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合集下载

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1)殷墟甲骨卜辞带有新闻的成分。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两种接近于新闻传播的形式——情报信和“悬书”。

(3)甲骨卜辞、情报信、“悬书”虽然传递了一定的信息,但均与新闻传播相距甚远。

(4)先秦时的新闻传播几乎完全依赖口头形式。

(5)以书面形式传播新闻开始于汉代。

其典型方式是颁发诏书。

但汉代还没有专用于新闻传播的媒介。

(6)原始形态的新闻传播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系统性。

只有当报纸这一传播媒介产生之后,人类的新闻传播才能称得上是完全意义上的新闻传播。

(7)关于原始形态报纸产生的确切时间,学术界存在着较大争议。

①一种观点认为,早在商周之际,我国即有报纸的萌芽。

如王安石曾经把《春秋》称为“断烂朝报”,意为残缺的政府公报。

②有人认为采诗官采集《诗经》是古代的采访活动,《诗经》中的许多民歌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的变迁,带有新闻成分。

③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汉代已有报纸。

理由是:汉代各郡、国在京都设“邸”,而“邸”的主要任务就是向诸侯或藩镇通报消息、传递文书。

因后来出现的原始报纸,大多由“邸”这样的机构颁布,据此认为,汉代已有邸报。

(8)以上观点缺乏充足的史料依据,很难视为科学论断。

据目前材料,中国的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

二、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1)唐代出现报纸,与进奏院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唐代中期各藩镇在京都设邸,后改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

进奏院的负责人为进奏官,亦称邸官、邸使或邸吏。

邸是地方上在京城设立的办事处,其任务是上呈章奏,下报上情,传发信息。

由于地方非常需要了解中央信息,这便出现了“进奏院状报”。

(2)“进奏院状报”是由进奏官发至地方藩镇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

这种“进奏院状报”之类的报纸,在唐人的许多著作中均有记载。

比较详细的材料要数唐人孙可之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读开元杂报》为研究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1新闻事业:一种有规模的、有系统的社会活动。

由专业人士通过新闻机构与媒介,运用新闻手段(如报刊、图片、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及时、真实、公开地反映自然和社会的变动。

2新闻事业史,就是新闻事业基于社会需要,历史演变的事实。

3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是指从中国古代报刊出现到近代报刊产生之前的新闻事业。

4中国古代报纸通称邸报,也有“邸钞”、“朝报”、“阁钞”、“杂报”、“条报”、“除目”、“状”、“报状”、“京报”等别称。

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古代早期传播方式口头传播;符号传播;烽烟和旗鼓;木铎;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以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是殷墟甲骨卜辞;情报信和“悬书”二、古代早期传播载体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策;帛即绢绸;露布1、先秦时依赖口头形式2、汉代开始以书面形式传播新闻(汉武帝晋封萧庆是中国历史上以诏书形式向民众发布官方新闻的最早记录。

)3、汉代没有专用于新闻传播的媒介第二节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初唐“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新闻多说战争功)2、唐人的著作中,至今还没有发现“邸报”字样。

“邸报”是宋人对当时的“进奏院状报”等古代报纸的称呼。

3、唐代报纸的特点:不具备中央统一官报的性质;唐代报纸一开始就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传播工具;唐代报纸均为手抄形式4、我国早期报纸的形态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等等朝廷的政事活动。

发行:这些报状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它的主要读者是各地的藩镇长官。

版式:这些报状无报头、无固定名称,有的称为“进奏院状”,有的称为“邸吏状”,有的称为“报状”或“状报”等等。

不分栏,只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纪录。

新闻来源: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的则是他们所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一、宋代邸报的改革(一)加强中央集权1、加强对官报的控制2、取消各路、州、郡在京设的进奏院,设立钤辖诸道都进奏院。

第一章 古代的新闻事业

第一章 古代的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史

曰今日除某官,明日授某官,今日幸于某,明日畋 于某,诚不类数十幅书。樵恨生不为太平男子,及 睹开元中书,如奋臂出其间,因取其书帛而漫志其 末。凡补缺文者十三,改讹文者十一。是岁大中五 年也。
中国新闻史
进奏院状实物
敦煌遗书中发现两件唐进奏院状:
归义军节度使进奏官张夷则发给节度使张淮
中国新闻史

建节,廿余年朝廷不以指挥。今因遣闰盈等三般六 十余人论节来者。……
中国新闻史
二、邸报的发展
(一)宋代邸报 1、具备封建官报的性质 2、审稿制度 (1)判报:凡是朝廷需要向全国发布的消息和 文件,交给门下省的官员给事中负责编审,主 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 当时将这一工作 称为“判报”。

中国新闻史
2、增加了社会新闻
冯犹龙《古今新谭》: 太仓库于万历戊戌中有偷儿从水窦中入,隘,攒其 首,无完肤矣。亦得一大宝,置顶际,如前出。至 窦之半,不意竟有偷儿入,两相抵,槁死,而宝在 其中。久之,拥水不流,见邸报。

中国新闻史
李乐《见闻杂记》: 万历乙酉(三十七年)八月初四日邸报: 山西繁峙县乡约所在方李宣臣妻牛氏,六月二十三 日生二女,一女一眼四齿,手足全;一女一耳一眼 四齿,一手两足皆疴也。
字形式: 情报信 悬书
中国新闻史
介子推的门客写的悬书: 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天,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终不见所处。

中国新闻史
3、石刻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4、汉代出现了以书面形式传播的官方新闻:
诏书
中国新闻史
武帝元狩中,夏下诏御史,以酂户二千四百
中国新闻史

第二讲 新闻出版专题(一)

第二讲 新闻出版专题(一)

幅面为 19.2×11.1 厘米,略呈 窄长方形, 但无书口和 鱼尾记号, 亦无栏线及 页码。这份 道光《邸报》 共18页,每 半页七行, 每行17个字, 总计约四千 多字。活字 排版以黑色 单面印刷。

民间报房 自设报房中,最受官绅们注意的是《辕门 抄》,它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出版于各 省省会,是地方报纸,类似宋朝的《衙探》, 雍正乾隆后被禁。


后来提塘小报受到当局的限制:先于部文到 达地方,泄漏了机密;刊发了严重不实的消 息;刊发了未经六科发抄的章奏。
清 道 光 报 纸 《 邸 报 》


《孙可之文集》中有《读开元杂报》文 ,云 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 其略曰:某日,皇帝 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 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 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 。樵当时未知 何等书,徒以为朝廷近所行事。……有知书者自外 来,曰:此皆开元政事,盖当时条报于外者。樵后 得《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

明中叶以后北京等地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 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这些报房很可 能是从官方的提塘报房分离出来的。
《万历邸钞》:万历一朝的邸报按照时间的 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 《天变邸钞》:一份专门报道发生在北京的 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


其他新闻传播形式
六. 清朝 清朝继续在全国发行邸报,其发布方式、发 布渠道和明代的十分相似,也经由通政司、 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毕渐
四. 元朝 1. 没有来得及建立全国性的官报发行体制 2. 流传于民间的“小本” 3. 有大量印刷散发的商品广告



五. 明朝 1.明朝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抄传等事宜。发自首都的 官报仍被习惯的称为“邸报” 2. 邸报的抄传和发行工作: (1) 通政司:总汇朝廷政事信息 (2) 六科:将皇帝看过的,作了批示的,同意发布的臣僚 们的章奏公开发,抄,供在京各衙门相互传报;负责记录皇 帝接见大臣时的谈话和指示 (3) 提塘:明制,各省派驻京师的提塘,提塘的办公地点 通称提塘报房,简称报房。由提塘报房发出的官报通称“邸 报”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资料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资料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内容提要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二、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唐代的“报”、“状”)
第二节 官方邸报的发展与最终消亡 一、中国古代官报发行体制变迁 二、中国古代官报名称、报道内容及读者演化
唐代出现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朝报和进奏院状)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1.“报”(朝报) (1)报(朝报) 朝报,唐代朝廷每日在宫门外,分条发布的有关皇帝
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 发布宫廷新闻的重要形式。 朝报的发布方式大约是,由中书部门发布,京师官员 及驻京进奏官进行抄录,随后转递传阅。 朝报最早出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并无名目,直 到后唐和宋代才称为“朝报”,并沿用至明清。 有关朝报记载最详尽的是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 (851年)。
文字
20:40
口语
零时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0 00 23 57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广播 语言 印 刷
::
20:40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1.先秦:口语传播为主 (1)最早的口语传播不晚于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青海民和县阳山新石器后期的考古发现:陶制喇叭。 舜(前2255年即位)设“纳言”官职——即所谓“喉舌之官,
(3)文字传播在先秦仅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辅助形式 存在。
原因,一是文字掌握在少数巫师、贵族手中;二是传播 载体(甲骨、金文、岩刻,及春秋时的简)的局限。
(4)先秦信息传播的活跃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时, 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效果被发挥到了极致。

第二章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章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章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闻 传播的四个阶段, 传播的四个阶段,认识古代 报纸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 报纸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 正确认识早期的报纸。 正确认识早期的报纸。
5/21/2012
1
预习作业
概述宋代、 概述宋代、明朝或清代的报纸的情 三个朝代的报纸选一个)。 况(三个朝代的报纸选一个)。
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特征 :小众传播
5/21/2012
7
手写新闻传播形式
官方公报:古罗马的《每日纪闻》(Acta Diurna) 官方公报:古罗马的《每日纪闻》 Diurna) 新闻信:指的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它是 新闻信:指的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 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 ——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 ——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 ——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唐代的“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始见于唐朝末 年孙樵所著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中,提到《开元杂报》有 “数十幅书”,其内容是皇帝的行踪和朝中各种事件。据考 5/21/2012 证,报中所记载的各种事情是确实的。根据《开元杂报》的14 真实性来推断,中国有报纸的年份,应该不会晚于公元724
第二节 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和发展
5/21/2012 10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报的发明, 电报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进入电子传播时代
(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 广播— 电视— 互联网— 手机)
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台是什么? 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台是什么? 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是什么? 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是什么? 广播电视新闻是怎么产生的? 广播电视新闻是怎么产生的? 互联网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互联网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非文字载体:(1)口头传播(2)旗鼓(3)烽火(4)木铎文字载体:(1)甲骨(2)青铜器(3)刻石(4)竹简和帛(5)露布2、促使唐代出现早期报纸的条件有哪些?(1)交通发达,驿传空前发展,制度完备,有专人掌管。

(2)唐代藩镇制度使地方节度使对朝廷十分关心,他们需要了解朝廷信息。

(3)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

(4)文化发展,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步入仕途也需要了解朝廷信息。

3、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什么?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都进奏院,它是由封建王朝中央政府设置,对各州进奏院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职责:(1)按照统一的新闻来源,收受和传递官文书。

(2)在封建政府机构内部传递信息。

4、与唐代进奏院状相比,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特点?(1)它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照一定制度,统一编发,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2)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3)它的读者已经不仅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逐渐扩展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广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4)从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5、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内容?(1)皇帝的诏旨(4)臣僚的章奏(2)皇帝的起居(5)军事情报(3)官吏的任免(6)刑罚6、宋代中央政府的新闻检查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判报:凡是朝廷需要向全国发布的消息和文件,交给门下省的官员给事中负责编审,主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

(2)定本: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呈送枢密院审查,然后按照审查通过后的邸报样本向地方发布消息,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定本"所框定的范围。

7、宋代"小报"有哪些基本特点?(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名称。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一部好的新闻传播史,应该 一部好的新闻传播史,应该有对新 有对新闻史实的翔实记叙, 闻史实的翔实记叙,有对新闻界人物及 有对新闻界人物及新闻事件 新闻事件的客观公正评价,有对新闻传 的客观公正评价,有对新闻 播现象与时代背景联系的鞭辟入里分析, 传播现象与时代背景联系的 有对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事业发展 鞭辟入里分析,有对新闻传 播活动及新闻传播事业发展 规律的实事求是的总结。 规律的实事求是的总结。
新闻学。故事置身于“文本”( context )之中,
而信息则是 decontextualized ,即它所提供的 fact
是unframed。
古今中外不少杰出的记者,同时也是优秀的
史家。
如《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
《光荣与梦想》的作者威廉·曼彻斯特,《长
征:闻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 伯里等。
4、时效性较强的文字传播载体是竹、帛、露布。
露布是指不加检封、公开发布的文书,战国时期就
有露布。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它用于发布 军事捷报,将最新的消息写在木板或丝帛上高高挂起以
吸引读者,这是一种有效的新闻传播方式。
二、古代新闻传播的形式: (1)史官传播 甲骨文中已有“御史”的记载 《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美国新闻学者 David McKnight ,区分了新闻
中 的 fact 与 story 。 事 实 的 背 后 是 Objective
Reporting,故事的背后是Interpretive Reporting。
美国新闻学者 Michael Schudson 也认为 ,19 世
纪末的新闻学可分为两种 ,即故事新闻学与信息
历史中的新闻与新闻中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 第一节、远古时代的口头传播活动
一、前语言时期的信息传播与语言的形成
语言形成的过程, 语言形成的过程,初始时期语言的特点 语言形成在传播上的意义
二、早期的口头传播活动
三皇五帝时代的口头传播故事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新闻传播活动
第三节 古代的官文书传播与古代官方的 思想控制
一、官文书的出现及其几种传播形式
石刻公告、诏书、奏记、露布。 石刻公告、诏书、奏记、露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古代官方的思想控制
吕氏“齐万不同,全通下究” 吕氏“齐万不同,全通下究”; 秦禁私学与焚书坑儒;汉五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禁私学与焚书坑儒;汉五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发达而封闭的官文书传报系统。 发达而封闭的官文书传报系统。
第二节、 第二节、文字的出现与古代社会的传播活动
一、文字的出现及在传播上的意义
1、文字的出现及在传播上的意义 2、、汉字的特点及其传播特征 、、汉字的特点及其传播特征 先秦时代汉字的发展: 先秦时代汉字的发展: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秦代“书同文”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秦代“书同文”) 3、、我国造纸发明以前书写工具的变化 、、我国造纸发明以前书写工具的变化 甲骨、青铜、石头、竹简、 甲骨、青铜、石头、竹简、帛书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 第二节、文字的出现与古代社会的传播活动
二、古代社会的一些传播活动
办学,游说与著述,集会与说诵, 办学,游说与著述,集会与说诵, 史官的传播活动,乐官的传播活动, 史官的传播活动,乐官的传播活动, 情报信与悬书,狼烟烽火与鼓旗报信。 情报信与悬书,狼烟烽火与鼓旗报信。 古代“消息” 古代“消息”与“新闻” 的概念。 新闻” 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