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社会工作实务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社会工作实务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6个阶段。

第一节接案

1.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包括:①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②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③决定是否接案④订立初步协定

(1)接案前的准备

a)什么是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始,是社工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求,帮助其逐步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也是社工与潜在服务对象通

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定的整个助人活动的开始。

接案期的目标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

b)了解服务对象的类型和来源

i.服务对象的来源

ii.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自愿型服务对象:自己主动向社工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

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

非自愿型服务对象:由政府、法院或其他有权利的部门或个人(包括父母、老

师)将需要协助的服务对象转介给社会服务机构,以协助其解决问题的服务对

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是被动接收帮助的,他们在接受服务时通常会表现某些

抗拒情绪和行为。

iii.现有服务对象和潜在服务对象

现有服务对象:已经使用社工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工协助的服务对象

潜在服务对象:尚未使用或接受社工协助和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

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

iv.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自我解决→求助自然助人网络(亲朋好友、同事、邻里)→社工

c)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

i.服务对象资料的准备:①研读服务对象的资料②了解服务对象的身体和精神

健康状况③走访社区④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谨慎处理ii.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帮助社工厘清工作思路,能够有序并有效地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以提供切合

服务对象需要的服务

提纲内容

(2)会谈

a)会谈的主要任务

i.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服务对象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界定问题时最重要的起点。

ii.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双方对各自的期望、对比并找出双方想法的差异和距离、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iii.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iv.促使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v.达成初步协议

服务内容、问题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和暂定工作时间长度

vi.决定工作进程

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b)会谈的技巧

i.主动介绍自己

ii.沟通

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交流对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功

能以及社工角色的看法和期望。还要有意识地与服务对象进行治疗性沟通。

iii.倾听

传达信息、建立专业关系、参与

(3)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a)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从服务对象与其所处环境两个方面进行。

b)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i.询问

直接向服务对象询问、还可向与服务对象有关的系统询问;间接询问探查,通

过让服务对象进行角色扮演和完成句子获取资料。

ii.咨询

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如社工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服务时,常常向有关医学专

家咨询自闭症的病理与临床治疗知识,以获得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科学认识和服

务对象问题的有关资料。

iii.观察

通过家访或深入社区生活进行。

iv.利用已有资料

服务对象的档案资料、工作报告、调查报告、政府提供的有关问题与政策的资

v.问卷资料

(4)做接案会谈记录

接案会谈记录的形式:记叙性记录(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的总体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

2.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如自杀、性暴力问题)时,需社工直接进入干预程序。如:对离家出走的孩子需及时将他们安置在儿童保护中心;有被虐待危险的孩子要提早预防。(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如:在处理离婚案、婚外恋问题时社工需权衡要处理和协助的服务对象问题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和专长符合,如果有严重冲突需及时进行转介。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服务对象参与(共同决定次序,尊重服务对象的意向)、先易后难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二节预估

1.预估的目的和任务

(1)什么是预估

依据既定情景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与接案阶段不同的是:对问题有了暂时性的原因分析)

(2)预估的目的

目的在于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问题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了解,并对之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建构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问题。

(3)预估的任务

a)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

b)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实际感受。

c)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d)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

找出服务对象系统内外的资源。

e)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2.预估的基本步骤和过程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a)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

b)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发生原因和发展状况等

c)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的情况。

d)探究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服务对象与资源网络的

联系、政府的政策

e)描述服务对象的生命历程及发展阶段

f)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的资源状况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进行预估摘要

a)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作出解释

b)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

c)决定介入的策略

包括直接提供物质资源给服务对象;通过辅导改变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及应对问题的

技巧

d)撰写预估摘要

i.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

ii.对服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iii.对服务对象社会系统的预估

第三节计划

1.服务计划的构成

(1)目的及目标(必考)

(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关注的问题是指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改善的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的问题。

关注的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人和系统。

(3)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

介入可采用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和政策倡导等多种方法;介入行动可以是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理辅导等多种行动。

2.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贯穿始终)

(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3)详细和具体

(4)要与工作的总目标、宗旨相符合

3.指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1)设定目的和目标

目的→大方向、不可测量

目标→可行、可测量

a)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社工需再次与服务对象确认双方对问题和需要的理解和认识。如:“我们已经对影

响问题的因素和问题本身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包括……和……以及…….和…….你觉得

这些问题是否就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

b)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如:“我们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很多讨论,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现在

制定明确的目标来督促你的行动,也能让我知道应该怎样帮助你。下面我们讨论一

下,看看什么是你认为重要的目标,以及怎样具体行动来一步步达到你所希望的目

标,好吗?”

c)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d)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目标要用正向描述)

e)目标要可测量、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f)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g)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2)构建行动计划

a)选择介入系统

社会工作的介入系统可以分为个人、家庭、小组、社区以宏观社会系统。社工要根

据服务对象的需要选择介入的系统。

b)选择介入行动

危机干预(当服务对象遇到突发事件时)、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

第四节介入

1.介入的分类

(1)介入的定义

社会工作者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整体社会功能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2)介入的分类

a)直接介入—针对服务对象采取的行动

b)间接介入—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系统帮助服务对象

c)综合接入—“人环互动”视角,增强个人能力,增强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

(3)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a)以人为本,服务对象参与

b)个别化

c)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d)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双方共同参与)

e)瞄准服务目标(围绕介入目标开展介入行动)

f)考虑经济效益(不是优先考虑,适当考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第五节评估

2.评估的目的

(1)评估的含义

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2)评估的目的

a)考察社会工作介入的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b)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c)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此即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实务。

d)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3)评估的类型

e)过程评估

初期和中期阶段,过程评估重点是服务对象的表现和社工的工作和技巧进行评估;

在结束阶段,重在评估是什么因素导致服务对象的改变。

f)结果评估

工作完成的最终成果。

3.评估的方法

(1)收集评估资料的途径

(2)基线测量评估(基线最少测2次)

基线测量是在介入开始前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以此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的程度。

(4)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

(5)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评估(5个等级尺度)

(6)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评估

4.评估时应注意的事项

(1)注重社工的自我评估和反思

(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

(3)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要切合实际需要

第六节结案

当社工成功达到了预定目的,或服务对象认为已经达到足够的改变而要求终止工作关系,或服务对象与社工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继续服务时,就进入结案阶段。

1.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1)总结工作

评估整个工作过程,对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介入效果进行评估,并将结果与服务对象分享,报告给机构,谨慎处理服务对象因结案带来的情绪,做结案记录并写成结案报告。

(2)巩固已有的改变

a)回顾工作过程

进一步巩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b)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

结案时社工要通过指明和强调服务对象自己取得的成绩来努力增强他们的自信。

c)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3)解除专业关系

结案并不是说社工绝对不再与服务对象接触,而是不再提供服务。

2.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1)结案的类型

目标达到的结案、因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社工与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2)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a)否认—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有关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参加与社

工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

b)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

c)依赖—对社工过分依靠。

d)抱怨—对社工不满。

e)愤怒—对社工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

f)讨价还价—当发现没有可能阻止结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寻找理由拖延结案。

g)忧郁—变现的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专业关系充满焦虑。

(3)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a)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介入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的时机是否已成熟。

b)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的时间。方法:①鼓励服务对象与社工公开讨论结案问题

②社工要以同感的态度向服务对象传达愿意与他们讨论的他们的反应、理解他们的

心情等信息。

c)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

d)社工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

并为服务对象提供对他们有助的资源网络,待稳定了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后结束助

人关系。

e)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

3.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跟进服务的实施方法:电话跟进、个别会面、集体会面、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第一节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1.儿童的特点

(1)社会属性的特点

a)童年是每个人人生的基础

b)儿童是每个家庭的基础

c)儿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2)成长发展的特点

a)快速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婴幼儿时期的儿童需要完成信任人格的培养,幼儿时期的儿童需要完成自主人格的

培养,学前儿童需完成勤奋人格的培训。

d)不均衡性

e)个体差异性

f)分化与互补性

2.儿童的需要

(1)生存的需要

a)生命存在的需要:基本生活照料,包括养育照料和最高水平健康医疗照料。

b)社会存在的需要:获得社会身份,包括姓名、户籍和国籍。

(2)发展的需要

a)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得到父母的爱和适当管教,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b)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有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满足其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求知欲。

c)获得足够的休闲和娱乐,有适合儿童且安全的娱乐场所,为儿童形成良好的娱乐休

闲态度、方式和行为提供教导和培养。

(3)受保护的需要

儿童受保护需要也称儿童免遭伤害需要,需要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

儿童虐待包括:

a)身体虐待,如体罚、责打

b)情感虐待,如用讽刺、挖苦和侮辱性语言对儿童进行管教,不公平的对待儿童,以

及歧视儿童。

c)性虐待

d)儿童忽视包括对儿童身体健康需要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照顾的忽视,对儿童发展

需要和教育需要的忽视,以及对儿童社会化发展需要的同伴交流和接触社会的机会

的忽视。

e)儿童剥削包括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和让儿童从事商业性活动的性剥削两大类型。(4)社会化需要

a)培养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使儿童人类发展的最初行为方式。

b)促使自我观念的发展,使儿童分清自我非我两者关系。

c)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d)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儿童面临的问题

(1)儿童生存的问题

a)新生儿健康问题

b)儿童营养问题

c)儿童户籍问题

(2)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

a)贫困问题

b)家庭监护的问题

父母教养子女的能力,即亲职能力是家庭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父母是否有

科学的育儿观念,是否有正确的育儿方法,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等。受到家庭

监护影响的儿童:留守儿童、流浪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父母双双服刑

儿童、父母均为药物滥用者儿童、父母均为大病患者或残障者儿童、父母均已死亡、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失踪等。

c)受教育的问题

学生学业困难导致自信心受挫、教师授课方式与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方法难以适应

导致学生厌师厌学、家长教育方式失当导致儿童的厌学心理。

(3)儿童保护的问题

a)儿童遗弃的问题(弃婴和年龄稍大的智障儿童)

b)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

c)儿童被性侵的问题

d)儿童被忽视的问题(施害人是儿童的家长或教师)

e)儿童被拐卖的问题

4.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1)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

儿童社会工作是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的社会环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2)儿童社会工作的层面

微观→针对儿童个体本身的需要开展的个案辅导工作

中观→以满足儿童需要为中心,针对儿童的家庭或有相同问题同伴开展的小组工作

宏观→以满足儿童需要为中心,针对社会组织和社区的社会工作,或针对政策改变开展的调查研究、宣传倡导社会工作

(3)儿童社会工作的类型

a)支持性儿童福利服务

对象:全体儿童及其家庭,尤其是家庭监护状况良好的家庭

内容:为儿童或家庭提供个别化咨询辅导,为儿童提供休闲娱乐服务,为准妈妈提

供咨询以及协助办理新生儿户籍登记业务。

目的:支持父母履行教养职责,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

b)补充性儿童福利服务

对象:父母亲职能力不足的儿童及其家庭

内容:为经济困难家庭连接资源、为儿童提供经济补助、为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父母

提供育儿咨询和技能培训服务。

目的:弥补父母亲职能力的不足,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

c)替代性儿童福利服务

对象:亲职能力不当和亲职缺失的儿童

内容:家庭收养、家庭寄养和机构养育或教养。

目的:替代儿童父母履行亲职职责,使儿童回归家庭环境,健康成长。

d)儿童保护服务

对象:遭受到人为伤害,包括虐待、忽视、剥削和暴力伤害的儿童及其家庭

内容:伤害预防和伤害应对服务。

目的:伤害预防是通过对有伤害风险的儿童及其家庭的介入,逐步减少直至消除风

险的过程。(可以是支持性的,也可以是补充性的)

伤害应对服务是儿童伤害发生后,为他们提供家庭外安置服务的过程。(多数是替

代服务)

5.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1)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实现)

(2)界定了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范围(儿童发展的理论知识+社会工作的专业实务理论知识)

(3)聚焦亲职能力建设,突出家庭监护服务(以满足儿童成长需要为核心,将儿童家庭置于实务中心)

(4)兼顾了专业理想和本土化实务路径之间的平衡(尊重我国社会的客观条件,努力实现专业理想,促进环境向有利于儿童权利实现的方向改善)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理念和知识

a)母婴保健服务

婚前保健服务的内容: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婚前医学检查。

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内容:母婴保健指导、孕产妇保健指导、胎儿保健和新生儿保健。

b)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

c)幼儿早教

d)亲职教育

科学育儿的理念、科学育儿的知识、科学育儿的技能

(2)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a)亲职辅导(提高亲职能力)

根据家长需要提供如何做好父母的指导和教育工作。一般采用:个别辅导、家长自

助小组和亲子互动团体。

b)婚姻辅导(为儿童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c)家庭辅导(改善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环境)

d)亲子关系辅导(实现亲子的良性互动)

(3)开展儿童支持服务

a)儿童问题辅导

b)儿童的休闲和娱乐

c)儿童的社会化引导

自我认同、技能学习、团队精神、社会责任

2.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1)补充和改善经济状况

连接现有政策资源、困境儿童父母就业援助

(2)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亲职教育、课后服务(补充父母或儿童主要照顾者时间和精力不足而提供的儿童托管服务,如:四点半课堂)

3.救助和保护儿童

(1)儿童收养服务

送养儿童信息发布、收养家庭招募、收养家庭评估、收养家庭培训、送养儿童与收养家庭适配、办理收养手续、送养儿童进入收养家庭、收养后跟踪回访、评估接案(在送养儿童收养6-12个月后,可以结案)

(2)家庭寄养服务

寄养家庭的招募(评估、筛选和统计寄养儿童、公布寄养家庭招募信息)、筛选合格家庭、评估申请合格家庭、寄养家庭的培训、儿童与寄养家庭的适配、儿童寄养家庭跟踪和评估服务、儿童家庭寄养服务结案(①年满18周岁,转入成人社会福利机构②未满18周岁,被寄养家庭收养③未满18周岁,被其他家庭收养。一般寄养结案的时间即寄养儿童年满18周岁的时间)

(3)机构养育服务

我国提供机构养育的机构是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院,机构养育的对象是病残弃婴或孤儿。

第三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

(1)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的概念

a)家庭中心法定义

以儿童获得最佳照顾和保护为目的,针对儿童生活的家庭和社区开展的提升照顾

和保护儿童技能,改善社区儿童安全环境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方式。

b)方法的要素

以家庭为单位、聚焦家庭功能、家庭全程参与、建立良好关系、连接资源网络

c)方法理念

i.儿童需要也应该在安全、自由以及没有虐待和忽视的环境中成长。

ii.关系紧密的原生家庭对儿童来说是最好的,其次是关系稳定的亲属家庭,或则寄养家庭和收养家庭。

iii.所有的家庭都需要社区的支持,都需要与他人和社会资源有切实的联系。

iv.只要对家庭的支持服务能个性化,满足需要,家庭就有改变的能力。

v.只有政府是不够的,社区共建保障儿童安全和建立紧密家庭关系的基础。

d)实务原则

(2)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的主要内容

a)以家庭为单位,在社区开展家庭监护评估,筛选风险家庭

i.儿童成长需要的监测和评估

ii.家庭监护能力的监测和评估

iii.综合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b)评估结果分析

c)组建家庭工作团队

围绕评估筛选出来的风险家庭组建家庭团队,成员既包括父母,也包括亲戚、邻

里、朋友和医生、教师等,如果儿童年龄适宜,也可包含在内。

d)开展家庭团队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者与上述家庭工作团队成员一起,常采用团队会议形式,探讨家庭

面临的问题,并从提高家庭解决问题能力的角度,共同明确家庭解决问题的计划

家庭成员在这个环节的任务:

i.界定儿童伤害的家庭风险类型和程度

ii.挖掘所有与家庭相关的社会支持网络,制定家庭支持服务计划。这里需从儿童个体和家庭两方面进行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分析,为制定计划提供依据。

成长风险和保护性因素会随着儿童的成长而变化。

e)家庭工作团队根据评估结果,以儿童安全为目标,制定出促进儿童家庭环境改变的

计划。

f)制定计划时应注意

i.计划包含改善家庭监护状况的长期目标和可以评估的短期亲职行为改变目标。

ii.计划中的期望、优势和效果均以家庭需要和优势为基础,具有现实性。

iii.家庭监护服务计划均以实现儿童安全成长、满足儿童成长需要、创造稳定且永久的家庭环境为目标,提高儿童福祉。

iv.家庭需定期召开会议。

v.及时结案,这个阶段,同样以家庭团队为主,制定以社区家庭支持网络为核心的跟踪支持读物计划

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的核心是以改善家庭育儿行为和环境为目标,采用家庭工作团队形式,以构建家庭在社区的支持网络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儿童社会工作方式。

2.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主要方法

儿童友好社区是指整体环境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区。

(1)儿童友好社区倡导的内容

a)完善社区的基本建设(干净的饮用水金和卫生的社区环境)

b)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儿童室内游戏室、青少年运动场地、母子

阅读角、儿童阅览室)

c)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儿童发展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服务、儿童保护服务

机构、儿童紧急庇佑场所)

d)创新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2)儿童友好社区倡导的方法

网络媒体倡导、名人效应倡导、海报宣传、讲座论坛倡导

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青少年的特点及需要

1.青少年的需要与问题

(1)青少年的特点与需要

a)青少年的特点

多变、创新、反叛是青少年时期的最主要特点。

生理发展角度:身体外形迅速变化、内部技能迅速健全、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发达、

性成熟。

心理发展角度:个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的结合、突变与渐变的统一

青少年文化角度将青少年行为及其特点分为:①正直青年。指那些循规蹈矩的青年,他们似乎不需要经历什么冲击和反叛行为便可过度至成年期。②问题青年。指那

些越轨甚至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③文化叛逆青年。不甘平凡,喜欢标新立异,

追求独特的文化或生活品味,建立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④政治偏激青年。好打

抱不平,认同并采取激进的行动,以追求某些理想或社会取向。

b)青少年的需要

(2)青少年的问题

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网瘾、婚恋问题、犯罪、社会参与问题。

2.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关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的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层面

微观层面—针对青少年个体需求而开展的个案服务

中观层面—青少年家庭以及有相同需要或背景的青少年群体开展的服务

宏观层面—建立青少年组织、开展社区工作、进行青少年法规、政策或制度的修改及倡导工作

(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类型

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矫正性青少年社会工作、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原则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a)在价值观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多元化和主体性的接纳与尊重

b)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

面的整合性应用

c)更加注重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原则

a)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b)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c)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d)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

(1)思想引导

目前我国思想引导类服务主要有:法制教育、公益服务、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2)行为习惯养成

社工除了开展行为治疗、规范教育外,培养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重要服务内容。

青少年的自我管理服务目标包括:提升青少年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协助青少年有效的自我约定且诚信尽力地执行;培养青少年勇于负责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生活;协助青少年正确检视、核查自己的行为表现;懂的对自己行为做有效评估。

现实治疗法强调协助服务对象对现在的行为负起完全的责任。3R理论:①责任②现实③正确

(3)职业指导

包括:职业规划、就业见习基地建设、面试技巧训练、就业讯息咨询、网络创业公益培训、就业资源联动等。

(4)婚恋服务

包括:建立健康婚恋观、青春期教育、掌握交往技巧等专题培训。

(5)社交指导

2.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1)困难帮扶

对贫困家庭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帮助他们获得政府救济和保障以及社会资助和帮扶,同时培养自强自助的生活态度。

(2)权益保护

为青少年提供个案维权服务,耐心解答青少年的求助咨询,及时跟进协调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

(3)法律服务

提供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必要时联系法律援助部门。

(4)心理疏导

缓解或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1)正面联系

(2)临界预防

(3)行为矫治

(4)社会观护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促进青少年个体发展的社会工作方法

(1)自我探索

a)服务目标

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发掘潜能、互动分享、自我觉察、彼此回馈和反应、自我接

纳、自我完成直至自我实现。

b)理论基础——罗杰斯“自我论”中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整体了解和看法,包括个人的态度、意见、知觉反应和

价值观。

自我概念涵盖3个层面:①现实我(是真实的我)②理想我(是希望中的我)③

客观我(是别人眼中的我)

(2)生涯规划

a)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b)青少年生涯规划的重点

自我认识、认识工作世界、确认自我的工作价值观、评估环境因素

2.改善青少年家庭关系的社会工作方法

(1)构建和睦亲子关系

亲子并行小组是社工经常运用的服务方法。

(2)开展亲职教育辅导服务

理论基础:父母效能训练模式

积极倾听、使用“我—讯息”、积极沟通

3.促进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社会工作方法

(1)理论基础——艾瑞克伯恩的沟通分析论

人格结构分析(父母式、成人式、儿童式的自我状态)、沟通分析(互补式、交叉式、暧昧式)、脚本分析(生活地位模式:“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游戏分析

(2)服务内容

a)第一印象你我他(分享第一印象)

b)开放的心灵(分享各人由于不同的“生命脚本”衍生出的“生命地位”)

c)P.A.C.自我状态觉察训练(P:指使、命令、谩骂、斥责A:成熟理性、情绪稳定C:

情绪化、孩子气、委屈、抱怨)

4.促进青少年社会参与和加强青少年社会观护的社会工作方法

(1)促进青少年社会参与方法

以赫胥社会连接理论中的“参与感”为理论参考,特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参加传统生活。

(2)社会观护方法

服务形式主要有:设立“合适成年人”制度、社会调查制度等,依托社会观护服务站和社会观护基地,组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队伍,为有需要的青少年群体开展司法

保护和司法社会工作服务。

青少年观护服务的基础是少年观护司法转向制度在具体情境中的实施和应用。转向包含3要素:①避免将青少年犯送至监狱等机构接受处置②从轻处置③建立以社区为本的辅导体系

青少年司法转向制度是:传统监狱等机构处置→以社区为本的各种辅导服务为主的处置制度

司法转向计划包括4种模式:①以社区为基础的转向计划②以警察为基础的转向计划③以法院为基础的转向计划④以社会福利机构为基础的转向计划

5.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服务中运用的整合性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方法和策略具有整合性特征。

(1)青少年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2)社会资源的综合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3)社会工作专业的通才要求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通才取向的社会工作使社会工作脱离以个别对象或领域为着眼点的局限,转向对多重个人系统进行干预的广博范畴。目的是带来变革,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功能。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老年人的特点和需要

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根本目标: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1.老年的界定

(1)老年年龄的界定

日历年龄:60周岁| 生理年龄:生理指标| 心理年龄: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

社会年龄: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2)老年期的划分

低龄老人:60-69周岁| 中龄老人:70-79周岁| 高龄老人:80周岁以上

2.老年人的特点

生理老化、心理老化、社会角色变化

3.老年人的需要

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身后事宜安排、一条龙照顾服务

4.老年社会工作因注意的事项

(1)价值观的问题

(2)移情和工作倦怠问题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

为老年人提供治疗、康复、预防疾病有关的服务。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2.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

老年人常见的4个认知和情绪问题:抑郁症、痴呆、谵妄和焦虑症。

3.处理精神问题

(1)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2)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

(3)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

(4)协助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与相关人员和解和宽恕他人,弥补缺憾。

(5)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4.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1)正式支持

a)正式支持体系构成

政府的老年工作组织机构和涉老组织机构。如我国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

构,政府办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颐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

社区老年中心等。

b)主要支持内容

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老年人权益保障

(2)非正式支持

a)非正式支持体系的构成

3类:①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对老人的养老支持②亲属(兄弟姐妹及远亲、

姻亲等)对老年人的支持③非亲属(邻居、朋友、同事、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对老年人的支持

婉格尔等将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归纳为5种社会支持类型:①家庭依赖型(与家人交

往密切)②社区整合型(与家人、朋友、邻居交往均密切)③自我涵括型(与家

人、朋友、邻居有交往,但均不密切)④社区依赖型(与朋友、邻居交往密切)⑤

自我局限型(与任何人均不交往)

b)主要支持内容

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3)用家庭思维建立家庭支持

有效动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要求社工具有“家庭思维”。

家庭体系的工作有4项内容:①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②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根据需要拓展新技能③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有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顺序。④为老人制定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4)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合

5.处理老年特殊问题

(1)虐待和疏于照顾的问题

社会工作主要介入措施:①维护老人合法权益,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②对不同境况中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的老人提供救助性服务③为老人构建社会支持网络④作政策方面的倡导和舆论方面的呼吁,改变社会环境

(2)丧亲问题

社工的工作:①提供情感支持②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法权益③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④丧亲辅导

(3)临终关怀服务

(4)自杀

a)自杀评估:直接线索、间接线索、行为线索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老年人问题和需求评估的目的与方法

(1)评估的目的

4个目的:①识别老人的优势和不足②识别支持和维护现有功能的方法③识别恢复丧失功能的干预措施④识别替代丧失功能的支持性措施

(2)评估注意事项

物理环境、平衡老人自立和依赖他人的需求、关注最初提议做评估的人、注意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尊重老年人的隐私权

2.老年个案工作方法

(1)老年个案工作特点

a)在接案阶段与老人进行良好沟通

b)在预估阶段要特别注意老人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状况

c)在制定计划阶段要充分吸收老人参与

d)在介入阶段要定期追踪进展情况

e)在评估阶段要重视老人的主观评价

3.老年小组工作方法

4.老年社区工作

(1)老年人社区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

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伤残老人、困难老人

(2)老年社区工作方案

a)类型

居家服务、社区中心服务、社区老人照顾机构服务

b)老人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

采用优势视角、充权、统筹规划、资源的连接与整合

5.老年人社区照顾

(1)老年人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

咨询转介、志愿者服务、代际融合、老年教育、老年休闲娱乐、老年就业、收入保障、营养与餐饮、健康照顾与生活安康、心理健康、出行、住房、个案管理、居家照顾、照顾人支持等。

(2)老年人机构照顾

a)养老机构的类型

老年公寓属于不需要任何生活协助的老年人的服务机构,临终关怀机构大部分是需

要深度护理的老人的服务机构。

第五章妇女社会工作

第一节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1.妇女的需要和问题

(1)妇女的需要

a)妇女生命权利得到保障的需要

b)妇女生殖健康的需要

c)保障妇女权益和发展的需要

d)建立性别公证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的需要

(2)妇女面临的问题

a)婚姻与家庭问题

b)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

c)生殖健康问题

d)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问题

e)就业问题

f)贫困女性化问题

g)参政问题

2.妇女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1)妇女社会工作的内涵

妇女社会工作是以妇女为主要工作对象,一方面用社会性别视角以及应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在总结和提炼本土妇女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妇女存在的特殊问题和发展问题,满足妇女的社会福利,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社会性别视角的普及和纳入决策主流,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2)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

a)关注妇女的多样性

b)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

c)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

d)强调“个人的即政治的”

e)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第二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妇女社会工作主要围绕满足妇女需要,解决妇女问题,促进妇女发展3个方面(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维护妇女权益和关注妇女发展,倡导和存进性别平等和公正机制建设)。1.妇女的婚姻和家庭工作

(1)婚姻和家庭关系调试

a)家庭工作的视角和原则

家庭教育的重点是教育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增权,争取更人性化的生活,教育其他成

员尊重女性独特的个性和权利,而不仅仅成为家庭角色的扮演者

b)夫妻关系的调适

夫妻关系的突出问题是家务分工、经济支配、孩子教育等方面的矛盾,城市的婚姻

突出表现在夫妻一方的婚外情、重婚等。

c)亲子关系

隔代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①祖辈家长和孩子父母对教育孩子的思想认识应统一

②两代人协商建立必要的家规,同时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③年轻的父

母要端正态度,不管多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一起,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抚养完全交给

祖辈家长。

(2)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服务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非正式+正式),加大政府、社区、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力度,提高正式支持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增强非正式支持的稳定性,从而让单亲家庭摆脱困境,提高生活质量。

2.针对伤害妇女行为的干预

暴力范围包括:拐卖妇女、婚姻暴力、性暴力、性骚扰和基于男孩偏好的强迫堕胎。

3.对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的工作

4.针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工作

5.推动妇女参政工作

妇女参政包括:权利参与和民主参与。

权利参与是指妇女进入国家及社会事务的各个管理阶层,进行决策和公共管理。

民主参与表现为妇女作为主体行使民主选举、建议等权利。

6.针对妇女就业问题的工作

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培训,扩大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呼吁政策和法律加强对妇女在报酬、职业健康和福利方面的保障。

7.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要维护妇女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计划生育权益等。

8.推动性别平等的工作

(1)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2)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3)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

a)社会性别:一个特定的社会中形成的对男女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等方面

的观念。

b)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妇女解放的指导思想,它所强调的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根本

性政策,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男女平等等基本国策的具体策略和实施途径。

第三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性别分析法

(1)性别角色分工分析

妇女的3种角色:生育、生产和社区管理。

(2)性别需求分析

摩塞把妇女的性别需求分为: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不具有对社会性别的挑战)和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挑战传统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角色和社会地位)。

2.妇女增能的方法

透明化、鼓励和肯定、权利分析、意识觉醒、倡导政策改变

3.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1)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

(2)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高认识

(3)挖掘自身潜力,连接周围资源,解决面对的问题

(4)协助相同情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

建立支持小组需注意:①建立小组要兼顾妇女的两种需求②小组活动的时间场地

一定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③社工与妇女的关系

4.宣传教育、倡导和多部门合作的方法

(1)宣传和教育的方法

利用各种政策出台和修订的机会宣传、利用各种节假日、利用突发事件、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利用文艺团体。

(2)倡导

从微观上而言,倡导是为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从宏观来说,倡导是采取游说、政策建议和运用媒体等方式进行政策建议。

(3)多部门合作

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

1.残疾和残疾人口的特征

(1)残疾人的定义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2.残疾人的需求及问题

(1)残疾人权利和基本需求

a)康复权

建立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发挥医疗机构、特教机构、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残疾人福利机构的作用,全面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

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

b)教育权

c)劳动权

d)文化生活权

e)社会福利权

f)环境友好权

个案社会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在管理中的运用

个案社会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在管理中的运用 中文摘要:当前的社会工作专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及逐渐壮大的大好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能顺利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本文即是以探讨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转变为目的,以个案社会工作者到管理者的职业转变为例,重点论述了个案社会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在管理中的运用。通过论述个案社会工作中的自愿原则、热情原则、真诚对待案主、同感和非批判的态度等沟通的专业技巧在管理中的运用,说明社会工作技巧的普遍适用性。 Abstract: The present social work speciality is in a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and great period growing in strength gradually, 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e graduate with specialized social work can find the work correlated with one's own speciality smoothly . This text changes into the purpose with the job of probing into the professional graduate of the social work, change example into with case social worker job to get administrator , expound the fact communicative skill , case of social work in application of of managing especially. Through describing the voluntary principle in the case social work, such application in managing of professional skill communicating as hospitable principle , sincere treating case main fact , the same feeling and attitude not criticized ,etc., state the general suitability of the social work skill. Finally , propose hoping: The graduate with specialized social work should put sight a bit farther on the choice of employment, do not want the limitation .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管理(者)下属沟通 Key Words: Social Work Of Individual Manage(r) Subordinate Communicate 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逐渐发展和壮大了起来,但是在中国现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条件下,能够接纳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单位又实在是屈指可数,大量本科及专科毕业生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许多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者和毕业生都认为社会工作专业让自己很难在社会上找到除其专业领域外的其他合适的工作岗位。有一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厌恶、鄙视社会工作专业,并以一种消极被动的态度来对待和学习它。然而,用心领会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和技术的学习者,他们一定会发现社会工作专业的普遍适应性。许多专业领域的人士及学者把社会工作

个案社会工作的过程

第三讲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过程 社会工作的过程都是一个建立在知识、价值和技巧的创造性结合基础上的问题解决过程,由一连串的服务所组成。它始于潜在案主面对问题或困扰前来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或社会工作人员给予机构功能外出游目的地寻求可能的服务对象(如针对街头少年帮的外展服务),终止于完成服务或中断服务关系。 个案社会工作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

根据个案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实际工作的重点,将个案社会工作过程分为关系建立、评估、计划、干预、结案五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五个阶段是一个有步骤的不断递进的过程,但实际上,依步骤进行时,又常常是互相关联或并行发生的,有时甚至是循环的。 第一节接案与建立关系 ●接触潜在案主 (一)接触潜在案主的途径 接触潜在案主是个案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第一步,工作者和潜在的案主开始接触,通常有三种途径: (1)个人或家庭带着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或问题前来求助。 (2)工作者根据机构功能主动外出要为那些没有提出帮助要求的人提供服务,例如,逃学的街童、性工作者、吸毒者、艾滋病感染者、帮派少年或无家可归者。 (3)有人认为某人或某家庭有严重的威胁他们自己或他人福利的问题,因而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工作者可能去接触那个人或那个家庭,或者转介处强迫规定他们向机构报告,例如经检察院审查判定为需要社区矫正的少年。 (二)潜在案主的分类 根据与机构接触的不同原因,潜在案主可以分为三类: (1)自愿性潜在案主(或申请人)。 (2)非自愿性潜在案主。 (3)强迫性潜在案主。 ●工作者主要的工作目标 在建立关系阶段,社会工作者主要的工作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与潜在案主进行初步的会谈,根据机构的宗旨、资源和工作者的能力,鉴别、筛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日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计划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4)计划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 2制订计划方法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6)目标要具有具体、可测、可操作性 3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 4 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服务 四.介入 1介人类型 直接介入、问接介入、综合介入 2介入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个案社会工作实用案例分析.docx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主背景: 李某,女,今年18 岁,初中文化程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初一下半学期 开始就经常称头晕,不去上课,可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初三勉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入校 门。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比较喜欢卡通片,也照着漫画书上画漫画玩,可画得不怎么 样,也从不敢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父亲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她,母亲经常要去照顾外婆, 与案主交谈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案主读书成绩比较差,父母也就对她没什么期望,认为 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呆在家里,将来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常常用“你不行的”、“你不会的”等言语对案主做家务事予以评价。案主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父母怕她到外面学坏,也不让她出去结交同伴,使她更加孤独。居委会人员也反映案主特别敏感,只要她看见别人聚在一起讲话,就会认为是在讲她,为此还和邻居发生过矛盾。对于邻居的同龄人,她总是以 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拒绝与其交往,也从不肯参加社区活动。最近母亲发觉案主越来越不愿意与 人交往,就托熟人帮她介绍了一份简单的工作,想让她去社会上历练历练,可她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个案分析: 案主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性格问题( 2)人际沟通问题( 3)自我认同问题( 4)家庭问题 工作目标: ( 1)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2)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恢复和提高案主的自信心( 3)树立其对自我的成功认同感,从而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工作原理: ( 1)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2)“人在情境中”理论(3)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 4)现实治疗法的理论 工作方案: ⒈ 首先,工作员登门上访与案主母亲和案主进行初次见面,并和案主母亲及案主会谈。此 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主母亲和案主双方来了解案主求助的动机,尽可能的找出案主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作出是否需要给与帮助的决定。在会谈过程中,一方面工作员通过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案主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 困难,以确定是否可以结案,另一方面要向案主坦诚介绍工作员自我的身份、机构的设置及服务内容,以尽量减轻案主的疑虑和敏感度。 ⒉再通过展开一到二次的访谈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案主相信工作 者的能力,同意接受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即取得案主的信任。并同案主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 治疗计划,签订服务协议,其中涉及到澄清服务的方法、服务的性质、服务的目标,明确案 主、工作者、机构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成效评估: 本次服务计划综合考虑到案主的心理需求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

个案社会工作技巧的案例 华东师范大学社工教学资料

个案社会工作技巧的案例一
发布日期:2016-03-19
个案技巧的案例
案例一:“非典型”家庭暴力个案 一、个案基本资料 (一)姓名(化名):陈丽 (二)性别: 女 (三)年龄:41 (四)婚姻状况: 离异 (五)接案社工:李侨明、娄靓 二、个案来源 (一)接案日期:2007 年 08 月 24 日 结案日期:2007 年 10 月 8 日 (二)接案原因: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无法处理 (三)途径:社区工作站民政专干转介 三、个案背景资料 案主是 41 岁的离异家庭主妇,湖北人,婚前任公司会计,离婚 后得到了其丈夫的所有财产。案主的儿子今年 18 岁,高三,父母离 婚后随母亲到深圳生活。前夫,据案主介绍,有类似狂燥症的心理障 碍或疾病, 离婚后还以各种理由与案主一起住。案主试过以各种方式

摆脱,但都无效。前夫发病时会殴打辱骂案主,案主被打得很严重的 一次曾报过警。 案主想把前夫送到精神病院,但前夫家人不同意且并 不打算把他接回家。前夫老家在湖北,有一弟弟在深圳当律师。 案主以儿子要高考为理由辞去工作已有一年多,8 月份申请最低 生活保障, 但由于她在深圳居住时间达不到要求而被拒绝了。案主现 在想把离婚时得到的房子卖了,换成一套较小的单元,剩余的钱酌情 给前夫一些后,希望前夫能搬离。 四、案主需求分析、介入目标及理论支撑 (一)需求分析及理论支撑 中心任务介入模式首先强调的是发挥案主本身的能动性, 其次是 有限的目标,它所确立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外在的、有限的,它的 目标是案主的问题, 而非案主的个人成长。选择这种模式就是希望在 有限的服务时间内,达成案主自己选择的、明确的及有限的目标,从 而提高个案工作的效果与效率。与其他模式相比,它提供的是一个实 施过程的框架, 而对于具体介入方法的选择则没有具体的规定,而是 博采众长的方法。 此案中案主的问题比较需要急迫的解决, 且重点在于问题的解决 而不是个人的成长。所以选择此种介入模式较为妥当。 同时,艾利斯的 ABC 理论认为人的很多不适当的行为和情绪皆 来自个人不理性的理念, 人在很多情况下是非理性的。它使人逃避现 实,自怨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当人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 信念时, 他会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 而当人们接受更加理性的信念时, 其焦虑和不良情绪就会得到缓解。所以改变行为须从改变理念开始。 我们发现案主在处理前夫的问题时,一直用逃避的方式,不愿意 直接面对现实, 如自己在单位附近租房子不回家住等方式逃脱前夫对 自己的纠缠等。同时,我们发现她在没离婚之前一直是家庭的“主导 者”,过于强势,压制了丈夫和儿子的行为模式。她认为丈夫和孩子 性格内向、老实,在外面容易吃亏,所以家中的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她 一个人包揽。 因此,我们在与案主面谈时,是从“理性”的角度,以“家庭”为主 线帮助其梳理出事件的脉络, 共同诊断出问题的症结, 寻求解决方案。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重点川师大

名词解释: 1、转介:是指对本机构不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一连串的专业服务机构,转送到其他服务机构P96 2、转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将本机构接受服务的案主转由本机构的其他社会工作者继续提供服务的过程P97 3、结案:是指社会工作者为终止和案主的专业关系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P115 4、接纳:是指在双方交流与沟通时,社会工作者持有不作任何判断的态度P130 5、情感转移:是指案主将早年情绪生活经验里对某一个特定的个人(通常是父母,但并不一定)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社会工作者身上P139 6、非现实性反应(反情感转移):即社会工作者将以往的经历及与他人的关系中产生的感受和情感转移到案主身上P141 7、实际干预:是指工作者采取各种强烈的措施直接干涉案主生活的行动P186 8、危机调试:是指对危机状态下的个人、家庭或团体提供一种短期治疗或调适的过程P194 9、泛暴疗法(快速疗法):是指让案主想象地或真实地大量面对引起他的恐惧或焦虑的刺激,直至他最后习惯于这些刺激为止P218 10、自我概念:是人本治疗模式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我概念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P230 11、三角缠:是指通过第三方来实现双方互动P288 单选: 1、个案社会工作本质上的助人自助性P15 2、哲学(价值)和知识被社会工作界视为两个重要和最优先的基石P25 3、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塔夫和罗宾逊提出“机构功能”和“助人过程”这一概念而得名P56 4、功能派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兰克提出的自我心理学P56 5、社会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P62 6、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正式成立P77 7、病原诊断,通常是分析案主人格形成的历史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P106 8、联系人,是指社会工作者充当联系案主和社区各种资源的纽带P113 9、使能者(使其恢复能力),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发掘自身的能力或资源,使案主自身产生改变,以完成协议中所规定的任务P113 10、辩护人,社会工作者代表案主和某人或某一群体进行交涉,以解决案主面临的问题P114 11、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到案主的家庭、学校、单位或所在社区拜访有关人员,这种专业性的访问称作个案工作的访视,最早出现的访视是家庭访视P162 12、个案工作以文字记录为记录的主要方法和手段P166 13、个人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情绪需要或冲突,仍藏在个人的无意识中P178 14、间接治疗以环境改善技术为主,(p184)以工作者对案主的指导性强弱为标准,从弱到强共有五个直接影响的技术。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实际干预P185 15、卡布罗被称为“现代危机之父”P193 16、消除法,当某行为出现后便扣除原有的奖励刺激,以减弱或除去不理想的行为P215 17、现实治疗法认为,人的内在的“成长动力”和“健康动力”导致人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需求”P242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上课讲义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 工作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发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学者霍利斯(Florence Hollis)在20世纪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1)理论假设 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人在情境中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的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3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2)治疗技巧 ①直接治疗技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前者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支持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和同感等方式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给予服务对象必要的肯定和认可;直接影响则是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调整服务对象的不良行为。后者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反映服务对象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现实情况反思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状况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的技巧;心理动力反思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的技巧;人格发展反思则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以往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 ②间接治疗技巧。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家人、朋友、同事、邻里和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重点全归纳川师大自考

一、名词解释 1、 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 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P6 2、 转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将本机构接受服务的案主转由本机构的其他社会工作者继续提供服务的过程。 P97 3、 非直接式会谈:即案主的自我陈述。这是资料收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允许案主以自己的方式、步骤讲述自己 的故事。P102 4、 直接式会谈:是指社会工作者事先准备好一系列的问题表,从开始提问到最后结束都严格地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 这样问题就不会岀现遗漏。 P103 5、 观察:是对资料的直接感知与记录。 P103 6、 非参与观察:是指社会工作者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案主的活动。 P103 7、 结案:是指社会工作者为终止和案主的专业关系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P115 8、 联系人:是指社会工作者充当联系案主和社区各种资源的纽带。 P113 9、 使能者: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发掘自身的能力或资源, 使案主自身产生改变, 以完成协议中所规定的任务。 P113 10、 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它通过双方内心感受与情绪的动态 交互反应,从而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案主的个人能力。 P124 11、 接纳:是指在双方交流与沟通时,社会工作者持有不作任何判断的态度。 P130 12、 期望:是指一种预期或希望,希望自己的行为付岀(通常为爱的表示)能够得到某种形式的行为反应。 P131 13、 同感:也叫同理心,是准确地感知他人内在的参考架构和一直持续的情绪要素,好像是他人,但没有失去“好像” 这种情况。P133 14、 真诚是指工作者在和案主建立的专业关系中一直保持着开放和诚实的态度。 P133 15、 一致:则指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真实的自我价值观,与案主沟通的内容和行为举止要保持一致。 P133 16、 情感转移:又称转移反应,是指案主将早年情绪生活经验里对某一个特定的个人(通常是父母,但并不一定)的 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社会工作者身上,把他当作案主早年情绪生活经验中的某一特定个人一样看待。 P139 17、 反情感转移:社会工作者将以往的经历及与他人的关系中产生的感受和情感转移到案主身上。 P141 18、 沟通:是双方当事人(一个或多个)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彼此互相交换观念、感受、态度、资料、情感等内容 的双向互动过程。P148 19、 个案工作的访视:在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了解案主的有关情况,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到案主的家庭、 学校、单位或所在社区拜访有关人员,这种专业性的访问称作个案工作的访视。 P162 20、 人在情境理论:该理论认为个案社会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 应注重于研究案主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 即人 在情境。P176 21、反映沟通动力技术:又称反映讨论。是指运用评语、提问和解释等技术来探讨案主的处境和心态的过程。 22、 危机调适:是指对危机状态下的个人、家庭或团体提供一种短期治疗或调适的过程。 23、 正增强法:在某行为发生之后给予奖励性刺激,以增强或维持某一理想的行为。 24、 示范法:又称观察学习、模仿学习。是以某人或某团体的行为作为一种刺激(示范) 度,并采取相类似的行为。 P219 25、 自我实现:是指对天赋、能力、潜力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 P230 26、 自我概念: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P230 27、比较中心:这是一个由个人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和由心理需求而产生的理想图象之间加以比较的场所。 P246 28、 拒绝放弃:是指即使在案主主动希望工作者放弃努力时, 仍然不放弃,仍然对案主改变自己的能力抱有信心。 P254 29、 次系统:在家庭系统中,根据功能、世代的不同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单位,叫做次系统。 30、 边界: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其自身的界线,使它与周围的环境区别开来。 31、 家庭系统的弹性:是指家庭的适应与转变能力。 P294 32、 家庭重塑:它是运用戏剧的形式把个人的家庭生活史重演岀来,使案主可以认识过去一直影响着他的某些家庭经 验。P318 33、 自我环:即工作者利用戏剧的形式去帮助个人认识和整合自我的不同部分。 P319 P187 P194 P214 ,使案主接受近似的想法和态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参考资料

1、个案工作的定义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2、个案工作的含义: 1.是个别化的社会工作方法 2基本价值理念是尊重个性,承认人的价值和独特性 3个案工作融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身 4服务对象是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5个案工作需要动用资源 6个案工作能够同时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3、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1问题的范围:是否局限在心理问题 2对心理问题的探究深度:浅、深(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中不强调精神分析理论) 3关注点:问题成因与服务方案--个人还是环境 4工作方式:咨询室、走出个案工作室 5是否关注到社会政策、制度是否公平、合理 4、个案工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差异: 1理念:助人与服务;教育与改造;价值是否中立 2关系是否平等:平等;不平等 3关注问题的层面:心理;意识形态、政治态度 5、个案工作的目标层次:三个 1.解决案主面对的现实问题,排除情绪困扰(短期\具体目标) 2.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中期) 3.发挥潜能、完善人格、趋向自我实现(终极) 6、玛丽·里士满:1917年《社会诊断》与1922年《何谓社会个案工作》 《社会诊断》:总结、概括个案工作的个别化、案主自决原则,并强调社会环境的重要性。第一次将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独立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理论发热概括和总结,使之成为独立,可以指导实践并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7个案工作的哲学基础 西方哲学基础 1.人道主义2.实证主义3.乌托邦思想4.新教伦理5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1儒家:强调道德、三纲五常2道家:和谐、自由3佛家:博爱 8、个案工作的价值是一套有关人类福利、公平、公正、尊严等发面的理念思想。 9、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1.人的价值与尊严是与生俱来的。 2.每个人的独特性与个别性都应该被尊重。 3.人有获得资源以解决问题并发展潜能的权利。 4.人在适当的资源状况下,均有改变和成长的能力。 10、伦理守则关键性伦理 1、保密:个案工作者对案主所告知的私事或资料有保守秘密的职责与义务。 2、案主自决:案主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 3、知后同意:某些服务需案主同意后才能提供。 4、保有专业界限: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不能有双重或多重的关系。 11.、伦理困境 1保密与泄密2自我决定与父权主义3专业界线与利益冲突4专业价值与个人价值 伦理抉择原则1 预防对生命及健康的伤害优先于揭露保密资料的伤害

个案社会工作教案

《个案工作》教案 【课程教学目的】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层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个案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工作,与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一起同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它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的互动,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个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个案工作的概念、历史发展、价值观、知识基础、工作程序、工作原则与工作技巧;第二部分介绍当今个案工作中较有影响的实施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既注重了体系的完整性,也兼顾了实用性。第二部分对实施模式的深入介绍,有助于学习者对个案工作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认识。 【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个案工作方法,包括特点、程序、价值、知识与技巧等; 2、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3、为实际开展专业化的实务打好基础; 4、能把个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能动。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本课程的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从事实际个案的分析 【课程考试】考核由课后作业、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构成,其中期末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及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制作并上交一份完整个案。课后作业和平时考查共占30分,期末考试及个案制作共占70分。 第一章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取向与思路、个案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以及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服务领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与专业特性 教学难点:个案社会工作与其它助人活动的本质区别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 【教学内容】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1、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个案社会工作的经典定义,如里士满、鲍尔斯、斯莫利、霍利斯及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关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2、个案社会工作的特点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 1、案主问题的类型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技巧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技巧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技巧 问题一:会谈时,引领性技巧有哪些 引领性技巧是指工作者引导案主具体、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观念等技巧。运用引领性技巧的目的是促进案主在相关主题上做出较为具体、深入、有组织性的表达和探讨,增进工作者对案主的认识和了解。引领性技巧主要有澄清、对焦、摘要等。 澄清 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作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澄清也包括工作者解说自己所表达的不甚清楚的信息。沟通本来就是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各自拥有不同的生活空间,不是通过几句话就可以了解的。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不是一般的人际沟通,而是要深入地互动,工作者必须对案主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按照其需要提供帮助。 对焦 对焦是指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对焦可以使会谈减少跑题、多头绪的干扰,使会谈能够集中在相关主题上进行深入、具体的讨论。但工作者在运用对焦时应注意与鼓励技巧的冲突,鼓励技巧的理念主张让案主多说话、尽量表达自己,这就免不了会出现谈话漫无边际的情况,因此,对焦技巧的运用不可生硬,应考虑偏离主题的程度及所持续的时间,来决定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对焦。 摘要 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点的摘述。摘要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案主理清自己混乱的思路,突出案主在想法、感受、行为、经验上的特

点或模式,促进案主对自己有较清晰的了解。另外,工作者作完摘要后,还应向案主查证摘要是否准确,容许案主否定、接纳或更正工作者的摘要。 问题二:个案会谈的影响性技巧有哪些 影响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影响性技巧主要有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和对质。 提供信息 工作者基于专业特长和经验,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信息包括案主不知晓的新信息和帮助案主改正已有的错误信息。工作者在提供信息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案主的知识背景,分析其对信息的敏感能力和接纳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提供信息。 自我披露 选择性地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从而使案主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自我披露可以引导案主从其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参考别人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自我披露还可以为案主树立坦诚沟通的榜样,工作者的坦诚开放、与人分享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的做法,会感染案主使其愿意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披露对促进工作关系也十分有利,工作者的自我披露可以拉近与案主的心理距离,发展融洽的专业关系。 建议 对案主的情况、问题有所了解和评估后,提出客观、中肯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作为专业的助人活动,在个案会谈中,工作者通过对案主问题及相关信息的了解,总会发展出具体的'解决案主问题的思路,工作者应该向案主提出这些意见。但是,工作者首先需要考虑清楚意见或方法的可行性、背后的理念及理论的正确性。而有时如何向案主提出这些建议比方法本身的意义还要重大,如果工

个案社会工作知识要点

1、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 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助其自助的支持和服务,其目的在于协助个人或家庭,从而达到个人或家庭的良好福利状态。2、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1)、个案社会工作实施的主体。个案社会工作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者在社会服务机构从事对个人或家庭的服务。 (2)、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个人和家庭。 (3)、个案社会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个案社会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具备专业性特点。 (4)、个案社会工作的目的。个案社会工作得目的不是替案主解决问题,而是助其自助。 3、最早对个案社会工作做出贡献的是英国牧师“查默斯”,他提出了“程序指引”理论。 4、查默斯,程序指引理论的贡献? (1)、强调个性化的方法(2)、强调激励和自助的救济原则 (3)、强调对“自然资源”即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网络、邻里地区的使用。 (4)、强调对工作者的挑选与培训。 5、慈善组织会社着重工作?(多选) (1)、对员工进行培训(2)、建立了社会工作图书馆(3)COS还发展了学徒式得督导方法 6、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其自助”(单选) 7、个案社会工作大致包括的范围?(多选) (1)家庭个案社会工作(2)儿童个案社会工作(3)学校教育个案社会工作 (4)、医疗卫生个案社会工作(5)社会福利个案社会工作 8、“哲学和知识”被社会工作界视为两个最重要和最优先得“基石”(单选) 9、社会工作哲学基础?(多选) (1)、新教理论(2)人道主义(3)、实证主义(4)、乌托邦理想(5)社会福利观念 10、雷默认为,在对个人和家庭提供直接服务时存在的问题?(简答) (1)告诉案主真实情况与保护案主的矛盾(2)、法律、法规、政治与治疗目标之间的冲突 (3)、保密与特殊知情权的冲突(4)提供服务违反了案主的意愿(5)、结束服务违反了案主的意愿 11、个案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包括?(多选) (1)、心理析学(2)社会系统理论(3)沟通理论(4)、行为主义理论 (5)、认知理论(6)人文主义理论 12、功能学派的代表人是“兰克”(单选) 13、心理社会学派起源于“玛丽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出版为标志 14、问题解决模式的创始人是“波曼” 15、促使个人改变得不是工作者,而是受助者自己 16、行为修正模式的代表人是“巴甫洛夫和桑代克“(单选)

最新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

1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2 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首次使用“心理社会”3 这个概念。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发表“个4 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一文,系统阐述5 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学者霍利斯6 (Florence Hollis)在20世纪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7 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8 (1)理论假设 9 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 10 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所以只有结合11 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人在情境中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认12 为影响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13 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14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 15 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的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和人际16 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17 环境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 18 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3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19 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20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 21 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22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 23 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重点整理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重点整理 温馨提示:此重点部分仅占考试70%-80% or 75%-85% 个案工作的定义: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文化能力:文化能力是指个案工作者在沟通过程中,对案主语言、行为、情绪、心理、态度等背后存在的异质文化(亚文化)根源所具有的敏感程度和洞察能力。 文化能力的功能: 1)尊重的功能;沟通的功能;制定工作目标的功能 工作员文化能力的具体表现 1.反思工作员自身对于求助者本人及其文化的偏见及了解。 2.承认工作员自身的能力局限,避免把一些价值观念强加给求助者。 3.从求助者那里了解关于他/她自己及其所在环境的情况并试着去理解求助者对他/她自己的文化的理解与解释。 共情/同感/同理心 (1)工作员从案主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的体验其内心世界。(辨识过程) (2)工作员以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准确表达其对案主内心体验(感受)的理解。(沟通过程) (3)工作员引导案主对自己的感受作进一步思考。(沟通过程) 如何共情: 1)常用表达:“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到-、对你来说-、是不是你会觉得-、我听到好像你觉得-” 2)观察、辨识情绪 3)情绪、情感情境识别

接纳:界定:工作者理解和看待案主如真正的他 /她,包括他的长处和弱点、他的适宜与不适宜的品质、他的正面和负面的感受、他的建设性和非建设性的态度与行为,完全保持案主与生俱来的尊严与个人价值。 接纳的功能: (1)帮助工作者理解案主,使工作更有效 (2)帮助案主从防御中解脱出来,感到安全感,能表白自己,以现实的方式面对自己及自己的问题。 对峙(面质): 1、界定:一种对案主自我否定性或操纵性行为或态度的公开、诚实的挑战。其适用于案主不一致或防御行为出现时。 2、重点 (1)言语与非言语不一致 (2)所说与所做不一致 (3)会谈中前后表达不一致 (4)非言语信息的不一致:如流泪的同时脸上挂着笑容 (5)言行表现与情境氛围不一致:夫妻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妻子提出离婚;丈夫却指责妻子做的不好,警告她要改过。 (6)看法与事实不一致:案主屡次未完成分派的工作,使得以后工作时大家未考虑他,他认为大家瞧不起他、排挤他。 (7)自我概念与他人印象不一致:案主认为自己对待大家认真、尽力,而同事却认为她说一套、做一套。 3、“对峙”时注意: 1)重点是案主的具体行为、态度,而不是其整个人格; 2)避免说教、批评; 3)适当的支持,温和而坚定的提出,避免咄咄逼人。

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剖析

第一章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个案社会工作的含义 传统上,西方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社会工作是根据使用的方法或实施的领域进行分类的,因而,社会工作者被分为个案工作者、团体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儿童福利工作者和学校社会工作者等。以个人或家庭为工作对象的被称为个案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在当时主要由个案社会工作者通过不同的协助方法,借助机构力量协助个人、夫妻或家庭更有效地应对问题、挖掘潜能并恢复社会功能。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态系统理论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工作实务的主要理论基础,与之相适应的“通才取向的”社会工作遂成为社会工作的主流。 关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在其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社会的变迁、观念的变化,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兹介绍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表: 有关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定义 定义提出者与时间定义 芮奇蒙(Mary E. Richmond),1922年个案社会工作包含着一连串的工作过程,它以个人为着手点,通过对个人及其所处的环境进行有效的调试,以促进其人格成长 鲍尔斯(Swithum Bowers),1949年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以人际关系的科学知识与改善人际关系的专业技术为依据,启发与运用个人的潜能和社区资源,促使案主与其所处 环境之间有较佳的适应关系 斯梅丽(Ruth E. Smalley),1967年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促进案主运用各种社会服务,以增进其个人和一般(社会)的福利 霍丽斯(Florence Hollis),1972年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心理暨社会调试方法。个人社会功能的丧失或不良是因同时受到案主本身内在心理和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个人内在需要的满足和个人社会关系的协调 《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1994年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单以个别方式,为感受困难、生活失调的个人或家庭(案主)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务,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濯进和张曙,2001年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人类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等 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其目的在于协助个人和家庭充分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 潜能,完善人格和自我,增进其适应社会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达到个人 或家庭的良好福利状态 许莉娅,2004年个案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并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家庭方面的支 持与服务,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和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

个案社会工作

个案社会工作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含义。 1、玛丽·瑞奇蒙德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在人与环境相适应,经由工作者对案主专有意识的影响以导致案主人格发展的过程。 2、包儿认为个案工作是一门艺术,它使用人际关系的科学知识和改进人际关系的专业技术以启发和运用个人的潜能和社区资源,促使案主与其所处环境由较佳的适应关系。 3、斯梅丽认为个案社会工作就是一对一的专业的关系,促使案主动用各种社会服务,以增进个人和一般社会福利。 4、我们认为个案社会工作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与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与家庭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以使案主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与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特性。 1、关系性质:双方特殊、深度的人际互动关系;角色与个性的互动;利益的单向性;专业的动态过程。 2、手段性质:有目的的信息沟通活动;与案主的直接信息交流;与案主的环境沟通。 3、目的性质: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帮助案主回复自助的能力;工作员在自主中得到成长。 三、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 1、具体目标---具体、当前的情绪困扰

2、中期目标---自主能力恢复 3、终极目标---案主至上、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工作员与案主在互动中确定目标。 四、个案社会工作的功能---复原、预防、建设、提供资源。 五、个案工作的哲学。 1、韦伯的新教伦理。平等、自由、负责、意志胜恶 2、孔德的实证主义。效用、实验、实务性与实践性 3、乌托邦。理想国、大同社会 4、人道主义。 六、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1、人在情境中 2、保密 3、按住自决 4、时效性 5、价值中立 6、全程参与 7、伦理道德 8、助人自助 七、个案工作程序 1、订定阶段或定立阶段 2、评估阶段或研究阶段 3、契约阶段或制订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