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2024年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范文

《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篇一一、引言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流派,其美学来源涵盖了诗歌的诗意与现实生活的交融。
它并非纯粹的浪漫幻想,也不是冷硬的现实写照,而是将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细腻的情感融入了艺术的创作中。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诗意与现实如何在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中交织并产生影响。
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起源与背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社会。
当时,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去表现生活的真实感受。
而法国,作为欧洲艺术的中心之一,更是诞生了众多的诗意现实主义作品。
三、诗意来源1. 诗歌的影响法国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的诗歌作品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诗人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将生活中的点滴情感和感受融入了诗歌中。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美学资源。
2. 自然与生活的观察法国的艺术家们善于观察自然与生活,从中发现美的瞬间。
他们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将自然与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定格在作品中。
这些作品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细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
四、现实来源1. 社会背景的影响法国的社会背景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们的心理压力等问题,都成为了艺术家们关注和表现的题材。
他们通过艺术的方式去揭示社会的真相,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
2.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鲜明的特点。
艺术家们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色彩。
03511中外电影史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课程代码:0351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中外电影史》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应考者应掌握中外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各种流派的产生背景及代表导演,具体了解著名导演的代表作品并进行电影语言的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外国电影史和中国电影史。
外国电影史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典电影,主要介绍了电影的诞生、从无声到有声、古典电影形态的确立及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运动。
第二部分是艺术电影,主要介绍了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到法国的新浪潮与左岸派。
第三部分是新主流电影,主要介绍了新好莱坞与新德国电影。
第四部分是民族电影,主要介绍了亚洲的日本电影发展脉络。
中国电影史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主要介绍1896年中国电影的诞生。
第二部分是30年代电影,主要介绍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和中国的左翼电影运动。
第三部分是战时与战后,主要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第四部分是“十七年”中国电影,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我国电影的十七年发展轨迹及艺术特点。
第五部分是“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主要介绍这一非常时期的电影现状。
第六部分是是“新时期”中国电影,重要介绍这一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创新浪潮及代表导演和作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中外电影史的基本发展脉络;2、理解各个时期和国家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下,典型的电影运动、电影现象和电影美学流派的形式与风格;3、重点掌握一些重要的电影作者和电影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电影视听语言的分析;4、在编年研究的范畴内,突破国别界限,对一些具有特色的国家和创作者进行相似分析研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视听语言、影视概论等。
视听语言是一门研究视听媒介及其语言艺术的课程,影视概论是介绍影视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本性、掌握影视语言,了解影视发展历程、分析影视艺术作品,更好地掌握中外电影史。
8.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一.起因: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
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每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企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大解放,其中电影是最为明显的:放纵的终点是经济大萧条的出现。
而法国比较欧洲的其他国家,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时间都要更长一些(1929年—1935年)。
人们开始注意到如何活下去,并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一点点乐趣,一点点诗意。
二.发展时期诗意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时期,大致从1934~1939年将近6年时间。
由于这一期间大量影片的主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描写了小人物在社会重压下的悲惨境遇,故而又得名“黑色现实主义”三.结果作为当时法国主流电影的制作者们,一批杰出的知识分子,他们所共同创造、形成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流派,至今仍被人们认为是最具有法国特色的电影流派。
四.意义1.更新“现实”观念让·米特里曾对待意现实主义的“现实”观念,作出了极为准确的评价,他在《电影史》中指出:“实际上,这一风格中,电影家并非重复或复制现实,那伯仅从形式的表层上看,他们在模仿生活创造的活动,它的情感进发、它的内在运动,依据此点进行创作,仅仅只保留其最奇特、最具特色的那些方面。
对真实的把握仅在于表达…本质意义的‟真理”。
2.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坚持独立制片的雷诺阿,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地使用景深镜头,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电影语法。
他的创作实践为巴赞的“场面调度”的理论提供了实证,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电影银幕的创作。
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对于“电影本体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3.发挥电影中的文学力量电影编剧使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影片在银幕上大放光彩,它再一次显示了生活自身的活力和电影文学的功力,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时期的著名导演:克莱尔、费戴尔、贝盖尔都是自己所导演的影片的编剧,雷诺阿、杜威维尔也均参与自己影片的编剧工作。
以新闻记者生涯起步的卡尔内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他自己的艺术观察力、鉴赏力与导演的功力,而另一方面则主要得力于来自超现实主义小组的诗人普莱卫文学力量的优势。
世界电影史大纲ppt课件

5
布赖顿学派与百代的创业
• 19世界20世纪交替之际,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赖顿,出现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早 的一个电影流派——布赖顿学派*。
• 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阿尔弗莱德.柯林斯、希赛 尔.海普华斯等。他们主张表现真实生活,提出“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
• 一个移动到伦敦的美国人查尔斯.欧本把这句话作为了一种商业口号,集中力 量来摄制新闻片和大型报道片。
• 2、1888年,乔治.伊斯曼发明了一种照相机,能把照片记录在滚动的感光纸上,这款是世界上 最早的相机,命为柯达相机,第二年伊斯曼又引入了透明的赛璐珞胶卷,在走向电影的的过程 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3、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化学方法,发明了“达盖尔照相法”。现代 的照相机所依据的原理依然是暗箱成像的光学原理。
16
*3、《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结合影片理解记忆)
•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的标志是《卡里加里博士》,从1919年-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 间。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表现主义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中残 存的中心透视的传统空间法则,他们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 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 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 一步的发展。
外国电视史课题研究—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外国电影史课题研究—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一、什么叫做诗意现实主义二、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以及美学特征三、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四、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五、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六、诗意现实主义的误区一、什么叫做诗意现实主义顾名思义,诗意现实主义拆分来看,是诗意,以及现实主义。
在中国传统概念里,诗意是一种意境的体现以及对事物理解的升华,使用一种特殊的传播途径让人得以感受。
而现实主义,也是通俗理解中,与浪漫主义成相反视角的一种创作手段。
如李白和杜甫的浪漫与现实两种主义的存在一般。
而这样的一种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关联,其实如诗歌,杂文的出现,都是根据社会形态的改变而出现的。
那时人们刚从一战的硝烟中艰难走过,对于生活的理解开始逐渐变化,在生活上就体现出了一种放纵,而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艺术上也是一种彻底的解放。
经济大萧条,导致人们不再空想,开始思索生存的问题,所以就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点乐趣,以及所谓的诗意。
三十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二十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
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
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然后对于事物表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电影视角,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二、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以及美学特征<一>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1)长镜头表现段落,尽量不剪接。
2)长焦距镜头使用多3)强调演员的作用,根据演员的特点塑造角色,重视演员的发挥4)强调人道主义,主张在宏观表现现实社会生活时应具有的诗情画意,如光线、影调、画面气氛、音乐和有隐喻意义的道具等。
5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一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有声电影产生之后,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
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
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每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大解放,其中电影是最为明显的:放纵的终点是经济大萧条的出现。
而法国比较欧洲的其他国家,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时间都要更长一些(1929年一1935年)。
人们开始注意到如何活下去,并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一点点乐趣,一点点诗意。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导师”:让.雷诺阿“我坚持认为,所有的电影都在一定程度上诉说着人的命运。
勾勒一个人或者更多人忧患重重的命运,充满爱心地去尾随人物跟迷失感奋斗与抵抗,这是我想带入电影中的一切。
”正是他这种“尾随人物”而不是刻意塑造人物的意识,反而使得他能在银幕上成功塑造出有血有肉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
以《母狗》(1931)为例。
人物塑造的成功。
关注一个普通人的命运:一个商行职员,在帮助了一个遇到困难的妓女之后,就爱上了她。
他为了满足这个妓女的要求,做了窃贼,撬了老板的保险柜。
他本是一个有才华的画家,但是他的画都被妓女的姘头给卖掉了。
小职员发现了妓女的姘头,就把妓女也给杀死了。
但警察却认为是姘头杀死了妓女,判了他死刑。
而职员则沦落街头,成了乞丐。
这个职员将自己本来作为一个善良的人的天性,断送在了这个女人身上。
雷诺阿说:《母狗》描写了一个小职员堕落的过程。
《母狗》的现实主义特征还表现在这部影片的声音制作和场景制作的极端真实性。
第五章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驳船阿塔郎特号》中驳船 的男主人跳下运河去寻找妻 子的水下的高速摄影,是一 段极富有诗意的抒情镜头, 是一种浪漫、狂热的爱情表 现
第二节 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
--黑色现实主义
从1934年一1939年将近6年的时间是诗意现实主 义创作的高峰时期。这一期间大量影片的主题揭 示了社会的黑暗,描写了小人物在社会重压下的 悲惨境遇,故而又得名‚黑色现实主义‛Leabharlann 《操行零分》枕头大战
《操行零分》中老师 在课间模仿卓别林 的动作
影片含义:以寄宿学校隐喻资本主义
社会的虚伪、残酷、卑劣,统治者以教育 的名义,扼杀压制青年学生的纯洁和活泼 ,力图把他们纳入既有的规范之中。 影片摄影特点:高速拍摄的‚枕头大战 ‛一场戏造成了一种罕见的形式美和诗意 美,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段落。
叙利恩〃杜威维尔
叙利恩〃杜威维尔 30年代拍摄的影片有:《大卫〃高尔德》 (1930年)、《西班牙殖民地军团》(1935年)、《同心协力》 (1936年)和《逃犯贝贝》(1937年)
叙利恩· 杜威维尔曾做过舞台监督和编剧,并执导拍摄过十 五部无声片。
《同心协力》将失业 工人的生活和法国社会不景气的状况 联系了起来,因而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这部 影片虽 然有着严肃的主题和严酷的现实,但却不失有乐观主义的精 神。影片中描写的富有人情味和正义感的乡民、浸浴在阳光 下的灌木等景象,使这部影片别具风格。 杜威维尔于1938年去了好莱坞,并导演了那部著名 的音乐 片《翠堤春晓》(1938年) 。
主要作品:《巴黎屋檐下》(1930年)、《百万法郎》(1931年)、《自 由属于我们》(1932年)和《七月十四日》(1933年) 克莱尔的这些影片被国际评论界视为法国电影的高峰,影片表现出的 ‚幽默感和精炼笔法‛被认为‚具有典范意义‛的贡献
法国电影史:法国诗意现实主义(1930——1945)

Page 9
让· 雷诺阿 《大幻影》、《游戏规则》
• 1894年~1979年,让· 雷诺阿是诗意现实主 义最主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10
• 1935~1939年是雷诺阿最重要的创作阶段。 《大幻影》和《游戏规则》成为世界电影 史上的不朽名作。他主张导演创造自己独 特的风格。他对景深镜头的系统运用形成 了时空连续的拍摄风格,对追求真实性的 现代电影亦有过重要影响。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3
重要导演及其代表作:
• 1、让· 维果 《操行零分》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4
让· 维果
• 法国导演,1905~1934,英年早逝,拍片 甚少,只拍过2部纪录片,2部剧情片,但 掷地有声,如同彗星划过天空。 • 著名无政府主义者的儿子,小时候经常需 要搬家,并采用假名。父亲死于狱中后, 他进入寄宿学校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39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23
特吕弗说:“电影史可以分为戈达尔之前的 电影和戈达尔之后的电影。” • 帕索里尼说:“全世界的新电影中至少有 一半是戈达尔式的电影。”
• 就连萨特也说:“戈达尔电影里的学问太 多了。”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24
《筋疲力尽》是法语和英语对白的 黑白片,1960年上映,片长90分钟
Powerpoint Templat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直接的渊源来自于克莱尔与维果
第二节 法兰西文化的声音
雷内.克莱尔
<幕间休息>1924 <巴黎屋檐下>1930
<百万法郎>1931
<自由属于我们
>1931(见右): 画面:机械的工厂生产方 式与自由的法国田野 浪漫喜剧风格与对现实 生活的关注
一 有声片的两难与两利
两难:
声音的运用使法国先锋电影运动失去方向; 对音响装置设备的控制使好莱坞影片大举入侵.
两利: 法国独立电影再度兴起; 有声片使语言成为一 种特写的表现对象,法语与法国主 题为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文化基础.
二 文化渊源
大卫.罗宾:”诗意现实主义直接来源于战前刚 刚发展起来的诗意浪漫主义一脉.”
<游戏规则>中打猎的一个场景,你认为 这神话”. 关于”诗意现实主义”影片与好莱坞类型片 的异同. <大幻灭><游戏规则>影片分析. 简述雷诺阿对电影语言的贡献与影响.
迦本神话代表作品
<逃离昨天>1935 <同心协力>1935 <逃犯贝贝>1937(右上) <雾码头>1938 <北方旅馆>1938 <天色破晓>1939(右下)
布景所表现的人物在环境重
压下的困境,这些场景糅合了 印象主义,表现主义与自然主 义的元素,形成了一种新兴的 审美取向,这就是”真实与诗 意的和声”的”诗意现实主 义”.
第四节 让.雷诺阿:诗意现实主义的良 心与象征
前期创作中的社会主义倾向:<托尼>与<朗吉先生的 罪名>; 后期代表作:
<大幻灭>1937 <游戏规则>1939 叙事结构特点:集中式:<大幻灭>矛盾集中在一个集中营里;<游戏 规则>集中在一个贵族庄园的渡假时期; 道德倾向:贵族社会的没落与社会生活的混乱;没有一个坏人,也没 有一个好人.
景深镜头
<十字街头之夜>1932
<包法利夫人>1934
<朗吉先生的罪名>
<马赛曲>1937
<大幻灭>中一个连续镜头
长镜头
<游戏规则>中别墅长廊中 的一个场景,几个角色无法 预料地走进走出,从而传达 出了长廊上每一个房间都骚 动不宁的情状. 影片中大量的是这种人物走 进走出的场景,这就为机位 的设置与移动提供丰富的可 能.
维果
表现社会的不公正,对底层民众的关怀与同情. 与当时主流社会的高雅风味相比较. 画面的诗意表达; 青春气息.
第三节 迦本神话:断裂中的延续
断裂:1934年,克莱尔去美国,维果死亡. 延续:诗意现实主义的转换与发展 诗意现实主义的乐观时期(1935-1937): 费代尔
<大赌博>1934 <米摩沙公寓>1935
中外电影史论
外国电影史
第五章 法国的浪漫:
诗意现实主义
第一节 “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
乔治.萨杜尔:”诗意现实主义是1930年至1945年间把克莱尔,维 果,雷诺阿,卡尔内,贝盖尔,费代尔等人联结在一起的一条共同 的纽带.” 在这些大师们的创作中形成的最具时代特色的创作倾向,这些特 色反映出法国电影的本土性和民族性,并由此成为法国电影传 统的重要的一部分. ”诗意现实主义”,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所谓现实主义即植 根于法国的传统之中,而诗意则是发自于现实内心的诉求.
让.维果
<操行零分>1933,充满诗一 般的梦境,以及孩子眼中的 世界是腐败与丑陋的;(右上):
慢镜头与反复倒放的音乐
<尼斯印象>1930:
海湾与街景
<驳船阿特朗特号>1934(右 下):
法国田野风光
<驳船阿特朗特号>背 景中放置着许多朱利斯 收集来的希奇古怪的东 西,提供了超现实主义 的元素; <操行零分>中修葛老 师在课间模仿卓别林的 动作,以取悦孩子们
雷诺阿: <托尼>1934 <朗吉先生的罪名>1935
诗意现实主义的黑色时期
由让.迦本主演的一系列表现小人物的悲剧形象的影片,提出了 一种被称为”迦本神话”的命题,表现了诗意现实主义黑色时 期的宿命论主题与悲观主义情调.”迦本”是一个为社会所不 容的小人物,为了他所爱的人而屡次犯罪,幻想逃到一个太平 的地方,但最后必然地失败的命运,其实是”小人物的咒语”. 创造“迦本神话”的主要是马赛尔.卡尔内与朱利恩.杜伟威尔 “迦本神话”是1930年代法国电影的新类型,在题材与主题处 理上与好莱坞黑帮片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疤脸大盗>(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