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数据的分析

合集下载

精品解析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同步练习试题(含详解)

精品解析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同步练习试题(含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同步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某教室9天的最高室温统计如下: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31.5,33 B.32.5,33 C.33,32 D.32,332、水果店内的5个苹果,其质量(单位:g)分别是:200,300,200,240,260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240 B.中位数是200C.众数是300 D.以上三个选项均不正确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班级开展了以“学党史知识迎建党百年”为主题的党史知识竞赛,该班得分情况如下表:全班41名同学的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76,78B .76,76C .80,78D .76,804、一组数据x 、0、1、﹣2、3的平均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0B .1C .2.5D .35、在爱心一日捐活动中,我校初三部50名教师参与献爱心,以下是捐款统计表,则该校初三教师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A .100,100B .100,150C .150,100D .150,1506、13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他们的预赛成绩各不相同,现取其中前6名参加决赛,小红同学在知道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13名同学成绩的( ) A .方差B .众数C .平均数D .中位数7、若样本12,,,n x x x ⋯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对于样本1232,32,,32n x x x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平均数为30,方差为8B .平均数为32,方差为8C .平均数为32,方差为20D .平均数为32,方差为188、某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课外体育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彤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为95,90,88,则小彤这学期的体育成绩为( )A.89 B.90 C.91 D.929、某校在计算学生的数学总评成绩时,规定期中考试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林琳同学的期中数学考试成绩为86分,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为94分,那么他的数学总评成绩是()A.86分B.88分C.90分D.90.8分10、一组数据:1,3,3,3,5,若去掉一个数据3,则下列统计量中发生变化的是()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D.方差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甲、乙两地9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如图所示,则甲、乙两地这10天日平均气温的方差大小关系为2 s 甲_____2s乙(填>或<).2、某校九年级进行了3次体育中考项目﹣﹣1000米跑的模拟测试,甲、乙、丙三位同学3次模拟测试的平均成绩都是3分55秒,三位同学成绩的方差分别是s甲2=0.01,s乙2=0.009,s丙2=0.0093.则甲、乙、丙三位同学中成绩最稳定的是 ___.3、已知一组数据:18,17,13,15,17,16,14,1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__________.4、三种圆规的单价依次是15元、10元、8元,销售量占比分别为20%,50%,30%,则三种圆规的销售均价为__________元.5、某校组织一次实验技能竞赛,测试项目有理论知识测试、实验技能操作A、实验技能操作B,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并将这三项得分分别按4:3:3的比例计算最终成绩.在本次竞赛中张同学的三项测试成绩如下:理论知识测试:80分;实验技能操作A:90分;实验技能操作B:75分;则该同学的最终成绩是______分.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为了让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校启动了“学生阳光体育短跑运动”,可以锻炼人的灵活性,增强人的爆发力,因此小明和小亮在课外活动中,报名参加了短跑训练小组.在近几次百米训练中,所测成绩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所示解答以下问题.(1)请根据图中信息,补齐下面的表格:(2)请写出小明的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小亮成绩的中位数;(3)分别计算他们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将小明与小亮的成绩比较后,你将分别给予他们怎样的建议?2、2012年8月6日,我国选手吴敏霞、何姿分别获得伦敦奥运会女子三米板跳水冠军和亚军,获得前6名的选手的决赛成绩如下:试计算各个选手5次跳水成绩的平均分和方差,并比较这6名选手的表现.3、为了响应“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号召,某学校要求学生积极加强体育锻炼,坚持做跳绳运动,跳绳可以让全身肌肉匀称有力,同时会让呼吸系统、心脏、心血管系统得到充分锻炼,学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跳绳情况,在九年级随机抽取了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测试了这些学生一分钟跳绳的个数,测试结果统计如下: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所测学生一分钟跳绳个数的众数是____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_____;(2)求这20名学生一分钟跳绳个数的平均数;4、某校举办了国学知识竞赛,满分100分,学生得分均为整数.在初赛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如下(单位:分)甲组:30,60,60,60,60,60,70,90,90,100.乙组:50,60,60,60,70,70,70,70,80,90.a________,b=________;(1)以上成绩统计分析表中=(2)小明同学说:“这次竞赛我得了70分,在我们小组中属中游略偏上!”观察上面表格判断,小明可能是________组的学生;(3)如果你是该校国学竞赛的辅导员,你会选择哪一组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复赛?并说明理由.5、4,2,0,-5的中位数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一共有9个数据,其中位数是第5个数据,∴由表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2,这组数据中数据33出现次数最多,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为3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记住这些性质是解题关键.2、A【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平均数是:15×(200+300+200+240+260)=240(g),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200,200,240,260,300,中位数是240g,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众数是200g,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以上三个选项A选项正确,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3、D【解析】【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结合表格给出的数据,即可求出结果.∵成绩为76分的有13人,人数最多, ∴众数为76分,∵把41人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第21名的成绩为80分, ∴中位数为:80分,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B 【解析】 【分析】先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定义列方程求出x 的值,再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利用中位数的定义可得答案. 【详解】解:∵数据x 、0、1、-2、3的平均数是1, ∴()1012315x ++-+=, 解得x =3,所以这组数据为-2、0、1、3、3, 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定义.5、C【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章末同步训练(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章末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章末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 九(2)班“环保小组”的5位同学在一次活动中捡废弃塑料袋的个数分别为:4,6,8,16,1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为()A.16,16 B.10,16C.8,8 D.8,162. 今年体育学业考试增加了跳绳测试项目,下面是测试时记录员记录的一组(10名)同学的测试成绩(单位:个/分钟):176180184180170176172164186180该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为()A.180,180,178 B.180,178,178C.180,178,176.8 D.178,180,176.83. 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A.80分B.82分C.84分D.86分4. 在光明中学组织的全校师生迎“五四”诗词大赛中,来自不同年级的25名参赛同学的得分情况如图所示,这些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96分,98分B.97分,98分C.98分,96分D.97分,96分5. 一组数据2,6,5,5,2,3的中位数是()A.5B.4C.2D.2或56. 某班男同学身高情况如下表,则167 cm是()A.平均数B.众数但不是中位数C.中位数但不是众数D.众数也是中位数7. 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恰好都是9.4环,方差分别是s2甲=0.90,s2乙=1.22,s2丙=0.43,s2丁=1.68.在本次射击测试中,成绩最稳定的是()A.甲B.乙C.丙D.丁8. 某文具超市有A,B,C,D四种水笔销售,它们的单价分别是5元/支,4元/支,3元/支,1.2元/支.某天的水笔销售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天该文具超市销售的水笔的单价的平均值是()A.4元/支B.4.5元/支C.3.2元/支D.3元/支二、填空题9. 数据2,2,3,4,5的中位数是________.10. 2019年5月28日全国部分宜居城市最高气温的数据如下:宜居城市大连青岛威海金华昆明三亚最高气温(℃)25283530263211. 某班为了解同学们一周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得到如下数据:则这10名同学一周在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平均数是小时.12. 若数据3,a,3,5,3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中:(1)众数是;(2) a的值是;(3)方差是.13. 某班五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分别为4,4,5,x,6.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 某公司要招聘一名职员,根据实际需要,从学历、经验和工作态度三个方面对甲、乙两名应聘者进行了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如果将学历、经验和工作态度三项得分按2∶1∶3的比例确定两人的最终得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录用者,那么将被录用(填“甲”或“乙”).15. 跳远训练时,甲、乙两名同学在相同条件下各跳了10次,统计他们的平均成绩都是5.68米,且方差为=0.3,=0.4,则成绩较稳定的是.16. 自然数4,5,5,x,y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其中位数...为4,如果这组数据唯一..的众数是5,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x,y中,x+y的最大值是.三、解答题17. 小云统计了自己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单位:千克),相关信息如下:a.小云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统计图:b.小云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分时段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如下:(1)该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约为千克(结果取整数);(2)已知该小区4月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为60,则该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约为4月的倍(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记该小区5月1日至1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5月11日至2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5月2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直接写出的大小关系.18. 为选拔两名运动员参加即将举行的十米跳台比赛,教练对甲、乙、丙、丁四名运动员十米跳台技能进行了跟踪测试,连续记录了最近五次的测试成绩(按10分制记分)如下表所示:(1)填写下表:(2)如果你是教练,你将挑选哪两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并叙述理由(至少两条).19. 中学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图. (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班级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九(1) 85 85 九(2)80(2) (3)计算两班复赛成绩的方差.{方差公式: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20. 新华机械厂有15名工人,某月这15名工人加工的零件数统计如下:(1)求这15名工人该月加工的零件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假如部门负责人把平均数定为每名工人每月加工零件的任务,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如果不合理,你认为定为多少比较合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章末同步训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2. 【答案】C3. 【答案】D[解析] 由加权平均数的公式可知=80×40%+90×60%=32+54=86 (分).故选D.4. 【答案】A[解析] 由统计图可知:按顺序排列,第13名同学的分数为96分,故中位数为96分;得分人数最多的是98分,共9人,故众数为98分.故选A.5. 【答案】B6. 【答案】D7. 【答案】C8. 【答案】D二、填空题9. 【答案】3【解析】原数据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列,且数据的个数是5个,所以中位数是第3个数据,即3.10. 【答案】29【解析】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5,26,28,30,32,35.数据共6个,是偶数,则中位数是第3和4个数据的平均数,即中位数为(28+30)÷2=29.11. 【答案】6.612. 【答案】(1)3(2)1(3)13. 【答案】5[解析] 由题意,得x=5×5-4-4-5-6=6,∴这一组数从小到大排列为4,4,5,6,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14. 【答案】乙15. 【答案】甲[解析] 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16. 【答案】5[解析] 因为中位数是4,所以x≤4,y≤4.因为唯一众数是5,所以x<4,y<4,且x≠y.因为x,y是自然数,所以当x=3,y=2(或x=2,y=3)时,x+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5.三、解答题17. 【答案】解:(1)该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为≈173(千克).故答案为173.(2)该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约为4月的≈2.9(倍).故答案为2.9.(3)由小云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统计图知,第1个10天的分出量最分散,第3个10天分出量最为集中,∴>>.18. 【答案】[解析] (1)根据给出的数据求出甲的平均数=×(7+7+8+8+8)=7.6(分),乙的众数为7分,丙的中位数为6分,丁的方差=×[(8-7)2+(7-7)2+(6-7)2+(7-7)2+(7-7) 2]=0.4.(2)综合比较各种统计量,结合实际做出判断.解:(1)从上到下依次填入7.6,7,6,0.4.(2)选甲、丁两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理由如下(不唯一):选甲:①五次的平均成绩最高,估计他的水平较高;②方差最小,说明他的成绩最稳定.选丁:①平均成绩较高,排第二,估计他的水平较高;②方差较小,说明他的成绩较稳定.19. 【答案】解:(1)填表如下: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8585九(2)8580100(2)九(1)班成绩好些.因为两个班级的平均数都相同,九(1)班的中位数高,所以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九(1)班成绩好些.(3)s21=75-852+80-852+85-852+85-852+100-8525=70,s22=70-852+100-852+100-852+75-852+80-8525=160.20. 【答案】[解析] (1)由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进行计算;(2)结合一半及一半以上的人加工零件的情况进行分析.解:(1)平均数:260件,中位数:240件,众数:240件.(2)不合理.理由:因为若把平均数260件定为每名工人每月加工零件的任务,则在这15名工人中只有4人能够完成任务.260件虽是所给数据的平均数,却不能反映工人每月加工零件任务的一般水平,这是因为平均数受到极端值的影响.而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都是240件,若把每名工人每月加工零件的任务定为2 40件,在这15名工人中有10人能够完成任务,是大部分人能达到的目标,所以每名工人每月加工零件的任务应定为240件.。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数学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04335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数学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04335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数学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63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6分 )1. (6分) 已知,当分别取,,,,时,所对应值的总和是( )A.B.C.D.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1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3分 )2. ________.3. 计算的结果等于________.4. 把的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等于________.5. 一般地,二次根式有如下性质:①;②所以_________.6. 计算: ________.7. 若,则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8. 计算:________.9. 分解因式:=________.10. 设,是两个数,规定:,则( ).y =−x+6(x−5)2−−−−−−−√x 123⋯2021y 202120312040204125+26−12−13+27+28−14−15+29+30−16−17=a −1a −−−√=a(a ≥0)()a −√2=|a|={()a −√2a(a ≥0),−a(a <0).−=(−7)2−−−−−√()7–√2−2=9–√=1−2a (2a −1)2−−−−−−−√a (2x ⋅3x =)2−2y+16xy−32y x 2p q p ∗q =4×q −(p +q)÷25∗(6∗4)=11. 如图,在长方形中无重叠放入面积分别为和的两张正方形纸片,则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12. 若是整数,则正整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_.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24分 )13. 计算:14. 善于思考的小明在学习《实数》一章后,自己探究出了下面的两个结论:①;②.时,与、之间的大小关系: (3)运用以上结论,计算:的值. 15. 阅读理解下面内容,并解决问题:善于思考的小明在学习《实数》一章后,自己探究出了下面的两个结论:①,,和都是的算术平方根,而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所以.②,,和都是的算术平方根,而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所以________.请解决以下问题:请仿照①帮助小明完成②的填空,并猜想:一般地,当,时,与,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再举一个例子,检验你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运用以上结论,计算:的值.16. 先化筒,再求值:其中17. 已知,,求的平方根.ABCD 8cm 212cm 2cm 224n−−−√n (−1)−|−2|3–√3–√3–√(=9×49×4−−−−√)2(×=(×(=9×49–√4–√)29–√)24–√)29×4−−−−√×9–√4–√9×49×4=×9×4−−−−√9–√4–√(=9×169×16−−−−−√)2(×=(×(=9×169–√16−−√)29–√)216−−√)29×16−−−−−√×9–√16−−√9×169×16(1)a ≥0b ≥0ab −−√a −√b √(2)(3)81×144−−−−−−−√18. 甲乙两人住的房间号都是三位数的完全平方数,当他们将自己的房间号写下来并排成形状时,他们惊呆了,这个数阵中每列(自上而下)两数组成的两位数也是完全平方数.请说说:他们各自房间号码是多少?19. 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时,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化成另一式子的平方.如:;.类比归纳: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将化成一个式子的平方;将下列的等式补充完整:________,并证明这个等式;变式探究:若,且,,均为正整数,则________.20.观察思考:;;;发现应用:________._______.拓展提高:,试求出的值.5+26–√=(2+3)+22×3−−−−√=(+(+2×2–√)23–√)22–√3–√=(+2–√3–√)28+215−−√=(3+5)+23×5−−−−√=(+(+2×3–√)25–√)23–√5–√=(+3–√5–√)2(1)9+214−−√(2)a +b +2=(ab−−√(a ≥0,b ≥0))2(3)a +2=(+30−−√m −−√n −√)2a m n a ==1−11×212=−12×31213=−13×41314⋯⋯(1)=1n(n+1)(2)+++⋯+=11×212×313×412018×2019(3)+++⋯+=11×313×515×71(2n−1)(2n+1)10092019n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数学人教版同步练习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6分 )1.【答案】D【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化简,然后代入求值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当时,,当时,,∴值的总和为:.故选.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1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3分 )2.【答案】【考点】加减法中的巧算【解析】y =|x−5|−x+6x ≤5y =−(x−5)−x+6=−x+5−x+6=−2x+11x >5y =x−5−x+6=1y 9+7+5+3+1+1+⋯+1=9+7+5+3+1+1×2016=2041D 78通过观察,原式可变为,每组的结果为,共分为组,据此解答。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经典题(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经典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某校在体育健康测试中,有8名男生“引体向上”的成绩(单位:次)分别是:14,12,8,9,16,12,7,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0,12 B.12,11 C.11,12 D.12,12C解析:C【分析】先把原数据按由小到大排列,然后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详解】原数据按由小到大排列为:7,8,9,10,12,12,14,16,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10+12)=11,众数为12.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众数,中位数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2.如果将所给定的数据组中的每个数都减去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组的()A.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B.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C.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D.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即可判断.由题意得该数组的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方差点评:数学公式的计算与应用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基本能力,此类问题往往考查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2017年世界未来委员会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授予我国“未来政策奖”,以表彰我国在防治土地荒漠化方面的突出成就.如图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则荒漠化土地面积是五次统计数据的中位数的年份是( )A.1999年B.2004年C.2009年D.2014年C解析:C【分析】把数据的年份从小到大排列,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答案,【详解】把数据的年份从小到大排列为:2014年、1994年、2009年、2004年、1999年,∵中间的年份是2009年,∴五次统计数据的中位数的年份是2009年,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4.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到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平均成绩相同;为优秀)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输入汉字个数150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A解析:A【分析】平均水平的判断主要分析平均数;优秀人数的判断从中位数不同可以得到;波动大小比较方差的大小.【详解】从表中可知,平均字数都是135,①正确;甲班的中位数是149,乙班的中位数是151,比甲的多,而平均数都要为135,说明乙的优秀人数多于甲班的,②正确;甲班的方差大于乙班的,又说明甲班的波动情况大,所以③也正确.①②③都正确.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5.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1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位:C︒):-6,-4,-2,0,-2,2.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2 B.中位数是-2 C.众数是-2 D.方差是5D解析:D【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依次计算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A、平均数是-2,结论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中位数是-2,结论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众数是-2,结论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方差是203,结论错误,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各部分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6.有一组数据:1,1,1,1,m.若这组数据的方差是0,则m为()A.4-B.1-C.0 D.1D解析:D【分析】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依题意可得,平均数:45mx∴224441555m mm解得m=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熟练运用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7.某校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进行了第一次体育中考模拟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表: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该班一共有42名同学B.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众数是8C.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27 D.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27分B 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解答.【详解】解:该班共有6+5+5+8+7+7+4=42(人),成绩27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众数为27;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142(24×6+25×5+26×5+27×8+28×7+29×7+30×4)=27,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第21名和第22名成绩的平均数为27分,错误的为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熟练掌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8.体育课上,某班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短跑训练,要判断哪一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要比较两名同学成绩的()A.平均数B.方差C.众数D.中位数B解析:B【分析】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反映的是数据的集中趋势,方差反映的是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越不稳定,方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越稳定.【详解】解:由于方差能反映数据的稳定性,故需要比较这两名同学5次短跑训练成绩的方差.故选B.【点睛】考核知识点: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9.甲、乙两位射击运动员参加射击训练,各射击20次,成绩如下表所示:设甲、乙两位运动员射击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 2甲和S2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2甲<S2乙B.S 2甲=S2乙C.S 2甲>S2乙D.无法比较S 2甲和S2乙的大小C解析:C【解析】【分析】先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再计算它们的方差,选择正确的答案即可.【详解】甲的平均数为:120×5×(7+8+9+10)=172乙的平均数为:120×(4×7+6×8+6×9+4×10)=172S甲2=120×{5×[(7-172)2+(8-172)2+(9-172)2+(10-172)2]}=14×[94+14+14+94]=54;S乙2=120×[4×[(7-172)2+6×(8-172)2+6×(9-172)2+4×(10-172)2]=120×[9+64+64+9]=21 20;∵54>2120∴S甲2>S乙2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及方差的知识.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x,则方差S2=1n[(x1-x)2+(x2-x)2+…+(x n-x)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0.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某体校射击队甲、乙两名队员射击比赛的成绩,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乙队员的大B .乙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甲队员的大C .甲队员成绩的中位数比乙队员的大D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比乙队员的大D 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甲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7,8,8,9,9,9,10,则中位数882=8, 甲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3×7+2×8+3×9+10)÷10=8(环),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8,8,8,8,9,9,10,则中位数是8, 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2×7+4×8+2×9+10)÷9=8(环),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3×(7-8)2+2×(8-8)3+3×(9-8)2+(10-8)2]=1.4; 乙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2×(7-8)2+4×(8-8)3+2×(9-8)2+(10-8)2]=1.2, 综上可知甲、乙的中位数相同,平均数相同,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定义和公式,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已知样本x 1,x 2,x 3,…,x n 的方差是1,那么样本2x 1+3,2x 2+3,2x 3+3,…,2x n +3的方差是___________.4【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分析原数据都乘2则方差是原来的4倍数据都加3方差不变【详解】解:设样本x1x2x3…xn 的平均数为m 则其方差为则样本2x1+32x2+32x3+3…2xn +3的平均数为2m +解析:4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分析,原数据都乘2,则方差是原来的4倍,数据都加3,方差不变. 【详解】解:设样本x 1,x 2,x 3,…,x n 的平均数为m , 则其方差为22221121...1n S x mx mx mn ,则样本2x 1+3,2x 2+3,2x 3+3,…,2x n +3的平均数为2m +3, 其方差为222144S S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计算公式及其运用:一般地设有n 个数据,x 1,x 2,…x n ,若每个数据都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后再同加或同减去一个数,其平均数也有相对应的变化,方差则变为这个倍数的平方倍.12.已知一组数据:3,3,x ,5,5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_.【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定义求得x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方差【详解】根据题意得:3+3+x+5+5=4×5解得:x=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3-4)2+(4-4)2+2(5-4)2=08故答案是:0 解析:0.8【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定义求得x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方差. 【详解】 根据题意得: 3+3+x+5+5=4×5, 解得:x=4, 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15×[2(3-4)2+(4-4)2+2(5-4)2]=0.8, 故答案是:0.8. 【点睛】考查了求一组数的方差,解题关键是熟记方差计算公式:()()()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13.今年某果园随机从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枇杷树中各选了5棵,每棵产量的平均数x (单位:千克)及方差S 2(单位:千克2)如表所示:__.甲【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乙产量较高然后比较方差得到甲比较稳定【详解】解:因为甲乙的平均数比丙大所以甲乙的产量较高又甲的方差比乙小所以甲的产量比较稳定即从这三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枇杷解析:甲 【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乙产量较高,然后比较方差得到甲比较稳定. 【详解】解:因为甲、乙的平均数比丙大,所以甲、乙的产量较高, 又甲的方差比乙小,所以甲的产量比较稳定,即从这三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枇杷树进行种植,则应选的品种是甲;故答案为:甲.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平均数.14.有一组数据如下:2,3,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__.【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2334的平均数是(2+3+3+4)4=3;【点睛】方差等于样本中各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之和再除以样本个数 解析:12【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2,3,3,4的平均数是(2+3+3+4) ÷4= 3;2222211(32)(33)(33)(43)42S ⎡⎤=-+-+-+-=⎣⎦ 【点睛】方差等于样本中各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之和再除以样本个数.15.数据-1,2,0,1,-2的方差是____.2【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这组数的平均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S2=计算【详解】设这组数的平均值为则:∴方差S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x1x2…xn 的平均数为则方差解析:2 【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这组数的平均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S 2=()()()()22221231n x x x x x x x x n ⎡⎤-+-+-++-⎣⎦计算.【详解】设这组数的平均值为x ,则:1201205x -+++-==∴方差S 2=()()()()()222221020001020215⎡⎤--+-+-+-+--=⎣⎦⨯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S 2=()()()()22221231n x x x x x x x x n ⎡⎤-+-+-++-⎣⎦,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16.若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_.【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再根据众数是5所以可得xy中必须有一个5则另一个就是6通过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解析:83【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11x y +=,再根据众数是5,所以可得x,y 中必须有一个5,则另一个就是6,通过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 ∴,x y 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4579166x y +++++=, ∴11x y +=,∴,x y 中一个是5,另一个是6,∴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2222846256661[]676963-+-+-+-+-=; 故答案为83. 【点睛】本题是一道数据统计中的综合性题目,涉及知识点较多,应当熟练掌握,特别是记忆方差的计算公式.17.已知一组数据5,10,15,x ,9的平均数是8,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9【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先求出x 的值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可知(5+10+15+x+9)÷5=8解得:x=1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591015处于解析:9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先求出x 的值,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可知,(5+10+15+x+9)÷5=8,解得:x=1,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5,9,10,15,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9,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故答案为9.【点睛】考查了中位数,掌握中位数的定义是本题的关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8.某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班学生参加了同一次数学测验,两班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x甲=82分,⎺x乙=82分,S2甲=245,S2乙=190.那么成绩较为整齐的是__________班乙【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根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故可由两班的方差得到结论【详解】∵S2甲>S2乙∴成绩较为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反映了一组解析:乙【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根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故可由两班的方差得到结论.【详解】∵S2甲>S2乙∴成绩较为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9.某班一次数学竞赛考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已知全班共有38人,且众数为60分,中位数为70分,则x2-2y=_________.=15结合众数为50分中位数为60分分情况讨论即可确定xy之值从而求出x2-2y之值【详解】∵全班共有38人∴x+y=38-(解析:50【分析】由于全班共有38人,则x+y=38-(2+3+5+6+3+4)=15,结合众数为50分,中位数为60分,分情况讨论即可确定x、y之值,从而求出x2-2y之值.【详解】∵全班共有38人,∴x+y=38-(2+3+5+6+3+4)=15,又∵众数为60分,∴x≥8,当x=8时,y=7,中位数是第19,20两个数的都为70分,则中位数为70分,符合题意;当x=9时,y=6,中位数是第19,20两个数的平均数,则中位数为(60+70)÷2=65分,不符合题意;同理当x=10,11,12,13,14,15时,中位数都不等于70分,不符合题意.则x=8,y=7.则x2-2y=64-14=50.故答案为5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关键是根据众数的人数和中位数的数值进行分类讨论x、y的取值.20.小明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5,中位数为86,众数是89,则最低两次测验的成绩之和为________.161【解析】分析:知道平均数可以求出5次成绩之和又知道中位数和众数就能求出最低两次成绩详解:由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5分∴5次数学测验的总成绩是425分∵中位数是86分众数是89分∴最低两次测解析:161【解析】分析:知道平均数可以求出5次成绩之和,又知道中位数和众数,就能求出最低两次成绩.详解:由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5分,∴5次数学测验的总成绩是425分,∵中位数是86分,众数是89分,∴最低两次测试成绩为425-86-2×89=161,故答案为:16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和众数等知识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三、解答题21.某校举办了一次趣味数学竞赛,满分100分,学生得分均为整数,达到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达到90分及以上为优秀,这次竞赛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如下(单位:分)甲组:30,60,60,60,60,60,70,90,90,100;乙组:50,60,60,60,70,70,70,70,80,90.(1)以上成绩统计分析表如表:乙组b c90%则表中a=,b=,c=.(2)如果你是该校数学竞赛的教练员,现在需要你根据成绩的稳定性选一组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复赛,你会选择哪一组?并说明理由.解析:(1)60,68,70;(2)乙组,理由见解析【分析】(1)利用中位数的定义确定a、c的值,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出b的值;(2)先计算出乙组成绩的方差,然后选择甲乙两组成绩的方差较小的一组.【详解】解:(1)甲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60602+=60,即a=60;乙组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110(50+3×60+4×70+80+90)=68;乙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70702+=70,即b=68,c=70;故填:60,68,70;(2)选择乙组.理由如下:乙组学生成绩的方差为110[(50﹣68)2+3(60﹣68)2+4(70﹣68)2+(80﹣68)2+(90﹣68)2]=116,因为甲乙两组学生成绩的平均数相同,而乙组学生成绩的方差较小,成绩比较稳定,所以选择乙组.【点睛】本题考查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各个统计量的意义及各个统计量所反映数据的特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某校需要选出一名同学去参加温州市“生活中的数学说题”比赛,现有5名候选人参加该校举办的模拟说题比赛,挑选出成绩最高者参加说题比赛.已知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情况如表所示.某校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情况(1)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是;(2)由于C、E两名候选人成绩并列第一;所以学校决定根据两人平时成绩、任课老师打分、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按2:3:5的比例最后确定成绩,最终谁将参加说题比赛.已知C、E两名候选人平时成绩、任课老师打分情况如表所示.解析:(1)85;(2)最终候选人E将参加说题比赛【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直接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C、E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75,83,85,90,90,则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是85分;故答案为:85;(2)∵C的平均成绩是:952803905235⨯+⨯+⨯++=88(分),E的平均成绩是:852903905235⨯+⨯+⨯++=89(分),∴88<89,∴最终候选人E将参加说题比赛.【点睛】本题考查中位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平均数的定义.23.某初中要调查学校学生(总数 1000 人)双休日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一部分学生,调查得到的数据分别制成频数直方图(如图 1)和扇形统计图(如图 2).(1)请补全上述统计图(直接填在图中);(2)试确定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和众数;(3)请估计该学校 1000 名学生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 4 小时的人数.解析:(1)画图见解析;(2)中位数是3小时,众数是4小时;(3)400人.【分析】(1)根据阅读5小时以上频数为6,所占百分比为12%,求出数据的总数,再用数据总数减去其余各组频数得到阅读3小时以上频数,然后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分别求得阅读0小时和4小时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补全扇形图;(2)利用各组频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中位数和众数;(3)用1000乘以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4小时的学生所占百分比即可.【详解】解:(1)总人数:6÷12%= 50 (人),阅读3小时以上人数:50-4-6-8-14-6= 12 (人),阅读3小时以上人数的百分比为12÷50= 24% ,阅读0小时以上人数的百分比为4÷50= 8% .图如下:(2)中位数是3小时,众数是4小时;(3) 1000⨯(28% + 12%)= 1000⨯40%= 400(人)答:该学校1000名学生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人数为400人.【点睛】此题考查数据的收集,主要有中位数,众数,扇形图和直方图的画法及表达的意义.24.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情况,以九年(1)班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为样本,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绘制如下两幅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说明:A级:90分﹣100分;B级:75分﹣89分;C级:60分﹣74分;D级:60分以下)(1)求出D级学生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2)求出扇形统计图中C级所在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该班学生体育测试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个等级内;(4)若该校九年级学生共有500人,请你估计这次考试中A级和B级的学生共有多少人?解析:(1)4%;(2)72°;(3)落在B 等级内;(4)380人 【分析】(1)先求出总人数,再求D 成绩的人数占的比例;(2)C 成绩的人数为10人,占的比例=10÷50=20%,表示C 的扇形的圆心角=360°×20%=72°, (3)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判断;(4)该班占全年级的比例=50÷500=10%,所以,这次考试中A 级和B 级的学生数=(13+25)÷10%=380人, 【详解】(1)总人数为25÷50%=50人,D 成绩的人数占的比例:2÷50=4%; (2)表示C 的扇形的圆心角360°×(10÷50)=360°×20%=72°;(3)由于A 成绩人数为13人,C 成绩人数为10人,D 成绩人数为2人,而B 成绩人数为25人,故该班学生体育测试成绩的中位数落在B 等级内;(4)这次考试中A 级和B 级的学生数:(13+25)÷(50÷500)=(13+25)÷10%=380(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和用样本估计总体,提取统计图中的有效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数据如下(单位:分). 甲 9582 88 81 93 79 84 78乙83 75808090 859295(1)请你计算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2)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操作技能比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名工人参加合适?请说明理由.解析:(1)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85分,中位数分别为83分、84分;(2)派乙参赛更合适.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平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即可; (2)从平均数、中位数、方差以及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 【详解】()1()19582888193798478858x =+++++++=甲(分),()18375808090859295858x =+++++++=乙 将甲工人的测试成绩从小到大排序,处在第45、位的平均数为()8284283+÷=(分), 因此甲工人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83分,将乙工人的测试成绩从小到大排序,处在第45、位的平均数为()8385284+÷=(分), 因此乙工人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84分,答: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85分,中位数分别为83分、84分.()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2222195858285...788535.58S =-+-+⎤⎣⎦=⎡+-甲(分2) ()()()2222183857585...9585418S =-+-+-⎡⎤⎣⎦+=乙(分2)①从平均数看,甲、乙均为85分,平均水平相同;②从中位数看,乙的中位数大于甲,乙的成绩好于甲; ③从方差来看,因为22S S <甲乙,所以甲的成绩较稳定;④从数据特点看,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次数,甲有3次,而乙有4次,故乙的成绩好些;⑤从数据的变化趋势看,乙后几次的成绩均高于甲,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乙更具潜力.综上分析可知,甲的成绩虽然比乙稳定,但从中位数、获得好成绩的次数及发展势头等方面分析,乙具有明显优势, 所以派乙参赛更合适. 【点睛】考查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从多角度分析数据的发展趋势是一项基本的能力.26.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成绩分别被制成下列两个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下:平均成绩/环 中位数/环 众数/环 方差 甲a771.2(1)写出表格中a ,b 的值;(2)从方差的角度看,若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并说明理. 解析:(1)7,7.5;(2)甲,理由略. 【分析】(1)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中位数的概念解答即可; (2)根据方差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解:∵甲队员的射击成绩为:5,6,6,7,7,7,7,8,8,9,∴甲队员的射击成绩平均数为:a=(5+6×2+7×4+8×2+9)÷10=7∵乙队员的射击成绩为:3,6,4,8,7,8,7,8,10,9,从小数到大数依次排列为:3,4,6,7,7,8,8,8,9,10, ∴乙队员射击成绩的中位数为:b=7.5 ∴a=7, b=7.5(2)从方差的角度看,选派甲队员去参赛,理由是: 从表中可知:S 甲2=1.2,S 乙2=4.2, ∴S 甲2<S 乙2∴甲队员的射击成绩较稳定, ∴选甲队员去参赛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计算,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7.根据重庆轨道集团提供的日客运量统计,2019年2月21日重庆轨道交通首次日客运量突破300万乘次,其中近期开通的重庆轨道交通环线日客运量为21.5万乘次.据了解,某工作日上午7点至9点轨道环线四公里站有20列列车进出站,每列车进出站时,将上车和下车的人数记录下来,各得到20个数据,并将数据进行整理,绘制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统计图.(数据分组为:A 组:170180x ≤<,B 组:180190x ≤<,C 组:190200x ≤<,D 组:200210x ≤<,E 组:210220x ≤≤)I .上车人数在C 组的是:190,190,191,192,193,193,195,196,198,198,198,198;II .上车人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如下表: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表中a=________,扇形统计图中m=_________,扇形统计图中E组所在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____度;(3)请利用平均数,估算一周内5个工作日的上午7点至9点重庆轨道环线四公里站的上车总人数.解析:(1)补图见解析;(2)193,30,36;(3)19400人.【分析】(1)用20减去A、C、D、E组的数量得到B组数量,据此即可补全直方图;(2)利用中位数的概念可求得a的值,用100%减去B、C、D、E组所占的百分比求得A 组所占的百分比可求得m的值,用360度乘以E组所占的比例即可求得相应圆心角的度数;(3)用样本的平均数乘以这一时间段的进站车数再乘以天数即可得.【详解】(1)B组的数量为:20-2-12-2-1=3,补全频数直方图如图所示:(2)2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的应该是第10、第11个数据,A、B、C、D、E组的数据是从小到大进行的,A、B组共有5个数据,C组有12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90,190,191,192,193,193,195,196,198,198,198,198,C组中的第5个数据是总数据的第10个,为193,C组中的第6个数据是总数据的第11个,为193,所以中位数为:(193+193)÷2=193,即a=193;。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有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为评估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效果,选了8块地作试验田,这8块地的亩产量(单位:kg )分别为1x ,2x ,…,8x ,下面给出的指标中可以用来评估这种农作物亩产量稳定程度的是( )A .1x ,2x ,…,8x 的平均数B .1x ,2x ,…,8x 的方差C .1x ,2x ,…,8x 的中位数D .1x ,2x ,…,8x 的众数2.小亮同学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在班级中是否属于中等水平,则需了解全班同学体重的( ) 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极差3.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恰好都是9.2环,方差分别是20.56S =甲,20.45S =乙,20.50S =丙,20.60S =丁;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4.若一组数据2468x ,,,,的方差比另一组数据5791113,,,,的方差大,则 x 的值可以为( ) A .12B .10C .2D .05.在5轮“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0分,甲的成绩方差是15,乙的成绩的方差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 B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C .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 D .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6.给出下列命题:①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②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一个数据变动,那么它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随之变动; ③如果不等式()33m x m ->-的解集为1x <,那么3m <;④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某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知识竞赛中,通过激烈角逐,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胜出,他们的成绩如表: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去参加市级比赛,应选( ) A .丁B .丙C .乙D .甲8.有甲乙两个箱子,其中甲箱内有98颗球,分别标记号码1~98,且号码不重复的整数,乙箱内没有球。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为评估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效果,选了8块地作试验田,这8块地的亩产量(单位:kg )分别为1x ,2x ,…,8x ,下面给出的指标中可以用来评估这种农作物亩产量稳定程度的是( )A .1x ,2x ,…,8x 的平均数B .1x ,2x ,…,8x 的方差C .1x ,2x ,…,8x 的中位数D .1x ,2x ,…,8x 的众数2.在5轮“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0分,甲的成绩方差是15,乙的成绩的方差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 B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C .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D .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3.某校篮球队10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则篮球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年龄 13 14 15 16 人数2341A .15,15B .14,15C .14,14.5D .15,14.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解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应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B .一组数据1、2、5、5、5、3、3的中位数和众数都是5C .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03,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1,则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D .抛掷一枚硬币100次,一定有50次“正面朝上”5.在学校举行的“我为祖国献首歌”的合唱比赛中,六位评委给初三某班的评分分别是:87、90、83、87、87、83,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87,87B .87,85C .83,87D .83,856.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1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位:C ):-6,-4,-2,0,-2,2.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平均数是-2B .中位数是-2C .众数是-2D .方差是57.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如下:5,6,6,x ,7,8,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6B .6.5C .7D .88.甲、乙两人各射击次,甲所中的环数是,,,,,,且甲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是,方差是4.根据以上数据,对甲,乙射击成绩的正确判断是( ) A .甲射击成绩比乙稳定 B .乙射击成绩比甲稳定C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相同D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无法比较9.某校九年级模拟考试中,1班的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96,108,102,110,108,82.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108 B .中位数是105 C .平均数是101D .方差是9310.实施新课改以来,某班学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值周班长小兵每周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下表是其中一周的评分结果“分值”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89,90B .90,90C .88,95D .90,9511.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某体校射击队甲、乙两名队员射击比赛的成绩,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甲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乙队员的大B .乙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甲队员的大C .甲队员成绩的中位数比乙队员的大D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比乙队员的大12.为了解某小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随机对居住在该小区的40名居民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锻炼时间(时) 3 4 5 6 7 人数(人)6131452这40名居民一周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 A .14,5B .14,6C .5,5D .5,6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参考答案二、填空题13.已知一组数据a ,b ,c 的方差为2,那么数据3a +,3b +,3+c 的方差是________.14.一组数据1x ,2x ,3x ,4x ,5x 的平均数是5,方差是3,则143x -,243x -,343x -,443x -,543x -的平均数是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15.若这8个数据-3, 2,-1,0,1,2,3,x 的极差是11,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16.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单车应运而生.为了解某单位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该单位有200名员工,某研究小组随机采访10位员工,得到这10位员工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次数分别为:17,12,15,20,17,0,7,26,17,9. (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2)试用平均数估计该单位员工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总次数.17.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组4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70分,乙组6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0分,则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______.18.甲、乙二人在相同情况下,各射靶10次,两人命中环数的平均数都是7,方差2S 甲=2.8,2S 乙=1.5,则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______.(填“甲”或“乙”)19.已知一组数据为:5,3,3,6,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20.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 ,中位数是b ,众数是c ,则数据a ,b ,c 的方差是___.三、解答题21.在推进杭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某校为了考察该校初中生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测试,并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整理,绘制了如图所示不完整的频数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和扇形统计图. (1)求样本容量,并补充完整频数直方图.(2)在抽取的这些学生中,玲玲的测试成绩为85分,你认为85分一定是这些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若成绩在80分以上(包括80分)为优秀,请估计全校1400名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人数.22.某公司共有三个部门,根据每个部门的员工人数和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绘制成如下的统计表和扇形图.各部门人数及每人所创年利润统计表部门员工人数每人所创的年利润/万元A510B 8C5(1)①在扇形图中,C部门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②在统计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这个公司平均每人所创年利润.23.在“慈善一日捐”活动中,为了解某校学生的捐款情况,抽样调查了该校部分学生的捐款数(单位:元),并绘制成下面的统计图.(1)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________,这组数据的众数为________元;(2)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3)该校共有600学生参与捐款,请你估计该校学生的捐款总数.24.学校为了让同学们走向操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启动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张明和李亮在体育运动中报名参加了百米训练小组.在近几次百米训练中,教练对他们两人的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张明13.30.004 李亮13.30.02(1)张明第2次的成绩为: 秒;(2)张明成绩的平均数为: ;李亮成绩的中位数为: ;(3)现在从张明和李亮中选择一名成绩优秀的去参加比赛,若你是他们的教练,应该选择谁?请说明理由.25.某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模范卫生城市,学校为了普及学生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创卫意识,举办了创卫知识竞赛,以下是从初一、初二两个年级随机抽取20名同学的测试成绩进行调查分析,成绩如下:初一:75 88 93 65 78 94 89 68 95 50 89 88 89 89 77 95 87 88 92 91 初二:74 96 96 89 97 74 69 76 72 78 99 72 97 85 98 74 89 73 98 74 (1)整理、描述数据: 成绩x 5059x ≤≤6069x ≤≤7079x ≤≤8089x ≤≤ 90100x ≤≤初一(频数) 1 2 3 m6 初二(频数)1937(说明:成绩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60~8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 分析数据: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初一 84 a89初二8481.5b请根据上述的数据,填空:m =______;a =______;b =______;(2)得出结论:你认为哪个年级掌握创卫知识水平较好并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26.为弘扬传统文化,某校开展了“传承经典文化,阅读经典名著”活动.为了解七、八年级学生(七、八年级各有600名学生)的阅读效果,该校举行了经典文化知识竞赛.现从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2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百分制)进行分析,过程如下:收集数据:七年级: 79,85,73,80, 75,76,87, 70, 75,94,75,79,81,71, 75,80,86,59, 83, 77.八年级: 92,74, 87,82,72,81, 94,83,77, 83,80,81,71,81,72,77,82,80,70,41.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1)由上表填空:a=,b=,c=,d=.(2)估计该校七、八两个年级学生在本次竞赛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共有多少人?(3)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学生对经典文化知识掌握的总体水平较好,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判断.【详解】解: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B解析:B【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详解】∵乙的成绩方差<甲成绩的方差,∴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3.D解析:D【分析】众数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而中位数就是大小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根据定义即可求解.【详解】在这10名队员的年龄数据里,15岁出现了4次,次数最多,因而众数是15;10名队员的年龄数据里,第5和第6个数据分别为14,15,其平均数141514.52+=,因而中位数是14.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4.C解析:C【分析】可根据调查的选择、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方差及随机事件的意义,逐个判断得结论.【详解】解:因为我国中学生人数众多,其课外阅读的情况也不需要特别精确,所以对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故选项A不正确;因为B中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2、3、3、5、5、5,位于中间的数是3,故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所以选项B说法不正确;因为0.003<0.1,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所以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故选项C说法正确;因为抛掷硬币属于随机事件,抛掷一枚硬币100次,不一定有50次“正面朝上”故选项D说法不正确.故选:C . 【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调查的选择、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方差及随机事件的意义.5.A解析:A 【分析】首先对这组数据进行排序,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回答即可. 【详解】∵这组数据排序后为83,83,87,87,87,90,∴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7872+=87.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数据个数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6.D解析:D 【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依次计算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解:A 、平均数是-2,结论正确,故A 不符合题意; B 、中位数是-2,结论正确,故B 不符合题意; C 、众数是-2,结论正确,故C 不符合题意; D 、方差是203,结论错误,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各部分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7.C解析:C 【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出x 的值,再利用中位数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5,6,6,x ,7,8,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 ∴()775667898x =⨯-+++++=, ∴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5,6,6,7,8,8,9∵这组数据最中间的数为7,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7. 故选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根据平均数正确得出x 的值是解题关键.8.B解析:B 【解析】 【分析】要判断甲,乙射击成绩的稳定性就是要比较两人成绩的方差的大小,关键是求甲的方差.甲的这组数中的众数是8就说明a ,b ,c 中至少有两个是8,而平均数是6,则可以得到a ,b ,c 三个数其中一个是2,另两个数是8,求得则甲的方差,再进行比较得出结果. 【详解】∵这组数中的众数是8,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是8, ∵平均数是6,∴a ,b ,c 三个数其中一个是2, ∴(4+1+1+4+4+16)=5,∵5>4,∴乙射击成绩比甲稳定.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9.D解析:D 【分析】把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82,96,102,108,108,110,求出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把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82,96,102,108,108,110, ∴众数是108,中位数为1021081052+=,平均数为82961021081081101016+++++=,方差为()()()()()()222222182101961011021011081011081011101016⎡⎤-+-+-+-+-+-⎣⎦ 94.393≈≠;故选D . 【点睛】考核知识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理解定义,记住公式是关键.10.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找出从小到大排列后最中间的数和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 【详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84,89,90,90,90,91,96, 最中间的数是90,则中位数是90;90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90; 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1.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甲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7,8,8,9,9,9,10,则中位数882+=8, 甲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3×7+2×8+3×9+10)÷10=8(环),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8,8,8,8,9,9,10,则中位数是8, 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2×7+4×8+2×9+10)÷9=8(环),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3×(7-8)2+2×(8-8)3+3×(9-8)2+(10-8)2]=1.4; 乙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2×(7-8)2+4×(8-8)3+2×(9-8)2+(10-8)2]=1.2, 综上可知甲、乙的中位数相同,平均数相同,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定义和公式,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解析】【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者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本组数据中,把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详解】由统计表可知:体育锻炼时间最多的是5小时,故众数是5小时;统计表中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最中间两个人的锻炼时间都是5小时,故中位数是5小时.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的能力.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二、填空题13.2【分析】根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每个数都加3所以波动不会变方差不变【详解】解:设abc 的平均数是d 所以方差不变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公式解题的关键是当数据都加上一个 解析:2【分析】根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每个数都加3,所以波动不会变,方差不变.【详解】解:设a 、b 、c 的平均数是d,()222211S =()()23a d b d c d ⎡⎤-+-+-=⎢⎥⎣⎦ , ()222221S =33(33)(33)23a d b d c d ⎡⎤+-+++-+++-+=⎢⎥⎣⎦ , ()222221S =()()23a d b d c d ⎡⎤-+-+-=⎢⎥⎣⎦, 所以方差不变.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公式,解题的关键是当数据都加上一个数时,方差不变. 14.1748【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公式的变形即可得到结果【详解】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5则4x1-34x2-34x3-34x4-34x5-3的平均数是4(x1+x2+x3+x4+x5)解析:17 48【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公式的变形即可得到结果.【详解】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5,则4x1-3,4x2-3,4x3-3,4x4-3,4x5-3的平均数是15[4(x1+x2+x3+x4+x5)-15]=17,∵新数据是原数据的4倍减3;∴方差变为原来数据的16倍,即48.故答案为:17;48.【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一般地设有n个数据,x1,x2,…x n,若每个数据都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后再同加或同减去一个数,其平均数也有相对应的变化,方差则变为这个倍数的平方倍.15.15或-05【分析】根据极差的概念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概念求解【详解】一组数据-32-10123x的极差是11当x为最大值时x﹣(﹣3)=11x=8平均数是:;当x是最小值时3﹣x=11解得:解析:1.5或-0.5【分析】根据极差的概念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概念求解.【详解】一组数据-3, 2,-1,0,1,2,3,x的极差是11,当x为最大值时,x﹣(﹣3)=11,x=8,平均数是:[3+ 2+1+0+1+2+3+8]8 1.5--÷=();当x是最小值时,3﹣x=11,解得:x=﹣8,平均数是:[3+ 2+1+0+1+2+3+(8)]80.5--÷=-()-,故答案为:1.5或-0.5【点睛】本题考查了极差和平均数,掌握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极差就是这组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解题的关键16.(1)1617;(2)这10位居民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平均次数是14次【分析】(1)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重新排列计算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即为众数;(2)根据平均数的概念将所有数解析:(1)16,17;(2)这10位居民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平均次数是14次【分析】(1)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重新排列,计算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即为众数;(2)根据平均数的概念,将所有数的和除以10即可;【详解】解:(1)按照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后,第5、第6个数分别是15和17,所以中位数是(15+17)÷2=16,17出现3次最多,所以众数是17,故答案是16,17;(2)110×(0+7+9+12+15+17×3+20+26)=14,答:这10位居民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平均次数是14次;【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概念以及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抓住概念进行解题,难度不大,但是中位数一定要先将所给数据按照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后再求,以免出错.17.76分;【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先求出这10名同学的总成绩再除以1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6(分)故答案为:76分【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本解析:76分;【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先求出这10名同学的总成绩,再除以1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048106⨯+⨯=76(分),故答案为:76分.【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不正确,而求70、80这两个数的平均数.18.乙【解析】【分析】直接利用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小越稳定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详解】∵方差=1515<28∴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正确把握方差的意义是解题关键解析:乙【解析】【分析】直接利用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小越稳定,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详解】∵方差222.8,S S=甲乙=1.5,1.5<2.8,∴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正确把握方差的意义是解题关键.19.【解析】【分析】先求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的平均数为则方差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 解析:1.6【解析】【分析】先求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336354++++÷=, 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22221S [(54)3(34)64) 1.65⎤=-+⨯-+-=⎦; 故答案为1.6.【点睛】此题考查了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1x ,2x ,n x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222212n 1S [(x x)(x x)x x)n⎤=-+-+⋯+-⎦,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20.0【解析】【分析】先确定出abc 后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abc 的方差【详解】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c 的方差故答案是:0【点睛】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概念的含义解析:0.【解析】【分析】先确定出a ,b ,c 后,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a ,b ,c 的方差.【详解】解:平均数()123242a =+++÷=;中位数()2222b =+÷=;众数2c =;a ∴,b ,c 的方差(222[(22)(22)22)30⎤=-+-+-÷=⎦.故答案是:0.【点睛】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概念的含义. 三、解答题21.(1)50;见解析;(2)不一定;见解析;(3)728【分析】(1)由总人数为100可得m的值,从而补全图形;(2)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判断即可得;(3)样本中成绩在80分以上(包括80分)占调查人数的161050+,因此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列出算式1610140050+⨯,求解可得结果.【详解】解:(1)样本容量是:10÷20%=50.70≤a<80的频数是50−4−8−16−10=12(人),补全图形如下:(2)不一定是这些学生成绩的中位数.理由:将50名学生知识测试成绩从小到大排列,第25、26名的成绩都在分数段80≤a≤90中,他们的平均数不一定是85分,因为25、26的成绩的平均数才是整组数据的中位数.(3)全校1400名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人数为:161014007285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量的选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2.(1)①108°;②9,6;(2)7.6万元.【解析】试题分析:(1)①在扇形图中,由C部门所占比例乘以360°即可得出C部门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②先计算出A部门所占比例,再计算出总人数,根据B、C部门所占比例即可求出b、c的值.(2)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试题(1)①360°×30%=108°;②∵a%=1-45%-30%=25%5÷25%=20∴20×45%=9(人)20×30%=6(人)(2)10×25%+8×45%+5×30%=7.6答:这个公司平均每人所创年利润是7.6万元.考点:1.扇形统计图;2.加权平均数.23.(1)30,10;(2)平均数为12元;(3)学生的捐款总数为7200元.【分析】(1)由题意得出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6118530+++=,由众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果;(2)由加权平均数公式即可得出结果;(3)由总人数乘以平均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6118530+++=,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0元;故答案为30,10;(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511108155201230⨯+⨯+⨯+⨯=(元);(3)估计该校学生的捐款总数为600127200⨯=(元).【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本题也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以及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24.(1)13.4;(2)13.3秒,13.3秒;(3)选择张明,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统计图给出的数据可直接得出答案;(2)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出张明成绩的平均数;先将李亮的成绩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然后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在平均数、中位数相同的情况下,再根据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根据统计图可知,张明第2次的成绩为13.4秒,故答案为:13.4;(2)张明成绩的平均数为:13.313.413.313.213.35++++=13.3(秒);李亮的成绩是:13.2,13.4,13.1,13.5,13.3,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13.1,13.2,13.3,13.4,13.5,则李亮成绩的中位数是:13.3秒;故答案为:13.3秒,13.3秒;(3)选择张明参加比赛,因为张明和李亮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都相同,但张明成绩的方差小于李亮成绩的方差,张明成绩比李亮成绩稳定.【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25.(1)8,88.5,74;(2)初一的水平较好,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数据可得出m的值,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可得a,b的值;(2)从中位数和众数的角度分析可知初一的水平较好.【详解】解:(1)由初一的成绩可知,m=8,将初一的成绩按从低到高排列,第10、11名的成绩分别为:88,89,故初一的中位数a=888988.52;初二的成绩中74分的人数最多,故初二的众数b=74,故答案为:8,88.5,74;(2)初一的水平较好,理由:因为初一和初二的平均数都是84分,但是初一的中位数是88.5分,众数是89分,而初二的中位数是81.5分,众数是74分,即初一年级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明显高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故初一的水平较好.【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26.(1)11,10,78,81;(2)90人;(3)八年级学生对经典文化知识掌握的总体水平较好,理由是八年级学生成绩的中位数较高【分析】(1)根据已知数据及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求解即可.(2)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求解可得.(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详解】(1)a=11,b=10,c=78,d=81(2)312009040⨯=(人)答:估计七八年级90分以上的学生共90人(3)八年级学生对经典文化知识掌握的总体水平较好,理由:八年级学生成绩的中位数较高【点睛】。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数学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84145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数学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84145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数学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两个黄球和一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随机从中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袋子中,经充分摇匀后,再随机摸出一个球.两次都摸出黄球的概率是 A.B.C.D.2. 布袋里有个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其中个为红色、个为白色、个为黄色,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是红色的概率是 ( )A.B.C.D.3. 一不透明袋子中装有红、绿小球各个,它们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先随机摸出一个小球,不放回,再随机摸出一个,两次都摸到绿球的概率为( )A.B.C.D.4. 某校举办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科的学科素养展示活动,小美随机选报一项,则她恰()13492919621312131416218161314好选报数学学科的概率为( )A.B.C.D.5. 一次抛掷两枚相同的硬币,则一枚硬币正面向上、一枚硬币反面向上的概率是 A.B.C.D.6. 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装有个白球,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现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再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则摸出的两个球恰好是个红球和个白球的概率是 A.B.C.D.7. 不透明袋子中装有红、绿小球各一个,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后,放回并摇匀,再随机摸出一个,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A.B.C.12231315()181413123211()42562592512252312131D.8. 小明利用计算器进行模拟实验:“从,,,,,六个数中随机弹出一个数字.”将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做了记录,并统计了某一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符合这一结果的实验可能是( )A.弹出数字的概率B.弹出奇数数字的概率C.弹出的数字不小于的概率D.弹出的数字是的倍数的概率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9. 为了防止输入性“新冠肺炎”,某医院成立隔离治疗防控小组,决定从甲、乙、丙位骨干医师中抽调人组成.则甲被抽调到防控小组的概率是________.10. 从,,,这四个数字中任取个数,取得的个数中不含的概率是________.11.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其中一边长为,另外两边的长是________.12. 从、两个数中随机选取一个数记为,再从、、三个数中随机选取一个数记为,则、的取值使得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的概率是________.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40分 )13. 为了响应市政府号召,某校开展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活动周,活动周设置了“:保持个人卫生,: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的人接触,:不随地吐痰”四个主题,每个学生选一个主题参与讨论.为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学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根据这些学生选择主题的情况绘制了如下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1412345633332012333228cm 8cm 1−2a −103b a b y =ax+b A B C D本次随机调查的学生人数是________人,并补全条形统计图;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等于________度;小明和小华两名同学准备从中各自随机参加一个主题讨论,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式求他们恰好选中同一个主题的概率. 14. 中秋节期间,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开展有奖促销活动,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转盘被分成个面积相等的扇形,四个扇形区域里分别标有“元”“元”“元”“元”的字样(如图).规定:同一日内,顾客在本商场每消费满元就可以转动转盘一次,商场根据转盘指针指向区域所标金额返还相应数额的购物券.某顾客当天消费元,转了两次转盘.该顾客最少可得________元购物券,最多可得________元购物券;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该顾客所获购物券金额不低于元的概率.15. 年冬奥会吉祥物为“冰墩墩”,冬残奥会吉祥物为“雪容融”,如图,现有三张正面印有吉祥物的不透明卡片,卡片除正面图案不同外,其余均相同,其中两张正面印有冰墩墩图案的卡片分别记为,,正面印有雪容融图案的卡片记为,将三张卡片正面向下洗匀,小明同学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记下图案后正面向下放回,洗匀后再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从这三张卡片中随机挑选一张,是“冰墩墩”的概率是________;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小明同学抽出的两张卡片都是冰墩墩卡片的概率.16. 延迟开学期间,学校为了全面分析学生的网课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把学习情况分为三个层次,:能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合理安排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完成老师的作业),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和图的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2)B (3)410203040100240(1)(2)502022A 1A 2B (1)(2)A B C 12(1)此次抽样调查中,共调查了________名学生;(2)将条形图补充完整;(3)求出图中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4)如果学校开学后对层次的学生奖励一次看电影,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你估计该校名学生中大约有多少名学生能获得奖励?2C A 1500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数学人教版同步练习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答案】B【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解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两次都摸到黄球的情况,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注意此题属于放回实验.【解答】解:画树状图如下:由树状图可知,共有种等可能结果,其中两次都摸到黄球的有种结果,∴两次都摸到黄球的概率为.故选.2.【答案】B【考点】概率公式【解析】9449B【解答】解:∵共有个乒乓球,红色球有个,∴随机摸出一个球是红色的概率是.故选.3.【答案】B【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解析】画树状图展示所有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两次都摸到红球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解答】解:由题意,画树状图如下:共有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两次都摸到绿球有种等可能的结果,,所以随机摸出一个,两次都摸到绿球的概率.故选.4.【答案】D【考点】概率公式概率的意义【解析】略【解答】62=2613B 12122P ==21216B ÷5=1解:恰好选数学学科的概率是.故选.5.【答案】D【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公式【解析】【解答】解:如图,共有种等可能的情况数,其中一枚硬币正面向上、一枚硬币反面向上的情况有种,故所求概率为:.故选.6.【答案】D【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公式【解析】列举出所有情况,看摸出的两个球恰好是个红球和1个白球的情况数占总情况数的多少即可.【解答】解:设三个白球记作,两个红球记作,则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再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1÷5=15D 42=2412D 1a ,b ,c e ,f共有种,其中摸出的两个球恰好是个红球和个白球的情况有种,故所求的概率为.故选7.【答案】D【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解析】【解答】解:两次摸球的所有的可能性树状图如下:∴两次都是红球.8.【答案】D【考点】概率公式【解析】由统计图得出对应概率,再结合选项逐项验证即可.【解答】解:由所绘统计图可知概率约为,,弹出数字的概率为,故错误;aa ,ab ,ac ,ae ,af ,ba ,bb ,bc ,be ,bf ,ca ,cb ,cc ,ce ,cf ,ea ,eb ,ec ,ee ,ef ,fa ,fb ,fc ,2511121225D.P =1413A 3161,弹出奇数数字的概率为,故错误;,弹出的数字不小于的概率为,故错误;,弹出的数字是的倍数的概率为,故正确.故选.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9.【答案】【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公式【解析】根据条件,列出树状图,即可得到所有可能和满足条件的可能个数,从而得到答案.【解答】解:位骨干医师分别为甲、乙、丙,画树状图如图:共有个等可能的结果,其中甲一定会被抽调到防控小组的结果有个,∴甲一定会被抽调到防控小组的概率.故答案为:.10.【答案】【考点】概率公式【解析】B 12C 323D 313D 23364==46232314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从,,,这四个数字中任取个数,有,,;,,;,,;,,四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取得的个数中不含的结果有种,所以取得的个数中不含的概率是,故答案为:.11.【答案】、或、【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已知条件中,没有明确说明已知的边长是腰长还是底边长,所以有两种情况讨论,还应判定每一种情况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②腰长为,则底边长为:=,底边长为,另一个腰长为,能构成三角形.因此另两边长为、或、.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其它两边的长为、或、.故答案为:、或、.12.【答案】【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公式【解析】画树状图,由树状图知,共有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若使得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的结果数为,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0123301201302312332132141410cm 10cm 12cm 8cm8cm 28−8×21212cm 8cm 10cm 10cm 12cm 8cm 10cm 10cm 12cm 8cm 10cm 10cm 12cm 8cm 136y =ax+b 2【解答】解:画树状图如下:由树状图知,共有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若使得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则,结果数为,∴使得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的概率为.故答案为:.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40分 )13.【答案】画树状图如图所示:共有个等可能的结果,小明和小华恰好选中同一个主题活动的结果有个,∴小明和小华恰好选中同一个主题活动的概率.【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本次随机调查的学生人数人,故答案为:.(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6y =ax+b a >0b ≤02y =ax+b =26131360108(3)164==41614(1)=15÷25%=606060−15−18−9=18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在扇形的圆心角.故答案为:.画树状图如图所示:共有个等可能的结果,小明和小华恰好选中同一个主题活动的结果有个,∴小明和小华恰好选中同一个主题活动的概率.14.【答案】,∵共有种等可能的结果数,该顾客所获购物券金额不低于元的结果数为,所以该顾客所获购物券金额不低于元的概率.【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公式【解析】(1)该顾客最多可得个元购物券;(2)画出树状图展示所有种等可能的结果数,找出该顾客所获购物券金额不低于元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解答】解:画树状图得:则该顾客最少可得元购物券,最多可得元购物券.(2)B =×=360∘1860108∘108(3)164==416142080(2)16501050P ==101658230640(1)2080故答案为:;;∵共有种等可能的结果数,该顾客所获购物券金额不低于元的结果数为,所以该顾客所获购物券金额不低于元的概率.15.【答案】画树状图如图,共有个等可能的结果,小明同学抽出的两张卡片都是“冰墩墩”卡片的结果有个,所以小明同学抽出的两张卡片都是“冰墩墩”卡片的概率为.【考点】概率公式列表法与树状图法【解析】从这三张卡片中随机挑选一张,共有三种情况,是“冰墩墩”有两种情况,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画出树状图,共有个等可能的结果,小明同学抽出的两张卡片都是冰墩墩卡片的结果有个,再由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正面印有“冰墩墩”图案的卡片分别记为,,正面印有“雪容融”图案的卡片记为,从这三张卡片中随机挑选一张,共有种情况,是“冰墩墩”有种情况,∴是“冰墩墩”的概率为.故答案为:.画树状图如图,共有个等可能的结果,小明同学抽出的两张卡片都是“冰墩墩”卡片的结果有个,2080(2)16501050P ==10165823(2)94P =49(1)(2)94(1)A 1A 2B 322323(2)944所以小明同学抽出的两张卡片都是“冰墩墩”卡片的概率为.16.【答案】人数:=(人).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所占圆心角度数==.=(人).答:该校学生中大约有名学生能获得奖励.【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解析】(1)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可知:学习态度层级为的有人,占调查学生的,即可求得总人数;(2)由(1)可知:人数为:=人,将图①补充完整即可;(3)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所以可以求出:=;(4)从扇形统计图可知,层次的学生数占得百分比为,再估计该市近名初中生中能获得奖励学生数就很容易了.【解答】=(人)答:共调查了名学生,故答案为:;人数:=(人).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P =49200C 200−120−5030C ×(1−25%−60%)360∘54∘1500×25%375375A 5025%C 200−120−5030×360∘×(1−25%−60%)360∘54∘A 25%150050÷25%200200200C 200−120−5030所占圆心角度数==.=(人).答:该校学生中大约有名学生能获得奖励.C ×(1−25%−60%)360∘54∘1500×25%375375。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第20章-数据的分析(22页)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第20章-数据的分析(22页)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测试1 平均数(一)学习要求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会求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一组数据中有3个7,4个11和3个9,那么它们的平均数是______.2.某组学生进行“引体向上”测试,有2名学生做了8次,其余4名学生分别做了10次、7次、6次、9次,那么这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______次,在平均成绩之上的有______人.3.某校一次歌咏比赛中,7位评委给8年级(1)班的歌曲打分如下:9.65,9.70,9.68,9.75,9.72,9.65,9.78,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计算平均分为该班最后得分,则8年级(1)班最后得分是______分.二、选择题4.如果数据2,3,x,4的平均数是3,那么x等于( ).(A)2 (B)3 (C)3.5 (D)45.某居民大院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45度,5户用电50度,6户用电42度,则每户平均用电( ).(A)41度(B)42度(C)45.5度(D)46度三、解答题6.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单位:厘米)如下:甲队:178 177 179 178 177 178 177 179 178 179;乙队:178 179 176 178 180 178 176 178 177 180.(1)(2)甲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______厘米,乙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______厘米;(3)你认为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简要说明理由.7假如学期总评按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各占1∶3∶6的比例来计算,那么小明和小颖的学期总评成绩谁较高?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8.某公园对游园人数进行了10天统计,结果有4天是每天900人游园,有2天是每天1100人游园,有4天是每天800人游园,那么这10天平均每天游园人数是______人.9.如果10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5米,其中2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5米,那么余下8名学生的平均身高是______米.10.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体育课外活动占学期成绩的10%,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60%,一名同学上述三项成绩依次为90,92,73分,则这名同学本学期的体育成绩为______分,可以看出,三项成绩中______的成绩对学期成绩的影响最大. 二、选择题 11.为了解乡镇企业的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市水利管理部门抽查了部分乡镇企业在一个月中的用水情况,其中用水15吨的有3家,用水20吨的有5家,用水30吨的有7家,那么平均每家企业1个月用水( ). (A)23.7吨 (B)21.6吨 (C)20吨 (D)5.416吨 12.m 个x 1,n 个x 2和r 个x 3,由这些数据组成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3321x x x ++(B)3r n m ++ (C ) 3321rx nx mx ++ (D)r n m rx nx mx ++++321 三、解答题13小明的父亲买了一张面值600元的天然气使用卡,已知天然气每立方米1.70元,请估计这张卡是否够小明家用一个月(按30天计算),将结果填在后面的横线上.(只填“够”或“不够”)结果为:______.并说明为什么.14.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某中学八年级(1)班共有40名同学参加了“我为灾区献爱心”的活动.活动结束后,生活委员小林将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右的统计图.(1)求这40名同学捐款的平均数;(2)该校共有学生1200名,请根据该班的捐款情况,估计这个中学的捐款总数大约是多少元?15.某地为了解从2004年以来初中学生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随机调查了本地区1000名初中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调查时,每名学生可在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解题技巧、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等六个方面中选择自己认为是优秀的项.调查后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学生获得优秀人数最多的一项和最有待加强的一项各是什么?(2)这1000名学生平均每人获得几个项目优秀?(3)若该地区共有2万名初中学生,请估计他们表达能力为优秀的学生有多少人?测试2 平均数(二)学习要求加强实际问题中平均数的计算,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已知7,4,5和x的平均数是5,则x=______.2.某校12名同学参加数学科普活动比赛,其中8名男同学的平均成绩为85分,其余的女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6分,则该校12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______分.3.某班50名学生平均身高168cm,其中30名男生平均身高170cm,则20名女生的平均身高为______cm.二、选择题4.如果a、b、c的平均数是4,那么a-1,b-5和c+3的平均数是( ).(A)-1 (B)3 (C)5 (D)95那么这次知识问答全班的平均成绩是( )(结果保留整数).(A)80分(B)81分(C)82分(D)83分三、解答题6.某班有学生52人,期末数学考试平均成绩是72分.有两名同学下学期要转学,已知他俩的成绩分别为70分和80分.求他俩转学后该班的数学平均分.7.某瓜农采用大棚栽培技术种植了1亩地的两种西瓜,共产出了约600个西瓜.在西瓜上计算这10个西瓜的平均质量,并估计这1亩地的西瓜产量是多少千克.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8.如果一组数据中有3个6、4个-1,2个-2、1个0和3个x,其平均数为x,那么x=______.9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7.7环,则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______.二、选择题10.一次考试后,某学习小组组长算出全组5位同学数学的平均分为M,如果把M当成另一个同学的分数,与原来的5个分数一起,算出这6个分数的平均数为N,那么M∶N 为( ).(A)5∶6 (B)1∶1 (C)6∶5 (D)2∶111.某辆汽车从甲地以速度v 1匀速行驶至乙地后,又从乙地以速度v 2匀速返回甲地,则汽车在这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2121v v v v +(B) 2121v v vv + (C)221v v + (D) 21212v v vv +12.某同学在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此算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为( ). (A)3 (B)-3 (C)3.5 (D)-3.5 三、解答题13.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执行“限塑令”.“限塑令”执行前,某校为了了解本校学生所在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情况,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所在家庭每月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只)65 70 85 75 79 74 91 81 95 85 (1)计算这10名学生所在家庭平均每月使用塑料袋多少只?(2)“限塑令”执行后,家庭每月使用塑料袋数量预计将减少50%.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该校1000名学生所在家庭每月使用塑料袋可减少多少只?拓展、探究、思考一、解答题14.某中学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抽测了同年龄的40名女学生的身高情况,统计人员将上述数据整理后,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如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频数分布表中的A =______;(2)这40名女学生的平均身高是______cm(精确到0.1cm). 15.某人为了了解他所在地区的旅游情况,收集了该地区2004至2007年每年的旅游收入及入境旅游人数(其中缺少2006年入境旅游人数)的有关数据,整理并分别绘成图1,图2.图1 图2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2004至2007年四年的年旅游收入的平均数是______亿元;(2)据了解,该地区2006年、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的年增长率相同,那么2006年入境旅游人数是______万人;(3)根据第(2)小题中的信息,请把图2补画完整.测试3 中位数和众数(一)学习要求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学校篮球集训队11名队员进行定点投篮训练,将11名队员在1分钟内投进篮筐的球数由小到大排序后为6,7,8,9,9,9,9,10,10,10,12,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_____.2.资阳市某学校初中2008级有四个绿化小组,在植树节这天种下柏树的棵数如下:10,10,x,8,若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相等,那么它的中位数是______棵.3.已知数据1,2,x和5的平均数是2.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二、选择题4.对于数据2,4,4,5,3,9,4,5,1,8,其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 ).(A)4 4 6 (B)4 6 4.5 (C)4 4 4.5 (D)5 6 4.55.为了筹备班里的新年联欢会,班长以全班同学最爱吃哪几种水果做民意调查,以决定最终买什么水果.该次调查结果最终应该由数据的( )决定.(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无法确定6.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打靶8次,命中的环数如图所示,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为( )(A)9与8(B)8与9(C)8与8(D)8.5与9三、解答题7.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进行团体活动,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甲群:13 13 14 15 15 15 1 5 16 17 17;乙群:3 4 4 5 5 6 6 54 57.回答下列问题:(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______岁,中位数是______岁,众数是______,其中______能较好地反映这群游客的年龄特征:(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______岁,中位数是______岁,众数是______,其中______能较好地反映这群游客的年龄特征.8.某饮食公司为一学校提供午餐,有3元、4元和5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定一份).如图,是五月份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这个月一共销售了10400份饭菜,那么师生购买午餐费用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9那么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______,中位数是______,平均数是______.10.如果数据20,30,50,90和x的众数是20,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平均数是______.二、选择题11.已知数据x,5,0,3,-1的平均数是1,那么它的中位数是( ).(A)0 (B)2.5 (C)1 (D)0.512.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一个数据变动,那么( ).(A)平均数一定会变动(B)中位数一定会变动(C)众数一定会变动(D)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能都不变三、解答题13.某校八年级(1)班50名学生参加2009年贵阳市数学质量监控考试,全班学生的成绩统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众数是______;(2)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______;(3)该班张华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是83分,能不能说张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班中游偏上水平?试说明理由.14.某中学要召开运动会,决定从九年级全部的150名女生中选30人,组成一个花队(要求参加花队的同学的身高尽可能接近).现在抽测了10名女生的身高,结果如下(单位:厘米):166 154 151 167 162 158 158 160 162 162.(1)依据数据估计,九年级全体女生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2)这10名女生的身高的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3)请你依据本数据,设计一个挑选参加花队的女生的方案.(要简要说明)拓展、探究、思考一、选择题15.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为此,我市就“你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是多少”的问题随机调查了某区300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A组:t<0.5h;B组:0.5h≤t<1h;C组:1h≤t<1.5h;D组:t≥1.5h.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 ).(A)B组(B)C组(C)D组(D)A组二、解答题16.为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情况,现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如下,其中右侧扇形统计图中的圆心角 为36°.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样本容量、m的值及抽取部分学生体育成绩的中位数;(2)已知该校九年级共有500名学生,如果体育成绩达28分以上(含28分)为优秀,请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成绩达到优秀的总人数.测试4 中位数和众数(二)学习要求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数据特征.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在一组数据中,受最大的一个数据值影响最大的数据代表是______.2.数据2,2,1,5,-1,1的众数和中位数之和是______.二、选择题3.某班第一小组7名同学的毕业升学体育测试成绩(满分30分)依次为:25,23,25,23,27,30,2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23 25 (B)23 23 (C)25 23 (D)25 254.为调查八年级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某校抽查了8名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依次是:75,70,90,70,70,58,80,55(单位:分钟),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依次为( ).(A)70 70 71 (B)70 71 70 (C)71 70 70 (D)70 70 70三、解答题5.某校九年级举行了一次数学测验,为了估计平均成绩,在619份试卷中抽取一部分试卷的成绩如下:有1人100分,2人90分,12人85分,8人80分,10人75分,5人70分.(1)求出样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估计全年级的平均分.6(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提升到2万元,董事长的工资提升到3万元,那么新的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什么?(3)你认为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谈一谈你的看法.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7.已知a<b<c<d,则数据a,a,b,c,d,b,c,c的众数为______,中位数为______,平均数为______.8.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m,众数是n,则将这组数据中每个数都减去a后,新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众数是______.二、选择题9.有7个数由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如果这组数中前4个数的平均数是33,后4个数的平均数是42,那么这7个数的中位数是( ).(A)34 (B)1 6 (C)38 (D)20三、解答题10.文艺会演中,参加演出的10个班各派1名代表担任评委给演出打分,1班和2班的成绩如下:(1)若根据平均数作为评选标准,两个班谁将获胜?你认为公平吗?为什么?(2)采用怎样的方法,对参赛的班级更为公平?如果采用你提供的方法,两个班谁将获胜? 11.某同学为了完成统计作业,对全校的耗电情况进行调查.他抽查了10天中全校每天的耗(1)写出上表中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2)由(1)获得的数据,估计该校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耗电量;(3)若当地每度电的定价是0.5元,写出该校应付的电费y(元)与天数x(取正整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拓展、探究、思考一、解答题12.在学校组织的“喜迎奥运,知荣明耻.文明出行”的知识竞赛中,每班参加比赛的人数相同,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相应等级的得分依次记为100分,90分,80分,70分.学校将某年级的1班和2班的成绩整理并绘制成如下的统计图:请你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此次竞赛中,2班成绩在C级以上(包括C级)的人数为______;(2)(3)①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角度来比较1班和2班的成绩;②从平均数和众数的角度来比较1班和2班的成绩;③从B级以上(包括B级)的人数的角度来比较1班和2班的成绩.测试5 极差和方差(一)学习要求了解极差和方差的意义和求法,体会它们刻画数据波动的不同特征.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一组数据100,97,99,103,101中,极差是______,方差是______. 2.数据1,3,2,5和x 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 3.一个样本的方差1212s [(x 1-3)2+(x 2-3)2+…+(x n -3)2],则样本容量是______,样本平均数是______. 二、选择题4.一组数据-1,0,3,5,x 的极差是7,那么x 的值可能有( ). (A)1个 (B)2个 (C)4个 (D)6个 5.已知样本数据1,2,4,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3 (B)中位数是4 (C)极差是4 (D)方差是2 三、解答题6.甲、乙两组数据如下:甲组:10 9 11 8 12 13 10 7; 乙组:7 8 9 10 11 12 11 12.分别计算出这两组数据的极差和方差,并说明哪一组数据波动较小.7.为检测一批橡胶制品的弹性,现抽取15条皮筋的抗拉伸程度的数据(单位:牛): 5 4 4 4 5 7 3 3 5 5 6 6 3 6 6 (1)这批橡胶制品的抗拉伸程度的极差为______牛;(2)若生产产品的抗拉伸程度的波动方差大于1.3,这家工厂就应对机器进行检修,现在这家工厂是否应检修生产设备?通过计算说明.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8.随机从甲、乙两块试验田中各抽取100株麦苗测量高度,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的结果:甲x =13,乙x =13,2甲s =3.6,2乙s =15.8,则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试验田是______. 9.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减去同一个非零数,则平均数______,方差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二、选择题10.关于数据-4,1,2,-1,2,下面结果中,错误的是( ).(A)中位数为1 (B)方差为26 (C)众数为2 (D)平均数为011.某工厂共有50名员工,他们的月工资方差是s 2,现在给每个员工的月工资增加200元,那么他们的新工资的方差( ).(A)变为s2+200 (B)不变(C)变大了(D)变小了12.数据-1,0,3,5,x的极差为7,那么x等于( ).(A)6 (B)-2 (C)6或-2 (D)不能确定三、解答题13.甲、乙两个组各10名同学进行英语口语会话测试,每个人测试5次,每个同学合格的次数分别如下:甲组:4 1 2 2 1 3 3 1 2 1;乙组:4 3 0 2 1 3 3 0 1 3.(1)如果合格3次以上(含3次)为及格标准,请你说明哪个小组的及格率高;(2)请你比较两个小组口语会话的合格次数谁比较稳定.测试6 极差和方差(二)学习要求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掌握分析数据的思想和方法.课堂学习检测一、选择题 1.如图是根据某地2008年4月上旬每天最低气温绘成的折线图,那么这段时间最低气温的极差、众数、平均数依次是( ).A .5° 5° 4°B .5° 5° 4.5°C .2.8° 5° 4°D .2.8° 5° 4.5°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甲组数据的方差2甲s =121,乙组数据的方差2乙s =101,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的波动大 (B)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的波动大 (C)甲组数据与乙组数据的波动一样大 (D)甲、乙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不能比较 二、填空题3.已知一组数据1,2,0,-1,x ,1的平均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______. 4.样本数据3,6,a ,4,2的平均数是5,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5.样本数据3,6,a ,4,2的平均数是5,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______.6.已知样本x 1、x 2,…,x n 的方差是2,则样本3x 1+2,3x 2+2,…,3x n +2的方差是_____ ____.7.如图,是甲、乙两地5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统计图,则甲、乙两地这6天日平均气温的方差大小关系为:2甲s ______2乙s (填“<”或“>”号),甲、乙两地气温更稳定的是:______.二、解答题8.星期天上午,茱萸湾动物园熊猫馆来了甲、乙两队游客,两队游客的年龄如下表所示:甲队.乙队:(1)(2)根据前面的统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能代表甲队游客一般年龄的统计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乙队游客的年龄特征吗?为什么?9.为了解某品牌A,B两种型号冰箱的销售状况,王明对其专卖店开业以来连续七个月的(1)完成下表((2)专卖店今后的进货情况提出建议(字数控制在20~50字).参考答案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测试1 平均数(一)1.9.2. 2.8;2. 3.9.70. 4.B . 5.C . 6.(1)略;(2)178,178;(3)甲队,理由略. 7.小明8.900. 9.1.625. 10.80.4;体育技能测试. 11.A . 12.D . 13.够用;∵30×10×1.7=510<600. 14.(1)41元;(2)49200元.15.(1)解题技巧,动手能力;(2)2.84;(3)7000.测试2 平均数(二)1.4. 2.82. 3.165. 4.B . 5.C . 6.88.715070805272=--⨯(分).7.10个西瓜的平均质量51013.416.429.430.524.515.5=⨯+⨯+⨯+⨯+⨯+⨯ (千克),估计总产量是5×600=3000(千克).8.1. 9.4. 10.B . 11.D . 12.B . 13.(1)80; (2)4000.14.(1)6;(2)158.8. 15.(1)45; (2)220;(3)略.测试3 中位数和众数(一)1.9;9. 2.11. 3.2. 4.C . 5.C . 6.C .7.(1)15,15,15,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16,5,4、5和6,中位数和众数.8.按百分比计算得这个月3元、4元和5元的饭菜分别销售10400×20%=2080份,10400×65%=6760份,10400×15%=1560份,所以师生购买午餐费用的平均数是95.310400515604676032080=⨯+⨯+⨯元;中位数和众数都是4元.9.1.75;1.70;1.69. 10.30;42. 11.A . 12.A . 13.(1)88;(2)86;(3)不能.因为83小于中位数. 14.(1)平均身高为16010162162160158162167151154166=++++++++(厘米);(2)中位数是161厘米,众数是162厘米;(3)根据(1)(2)的计算可知,大多数女生的身高应该在160厘米和162厘米之间,因此可以选择这部分身高的女生组成花队. 15.B .16.(1)50,5,28;(2)300.测试4 中位数和众数(二)1.平均数. 2.2.5或3.5. 3.D . 4.A .5.(1)样本平均数是80分,中位数是80分,众数是85分;(2)估计全年级平均80分. 6.(1)平均数是209133200350051000115002200013500140001500≈⨯+⨯+⨯+⨯+⨯+⨯+⨯+(元),中位数和众数都是1500(元); (2)平均数是32883320035005100011500220001185001285001500≈⨯+⨯+⨯+⨯+⨯+⨯+⨯+(元),中位数和众数都是1500(元).(3)中位数和众数都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而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与大多数人的工资差别较大,导致平均数和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7.⋅++++8322;2;dc b a c b c 8.m -a ;n -a . 9.A . 10.(1)3.7101437681=⨯+⨯+⨯=x (分),6.71011067382=⨯+⨯+⨯=x (分),2班将获胜;我认为不公平,因为4号评委给两个班的打分明显有偏差,影响了公正性;(2)可以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数,这样1班获胜;也可以用中位数来衡量标准,也是1班获胜. 11.(1)众数是113度,平均数是108度;(2)估计一个月的耗电量是108×30=3240(度); (3)解析式为y =54x (x 是正整数).12.(1)21; (2)1班众数:90分;2班中位数:80分;(3)略测试5 极差和方差(一)1.6;4. 2.2. 3.12;3. 4.B . 5.B .6.甲组的极差是6,方差是3.5;乙组的极差是5,方差是3;说明乙组的波动较小. 7.(1)4;(2)方差约是1.5,大于1.3,说明应该对机器进行检修. 8.甲. 9.改变;不变. 10.B . 11.B . 12.C . 13.(1)甲组及格率是30%,乙组及格率是50%,乙组及格率高;(2)甲x =2,乙x =2,2甲s =1,2乙s =1.8,甲组更稳定.测试6 极差和方差(二) 1.B . 2.B. 3.4. 4.8. 5.8. 6.18. 7.>,乙. 8(2)①平均数;②不能;方差太大.9.(1)A 型:平均数 14;方差4.3(约);B 型:中位数 15. (2)略.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全章测试一、填空题1.从一组数据中取出m 个x 1,n 个x 2,p 个x 3组成一个数据样本,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____.2.数据1,x ,2,5的中位数是3,则x =______.3.甲、乙两人在相同情况下各射靶10次,环数的方差分别是2甲s =1.4,2乙s =1.2,则射击稳定性高的是______.4.某中学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分段统计参赛学生的成绩如下表(分数为整数,满分为100分),5.若x 1、x 2、x 3的方差为4,则2x 1+3,2x 2+3,2x 3+3的方差为______. 二、选择题6.若x ,y ,z 的平均数是6,则5x +3,5y -2,5z +5的平均数是( ). (A)6 (B)30 (C)33 (D)327.从某市5000名初一学生中,随机地抽取100名学生,测得他们的身高数据,得到一个样本,则这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四个统计量中,服装厂最感兴趣的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8.小明对本班同学每天花多少零用钱进行了调查,计算出平均数为3,中位数为3,众数为2,极差为8,假如老师随机问一名同学每天花多少零用钱,最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 ). (A)3 (B)2 (C)8 (D)不能确定9.已知x 1,x 2,…,x 10的平均数是a ;x 11,x 12,…,x 30的平均数是b ,则x 1,x 2,…,x 30的平均数是( ).(A))(21b a + (B))(301b a + (C))2010(301b a +(D))3010(401b a + 10.甲乙两人在跳远练习中,6次成绩分别为(单位:米):甲:3.8 3.8 3.9 3.9 4 4; 乙:3.8 3.9 3.9 3.9 3.9 4.则这次跳远练习中,甲乙两人成绩方差的大小关系是( ).(A)2甲s >2乙s(B)2甲s <2乙s(C)2甲s =2乙s(D)无法确定三、解答题11.某农户在山上种了脐橙果树44株,现进入第三年收获期,收获时,先随意采摘5株果树上的脐橙,称得每株树上的脐橙重量如下(单位:千克):35,35,34,39,37.若市场上的脐橙售价为每千克5元,估计这年该农户卖脐橙的收入为多少元?12.如图,是某单位职工年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龄为多少?(2)该单位职工在哪个年龄段的人数最多?(3)该单位职工年龄的中位数在哪个年龄段内?13.学期末,假设在评选优秀干部时,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这三方面的重要比为3∶3∶4,通过计算说明谁应当选为优秀学生干部.14.如图是甲、乙二人在八年级下学期的9次数学考试成绩:(1)(2)请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人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至少写出三条)15.为了比较市场上甲、乙两种电子钟每日走时误差的情况,从这两种电子钟中,各随机抽取10台进行测试,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数据如下表(单位:秒):(2)计算甲、乙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方差;(3)根据经验,走时稳定性较好的电子钟质量更优,若两种类型的电子钟价格相同,请问:你买哪种电子钟?为什么?16.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某中学九年级组织了《祖国在我心》征文比赛,共收到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参赛学生的文章共100篇(参赛学生每人只交一篇),下面扇形统计图描述了各班参赛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情况(尚不完整).比赛一、二等奖若干,结果全年级25人获奖,其中三班参赛学生的获奖率为20%,一、二、三、四班获奖人数的比为6∶7∶a∶5.(1)填空:①四班有______人参赛, =______°.②a=______,各班获奖学生数的众数是______.(2)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学生每人分别得到价值100元、60元的学习用品,购买这批奖品共用去1900元,问一等奖、二等奖的学生人数分别是多少?参考答案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全章测试1.⋅++++pn m px nx mx 321 2.4. 3.乙. 4.81. 5.16. 6.D . 7.C . 8.B . 9.C . 10.A .11.7920元. 12.41,40~42,40~42.13.平均数分别为26.2,25.8,25.4,班长应当选, 14.(1)(2)略.15.(1)甲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是:0)2112224431(101=+--+-++--乙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是:0)1222122134(101=+-+-+-+--∴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都是0秒.(2)=⨯=-++--+-=60101])02()03()01[(1012222甲s 6秒2 8.46101])01()03()04[(1012222=⨯=-++--+-= 乙s 秒2∴甲乙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方差分别是6秒2和4.8秒2.(3)我会买乙种电子钟,因为平均数相同,且甲的方差比乙的大,说明乙的稳定性更好,故乙种电子钟的质量更优.16.(1)①25,90°; ②7,7; (2)10,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数据的分析测试1 平均数(一)学习要求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会求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一组数据中有3个7,4个11和3个9,那么它们的平均数是______.2.某组学生进行“引体向上”测试,有2名学生做了8次,其余4名学生分别做了10次﹨7次﹨6次﹨9次,那么这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______次,在平均成绩之上的有______人.3.某校一次歌咏比赛中,7位评委给8年级(1)班的歌曲打分如下:9.65,9.70,9.68,9.75,9.72,9.65,9.78,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计算平均分为该班最后得分,则8年级(1)班最后得分是______分.二﹨选择题4.如果数据2,3,x,4的平均数是3,那么x等于( ).(A)2 (B)3 (C)3.5 (D)45.某居民大院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45度,5户用电50度,6户用电42度,则每户平均用电( ).(A)41度(B)42度(C)45.5度(D)46度三﹨解答题6.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单位:厘米)如下:甲队:178 177 179 178 177 178 177 179 178 179;乙队:178 179 176 178 180 178 176 178 177 180.(1)(2)甲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______厘米,乙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______厘米;(3)你认为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简要说明理由.7假如学期总评按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各占1∶3∶6的比例来计算,那么小明和小颖的学期总评成绩谁较高?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 8.某公园对游园人数进行了10天统计,结果有4天是每天900人游园,有2天是每天1100人游园,有4天是每天800人游园,那么这10天平均每天游园人数是______人.9.如果10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5米,其中2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5米,那么余下8名学生的平均身高是______米.10.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体育课外活动占学期成绩的10%,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60%,一名同学上述三项成绩依次为90,92,73分,则这名同学本学期的体育成绩为______分,可以看出,三项成绩中______的成绩对学期成绩的影响最大. 二﹨选择题 11.为了解乡镇企业的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市水利管理部门抽查了部分乡镇企业在一个月中的用水情况,其中用水15吨的有3家,用水20吨的有5家,用水30吨的有7家,那么平均每家企业1个月用水( ). (A)23.7吨 (B)21.6吨 (C)20吨 (D)5.416吨 12.m 个x 1,n 个x 2和r 个x 3,由这些数据组成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3321x x x ++(B)3r n m ++ (C ) 3321rx nx mx ++ (D)r n m rx nx mx ++++321 三﹨解答题13日期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天然气表读数(单位:m 3)220229241249259270279290元,请估计这张卡是否够小明家用一个月(按30天计算),将结果填在后面的横线上.(只填“够”或“不够”)结果为:______.并说明为什么.14.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某中学八年级(1)班共有40名同学参加了“我为灾区献爱心”的活动.活动结束后,生活委员小林将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右的统计图.(1)求这40名同学捐款的平均数;(2)该校共有学生1200名,请根据该班的捐款情况,估计这个中学的捐款总数大约是多少元?15.某地为了解从2004年以来初中学生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随机调查了本地区1000名初中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调查时,每名学生可在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解题技巧﹨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等六个方面中选择自己认为是优秀的项.调查后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学生获得优秀人数最多的一项和最有待加强的一项各是什么?(2)这1000名学生平均每人获得几个项目优秀?(3)若该地区共有2万名初中学生,请估计他们表达能力为优秀的学生有多少人?测试2 平均数(二)学习要求加强实际问题中平均数的计算,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已知7,4,5和x的平均数是5,则x=______.2.某校12名同学参加数学科普活动比赛,其中8名男同学的平均成绩为85分,其余的女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6分,则该校12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______分.3.某班50名学生平均身高168cm,其中30名男生平均身高170cm,则20名女生的平均身高为______cm.二﹨选择题4.如果a﹨b﹨c的平均数是4,那么a-1,b-5和c+3的平均数是( ).(A)-1 (B)3 (C)5 (D)95成绩/分50 60 70 80 90 100人数/人 1 3 8 17 14 7那么这次知识问答全班的平均成绩是( )(结果保留整数).(A)80分(B)81分(C)82分(D)83分三﹨解答题6.某班有学生52人,期末数学考试平均成绩是72分.有两名同学下学期要转学,已知他俩的成绩分别为70分和80分.求他俩转学后该班的数学平均分.7.某瓜农采用大棚栽培技术种植了1亩地的两种西瓜,共产出了约600个西瓜.在西瓜上计算这10个西瓜的平均质量,并估计这1亩地的西瓜产量是多少千克.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8.如果一组数据中有3个6﹨4个-1,2个-2﹨1个0和3个x ,其平均数为x ,那么x = ______.9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7.7环,则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______. 二﹨选择题10.一次考试后,某学习小组组长算出全组5位同学数学的平均分为M ,如果把M 当成另一个同学的分数,与原来的5个分数一起,算出这6个分数的平均数为N ,那么M ∶N 为( ). (A)5∶6 (B)1∶1 (C)6∶5 (D)2∶111.某辆汽车从甲地以速度v 1匀速行驶至乙地后,又从乙地以速度v 2匀速返回甲地,则汽车在这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2121v v v v +(B) 2121v v vv + (C)221v v + (D) 21212v v vv +12.某同学在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此算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为( ). (A)3 (B)-3 (C)3.5 (D)-3.5 三﹨解答题13.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执行“限塑令”.“限塑令”执行前,某校为了了解本校学生所在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情况,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所在家庭每月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只)65 70 85 75 79 74 91 81 95 85 (1)计算这10名学生所在家庭平均每月使用塑料袋多少只?(2)“限塑令”执行后,家庭每月使用塑料袋数量预计将减少50%.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该校1000名学生所在家庭每月使用塑料袋可减少多少只?拓展﹨探究﹨思考一﹨解答题14.某中学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抽测了同年龄的40名女学生的身高情况,统计人员将上述数据整理后,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如下:身高(cm) 频数144.5<x≤149.5 2149.5<x≤154.5 A154.5<x≤159.514159.5<x≤164.512164.5<x≤169.5 6合计40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频数分布表中的A=______;(2)这40名女学生的平均身高是______cm(精确到0.1cm).15.某人为了了解他所在地区的旅游情况,收集了该地区2004至2007年每年的旅游收入及入境旅游人数(其中缺少2006年入境旅游人数)的有关数据,整理并分别绘成图1,图2.图1 图2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2004至2007年四年的年旅游收入的平均数是______亿元;(2)据了解,该地区2006年﹨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的年增长率相同,那么2006年入境旅游人数是______万人;(3)根据第(2)小题中的信息,请把图2补画完整.测试3 中位数和众数(一)学习要求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学校篮球集训队11名队员进行定点投篮训练,将11名队员在1分钟内投进篮筐的球数由小到大排序后为6,7,8,9,9,9,9,10,10,10,12,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_____.2.资阳市某学校初中2008级有四个绿化小组,在植树节这天种下柏树的棵数如下:10,10,x,8,若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相等,那么它的中位数是______棵.3.已知数据1,2,x和5的平均数是2.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二﹨选择题4.对于数据2,4,4,5,3,9,4,5,1,8,其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 ).(A)4 4 6 (B)4 6 4.5 (C)4 4 4.5 (D)5 6 4.55.为了筹备班里的新年联欢会,班长以全班同学最爱吃哪几种水果做民意调查,以决定最终买什么水果.该次调查结果最终应该由数据的( )决定.(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无法确定6.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打靶8次,命中的环数如图所示,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为( )(A)9与8(B)8与9(C)8与8(D)8.5与9三﹨解答题7.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进行团体活动,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甲群:13 13 14 15 15 15 1 5 16 17 17;乙群:3 4 4 5 5 6 6 54 57.回答下列问题:(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______岁,中位数是______岁,众数是______,其中______能较好地反映这群游客的年龄特征:(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______岁,中位数是______岁,众数是______,其中______能较好地反映这群游客的年龄特征.8.某饮食公司为一学校提供午餐,有3元﹨4元和5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定一份).如图,是五月份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这个月一共销售了10400份饭菜,那么师生购买午餐费用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9成绩/米 1.50 1.60 1.65 ⒈70 1.75 1.80 1.85 1.90人数/人 2 3 2 3 4 1 1 1.10.如果数据20,30,50,90和x的众数是20,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平均数是______.二﹨选择题11.已知数据x,5,0,3,-1的平均数是1,那么它的中位数是( ).(A)0 (B)2.5 (C)1 (D)0.512.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一个数据变动,那么( ).(A)平均数一定会变动(B)中位数一定会变动(C)众数一定会变动(D)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能都不变三﹨解答题13.某校八年级(1)班50名学生参加2009年贵阳市数学质量监控考试,全班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表:成绩/分71 74 78 80 82 83 85 86 88 90 91 92 94 人数/人 1 2 3 5 4 5 3 7 8 4 3 3 2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众数是______;(2)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______;(3)该班张华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是83分,能不能说张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班中游偏上水平?试说明理由.14.某中学要召开运动会,决定从九年级全部的150名女生中选30人,组成一个花队(要求参加花队的同学的身高尽可能接近).现在抽测了10名女生的身高,结果如下(单位:厘米):166 154 151 167 162 158 158 160 162 162.(1)依据数据估计,九年级全体女生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2)这10名女生的身高的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3)请你依据本数据,设计一个挑选参加花队的女生的方案.(要简要说明)拓展﹨探究﹨思考一﹨选择题15.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为此,我市就“你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是多少”的问题随机调查了某区300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A组:t<0.5h;B组:0.5h≤t<1h;C组:1h≤t<1.5h;D组:t≥1.5h.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 ).(A)B组(B)C组(C)D组(D)A组二﹨解答题16.为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情况,现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如下,其中右侧扇形统计图中的圆心角 为36°.体育成绩统计表体育成绩/分人数/人百分比/%26 8 1627 2428 152930 m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样本容量﹨m的值及抽取部分学生体育成绩的中位数;(2)已知该校九年级共有500名学生,如果体育成绩达28分以上(含28分)为优秀,请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成绩达到优秀的总人数.测试4 中位数和众数(二)学习要求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数据特征.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在一组数据中,受最大的一个数据值影响最大的数据代表是______.2.数据2,2,1,5,-1,1的众数和中位数之和是______.二﹨选择题3.某班第一小组7名同学的毕业升学体育测试成绩(满分30分)依次为:25,23,25,23,27,30,2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23 25 (B)23 23 (C)25 23 (D)25 254.为调查八年级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某校抽查了8名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依次是:75,70,90,70,70,58,80,55(单位:分钟),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依次为( ).(A)70 70 71 (B)70 71 70 (C)71 70 70 (D)70 70 70三﹨解答题5.某校九年级举行了一次数学测验,为了估计平均成绩,在619份试卷中抽取一部分试卷的成绩如下:有1人100分,2人90分,12人85分,8人80分,10人75分,5人70分.(1)求出样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估计全年级的平均分.6(1)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提升到2万元,董事长的工资提升到3万元,那么新的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什么?(3)你认为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谈一谈你的看法.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7.已知a<b<c<d,则数据a,a,b,c,d,b,c,c的众数为______,中位数为______,平均数为______.8.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m,众数是n,则将这组数据中每个数都减去a后,新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众数是______.二﹨选择题9.有7个数由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如果这组数中前4个数的平均数是33,后4个数的平均数是42,那么这7个数的中位数是( ).(A)34 (B)1 6 (C)38 (D)20三﹨解答题10.文艺会演中,参加演出的10个班各派1名代表担任评委给演出打分,1班和2班的成绩如下:评委班级 1 2 3 4 5 6 7 8 9 101班得分8 7 7 4 8 7 8 8 8 82班得分7 8 8 10 7 7 8 7 7 7(1)?(2)采用怎样的方法,对参赛的班级更为公平?如果采用你提供的方法,两个班谁将获胜?11.某同学为了完成统计作业,对全校的耗电情况进行调查.他抽查了10天中全校每天的耗电量,数据如下(单位:度):度数90 93 102 113 114 120天数 1 1 2 3 1 2(1)写出上表中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2)由(1)获得的数据,估计该校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耗电量;(3)若当地每度电的定价是0.5元,写出该校应付的电费y(元)与天数x(取正整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拓展﹨探究﹨思考一﹨解答题12.在学校组织的“喜迎奥运,知荣明耻.文明出行”的知识竞赛中,每班参加比赛的人数相同,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相应等级的得分依次记为100分,90分,80分,70分.学校将某年级的1班和2班的成绩整理并绘制成如下的统计图:请你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此次竞赛中,2班成绩在C级以上(包括C级)的人数为______;(2)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1班87.6 902班87.6 100(3)请从下列不同角度对这次竞赛成绩的结果进行分析:①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角度来比较1班和2班的成绩; ②从平均数和众数的角度来比较1班和2班的成绩;③从B 级以上(包括B 级)的人数的角度来比较1班和2班的成绩.测试5 极差和方差(一)学习要求了解极差和方差的意义和求法,体会它们刻画数据波动的不同特征.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一组数据100,97,99,103,101中,极差是______,方差是______. 2.数据1,3,2,5和x 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 3.一个样本的方差1212s [(x 1-3)2+(x 2-3)2+…+(x n -3)2],则样本容量是______,样本平均数是______. 二﹨选择题4.一组数据-1,0,3,5,x 的极差是7,那么x 的值可能有( ). (A)1个 (B)2个 (C)4个 (D)6个 5.已知样本数据1,2,4,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3 (B)中位数是4 (C)极差是4 (D)方差是2 三﹨解答题6.甲﹨乙两组数据如下:甲组:10 9 11 8 12 13 10 7; 乙组:7 8 9 10 11 12 11 12.分别计算出这两组数据的极差和方差,并说明哪一组数据波动较小.7.为检测一批橡胶制品的弹性,现抽取15条皮筋的抗拉伸程度的数据(单位:牛): 5 4 4 4 5 7 3 3 5 5 6 6 3 6 6 (1)这批橡胶制品的抗拉伸程度的极差为______牛;(2)若生产产品的抗拉伸程度的波动方差大于1.3,这家工厂就应对机器进行检修,现在这家工厂是否应检修生产设备?通过计算说明.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8.随机从甲﹨乙两块试验田中各抽取100株麦苗测量高度,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的结果:甲x =13,乙x =13,2甲s =3.6,2乙s =15.8,则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试验田是______.9.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减去同一个非零数,则平均数______,方差______.(填“改变”或“不变”)二﹨选择题10.关于数据-4,1,2,-1,2,下面结果中,错误的是( ).(A)中位数为1 (B)方差为26 (C)众数为2 (D)平均数为011.某工厂共有50名员工,他们的月工资方差是s 2,现在给每个员工的月工资增加200元,那么他们的新工资的方差( ). (A)变为s 2+200 (B)不变 (C)变大了 (D)变小了 12.数据-1,0,3,5,x 的极差为7,那么x 等于( ).(A)6 (B)-2 (C)6或-2 (D)不能确定 三﹨解答题13.甲﹨乙两个组各10名同学进行英语口语会话测试,每个人测试5次,每个同学合格的次数分别如下:甲组:4 1 2 2 1 3 3 1 2 1; 乙组:4 3 0 2 1 3 3 0 1 3.(1)如果合格3次以上(含3次)为及格标准,请你说明哪个小组的及格率高; (2)请你比较两个小组口语会话的合格次数谁比较稳定.测试6 极差和方差(二)学习要求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掌握分析数据的思想和方法.课堂学习检测一﹨选择题 1.如图是根据某地2008年4月上旬每天最低气温绘成的折线图,那么这段时间最低气温的极差﹨众数﹨平均数依次是( ).A .5° 5° 4°B .5° 5° 4.5°C .2.8° 5° 4°D .2.8° 5° 4.5°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甲组数据的方差2甲s =121,乙组数据的方差2乙s =101,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的波动大 (B)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的波动大 (C)甲组数据与乙组数据的波动一样大 (D)甲﹨乙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不能比较 二﹨填空题3.已知一组数据1,2,0,-1,x ,1的平均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______.4.样本数据3,6,a ,4,2的平均数是5,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5.样本数据3,6,a ,4,2的平均数是5,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______.6.已知样本x 1﹨x 2,…,x n 的方差是2,则样本3x 1+2,3x 2+2,…,3x n +2的方差是_____ ____.7.如图,是甲﹨乙两地5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统计图,则甲﹨乙两地这6天日平均气温的方差大小关系为:2甲s ______2乙s (填“<”或“>”号),甲﹨乙两地气温更稳定的是:______.二﹨解答题8.星期天上午,茱萸湾动物园熊猫馆来了甲﹨乙两队游客,两队游客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甲队.年龄 13 14 15 16 17 人数21412乙队:年龄 3 4 5 6 54 57 人数 12 231 1(1) 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 方差 甲队游客年龄 15 15 乙队游客年龄15411.4(2)①能代表甲队游客一般年龄的统计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乙队游客的年龄特征吗?为什么?9.为了解某品牌A ,B 两种型号冰箱的销售状况,王明对其专卖店开业以来连续七个月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将得到的数据制成如下的统计表: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A 型销售量/台 10 14 17 16 13 14 14 B 型销售量/台6101415161720(1)完成下表( 平均数中位数 方差 A 型销售量14B型销售量14 18.6(2)请你根据七个月的销售情况在图中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依据折线图的变化趋势,对专卖店今后的进货情况提出建议(字数控制在20~50字).参考答案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测试1 平均数(一)1.9.2. 2.8;2. 3.9.70. 4.B . 5.C . 6.(1)略;(2)178,178;(3)甲队,理由略. 7.小明8.900. 9.1.625. 10.80.4;体育技能测试. 11.A . 12.D . 13.够用;∵30×10×1.7=510<600. 14.(1)41元;(2)49200元.15.(1)解题技巧,动手能力;(2)2.84;(3)7000.测试2 平均数(二)1.4. 2.82. 3.165. 4.B . 5.C . 6.88.715070805272=--⨯(分).7.10个西瓜的平均质量51013.416.429.430.524.515.5=⨯+⨯+⨯+⨯+⨯+⨯ (千克),估计总产量是5×600=3000(千克).8.1. 9.4. 10.B . 11.D . 12.B . 13.(1)80; (2)4000.14.(1)6;(2)158.8. 15.(1)45; (2)220;(3)略.测试3 中位数和众数(一)1.9;9. 2.11. 3.2. 4.C . 5.C . 6.C .7.(1)15,15,15,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16,5,4﹨5和6,中位数和众数.8.按百分比计算得这个月3元﹨4元和5元的饭菜分别销售10400×20%=2080份,10400×65%=6760份,10400×15%=1560份,所以师生购买午餐费用的平均数是95.310400515604676032080=⨯+⨯+⨯元;中位数和众数都是4元.9.1.75;1.70;1.69. 10.30;42. 11.A . 12.A . 13.(1)88;(2)86;(3)不能.因为83小于中位数. 14.(1)平均身高为16010162162160158162167151154166=++++++++(厘米);(2)中位数是161厘米,众数是162厘米;(3)根据(1)(2)的计算可知,大多数女生的身高应该在160厘米和162厘米之间,因此可以选择这部分身高的女生组成花队. 15.B .16.(1)50,5,28;(2)300.测试4 中位数和众数(二)1.平均数. 2.2.5或3.5. 3.D . 4.A .5.(1)样本平均数是80分,中位数是80分,众数是85分;(2)估计全年级平均80分. 6.(1)平均数是209133200350051000115002200013500140001500≈⨯+⨯+⨯+⨯+⨯+⨯+⨯+(元),中位数和众数都是1500(元); (2)平均数是32883320035005100011500220001185001285001500≈⨯+⨯+⨯+⨯+⨯+⨯+⨯+(元),中位数和众数都是1500(元).(3)中位数和众数都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而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与大多数人的工资差别较大,导致平均数和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7.⋅++++8322;2;dc b a c b c 8.m -a ;n -a . 9.A . 10.(1)3.7101437681=⨯+⨯+⨯=x (分),6.71011067382=⨯+⨯+⨯=x (分),2班将获胜;我认为不公平,因为4号评委给两个班的打分明显有偏差,影响了公正性;(2)可以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数,这样1班获胜;也可以用中位数来衡量标准,也是1班获胜. 11.(1)众数是113度,平均数是108度;(2)估计一个月的耗电量是108×30=3240(度); (3)解析式为y =54x (x 是正整数).12.(1)21; (2)1班众数:90分;2班中位数:80分;(3)略测试5 极差和方差(一)1.6;4. 2.2. 3.12;3. 4.B . 5.B .6.甲组的极差是6,方差是3.5;乙组的极差是5,方差是3;说明乙组的波动较小. 7.(1)4;(2)方差约是1.5,大于1.3,说明应该对机器进行检修. 8.甲. 9.改变;不变. 10.B . 11.B . 12.C . 13.(1)甲组及格率是30%,乙组及格率是50%,乙组及格率高;(2)甲x =2,乙x =2,2甲s =1,2乙s =1.8,甲组更稳定. 测试6 极差和方差(二)1.B . 2.B. 3.4. 4.8. 5.8. 6.18. 7.>,乙.9.(1)A 型:平均数 14;方差4.3(约);B 型:中位数 15. (2)略.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全章测试一﹨填空题1.从一组数据中取出m 个x 1,n 个x 2,p 个x 3组成一个数据样本,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____.2.数据1,x ,2,5的中位数是3,则x =______.3.甲﹨乙两人在相同情况下各射靶10次,环数的方差分别是2甲s =1.4,2乙s =1.2,则射击稳定性高的是______.4.某中学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分段统计参赛学生的成绩如下表(分数为整数,满分为100分),5.若x 1﹨x 2﹨x 3的方差为4,则2x 1+3,2x 2+3,2x 3+3的方差为______. 二﹨选择题6.若x ,y ,z 的平均数是6,则5x +3,5y -2,5z +5的平均数是( ). (A)6 (B)30 (C)33 (D)327.从某市5000名初一学生中,随机地抽取100名学生,测得他们的身高数据,得到一个样本,则这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四个统计量中,服装厂最感兴趣的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8.小明对本班同学每天花多少零用钱进行了调查,计算出平均数为3,中位数为3,众数为2,极差为8,假如老师随机问一名同学每天花多少零用钱,最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 ). (A)3 (B)2 (C)8 (D)不能确定9.已知x 1,x 2,…,x 10的平均数是a ;x 11,x 12,…,x 30的平均数是b ,则x 1,x 2,…,x 30的平均数是( ).(A))(21b a + (B))(301b a + (C))2010(301b a +(D))3010(401b a +10.甲乙两人在跳远练习中,6次成绩分别为(单位:米):甲:3.8 3.8 3.9 3.9 4 4; 乙:3.8 3.9 3.9 3.9 3.9 4.则这次跳远练习中,甲乙两人成绩方差的大小关系是( ).(A)2甲s >2乙s(B)2甲s <2乙s(C)2甲s =2乙s(D)无法确定三﹨解答题11.某农户在山上种了脐橙果树44株,现进入第三年收获期,收获时,先随意采摘5株果树上的脐橙,称得每株树上的脐橙重量如下(单位:千克):35,35,34,39,37.若市场上的脐橙售价为每千克5元,估计这年该农户卖脐橙的收入为多少元?12.如图,是某单位职工年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龄为多少?(2)该单位职工在哪个年龄段的人数最多?(3)该单位职工年龄的中位数在哪个年龄段内?13.学期末,班长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思想表现24 28 26学习成绩26 26 24工作能力28 24 26假设在评选优秀干部时,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这三方面的重要比为3∶3∶4,通过计算说明谁应当选为优秀学生干部.14.如图是甲﹨乙二人在八年级下学期的9次数学考试成绩:(1)分类平均数方差中位数甲乙(2)请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人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至少写出三条)15.为了比较市场上甲﹨乙两种电子钟每日走时误差的情况,从这两种电子钟中,各随机抽编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类型甲种电子钟 1 -3 -4 4 2 -2 2 -1 -1 2乙种电子钟 4 -3 -1 2 -2 1 -2 2 -2 1(1)计算甲﹨乙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2)计算甲﹨乙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方差;(3)根据经验,走时稳定性较好的电子钟质量更优,若两种类型的电子钟价格相同,请问:你买哪种电子钟?为什么?16.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某中学九年级组织了《祖国在我心》征文比赛,共收到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参赛学生的文章共100篇(参赛学生每人只交一篇),下面扇形统计图描述了各班参赛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情况(尚不完整).比赛一﹨二等奖若干,结果全年级25人获奖,其中三班参赛学生的获奖率为20%,一﹨二﹨三﹨四班获奖人数的比为6∶7∶a∶5.(1)填空:①四班有______人参赛, =______°.②a=______,各班获奖学生数的众数是______.(2)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学生每人分别得到价值100元﹨60元的学习用品,购买这批奖品共用去1900元,问一等奖﹨二等奖的学生人数分别是多少?参考答案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全章测试1.⋅++++pn m px nx mx 321 2.4. 3.乙. 4.81. 5.16. 6.D . 7.C . 8.B . 9.C . 10.A .11.7920元. 12.41,40~42,40~42.13.平均数分别为26.2,25.8,25.4,班长应当选, 14.(1)(2)略.15.(1)甲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是:0)2112224431(101=+--+-++--乙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是:0)1222122134(101=+-+-+-+--∴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都是0秒.(2)=⨯=-++--+-=60101])02()03()01[(1012222 甲s 6秒2 8.46101])01()03()04[(1012222=⨯=-++--+-= 乙s 秒2∴甲乙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方差分别是6秒2和4.8秒2.(3)我会买乙种电子钟,因为平均数相同,且甲的方差比乙的大,说明乙的稳定性更好,故乙种电子钟的质量更优.16.(1)①25,90°; ②7,7; (2)1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