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计期末复习题+答案
交通规划期末试题及答案

交通规划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是____。
A.灵活性B.高效能C.经济性D.就近原则答案:D.就近原则2.以下哪种方式对于交通规划来说是重要的?A.智能交通系统B.绿色交通C.轨道交通D.无障碍交通答案:A.智能交通系统3.以下哪项是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A.减少交通拥堵B.提高交通效率C.改善交通安全D.促进可持续发展答案:D.促进可持续发展4.交通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策略包括____。
A.限制城市扩张B.分散居住区C.促进混合用地D.阻止道路发展答案:C.促进混合用地5.交通规划中的可达性是指____。
A.不同交通方式的选择B.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C.交通设施的改善D.防止交通事故答案:B.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第二部分:问答题1.简述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和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交通流量管理、交通网络优化、交通安全、公共交通系统、非机动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等。
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2.分析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规划中的作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规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实时交通监控、交通信号优化、出行导航、智能停车等方式,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拥堵。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帮助管理交通流量,提高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3.交通规划中如何考虑可持续发展?交通规划在考虑可持续发展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推广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人们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其次,要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时间和能源消耗。
另外,还需要推动非机动交通,如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同时,要注重土地利用策略,促进混合用地,减少交通需求。
综上所述,交通规划中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以实现可持续的交通系统发展。
河北工业大学交通设计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1、城市道路应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路;主干路)为—2、面向交通设计的交通调查时应收集的资料包括交通事故资料、交通环境资(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资料、出行者问卷调查)料、3、平面交叉口功能区指的是交叉口物理区以及车辆进入交叉口之前或离开交叉后,行状态显著区别于连接道路上交通流运行状态的区域,分为上游功能区以(交通流、下游功能区).运及.4、依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规范规划》的规定,常规环形交叉口各组成要素包括交织段长度、中心.、人行岛形式和大小、环岛车道数及其_横道等。
(宽度与横截面、交通岛).、环岛外缘形状、进出口转角半径、5、根据交通设计项目背景不同,交通设计可分为.治理阶段交通设计).。
(规划阶段交通设计、6、公交专用道分为公交专用道)次路侧型公交专用道。
(路中型公交专用道、路侧型7、(横断面形式)适用于机动车、非机动车流量均较大的主干路;面形式)适用于机动车流量较大,非机动车流量较小的次干路、主干路。
(四幅路;两幅路)(横断8、公交干线协调的基本控制参数包括周期时长、(绿信比、相位差)9、非机动车的交通流特征包括..、以及膨胀特征。
(运行特征、聚集特征)10、平面交叉口设计依据要点包括、形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分类及选型、交叉口进出口道设计).、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设施设计、环二、判断题1、人行横道宽度只与过街行人数有关,应基于行人交通量和单位宽度行人通行能力确定,顺延干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5m,顺延支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3m,宜以lm为单位增减。
(X)2、事故评价是交通安全评价最常用的方法,其中包括事故数、事故率、事故严重度等评价模型。
3、指示标志的颜色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形状为圆形。
(X)4、城市快速路的交通设计主要包括横断面设计、机动车道设计、路段非机动车道设计、行人交通设施设计、路段沿线出入口交通设计。
交通设计含答案

《交通设计》复习题及答案(2009~2010年)一、填空1、交通设计的涵义: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和成果,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与环境协调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
2、交通设计的目的是均衡路网饱和度、提高交通安全与通畅性、提高交通便捷性、寻求交通与环境的和谐、充分利用道路的空间资源与交通的时间资源。
3、交通条件调查内容包括:交通流构成(流量、流向、车型)、交通安全条件、交通通行规则与管理条件等。
4、新建道路的交通设计为原则性设计,即可预见性设计。
使得道路在建成后即使发生问题时也可以通过较为方便的方法和措施对其做进一步的改善。
5、平面交叉口的类型主要包括: A型——交叉口展宽及信号控制交叉口、 B型——设有让路标志或停车标志的优先控制交叉口、 C型——不设控制交叉口、 D型——环行交叉口、 E型——干路中心隔离带封闭、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 F 型——交叉口不展宽及信号灯交叉口。
6、交叉口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各种交通流的合理通行空间、通行权及其通行规则,使交通流运行安全、有序,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7、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应根据进口道通行能力同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的原则增加,进口道在大车比例很小时最小可取 2.75m 宽;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并按出口道总宽展宽;出口道每一车道宽不应小于 3.5m ;治理性交叉口,条件受限制时,出口车道数只可比上游进口道的直行车道数少一条;治理性交叉口出口道每一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25m。
8、交叉口空间的交通组织应从内向外依次布置机动车的交通组织、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行人的交通组织、附属设施的设置,以保障各种交通流的合理通行空间。
9、交叉口的交通设计中,对线形要求是:交叉口范围内道路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当采用曲线时,曲线半径应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城市道路设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交通标志分为和两大类。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和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从技术性能、和社会环境影响。
4.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
5.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型。
6.道路设计年限包括和。
7. 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
9.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10.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和。
11.环道一般采用、、三种车道。
12.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和三个方面着手。
13.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
14.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
15.道路照明以满足、和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三种。
17.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
18.交通标志三要素有、、。
19.雨水口可分为、和三种形式。
20.变速车道分为和两种。
21.排水制度分为和两种。
2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和三种类型。
23.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
二、单选题:1.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 ]A.城市快速路B.城市主干路C.城市次干路D.城市支路2.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 ]A.明沟系统B.人工疏导系统C.暗管系统D.混合式系统3.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 ]A.生理效果B.习惯思维C.心理效果D.舒适依赖感4.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4%,那么合成坡度为 [ ]A.1%B.3%C.5%D.7%5.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6.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3秒,绿灯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 ]A.20秒B.41秒C.15秒D.38秒7.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 [ ]A.圆形B.长方形C.椭圆形D.卵形8.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 [ ]A.车行道B.路缘带C.分车带D.路旁建筑物9.管道埋深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小于( )m。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阶段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意见,通过方案比选,初步确定线路平面位置、车站位置、辅助线形式、不同敷设方式的过渡段位置,提出线路纵断面的初步标高位置等。
A.初步设计B.中期设计C.总体设计D.总体规划2.出入段(场)线、停车线、试车线、交接线或联络线、洗车线、维修线、办公及生活设施组成了()的主要设施。
A.机务段B.车辆段C.电务段D.工务段3.()指标定义为乘客在无换乘信息提供的条件下完成换乘的平均时间与在有完整换乘信息提供的条件下完成换乘的平均时间的比值。
A.换乘效率B.换乘便捷性C.换乘均衡性D.换乘不均衡性4.()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A.轨道B.道岔C.安全线D.避难线5.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与()四种主要形式。
A.有轨电车、市郊铁路B.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C.磁悬浮列车、市郊铁路D.有轨电车、普速列车6.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自动操纵ATO、列车自动监督ATS三个子系统构成了()。
A.调度集中控制系统CTCB.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D.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7.枢纽换乘方式设计包括站台直接换乘、()、站外换乘和组合换乘。
A.站厅换乘B.通道换乘C.站厅换乘、通道换乘D.站厅换乘、跨线换乘8.列车运营组织的基本方式包括()几种方式。
A.全线独立运营、分段延伸运行B.全线独立运营、Y形线的运行C.分段延伸运行、Y形线的运行D.全线独立运营、分段延伸运行和Y形线的运行9.某线路的远期最大断面客流是确定()的重要依据。
A.线路设计能力B.线路规划能力C.线路实际能力D.线路允许能力二、判断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正确的填涂√、错误填涂×。
东南大学交通设计复习题(1)

《交通设计》复习题—(1)
一、填空
1.交通设计的涵义:基于城市及的理念和成果,运用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通畅、、便利、与环境协调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
2.交通设计的目的是、、、、。
3.交通条件调查内容包括:交通流构成(流量、流向、车型)、、交通通行规则与等。
4..新建道路的交通设计为,即。
使得道路在建成后即使发生问题时也可以通过较为方便的方法和措施对其做进一步的改善。
5.平面交叉口的类型主要包括、、、、、。
6.交叉口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各种交通流的、通行权及其通行规则,使交通流运行安全、,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7.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应根据进口道通行能力同相匹配的原则增加,进口道在大车比例很小时最小可取宽;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并按出口道总宽展宽;出口道每一车道宽不应小于;治理性交叉口,条件受限制时,出口车道数只可比上游进口道的直行车道数少;治理性交叉口出口道每一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25m。
二、计算题
1、下表为某一交叉口一进口车道的饱和流率观测记录表,观测到在某一绿灯相位时间内车
辆通过停车线的时刻记录,计算此车道的饱和流率和启动损失时间。
三、综合题
1.划图说明交叉口空间设计的范围与组成
2.简述交叉口交通设计的内容;交叉口进口车道数的确定要考虑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其中供给和需求分别指什么?
3.简述平交路口自行车放行方法,以正交的十字形交叉口为例,画图说明时空分离法中左转自行车交通设计的优缺点及其设计要点。
4.画图说明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方式。
交通设计含答案)

交通设计含答案)《交通设计》复习题及答案(2009~2010年)⼀、填空1、交通设计的涵义: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和成果,运⽤交通⼯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与环境协调为⽬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案。
2、交通设计的⽬的是均衡路⽹饱和度、提⾼交通安全与通畅性、提⾼交通便捷性、寻求交通与环境的和谐、充分利⽤道路的空间资源与交通的时间资源。
3、交通条件调查内容包括:交通流构成(流量、流向、车型)、交通安全条件、交通通⾏规则与管理条件等。
4、新建道路的交通设计为原则性设计,即可预见性设计。
使得道路在建成后即使发⽣问题时也可以通过较为⽅便的⽅法和措施对其做进⼀步的改善。
5、平⾯交叉⼝的类型主要包括: A型——交叉⼝展宽及信号控制交叉⼝、 B型——设有让路标志或停车标志的优先控制交叉⼝、 C型——不设控制交叉⼝、 D型——环⾏交叉⼝、E型——⼲路中⼼隔离带封闭、⽀路只准右转通⾏的交叉⼝、 F 型——交叉⼝不展宽及信号灯交叉⼝。
6、交叉⼝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各种交通流的合理通⾏空间、通⾏权及其通⾏规则,使交通流运⾏安全、有序,交叉⼝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
7、交叉⼝进⼝道车道数应根据进⼝道通⾏能⼒同路段通⾏能⼒相匹配的原则增加,进⼝道在⼤车⽐例很⼩时最⼩可取 2.75m 宽;出⼝道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道(同⼀信号相位流⼊)的最⼤进⼝车道数相匹配,并按出⼝道总宽展宽;出⼝道每⼀车道宽不应⼩于 3.5m ;治理性交叉⼝,条件受限制时,出⼝车道数只可⽐上游进⼝道的直⾏车道数少⼀条;治理性交叉⼝出⼝道每⼀车道的宽度不应⼩于3.25m。
8、交叉⼝空间的交通组织应从内向外依次布置机动车的交通组织、⾮机动车的交通组织、⾏⼈的交通组织、附属设施的设置,以保障各种交通流的合理通⾏空间。
9、交叉⼝的交通设计中,对线形要求是:交叉⼝范围内道路平⾯线形宜采⽤直线;当采⽤曲线时,曲线半径应⼤于不设超⾼的最⼩圆曲线半径。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复习题与答案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复习题与答案第一章绪论一、交通工程设施系统概念、组成及功能1、概念: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理、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道路交通更加安全、有效、快速、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交通工程设施系统是指根据交通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为是道路网整体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排除故障、恢复交通运行最快,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提供车辆安全、快速、高效、舒适、环保行驶,适应道路现代化管理,能回收信贷资金而建立的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系统。
2、组成:1)交通安全设施系统: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护栏、隔离设施、防眩设施、视线诱导设施、速度控制、其它安全设施(避险车道、防撞桶、减速带、减速丘)。
2)管理设施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3)服务设施系统: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3、总功能:确保行车安全,为用路者提供良好的服务,通过科学管理以充分发挥公路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具体功能1)通过主动引导,被动防护,全是保障,隔离封闭,提高交通安全性2)提高通行能力和交通运行效率3)保证车辆连续运行4)加快建设资金的回收速度5)降低交通能耗和交通对环境的影响6)提高出行的舒适和方便程度二、公路设计新理念及改善交通安全的主要工程策略:1.新理念:a.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c.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让公众满意的理念;d.坚持合理选用标准,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e.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f.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
2.主要工程策略:1)防止车辆因各种原因驶离正常行驶车道,冲向路侧区域;2)尽量避免冲出路外的车辆侧翻或路侧危险物发生碰撞;3)如冲出路外车辆不可避免地将与路侧危险物发生碰撞,尽可能减低碰撞事故的严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综合题1.画图说明交叉口空间设计的范围与组成(参见交通设计课本图5-11)2.简述交叉口交通设计的内容;交叉口进口车道数的确定要考虑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其中供给和需求分别指什么~交叉口交通设计包括交通空间设计和信号控制方案设计。
交叉口交通设计是根据交叉口几何条件、交通流状况以及周围的环境等,确定交叉口各种交通流的合理通行空间、通行权及其通行规则,使交通流运行安全、有序,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需求指设计交通量和与路段车道数相匹配所需要的进口道车道数。
供给:根据初步确定的单车道宽度,进口道机动车道总宽度和所能提供的进口道车道数。
供给与需求不能平衡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调整道路横断面相关元素的尺寸和交通管制。
例如加大道路中心线的偏移,压缩出口道和分隔带,缩小单车道宽度,调整横断面的分布,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拓宽交叉口等。
其中,相位的调整也伴随进行。
3.简述平交路口自行车放行方法,以正交的十字形交叉口为例,画图说明时空分离法中左转自行车交通设计的优缺点及其设计要点。
综合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通过路口时的通行权、先行权、占用权要求,平交路口非机动车放行方法有:时间分离法、空间分离法、时空分离法、综合放行法。
放行方法的确定关键是路口交通流量中自行车含量的大小。
时空分离法:在路口中间划定—块面积为非机动禁驶区,左转非机动车在区外二次停车待驶,让直行机动车先通过。
比较适合用于两相位信号、路口面积大、机动车流量大、非机动车流量大的路口。
'优点:减少左转弯非机动车对机动车流的影响。
缺点:要求左转弯非机动车流量不宜太大,以免堵死路口出口引起路口内秩序混乱。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警力进行管理。
4.画图说明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方式。
左转专用车道的设置方式必须使直行车不能按原来的行驶路线直接进入左转车道。
基本设计原则是使直行车不需要车道变更即能通过交叉口,而左转车应该通过车道变更才能进入交叉口。
当中央分隔带足够宽时,在交叉口附近,通过缩窄中央分隔带来设置左转专用车道。
当中央分隔带不够宽时,在交叉口附近,通过缩窄中央分隔带并缩小车道宽度来设置左转专用车道。
~带的道路,可以将进口道的车道稍向左偏移、缩小车道宽度后设置。
这时,将缩小出口一侧的车道宽度,同时全面的缩小进口各车道的宽度,以确保左转专用车道的宽度。
如果偏移中心线和缩小车道宽度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在有停车带的道路上,可以利用其宽度设置转弯车道。
停车带的宽度通常比左转车道的宽度要窄,仅仅消除停车带不能确保左转专用车道的宽度。
通常将消除停车带与偏移中心线、缩窄车道相结合来设置左转车道。
5.画图分析说明公交站迎面错开设置与背向错开设置的问题。
~6.指出下图交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画出正确的设计图。
@人行横道应设置在符合行人心理需求的最优路径上,表示的是行人过街的空间路权(有行人信号的还表示时间路权)另一个因素是提示司机让行。
人行横道设置要考虑方便行人行走和司机看得见两个心理因素。
7.行人过街横道的设置示意图中说明a、b、c、d处的尺寸和意义。
人行横道应平行于路段人行道的延长线并适当后退(a=1m)有中央分隔带的进口道,行人过街横道应设置在中央分隔带端部后退1~2m,为人行驻足提供安全保障(d=1~2m)"具体见课本96页8.机动车、非机动车右转专用道的设计条件和要点是什么机动车右转专用道的设计条件:右转300veh/h,相邻直行超过300veh/h/ln;当非机动车超过500pcu/h或人行横道上行人超过800人/h时,右转车流受到很大的影响;当进口道右转车比例接近于进口总流量的1/n(n为进口道车道数)时,将当前本进口道总流量按有右转专用车道的情形重新分配,如果右转专用车道的饱和度不小于其它车道的饱和度,则考虑设置右转专用车道。
(结合信号配时考虑)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要点:非机动车右转专用道的设计要点:若非机动车进口道较宽,可考虑用醒目标志,标线或隔离物( 栅栏或绿岛) 划定非机动车右转专用车道;对于非机动车道狭窄,行人流量不大,且人行道宽度较大的交叉口,可采取非机动车借用人行道右转的方式。
·9、进行道路交通设计时,需要调查哪些道路及其动态交通相关的基础资料静态资料:道路等级、红线宽度、断面形式、设计车速、设计车辆、车道数、车道宽、中央分割带宽 、机非分隔带宽 、非机动车道宽、人行道宽(11) 动态资料:实际交通流量、饱和流量、延误10、说明公交中途停靠站设置位置和类型的选择。
(11、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 BRT )的技术组成及应用模式有哪些 完整的BRT 由六大基本元素组成:(1)封闭的专用车行道; (2)技术先进的专用车辆; (3)设施齐全的专用车站; (4)人性化的购票检票系统; (5)智能交通系统; (6)运营保障体系。
运用形式:快速公交成为整个公交的主体 快速公交应用于地铁或轻轨的延伸 #快速公交作为今后建设地铁或轻轨的过渡交通方式 快速公交与地铁和轻轨的混合使用 独立式的快速公交系统12、绘图说明路段公交专用道有哪些基本型式各型式的优缺点有哪些 沿路外侧机动车道设置的公交专用道(适用于右转或直行公交车流量多)优点:①便利于设置公交停靠站②不需要对公交车辆的乘客门进行改造:③实施方便易行,投资少缺点: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①容易受到干扰②不利于左转公交车的运行 ③不利于社会车辆右转 ④不利于设置出租车停靠站沿路内侧机动车道设置的公交专用道(适用于道路交叉口间距比较大)优点:`①不受路边停车影响②没有非机动车的影响③不受沿街小路口和单位进出交通的影响 缺点:①不利于设置公交停靠站 ②不利于右转公交车的运行 ③不利于社会车辆左转④乘客出行的不安全隐患比较大;沿路中间机动车道设置的公交专用道 (适用于直行公交车流量较多)优点:公交车辆行驶时不受路边停车、非机动车、单位进出口等因素干扰,且公交专用道可以一直延伸到交叉口,减少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交织,也便于为公交车辆提供优先通行信号缺点:①不利于公交车辆进站停靠 ②不利于转向公交车辆的运行 ③对社会车辆的行驶造成一定的阻隔:13、如何保障路段公交专用道的通行条件 (1)路面划线隔离a:黄色实线+虚线,表示不允许除公共汽车之外的其他社会车辆使用,但允许公共汽车随时驶离专用道b:齿形线,在专用道内行驶的公交不得驶离专用道,交叉口除外, 其它社会车辆也不得驶入专用道c:在普通车道划线的基础上, 于车道中央加一公交车符号。
这种划线本身并没有对社会车辆和公交车辆进出专用道作任何限制 (2)硬质分离在专用道和其他车道之间用硬质设施强行隔离,物理隔离的方式有:侧石、道钉、栅栏、及绿带等形式(3)视认性——彩色路面、路面标志、标志牌!14、开辟路段公交专用道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道路条件:无论是单车道还是多车道的道路都可设置公交专用道(或公交专用路),而不是必需要单向三车道以上的道路,关键在于在设置公交专用道(或公交专用路)时如何考虑到确保社会车辆的正常运行;道路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要有物理隔离。
2)路段交通量条件:饱和度:饱和度在~之间时较适合设置公交专用道;公交车流量:断面单向平均公交车流量大于50辆/h 或高峰小时断面单向公交车流量大于150辆/h 时,较适合设置公交专用道 。
或当公交车交通量占总流量的比例20%以上时。
路段客流量:单向平均总的客流量(各种交通方式总和)达到5000人次/h 时可考虑设置公交专用道。
15、说明下面交叉口进口公交专用导向车道a 、b 、c 设置的特点 a、@直通式公交专用进口道当路段公交专用道位于道路左侧,公交专用道延伸至停车线,同时在进口道开始前设置一段交织段,便于左转社会车辆变换车道。
对交通流的影响最小,尤其有利于直行公交车辆的行驶,因为直行公交车辆不需要变换车道。
b 、。
控制的停车线控制的停车线直行与右转交织区直行公交专用进口道路段公交专用道交叉口公交优先预信号在交叉口进口道的通行区域内设置前后两条停车线,通过设置在后一根停车线上的预先信号来控制社会车辆的通行,即社会车辆在预先信号控制的候驶区排队等待,而公交车辆可以通过公交专用道直接进入主信号控制的前一根停车线之后的候驶区排队等待,这样可确保红灯期间到达的公交车辆总是在社会车辆的前面排队等待。
>错开式公交专用进口道当路段公交专用道位于道路右侧,且右转交通量较大,而进口道右侧用地条件不能满足向右拓宽进口车道时。
对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的行驶影响均较大,因为两者在进入交叉口时都需要变换车道,交织过程中容易引起交通混乱。
16、绘图说明路段进出交通设计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方法。
需求:a 、路段沿线交通汇入主路同方向,或主路交通驶离同方向到达沿线。
B 、路段沿线交通需要左转达到主路交通对向,或者主路交通驶离需要左转到达对向。
设计基本原则:加强进出交通的便捷性、减少对主路交通的干扰}设计基本方法:A 、普通路段:右进右出+让行标志标线(主辅路--从辅路右进右出,减速让行标志标线或停车让行标志标线,机非隔离线为白虚线);临近导向车道:右进右出+让行标志标线+只准右转(只允许右侧进车,右侧出车后从路口右转弯处绕行,除设置让行标志标线外,还要增设只准右转弯标志)B 、使车辆利用交叉口实现左转调头、在路段上设置调头车道和调头通道、特殊的大型交通集散点左进左出(加装信号灯予以控制并应在适当地点设置左转停车让行车道+停车让行标志)、交通系统组织,使车辆绕行17、分析说明图示路段调头与人行横道的位置关系画图说明路段人行横道上游、下游调头各自的适应性和优缺点。
人行横道上游调头分析:服务范围-为人行横道上游路段的左转出车服务,人行横道下游出车仍须到路口掉头-优点-掉头车辆不必经过人行横道,与行人过街无交叉冲突,信号协调较简单缺点-服务范围小,对上游路口的缓解作用有限适应性-宜用在人行横道上游出车相对集中的路段上人行横道下游调头分析:设置位置:在导向车道段附近服务范围:一般超过路口间距的2/3优点:能较好的缓解路口的交通压力缺点:调头车辆须两次经过人行横道>适应性:人行横道下游出车相对集中的路段18、说明下面图示非机动车道设计的适用条件道路改建对非机动车的考虑A、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小于7m,且自行车流量不大,可将非机动车道分为两部分,分别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使用。
B、非机动车少,人行道宽;将非机动车道改造成机动车道,让非机动车道上人行道行驶,如果非机动车交通量存在明显的时变性,可对非机动车道进行动态管理:早晚非机动车高峰时段,禁止机动车入内;!平峰时段,允许机动车临时停车,甚至变换非机动车道为机动车道,自行车上人行道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