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总体发展规划方案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连云港海州区锦屏镇总体规划(2015-2030)修改工作的批复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连云港海州区锦屏镇总体规划(2015-2030)修改工作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6.12.30
•【字号】连政复〔2016〕58号
•【施行日期】2016.12.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连云港海州区
锦屏镇总体规划(2015-2030)修改工作的批复
连政复〔2016〕58号
海州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对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总体规划(2015-2030)修改的请示》(海政发〔2016〕120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你区开展《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总体规划(2015-2030)》修改工作。
二、请你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规划修改方案,履行相关程序后报市政府审批。
此复。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30日。
连云港海州区浦西街2022旧城改造计划

连云港海州区浦西街2022旧城改造计划转眼间2022年已经过去两个月了很多新事物都要来了连云港人的生活也将焕然一新近日,连云港发布了2022年50件民生实事每一件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令人期待的好事吧!新建中小学加快学校建设。
新建中小学14所。
改扩建中小学12所。
新增加中小学学位8200个。
改造提升100所中小学教室照明。
新建幼儿园12所。
建设一批医疗设施推动重点医疗设施建设。
建成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区院区、市第二人民医院西院区综合楼。
建设市疾控中心、徐圩新区医疗应急救援中心二期,开工建设市第四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
实施市中心血站异地搬迁。
加大城市公园建设建成园博园、东盐河河滨公园二期工程等大中型公园5个,举办第十二届省园艺博览会。
建设口袋公园59个。
高铁站北广场实施海州区高铁片区城市更新改造工程。
更新改造高铁周边区域,年内投入20亿元,推进站北广场片区征收扫尾、新片区征收等工程。
完成北广场及交通枢纽规划设计。
东海县北片区改造实施东海县城北片区城市更新改造工程。
征迁改造面积11.9万平方米,总投资32.5亿元,年内投入10.5亿元,改善片区居住环境,完善城区功能配套,提升城区整体形象。
老旧小区改造改造老旧小区127个。
城镇棚户区改造新开工4700套、基本建成4300套。
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1000套、基本建成1000套。
公积金收益金补助公租房、廉租房资金5000万元。
解决1200户低收入户安居问题。
优化城区交通实施花果山大道、港城大道、徐新路等快速化改造。
实施海州区振华路地涵、沈圩路地涵等5个铁路地涵及引道工程。
新辟及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条。
新建体育公园新建6个体育公园。
新建各类球场80片、健身路径120套。
新建25公里健身步道。
市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
建设政协文史馆。
建设12个智慧广电乡镇(街道)。
打造市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20个、示范文化场馆(站)2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0个,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5座。
海州批发市场改造方案

2.市场自筹资金。
3.争取政策性贷款或其他金融支持。
七、效益评估
1.经济效益:通过改造提升,预计市场交易额将实现显著增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社会效益:改善市场环境,提升市民购物体验,增强市场的社会影响力。
3.环境效益:采用环保节能措施,减少能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本改造方案旨在为海州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提供全面指导,确保项目合法合规、高效有序地进行,为海州批发市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改造目标
1.提升市场硬件设施,改善交易环境,提高市场运营效率。
2.优化市场布局,规范经营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3.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市场信息化水平,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4.提升市场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助力市场可持续发展。
三、改造内容
1.市场硬件设施改造
(1)修缮市场建筑,提升市场整体形象;
海州批发市场改造方案
第1篇
海州批发市场改造方案
一、项目背景
海州批发市场作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辐射周边多个省市的大型批发市场。然而,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设施逐渐陈旧,交易环境亟待改善,为适应现代批发市场的发展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现提出海州批发市场改造方案。
第2篇
海州批发市场改造方案
一、项目概述
海州批发市场作为地区性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枢纽,面临着设施老化、管理落后、交易效率低下等问题。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市场发展趋势,制定本改造方案。
二、改造原则
1.合法合规:确保改造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2.高效实用:提升市场设施功能,优化交易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连云港市海州老城区控规

公共设施:
●医院、中、小学等设施占地规模较大、且服务范围远不止规 范中所界定的范围
第二章 古城核心区现状研究
●现状用地 ●道路交通 ●公共设施 ●开放空间 ●历史人文 ●现状建筑
现状用地:
老城中居住和沿街商业 占较大比例,功能相对 单一
道路交通:
整体交通量不高,交通比较顺畅,掩盖了目前道路系统中的问题 ●主干路结构完整,但次干路、支路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对未 来交通适应力不够 ●道路网密度过低,且布局不合理,幸福路以东地区无车行路 ●区域内机动车停车场数量很少 ●中大街、西大街等道路断面对人车分流不利 ●巷道宽度有限,以非机动交通为主
海州新战略——海州古城与新城的空间关系
水之轴:以玉带河为主线,联系蔷薇河、西盐河、龙尾河、东盐
河,构成老城、新城之间的滨水景观通廊。
山之轴:白虎山、石棚山、孔望山、凤凰山,四点一线,成为老
城、新城的空间引导主线。
城之轴:在新建路牵引下,古城中心、行政中心与多个规划片区
中心一线展开,构成海州城市黄金带。
道路交通:
道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缺失导致交通问题难以回避 ●人车混行严重,主要集中在中大街、南大街、马路口等处 ●缺少交通管制,关庙巷等步行尺度道路存在机动车交通 ●南门农贸市场,马路口等占道经商对交通影响较为严重 ●占道停车现象进一步增加交通隐患
城市东进——背景下的思考
在城市整体东进大趋势下的思考:
城市之根的地位不可撼动 ——城市东进是城市生产力的东进,古城仍是城市历史文
化的源头所在,海州古城永远都是连云港人心目中的 城市之根。
城市东进是挑战,更是机遇 ——城市东进造成的古城边缘化的威胁,但从城市整体发展角
度而言,也为古城一方面提出必须改造的要求,另一方面 提供了复兴的可能性。边缘化是城市发展出现的阶段性问 题,而不应当是永远的城市之痛。
连云港市城市规划(2008-2030)官方总体方案

连云港市城市规划(2008-2030)官方总体方案2008-2030年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及南翼三大层次。
从城市规模来看,2012年城市人口总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
2030年城市人口总规模控制在2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0平方公里以内,平均每年约增加5平方公里。
此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我国沿海中部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性的港口工业城市,现代化的滨海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为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节点与区域中心城市;我国中部沿海的国际性干线大港;江苏省乃至国家级临港产业基地;山海相拥、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
未来港城将逐渐建立“一体两翼、一心三极”的空间结构。
“一体”即连云港中心城区,是全市的行政、文化、商贸及交通中心,“两翼”即连云港中心城区南、北两侧的产业发展及综合配套区。
“一心”即滨海新城,“三极”分别为新海城区、南翼新城和赣榆新城。
一、规划区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三大层次。
市域:即连云港地市行政辖区,包括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含开发区),以及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总面积7500(前三岛和大部分海域面积未计入)平方公里。
都市发展区:主要由连云港市区(含新浦、海州、连云以及南翼地区)和赣榆县东部滨海地区(含赣榆新城、海头、柘汪等地区)组成,总面积为1806.32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连云港市区行政辖区(含2007 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后纳入市区的浦南镇和岗埠农场),以及灌云县善后河以北地区、白塔埠机场控制区和市区东部近海部分浅海域。
总面积约为1644 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规划期限为2008-2030。
其中,近期为2008-2012 年,远期为2013-2030 年,远景展望2030 年以后。
阜新市海州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阜新市海州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Master Pla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Haizhou District, Fu Xin(文本:2010-2020)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北京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阜新市海州区人民政府2010年4月《阜新市海州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顾问:李国强组长:张巍副组长:宫殿龙海州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张霁海州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高敏辉海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凤婷海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敬忠海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勇海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成员:韦宏斌海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陈洪升海州区发展改革局局长陈文明海州区教文局局长赵晓鑫海州区财政局局长陈世伟海州区农办主任蔡国安海州区卫生局局长于丽文海州区统计局局长鲁克成海州区城建局局长赵旭升海州区商业局局长李柏峰海州区物价局局长崔舰海州区旅游局副局长齐涛阜新市国土资源局海州分局局长姚兴海阜新市环保局海州分局局长张亚光海州区韩家店镇党委书记李增新阜新市平安煤矿矿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崔舰海州区旅游局副局长《阜新市海州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专家组组长:戴学锋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组长:张金山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学博士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项目协调负责人华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员:黄成.赵雅萍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旅游管理博士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廖斌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旅游管理硕士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规划师魏丹怡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园林设计师袁思远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园林设计师赖一鹤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规划师海州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由海州区旅游局提出申请,阜新市旅游局聘请市旅游局、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处、海州区政府、海州区发改局、海州区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9位专家组成规划评审组,对《海州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
连云港市海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连云港市海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连云港市海州区人民政府二〇一八年九月项目名称:连云港市海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编制单位:连云港市海州区人民政府技术承担单位:江苏省东图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刘吉军项目审核人:王勇项目参加人员:吴正廷张丹丹二〇一八年九月目录一、规划修改的背景 (1)(一)区域概况 (1)(二)现行规划实施成效 (4)(三)规划修改的必要性 (7)二、规划修改的原则和依据 (11)(一)规划修改的原则 (11)(二)规划修改的依据 (12)三、现行规划基本情况 (16)(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情况 (16)(二)规划实施情况 (18)四、规划修改方案 (23)(一)规划修改方向和重点 (23)(二)修改采用基础数据来源 (23)(三)主要规划指标、规划布局调整情况 (24)(四)村镇建设控制区调整情况 (25)(五)建设用地管制区调整情况 (26)(六)土地用途区调整情况 (34)(七)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清单调整情况 (38)五、规划实施影响评价 (40)(一)对土地利用各项目标的影响评价 (40)(二)耕地质量评价 (40)(三)合理性评价 (42)(四)现势性评价 (44)(五)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44)(六)公众参与性评价 (45)(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45)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7)(一)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措施 (47)(二)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效力 (49)(三)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49)(四)建立健全公共参与制度 (49)(五)数据库更新 (49)附表:附表1 规划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变化情况表附表2 主要规划指标分解落实表修改后附表3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变化情况表附表4 规划修改涉及地块信息表附表5 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规划表修改后附件:1、连云港市政府请示2、连云港市海州区政府请示3、市级评审意见、审查意见4、区初审意见5、不涉及违法用地的说明6、不涉及已批或已变更调出的说明7、听证材料8、公示材料9、相关部门征求意见10、加清单项目依据附图一、规划修改的背景(一)区域概况1、区位条件连云港市海州区位于连云港市西南部,南与灌云县接壤,北与赣榆区相连,东临连云区,西以蔷薇河为界与东海县相望。
海州区总体发展规划策划方案

海州区总体进展概念规划(研究纲要)一、研究背景(一)国内外概念规划研究演进过程综述(二)概念规划产生背景二、海州现状评述(一)连云港的差不多情况分析(二)海州的差不多概况(三)海州经济现状及问题的提出(四)海州经济进展环境分析(PEST分析)(五)海州经济进展资源和战略能力分析(SWOT分析)三、海州总体定位(一)进展定位的原则(二)进展定位的目标四、海州进展战略(一)农业进展战略(二)工业进展战略(三)旅游进展战略(四)市场进展战略(五)社区服务进展战略(六)信息进展战略(七)房地产进展战略五、都市空间结构规划(一)都市开放空间系统(二)古城进展战略研究(三)旅游进展规划六、开发战略研究(一)投资分析(二)风险评估(三)时期进展规划一、研究背景(一)国内外概念规划研究演进过程综述1、国外概念规划的历史演进过程概念规划既非法定规划,既能够在宏观层面又可在微观层面编制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涵盖范围广,是对以后远景的一个描述和整体性认识,带有一定指导性。
由于它具有“内容简化,重点突出;强调一定灵活性”的特点(与总体规划相比),且社会效益好,从而得到了规划界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同。
都市进展的概念规划(也称作战略规划),在西方由来已久。
朗方在19世纪初,在美国人口才4OO多万的条件下,将华盛顿按80万人的规模规划。
阿伯克龙比在二战后所作的大伦敦规划,都充分表现出远见卓识。
长期以来,概念规划在公共领域的应用是特不有限的。
196O年代,欧洲以及以外的一些国家的政府被认为在福利国家的构建中具有主导作用,也就在这时战略的思想深入了公共领域并开始扩展开来。
这几年在中国规划界风起云涌的都市进展战略规划冠以“概念规划”,可直接联想到的是新加坡的“概念规划”(Concept plan)。
新加坡的概念规划第一次完成于1971年.通过了20年于199O年进行了修编。
“概念规划”是都市进展的战略,以指导2OOO,2010年人口达到4O0万时的都市空间形态的进展(physical growth)即下一轮的都市形态进展的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使不同城市在全球生产消费链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处于全球经济竞争网络中不同级别的节点。城市都力求在全球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说争夺属于自己的位置。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城市的经济活动逐步融入世界,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也正是借着优先与国际接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有研究认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某种程度上体现在中心地市的竞争上。战略规划之所以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兴起,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动相当程度上已经与国际接轨,城市政府考虑问题已具有全球视野。
进入90年代,随着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经济与人口的迅速发展,许多城市与区域问题在普遍缺乏战略性长远性规划的背景下集中出现,使得战略规划的研究变得为迫切。
学术界也开始大量介绍国外城市战略规划丰富的规划实践与理论评介,主要集中于以英联邦国家为主的规划体系的评介。这其中包括英国的结构规划、战略规划指引、大都市战略规划、新加坡概念规划、加拿大的大都市战略规划、香港全港发展策略等。此外关于国外大都市战略规划机制的介绍还包括汉城、巴黎、东京、纽约以及德国的战略规划等。丰富的规划实践与理论评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的城市规划面临着与前30年完全不同的局面。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发生着变化。
1、宏观背景
(1)中国城市化继续呈加速发展态势
2O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认为21世纪初影响全球的最大事件就是高科技的发展和中国的城市化。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36%,未来10年将会达到43%,这对原有的城市和即将新建的城市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人口、空间还是基础设施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A·拉奎因认为如果要加强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地区的可持续性,就需要从静态的总体规划向无限期的更加适应变化的战略规划转变。
陈秉钊提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及经济快速增长下传统的总体规划模式已不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规划应该预见的更远些,重点把握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大结构和大的基础设施。
姚凯认为我国城市的发展环境面临着多重变革,一方面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内部环境的错综性使得总体规划战略适应性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陈为邦则提出现在的城市规划基本上偏重于物质形态规划,但显然要逐步向战略性、综合性、政策性规划过渡。
在90年代末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在我国开始得到充分的认识。在众多关于战略规划的研究中,概念和编制方法的讨论构成了主要内容。2OOO年以广州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为序幕,国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实践活动。
(二)风险评估
(三)阶段发展规划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概念规划研究演进过程综述
1、国外概念规划的历史演进过程
概念规划既非法定规划,既可以在宏观层面又可在微观层面编制概念规划。概念规划涵盖范围广,是对未来远景的一个描述和整体性认识,带有一定指导性。由于它具有“内容简化,重点突出;强调一定灵活性”的特点(与总体规划相比),且社会效益好,从而得到了规划界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同。
(一)发展定位的原则
(二)发展定位的目标
四、海州发展战略
(一)农业发展战略
(二)工业发展战略
(三)旅游发展战略
(四)市场发展战略
(五)社区服务发展战略
(六)信息发展战略
(七)房地产发展战略
五、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一)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二)古城发展战略研究
(三)旅游发展规划
六、开发战略研究
(一)投资分析
新加坡的第一次概念规划制定于1971年。无独有偶,澳大利亚首都发展委员会(Capital Development commission)从1965年开始,在197O年完成的首都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明日的堪培拉》的前言中就指出:“综合性的详细的规划已经发现是不实际的。这个文件不是僵硬的详细规划,而是一个战略的考虑。它提出广泛的模式和一般指导原则,使得第二阶段的详细规划和制定政策能随之进行。”堪培拉的战略规划,从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入手,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内在的依据。
城市发展的概念规划(也称作战略规划),在西方由来已久。朗方在19世纪初,在美国人口才4OO多万的条件下,将华盛顿按80万人的规模规划。阿伯克龙比在二战后所作的大伦敦规划,都充分表现出远见卓识。
长期以来,概念规划在公共领域的应用是非常有限的。196O年代,欧洲以及以外的一些国家的政府被认为在福利国家的构建中具有主导作用,也就在这时战略的思想深入了公共领域并开始扩展开来。
这几年在中国规划界风起云涌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冠以“概念规划”,可直接联想到的是新加坡的“概念规划”(Concept plan)。新加坡的概念规划第一次完成于1971年.经过了20年于199O年进行了修编。“概念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以指导2OOO,2010年人口达到4O0万时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physical growth)即下一轮的城市形态发展的框架。
2、我国概念规划的历史演进过程
我国关于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最早出现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层次,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则起步于198O年代。
1983年葛起明针对我国80年代初在缺乏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及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开展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依据不足的状况,提出在编制总体规划之前应先编制由政府负责、由计划经济部门组织的城市发展规划。1986年波兰科学院院土彼得·萨伦巴针对当时总体规划缺乏区域分析、缺乏城市长远发展展望、缺乏具体实施计划的状况,提出了在总体规划之前应编制区域规划和没有时间期限的远景规划的意见。然而从整体来看这一时期战略规划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海州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纲要)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概念规划研究演进过程综述
(二)概念规划产生背景
二、海州现状评述
(一)连云港的基本情况分析
(二)海州的基本概况
(三)海州经济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四)海州经济发展环境分析(PEST分析)
(五)海州经济发展资源和战略能力分析(SWOT分析)
三、海州总体定位
而英国也是在1968年开始对传统的过细、过死的城市土地使用规划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探索。在1971年修订的新《城乡规划法》中确定了结构规划(Structure Plan)和地区规划(Local Plan)两个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其中结构规划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在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分析,大大加强了规划政策,简化了图纸。香港也分别在1984年、1990年提出“全港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