝、桂枝、五加皮等同用。

现代研究表明,逍遥竹主要成分丹皮酚,有镇痛、镇静、抗菌、消炎作用,并具有调节细胞的免疫功能、抑制炎性细胞浸润的作用[1]。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效果突出。

骨骼组织损伤后瘀血停留,每致化热,故用性凉味辛甘之葛根解肌退热、解痉止痛。

刘师常以葛根为君药治疗颈椎病,与《伤寒论》“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主之”不谋而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含有收缩和舒张平滑肌的成份,能明显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提高局部微血流量[2]。

玄胡,活血行气止痛,既入血分,又入气分,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行气第一要药。

现代研究发现,玄胡含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等共十五种生物碱[3],其中延胡索乙素可显著提高痛阈,具有较强镇痛镇静作用,并能消除精神紧张而催眠,还可解除肌肉痉挛。

三七为外伤科之要药,既能止血,又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治体内外多种出血证,如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主要成分三七皂甙能缩短家兔凝血时间,对蛙心有强心作用,对蛙血管有收缩作用。

但高浓度时则有扩张血管作用,对大白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消炎作用[4]。

(2)治颈肩腰腿痛基本方:葛根、玄胡、桑寄生、鸡血藤、当归各12g,白芍30g,穿山甲、制香附、生甘草各10g。

颈肩臂痛者,重用葛根20g,加桂枝15g,夜交藤30g,丹参12g;腰腿痛者加川牛膝、苍术各12g,骨碎补、木通各10g;风湿痹痛者重用逍遥竹、玄胡各20g;偏瘫气虚者重用黄芪、当归各20g;骨质增生者加寻骨风、桑枝、川牛膝、川断、川芎各15g。

(3)治跌打损伤基本方:当归、赤芍、续断、骨碎补、熟地、川芎各12g,桃仁、黄芪各9g,红花6g。

接骨续损者加煅自然铜、地鳖虫、地龙、制乳香、制没药、田三七、血竭各15g;舒筋活络、和营止痛者加制香附、延胡索、广木香、川牛膝各15g。

临证应遵循伤科三期辨证用药原则,即对损伤初期有瘀者,宜采用攻利法,如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凉血法;损伤中期,肿痛基本消退,但瘀血未尽,筋骨未连者,宜用
和法以和营生新、接骨续损,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损伤后期,气血津液耗损,出现虚象者,应采用补法,如补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强筋壮骨法)、温经通络法等。

1.2 内服成药
(1)刘氏舒络灵:刘师在总结40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祖传秘方,拟定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治则,创刘氏舒络灵一方。

方药主要由逍遥竹、葛根、玄胡、炮山甲、川牛膝、鸡血藤、骨碎补等组成。

方中逍遥竹、炮山甲、川牛膝、鸡血藤活血祛瘀、通络止痛;骨碎补、川牛膝、鸡血藤活血之中兼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以达活中有补之效;玄胡既入气分,又入血分,可加强活血行气止痛之效。

本方配伍精当,将化瘀、通络、补益结合一体,瘀去则新生,络通则痛止,使得筋伤之处瘀去血活、络通痛止肿消,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刘氏舒络灵胶囊每粒含生药0.3g,每次服2~3粒,3次/d。

(2)筋骨痛消丸:为河南省洛正制药厂生产,具有活血行气、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治疗骨质增生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每小袋6g,每次1袋,温开水送服,2次/d,30天为1个疗程。

1.3 药酒
逍遥竹、鸡血藤、桑寄生、五加皮、制香附、田三七、当归、川芎、牛膝各50g,红花、木香各20g,海马、蛤蚧、海龙、海雀、海蛇各1对,白酒10斤。

将上药切碎或碾成粗末,投入酒内密封浸泡,隔数日震荡1次,约浸至1个月左右,即可过滤取服,每天30g~60g。

并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酒量,酌情加减。

功效:活血散瘀、温经通络,专治跌打损伤、气滞血瘀。

加减:兼肾虚者,加炒杜仲、枸杞、淫羊藿、金毛狗脊、骨碎补各50g;风湿痹痛者,加秦艽、羌活、独活、寻骨风各50g;气虚者加黄芪、人参、丹参各50g。

2 外用药物
2.1 熏洗药
基本方: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路路通、寻骨风、川芎、当归尾各30g。

具有通络活血、解凝定痛之功效。

适于治疗骨关节损伤、关节僵硬、肩周炎、网球肘、骨性关节炎、风湿骨痛等。

制法与用法:用纱布包裹上药,加水2500ml,武火煎20分钟,再以文火煎至2000ml左右倒入盆中。

盆上置一木板,趁热将伤肢置于盆面木板上,用浴巾覆盖,使热
气熏蒸伤处,以汗出为度。

至水转温,再用此药水淋洗或浸泡伤肢。

每日1剂,熏洗2~3次。

风湿骨痛者,加生川乌、生草乌各9g,防风、羌活、苍术各20g;肢体麻痛者,加桑枝、桂枝、五加皮各15g。

2.2 外敷药
(1)消瘀膏:五灵脂250g,穿山甲、桃仁、红花、栀子、乳香、没药、合欢皮各50g,共为细末,炼蜜调膏。

用时涂药膏于患处。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散结。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红肿瘀痛等症。

(2)接骨膏:五加皮、地龙、续断各30g,乳香、没药、土鳖虫、骨碎补、白及、煅自然铜、田三七、血竭各15g,共为细末,蜂蜜或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功效:接骨续筋、活血止痛。

治疗各种闭合性骨折。

2.3 外搽药
(1)刘氏舒络灵外用膏:配合手法治疗时,用上药涂搽伤处,以增强疗效。

刘氏舒络灵外用膏是用舒络灵有效成份加川乌、草乌配以薄荷脑、薄荷油、樟脑、白樟油精制而成。

具有舒筋活络、止痛消炎、提神醒脑之功效。

主治肌肉疲劳、筋骨酸痛、跌打伤痛、风湿骨痛、伤风头痛、舟车晕浪、蚊虫叮咬。

(2)外搽药酒:将血竭、樟脑、生地、隔山消、白花蛇舌草、鹅不食草、桑寄生、五加皮各50g,红花、生乳没各25g,密封浸泡于10斤白酒中15天。

使用时可用脱脂棉蘸此药酒涂搽伤处。

功效:活血散瘀、消肿定痛。

主治跌打损伤、青紫肿痛、骨折筋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