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气机子午养生八卦(王)

合集下载

子午流注和阴阳五行

子午流注和阴阳五行

子午流注和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

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时辰当地时十二正经脏腑走向五行中医寅时 3-5 手太阴肺胸->手阴金肺阴卯时 5-7 手阳明大肠手->头阳金肺阳辰时 7—9 足阳明胃头->足阳土脾阳巳时 9—11 足太阴脾足->胸阴土脾阴午时 11—13 手少阴心(脑) 胸->手阴火心阴未时 13—15 手太阳小肠手->头阳火心阳申时 15—17 足太阳膀胱头->足阳水肾阳酉时 17—19 足少阴肾足->胸阴水肾阴戌时 19—21 手厥阴心主胸->手阴火心阴亥时 21—23 手少阳三焦手->头阳火心阳子时 23—1 足少阳胆头->足阳木肝阳丑时 1—3 足厥阴肝足->胸阴木肝阴注1 当地时中,太阳当顶,竖直杆无阴影时为12点。

注2 心(脑)是指心脑功能,对心经功能的一种合理的解释。

注3 手厥阴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手厥阴心主经。

注4 三焦在现代经常被解释为体腔。

注5 流注的时辰为此经和所属脏腑气旺的时辰。

六个子系统,六主气和二十四节气十二正经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因而在中医体系里,将脏腑和十二正经按表里关系分成六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由一脏,一腑,一阴经和一阳经组成。

还经常用脏来代表子系统,作为简称。

每年中,每个子系统连续四个节气旺,对应一主气。

在《伤寒杂病论》六气主客第三中对六主气的定义为:厥阴生少阴,少阴生少阳,少阳生太阴,太阴生阳明,阳明生太阳,太阳复生厥阴,周而复始,久久不变,年复一年,此名主气;初气始于大寒,二气始于春分,三气始于小满,四气始于大暑,五气始于秋分,终气始于小雪,仍终于大寒。

道家阴阳五行系统养生

道家阴阳五行系统养生
肝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才能 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肝为刚脏。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五脏简介
元 派
➢肾的生理特性 肾主闭藏:封藏,亦曰闭藏,固密储藏,封固闭藏之谓。肾主
封藏是指肾贮藏五脏六腑之精的作用。封藏是肾的重要生理特性。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藏真阴而寓元阳,为水火之脏。肾藏 精,精宜藏而不宜泄;肾主命火,命火宜潜不宜露,人之生身源 于肾,生长发育基于肾,生命活动赖于肾。肾是人体阴精之所聚, 肾精充则化源足。“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五脏简介
元 派
➢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脾性主升,是指脾的气机运动形式以升为要,脾升则脾气健旺。
脾气维持脏器的相对位置。 2、脾喜燥恶湿。,脾主湿而恶湿,因湿邪伤脾,脾失健运而水湿为患者,称为
“湿困脾土”。“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肝的生理特性 1.肝喜条达:条达,舒展、条畅、通达之意。抑郁,遏止阻滞。肝为风木之脏,
谢谢观赏
归元派归 元 派

冬季养生特点
元 派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 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 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 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 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 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 肾的养护。
归元派归 元 派
道家阴阳五行系统养生
国学文化 儒 释 道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

28
❖ 如何调理阳盛
❖ 调理 对于牛肉、狗肉、鸡肉、等温阳食物 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象香蕉、西 瓜、柿子、苦瓜、番茄。酒性辛热上行,阳 盛之人切戒酗酒。
❖ 如何调理阳虚
❖ 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 肉、鸡肉,常用药物有、冬虫夏草、、胡桃、 等,可选用金匮肾气丸。
❖ 问题:阳虚的人适用人身、鹿茸吗

❖ “土载四行” ❖ 生化、承载、
受纳
整理课件

39
金曰从革
刚柔相济,沉降 收敛、肃杀
整理课件
40
水曰润下
滋润、下行、 寒凉、闭藏
整理课件
41
❖ 肝的性质跟木的特性特别相似,是一样的长疏调理 的,所以中医叫肝属木;
❖ 心是温驯向上热乎乎的,跟火的个性特别相似,所 以心属火;
❖ 脾是我们身体的仓库之官,它是运输气血,叫气血 化生之源,跟土的个性是一样的,土是万物的来源, 所以脾属土;
例如:
天·日·明··增长·上·外·动·刚…—阳
地·月·暗··消亡·下·内·静·柔…—阴
举案例:每人1个
自然界
春(湿)—秋(燥) 夏(热)—冬(冷)
整理课件
13
2.阴阳的互根
❖ “阴”“阳”双方互以对方
❖ “阴”“阳”任何一 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 独立存在。
❖ “阴阳相倚”
为“生”、“化” 的条件。 ❖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 阳无以化”。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整理课件
43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口诀

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口诀

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口诀如今,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很少能用得到天干地支和五行八卦,但是不乏有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喜欢它,会去记忆它,店铺整理了五行八卦口诀和天干地支计算方法,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天干地支计算方法地支:子—鼠(自述)、丑—牛(丑牛)、寅—虎(银虎)、卯—兔(毛兔)辰—龙(成龙)、巳—蛇(死蛇)、午—马(无马)、未—羊(喂羊)申—猴(身后)酉—鸡(有鸡)、戌—狗(虚构)、亥—猪(海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因猫沉思无谓神游四海(子丑因为猫在沉思无谓的要神游四海)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无计更新人亏(甲乙丙丁无计去更新,这人只能亏了!)天干地支计算方法一、年干支计算公元后年份的口诀是:”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以2010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2007,除以10得余数7,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得”庚“,再将基数2007除以12得余数为3,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寅“,故2010年为庚寅年。

(若得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二、月干支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

月干=年干数乘2+月份例:2010年(庚寅)三月(辰月)的天干=7*2+3=17,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得7,天干第7位为庚,则此月干支为庚辰。

三、日干支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除4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除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例: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日干支基数=(10+7)*5+15+(10+19)/4=47(已去掉60的倍数)这就是1月1日的干支数。

从1月1日到4月12日为47+31(1月天数,下类推)+28+31+12=149,去掉60的倍数得29、天干去10的倍数余9为壬,地支去12的倍数余5为辰,今天的干支就是壬辰。

【全文】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全文】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理论 之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事物阴阳属性的 两类特定的相反 趋向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 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
晦暗、沉静、抑制、向下、 寒凉源自向内、凝聚、闭合等《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实寒证(阴胜则寒)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 伤阴
实热证(阳胜则热)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不制阳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阳不制阴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阳偏胜 阳偏衰
阴偏胜 阴偏衰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窍:
肾在体合骨。 肾——骨 肾其华在发。 肾——发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耳
4、液: 6、志:
肾在液为唾。 肾——唾 肾在志为恐。 肾——恐
7、通于冬气
五脏之间的关系
主血

生血

生血
统血

血液生成 血液运行
血液 心—肝
神志
心主血—主持血液运行 肝藏血—储藏调节血量
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活动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
五脏 — 肺
生理功能:
主气 主宣降 主通调水道 朝百脉 主治节
位置:
生理功能
1、主气
(1) 肺主呼吸之气 (2)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宗气的生成影响着一身之气的生成
自然清气 水谷精气
肺脏
宗气
元气
肺气的运动推动并调节着一身之气的运行

中医与五行八卦

中医与五行八卦

中医与五行八卦我国传统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医理论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其哲学基础,木、火、土、金、水,在内脏对应归肝、心、脾、肺、肾,在四季则对应春、夏、长夏、秋、冬。

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医与五行八卦,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医与五行八卦简介中医学脏腑、经络,其数目、性质与功能,不是与解剖出来的器官、神经相吻合,而是与阴阳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的数目分毫不差,这种对应原理是“天地之阴阳五行”与“人体之阴阳五行”相参相应。

古人将四时与五行合并称谓,就是因为四时是指春夏秋冬这四个时节;五行,则是指与四时意义相通的阴阳五行,即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这五个时节。

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的原本含义,一点儿也不神秘,一点也不玄奥。

这些名称所代表的事物,如同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还有一年所划分的十二个月份一样,是对与人体以及万物的生存化灭须臾不可离分的,运行在天地之中的“气”所作的时段划分。

只是与通常我们熟悉的季节、月份所代表的时间段落之功用相比,阴阳五行八卦、干支还多出了指示天空星象变化规律的功能!比如,阴阳五行与五个时节直接对应,指示了在一回归年之中,木、火、土、金、水这五大行星,按照每一行星在北极天空行走73天左右的时段这一更替过程。

把这五个时段划分为十个月,命名为甲月、乙月、丙月、丁月、戊月、己月、庚月、辛月、壬月、癸月,即为干支中的十天干。

这种相当古老的将一回归年划分为十个月的历法,承传在彝族十月历之中。

再比如,在一回归年之中,北斗星绕北天极徊转一周天,北斗星斗柄就象时钟表盘上的指标走完十二个小时一样走完十二个月。

命名为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即为干支中的十二地支。

八卦则与二十四节气中的八个主要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直接对应!中医学对脏腑、经络的命名及其功能的认定,与阴阳五行八卦、十干所纪的十日、十二支所纪的十二月无法分割。

阴阳五行气机子午养生八卦(王成迎版)详解

阴阳五行气机子午养生八卦(王成迎版)详解
王成迎祝您成功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一天有子丑寅卯等十二个时辰, 它们与我们身体有什么关系?自然界有风火热湿燥寒六气, 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有些人生来好身体,有些人生下来一身病?为什么 有些人哼唧唧活百年,有些人身体强壮英年逝?健康到底 是怎么回事?我们身体里面的气血精津、五脏六腑、经络 气机,以及我们身体的情志,饮食起居习惯,怎样影响着 我们的身体健康?这都是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问题。
(3).古代医学家称“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和"无阳则阴 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论点,诠释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真理。
(二)、阴阳转化与消长

阴是阳的物质基础 , 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阳是脏腑功能的体现。阴是有形的,阳是无形的。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 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 转化为阴 。
5.五行胜复(子复母仇)
五行胜复是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进行的自我调节。 以木行亢盛为例:木旺克土引起土衰,土衰则制水不及引起水盛, 水盛克火引起火衰,火衰制金不足引起金盛,金盛克木引起木衰, 使得木盛得以平复,这里的木行亢盛是胜气,金行旺盛是复气,金 行旺盛是对木行亢盛的报复。 注:我为胜气时,克我者为复气。
中医有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难经 • 第六十一难》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 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 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 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这里说的“五色” “五音” “五味” 都是与五脏六 腑按五行关系对应的,所以可以反映脏腑病症。 《素问 · 生气通天论》中记载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 阳离决,精气乃绝。” 中医治病就是平衡阴阳,调节寒热 ,补 不足,泄有余 。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ppt课件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ppt课件

二[原文]1106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1)。故非出入,则无 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2)。是以升降出入, 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3)。故无不 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守常,反常 则灾害至矣(4)。(素问。六微旨大论)
名词解释
1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 ”音义均同饲。有供给、饲养 的意思。“五气”,即风、火、湿、燥、寒。
2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争修明,音声能彰:“五 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修明”,原义是 整治洁明。《韩诗外传》:“礼仪修明,则君子怀之。” 此处引申为明润。“彰”,即显著。指声音洪亮、清晰。 湿疹怎么治疗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气和”,谓五脏之气 协调正常。“生”,指生化机能。“气和而生”,谓五脏 获得天气与水谷精微的营养,脏气趋于协调正常,因而能 保持旺盛的生化机能。“津液”,此处泛指精、血、津液 等有形物质,是产生一切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津液相 成”,说明人体生化机能得到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 资助,于是“神乃自生”。“神”这里指生命活动,它是 依附于形体而存在有功能表现。
天之风寒暑湿燥火气候通达于肺,地之饮食五味之气经咽而入于胃, 风气通达于肝,雷火之气通达于心,水谷之气通达于脾,雨水之气通 达于肾。说明天人之间物质相通,人受自然养育。
1108原文阐释故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 理,则灾害至矣。
调养身体若不取法自然规律,疾病就要发生了,说明人应遵循天地自 然之道以养生、防病、治病。
理论阐发
吸入空气,摄取食物,是与人体生命活动到关 密切的问题。从临床来看,观察病人的呼吸变化, 可以测知心肺,甚至肝肾等脏的病变及其预后, 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脉〉说:“吸 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 不治。在上焦者,及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 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这是从呼 吸情况辨明疾病部位及其预后吉凶的例子。又如, 在临床上根据病人食欲,食量的变化,不仅可以 了解脾胃的病变,还可测知内脏的寒热,以及疾 病的预后转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舒畅,能曲能伸。 “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盛。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收纳。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刚柔相济)。
“水曰润下” ——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三).事物的现象和五行归类
2.听五声(呼笑歌哭呻),听洪弱,辨阴阳。
3.问五嗅(臊焦香腥腐),五液(泪汗涎涕唾),五劳(行视坐卧立),五情 (怒喜思悲恐)。
4.知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毒(怒恨怨恼烦)。
5.切五脉(玄洪缓浮沉) 通过望闻问切,从多个角度察明病情,从而为调治做好充分准备。如:一个人若肝 有病,则因肝胆相照,胆会生病,易口苦,肝开窍于目,所以眼易多眦干涩,见风流泪, 指甲有纹、白点,脸现晦暗之色,手的握力不足,肢缩不爽是因血不养筋,易怒大呼小 叫,对臊味敏感,喜吃酸的因其肝阴不足,吃酸的迅速入肝经调肝气达到疏理肝郁之目 的。注意:“主色”胜“客色”为逆,“客色”胜“主色”为顺。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是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物质,即木 火土金水;“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运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相互生克关系,来 概括各种事物的属性,说明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行最早见于三千年前的战国的《尚书.周书.洪范》:“五行,一 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曰曲直,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此时的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 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衍化为归纳宇 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3.母子相及
(1).母病累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连累其子行也异常。
一般规律是:
母虚
子虚
母子两虚
如,水不足,无力生木,则木干枯,结果水竭木枯。
(2).子病犯母:是指子的一行异常,会影响母行也异常,结果母子皆异常。
一般规律是:
子亢
母盛 损母
子母皆盛 : 这叫“子病犯母 ” 子盛母衰 : 这叫“子盗母气”
相生次序:





(木)
2.相克:是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克制、制约的关系。 相克次序: 木 土 水 火 金 (木)
“我克者”为“所胜”,“克我者”为“所不胜”





3.五行制化
(1).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
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发展。
(2).五行间的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
(一).什么是阴阳?
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易传〃系辞》讲“一阴一 阳之谓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 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什么是阳: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外 延的、主动的、刚性的、方的、山南水北都属于“阳”; (2).什么是阴: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 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圆的、山北水南都属于"阴"。 对于人体来说,藏为阴腑为阳,前为阴后为阳,右为阴左为阳,下为阴 上为阳,内为阴表为阳,血为阴气为阳,女为阴男为阳。五藏又是个小五行, 肝脾肾在中下焦为阴,即为阴中之阴;心肺在上焦为阳,即为阴中之阳。
(六)、五行相乘、相侮关系
1.二者区别:
(1).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过度克制,象是官大压人。 (2).相侮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的克制,好比是才大恃主。
2.二者联系:
相乘与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都可由“太过”与“不及”引 起,且相乘与相侮可以同时发生。如肝木克脾土太过伤脾致脾虚, 这时的脾太虚了,造成脾土克不了肾水,反而被肾水欺侮。造成脾 土的病程加重。
1.归类方法 取象比类法:“取象”,就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 到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特有征象; “比类”,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 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火。如心的 温热升腾作用与火相似,我们就把心归属于火。以此类推。 推演归纳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出其它相关 的事物,从而确定其它事物的五行归属。 如心属火(大前提),心与小肠互表里,其华在面,主脉,开窍于舌(小 前提),因此可以推演出小肠、面、脉、舌皆归于火。
王成迎祝您成功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一天有子丑寅卯等十二个 时辰,它们与我们身体有什么关系?自然界有风热燥火湿寒 六气,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 影响?为什么有些人生来好身体,有些人生下来一身病?为 什么有些人哼唧唧活百年,有些人身体强壮英年逝?健康到 底是怎么回事?身体里面的气血精津、五脏六腑、经络气机, 以及我们的情志,饮食起居习惯,怎样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 康?这都是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问题。
时辰有阴阳,药性也有阴阳,服药要应和时辰,补阳的药在子时后午时前服用,补 阴的药在午时后子时前服用。 五行配五味(酸苦甘辛咸),这就是用五行指导养生,用“体阴用阳”来调理。
子亢
(如肝火旺,下截肾阴,肝阳上亢致肾阴亏虚;这叫阳盛格阴。)
子虚
母虚
子母俱虚
(如肝阴虚,导致肾阴虚,造成肝肾两虚。)
(七).以五行理论说明五藏之间的关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藏之间的资生关系: 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助心行血; 火生土: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 土生金:脾气运化生津液,上归于肺,使肺宣肃正常; 金生水:肺之津液下行以滋肾阴,肺气肃降以助肾纳气; 水生木:肾藏精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 (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藏之间的制约关系: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间的正常协调关系。 因此,必须要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才能维持事物间的协调平衡,促 进稳定有序的变化和发展。
(3).五行制化的规律:
五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害。即在相生中有克制,在 克制中求发展。
中医中常说的“阴盛格阳”,“阳盛格阴”,就是制约不住所造成的危害。
水 肾 膀 耳 唾 发 骨 栗 呻 咸 黑 腐 恐 沉 立 淫 烦 志 智 北 冬 藏 寒 豆 栗 猪 霍 胱
(五).五行相生、相克次序
1.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难经》) 注:五行相生,实质上就是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

“血为气母﹑气为血帅”。 仍以气血为例,气
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故气虚亏损,持续发展, 则常可使血液生化不足而表现为气血两虚;相反, 若补气,促使气旺助血,则又可使气血有所恢复。 前者则是“阴阳皆消”的过程,后者则为“阴阳皆 长”的过程。
(三)、脏腑阴阳辩证
阳 证 阴 证
症 急性的、亢盛的、动的、强实 慢性的,虚弱的,静的,抑制 侯 的、代谢旺盛的、进行性的、 的,功能低下的,代谢减退的, 兴奋的,身热恶寒的。 退行性的,无热畏寒的。 望 面色红赤,燥动不安,舌红胎 面色苍白或暗淡,神情萎顿, 黄,品唇燥裂。 倦怠少语,舌淡胖,苔白润。 闻 声高气粗,咳嗽声重,或有痰 语声低微,呼吸微弱,气息短 壅气喘。 促。 问 恶热心烦,渴喜冷饮,心烦不 寐,腹胀满痛,便秘臭秽,小 便短赤等。 切 皮肤灼热,腹部胀满拒按,脉 洪数有力。 畏寒喜暖,口淡不渴,腹中冷 痛,大便稀溏无味,小便清长 等,但欲卧寐、纳食减少。 四肢清冷,腹软喜按,脉沉迟 微弱无力。
(九)、中医用阴阳五行说指导配药用药
药食同源,《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五果 、五畜、五菜,均可与五味对应,按五行生克之理服用,起疗病健身的作用。 中药有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阴阳配合,升降浮沉。味属辛甘,气属 温热者,多为起升浮作用的阳性药。味属酸苦咸,气属寒凉者,多为起沉降作用的阴性 药。
4.五行胜复(子复母仇)
五行胜复是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进行的自我调节。 以木行亢盛为例:木旺克土引起土衰,土衰则制水不及引起水盛, 水盛克火引起火衰,火衰制金不足引起金盛,金盛克木引起木衰, 使得木盛得以平复,这里的木行亢盛是胜气,金行旺盛是复气,金 行旺盛是对木行亢盛的报复。 注:我为胜气时,克我者为复气。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这是按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指导疗病养生。
五味之禁就是“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这是按五行相 克的理论,就是指不能吃克生病这一行的那一行食物,指导因病忌食。
中药多为复方,由几味至几十味药按“君、臣、佐、使”原则组成。“君” 是主药, “臣” 是加强主药药效并治疗兼症的药,“佐” 是起减轻主药毒性作用的药, “使” 是引导药力通达病灶的药。它们共同配合调理人体达到阴阳平衡。
中医有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难经•第六十一难》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 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 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 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说的就是通过望“五色” ,听“五音” ,问“五味”, 来辨别病症在哪个脏腑。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 阳离决,精气乃绝。” 中医治病就是平衡阴阳,调节寒热 , 补不足,泄有余 。 贯通了阴阳五行知识,就能从整个人体系统来宏观考虑, 所以头痛可以医脚,脚痛可以医头,甚至还要做到人与环境平 衡,正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四).五 行 辩 证 养 生 表
五行 五藏 五腑 五官 五液 五色 五声 五华 五体 五变 五情 五劳 五味 五季 五化 五气 木 肝 胆 目 泪 青 呼 爪 筋 握 怒 行 酸 春 生 风 火 心 小肠 舌 汗 赤 笑 面 脉 忧 喜 视 苦 夏 长 热 土 脾 胃 口 涎 黄 歌 唇 肉 哕 思 坐 甘 长夏 化 湿 金 肺 大肠 鼻 涕 白 哭 毛 皮 咳 悲 卧 辛 秋 收 燥 水 肾 膀胱 耳 唾 黑 呻 发 骨 栗 恐 立 咸 冬 藏 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