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女人》中象征与主题的关系
爱情需要死亡的营养:对《恋爱中的女人》主题的诠释

爱情需要死亡的营养:对《恋爱中的女人》主题的诠释
劳伦斯认为机械文明压抑和扭曲了人性,破坏了人类的完整性。
这种压抑和扭曲使人类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处于分裂和萎弥的状态。
人类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人性被扭曲,生命力被异化。
为了将人类从堕落中拯救出来,劳伦斯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回归于自然。
因此,
劳伦斯的小说都有一个基本的主题,那就是对机械文明的否定和对自然的渴望。
《恋爱中的女人》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小说着重描写了两对情侣,伯金和欧秀拉,吉拉尔德和古德兰之间的矛盾对立。
劳伦斯利用象征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这种矛盾对立,通过将男女主人公放于不同的场景之中,来表现他们各自不同的心理反应。
从而,揭示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扼杀。
由于男人对女人有着出于本能的控制欲,面对女人的反叛,为了维护自己的主导地位,男人必定会想尽办法制止女人的这种反叛,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即使女人与男人暂时达成妥协,这种妥协也不会维持太久,其结果必然
是走向极端——死亡。
在整篇小说中,劳伦斯用了很多的笔墨来描写死亡的阴影,以及每个主人公面对死亡的不同反应。
通过对这些不同反应的描写,男人和女人在婚姻,爱情,力量,甚至是欲望上的不同理
想都得以充分的展现。
由于这些不可调和的对立,不可避免的结局就是走向死亡与分离。
吉拉尔德的死亡就是一个充分的体现。
因此,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指责工业化谋杀了人性和重生的希望,
并且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吉拉尔德的死亡暗示着完美结合重生的希望,爱情确实需要死亡的营养。
从《恋爱中的女人》婚恋线解读劳伦斯的婚恋观

语言文学研究从《恋爱中的女人》婚恋线解读劳伦斯的婚恋观单伟红刘M(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恋爱中的女人》,是D.H.劳伦斯创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
本文审视这部长篇小说,解读其婚恋关系里蕴含的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
利用小说中主人公的婚恋线,阐释以杰拉尔德和古德伦为代表的带有工业性质的毁灭性爱情、以伯金和赫麦妮为代表餉不平衡的灵肉分离的爱情,以及以伯金和厄秀拉为代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设性爱情,因之探索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D.H.劳伦斯婚恋观生态伦理—、引言D.H.劳伦斯(1885—1930),是一个在二十世纪文学界占据瞩目位置的英国作家。
他对男女之间两极平衡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使他的小说独具魅力。
在劳伦斯所创作的小说中,《恋爱中的女人》通过精神与身体的交互沟通达成男女的平衡关系,这部作品借助五位主人公婚恋关系的发展与结局阐释工业革命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的危害,这点在杰尔拉德这个工业文明的代表与有着艺术家身份的独立的古德伦的悲剧结局可以体现出来。
劳伦斯不止步于对工业文明的批判,而是另辟蹊径从自然主义者伯金与改革热情者赫麦妮和不断自我追求的厄秀拉这两个女性的婚恋线中探索人与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杰拉尔德和古德伦:毁灭性的爱情杰拉尔德出身于矿主家,是家中的长子。
他是《恋爱中的女人》中最深受工业文明浸染的一类人,甚至可以说他就是小说中工业文明的化身。
杰拉尔德的第一次出场就让人对他的外貌有了深刻的印象,光洁的肌肤、仿佛闪烁着光芒的金发、英俊的容貌、如同幼狼一般等描写被加注在杰拉尔德身上,正是出色的外貌和像狼一样神秘且尖锐的特性吸引了古德伦,让古德伦在见到他的第一面就不由自主地有了想要更深入了解他的想法。
杰拉尔德光鲜亮丽的外表和积累的财富是工业文明带来的镜花水月的表象,在这表象之下隐藏的是蔑视自然、违背生态伦理的工业文明。
杰拉尔德在对待万物生灵时,忽视了代表自然的万物生灵的自我意识和生存权利,凌驾于低等动物之上,利用强硬的态度和暴力血腥的手段驯服它们酥3叭杰拉尔德就像二十世纪英国工业社会的代表,强悍且理性,用齿轮组装成的机械征服世界,为了提高生产力,改善物质生活而蛮横地肆意掠夺,他所体现出来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反生态伦理的,长此以往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从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探析两性关系的和谐

初被他 强健 的体魄和充沛 的精力所吸 引,沉迷 于和他 肉体 的 接触 当中。而极度 空虚 的杰 拉德与戈珍 的相处只是为 了追 求 肉体 上 的刺激 与 满足 ,把 戈珍 当作 自 己发 泄性欲 的工具 。 两人没有 共同语言 ,在激情 过后剩下 的只有争吵 。因此 ,两
人 的恋 情 最 终 走 向失 败 ,杰 拉 德 走 上 了 自杀 的 道 路 ,戈 珍在 极度 的痛苦中又去 另寻新欢 。伯金 的前女友赫米奥恩是 一个
文本 解析 . z o ! 蔓 蔓 …………….
从 劳伦斯 《 恋爱中的女人 》探 析 两性 关系 的和谐
王 彦 霖 Βιβλιοθήκη 劳伦斯 是英 国2 0 世纪最杰 出、最有想 象力的作家之 一, 被 视为英 国文学史上 一颗璀璨 的星,他 的作 品多 以描写 两性 关系为 主题 ,是对那 个时代 的一 种诠释 ,拥有 众多 的读 者 。 小说 《 恋爱 中的 女人 》 以姐妹 二人的恋爱 经历 为主线 ,论证 了男女关 系的两极平 衡来 自相互 独立和相 互尊 重 ,同时也体 现 了作 者对 于恋 爱与婚姻 的新观 念 以及 男性与女性完全 平等 的 、和谐 的理想社会观 。 爱情作为文 学作品永恒 的主题 ,在 众多的文人 笔下呈现 出 不 同 的 表 现 形 式 。 由于 近 代 西 方 社 会 的 变 革 速 度 加 快 , 人 们 的各 种 观 念 也 受 到 了极 大 冲 击 。其 中 , 传 统 的婚 姻 与 家 庭 观 念 受 到 批 判 , 人 们 试 图找 到 一 种 新 型 的 婚 姻 与 家 庭 关 系 。 在这种 情况 下,一些作家把 自己的爱情观 融入到作 品中 ,劳 伦斯就 是其 中很 有代 表性的一位 。 1 8 8 5 年 ,劳 伦斯 出生 在 一个 矿工 家庭 ,父 亲 文化 程度 比较 低 , 只 能勉 强 读 懂 报 纸 , 有 时 候 表 现 得 比较 粗 野 。而 母 亲 出生在一个 中产阶级家庭 ,从小就 受过 良好 的文化教育 , 对 文学 比较感 兴趣 ,对父 亲缺乏修养 的表现十 分看 不惯 。因 此 ,他父 母 的感 情一 直不 够和 睦 ,甚 至 一度 濒临 崩溃 的边 缘 。劳伦 斯在 母 亲 的精心 教 育下 长大 ,从 小 就酷 爱文 学创 作 。在劳伦 斯成年之后 ,他对婚恋和 家庭有 了更高的认识 , 他 厌烦父亲 的粗鲁 ,却 欣赏他 自然 的天性 ;母 亲是他从小 就 崇 拜的偶像 ,但他这 时也认识到母 亲思想 中对 人性的无视 与 冷 漠 。在父母 的文 明与野 性之 间,劳伦斯试 图寻求一种和谐 的男女两性 关系 。在他 的作 品中有许 多是 以性 爱和两性关 系 为 主题 ,从 中反映他对 新型男女 的构想 。作 品 《 虹》描写 了 女主人 公对 女性独立 的追求 , 《 儿子与情人 》是从两性之 间 精 神与 肉体 两个方面来 描写 男女之爱 的, 《 恋爱 中的女人 》 诠 释 了他 心 目中完美 的两性关系 。这些作 品都 流露 出他对传 统 男 女 关 系 的 批 判 , 以及 对 新 型 恋 爱与 新 型婚 姻 的 向往 。 《 恋爱中 的女人 》写于 1 9 2 1 年 ,是劳伦 斯创作巅 峰时期 的代表作 品,集 中地体 现 了作者 的创作风格 。在作 品当中 , 劳伦斯运用 心理学 的观 点对两性 关系进行 了深 入剖析 ,并构 建 了作者 心 目中最理想 的两性关 系模式 。作 品的女主人 公是 对青 年姐妹——厄秀拉和 戈珍 ,厄 秀拉是一 位 中学教 师 , 性格 温顺 、富有 理 性 ;而妹 妹戈 珍 是 一位 小有 名气 的艺 术 家 ,性 格开朗 、恃才 傲物 。姐妹 两个都是 具有叛逆精神 的新 时代女性 ,她们反对传 统的婚姻 观念 ,对 自己的爱情有着 美 好 的 向往 。 在 一 次 朋 友 的 婚 礼 上 , 姐 妹 俩 认 识 了 自 己 的 心 上 人——伯 金和杰 拉德 ,两对 男女很快 就坠入 了爱河 。妹 妹戈 珍与杰 拉德都想控 制对方 ,在 双方 的激情 过后被迫分 手,戈 珍另 寻新欢,杰拉 德带着郁 闷的心情走上 了 自杀 的道 路 。姐 姐厄秀 拉一开始也 想把伯金控制 在 自己的手掌之 中,而伯金 追求 的是一种彼此 独立却又彼此 想念 的新 型婚恋关系 ,他提 倡男 女双方既要 心灵相通 ,又要有 自己的空间 。经过 两个人 的不 断磨合 ,两人 的观 点不 断趋 向一致 ,最后达 到了两性关 系 的和 谐。作 品着 重 以描写 两性 关系为主 ,通过姐妹 俩的恋 爱过程与结果 的对 比,构 建了 自己理想中的男女关系 。
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的现代主义创作主题研究

小说 中看上去散乱 的各个场景似乎 毫不相 干 ,实际却 是彼此呼应 的 ,让小说获得 内在结构上的和谐 ,展示出劳伦斯在谋篇布局上所具 有 的现代 主义思想之美感 。同时 ,表层结构上的松散性还表现为 《 恋 爱中的女人 》的开放性结尾之中 。两对恋人 当中的杰拉尔德与古德兰 之间的关系 由于前者的死亡而宣告结束 ,但伯金与厄秀拉尽管 已经结 婚 ,但是其情感 冲突却还是在继续 ,伯金还是在追求其理想 当中的完 美男 女两 眭关系。
内涵。以上手法之应用能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让小 说具备独特的象征性 。
2 . 2独 特 的内涵
现代主义作 品特征就是叙述形式显得朦胧 而晦涩 , 其 表层结 构极 其 杂乱无 章 ,松散而且无序。就结构而言 , 《 恋爱中的女人 》具备现 代 主义的特征。小说j十一章 、四十余万字 ,并非按时间顺 序或事件 进程 描述 ,是截 取人物三十一个 片断。表面看缺少逻辑上因果联 系 , 实际却组 合成一系列彼此对位的生活化情景 ,让建立于该松散表层结 构 上 的小 说富有 深层次 力量 。读 者发现 大量看上 去显得分 散而独立 的场 景 , 但 其所 蕴涵象征意义具备内在联系 ,成了深层次结构上的经 与纬。如第 九章 ,在铁 道的交叉 口 处 ,杰拉尔德就在厄秀拉 、 古 德兰 的面前用残忍的手段制服一匹母马 ,借此向古德兰展示勇气与力量。 在第 十四章 ,古德兰则 运用十分疯狂的方法吓走了属于杰拉尔德的公 牛 ,从而回应了杰拇尔德发出的挑战。在第十八章 ,杰托尔德与古德 兰协力弄伤一只充满了野性的兔子。尽管以上j组场景处于三个 各不 相 同的章节 , 从 表面上来 看缺少直接的联系 ,却在小说的深层次结构 中具备了统一的象征性意义。两位主要人物潜意识当 中的激烈冲突是 通过 以上场景揭示 出来。
《恋爱中的女人》读后感

《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是英国作家德吉拉·伦敦(D.H. Lawrence)的一部小说,发表于1920年。
这部作品讲述了两位女性主人公乌尔苏拉和格温达的姐妹情谊,以及她们与两位男性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探索,探讨了爱情、性别、阶级和自然的关系。
《恋爱中的女人》的故事发生在英国的乡村环境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的心理状态,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爱情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小说中的characters 通过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展示了人类在面对爱情、欲望和道德时的挣扎。
读完这部作品,我被作者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所打动。
伦敦通过对乌尔苏拉和格温达的内心世界的揭示,让我感受到了她们在追求爱情和自我实现过程中的挣扎。
她们的形象象征着女性在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中的困境,这是我深入思考的。
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也让我对爱情的含义和性别角色有了更深的思考。
伦敦通过对乌尔苏拉和格温达与两位男性之间的爱情关系的描绘,展示了爱情中的权力、控制和相互依赖。
这使我思考了在爱情中如何平衡个体的独立性和彼此的需求。
此外,小说中的自然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伦敦将自然环境与人物的心理状态相结合,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美化了故事背景,还象征着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认识到自然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的延伸。
解读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两性观

关键词 《 恋爱 中的女人》 两性关 系 和谐 两极平衡 中图分 类号 : I 1 0 6 . 4 文献标识码 : A
1 劳伦斯 的两级平衡思想和两性观 劳伦斯两极平衡 思想 的基本 内涵是 :对立面之间必须保 持平衡 , 与此 同时双方各 自所有的个 性和独立也不可被抹杀 。 由此, 劳伦斯认为, 男女双方必然是和谐的, 融洽的 , 相互理 解 和相 互平 等的。在 《 恋爱 中的女人》 中伯金坚持认为: “ 男人 和 女人 已经 从 原 先 的混 乱 状 态 中独 立 出 来 ,实现 了单 纯 的个 性 。相 应地 , 在恋爱中, 他们 应 处 于两 极 平 衡 , 而 不 是 混 淆 你 我。 ” 他们 的爱在和谐的理解 中又保持着 自我身份的独立价值, 只有建立在这种基础 之上 的爱情和婚姻才焕 发出生命 的创造 激情 。劳伦斯一生都在追 求和探索 一种完美 、 和谐、 统一的两 性 关 系 。在 《 恋 爱 中 的 女人 》 这部小说中, 他 以两 对 年 轻 人 的 恋爱为主题 , 探索 了两性的关系 问题 。《 恋爱中的女人》中众 多人物对性和两性关系的态度 , 大致可 以分为以下三类 。 ( 1 ) 追求精神满足 。赫米奥恩是一个 典型的精神恋爱者 , 她 自认为 自己与文化、 知识界“ 名列前茅的头面人物齐肩并行 , 不相 上 下” ,因 而 认 为 自己是 “ 无 懈 可 击” 、 “ 无可指责” 的 。然 而她总是有一种“ 可 怕 的 空虚 感 ” 。 当她 第 一 次 见 到伯 金 时 , 她 就把他 当作 了安全的港湾 , 因为 “ 每 当他在身边, 她就感 到充 实、 满足,感到 自己完整无缺。 ”她与伯金相处多年 , 但他们之 间的爱是一种痛苦, 赫米奥恩是一个只求精神生活 的心理畸形 的女 人 , “ 她 身上 没 有 天 然 的 充实 。 ” 她 同伯 金 的恋 爱 纯粹 是 出 于精神上的需要 , 而且她 随时都想驾驭别人 。 尽管伯 金也希望 在精神上同她保持接触与交往,但这种没有情欲的残缺 的爱 情毕竟不能满足他 的要求。 而且赫米奥恩有一种强烈的“ 精神 占有 欲 ” , 这 显 然 是与 两 性 之 间 应 该保 持 的平 等 和谐 的关 系 这 观点相对立 的, 最后不可避免地导致 了爱情的失败 。 ( 2 ) 沉醉于 肉欲享乐 。 杰拉尔德是一个灵与肉相分离的人 , 他可 以说是一部人形 社会机器 。表面上看他英俊潇洒 ,体格 强壮, 精力充沛 , 他那 “ 光彩 夺 目的美 和 男 子 汉 气 概 ” 、 那 北 国 情调等迷惑了古德伦 ,但在这冷冰冰 的俊秀外表下却是一颗 空虚、 麻木 的心 。他缺少怜悯心, 丝毫不尊重人 的感情 , 对他 的工厂采取冰冷 的机械般 的治理手段 。在他看来, “ 人类 不过 是 纯粹 的工具” 。他崇拜 古德伦 的身体 , 但只是把它当作发泄 兽 欲 的工 具 。他 和 古 德 伦 之 间 没 有 共 同 的 语 言 和 爱 好 ,心灵
玫瑰和百合:生命之花与死亡之花——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作品赏新

从传统的乡村社会 向工业 化社 会转变的过程 ,揭示 了 1 9 世 纪 后 半 期 英 国 社 会 深 刻 而 巨 大 的社 会 变 化 。 小 说 以布 朗温 家 的两 姐妹 为 主人 公 ,描述 了她们 不 同的情 感经 历和恋 爱体会 。姐姐 厄秀拉・ 布 朗温 ( U r s u l a B r a n g w e n ) 是 一 位 温 柔 美 丽 的 中 学 教 师 , 爱 上 了 中 学 检 查 员 卢 伯 特・ 伯金 ( R u p e r t Bi r k i n ) ;妹 妹 古 德 兰 ・ 布 朗温 ( G u d r u n B r a n g we n )是一个小有名 气、恃才傲物 的艺术家 ,与煤 矿主杰拉德・ 克里奇 ( G e r a l d C r i c h ) 一 见倾 心 。 这 两 对 情 侣从不 同的角度理解 人生 ,走着不 同的道路 。厄秀 拉和 伯金经过波折 ,在尊重各 自性格和创造力的基 础上结合 。 古德兰 和杰拉德是 同一种类型 的人物 ,都有很 强的 占有 欲 ,都 想完全 占有对 方,他们之 间缺乏真正 的爱情 ,因 此经常 发生矛盾 。古德兰在狂 暴的激情过后 ,又陷入与 另一位艺术家洛克 ( L o e r k e ) 的爱 情 中 ; 杰 拉 德 把 自 己和
工人都看成生产工具 。当矿场改革完成 ,煤产量提 高后 , 他 失 去 了生 活 目 的, 想 以情 欲 的满 足来 填补 精 神 的空 虚 , 遭 到 古 德 兰 的 拒 绝 , 最后 葬身 冰 山 。
● 作品主题
小 说揭 示的第一个 主题就是生与 死的对立 。这个主 题 在文 中曾先后 多次出现 。劳伦 斯在小说 中给 我们展现
爱情的毁灭与建设——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解读

爱情的毁灭与建设———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解读付蕾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摘要]《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戴赫·劳伦斯的小说。
看到这一题目,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欢愉、喜悦。
然而,文中并没有体现出女性恋爱的欢畅,而是通过波折起伏的故事,展现出女人的悲情、伤感和痛苦。
小说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文化价值意识交流下复杂的女性生活状态。
同时,小说从另一角度表现出了女性对爱的渴望、需求。
[关键词]《恋爱中的女人》;劳伦斯;艺术特色;象征主义[作者简介]付蕾(1981-)女,山西大同人,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英国著名作家戴赫·劳伦斯是现代主义文学大师,《恋爱中的女人》是他著作之一,也是劳伦斯最伟大、最有代表性、最脍炙人口的两部长篇小说之一(另一部是《虹》)。
这部小说以英国小说中没有先例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恋爱的心理问题,代表了劳伦斯作品的最高成就,成为现代小说的先驱。
英国文学评论家维斯在他的评论《翻案的经典之作》中明确指出,《恋爱中的女人》特殊的主题体现和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让读者见识了劳伦斯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和细致别样的人物刻画,他的这种非主流艺术特色及通篇显现的象征主义,足以说明劳伦斯不愧为英国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美国文学评论家也表明,劳伦斯的艺术创作方法、构建主题、呈现形式的独创实在是出人意料。
或许,很多读者难以理解《恋爱中的女人》这部小说的目的与企图,它想展现给读者什么?小说叙事结构纷繁复杂,几乎不以一条主线贯穿。
而正是这独创之处,给了读者一种新的认识,令大家反复品读,引起思考,使大家在阅读中领略此小说的独特魅力。
每一部小说都有强大的时代背景:《恋爱中的女人》创作于1916年,当时的一战给妇女带来了选举权,女人同男人一样拥有了独立和自由,因此,女人开始追寻新的世界,追寻自由。
当时科学技术正在逐步发展,满足了人的物质欲望,可是,物质发达的后果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人在社会中失去了应有的原始的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恋爱中的女人》中象征与主题的关系摘要: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前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恋爱中的女人》被评论家认为是他最出色的小说。
小说以两对恋人伯金、厄秀拉和杰拉德、古德伦的恋爱经历为两条平行主线,通过对比反衬出伯金、厄秀拉最终承认对方的独立存在,成功地建立起“星际平衡”般理想的两性关系一相互吸引,同时却又保持自我存在。
为实现这种关系,双方经历了死亡与再生的洗礼,诞生了新的、完善的自我。
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小说中死亡与再生主题的论述以强调象征对突出主题的作用。
关键词:《恋爱中的女人》;象征;主题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99-03劳伦斯在《哈代研究》中曾说:“因为小说是一种缩影,因为人在观察宇宙时必须借助于某种理论,所以每一本小说都必须以某种关于存在的理论,某种抽象的哲理为根据或骨架。
但是,抽象的哲理必须服务于艺术的目的;不然,小说就会流为说教。
”劳伦斯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和理论观,并不断地试图用实践和艺术的方法去证明之。
在他的作品中,他谴责工业主义,谴责机械的物质主义,并像大海寻针似地探索一条把人类拯救出泥潭的道路。
即用人类生活中充满活力的,和谐的性爱关系来解放那些被工业主义和物质主义“击败了”的人们。
劳伦斯的理论超越了简单的抨击和谴责,试图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建构一个异想天开的性宗教,使人们获得“新生”。
这样一个庞大而类似天方夜谈的理论,充满哲学的思辨和说教,但作为小说家的劳伦斯却成功地避免了使他的小说流于说教,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他选择了象征。
这一手法的运用在标志着其创作风格的《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中比比皆是。
作为《虹》的姊妹篇,《恋爱中的女人》主要通过厄秀拉·布兰温和鲁伯特·伯金以及古德伦·布兰温和杰拉德·克里齐两对男女的生死离合,探索在腐败无情的工业社会里建立和谐的人类关系的可能性。
这种探索因为实现的不可能性而转向心理和精神的探寻,增加了作品中语言表达的困难度,使语言陷于窘境。
同时,理论的抽象性也和小说的形象性发生了抵触。
在这种两难境地中,劳伦斯搭起了象征这架桥。
本文首先论述了导致杰拉德和戈珍关系破裂以及杰拉德如同在“黑暗之河”中死亡的死亡主题,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发现注定毁灭的杰拉德与死亡纠缠不断。
接下来论述了伯金和厄秀拉达到和谐的生存主题,这一主题是用“星际均衡”的象征来突出的。
从所有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劳伦斯是如何使用象征来突出主题。
一、“黑暗之河”的象征与死亡主题杰拉德和古德伦堪称20世纪初期工业社会的精英人物。
这两个人物的塑造表现出劳伦斯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揭露和不满,“因为它竞争残酷、挑动战争,因为它强调机械化进程而泯灭人的创造力,还因为在它的理性主义的强压下,人们丧失了活力的源泉”。
社会的满目疮夷直接映射在其代表人物的心理上,表现为他们各自强烈的攫取欲望、郁暗心理和彼此之间毁灭性的恋爱关系上。
杰拉德是煤炭业新一代工业大亨的典范。
他对父亲托马斯·克里奇的煤矿的接手,意味着以老托马斯为代表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资本家经营模式一去不复返了。
老托马斯在寻求利润、保持自己特权的同时仍关心自己灵魂的救赎。
他作为一个基督徒对工人的同情和慈善行为以及工人对平等权利的要求表明人的感情没有完全磨灭,人还没有完全被异化为机器。
与父亲不同,杰拉德一上台便把老工人剔除出去,停止了为矿上寡妇们免费提供的福利煤。
他认为矿工的价值无非是体现在其“工具性能”一锋利或是不锋利上,过多地谈论他们的不幸和情感无疑是可笑的事情。
为实现攫取最大限额利润的目标,他建立起一整套的完美体系一纯粹的机械性重复劳动,“以机械化原则替代了有机物的生命原则”。
工人在新制度的重压下变得僵硬、麻木,丧失了人原有的生机活力和创造力。
然而,杰拉德作为工业大亨的巨大成功并不能掩饰他内心的空虚,他时时被一种担心自己某天会崩溃或暴死的恐惧环绕。
在强硬的攫取意志保护下的冰冷外壳里,是感到自己的感情和自然本能泯灭殆尽的寒栗和惶惑。
而杰拉德未来的恋人、小有名气的女艺术家古德伦又亮出怎样的一番风景呢?她认为婚姻是一种经历,爱情在她的个人生命中只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东西,是为其艺术服务的。
古德伦的崇拜偶像是古代埃及皇后cleopatra,因为她一生吸取“男人的精华”,弃掉没用的外壳,为自己“留下昙花一现般的奇美感受”。
恋人的存在价值对古德伦来说只是激发其艺术灵感的“燃料”。
工业大亨杰拉德一出现在她的视野里,其身上潜伏着的“不可征服的性情所暗含的某种危险”即被她敏锐的眼光探获,对于她来说杰拉德立刻成为一种挑战和刺激。
在“水上聚会”一章中,古德伦仿佛是被魔咒控制,完全意识不到危险地对着高原公牛群跳起了挑战的舞蹈。
当杰拉德赶到及时制止她时,她问到:”你以为我怕你和你的公牛,不是吗?”她随即捆了杰拉德一巴掌,并随时伺机打出最后致命的一击。
两个人的恋爱从一开始就带有浓浓的火药味,处处隐含着彼此间攫取意志的较量,最后终于演变成一场非死即存的悲剧。
在同一章内,值得注意的是伯金谈论的那片沼泽地,对他来说,这是一片冥河般的沼泽,那翻腾着“昏蒙乌黑的河,它既哺育出百合花,又培养出蛇类,还产生出荧荧磷火”以及“邪恶之花”——后者是现代文明的绝妙产物。
厄秀拉用“给人以火焰般温暖”的玫瑰来比拟自己的幸福,可是伯金却不无讥讽的发问道:这些玫瑰究竟在哪呢?厄秀拉对伯金这种满脑子都是死亡的念头表示反对。
杰拉德后来也加入了争论,并支持厄秀拉的看法。
可是伯金坚持己见:“我只不过想知道我们本来的面目罢了。
”他明白这次水上盛会毫无意义,只能招来死亡。
二、“星际平衡”的象征和再生主题与杰拉德、古德伦不同,伯金和厄秀拉是两个孑然独立于世人、具有丰富人性的代表。
经过争吵和挫折,正像伯金想象中的完美结合一样,两人最终奏出和谐之音,在死亡了的旧我中实现了新的自我的诞生。
伯金在小说里扮演了一个冷眼看透世界病患的人类预言家的角色。
他外表极孤傲冷漠,内心却因为无法找到出路而受尽折磨。
他尖锐地指出人类的堕落:“there are myriads of human beings hanging on the bush-and they look very nice and rosy,your healthy young men and young women,but they are apples of sodom,as a matter of fact,dead sea fruit,gall-apples,it isn’t true that they have any significance-their insides are full of bitter,corrupt ash…but mankind is a dead tree,covered with fine brilliant galls of people.”(p.140)伯金描绘了一幅仿佛人类已走到了世界末日的可怕景象。
我们知道《圣经》上记载了堕落的古索勒姆城由于其市民罪恶深重而遭到上帝毁灭全城的惩罚。
伯金无疑把现实中的人类比作索勒姆城的居民:外表“漂亮、红润”,内心却充满了“苦涩的死灰”;整个人类像是“一棵死树”。
但伯金并非是一位虚无主义者,因为他还预言人类即将被另一种以崭新方式存在的新形象替代,那时美好的事物将从火焰中诞生。
伯金是劳伦斯本人的代言人,这种从火中诞生新事物的描绘正是我们梳理这位天才作家深邃却看似杂乱思想时的切入点。
在婚姻问题上,伯金相信他会与一个女人通过婚姻组成终生的、完美的结合。
他与厄秀拉的中间还站着另一个重要人物一新派女子赫梅妮。
赫梅妮是上层社会的名流,她知识渊博、言辞锋利、善长辩论有关政治、社会的空洞话题。
但她也难免带有这个社会普遍的弊病:追求外表及至完美、拼命用理性知识装点自己,却丝毫克服不了虚弱内心世界的极度空虚和恐惧。
但是只要伯金在身边,她就会变得风雅自信、傲视一切,相信自己的完美会征服在场的一切人。
因此她把充满生命活力的伯金当成其空虚灵魂的支柱,牢牢把握和控制在手里。
伯金这时已不愿意再向这个意志疯狂的女人屈膝,他的拒绝引起赫梅妮歇斯底里的报复一企图用一只宝石花瓶砸死伯金,受伤的伯金昏乱中逃出赫梅妮的家,两人纠缠不清的关系就此结束。
伯金事后向杰拉德坦言:他需要的是来自一位“永恒”女子的爱。
厄秀拉是一位总被“某种炙热火焰发出的奇特光芒”所笼罩的女子。
她独立、执着,勇于表白和追寻自己的所爱。
伯金与厄秀拉之间的爱常常伴随着象征生命的“明亮火焰”。
第一次见到正在给学生讲解杨花花絮的厄秀拉,伯金便被厄秀拉微仰着的、被夕阳映成柔和的玫瑰色的面孔所吸引和感染。
在教室里,学监伯金、教师厄秀拉、正在临摹花絮的孩童和落日投下的一片金色的柔光组成的一幅和谐画面很快被赫梅妮的突然闯入破坏了。
厄秀拉看着伯金与赫梅妮一同离开的身影感到迷茫,随即陷入沉思。
这也预示了伯金与厄秀拉和谐关系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
在克里奇家族的婚礼场面上,厄秀拉看出她与伯金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心照不宣的默契”以及伯金身上隐藏的难以接近的、保守和冷漠的敌意。
孤傲的伯金一开始拒绝承认对厄秀拉的好感,直到受到赫梅妮的重创并逐渐冷静下来后,他表面的坚硬和冷漠才被厄秀拉机智的讽刺所暗藏着的柔美火焰熔化。
他开始捕捉到厄秀拉生命中本有的活力和温暖:“he looked up at her,he saw her face strangely enkindled,as if suffused from within by a powerful sweet fire,his soul was arrested in wonder,she was in pure,perfect attraction,he moved toward her,she sat like a strange queen,almost supernatural in her glowing smil-ing richness.”(p.144-5)段落中的词语“enkindled”、“fire”、“sweet”、“living”、“glowing”体现出厄秀拉纯洁的、充满活力的、熠熠发光的温暖生命。
伯金受到这种生命力的感染,开始调整自己,逐步放弃心中的矜持和赫梅妮毫无活力、疯狂的理性主义遗留下来的影响,从封闭的自我中走出来,向厄秀拉敞开心扉。
但他坚持他们必须对爱情有一种“新的、更好的”观念,以区别世人庸俗的婚姻观。
在“米诺”一章中,伯金向厄秀拉表明人应该遵循原始欲望,实现“一个终极的你”和“一个终极的我”,才能最终建立一个平衡的统一体:“…not meeting and mingling;you are quite right:but an equi-librium,a pure balance of two single beings:as the stars balance each other.”(p.164)伯金正是想通过“星际平衡”一互不相交也不彼此纠缠,而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纯平衡关系这一象征表明保持个性的重要性:它可与社会中蔓延着的强烈的攫取欲和机械化泯灭个性的症结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