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方剂学及著名中医方剂经典著作
著名的方剂古籍

著名的方剂古籍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方剂古籍:
1.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药著作,其中记
载了许多方剂的配方和用法,对后世药方的研究和运用有着重要影响。
2. 《金匮要略》:由东晋时期的张仲景所著,收录了一百五十
五首各种方剂,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之一。
3. 《伤寒杂病论》:由东汉时期的张仲景编写,详细记载了治
疗伤寒及其相关疾病的方剂,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4. 《明代本草》:明代李时中所著,是一部详尽记载草药配方
和使用方法的著作,对后世中药的研究和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5. 《千金方》:唐代孙思邈所著,收录了多种中药方剂,内容
丰富,被后世称为“中医药百科全书”。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著名的方剂古籍,这些古籍以其丰富的方剂配
方和治疗经验,为后世学者和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中医比较全的方剂书

中医比较全的方剂书中医方剂是中医学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组合形式,它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诊断特点,选用一定种类的药物进行配伍,并依照一定比例制备而成的。
方剂的制定不仅考虑了药物之间的药性、功效和剂量搭配,还经过了长期临床实践的验证。
中医方剂书是整理和记录了大量方剂信息的专业书籍。
在中医方剂书中,有许多包含了特定病症的方剂,也有一些总结了中医临床经验的专著。
下面将介绍几本比较全的中医方剂书。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医书之一,是张仲景所著,辑录了许多治疗伤寒病的方剂。
伤寒病是指温病的一种,主要症状包括寒热不退、恶寒发热、头痛体痛、食欲不振等。
《伤寒论》中有几十种方剂,包括桂枝汤、牛黄解毒片等。
这些方剂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中医临床中广泛使用。
《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著名医书之一,是张仲景所著,该书分为189篇,记录了许多治疗肝胆、呼吸、神经、消化等疾病的方剂。
其中包括了"病机不明,即为虚实"的观点,并提出了"治疗重在治本"的原则。
《金匮要略》中的方剂有麻黄汤、小建中汤等,这些方剂在中医临床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千金方》是北宋时期孙思邈所著的中医方剂经典,共有30卷,收录了各类疾病的近千种方剂。
《千金方》详细记载了方剂的应用与组成,对药物的性能、功效、剂量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这本书是中医方剂书中较为全面的之一,内容丰富,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方源》是明代祝谢灵运所著的一本中医药方剂书,该书收录了大量的方剂,涵盖了各类疾病的治疗。
《方源》中的方剂多有辨病症候,针对病因病机,以及常规主治方剂的补充和调配。
该书详细描述了方剂的组方、用药、用量等要点,是中医方剂书中的一本重要参考书籍。
除了上述几本中医方剂书外,还有《医宗金鉴》、《四气调神大补方》、《王叔和医宗金鉴》等是中医方剂书中的重要著作,涵盖了众多方剂信息。
综上所述,中医方剂书是整理和记录了中医方剂信息的专业书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方剂,记录了中医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
经方探源经典经方医学概述

经方探源经典经方医学概述经方探源——经典经方医学概述经方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凭借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的治疗疾病的药物组方。
经方作为中医药学的基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下面将对经典经方医学进行概述,介绍其中的一些经典经方。
1. 《伤寒杂病论》:由张仲景所著,是中医临床经典之一。
该经方主要针对伤寒及各种杂病的治疗,包括了多种具有祛邪、解表、清热、解毒等功效的药方。
2. 《金匮要略》:由张仲景所著,是中医内科学经典。
该经方主要介绍了针对内科疾病的治疗方剂,如治疗肺病的桂枝汤、治疗脾胃病的四逆汤等。
3. 《千金方》:由孙思邈所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该经方收录了大量的方剂,内容涉及了多个疾病的治疗,如治疗感冒的麻黄汤、治疗腹痛的香砂六君子汤等。
4. 《本草纲目》:由李时中所著,是中医药学的巨著。
该经方主要介绍了中药材及其药性、功效等内容,对中药的分类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 《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医药学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药学的起源。
该经方主要介绍了中草药的分类、性味、功效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 《温病条辨》:由吴鞠通所著,是中医外科学经典之一。
该经方主要介绍了针对外科疾病的治疗方剂,如治疗痈肿的桃红四物汤、治疗热淋的五苓散等。
7. 《外台秘要》:由朱丹溪所著,是中医外科学经典之一。
该经方主要介绍了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包括了多种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的方剂。
8. 《千金翼方》:由陶弘景所著,是中医儿科学经典之一。
该经方主要介绍了儿科疾病的治疗方剂,如治疗小儿脾胃病的小儿消食散、治疗小儿惊风的小儿白风散等。
9. 《名医别录》:由王叔和所著,是中医临床经典之一。
该经方记载了多位名医的治疗经验和方剂,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10. 《本草纲目拾遗》:由李时中所著,是对《本草纲目》的补充和修订。
该经方对药物的性味、功效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归纳,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选择。
《千金方:民间方剂集大成者》笔记

《千金方:民间方剂集大成者》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书籍简介 (3)1.2 编写目的和意义 (4)二、版本与流传 (5)2.1 《千金方》的版本介绍 (6)2.2 《千金方》的流传过程 (7)三、《千金方》的内容概述 (8)3.1 医学理论体系 (9)3.2 方剂分类与特点 (10)3.3 常用方剂介绍 (11)四、民间方剂的特点与价值 (12)4.1 民间方剂的来源与特点 (13)4.2 民间方剂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5)4.3 民间方剂的价值与影响 (16)五、读书过程中的思考与启示 (17)5.1 对《千金方》医学理论的思考 (19)5.2 对民间方剂应用的启示 (20)5.3 对自身医学知识的提升与反思 (21)六、结语 (22)6.1 读书笔记的总结 (23)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4)一、内容概览本书介绍了千金方的历史背景,千金方起源于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增补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庞大的方剂体系。
书中详细阐述了千金方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我对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沿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书中详细介绍了千金方的内容结构。
全书分为若干卷,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收录了数以千计的方剂。
每个方剂都详细阐述了药材、剂量、制法、用法、功效等,内容丰富详尽。
这些方剂都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还介绍了千金方的价值,千金方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一部文化传承的载体。
书中收录的方剂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信仰和民俗,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千金方中的许多方剂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为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千金方的概况,还学习了许多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如中药的性味、功效、配伍等。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对中医药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感慨。
《千金方:民间方剂集大成者》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中医药学经典著作。
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中医药古籍

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中医药古籍中医药古籍的阅读非常有益于普通人的健康和生活。
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中医药古籍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原理、应用和疗效。
它们提供了古代医学家们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治疗和保健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中医药古籍,以及它们的价值和应用。
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药领域最为重要的古籍之一。
它包含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被誉为中医学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内容全面,涉及中医的方方面面,包括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养生保健等。
它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了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非常适合普通人阅读。
《黄帝内经》的阅读对普通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黄帝内经》,我们可以了解中医的理论,掌握一些自我诊断和治疗常见病症的方法。
例如,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学说”,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息息相关,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作息和情绪等方面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此外,书中也详细介绍了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和养生方法,对于我们平时的保健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草药学著作之一,由明代李时中编纂而成。
这本书对中草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应用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它不仅包括了草药的名字和外观特征,还介绍了它们的功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于普通人而言,通过阅读《本草纲目》,可以了解到很多常见草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从而在养生保健方面有所指导。
《本草纲目》的阅读对于普通人而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草药的应用范围、功效和副作用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草药来进行养生保健。
例如,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草药在夏季非常适合使用,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一些夏季常见的疾病,如中暑、蚊虫叮咬等。
通过学习《本草纲目》,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草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中医四大基础、四小经典、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基础、四小经典、四大经典
转载▼
分类:中医自学
标签:
杂谈
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四大经典一:《难经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瘟疫条辨》
四大经典二:《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
另外,中医临床实践非常重要!做为自学者,很难有大量接触治疗病人的机会。
弥补的方法之一是阅读古今名医的医案类著作,如张璐的《张氏医通》、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四大经典视频教程
•《内经》 77课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杨旭教授
•《黄帝内经》80课时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洪图教授
•《伤寒论》70课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郝万山教授
•《金贵要略》80课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金匮教研室主任王雪华教授•《温病学》72课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刘景源教授
四大基础视频教程
•《中医基础理论》75课时辽宁中医学院李德新教授主讲
•《中医诊断学》 75课时湖南中医药大学朱文峰教授主讲
•《中药学》 79课时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主讲
•《方剂学》 83课时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尊重。
中医传承人作为中医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在中医药医籍方面的阅读和学习经验对于后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以供参考。
一、基础理论类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经典,其中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理论,是学习中医必读之书。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其中详细阐述了中医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学习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药学类1.《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药学的重要经典,其中收录了众多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内容,对于学习中药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巨著之一,其中收录了大量中药,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对于学习中药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方剂类1.《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中医方剂经典,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方剂,包括内服和外用的方剂,对于学习中医方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医宗金鉴》方剂篇《医宗金鉴》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吴谦所著,其中方剂篇收录了大量的常用方剂,对于学习中医方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其他类1.《黄帝内经素问》除了以上提到的经典之外,中医传承人还推荐阅读《黄帝内经素问》,其中包含了中医养生、食疗、针灸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全面了解和学习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2.历代医家著作选读中医传承人还推荐阅读历代医家的著作,如张仲景、李时珍等人的著作,这些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思考,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多个方面,这些书籍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书籍也是中医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代医著简介

隋代巢元方等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述病源和证候著作,又称《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50卷。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系统地分类。全书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39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等,书中关于肠吻合术、人工流产、拔牙等手术的记载,都是世界外科史的首创。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
最大贡献有:将晋以前的诊脉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以及脉诊的临床意义等许多重要文献资料均收集整理保存,将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二十四种,并对每种脉象均作了具体描述。
《针灸甲乙经》
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
皇甫谧(魏晋间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
发明的“麻沸散”,更开创了世界全身麻醉药物的先例,施行了外科手术。创五禽戏体育疗法,又创用脊柱两旁夹脊绝位,世称“华佗夹脊绝”,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
《诊籍》
西汉时期
淳于意,(约前205—?),西汉初齐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姓淳于,名意。
诊籍,即医案,现在叫病历。记下了已愈患者的籍贯、姓名、职业、病名、病因、病性、诊断、治疗和愈后,形成了最初的医案,为我们留下了研究汉代医学的宝贵史料。。《史记仓公传》记载了25例病例。治愈15例,不治10例,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泌尿、呼吸、心血管、内分泌、脑血管、传染病、外科、中毒以及妇产科、儿科。
《外台秘要》
成于庸唐代天宝十一载(75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医方剂学及著名中医方剂经典著作
篇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国中医科学院季巍巍
一、概要
(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二)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古代的著作?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中医学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因此,中医的理论知识是日久民心。
相对而言,西医是日新月异的。
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医学理论,仍然积极地指导着临床诊疗,此为中医之妙。
中医学和西医学也因此而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医学体系。
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医家和著作,只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才能在今天仍被称作经典。
因此,学习中医的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认真的研讨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能够对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有更全面的认识,在临床运用方面能有新的领悟和提高。
总之,学习古人的著作的意义在于,在古代著作的指导下,使中医学呈现出如今日渐辉煌的发展。
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的四大经典指的是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的著作,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有着巨大指导作用和研究价值。
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同时,有学者认为,除了以上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本草经》亦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并无冲突。
本节课以目前高等教育教材推荐的四部书作为经典著作进行讲解。
(一)《黄帝内经》
1. 《黄帝内经》概述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中医界中尊奉的基础理论主要从《黄帝内经》中提炼发展而成。
而且当代医学科学的某些研究课题,比如生命科学、气功理论、经络的实质、医学心理学、气象学等,也或多或少得从《黄帝内经》的论述中获得新的发现和启发。
《内经》共包括《素问》九卷和《灵枢》九卷。
此两部分分别包含81 篇专题,内容非常广泛,这些内容逐步形成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且以此渗透贯穿到中医领域的各个方面。
其内容涉及到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内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体观察以及古代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通过经络沟通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