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青数与形名师课堂实录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数学实践活动课《退中的数学》(片段)

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数学实践活动课《退中的数学》(片段)一、魔术般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实践探索的殿堂。
【精彩回眸】师:这是一张长方形纸,它有几个面、几个直角?生:有一个面,四个直角。
师:四个角共有多少度?生:一个直角是90度,4个直角共有360度。
师:今天老师用这张纸变个魔术,请一位孩子当我的助手。
(一位学生自告奋勇上前,徐老师与这位同学实行了沟通,讲了合作的要求,他手拿白纸,藏到讲台下面,口里大声地说:“嗤啦”一下,“嗤啦”又一下)师:撕成了几片?(学生纷纷说:一片、两片、三片、四片,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师:不错!只要是自己想法得到的就有可能是准确的答案。
师:(举起撕成的纸片,让学生数一数)撕成了4片。
师:假如每张纸都撕成4片,能撕成2008、2009、2010片吗?(学生有说能,有说不能,还有的说不知道。
)师:孩子们知道数学家华罗庚爷爷吗?他有一句名言:当你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要学会知难而――退。
师:知道这里“退”的意思吗?生:“退”就是换一种思考。
生:“退”就是“退而思进”。
师:对!当你遇到难题时就要学会退,但不能仅仅退,还要回头看,这样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二、蜻蜓式的点拨,让学生感受到探索思想的魅力。
【精彩回眸】徐老师将撕成的4片交给助手,然后从中拿出1张。
师:再取其中的一张纸片(藏于讲台下)撕两下,共会是几片?(学生猜是7片。
教师展示验证:7片。
)师:照这样撕下去每次分别会是多少片呢?能撕成2009片吗?学生茫然。
师:知难而“退”,遇到困难能够退一步,回头看看,找规律再进一步探究。
“退”是为了“进”。
学生自主解决。
先猜测:会是1、4、7、10、13——学生再用手中的纸实行验证。
结论:准确。
当学生撕到16片时,学生有的已经不撕了?师:为什么不撕?生:能够找规律。
师:对,找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生:撕出的片数除以3余1。
生:撕成的片数减1是3的倍数。
师:现在你知道能撕成2008片吗?生:能,(2008-1)是3的倍数。
以形助数,彰显模型建构的魅力——“形数”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陈金飞以形助数%彰显模型建构的魅力“形数”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创意教学2、3… 形••… 事呢?教学实录: 生: 三角形E 厂导只〕 :生:应该往正方形方向走。
师:(出示图1)这是我们认识的数——0、1、 师:看来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到底应••这是我们认识的图形———三角形、长方 个路口走呢?刚才不是说博士的笔记本中如果将数与形手拉手,会发生什么神奇的1有重要的线索吗?这是博士的日记,(如图3)现 :在你又有什么想法?数0 12 3 4 5 6 78 9开纟:2月10日星期天图1(出示柯南照片,照片略)认识吗?名侦探柯南感觉你们特别崇拜他,来说说为什么崇;个三角形师:3颗小石子还可以摆出怎样的图形? 生师:动手摆一摆,6颗小石子可以和什么样 :的图形手拉手呢? (生展示三角形、长方形、六边形,如图4)O 图3生:哦,有点明白了。
3颗小石子可以摆成一师生师拜他*生:柯南机智,勇敢,自信,破案本领大*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个柯南迷*今天 我们就跟着柯南当一回小侦探,有信心吗?师:仔细听,发生了什么事?播放故事:著名的数学家皮 神秘失 踪, 来了侦探柯南。
柯南 ,的家中。
在皮 的书房里,他发现了重要的线索—— 的笔记本,笔记本上记着一奇的图形*柯南在 家 仔细,他 了 ,来了 * 师:(如图2)瞧,这 就是 ,这儿有一 串数,一 一。
柯南 个 呢? 可以摆成一行*图4师:10颗小石子呢?(生展示,如图5) 图5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分别用3、6、10颗小石 的图形,(如图6)怎样的图形 我 [们一就看出这数的 呢?50图6:就把它们叫作正方形数(板书:正方形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看到数自然联想到形。
[根据我们摆好的形, 这些正方形数,其中到规律呢?前后4人一。
(生讨论,然后汇报) 生:第一个图形是1颗小石子;第二个图形创生:把这列数摆成三角形后,可以让我们一[每行2颗,一共4颗;第三个图形每行3颗,一共眼就看出这列数的规律。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实录5篇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实录5篇最新学校语文名师教学实录篇1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故事情节,感受文章仆人公之间深厚的友情。
2、感受美丽的散文体语言的熏陶,对巴学园的学习生活场景绽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童年的美妙。
教学预备:1、自备书籍一本。
2、教学课件。
一、导入:师:老师知道,我们五一班的同学最喜爱读课外书了!告知老师,新学期,你又阅读了哪些课外书?生1 生2 生3师:真是名不虚传!难怪你们眼神中流露的是睿智、聪颖!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再走进一本新书,兴奋吗?它就是《窗边的小豆豆》!(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兴奋地喊出它的名字吧。
生:齐读课题师:请大家再读一遍,读出你的兴奋来。
师:看到这个书名,我们来猜一猜:书中会描写些什么?生:书中会描写……师:是呀,你看(出示课件),一个小女孩正在窗边向外看着什么!关于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生:回答师:在靠近窗户的地方,你观察了什么?有一只燕子在筑巢,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在吹奏音乐,有……许多能够吸引你留意的东西,这时,你该怎么办?一个叫做豆豆的日本小女孩,却担心分地站起来,和燕子说话,听演奏,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一般说来,这个教室的窗户对小豆豆来说是很满意的,然而却使老师大伤脑筋。
由于教室在一楼,偏偏又紧靠公路所以小豆豆很简单就能同路上的行人搭话。
瞧吧,过路的那位化妆广告宣扬员被小豆豆这么一喊,果真来到了教室跟前。
这下小豆豆可乐坏了,冲着全班同学喊道:“来啦!来啦!”……就拿昨天来说吧,她又站到窗边去了,我以为又是扮装广告宣扬员过来了,就照旧讲课。
可她却突然大声嚷了一句:“你干什么哪?”很明显这是在向一个人问话啦!……因此我就走到窗边想看看她毕竟是在和谁讲话。
从窗口探出头向上一看,啊!原来是只燕子正在教室的屋檐下筑巢。
她是在跟那只燕子搭话呢!出示课件(关于画面描写的那段文字),我们先读为快吧!生:自由读。
师:你读出了什么?生1 生2 生3师:你看,无可奈何地老师、天真烂漫的小豆豆以及这些可爱的小事情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连续读下去一探毕竟。
语文名师教学课堂实录5篇

语文名师教学课堂实录5篇语文名师教学课堂实录精选篇1《丰碑》一文主要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行进,军需处长在部队棉衣不够用的状况下,把棉衣让给战友,自己只穿着簿的单衣而冻死在山中。
将军在不明真相的状况下要警卫员把军需处长找来,想追究他的责任,而旁边的人却轻声告知他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向被大雪掩盖的军需处长行了个军礼,连续带领部队走进漫天的风雪中。
本文的教学,我支配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其次课时讲读其次、三部分(3-14自然段)。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终三个自然段(课后练习4的`要求),完成有关书面作业。
其中其次课时的主要教学状况是这样的。
师:这堂课我们连续学习课文《丰碑》。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复习1、2自然段的意思。
略) 生:(略)师:“丰碑”即高大的石碑,常比方不朽的杰作或宏大的功绩。
上一堂课中同学们提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课文中为什么把被冰雪掩盖的军需处长称作‘晶莹的丰碑’?”这堂课我们连续诵读来解决它。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3-6自然段,大家留意听。
师:将军跑到前面,在他眼前消失了怎样的一幅情景呢?下面请同学们各自轻声朗读第7自然段,读的时候要做到字字入目,句句留心,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读着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同学各自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像、体会。
) 师:下面请同学们沟通一下。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战士的姿态。
他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师:那请你把这几句话朗读一下,看能不能让大家仿佛也看到这情景。
(该生有感情朗读,就是声音轻一点。
再请一位朗读,该生读得很入情。
然后全班齐读这几句,一齐体会。
)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这位老战士的神态。
这位老战士临死前神态非常镇静,非常安祥。
我来把这几句朗读一下:“但是可以看出……”(该生读得很动情,再指名读,齐读。
)生: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战士左手夹着一截旱烟,右手微微向前伸着,似乎向战友借火,身上穿着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
分数的意义徐长青教学实录

分数的意义徐长青教学实录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分数的意义。
分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被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用到分数,比如说表示成绩、比例等。
在开始学习分数的意义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础概念。
首先是分子和分母。
分子表示被分成的份数,分母表示每份的大小。
比如说,1/2中的1就是分子,2就是分母。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比如说,假设一个披萨被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是相等的,那么我们可以用分数1/8来表示每一份。
同样地,如果我们将一块巧克力分成了4份,每份大小相等,那么我们可以用分数1/4来表示每一份。
除了这些例子,我们还可以将分数用于更加实际的问题中。
比如说,如果一辆车在1小时内行驶了40英里,那么我们可以用分数40/1来表示这个速度。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在2天内走了15英里,我们可以用分数15/2来表示这个速度。
总的来说,分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地了解分数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 1 -。
徐长青老师的《数与形》有感(四)

听徐长青老师的《数与形》有感(四)徐老师在这节课中重点讲述了下面这个环节:数。
这才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但是他讲起来环环相扣,让孩子们一定也感觉不到难,反而感觉就像走迷宫一样,越走越有趣,而且越走越深入,很快就从错综复杂的迷宫中发现了规律,迈向了光明。
这个思考的过程虽然很漫长,很费劲,但是孩子们学起来却感到非常轻松自如,仿佛就是随着老师的点拨,水到渠成,唾手可得一样。
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这些细节,这些数学规律,他们是不能够总结出来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发现的。
首先老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问:“这是什么形?有几个?”学生很快说出:“这是正方形,有1个。
”师:你是凭直观看到的对吧!再看,现在有几个正方形?看谁说得快。
生:4个。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结果的?生:通过数的方法,数出来的。
生:老师,我和他的方法不一样,我是通过看后算出来的。
师:看到4凭直觉感知的,可以。
通过1+3=4的计算,这是通过直觉看后又经过思维加工的,更好。
下面我们再看,再来比一比,看谁最快?接着又出示了5个正方形。
生:9个。
师:你是怎么得来的,你是看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还是数出来的。
生:我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上后来的数进行计算,算出来的。
这样感觉更快一些。
师:还是有点慢,还能更快一些吗?再次出现7个小正方形,但是学生已经找到方法了,比刚才算得稍微快了一点。
师:谁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如果让你猜,下面的数是几,你能猜到吗?这个环节老师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那就是比较学习法,让学生体会从原来数的基础上去寻找规律,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窍门,这是我们学好数学最关键的一种学习方法,能让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老师,我发现了这个算式的加数都是奇数,而且都是相邻的奇数。
师:你的想法真好!请大家给他鼓掌,但是只能鼓半掌,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懂得这么好的道理,却闷在心里不与大家分享,说明你是自私的,所以只能给你鼓半掌,下次只有你自愿把自己心中的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你才是最棒的!老师的一番话,鼓励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发现这个老师喜欢我们把自己心中的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所以下次我也要积极举手发言。
通过“数形结合”生发多元思维——特级教师徐长青“多边形的再认识”教学片段赏析

通过“数形结合”生发多元思维——特级教师徐长青“多边
形的再认识”教学片段赏析
史俊
【期刊名称】《华夏教师》
【年(卷),期】2024()7
【摘要】本文赏析了特级教师徐长青“多边形的再认识”一课,在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回忆旧知,帮助学生复习多边形的特征;由旧到新,帮助学生拓展多边形的定义;尝试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探究多边形的转化;大胆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发现通用的面积公式;将数形相结合,帮助学生勾连公式的不同应用;最后通过全课总结,交流、提升本堂课的体会和认知。
这节数学课虽然是一节复习课,但是高效实现了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的融合,“做中学”与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具身认知和思维可视化中成长。
【总页数】4页(P53-55)
【作者】史俊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如何用教材教——特级教师徐长青“重叠”教学片段赏析
2.平实中引导让数学课堂自然生成——特级教师徐斌《认识小数》教学片段赏析
3.“倍”感充实淡而有味——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倍的认识》教学片段赏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烙饼中的数学——徐长青“烙饼中的数学”教学实录与思考

烙饼中的数学——徐长青“烙饼中的数学”教学实录与思考有幸去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高阶思维培育”课堂教学高峰论坛,期间聆听了徐长青老师所教的《烙饼中的数学》一课受益匪浅。
此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例题,题目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下面我就将徐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实录和我自己的思考与大家交流,共同感受徐老师幽默的教学风格、深邃的教学思想和睿智的教学技巧。
课前谈话,引出课题师:上课了,我忘了发纸了,(举起一摞A4的纸),但每人只发这张纸的一半,你说怎么办?生:裁!师:我就听你的,开始裁!(师开始裁纸,一张一张的裁,裁到第四张)问:你们觉得我的方法有问题吗?生:一张一张裁太慢了,要很多张一起裁才快一点。
(师按生所说裁纸)师:真聪明,他的方法比我的好!你姓什么?生:张。
师:张老师好!握个手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的身边总有我们要学习的东西。
那我要发给很多孩子,你们觉得哪个方法最快?生:好几个人一起发!师:好方法!我们要从整体考虑,想到多种方法,才能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法。
带着这样的想法进入我们的课堂,好吗?(思考:徐老师以“合作者”的身份,站在学生的起点和他们一起探讨和学习,他在课堂上的“示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不仅说明了徐老师的谦虚和对学生的尊重,更体现了徐老师智慧的教学艺术。
而这样的“热身运动”从情感和方法上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师:你们知道刚才经历的活动和数学有关系吗?它和数学里的这个知识有关。
(板书:统筹、优化)你知道这个方法谁研究的吗?(课件显示,出示华罗庚像,旁边是“统筹优化”方法的第一步:从整体去考虑,创造多种解决方案。
)大家默读,五、四、三、二、一,谁愿意把它陈述出来。
(师点了一个女同学后,课件上显示的答案消失了,师又请了一个会说的女孩子。
)师:说的不错,我们来看一眼,是这样说的吗?(课件重新显示内容)五、四、三、二、一,谁再来陈述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长青数与形名师课堂实录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
录
1、复习与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六年级最后一章节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习过的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确。
生1:10的平方等于100
生2:8的平方等于64
生3:7的平方等于49
生4:3的平方等于9
生5:9的平方等于81
生6:5的平方等于25
生7:4的平方等于16
生8:1的平方等于1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学习过的奇数和偶数有哪些呢?
生9:像1、3、5、7、9这样的数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奇数
生10:像2、4、6、8这样,是2的倍数的数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偶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再来看一看,谁是计算小能手呢?
生11:1+3等于4
师:好,请坐,下一题
生12:1+3+5等于9
师:好,下一题
生13:1+3+5+7等于16
师:同学们算的非常快,那老师现在想问你们,
1+3+5+7+9+11+13+15+17+19等于多少呢?
(学生开始计算)
二、独学质疑,合作探究。
师:我们根据刚才的问题,一起来看这里,老师手上的是?
生合:正方体
师:现在请大家来抢答,正对着你们的面,有多少个正方形?
生13:正对着我们的面一共有1个正方形
(老师转动立方体)
师:那现在这个面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生14:这个面一共有4个正方形,其中红色的一个,黄色的3个
生15:老师,我发现这个面是一个2×2的大正方形,所以一共有4个小正方形。
(老师转动立方体)
师:那现在这个面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生16:这个面一共有9个正方形,其中红色的一个,黄色的3个,还有5个绿色的,1+3+5就是9个
生17:老师,我发现这个面是一个3×3的大正方形,所以一共有9个小正方形。
(老师转动立方体)
师:那现在这个面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生4:这个面一共有16个正方形,其中红色的一个,黄色的3个,5个绿色的,还有7个蓝色的,1+3+5+7就是16个
生5:老师,我发现这个面是一个4×4的大正方形,所以一共有16个小正方形。
(老师转动立方体)
师:那现在这个面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生7:这个面一共有25个正方形,其中红色的一个,黄色的3个,5个绿色的,7个蓝色的,还有9个紫色的,1+3+5+7+9就是25个
生8:老师,我发现这个面是一个5×5的大正方形,所以一共有25个小正方形。
师:正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呢?
生合:6个
师:你们能不能才出后面的面会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呢?
生16:我觉得下一个面会有36个小正方形,在1+3+5+7+9的基础上,在加一个11,因为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2,加在一起就是36
生19:我觉得下一个面也是有36个小正方形,因为之前是
2×2,3×3一直到5×5的正方形,所以第6个面应该是一个6×6的正方形,所以是36个。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就发现了这其中的规律,你们能不能将我们发现的规律总结一下呢,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开始讨论)
生:我发现连续的奇数相加,就等于一个数的平方
生1:我发现这些奇数要从1开始加
生7:我发现等于的数是奇数的个数的平方
(大屏幕展示发现的规律,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师: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将不好解决的数字问题与图形结合在了一起,运用图形来解决数字的问题。
三、点拨互动,应用提升。
师:这样的题目已经难不倒同学们了,我们来看看,这样的题目,该如何来解决呢?
(出示“1+3+5+7+5+3+1”类型的题目)
生5:我把这些数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1+3+5+7,另一部分
是1+3+5,这样,前一部分是4的平方,后一部分是3的平方,就
是16与9的和,所以是25
师:非常好,那下面这样的难题,我们该怎样来解决呢?
(出示“1+3+7+9”类型的题目)
生:我发现题目中没有5,可以假设出有5,这样就是5个数,5
的平方是25,再把多加的5减去
1、读懂教材:每位教师都应该知道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从
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知道知识处于什么位置,要从不同方位把握
教材,如纵向的把握教材,就要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横向的把握教材,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在努力
钻研教材,真正做到了每讲一课都认真分析,抓准课程在单元中有
处的位置,明确一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经历怎样的一个探
究活动,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今天看来,这做到了纵向的把握
教材。
对于横向把握教材,自己从没想过,更谈不到做了,如果不
是有了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相信今后的教学还会是有所失的,今
后我将把这一项作为备课中的一个重点,力争通过自己努力更好地
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2、读懂学生:徐老师真正面对学生的现实,用心地读懂学生。
实施教育时都要想到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在学
习时会怎么想,会遇到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想知道什么?要思考,在教学教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脸上的一丝丝变化,我们能把握吗?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让学生获得学习体验。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
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
在课堂中真正做到对学生在探究教程中遇到的困难完全有所把握,还真是太难了,今后的教学中我定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徐老师讲到的课后访谈,我一定要去做,通过访谈去寻找孩子们的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
3、读懂课堂:徐教师强调智慧的读懂课堂。
真正的课堂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智慧,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己的学习智慧,这是我必须努力方向,通过听徐老师的课讲座,我也在思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他吃小灶这个问题。
是啊,一个学习遇到困难的孩子,可能他就差一个桥,就过去了,如果我们视而不见,没有适当的扶孩子一把,他就会今天落一点,明天落一点,就差下去了。
我们真的应该发挥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调整,学会纳入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勇于前行,相信,如果我们更多的关注课堂中的一个微小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多扶一扶孩子,我们的课堂就会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看过“徐长青数与形课堂实录”的人还看了:
1.数学小知识手抄报图
2.加强数形结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3.数学文化节手抄报精选
4.关于数学简单的手抄报图
5.数学小知识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