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忆大脑机制研究论文
大学生心理中工作记忆的影响论文

大学生心理中工作记忆的影响论文大学生心理中工作记忆的影响论文心理理论是指个体理解自我和他人的愿望、意图和信念等心理状态,并依此对他人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的能力。
有研究者称它为“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认为一个个体如果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理论能力,那么他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它是继元认知发展的研究之后,又一个有关人们心理认识的重要研究方面。
心理理论具有多成分、多维度。
Shamay-Tsoory等把心理理论分为认知的心理理论(cognitive TOM)和情感的心理理论(affective TOM),认知的心理理论指个体对他人信念和知识进行推论的能力,而情感的心理理论指个体对他人的情绪状态进行推论的能力。
之后,Shamay-Tsoory和其同事的一系列损伤研究表明,腹内侧前额叶(vmPFC)损伤的患者主要是情感的心理理论受损,而额叶损伤的患者主要是认知的心理理论受损。
说明情感的心理理论和认知的心理理论的功能是相互独立的。
此后,研究者普遍认为心理理论可分为认知的心理理论和情感的心理理论。
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在追求某种目标(进行学习、记忆、思维及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的同时保持信息的能力,是用于信息的暂时存储和加工资源有限的系统。
工作记忆被认为是支持大部分行为的执行能力,因此可能负责了技能和像心理理论一样的其他能力之间的关系。
而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在活动时都要竞争工作记忆资源。
因此,工作记忆可能与心理理论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有证据表明,工作记忆与心理理论存在相关。
但这种研究目前局限于儿童领域进行,研究也只是采用“错误信念任务”,涉及的是整体的心理理论,而不是心理理论的各个具体成分。
Davis和Pratt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考察工作记忆与错误信念任务表现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数字记忆广度与错误信念表现显著相关;在控制年龄、接受性词汇和顺背数字广度等变量的状况下仍然保持显著相关。
工作记忆大脑机制的研究

工作记忆大脑机制的研究作者:申赫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89期摘要:工作记忆是目前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工作记忆以及其相关理论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从工作记忆的大脑神经机制进行探究,以及对信息的脑加工机制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关键词:工作记忆,脑神经机制,信息加工1 中央执行控制系统与被激活信息的储存工作记忆系统包括了执行控制和储存被激活信息这两个功能,执行控制主要负责管理信息的编码,提取;而储存被激活信息则是为了保持信息激活的状态,用来在随后的认知加工过程中及时的调用。
Smith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工作记忆中的中央执行系统内部包含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操作流程:第一项操作是对与当前的工作记忆相关的心里进程和反应倾向进行不同程度的抑制;第二项操作是对不同的心里认知阶段进行有选择的注意,并能够在不同的认知阶段中自由的切换;第三项操作是对在工作记忆中形成的表征表象进行不同程度的编码和检验。
之后,Smith教授又将工作记忆的执行控制功能进一步的分为五个部分:(1)注意和抑制功能:将个体的注意力在认知过程中集中于相关信息的加工上,对无关的干扰信息和加工过程则进行有意识的抑制;(2)任务管理功能:将工作记忆中的各个复杂的任务过程进行排序,并能使注意力在这些不同的认为过程中随意的转换;(3)计划功能:为工作记忆系统制订出一系列的具体任务,以便完成某一共同目标;(4)监控功能:实时的检查并更新工作记忆中操作的具体内容,为接下来的认知活动做准备;(5)编码功能:在工作记忆中根据时间和位置上的表征进行编码。
在上述的这五类操作过程中,前两类是工作记忆中最为基础的操作,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最广泛最密切。
Rosen和Engle的研究发现,能够反映工作记忆好坏的指标是受控制的注意的提取,而不是自主激活信息的被动提取,前者对工作记忆的提取有着更大的影响。
上述的功能在个体认知中的语言理解也有所表现,在认知中的连接推理是指当前注意到的句子与先前的句子建立的联系,其中就有推理的成分在起作用,如果缺乏这种推理的联系,前后时间段的信息之间存在的许多联系将随之丢失。
心理学视角下的工作记忆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工作记忆研究工作记忆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和工作环境中。
通过心理学视角对工作记忆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性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视角下的工作记忆研究,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工作记忆的定义与特点工作记忆是指一个人在处理信息时的短时存储和操作能力。
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涉及到感知、注意、记忆等多个认知过程。
工作记忆的核心特点包括容量有限、可操作性和临时性。
容量有限指的是工作记忆所能容纳的信息数量和复杂度有一定的限制;可操作性指的是工作记忆可以对信息进行操控和处理;临时性指的是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在任务结束后很快丢失。
二、工作记忆模型在心理学研究中,工作记忆被广泛研究的模型之一是Baddeley和Hitch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
该模型认为工作记忆由中央执行系统、音频循环系统和视觉空间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
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对信息进行控制、调节和处理;音频循环系统用于处理和存储语言相关的信息;视觉空间系统则用于处理和存储视觉和空间相关的信息。
三、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的能力和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个体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不同个体在工作记忆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能力。
其他影响因素包括任务难度、干扰条件、情绪和年龄等。
善于管理和运用工作记忆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认知任务。
四、工作记忆与学习工作记忆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工作记忆的能力决定了个体在学习中的记忆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有意识地操控和组织工作记忆,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工作记忆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
五、工作记忆与工作环境在工作环境中,工作记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工作记忆的能力和表现直接影响员工在工作中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工作环境的干扰和压力也会对工作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工作记忆容量与智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工作记忆容量与智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间内对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和操作的能力。
智力水平则是一个人在认知、推理、解决问题和学习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许多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容量与智力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本文将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智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工作记忆容量与智力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具有较高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通常表现出较高的智力水平。
这是因为工作记忆在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注意力控制、信息处理、推理和问题解决等。
工作记忆容量较大的个体能更好地保持和操作信息,从而更高效地完成认知任务。
在一项经典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了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工具——N-Back任务,并与智力测试相结合。
结果显示,在N-Back任务中表现优秀的参与者在智力测试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得分,即他们具有更高的智力水平。
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工作记忆容量与智力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此外,许多其他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此外,研究还发现工作记忆容量的训练可以提高智力水平。
通过进行工作记忆容量的训练,个体可以提高对信息的存储和处理能力,从而改善认知能力。
一项Meta分析研究显示,工作记忆容量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智力水平,特别是涉及到注意力、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智力水平。
这一发现表明,通过训练和提升工作记忆容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智力水平。
然而,工作记忆容量与智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
除了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小,工作记忆的质量、灵活性和处理方式等因素也会影响智力水平。
例如,过于依赖工作记忆来解决问题可能会限制个体的思维和创造力,从而影响智力水平的发展。
因此,仅仅提高工作记忆容量并不能保证智力水平的显著提升。
此外,研究还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具有较高工作记忆容量的学生往往在学校的学习中表现出较好的成绩。
这是因为工作记忆容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材料,并在考试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工作记忆训练对智商提升效果探究

工作记忆训练对智商提升效果探究工作记忆是人们在进行认知任务时暂时存储和操作信息的能力。
它是思维和学习的基础之一,对于个体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广泛关注工作记忆训练对智商提升的效果,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
本文将探究工作记忆训练对智商提升的效果,并讨论其可能的机制和实际应用。
一、工作记忆训练的定义和实施工作记忆是人们在进行认知任务时存储和操作信息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使用工作记忆来记住和处理信息,比如记住电话号码、执行复杂的数学运算或者解决问题。
工作记忆训练是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任务来提高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
工作记忆训练通常包括一些基于计算机的任务,例如在限定时间内记住、操作和推理一些信息。
这些任务可以逐渐增加难度,以适应个体的能力水平。
通过长期的训练,人们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记忆容量和处理速度。
二、工作记忆训练与智商提升的关系工作记忆训练与智商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备受争议。
一方面,一些研究发现,经过工作记忆训练后,个体的智商得分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则认为工作记忆训练只是提高了训练任务本身的表现,并不能直接提高智商。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工作记忆训练可以引起智商的持久性提升。
例如,在一项持续多年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经过多个月的工作记忆训练后,参与者的智商得分显著提高,并且这种提升在长时间的跟踪研究中仍然保持稳定。
三、工作记忆训练的可能机制虽然工作记忆训练的确能提高智商,但其具体的机制仍然存在争议。
有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改善大脑的神经网络连接和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长期训练,大脑中负责工作记忆的区域可以增强对信息的处理和存储能力,从而提高了智力水平。
此外,工作记忆训练也可能通过提高个体的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来改善智商。
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是执行认知任务时重要的调节机制,而工作记忆是这些机制的基础。
因此,通过训练工作记忆,个体可以提高对任务的关注和处理能力,进而提高智商。
多巴胺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研究

多巴胺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大脑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工作记忆作为大脑的基本认知功能之一,一直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
而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被认为在工作记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多巴胺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一、多巴胺的作用机制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它通过与多巴胺受体结合,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从而影响神经调节、运动控制、情绪和认知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在工作记忆的过程中,多巴胺通过调节神经元的活动,影响突触传递的效能。
研究发现,多巴胺信号可以增强突触的可塑性,促进信息的传递和加工。
这种增强突触可塑性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和突触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二、多巴胺对工作记忆的促进作用众多实验证据表明,多巴胺对工作记忆具有促进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神经影像学、行为实验等方法,揭示了多巴胺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关联。
首先,多巴胺与工作记忆的激活相关性得到了证实。
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在进行工作记忆任务时,多巴胺受体活动增加,多巴胺水平也相应上升。
这表明多巴胺与工作记忆的活动水平密切相关。
其次,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互动对工作记忆有重要影响。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两种相互作用的神经递质,在工作记忆中发挥着互补的作用。
研究发现,适当的多巴胺水平可以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激活,优化工作记忆表现。
此外,多巴胺还参与了工作记忆的奖赏机制。
奖赏和多巴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激活多巴胺抗应激系统,奖赏可以提高工作记忆的表现,增强注意力和执行控制能力,促进记忆的存储和提取。
三、多巴胺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可能的机制尽管多巴胺对工作记忆有促进的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人员认为,多巴胺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巴胺通过增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提高信息传递效能。
多巴胺的增加可以增强兴奋性突触的传递,促进工作记忆的建立和巩固。
心理研究称之为工作记忆的记忆系统机制研究

心理研究称之为工作记忆的记忆系统机制研究随着现代生活中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记忆成为我们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
人们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提高记忆力。
在神经心理学领域,工作记忆是一种有效的记忆系统,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任务中处理多达七条信息。
但是,我们对于工作记忆系统的机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什么是工作记忆系统?工作记忆是一种短暂的记忆系统,负责在短时间内处理和存储有关当前任务的信息。
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任务中保持注意力,并处理复杂的思维任务。
例如,当你在听取一篇演讲时,工作记忆会暂时存储演讲内容,并使你能够理解其意义。
而不同于长时记忆系统,工作记忆能够在需要时快速地存储和更新信息。
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部分工作记忆由三个组成部分组成。
第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央执行系统,它负责调度和监管工作记忆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视觉暂存器,它负责存储和加工视觉信息。
第三个组成部分是语音循环,它负责存储和加工语言信息。
中央执行系统是整个工作记忆系统的核心。
它能够调节注意和处理信息的速度,并协助我们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
视觉暂存器则能够存储当前目标并且维持其在我们的注意力中。
语音循环则能够在我们处理语言信息时保留并回忆其内容。
工作记忆系统的神经机制研究表明工作记忆系统在人脑的前额叶叶和顶叶区域激活。
这些大脑区域由特定的神经元网路组成。
神经元网路是指大脑中由许多神经元组成的网络。
这些脑区的神经元网路在研究被要求执行任务时会出现活跃状态,并且与该任务相关的神经元网路会更活跃。
在进行有效的任务规划和执行时,这些神经元可以快速地传递和处理信息。
这些高级的脑区域可以快速适应新的任务要求,并调节我们的认知过程。
如何提高工作记忆系统?许多活动和训练都可以帮助提高工作记忆系统的效率并增加它的容量。
例如,道奇球(digital n-back)游戏是一种工作记忆训练工具,它要求玩家对音频或视频信息与前面的信息进行比较。
脑电图反馈也被用于提高工作记忆能力。
多巴胺与工作记忆探索大脑的奖励工作记忆机制

多巴胺与工作记忆探索大脑的奖励工作记忆机制工作记忆是指大脑对信息进行临时存储和加工的一种能力,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处理信息时进行思维、推理和决策。
而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被认为在奖励和动机驱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多巴胺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其在大脑中的奖励工作记忆机制。
一、多巴胺的基本作用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的功能极为复杂。
首先,多巴胺与奖励和动机驱动密切相关。
当我们获得奖励或者感到满足时,多巴胺的水平会升高,激发我们继续追求奖励的动力。
其次,多巴胺还参与了运动控制、情绪调节和学习记忆等过程。
二、工作记忆的定义和功能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在短时内暂存并处理信息的记忆系统。
它是我们进行日常思考、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基础。
工作记忆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的暂存、加工和操作,以及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注意。
三、多巴胺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多巴胺和工作记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多巴胺通过调节突触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影响了神经网络的活跃性和信息传递的效率。
这一过程在工作记忆的信息加工和持续维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多巴胺参与了大脑中奖励和动机驱动的机制,进一步影响了工作记忆的表现。
研究发现,当个体面临奖励时,多巴胺的水平会上升,从而提高了工作记忆的表现。
相反,当没有奖励或奖励被剥夺时,多巴胺的水平下降,导致工作记忆能力下降。
四、奖励工作记忆机制的神经基础多巴胺与奖励工作记忆机制的神经基础主要包括下丘脑-垂体-多巴胺系统和前额叶皮层。
下丘脑-垂体-多巴胺系统是一个控制多巴胺释放的关键途径。
当个体面临奖励时,下丘脑会释放多巴胺,从而激发奖励回路的神经元活动。
前额叶皮层作为大脑中高级认知功能的执行者,与工作记忆的维持和加工密切相关。
它接收到多巴胺信号后,通过调节神经网络的活动,增强了工作记忆的表现。
五、多巴胺与工作记忆机制的临床意义对于工作记忆缺陷相关的疾病,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老年痴呆症,多巴胺与工作记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记忆大脑机制的研究
摘要:工作记忆是目前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工作记忆以及其相关理论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从工作记忆的大脑神经机制进行探究,以及对信息的脑加工机制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作记忆,脑神经机制,信息加工
1 中央执行控制系统与被激活信息的储存
工作记忆系统包括了执行控制和储存被激活信息这两个功能,执行控制主要负责管理信息的编码,提取;而储存被激活信息则是为了保持信息激活的状态,用来在随后的认知加工过程中及时的调用。
smith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工作记忆中的中央执行系统内部包含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操作流程:第一项操作是对与当前的工作记忆相关的心里进程和反应倾向进行不同程度的抑制;第二项操作是对不同的心里认知阶段进行有选择的注意,并能够在不同的认知阶段中自由的切换;第三项操作是对在工作记忆中形成的表征表象进行不同程度的编码和检验。
之后, smith教授又将工作记忆的执行控制功能进一步的分为五个部分:(1)注意和抑制功能:将个体的注意力在认知过程中集中于相关信息的加工上,对无关的干扰信息和加工过程则进行有意识的抑制;(2)任务管理功能:将工作记忆中的各个复杂的任务过程进行排序,并能使注意力在这些不同的认为过程中随意的转换;(3)计划功能:为工作记忆系统制订出一系列的具体任务,以便完成某一共同目标;(4)监控功能:实时的检查
并更新工作记忆中操作的具体内容,为接下来的认知活动做准备;(5)编码功能:在工作记忆中根据时间和位置上的表征进行编码。
在上述的这五类操作过程中,前两类是工作记忆中最为基础的操作,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最广泛最密切。
rosen和engle的研究发现,能够反映工作记忆好坏的指标是受控制的注意的提取,而不是自主激活信息的被动提取,前者对工作记忆的提取有着更大的影响。
上述的功能在个体认知中的语言理解也有所表现,在认知中的连接推理是指当前注意到的句子与先前的句子建立的联系,其中就有推理的成分在起作用,如果缺乏这种推理的联系,前后时间段的信息之间存在的许多联系将随之丢失。
工作记忆中能够实现推理计算的关键因素在于知识获得,知识丰富的个体能够更加有效的在相关句子之间建立知识性的抽象联系,以便于工作记忆更方便的提取。
在个体进行语言理解时,词语会在工作记忆中同时进行不同水平的编码,并且要对编码过的结果进行短暂储存,所以阅读广泛性与理解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baddeley认为,中央执行控制系统可能与大脑额叶的活动高度相关,但是并不能因此便将额叶确定为个体工作记忆的脑区及主要神经机制,因为额叶参与的脑活动和相当多心理程序都有紧密联系。
然而rose和engle却认为,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功能存在于额叶,尤其是额叶的背外侧皮层,于此同时,海马和内侧颞叶和工作记忆的编码,提取过程都有密切联系。
fmri的研究证实了rose和engle的推测,显示出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控制功能与大脑前额叶皮层有关,而工作记忆中处于激活状态
的信息的存储则与额叶与枕叶有关。
在工作记忆过程中,信息的编码和提取这两个功能分别受控于不同的脑区,信息的编码受控于内侧颞区,而信息的提取则受控于前内侧颞区。
postle和berger等在fmri的研究中发现,工作记忆中的错误记忆的记忆过程主要受控于前额叶皮层,而工作记忆中的真实记忆的记忆过程主要由内侧颞叶控制。
这说明,在工作记忆中认知功能和神经机制上的交互作用是并行的可分离的大脑过程。
posner在研究工作记忆中词语理解的大脑机制时进一步发现,前额叶区域与词的语义记忆有关;较后的脑区与词的意义解释有关,在信息输入的200ms后就可以观察到被激活的词语的意义,而在信息输入700ms时,只有适合的并与当前任务有关的词语含义才能维持激活状态,erp的研究结果证明了上述观点。
2不同类型的信息脑加工机制存在差异性
cadenza在研究中发现,工作记忆中的情景记忆在对信息进行提取时,右前额叶和扣带皮层的活动增加,右额极同时出现持续性的正波活动:而工作记忆中的语义性记忆的提取会使左额叶及颞叶的活动增强。
神经成像学的研究还表明,不同类型的信息激活的额区不同:言语类的材料会激活broca区、左脑半球的附属区和运动皮层区;空间类的信息则激活右脑半球的运动皮层区;客体特征类的信息激活前额叶的基底部位的脑区。
大脑两侧枕叶在工作记忆的视觉编码过程中会更多的参与,而顶叶则在进行空间表征时更多的参与。
工作记忆的视觉加工过程会激活视觉皮层和前额叶皮层内的多
个脑区,而工作记忆的空间加工过程则依赖于上额沟。
但suppes 和han发现,个体在视觉中所呈现的客体形状(如正方体)和客体的单个颜色产生的脑电波和个体给他们命名时所产生的脑电波非常类似,即视觉刺激与听觉刺激在个体大脑中所诱发的脑电波的波形类似,这种现象可能是不同感觉通道的刺激激活相同的词语语义信息所导致的。
3小结
在认知功能上,工作记忆中储存激活信息与执行控制是两套相对独立的过程。
而在脑机制上,对于工作记忆的机制存在着多种有些甚至矛盾的观点和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尤其是生理上的验证。
最近smith提出了一个最新的关于工作记忆以及其脑机制相互作用的关系模型,该模型再现了大脑在刺激信息再认的过程中认知功能与脑神经机制的简单对应关系,但还比较初级,还不能做到精确的描述工作记忆对应的脑机制的全貌。
工作记忆负荷量的大小、任务的属性对储存激活信息与执行控制两个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其中对执行控制过程所涉及的操作十分复杂,执行控制作为工作记忆的核心部分,也是工作记忆今后的研究重点,而工作记忆的脑神经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会在认知神经科学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ronald t kellogg. long-term working memory in text production. memory & cognition, 2001,43-52.
[2] kane m, a controlled-attention view of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2001,169-183
[3] 崔耀. 阅读理解中的长时工作记忆. 心理学动态,1997,(01):1-5.
[4] 托克尔·克林贝里. 超负荷的大脑《信息过载与工作记忆的极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