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合集下载

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解析

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解析

3、城市结构形态
由新海城区和连云城区组成的组团式城市形态。 组团功能: 新海城区——城市的行政、文化体育、商业商务中心 ,科研教育和创新研发基地。 连云城区——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是区域性国际商 务中心、国际海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加工区、 临海产业区和海滨旅游基地。 城市发展方向 新海城区:主要向东北方向发展,适度向东南方向发 展。连云城区:主要向西南方向发展。
4、城市中心格局
(1)城市中心格局 规划城市中心结合连云港组团式城市形态,形成“一主 一副双中心”格局。 城市主中心:位于新海城区,包括市级行政、文化、 体育中心和城市商业商务主中心功能; 城市副中心:位于连云城区,包括城市商业副中心和 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功能。 (2)城市中心体系 中心城区形成一级中心(市级)、二级中心(片区级 )、三级中心(街道社区级)三级公共设施配置体系 。
三、郊区规划
1、规划范围 (1)本规划所指的郊区是指在规划区范围以
内、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的地区,包括锦屏 、新坝、板桥、徐圩、朝阳和东海县的浦南等 6个镇,云台、花果山、宿城、高公岛和灌云 县的宁海等5个乡,共11个乡镇。
2、城镇空间规划
城镇发展定位 新坝镇——利用现有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作为周边边远 乡镇的发展中心,带动其本身和周边乡镇的共同发展,规划新坝 镇定位为贸易型城镇。 浦南镇——以原浦南开发区为依托,与海州区洪门工业区对接, 加强内引外联,大力发展乡镇工业。远景成为连云港中心城区对 外扩展的首选之地,规划浦南镇定位为工业型城镇。 徐圩镇——以原盐生产、水产品养殖和海洋捕捞加工为主的工业 城镇。 云台镇——结合现云台农场建设新镇区,定位于农业型城镇,为 远景中心城区发展可选空间之一。
阶段三:寻求发展动力和机遇,适时建设台南片区,实现“拥山” 空间构想。 积极寻求投资机遇,通过较大规模的项目带动,适时建设台南片 区。台南城区应规模恰当,以生态型科技

关于海州区瀛洲南路改造计划的报告

关于海州区瀛洲南路改造计划的报告

关于海州区瀛洲南路改造计划的报告亲爱的大家,今天我要给大家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关于我们海州区瀛洲南路改造计划的报告。

我知道你们都特别关心这个话题,毕竟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质量嘛!所以,我特地准备了一篇轻松幽默、简单易懂的文章,希望能让大家对这个改造计划有更深入的了解。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瀛洲南路的基本情况吧!瀛洲南路位于我们海州区的中心地带,是一条连接着许多重要景点和商业区的交通要道。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瀛洲南路的道路状况已经相当糟糕了。

道路狭窄、拥堵严重,尤其是在高峰时段,简直就是人山人海,让人头疼不已。

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海州区决定对瀛洲南路进行改造。

那么,这个改造计划究竟有哪些内容呢?其实,这个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要对瀛洲南路的道路进行拓宽。

这样一来,道路就会变得更加宽敞,车流也会变得更加顺畅。

这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还要对瀛洲南路的绿化进行提升。

大家都知道,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要在瀛洲南路两侧种植更多的树木和花草,让这条道路变得更加美丽宜人。

我们还要对瀛洲南路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

比如,我们要建设更多的人行道、自行车道,方便市民出行;我们还要增设一些公共设施,如公厕、休息区等,让市民在出行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便利。

当然啦,这个改造计划还涉及到很多其他的方面,具体的细节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个计划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瀛洲南路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宜居。

而我们作为市民,也要积极支持这个计划的实施,为我们的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好了,关于瀛洲南路改造计划的报告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对这个计划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如果你们有什么疑问或者建议,欢迎随时留言告诉我哦!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城市发展出谋划策,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解析PPT(28张)

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解析PPT(28张)
阶段一:完善双组团结构,形成现代化城市框架 新海态空间间隔,并加以严格控制。两组团内部按照科学的空 间策略,优化结构,紧凑布局,避免无序绵延。 当双组团结构相对稳定时,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约120万人。 阶段二:实施“抱河”空间构想,发展浦南片区,拓展产业发展 空间,增强城市实力 依托浦南地区公路、铁路、航空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利用充足 的土地资源条件,保持蔷薇河两岸一定的生态空间,处理好蔷薇 河水源保护,使浦南片区成为城市未来发展产业的首选空间。 浦南片区发展用地约25平方公里,容纳人口约25万人,并且仍 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
2、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组织
(1)城镇发展空间格局 在全省“三圈五轴”空间发展格局指导下,构筑由一 个中心和“一纵一横”两条城镇发展聚合轴构成的城 镇空间总体格局。 一个中心:指连云港市区。 “一纵一横”两条城镇发展轴:“一横轴”指陇海铁 路和连云港 – 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的徐连城镇发展聚合 轴连云港段;“一纵轴”是指连盐通(沿海)高速公 路和规划中的沿海大铁路青岛 — 连云港 — 盐城段以 及沿海港口群体构成的连通城镇发展聚合轴连云港段。
阶段三:寻求发展动力和机遇,适时建设台南片区,实现“拥山” 空间构想。 积极寻求投资机遇,通过较大规模的项目带动,适时建设台南片 区。台南城区应规模恰当,以生态型科技
城为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科研、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高尚 居住等。 台南片区控制发展用地约25平方公里,容纳人口约25万人。 阶段四:建设台北“海上连云”,提升城市功能 在保持城市良好的空间结构的前提下,远景在西墅西侧海州湾内 通过添海建设海滨新城,重点发展国际性商务、高档居住、海滨 旅游度假,实现城市主导功能由“生产型”向“生活服务型”的 根本性转变和提升;打造新的滨海景观带,形成良好的滨海城市 风貌,实现连云港走向大海的城市梦想,将连云港建设成为新亚 欧大陆桥东端的国际性城市。 “海上连云”发展用地约6平方公里,容纳人口约6万人。

关于海州区瀛洲南路改造计划的报告

关于海州区瀛洲南路改造计划的报告

关于海州区瀛洲南路改造计划的报告1.1 海州区瀛洲南路的现状话说海州区瀛洲南路,这条路可是咱们海州人民的骄傲啊!它可是咱们海州区的一条主要道路,连接着咱们海州区的许多重要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路也逐渐暴露出了它的一些问题。

比如说,路面坑洼不平,行车颠簸不已;路边的绿化带荒草丛生,让人看了心烦意乱;还有就是路边的垃圾桶经常满了又溢出,臭气熏天,让人无法忍受。

所以,为了改善咱们海州区瀛洲南路的交通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咱们政府决定对这条路进行改造。

1.2 改造计划的目标这次改造计划的目标是让咱们海州区瀛洲南路焕然一新,成为一条宜居、宜行、宜游的道路。

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路面坑洼、绿化带荒芜、垃圾桶满溢等问题,让道路更加平整宽敞;要加强绿化,让路边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还要增设垃圾桶,保持道路整洁。

当然啦,这些都是为了让咱们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生活更加美好。

2.1 路面改造首先说说路面改造吧。

咱们政府打算对瀛洲南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选用优质的沥青材料,让路面更加平整、耐久。

这样一来,行车就不会那么颠簸了,市民们开车也不会那么累了。

而且,新的路面还能有效降低噪音污染,让咱们海州区的环境更加宁静。

2.2 绿化美化接下来说说绿化美化吧。

咱们政府打算在瀛洲南路两侧增加绿化带,种植各种树木和花草。

这样一来,路边就会变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让人心旷神怡。

而且,绿树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对我们的健康也是大大有益的。

绿化带还可以起到防风固土的作用,减少雨水冲刷路面的情况发生。

2.3 垃圾处理再来说说垃圾处理吧。

咱们政府打算在瀛洲南路两侧增设垃圾桶,并且定期清理。

这样一来,市民们丢垃圾就更加方便了,也不会出现垃圾满溢的情况。

而且,垃圾桶的设计也要讲究美观大方,既能满足实用性,又能提升道路的整体形象。

当然啦,这也需要咱们市民们共同配合,做到随手投放垃圾,保护咱们的环境。

3.1 项目进度目前,瀛洲南路改造计划已经进入了紧张的施工阶段。

连云港市海州老城区控规

连云港市海州老城区控规

公共设施:
●医院、中、小学等设施占地规模较大、且服务范围远不止规 范中所界定的范围
第二章 古城核心区现状研究
●现状用地 ●道路交通 ●公共设施 ●开放空间 ●历史人文 ●现状建筑
现状用地:
老城中居住和沿街商业 占较大比例,功能相对 单一
道路交通:
整体交通量不高,交通比较顺畅,掩盖了目前道路系统中的问题 ●主干路结构完整,但次干路、支路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对未 来交通适应力不够 ●道路网密度过低,且布局不合理,幸福路以东地区无车行路 ●区域内机动车停车场数量很少 ●中大街、西大街等道路断面对人车分流不利 ●巷道宽度有限,以非机动交通为主
海州新战略——海州古城与新城的空间关系
水之轴:以玉带河为主线,联系蔷薇河、西盐河、龙尾河、东盐
河,构成老城、新城之间的滨水景观通廊。
山之轴:白虎山、石棚山、孔望山、凤凰山,四点一线,成为老
城、新城的空间引导主线。
城之轴:在新建路牵引下,古城中心、行政中心与多个规划片区
中心一线展开,构成海州城市黄金带。
道路交通:
道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缺失导致交通问题难以回避 ●人车混行严重,主要集中在中大街、南大街、马路口等处 ●缺少交通管制,关庙巷等步行尺度道路存在机动车交通 ●南门农贸市场,马路口等占道经商对交通影响较为严重 ●占道停车现象进一步增加交通隐患
城市东进——背景下的思考
在城市整体东进大趋势下的思考:
城市之根的地位不可撼动 ——城市东进是城市生产力的东进,古城仍是城市历史文
化的源头所在,海州古城永远都是连云港人心目中的 城市之根。
城市东进是挑战,更是机遇 ——城市东进造成的古城边缘化的威胁,但从城市整体发展角
度而言,也为古城一方面提出必须改造的要求,另一方面 提供了复兴的可能性。边缘化是城市发展出现的阶段性问 题,而不应当是永远的城市之痛。

连云港最新规划方案

连云港最新规划方案

连云港最新规划方案连云港,作为江苏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一直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城市优化。

为了推动城市发展,连云港市政府制定了一份最新规划方案,旨在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该规划方案是经过市政府多次研究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后综合形成的。

下面将从城市形象改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三个方面介绍连云港最新规划方案的内容。

城市形象改善是本次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连云港将从城市建设、公共设施和绿化景观等方面着手进行整治和改善。

首先,城市建设方面将注重提升城市形象,加强市中心区域的市容市貌整治,改善建筑外立面和路灯、人行道等设施。

其次,公共设施方面将加大投资力度,在城市各个区域新增公园、体育设施、文化中心等,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最后,在绿化景观方面,连云港将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打造更多的花坛和绿化带,使城市更加美丽。

经济发展是连云港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规划方案将聚焦于提升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速度,为连云港注入新的经济动力。

规划中提出,将进一步拓宽绿色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同时,规划方案还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到连云港发展。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是规划方案的重点考虑因素之一。

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居住和交通条件,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教育方面,规划将新增学校,并改善现有学校的教学设施;医疗方面,规划将引进更多的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居住方面,规划将加大对住房的供给和保障力度,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交通方面,规划将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更多的道路和桥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总体来说,连云港最新规划方案旨在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通过城市形象改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努力,相信连云港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市政府将会把规划方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不断推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阜新市海州区规划方案

阜新市海州区规划方案

阜新市海州区规划方案背景阜新市是辽宁省辖市之一,海州区是阜新市的主城区之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海州区需要调整规划方案,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

目标海州区规划方案旨在提升海州区的城市化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主要措施优化交通布局海州区的交通状况一直是居民关注的热点。

因此,规划方案将优化交通布局,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面积,提供更便利、更舒适的出行方式。

同时,规划方案将建设更多的停车场,以缓解城市停车难的现象。

调整居住区布局为了提高居住质量,规划方案将调整居住区布局,增加公共绿地面积,促进城市绿化。

同时,规划方案将建设更多的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丰富居民的生活,提高居住幸福指数。

发展经济规划方案将促进海州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文化旅游、新兴产业等领域,提升海州区的产业竞争力。

实施计划短期计划(2021年~2023年)1.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共交通覆盖面积;2.建设停车场,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3.增加公共绿地面积,促进城市绿化;4.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

中期计划(2024年~2028年)1.建设垃圾分类中心,推广垃圾分类;2.建设更多的小区商业配套,提高居民便利度;3.加快公共交通电动化进程;4.发展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

长期计划(2029年~2035年)1.建设海州湾国际旅游商务区,扩大海州区对外开放;2.在建设垃圾分类中心的基础上,实现垃圾资源化;3.建设海州区综合交通枢纽,提高区域交通水平;4.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海州区经济发展水平。

总结海州区规划方案旨在提升海州区城市化水平,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该方案将优化交通布局,调整居住区布局,促进海州区经济发展等方面下大力气进行实施。

最终目的是让海州区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阜新市海州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阜新市海州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阜新市海州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Master Pla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Haizhou District, Fu Xin(文本:2010-2020)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北京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阜新市海州区人民政府2010年4月《阜新市海州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顾问:李国强组长:张巍副组长:宫殿龙海州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张霁海州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高敏辉海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凤婷海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敬忠海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勇海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成员:韦宏斌海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陈洪升海州区发展改革局局长陈文明海州区教文局局长赵晓鑫海州区财政局局长陈世伟海州区农办主任蔡国安海州区卫生局局长于丽文海州区统计局局长鲁克成海州区城建局局长赵旭升海州区商业局局长李柏峰海州区物价局局长崔舰海州区旅游局副局长齐涛阜新市国土资源局海州分局局长姚兴海阜新市环保局海州分局局长张亚光海州区韩家店镇党委书记李增新阜新市平安煤矿矿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崔舰海州区旅游局副局长《阜新市海州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专家组组长:戴学锋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组长:张金山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学博士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项目协调负责人华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员:黄成.赵雅萍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旅游管理博士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廖斌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旅游管理硕士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规划师魏丹怡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园林设计师袁思远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园林设计师赖一鹤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规划师海州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由海州区旅游局提出申请,阜新市旅游局聘请市旅游局、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处、海州区政府、海州区发改局、海州区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9位专家组成规划评审组,对《海州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州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纲要)一、研究背景(一)国内外概念规划研究演进过程综述(二)概念规划产生背景二、海州现状评述(一)连云港的基本情况分析(二)海州的基本概况(三)海州经济现状及问题的提出(四)海州经济发展环境分析(PEST分析)(五)海州经济发展资源和战略能力分析(SWOT分析)三、海州总体定位(一)发展定位的原则(二)发展定位的目标四、海州发展战略(一)农业发展战略(二)工业发展战略(三)旅游发展战略(四)市场发展战略(五)社区服务发展战略(六)信息发展战略(七)房地产发展战略五、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一)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二)古城发展战略研究(三)旅游发展规划六、开发战略研究(一)投资分析(二)风险评估(三)阶段发展规划一、研究背景(一)国内外概念规划研究演进过程综述1、国外概念规划的历史演进过程概念规划既非法定规划,既可以在宏观层面又可在微观层面编制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涵盖范围广,是对未来远景的一个描述和整体性认识,带有一定指导性。

由于它具有“内容简化,重点突出;强调一定灵活性”的特点(与总体规划相比),且社会效益好,从而得到了规划界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同。

城市发展的概念规划(也称作战略规划),在西方由来已久。

朗方在19世纪初,在美国人口才4OO多万的条件下,将华盛顿按80万人的规模规划。

阿伯克龙比在二战后所作的大伦敦规划,都充分表现出远见卓识。

长期以来,概念规划在公共领域的应用是非常有限的。

196O年代,欧洲以及以外的一些国家的政府被认为在福利国家的构建中具有主导作用,也就在这时战略的思想深入了公共领域并开始扩展开来。

这几年在中国规划界风起云涌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冠以“概念规划”,可直接联想到的是新加坡的“概念规划”(Concept plan)。

新加坡的概念规划第一次完成于1971年.经过了20年于199O年进行了修编。

“概念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以指导2OOO,2010年人口达到4O0万时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physical growth)即下一轮的城市形态发展的框架。

新加坡的第一次概念规划制定于1971年。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首都发展委员会(Capital Development commission)从1965年开始,在197O年完成的首都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明日的堪培拉》的前言中就指出:“综合性的详细的规划已经发现是不实际的。

这个文件不是僵硬的详细规划,而是一个战略的考虑。

它提出广泛的模式和一般指导原则,使得第二阶段的详细规划和制定政策能随之进行。

”堪培拉的战略规划,从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入手,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内在的依据。

而英国也是在1968年开始对传统的过细、过死的城市土地使用规划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探索。

在1971年修订的新《城乡规划法》中确定了结构规划(Structure Plan)和地区规划(Local Plan)两个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其中结构规划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在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分析,大大加强了规划政策,简化了图纸。

香港也分别在1984年、1990年提出“全港发展策略”。

2、我国概念规划的历史演进过程我国关于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最早出现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层次,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则起步于198O年代。

1983年葛起明针对我国80年代初在缺乏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及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开展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依据不足的状况,提出在编制总体规划之前应先编制由政府负责、由计划经济部门组织的城市发展规划。

1986年波兰科学院院土彼得·萨伦巴针对当时总体规划缺乏区域分析、缺乏城市长远发展展望、缺乏具体实施计划的状况,提出了在总体规划之前应编制区域规划和没有时间期限的远景规划的意见。

然而从整体来看这一时期战略规划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进入90年代,随着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经济与人口的迅速发展,许多城市与区域问题在普遍缺乏战略性长远性规划的背景下集中出现,使得战略规划的研究变得为迫切。

学术界也开始大量介绍国外城市战略规划丰富的规划实践与理论评介,主要集中于以英联邦国家为主的规划体系的评介。

这其中包括英国的结构规划、战略规划指引、大都市战略规划、新加坡概念规划、加拿大的大都市战略规划、香港全港发展策略等。

此外关于国外大都市战略规划机制的介绍还包括汉城、巴黎、东京、纽约以及德国的战略规划等。

丰富的规划实践与理论评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战略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A·拉奎因认为如果要加强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地区的可持续性,就需要从静态的总体规划向无限期的更加适应变化的战略规划转变。

陈秉钊提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及经济快速增长下传统的总体规划模式已不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规划应该预见的更远些,重点把握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大结构和大的基础设施。

姚凯认为我国城市的发展环境面临着多重变革,一方面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内部环境的错综性使得总体规划战略适应性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陈为邦则提出现在的城市规划基本上偏重于物质形态规划,但显然要逐步向战略性、综合性、政策性规划过渡。

在90年代末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在我国开始得到充分的认识。

在众多关于战略规划的研究中,概念和编制方法的讨论构成了主要内容。

2OOO年以广州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为序幕,国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实践活动。

(二)概念规划产生背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的城市规划面临着与前30年完全不同的局面。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发生着变化。

1、宏观背景(1)中国城市化继续呈加速发展态势2O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认为21世纪初影响全球的最大事件就是高科技的发展和中国的城市化。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36%,未来10年将会达到43%,这对原有的城市和即将新建的城市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人口、空间还是基础设施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2)经济全球化要求城市发展具有全球视野经济全球化使不同城市在全球生产消费链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处于全球经济竞争网络中不同级别的节点。

城市都力求在全球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说争夺属于自己的位置。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城市的经济活动逐步融入世界,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也正是借着优先与国际接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有研究认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某种程度上体现在中心地市的竞争上。

战略规划之所以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兴起,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动相当程度上已经与国际接轨,城市政府考虑问题已具有全球视野。

(3)竞争与经营城市——内在动力城市竞争将前所未有的在全球平台上展开,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将取决于城市在大小区域中的竞争能力。

选择的共同性使城市之间争夺相同的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又使竞争成为必然。

城市为求生存发展,必将根据其自身条件争夺有用的资源。

全球流动的资本、高技能的人才、旅游者等都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城市发展所必须吸引的要素,而这些要素又都是有限的。

市场化的背景下城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城市面临来自区域甚至全球其他城市的竞争,光有微观的建设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经营城市的需要,城市必须进行符合自身情况的宏观的战略管理,把握大的发展方向。

城市政府较之以前更关注城市,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和空间布局相结合,并通过区划调整等手段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发挥中心城市和其所在地区的作用。

这一切都要求城市规划工作突破原有工作边界,更综合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对于城市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问题的研究成为城市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的重要手段。

2、中观背景(1)城市功能的日益复杂多元要求城市规划工作有更强的研究性。

一方面,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城市工作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同时面临工业化和信息化,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更加复杂,与此同时,城市的社会功能又被提到新的高度。

2000年柏林世界城市会议提出“高技术、高接触、高创造性为代表的社会服务业的发展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即城市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创新能力共同构成城市的综合能力,这使我们对城市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而这一切要求城市规划工作者在城市规划的制定中更重视战略思想的拟定。

城市规划就其性质和工作的操作而言,首先是研究工作,战略规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问题的平台,更具有综合性和政策性。

(2)城市区域化与区域城市化要求城市与区域“捆绑出击”。

目前一种新的认识被普遍接受,即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是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

“解决城市问题在城市之外力”。

以区域观点来认识城市问题,寻求对策,是规划的基本方法。

战略规划在相当程度上着墨于区域研究;就在于市场经济下区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协调机制没有健全。

区域政策不够明确,而且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

地方政府要在区域中谋求发展和竞争中的有利地势,不可能从现有的区域政策中寻找根据,只能从自己的局部利益出发来考虑发展的道路。

很多潜在的竞争对手同处于一个区域,政府必须充分理解彼此的优势和劣势,概念规划研究正是为政府应对竞争、谋求发展提供了一种技术上的帮助。

3、体制(制度)背景(1)城市规划的作用正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识。

很显然,规划不能简单局限于现在的发展,如何体现新的政府职能是规划作用转变的一个重要体现。

因此,一方面规划技术上要能够贴近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过程,另一方面技术上要能够进一步增强应变能力,扩展规划在社会、经济、区域综合研究上的实力。

现阶段战略规划实践方面的探索正体现了这种努力。

(2)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度成本过高目前城市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中存在的过于古板教条的倾向已经影响到规划作用的发挥。

僵化的编制模式忽视了规划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如果完全依赖城市总体规划来解决城市发展战略和宏观层面的问题,编制成本过高,因而迫使地方政府放弃现成的规划工具,去寻找其他的模式。

在经济学的意义上在较短时间里可以获得多种发展思路,省钱省力省时,选择做战略规划研究或者概念规划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此,概念规划产生的背景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是全球化时代,城市面对快速多变、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也是城市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导城市发展的一种尝试。

二、海州现状评述(一)连云港的基本情况分析1、连云港在江苏省的发展状况连云港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东魏时便有海州之称。

连云港市位于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西通中原,南屏江淮,北接齐鲁,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