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图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七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导学案

人教七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导学案

人教七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导学案课题: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第1课时〕设计:李侠审核:毕笛裴书晗执教: 运用时间:导入新课:一、学习目的:1.会说出什么是地图的三要素。

2.能写出比例尺及其换算公式。

3、掌握区分方向的三种方法。

4.记住一些罕见的图例。

5、初步看法知识的同时,深化学习,以求掌握知识和构成才干。

6、培育探求真理的协作肉体。

二、学习重点难点:在各类地图上区分方向,熟练量算两地实地距离三、自学探求:自学提纲:1、地图的言语是指什么?2、在地图上区分方向又有几种状况呢?3、比例尺定义、公式、表示方法是什么?4、你记住了哪些重要图例?相互交流一下。

自学指点:1、自学要求:快速阅读课本20-22页内容和图,独立思索完成以上效果.2、展学要求:身体立直,表达明晰,声响洪亮,找一个代表展现答案。

探求主效果:关于〝比例尺〞,思索以下效果:〔1〕参考图1-3-5«中国地图»,量出从北京到上海,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线距离是多长?算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应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2〕想一想,归结一下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3〕同窗们能否应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增加了多少倍?学法指点:1、自学要求:联络我们本节所学知识,独立思索并完成以上题。

2、互学要求:组长掌管有序交流,最后组长归结组员答案并催促组员整理笔记举手展现。

3、展学要求:小组下台展现,身体立直,表达明晰,声响洪亮,观念合理,依据充沛。

4号优先发言,2号、3号补充,每位组员展学后约请其他同窗补充或质疑。

最后1号总结并约请其他同窗对本组展学停止点评。

四、稳固练习:〔一〕基础填空1、地图的〝言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表示图上距离比实践距离增加的水平,它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三中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地图教案

第三节  地图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②学会运用比例尺计算图上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别方向.③熟悉常用图例和注记。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边学边用,熟练掌握地图的图例,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达到会使用地图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难点:在地图上利用指向标定方向。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生活与理论结合,以互动为主的教法。

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对我们生活非常有用的知识,接下来请你根据我的描述你来猜猜这是什么!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

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地在眼前。

”打一地理事物。

(谜底:地图)(板书)[过渡]我们拿到一幅地图,该怎样去看地图呢?如何从地图上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找到:看学习目标——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地图上如何判定方向。

)[预习]根据屏幕上展示的学习目标完成学案的预习部分内容[过渡]通过预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要看懂地图,与地图对话,我们必须要了解地图的语言。

从下面这幅找出一些地理事物,它们分别是用什么表示的。

——出示郑州市的带有图例的地图。

[活动](学生讨论)在图上找出更多的地理事物,他们分别用什么表示的。

(师生互动)教师找小组的代表到讲台上对着地图给大家指出一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介绍地图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要素(图例)(板书)。

(提问)什么是图例?常见的图例有哪些?——播放图例的定义和常见图例的ppt,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来记忆图例。

(总结)一般情况下,地图的左下角或者右下角都会附带图例表,所以不用死记硬背,记住一些比较常见的图例即可。

[过渡]我们要想看懂地图,只需要看懂图例就行了吗?(学生回答)不行,还需要看懂比例尺,方向。

(教师)嗯,你们回答的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认识方向,那你们在生活中能分得清东西南北吗?我们四十四中的大门是朝哪个方向的?在咱们教室你能指出东南西北吗?(学生活动)找几位同学确认自己在班里面的位置[活动](学生讨论)平时在野外迷路了,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师生互动)请个别小组成员回答他们组讨论的各种方法。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图教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图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地图上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知道比例尺的大小与地理范围和地理事物的详略关系。

了解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懂得等高线弯曲方向和疏密程度代表的地理意义。

懂得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色彩的地理意义。

了解一些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方法与过程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

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网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游路线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阅读、填绘和运用地图的方法以及应用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表示方式;在有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在经纬网上辨别方向;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设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二、地图上的方向1、经纬网定方向;2、指向标定方向;3、一般定向法三、图例和注记教后记:第二课时板书设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一、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确定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3、分层设色地形图4、地形剖面图二、地图的种类三、比例尺的大小四、地图的发展教后记:。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学案人教新课标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学案人教新课标

初一地理第三节地图导学案5学习目标: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了解等高线、等深线定义,理解其特点并能灵活应用。

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4、能够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出地表的起伏情况。

5、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并知道地形剖面图都有哪些用处。

课前导学:自主探究1、海拔和相对高度定义:(1)海拔:(2)相对高度:(3)看课本16页图1.27,写出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和,其相对高度是。

2、等高线和等深线,等高距定义:(1)等高线:(2)等深线:(3)等高距:(4)看课本16页图1.28,了解如何根据山地模型得出等高线,在图中指出此等高线示意图的等高距为3、等高线和等深线的疏密情况可以判断4、等高线疏密情况与坡度陡缓的关系:5、结合图1.29,分析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四周低中间高——山顶;四周高中间低——盆地②等高线向低处突出——山脊;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山谷;④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鞍部;⑤等高线重叠——悬崖(陡崖)(可简单记忆为:高谷、低脊)6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点地形名称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拔高度500米以上500米以上200—500米中部低200米以下地面起伏程度小大小四周高小达标检测1.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2.读“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列等高线图所示)回答:2(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

简述理由。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3)若A点海拔 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米。

D点的地形类型是。

3、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水深11034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A.2186米B.19880米C.9882米D.4、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属于()A、图例B、注记C、相对高度D、海拔高度5、下列地图最能直观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的是:()A、等高线图B、地形剖面图C、分层设色地形图D、平面示意图6、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A、-132米B、1668米C、132米D、900米7、在分层设色地形上,大面积绿色表示的地形是()A、高原B、山地C、平原D、丘陵8、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地图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地图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地图的阅读和绘制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地图发展历史的文章、地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尝试绘制一张家庭周围环境的地图、搜索世界上著名的地图并进行分析等。
3.引导学生关注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如查看地图规划出行路线、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等。
4.鼓励学生参与地图设计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5.提供地图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地图博物馆网站、地图制作软件等,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6.鼓励学生加入地图学习社团或小组,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地图阅读和绘制的技能。
7.引导学生思考地图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作用,如数字化地图、卫星地图等,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我们进行了随堂练习。以下是几道练习题,请学生在课后进行订正和思考:
1.请列举三种自然地图和三种社会经济地图的名称及其特点。
2.请解释地图比例尺的概念,并说明如何从地图中计算实际距离。
3.请描述地图的绘制过程,包括地图设计、制图资料收集、地图编绘、地图校对和印刷等环节。
2.家庭周围环境的地图应包括家、学校、超市、医院等重要地点,以及公交线路、自行车道等交通线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地图》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地图》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教案(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三节地图,主要内容是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坐标系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地图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地图的详细知识和使用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坐标系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地图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种类2.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3.坐标系的运用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地图样本3.比例尺计算工具4.坐标系图示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地图样本,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种类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历史地图等,并展示相应的地图样本。

3.操练(10分钟)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动手计算地图上的距离。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问题,如计算学校到家的距离等。

5.拓展(5分钟)介绍坐标系的概念和运用,展示坐标系图示,引导学生思考坐标系在地图上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和坐标系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家庭作业,如查找某个地点的地图并计算距离等。

8.板书(5分钟)本节课的板书内容包括地图的种类、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坐标系的作用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地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地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三节地图,主要介绍地图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地图的种类和特点以及使用方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特点,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图,善于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种类及其特点。

2.地图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图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特点及其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地图,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地形图、交通图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地图案例,如我国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图的种类及其特点,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地形图、交通图等。

通过展示地图案例,使学生了解各类地图的应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图案例,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地图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如查找地理位置、规划路线等。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地图》(第二课时)名师制作优质学案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地图》(第二课时)名师制作优质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能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能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能识别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和选择,得出正确的判断。

二、学习重点:1、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1、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海拔和相对高度请观察上面地形图,把海拔和相对高度填在相应位置并回答问题,甲山的海拔是()米,甲山和乙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学习任务二: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读等高线图1—20,回答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_____米,图中N处等高线的数值应是_____米。

2.图中A表示的地形是_____3.图中B表示的地形是_____4.图中CD表示的地形是_____5.图中EF表示的地形是_____6.图中G表示的地形是_____7.图中有甲、乙两座山峰,甲比乙高出_____米。

8.对比山坡CD和山坡HI哪个_____更平缓点?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根据等高线地形图选择爬坡路线和修路路线。

能判断河流位置。

完成课本P18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教师总结:(要求做笔记。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河流应出现在山谷。

山洪爆发,人应向山脊逃生。

教学反思:当堂检测:(约10分钟)1、下图是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四图中属于山谷的是( )B.C.D.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 (填陡或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 (填陡或缓)。

3、在山区常有河流流过的地形是()A 山谷B 山脊C 陡崖D 鞍部4、读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山脊B.甲处的海拔约为358米C.小河的流向是西北向东南D.小河的流向是东南向西北5、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所示的地形为()A.高原B.平原C.山地D.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导学案1
班级姓名
主备人____复核__________备课组长_____第_周_月_日
●学习目标
1. 知道地图的三要素。

2. 知道地图上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会运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3. 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4. 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自主学习
一、地图的三要素:____、____、____。

1. 地图上的比例尺
①公式地图上的比例尺= 。

(练习)1.甲、乙两地实地距离为10千米,将其表示在地图上的距离为2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2. 某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0,在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切记由厘米换算成千米要去掉5个0)
A、__式:1:5000000;
B、__式:
C、__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分母越小,比例尺越__。

比较比例尺大小时,把所要比较的各比例尺转换成同一形式,就能方便地判断大小。

(练习)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 1:50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C
2、地图上的方向:三种定向法
A、普通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__,根据所给方向,确定其它三个方向;
C、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方向,纬线指示__方向。

(练习)根据图判断:
(1)A的经纬度。

(2)B在A 方向
(3)C在B 方向
(4)D在B 方向
(5)A在C 方向
3、图例:(P14图)称为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
颜色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洲界___国界___铁路___
水库___瀑布___沙漠___河流__
●课堂检测
1. 下列比例尺,最大的一个是()。

A.1:25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千米
C. D.1:2500000
2.在1:10000000的中国政区图上,测量长江的长度为63厘米,那么长江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A.630千米 B.6300千米 C.63000千米 D.630000千米
3.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纬线指示南北
B、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一个人站在北极,他的四面都是北方
D、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
4. 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40°W向北前进,则可能:()
A 他们在北极相遇
B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
C 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D 他们可能在南极再相会
5.如果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那么他的前后左右均是()。

A.东
B.南
C.西
D.北
6.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赤道上
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
D、本初子午线上
7.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A、 B、 C、 D、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导学案2
主备人____复核__________备课组长_____第_周_月_日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自主学习
二、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高度: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高线: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高线的特点: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__高度相同;等高线上标的数字为高度。

b、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

表示
山地的最高处,一般用“▲”表示;
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_____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__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__凸出,一般发育有河流;
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A.10380米
B.1532米
C.7324
D.8380米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则是()
A.山谷 B.陡崖 C.山脊 D.山顶
3. 在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4.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二、读图回答:
1.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B、C、
D、E、
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
3.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实地距离
是。

4.山顶甲在乙的方向。

5.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米。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导学案3
主备人____复核__________备课组长_____第_周_月_日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的类型及合适比例尺的地图。

2.理解图幅一定,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 自主学习
1.分层设色地形图:蓝色表示__,绿色表示__,黄色表示__。

2. 地形剖面图:可以__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3. 如何选择正确的地图:(P21活动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课本23页)
图幅相同时,大比例尺地图,表示范围 __ ,表示内容__(如东营市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表示范围 __ ,表示内容__(如山东省地图)。

●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
2. 今年寒假你准备去西安旅游,先了解一下有哪些景点,你会选择下面哪种地图( ) A 西安旅游图 B 中国政区图 C 西安交通图 D 西安
3. 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 )
A .世界地图
B .中国地图
C .山东省地图
D .东营市地图
4.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则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中国地图
B.亚洲地图
C .山东地图 D.济南地图 5.绘制某中学规划图,采用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

A.1:500000 B.1:50000
C.1:1000
D.1:150000 6.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
A .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B .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
C .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0 50 千米
D .1/50000的比例尺比 的比例尺小
二、读图题
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请比较从B 点爬到山顶A 点容易还是从C 点爬到山顶A
点容易。

简述理由 。

(2)若自A 点沿直线向B 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
(3)若A 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 点 米。

D 点的地形类型是 。

3. 下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
(1)图中公路D 到A 走向是 ,
公路A 到B 走向 。

(2)图中河流上游流向下游的总趋势是
从 流向 。

(3)村庄B 在村庄A 的 方。

●课后反思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