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_恋爱中的女人_
从_恋爱中的女人_中解读劳伦斯的女性观_毕世颖

科技信息作为二十世纪文坛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劳伦斯一生之中创作出了多部反映男女关系的作品。
在劳伦斯的心目当中,只有男女之间取得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平衡,人类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成为完整的人,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并和宇宙万物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劳伦斯借两性关系来反映其作品主题的方法实际上寄予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正是因为这些作品,劳伦斯在他短暂的一生当中获得了无数的赞誉也遭到了漫天的谩骂和指责,并使他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最富争议的作家。
然而,男性和女性怎样才能在保持自身独立完整的情况下建立起和谐美满的两性关系一直是困扰着作家的问题。
在所处社会大环境与自身经历的影响和局限下,劳伦斯提出了一个有局限性的观点,既男尊女卑,而男性应在两性关系中处于统治地位。
本文借《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的几个女性人物试图阐述劳伦斯的女性观,并结合作家本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分析影响劳伦斯这种女性观的原因。
一、两种女性形象1.厄秀拉——劳伦斯心中的完美女性在《恋爱的女人中》,厄秀拉是劳伦斯欣赏的完美女性,所以赋予了她追求幸福的能力并给予了她幸福的生活。
对待婚姻,厄秀拉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并展示出了极其谨慎的态度。
她认为婚姻可以给她带来和谐与幸福。
从本质上来讲,厄秀拉虽然热情、大胆、开放,实际上却有着传统女性顺从的美德。
她将家庭当作是生活的中心,并能够为了爱情与婚姻放弃自己的某些追求。
从这点上来说,厄秀拉是男性理想的妻子的形象。
除此之外,在劳伦斯的眼中,厄秀拉是温柔多情,极具女性魅力。
在小说中,当伯金第一次见到厄秀拉的时候,便被她的柔情所征服。
这说明了劳伦斯欣赏爱慕那些温柔顺从的女性,这些女性取悦男性、屈服男性、并能满足男性的种种需求,这让劳伦斯感到舒适。
然而,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厄秀拉也有追求自由与独立的意识。
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名学校的教师并且有着不错的收入。
这便决定了厄秀拉不是那种毫无主见可言的女性,在厄秀拉与伯金的交往过程中,两人时常为某个问题而争论不休。
《恋爱中的女人》之女性形象解读

摘要:《恋爱中的女人》被公认为劳伦斯最有成就的小说,本文通过分析了《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几位典型的女性,从而得出以下结论:由于深受父权制代表人物亚里斯多德的等级制和卢梭的男女自然本位观点的影响,他笔下的女主角都其父权思想的产物。
关键词:父权文化;男性意识:第二性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一个传奇、一个巅峰。
也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中最有争议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劳伦斯的作品之所以有争议,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主要作品大多涉及性爱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问题。
同其它现代主义作家相比,劳伦斯更对女性人物的描写,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
一些评论家认为他创造的女性角色大都是个性独立的现代女性,而一些评论家认为大多女性角色都是他的菲勒斯中心主义(父权)思想的产物。
恋爱中的女人和虹一起代表了劳伦斯小说创作最高成就。
劳伦斯曾几次说过,在他所有的书中他最喜欢恋爱中的女人》。
因此恋爱中的女人的女性形象更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恋爱中的女人虽然是劳伦斯原来构思的俩姐妹的一部分,两位女主人翁厄秀拉和古德伦两姐妹俩也是来自前一部小说虹》,但这是两部各自独立的小说。
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厄秀拉、古德伦和其它新出现的女性人物的角色定位和不同命运上在各个角度上反映了劳伦斯内心深处对女性的恐惧和其固有的男权意识思想。
一、自然传统女性:厄秀拉在父权社会中,男人作为主体,女人被看作是客体。
父权制的妇女观主要主张男尊女卑。
亚里斯多德和卢梭的女性观充分体现这一理念。
在古希腊伦理学中,亚里斯多德认为“男女间的关系自然地存在着高低分别,也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这个原则在一切人类之间是普遍使用的”[I]PI5 a因为“父子的关系好像君王的统治,夫妻的关系好像共和政体。
就天赋来说,夫唱妇随是台乎自然的。
雌强雄弱只是偶尔见到的反常事例,所以在男女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男人”⋯。
通过分析小说中劳伦斯创造的厄秀拉的形象,我们能解读出亚里斯多德所推崇的父权观念的内涵——男性优越于女性的地位厄秀拉在虹中是她的童年度过了她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直到成年。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恋爱中的女人》的女性人物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恋爱中的女人》的女性人物形象作者:覃艳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0期摘要:《恋爱中的女人》作为D.H .劳伦斯的著名代表作,该著作反映了20世纪初的社会价值及自我意识等问题,并通过女性恋爱中心理问题的探索,对人性的自由发展、自然与工业文明、恋爱及婚姻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解读。
关键词:《恋爱中的女人》;女性主义;人物形象作者简介:覃艳艳(1975-),女,土家族,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01D.H .劳伦斯认为《恋爱中的女人》是他的最佳作品,而这部作品也是他最受争议的作品,该作品通过讲述厄秀拉与古德兰两姐妹的感情与生活纠纷,反映出上世纪20初女性面对女性主义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思想。
“女性主义”一词来源于法国词汇中的feminisme,可理解成以女性经验为动机的政治运动及社会理论。
凯特曾定义女性主义为:反抗世人用习俗或者法律强行地阻挠妇女们享有自由的所有人为障碍。
一、《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自我价值体现厄秀拉是一位经济独立、外表柔弱及控制欲强的知识女性人物。
她讨厌家里陈旧腐朽的味道,讨厌父母养育儿女为乐的家庭观念,她是一位现代知识女青年,她努力奋斗,成功地进入了大学殿堂进行学习,可是她却发现大学与她的理想追求相差甚远,内心苦闷彷徨,后未拿到毕业证就离开了大学。
回到家乡,厄秀拉并没有像其他女性那样在家里相夫教子,而是在当地一所中学当了一名老师,通过工作从而来体现其自身的价值。
古德兰是一位活力四射、观念独立、漂亮的才女画家,劳伦斯对古德兰的衣着、外在及行为等方面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了大量的描述。
古德兰要比姐姐厄秀拉更为开放,思想也更为独立,面对喜欢的男性大胆地追求,但不依赖他们。
而赫麦妮则是一位更加独立的女性,她是一位贵族,具有强烈的控制欲望。
《恋爱中的女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引言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作家,他的部分作品曾因大胆直白的性爱描写而一度被禁,他本人也受到众多卫道士的强烈批判。
然而,劳伦斯在作品中对人物心灵深处的困惑与挣扎的刻画以及感人的艺术描写也使其在后世受到人们的追捧。
他的作品《恋爱中的女人》以英国的一个工业化小镇为背景,描述了姐妹二人———厄秀拉与戈珍不同的爱情经历与心理体验。
在这部小说中,劳伦斯通过展现工业化小镇的肮脏混乱以及女主人公厄秀拉的情感经历成功地揭示了自然与工业文明、女性与男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在批判工业文明对自然的残酷掠夺、男性对女性的冷漠压抑的同时,也试图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两性关系,文本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与女性意识,与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不谋而合。
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通过发掘人类对自然的统治与男性对女性的压抑之间的联系,揭示劳伦斯在文本中体现出的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圆生态女性主义与劳伦斯生态女性主义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第三次女权运动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女性主义运动和生态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由法国作家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首次提出。
她在其著作《女权主义·毁灭》中指出:“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
”[1]这一观点力图寻找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相似性,特别是男权社会对待二者的态度的相似性,它为女性主义批判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环境危机来源于人类对理性及现代科技的盲目崇拜,对于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发现,使人们相信自己已拥有控制自然的绝对权力,进而无所顾忌地对自然施暴。
和自然一样,女性在过去的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是第三次女权运动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女性主义运动与生态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人对自然的统治与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试图打破这种二元对立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共处。
D.H.劳伦斯在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通过对英国工业化小镇以及女主人公厄秀拉的刻画,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表达了实现人与自然和男女两性关系和谐的美好愿望。
【doc】从女性主义角度剖析《恋爱中的女人》的女性人物

从女性主义角度剖析《恋爱中的女人》的女性人物第27卷第1期2010年03月河北工程大学(社会科学版)JoumalofHebeiUniversityofEngineering(SocialScienceEdition)V o1.27No.1Mar.2010从女性主义角度剖析《恋爱中的女人》的女性人物康玫,王艳飞,曹花娥(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摘要]《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着名小说之一.文章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即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社会价值的实现以及对和谐婚姻的追求,去探讨其主要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以总结出劳伦斯的女性观.[关键词]女性主义;自我意识;社会价值;婚姻;平等[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477(2010)01-0128—02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饱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劳伦斯曾声称该书是其最喜爱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两姐妹的生活和其感情纠纷.自从该书问世起,就一直是女权主义者关注的焦点.劳伦斯对女性的矛盾态度也使得他和他的作品在女性主义批评者中长期倍受争议.事实上,通过该作品,劳伦斯尝试着探索出一条使西方文化摆脱传统束缚的途径.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观点出发,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该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一,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女性自我的概念是自我认知的结果,它一旦形成,就会制约着个体的行为模式,活动和取向.也就是说,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清醒地认识自身发展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对自然与社会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己的需要和价值的观念与意识.劳伦斯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赋予厄秀拉新女性的特征.首先,厄秀拉体现出追求自由的知识女性形象.作为长女,厄秀拉痛恨乱哄哄的家庭气氛,并且不能承受她的父母以养育儿女为乐趣的家庭幸福.她渴望从庸俗的环境逃往探索自由的新生活.她的经历可以清楚证明这一点.作为学校的老师,她在经济上独立且不依赖父母.同时,她也希望实现自我价值.这种认识,促使她进入大学学习.埋头苦读了一段时间后,她竟然发现,传道授业的知识殿堂居然是一个肮脏,邋遢的地方,她的理想追求与大学的培养目标格格不入.她感到理想破灭了, 眼前出现一片黑暗,内心一片荒芜,最后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便离开了大学校门.在某种意义上,厄秀拉日益成熟了,因为生活赋予她一种新的思考与体验.她心中充满了否定,她的自我意识已经真正形成并得到了巩固.她对内在自我的剖析与思考,则体现了新女性对自我的全新认识和理解.此外,从厄秀拉身上还体现出新女性对父权制压迫的反抗.当学校督察伯金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厄秀拉终于明白了她一直追求的是什么.起初,不喜欢伯金的奇谈怪论,渐渐地,她发现和自己的意见竟然十分相似,并开始喜欢这个人.当伯金第一次向她求婚,她选择了拒绝.与其他思想简单的女性不同,她的理智告诉她,立刻答应求婚并不是—个好的选择.经过多次挫折,厄秀拉终于接受了伯金的求婚,并同意结婚.她非常高兴地认为一个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可是,她的父亲却反对这门婚事.他不想伯金娶他的女儿,这似乎违背了他的尊严,而且伯金不是一个作为丈夫的适当候选人.但是,这不能阻止厄秀拉的决心.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结婚.当杰拉德问她婚后的生活怎么样,厄秀拉回答说非常满意,并完全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厄秀拉自由支配自己的婚姻,也是在无任何人的压迫下自己做出的选择.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女性权利改善的例子.厄秀拉成功的挑战了当时有关性别认同的观念并发展了女性话语权.劳伦斯以多变的传统叙事手法和现代心理描写方法把她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展示得淋漓尽致,准确地塑造了一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思想,道德,宗教意识飞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不断成长和成熟的现代女性.从创作技巧和思想意义来看,厄秀拉是劳伦斯笔下的一个杰作;她有血有肉,思想敏锐,富有个性,而且有灵魂深处的东西.劳伦斯曾评价说"她位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锋的位置,正等待着照亮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二,女性社会价值的实现在一个备受父权制压迫的社会里,女性社会价值的实现并不是一件易事.千百年来,妇女被困在房子里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的状况使得女性很难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状况,为所有妇女创造一个平等的氛围.劳伦斯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他的小说中,厄秀拉成功地摆脱了家务的束缚.从某种意义上说,此举可视为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为实现社会价值铺平了道路.20世纪50年代,法国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用冷峻的笔调对婚姻家庭中的家务现实作出了描述与分析,她指出:"几乎没有什么工作能比永远重复的家务劳动更像西西弗斯所受的折磨了:干净的东西变脏,脏的东西被搞干净,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家庭主妇在原地踏步中消耗自己,她的领域是固定的."厄秀拉的母亲安娜是家务劳动的受害者.她想追求自由的生活,但是命运却早已注定.她不满意没有爱情只有性的婚姻.在她的生命中,她变成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的母亲.她的任务就是家务活,如做饭,打扫卫生,洗衣,照顾婴儿等.她没有时间去想她的个人追求,或是看看外边的世界.最后,她习惯了这种家庭生活方式,甚至喜欢上了它.与母亲截然不同,厄秀拉讨厌被纳入家务活的困扰中去.她试图摆脱男权至上的影响,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厄秀拉讨厌做家务.当被问及是否可以修复袜子时,她对这项沉闷而琐碎的工作显得十分愤怒.她希望能以新的面貌,突破窄窄的圈子,从而进入到更广泛的,未知的世界.因此,厄秀拉的形象再次被锁定:在她的生活中,没有繁琐的家务,没有头疼的麻烦,不需要在经济上依赖男人.她渴望的是自由的生活方式,以及一个完全的自我.她让自己成功地走出家庭主妇的领域,并参与社会生活.[收稿日期]2010一O1—25[基金项目]河北工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成果[作者简介]康玫(1980一),女,河北邯郸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三,女性对和谐婚姻的追求婚姻始终是文学永叵的话题.在传统观念中,婚姻就是男人应该支持家庭,妇女应该照顾儿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一步步改变了文学作品.劳伦斯对两性婚姻有着独特的见解.通过描写古娟与杰拉德的感情纠葛以及厄秀拉和伯金的爱情故事,劳伦斯试图探索出两性交流的新途径,以达到爱情婚姻的完美结合.首先,通过描述古娟与杰拉德的感情纠葛,揭示出其爱情悲剧的成因.古娟是一名艺术家.像许多女性作家笔下的艺术家一样,她身上混合着男女两性的气质.在伯金和杰拉德眼中,她有着强大的自我意识,浓浓的男子气质.她渴望爱情,也渴望自由,她要确认自己的存在.与此同时, 古娟内心有一种渴求,渴求与一个能使她的生命充满意义的男人相爱结合.这种强烈意识的负面后果就是占有欲是她在处理与杰拉德之间爱恋关系的突出性特点.杰拉德是一个对物质财富看重的人.两人的两性关系并不融洽,最终导致了杰拉德的自杀.他们的爱使他们相互折磨,相互摧残,因为爱本身在两人都是一种占有,一种控制,而不是一种理解,一种体谅.两人矛盾的此起彼伏影射了彼此不平等的结合,也为逐渐增加的毁灭性的激情与自杀埋下了伏笔.与古娟和杰拉德的悲剧爱情截然相反的是厄秀拉和伯金的婚姻.劳伦斯阐述出自己对于完美和谐的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以及男女两性相互交流理解的新方式. 他们两人之间的爱是一种死亡,也是一种重生,是对过去的忘却,也是从此融为一体的结合,即在和谐中使彼此获得解脱和自由.同时,他们之间的爱是一种自然的结合.通过伯金,劳伦斯表明了婚姻的主题:"婚姻是一个个体的死亡,但又是两性的重生结合:两个个体变成了一个个体和两个分离体.爱需要在平衡中保持自我,就像一个星星和另一个星星之间相互保持平衡."l3]劳伦斯的"双星平衡"说表达了对于传统意义上爱隋婚姻的惧怕.那样的爱就像一个枷锁,宁愿死也不愿去接受这样的爱.夫妻之间过分的亲密是令人害怕的,两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离,沉浸在爱中,这让劳伦斯反感.男女双方相互独立,相互保持个体的完整性,但是又被二元性的力量所吸引在一起,两人之问的神秘美使之平衡而不分离.总之,劳伦斯以爱和平等作为理论基础去阐述美满婚姻的途径,也给人一些现代化的启示:最好的方法是放弃消极影响,建立一个健康的两性关系.综上所述,女性主义很适用于分析该小说.通过对小说中主要女性人物性格的分析,可以判断出劳伦斯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也不是男性中心意识的实践者. 他希望女性能与男性一样保持自我,双方各自保持独立.他认为现代女性在取得和男人平等的地位和权利的同时,应该回归自然母性.从这一点上看,劳伦斯的女性观是符合人性的.[参考文献][1]冯季庆.劳伦斯评传[M_J.海:L海文艺出版社,1996[2]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3]劳伦斯.索天章译.恋爱中的女人[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王云江】TheanalysisoffemalecharactersinwomeninlovefromafeministapproachKANGMei.WANGY an—fei.CAOHua—e(CollegeofArts,HebeiUniversityofEngineering,Handan056038,China)Abstract:wrence'Smajorworksandacontroversialone.The Paperwilltrytoanalyzethemainfemalecharactersthroughthreeaspects:women'Simprovementofself-consciousness,wom en'Sachievementinsocialvalues,andwomen'Spursuitofharmoniousmarriage,fromafeministperspective,intendingtoexam ineLawrence'Sviewofwoman-hoodandattitudestowardswomen.Keywords:feminist;self-cOnsciousness:socialvalues;marriage;equality(上接第87页)[2]杨英法,康建林.领导决策失误的自我预防略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5,(5):45—47转86.[3]杨英法,冀茂奇.通行矛盾观的两大逻辑矛盾及其破解[J.中国市场,2006,(2):128—129.大学出版社,2003.[5]杨英法,张焱.构建和潴社会要善于处理他人间的矛盾[JI.环球工商,2007,(6):118—119.(注:课题组其他成员:李延华,王庆良)[4]杨英法.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问题研究[M].兰州:兰州[责任编辑:陶爱新] OnthedisposalandprecautionsagainstmassunexpectedincidentsinHebeiprovinceW ANGYun-iiang.Y ANGYing—fa,HA0Huif1.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HebeiUniversityofEngineering,Handan056038,Chin a;2.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HebeiUniversityofEngineering,Handan056038,China;3.HandanCollege.Handan056000,China)Abstract:Massunexpecedincidentsarefiercesocialsecurityeventshappensuddenlywithm anypeopleinvolved.Theseincidentsbringaboutseriouschallengesonsocialstability,andhavetobehandledpositivelyt oeffectivelypreventtheiroccurrence.thePaDermainlymakesinitialattemptstodisscussthedisposalandprecautionsa gainstmassunexpectedincidents.Keywords:massunexpectedincidentsinHebeiprovince:precautions:disposa1。
重读《恋爱中的女人》看劳伦斯与女性主义恩怨的开始

重读《恋爱中的女人》看劳伦斯与女性主义恩怨的开始作者:高娃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12期摘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就开始蜕变;由原来对女权运动的支持变为反对的态度。
他认为男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应该是主导地位的,他想要消除风风火火的女权运动对自己和同一时代人带来的种种焦虑恐慌。
所以才会引起更多的女性主义者的强烈反抗和尖锐抨击,这些现象已经表明劳伦斯与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质变,即恩怨的开端。
关键字:《恋爱中的女人》劳伦斯女性主义恩怨开端引言其实很多作家对于劳伦斯的这部作品持有两种不同的态度:有持认同态度的,认为劳伦斯是妇女思想和生活地位解放的拥护者和实践者;也有持有反对态度的,对他准确地表现女性在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和两性之间的关系表示赞赏。
截然不同的评论各有各的说法,但是不得不承认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是一部好作品,受到很多人喜爱。
一、众说纷纭劳伦斯和女权运动前面已经认识到劳伦斯的“菲勒斯骄傲”在很多作家之间引起过争执,有抨击他的,有赞誉他的。
其实就是这部作品也可以引起女性主义和劳伦斯的恩怨,有的作家从政治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劳伦斯的“菲勒斯意识”是一种玩弄政治权利,进而使男性在两性关系之间占统治地位的。
也有人认为由于时代背景原因的推动形成“菲勒斯意识”,打破了女性以往注重生物和心理的常规。
劳伦斯的作品有些女性主义还是很赞赏的,认为劳伦斯写的女性是符合女性的行为。
对女性的感受理解很是透彻,劳伦斯所创作的40多部作品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研究细读的话,其实我们不难意识到劳伦斯的“菲勒斯中心主义”有明显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第一部流露出“菲勒斯意识”的作品是《恋爱中的女人》,以前劳伦斯的作品也有,但都是细腻微妙的特征,没有很浓的“菲勒斯意识”。
因为《恋爱中的女人》具有劳伦斯反对女权主义的转变过程,所以这部作品更多地代表着他们纷争的开端。
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对于女权主义是非常感兴趣的,还鼓励她们的行为。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恋爱中的女人》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恋爱中的女人》摘要: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和最有争议的小说家之一,在其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批判了以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突出对立为基础的父权制世界观他揭露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破坏,谴责了两性关系中征服与被征服的上下等级模式,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和支配。
同时劳伦斯也积极倡导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与沟通,并主张建立两性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者关注的也是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人类对自然的剥削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人与自然以及两性之间的关系方面,劳伦斯与生态女性主义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D.H.劳伦斯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也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国内外评论界对该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中的心理分析描写、象征手法运用、女忡形象分析以及情爱性爱观等方面。
劳伦斯与女权主义的纠葛也是一个热点。
一些女性主义者对劳伦斯倍加赞赏,认为他近乎完美地理解女性的感受,而另一些女性主义者则猛烈地抨击劳伦斯作品中的男性霸权意识“。
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小说中,劳伦斯揭露了现代工业化社会给大自然带来的巨大破坏,批判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对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的奴役和支配。
同时劳伦斯也谴责了两性关系中的上下等级模式,提倡建立男女平等的和谐关系。
在人与自然以及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方面,劳伦斯与生态女性主义者的观点惊人的契合。
生态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由法国女性主义者奥波尼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
不同的生态女性主义者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解释和倚重,但生态女性主义者查伦·斯普瑞特耐克指出,“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西方文化中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性的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父权制世界观,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
二元思维方式即是以观念上的人与自然的突出对立为标志的各种象征性的阴阳对立,价值等级观念即是“阳尊阴卑”观念,统治逻辑即是父权主义态度和对自然、女人、有色人种的征服式掠夺式的发展逻辑”。
爱情的毁灭与建设——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解读

爱情的毁灭与建设———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解读付蕾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摘要]《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戴赫·劳伦斯的小说。
看到这一题目,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欢愉、喜悦。
然而,文中并没有体现出女性恋爱的欢畅,而是通过波折起伏的故事,展现出女人的悲情、伤感和痛苦。
小说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文化价值意识交流下复杂的女性生活状态。
同时,小说从另一角度表现出了女性对爱的渴望、需求。
[关键词]《恋爱中的女人》;劳伦斯;艺术特色;象征主义[作者简介]付蕾(1981-)女,山西大同人,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英国著名作家戴赫·劳伦斯是现代主义文学大师,《恋爱中的女人》是他著作之一,也是劳伦斯最伟大、最有代表性、最脍炙人口的两部长篇小说之一(另一部是《虹》)。
这部小说以英国小说中没有先例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恋爱的心理问题,代表了劳伦斯作品的最高成就,成为现代小说的先驱。
英国文学评论家维斯在他的评论《翻案的经典之作》中明确指出,《恋爱中的女人》特殊的主题体现和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让读者见识了劳伦斯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和细致别样的人物刻画,他的这种非主流艺术特色及通篇显现的象征主义,足以说明劳伦斯不愧为英国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美国文学评论家也表明,劳伦斯的艺术创作方法、构建主题、呈现形式的独创实在是出人意料。
或许,很多读者难以理解《恋爱中的女人》这部小说的目的与企图,它想展现给读者什么?小说叙事结构纷繁复杂,几乎不以一条主线贯穿。
而正是这独创之处,给了读者一种新的认识,令大家反复品读,引起思考,使大家在阅读中领略此小说的独特魅力。
每一部小说都有强大的时代背景:《恋爱中的女人》创作于1916年,当时的一战给妇女带来了选举权,女人同男人一样拥有了独立和自由,因此,女人开始追寻新的世界,追寻自由。
当时科学技术正在逐步发展,满足了人的物质欲望,可是,物质发达的后果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人在社会中失去了应有的原始的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也只是个机器的附庸, 缺少人性, 死亡是其必 然 归宿。只是评论家对吉拉德的态度有些暧昧。 / 作 为资产阶级剥削者的形象 0 [7] , 吉拉德理应遭抨击。 可他终因古娟因情而死又博得同情和怜悯, 那个负 心的女子就成了万恶不赦的罪人。这样的女人 最 后在/ 颓废派艺术家身上找到了 -知音 . , 于是便和 他厮混 0[ 8] 。这些充满贬义的评论之辞极大地削弱 了我们阅读原著时的热情和兴趣。每次古娟的 出 场不都使原本平淡、琐碎的故事变得 波涛起伏、惊 心动魄吗? 在5虹 6中激进勇敢的厄秀拉现在变 得 服贴 而无知, 郝麦妮 的智慧和 思辨力也 有过人 之
处。是我们误读了 5恋爱中的女人 6? 还是劳伦斯 误导了我们?
三、现代女性之困境
虽然劳伦斯以自己的德国籍妻子弗里达 ( Fr ieda) 为原型塑造了厄秀拉这一代表了劳伦斯理想中 的现代女性形象, 而姐妹俩同 时出场时, 作家 总是 把更多的笔墨留下来描写 古娟的外貌和着装。作 为艺术家的古娟总是用最鲜艳、色彩对比度最强的 服饰搭配装饰自己。她色彩斑斓的外表一再 冲击 着我们的视觉。在洁白的冰雪之地, 她 / 猩红色运 动衫和帽子, 品蓝色裙子和长筒袜 0 [ 9] 的形象像刀 刻一般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她艳丽的时装及 容貌 和矿区肮脏的环境形成强 烈的反差。在矿区 贫民 的指指点点下, 她依然保持我行我素的态度。出身 卑寒, 但她却敢于涉足上层社 会, 以智慧和艺 术才 能博得上流社会的认可和 肯定。她赢得了吉 拉德 的爱情, 却改写了灰姑娘的故 事结局, 因为她 虽然 年轻, 却看透了这个 / 伪币流通的世界0的本质 ( p. 512)。她不屑于名利场的浮华和虚荣, 不需要像萨 克雷笔下的蓓基 # 夏泼那样通过不择手 段的方式 嫁给有钱有势的丈夫而爬 到社会的上层。她 不以 婚姻 为手段和 最终目 的, 选 择了艺术 家的流浪 生 活。古娟张扬的自我、独立的个性、丰富的社 会阅 历和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是传统女性望尘莫及的。 她身上反映出的现代女性的种种优点是 劳伦斯无 法回避的现实。
2005年 1月 第 21卷 第 1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S ichuan Internationa l Stud ies Un iversity
Jan. , 2005 V o.l 21 N o. 1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 5恋爱中的女人 6
卢敏
(上海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0234 )
二、女性主义 ¹ 与劳伦斯阳具崇拜 º 之对抗
在女性主义者眼中, 劳伦斯基本上已被定位在 受批评的/ 大男子主义 0行列之中。女性主义批 评 先驱西蒙# 波伏娃在 5第二性 6中首次对劳伦斯的
34
/ 阳具的骄傲0进行了颇具洞察力的分析, 犀利地指 出劳伦斯的 / 和谐完美的两性关系 0的前提是女性 的 / 他者0地位, 即服从者。[ 3] 凯特 # 米利特在 5性政 治 6中指出劳伦斯 / 将性政治当成了他所有其他的 社会和政治 信念的基石 0 [ 4] ( P379)。女性主义批 评者 也客观地评价了劳伦斯男权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辛普森在5劳伦斯: 女权主义与战争 6中令人信服地 证明了 / 妇女在战争年代地位的改变与劳伦斯走上 男权思 想 鼓 吹 者 的 道 路 0 这 两 者 间 的 历 史 关 联。[5] ( P349) 从劳伦斯作品的创作 年代和作品中 流露 出的日益明显的男权思想看, 一战期间正是劳伦斯 思想的裂变过程。一战之前, 劳 伦斯还在宣扬 / 有 必要弘扬妇 女的 声音 0, 提 倡把 / 两 性关 系摆 正 0 ( 5给戈登# 坎贝尔的信6 ) 。而 20 年代后, 劳伦斯 的菲勒斯中心主义» 在中、短篇小说, 如5狐 6、5骑马
但劳伦斯在小说中反复暗 示古娟之于吉 拉德 是一种毁灭性力量。首先古娟的名字与 5尼伯龙根 之歌 6 (N iblungs ) 中 致尼伯 龙根于 死地的 古德 龙 ( G udrun) 相同。厄秀拉曾把水中游泳的吉拉德称 为 / 尼伯龙根0 ( p. 97) , 作者取名的用意已十分明 显。劳伦斯同时 反复暗示古娟与吉拉德的相 似之 处: 冷漠、邪恶。有些评论家已注意到 / 古娟总与沼 泽地、水生植物、白 雪等联 系在 一起, 暗示 某种 衰 落、腐败、死亡0 [ 10]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 1期
出走的女人 6等中大肆张扬, 反女权主义倾向日 趋 明显, 这一切在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5查泰莱夫 人 的情人 6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因此西蒙 # 波伏 娃 和凯特 # 米利特都对这部小说中的阳具崇拜进 行 了犀利的剖析。菲勒斯中 心主义是在精神分析 风 靡一时之后对于创造力起源的寻根和膜拜。[ 6] 弗洛 伊德认为女性缺少阴茎, 等于生来就 被阉割, 因 此 她们对男性的阴茎产生妒忌 /崇拜心理。鼓吹男性 的阴茎是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其本质是赋予男 性无上的权利, 使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 等 各方面享受霸权地位。
提 要: 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观照下, 从现代女性之困惑和现代女性幸福之途两方面探讨了 5恋爱 中的女人 6, 认
为该作品是劳伦斯从男 女平等思想的支持者转变为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鼓吹者这一过渡 阶段的产物, 小说 企图树立
的现代幸福婚姻之典范 是建立在妇女的 / 他者 0、服从者地位的基础上。
关键词: 女性主义; 阳具崇拜; 菲勒斯中心主义; 他者
中图分类号: I10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3831( 2005) 01- 0034- 04
A R eading of Wom en in L ove from a F em inist Perspective
LU M in Abstrac t: Based on fem in ist cr itic ism, th is paper ana lyzesW om en in L ove from the aspec ts ofm ode rn w om enps dilemm a and happiness and po ints ou t that th is nove,l as the produc t of D. H. L aw renceps in a transitional phase from a supporter o f equa l r ights to an advo ca to r o f Phallus centrism, attem pts to establish a m ode l o f happy m arriag e in modern tim es on the bas is of wom enps / otherness0 or subm issiveness. K ey word s: fem in ist; pen is envy; Pha llus centrism; otherness
5恋爱中的女人 6创作于 1916 年, 正值一战 期 间。一战给妇女带来了选举权, 同时使她们进入到 原来只属于男人的工作领域。工作赋予女性新 的 社会自由和惊人 的经济独立性。辛普森指出: / 战 争改变了她们的自我意识, 也改变了她们在众人心 目中的形象。她们从只知 道关心自己的小圈子 内 的卑微琐事, 从只供人观赏的大体无 用之物, 转 变 为有智慧, 有力量, 有能力的人。0 [ 5] (P348) 而此时, 劳 伦斯正致力于创建他理念中的完美两性关系。
劳伦斯清醒地知道男女平等 思想是完美两 性 关系的基础, 作品表面必须赋予男女平等思想显赫 的统治地位, 掩盖并压抑着蠢蠢欲动 的 / 菲勒斯 中 心主义 0。也许是 1915年发表的5虹6遭查禁, 也许 是英国政府对劳伦斯夫妇的猜疑和留难使劳伦 斯
以较为含蓄的方式处理了 5恋爱中的女人 6的性爱 场面。这一含蓄的处理方 法在一定程度上掩盖 了 他的/ 菲勒斯中心主义 0。劳伦斯在小说中精心 构 建伯金与厄秀拉的婚姻, 以此作为两 性和谐的 / 星 体平衡 0之典范。然而这一典范却无法给予读者满 足感, 因为伯金与吉拉德之间的同性恋在不停地销 蚀、解构着伯金与厄秀拉之间的和谐。麦森哲指出 这部小说完全可以被称作 / 恋爱中的男人 0[ 2] ( P92) 。
35
四川外语 学院学报
2005年第 1期
的情欲, 但是每次激情之后, 古娟都痛苦地发现 吉 拉德的空虚、无知、强权意 志、机械性、淫乱和孩 子 般的软弱。古娟生活在女 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 展 时期, 拥有大学教育武装起来的头脑, 她和男性 一 样拥有知识和理性, 对各种社会现象、思潮有自 己 的见解和看法。女性自身 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 地 位的提高使她们表现出同男子一样的气概和意志。 其结果有二, 一是她们的进步令男性 刮目相看; 二 是她们的能力给男性造成巨大的 压力。这令多 数 男性, 包括劳伦斯在内, 都感到惊恐 不安。劳伦 斯 认为在意志支配下的女性, 有着强烈的个体意识和 控制欲。在实 际的爱 情生活 中, 她们 不再 温柔 恭 顺, 而时时刻刻想要控制男性, 打破千百年来男 性 独尊的 局面。 于是爱 情变成 战争, 甚 至是 生死 之 争, 古娟与吉拉 德, 郝麦妮 与伯 金之间 便是 如此。 古娟的清醒冷静和洞察力使劳伦斯极为恼火, 于是 他用天性的冷漠来诋毁她, 让外表丑 陋、颓废的 洛 克 ( Loerke)来引诱她, 让她遭人抨击。古娟将继续 体验心灵的风暴, 因为她对这个 世界了解得太多。 她的智慧、知识、才能 使她超 越了 世俗, 而 她的 出 身、经历、本能使她无法不 依恋这庸俗、卑鄙、龌 龊 的尘世。她从肮脏的矿区、粗俗的矿工、普通的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