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整理考题)
考题-__教育学_第一章_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考题-------------------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分,共40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分,共20分)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02.4)(07.10)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2.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B )。
(02.10)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或: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B )。
(08.10)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需要起源说3.勒图尔诺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这是教育的( A )的观点。
(03.4)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4.“政教合一,以吏为师”的局面是( B )时期的典型状况。
(04.1)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 )。
(04.4)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6.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C )时期。
(04.4)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7.现代教育的( C )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04.10)A.公共性B.生产性C.科学性D.终身性8.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 )。
(04.10)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9.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C )。
(05.4)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10.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 A )的特征。
教育学原理试题

教育学原理试题1. 什么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是指教育学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等方面的规律性原理。
它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作用。
2.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原理?学习教育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我们进行教育实践。
只有掌握了教育学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教育学原理的内容有哪些?教育学原理的内容包括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的基本规律等方面。
其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智力、身体和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因时制宜等;教育的基本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个性发展规律、兴趣培养规律、激励规律等。
4. 如何运用教育学原理指导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根据教育学原理的指导,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设计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5. 教育学原理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是什么?教育学原理是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在教育改革中,我们要根据教育学原理的要求,推进教育目标的多元化,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6. 结语。
通过学习教育学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我们进行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教育学原理,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原理 选择题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问题一什么是受教育者的学习风格?A. 受教育者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偏好B. 受教育者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态度C. 受教育者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D. 受教育者的个人经验和背景正确答案:A. 受教育者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偏好学习风格是指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偏好。
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喜欢通过听课来学习,而另一些人则更喜欢通过阅读来学习。
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习风格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材料,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问题二在教育学中,什么是教学目标?A. 教育者的期望和希望B. 受教育者的学习内容C. 教育者的教学方法D. 受教育者应达到的预期结果正确答案:D. 受教育者应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是指教育者希望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育者应该清楚地设定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以便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问题三什么是教育学中的激励?A.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B. 受教育者对学习的兴趣C.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奖惩D. 受教育者对学习成果的满意程度正确答案:C.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奖惩激励是教育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教育者通过奖惩来影响受教育者的行为和学习态度。
激励可以通过给予奖励来鼓励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果,也可以通过施加惩罚来阻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激励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问题四在教育学中,什么是个别差异?A. 不同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异B. 受教育者的学习成果与教育者的期望之间的差异C.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个人化教学D. 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差异正确答案:A. 不同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异个别差异是指不同受教育者之间在学习能力、兴趣、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并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800字0题及答案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800字0题及答案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a.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b. 教育的过程和方法 c. 教育的原则和规律 d. 教育的内容和资源
正确答案:c
2.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a. 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b. 提高人的智力水平 c. 培养人的专业能力 d. 传授知识和技能
正确答案:a
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a. 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b.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 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正确答案:d
4.在教育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 a.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b. 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
c. 学生自主评价学习效果
d. 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问题
正确答案:d
5.在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什么? a. 传授知识和技能 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d. 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
正确答案:b
6.教育中的评价是指什么? a. 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判 b. 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 c. 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 d. 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正确答案:a
7.教育中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哪几种? a.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b. 讲授法、辅导法、评价法 c. 讲授法、问答法、实践法 d. 讲授法、辅导法、评价法正确答案:c
8.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a. 实现人的个人价值 b. 为社会培养人才 c. 促进社会进步 d. 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正确答案:a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选择题及答案,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育学考试:2022教育学原理真题模拟及答案(1)

教育学考试:2022教育学原理真题模拟及答案(1)共153道题1、人的发展是指人的()的发展。
(单选题)A. 社会性B. 智力C. 身体和心理D. 个性试题答案:C2、下列有关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 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B. 受教育目的的制约C. 可以超越社会的发展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D. 依赖于教学实践经验积累试题答案:C3、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单选题)A. 《大学》B. 《论演说家的培养》C. 《学记》D. 《理想国》试题答案:C4、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单选题)A. 杜威B. 多尔C. 布拉梅尔德D. 奈勒试题答案:A5、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并持久地保持,以便于再现和运用,这是()的教学原则。
(单选题)A. 理论联系实际B. 循序渐进C. 巩固性D. 启发式试题答案:C6、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单选题)A. 常规管理B. 平行管理C. 民主管理D. 目标管理试题答案:B7、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单选题)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活动D. 个体因素试题答案:D8、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单选题)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活动D. 个体因素试题答案:D9、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具有决定性依据的是()。
(单选题)A.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态B. 社会制度C. 人口状况D. 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试题答案:A10、下列有关教学模式的结构说法不恰当的是()。
(单选题)A. 教育哲学是教学模式的灵魂与精髓,是任何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部分B. 教学模式的结构处理、程序安排、方法选择都要以教学期望为依据C. 教学模式有着具体的教学步骤或者阶段D. 不包括教材、教具、教学场地试题答案:D11、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教育学原理的题库

教育学原理的题库
一、选择题
1.教育学原理研究的是
– A.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 B. 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 C. 教育的历史和进程
– D. 教育的体制和管理
2.教育学原理的基本任务是
– A. 建立教育学的理论系统
– B. 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 C. 教育实践的总结和归纳
– D. 教育经验的传承和推广
3.教育学原理研究的对象是
– A. 教育的目标和计划
– B.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 C. 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 D. 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4.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包括
– A. 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 B. 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 C. 实践研究和实验研究
– D. 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二、判断题
1.教育学原理是对教育学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的学科。
(对/错)
2.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种。
(对/错)
3.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对/错)
4.教育学原理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教育学的实证体系。
(对/错)
三、简答题
1.请简要描述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2.简述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3.解释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学实践的关系。
四、论述题
请论述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题库,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通过这些题目,可以全面了解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使用这个题库进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教育学原理知识的理解。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题库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题库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是以下哪个学科的分支?A. 心理学B. 历史学C. 数学D. 物理学2.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理论是?A. 智力发展理论B. 社会认知理论C. 物质认知理论D. 生物发育理论3. 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和方法。
下面哪种教学法侧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学习?A. 讲授法B. 分组讨论法C. 实验教学法D. 辩论教学法4. 乌尔夫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A. 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过程B. 教育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C. 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D. 教育是控制学生行为的过程5.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方向性和动力源泉。
以下哪个不是教育目标的特点?A. 可操作性B. 可达性C. 多样性D. 临时性第二部分:教育学理论6.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A. 研究教育规律B. 开展教育实践C. 推动教育改革D. 评估教育质量7. 教育学的“教育”是指?A. 教师的教育工作B. 学生的学习行为C. 教育活动的对象D.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8. 表示教育目的和要求的价值指标体系称为?A. 教育标准B. 教育规划C. 教育评价D. 教育评估9. 教育学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哪方面的知识?A. 教学法B. 课程开发C. 学生发展D. 学校管理10. 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A. 教育学理论决定教育实践B. 教育实践决定教育学理论C. 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影响D. 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无关第三部分:教育学研究方法11. 教育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A. 实证研究法B. 文献研究法C. 访谈研究法D. 简单随机抽样法12. 教育学研究中,理论构建的主要途径是?A. 实证研究B. 分析研究C. 归纳研究D. 统计研究13. 教育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以下哪种?A. 问卷调查B. 深度访谈C. 参与观察D. 扩展实验14. 教育学研究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A. 描述性统计B. 因果分析C. 相关分析D. 质性分析15. 教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A. 快速发布研究成果B. 积累教育知识C. 提高教育质量D. 服务教育选手以上是教育学原理选择题题库的一部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育学常见考题,教育学部分

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D.《教育论》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二.境空题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1.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力。
2学生观:是对教育环境中的学生的认识,是对“人”的研究在教育环境中的具体化。
3教学评价:是指收集某个教学状况或某个侧面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对教学效果作出客观衡量和判断的过程。
4.内容型策略: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程度和内在逻辑结构安排教学活动的策略。
5.隐形课程:?6.交往起源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起源说。
该说从教育产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教育的起源问题。
即生产劳动和交往活动。
7.实验教育学:从十九世纪下半叶,由欧洲开始发展形成,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
8.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以人的成长需要为基础,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
9.教师职业倦怠--1、何谓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的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2、教师倦怠的层级水平若以倦怠的性质和强度为标志,教师职业倦怠在心理上的膨胀发展一般存在三个层次水平:初级倦怠、中级倦怠和高级倦怠。
---3、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1)生理耗竭(2)才智枯竭(3)情绪衰竭(4)人格解体(5)低成就感(6)价值衰落(7)去人性化(8)攻击行为--4、教师职业倦怠的一般过程(1)狂热期(2)能量耗竭期(3)停滞期(4)挫折期(5)冷漠期(6)受创期---5、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1)精疲力尽型(2)狂热投入型(3)能力富裕型---6、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教师职业倦怠就是因教师在日常教学情境中遭遇到逆境时,由于外部条件限制,或者教师主观的原因而无法克服逆境而产生的负性情绪。
---7、教师性格类型与倦怠(1)依赖型性格与教师倦怠(2)偏执型性格与教师职业倦怠(3)抑郁型性格与教师倦怠(4)攻击型性格与教师倦怠(5)强迫型性格与教师倦怠---8、教师生涯周期与倦怠8个阶段:职前期——职业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职业消退期——职业离岗期教师职业倦怠一般会出现在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和职业消退期三个阶段。
---9、倦怠感的具体表现(1)在工作中经常有挫折感(2)人际关系不融洽(3)刻意回避各种社交活动,有自闭倾向(4)周期性的激动、焦虑、恐惧、沮丧,甚至绝望(5)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小毛病不断(6)对工作毫无热情(7)通过抽烟、酗酒、暴饮暴食等方式来回避现实(8)感到自己的工作毫无实质意义,十分无聊(9)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得过且过(10)导致亚健康状态,甚至生命早衰---10、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第一,教师要树立克服重重困难,恪尽职守的动力源泉,也是教师缓解职业倦怠最好的“解毒剂”。
第二,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要过高.第四,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
第五,丰富生活,放松自己。
10.简述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理念到行动都带有强烈的变革意味,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理论体系及课堂教学实践模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这不仅将引起教学理论的深刻反思与重建,而且对每一位以课堂教学作为自己的教育的日常生活的一线教师来说,既是发展机遇又是严峻挑战。
11.简述教育学原理对教师的成长价值:一、从教育学所蕴涵的生命性中,获得强烈的生命感二、从教育学所具有的时代性中,获得鲜活的现实感三、从教育学的系统性中,获得严谨的逻辑感四、从教育学的开放性中,获得博大的境界感五、从教育学思维的穿透性中,获得现实的透析感12.试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这个题大家先看纲,其他内容大体看看,自己发挥一下就好)(一)教育学孕育—萌发阶段时间跨度: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叶。
该阶段可划分为两个小的时期:孕育时期和萌发时期1、孕育时期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
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又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
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著作。
2、萌发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中国古代的《学记》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学的独立学科阶段,是因为:第一,提出了“教育学”概念;第二,有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最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三)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1、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的《教育论》。
德国教育家拉伊(W. A. Lay, 1862-1926)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美国的杜威(J. Dewey, 1959-1952)1916年出版《民本主义与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中国以1901年王国维翻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为起点2、此阶段教育学科的特点:第一,研究视野开阔。
打破了以前就教育论教育的封闭状态。
其二,开创了教育研究的诸多新领域。
其三,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流派。
(四)教育学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时间跨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科的深化、整合是沿两条路线开展的。
✓一条路线是整合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
✓另一条路径是深入研究众多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1、这一阶段较为著名的教育著作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 S. Bloom)出版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 S. Bruner,1915—)出版了《教育过程》。
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JI.B. 3aHkoB,1901-1977)出版了《教学与发展》。
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Ю.K.БбaÓaHcКИЙ)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2、特点教育学科群深化、整合尚在初始阶段,远未完成。
因此,目前我们还无法概括出这一阶段的特点。
13.试论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学科的百年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界,划分为两个时期,两个时期又分为可以教育学科发展呈现出来的基本状态和主要特征,分为六个阶段。
其中出现过三个历史性中断和三次的转向一、了解与引进西方教育学科(1901~1919)二、转向学习欧美(1919~1949)三、在批判杜威中转向学习苏联(1949~1957)四、教育学中国社会主义化和政治化(1957~1966)五、毁灭性破坏(1966~1976)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六、在恢复重建中走向独立化(1976~2000)14.当代学校教育在学生观重建方面应该做出那些调整一、认识学生成长的可能性与主动性二、认识学生的具体性三、认识学生成长的综合性四、认识学生成长过程的复杂性15.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及阶段16.如何在理解现代型学校不同于近代型学校的基本特质?与近代型学校相比,现代型学校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的提升。
现代型学校的存在价值不再停留和满足与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知识,实现文化的“代际遗传”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复制式再生,而是追求为社会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使教育成为人类社会更新性再生系统。
第二,重心下移。
首先使教育对象与目标方面的重心下移;其次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重心下移第三,结构开放。
在学校结构层上面主要表现在两个向度的开放:一个是向外的,包括对网络、媒体的开放,对社区、社会的开放,以及学校之间、相关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开放;另一个是向内,在管理上向师生的开放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发展的可能世界开放。
第四,过程互动。
教学与教育过程中的创生和师生创造力由潜在可能向现实的发展转化,在这样积极、有目的的互动过程中实现。
第五,动力内化。
动力内化意味着学校形成了自己内在的发展需求、动力和动力机制。
17.简述近代以来教学观演变的主旋律:1)关于知识与关注能力2)主“知”与主“行”3)崇尚理性与崇尚非理性18、以你所在的学校或者所教班级为例分析学校或者班级学生的生存状态极其成长问题19.简述全球化对学校教育发展的影响1)全球化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①价值失范②认知缺失③工具理性的强化2)全球化对学校的管理制度的消极影响:首先,全球化对学校特色的“侵蚀”;其次,全球化导致权力分散;再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将因全球化而拉大,学校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增加3)全球化对课程与教学的消极影响:①事实与价值在只是上的背离。
②只是自身的作用与系统性弱性化,能力与生活的联系变得日益重要和突。
③教学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增强。
4)全球化对教师的消极影响:①身份认同上的危机。
②权威地位松动。
③职业自主性的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