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褪黑素某些功能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褪黑素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褪黑素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l mma i n i e e ey h r f l o wo n h at fa t s s v r l a m u ma e l o t h,e p cal o n r sd .I i e e s r o it r e et e f co so e r d c i et a t s e il i c u t y i e t sn c s a y t ef r h a t r f p o u t r c yn n r v
癌 的发生 。在对前列腺癌 的研究 上 , 现 MT可抑 制前列腺癌 发 细胞表 达 HI- , 而起到抗 肿瘤 作用l 。在 小 鼠上 的研究 表 F 1进 _ 5 ] 明, MT 干预后 , 用 肿瘤 的体积及质量随 MT剂量增 大而减小 , 提示 MT 能抑制肿瘤生长 。MT使 胃癌 小 鼠血清 C sae3的 aps- 含量 升高 , 激活 C sae3 产 生 凋亡 级联 反应 , aps- , 促进 肿瘤 细 胞 的凋 亡嘲 。有实验通 过在 裸 鼠体 内建立 胰腺 癌皮 下移植 瘤模 型, 然后在 皮下移植性胰腺癌 的周 围注射 MT, 结果 显示干预组
2 6 ma re me r n e t a e t u s in a r .g n c lg c le a ia in a d l b r t r x m ia in f r c n i u u 1 r id wo n we e i v s i td wih q e t n i 7 g o e y e o o ia x m n t n a o a o y e a n t o o tn o s 2 o o
yas e r .Reut:Th cd n eo b ttisdsa e o n r sd shg e h n ta a t r.Th cd n eo e r d cieta t s ls ei ie c f serc ie s si c u ty iewa ih rta h ti f co y n o n n ei ie c f p o u tv r c n r if mm ainwa ih s mo g t o edsa e. Th n ie c fo serc ie s sa 0 7 i a tr e ra e inf a ty c m- nl a t shg e taa e t2 0 n fco yd ce sd sg ic n l o i p rdwi h t t 0 6 a e t ta 0 (P < 0 0 ) u h ti o n r sd i o er ae (P > 0 0 ) h a 2 . 5 ,b tta n c u ty ieddn td ce sd . 5 .Co cu in n lso :Th e r d cieta ti~ erp o u t rc n v

褪黑素对动物繁殖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褪黑素对动物繁殖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褪黑素对动物繁殖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梁锦萍,字向东*(西南民族大学动物科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摘 要:褪黑素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及抗细胞凋亡能力,参与动物机体内多种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生理活动过程,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在动物繁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文综述了褪黑素对动物季节性繁殖、卵泡发育、精子发生、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和精液冷冻保存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畜牧生产实践中褪黑素的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褪黑素;季节性繁殖;卵泡发育;精子发生;胚胎发育中图分类号:S814.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200605-01褪黑素(Melatonin,MLT)因可以使两栖类动物皮肤色泽变浅而得名,最早是从牛的松果腺提取得到,所以也称为松果腺素。

除松果体外,胃[1]、卵巢[2]等组织器官也能分泌少量褪黑素。

褪黑素在动物机体中参与许多生理过程,作用广泛,如调节胃肠道运动[1]、抗肿瘤作用[3-4]、抗氧化[5]、延缓卵巢衰老[6]、增强免疫力[7]以及调节动物生殖机能[8-10]。

本文综述了褪黑素对动物季节性繁殖、卵泡发育、精子发生、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和精液冷冻保存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畜牧生产实践中褪黑素的使用提供参考。

1 褪黑素概述1.1 褪黑素的化学性质褪黑素分子结构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是一种色氨酸衍生物,分子量为232的吲哚类神经内分泌激素[11],是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的淡白色结晶[12]。

1.2 褪黑素的合成代谢褪黑素主要由松果腺合成分泌,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接收外界的光周期信号之后,传入松果腺,从而调节褪黑素的分泌[13]。

褪黑素的分泌节律表现为明显的昼夜性和季节性,主要受到光照的周期调控,此外也会受到光色、光照强度、温度、动物种类等因素影响[14]。

植物中褪黑素的研究进展

植物中褪黑素的研究进展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植物中褪黑素的认识将越来 越深入,这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控制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参考内容
摘要:本次演示综述了近年来褪黑素及褪黑素能药物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 进展,涉及失眠、抑郁症、老年痴呆等多种疾病。关键词:褪黑素;褪黑素能药 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褪黑素对雄性动物生殖器官 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褪黑素对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有一定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 褪黑素似乎可以抑制雄性动物睾丸的发育和精子生成。但也有研究指出,褪黑素 可能对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这一方面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争 议。
3、褪黑素对雄性动物生殖行为 的影响
研究发现,褪黑素对雄性动物的生殖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褪黑素可能 影响雄性动物的求偶行为和交配意愿。一些研究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调节神经 递质和激素水平来影响雄性动物的性行为。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进一步探讨。
研究方法
研究褪黑素对雄性动物生殖机能的影响,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实验设计:一般选用雄性动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注射不同剂量的 褪黑素,观察其对生殖机能的影响。同时,设立对照组,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2、样本采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定期采集动物的血液、精液、生殖器官 等样本,以检测褪黑素对生殖机能的影响。
常用的植物中褪黑素的提取方法包括有机溶剂萃取法、水提取法、酶解法等。 其中,有机溶剂萃取法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但使用有机溶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水提取法相对环保,但提取效率较低。酶解法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提高提取效 率,但需要使用特定酶,操作较为复杂。
3、植物中褪黑素的含量测定
常用的植物中褪黑素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 用法、免疫分析法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准确测定褪黑素的含量,但需要使用 大量标准品进行定量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以检测褪黑素及其代谢产物 的含量,但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设备。免疫分析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但需要制备抗独特型抗体和标准品。

褪黑激素研究进展

褪黑激素研究进展
(0.1~0.3 mg)就有较理想的催眠效果f141;属内源性物质,通过调
【5】储海虹,许海燕,昊
莹,等.电化学发光淬灭法测定脑白金胶囊中的
褪黑素【J].分析试验室,2006,25(1):17一18. 【6】孙成均,邢培志.示波极谱法测定保健药品中的褪黑激素【J】.分析试 验室。2002,21(4):84—86. 【7】孙 芳.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白金”中松果体【J】.浙江预防
5.5
gested
in
the
evening[J】.Clin Pharmacol Ther,1995,57
(5):552—558.
【15】张军,胡大海.褪黑激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 究杂志,2008,35(3):189一192. 【16】Melehiorri
damage
l D,Reiter
褪黑激素(melatonin,MI,T)主要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 产牛的一种吲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能够控制、协调人 体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对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参与镇静、睡 眠、镇痛和免疫反应等生理活动。笔者对其研究进展进行r综述。 1理化性质 MLT的化学名为N一乙酰一5一甲氧基色胺(N—Acetyl一5一 methoxytryptamine),分子式为Cl 3H16N202,相对分子质量为232.27, 熔点为l 16—118℃。MLT是一种高亲脂性和部分亲水性的化合 物,属中性偏弱酸性,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受热易被破坏。产品性状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状粉末。MLT的化学 结构式见图1。
【2】丁绍民。甘永平,宋华付.N一乙酰基一5一甲氧基色胺的合成【J】.北京 理工大学学报,1999,19(2):95—97.

褪黑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褪黑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44・垦堕迫丝瘟盈查!!!!芏!旦筮i!鲞箜!塑!!!』垡g望!!!生型!型!!:!!!!:∑!!:!!:盥!:!・综述・褪黑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方华蓥许春芳摘要:褪黑素(MT)是人体内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研究表明MT对恶性肿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抗瘤机制复杂而广泛。

此文就近年来对MT的抗肿瘤机制及其临床试验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褪黑素;肿瘤;机制DOI:10.3969/j.issn.1673—534X.2010.01.0161959年Lerner等首次从牛的松果体分离得到一种激素,当把这种激素饲喂青蛙时,可使深色蛙皮褪色,因而命名为褪黑激素(MT)。

它是一种吲哚类激素,化学名为N一乙酰-5-甲氧基色胺,是L一色氨酸的前体。

MT主要在松果体合成,还可以由视网膜、骨髓、胃肠道、胆汁合成,Jaworek等[11发现胃肠道分泌MT的量甚至比松果体还要多。

MT是高度水溶性、脂溶性的物质,易透过细胞膜,MT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短,不易在体内蓄积,毒性很小。

约90%的MT经过肝脏代谢,还有少量经肾脏随尿液排泄。

MT在体内代谢实质是要将其转化为一个多功能的吲哚胺,从而发挥生物学效用。

1褪黑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MT的分泌呈现波动性,有研究表明[21夜班工作者、护士、飞行服务员、无线电和电报工作者乳腺癌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盲人妇女,这可能是由于在夜间暴露于光线下,即便是短时间低强度的光线,也能使夜间MT峰值降低或使其分泌完全受到抑制,导致肿瘤的发生率增高。

另外,光线的全部或部分的抑制能升高MT体内水平,从而解释了盲人女性的乳腺癌低发生率。

Beniashvili等[3]回顾性分析了1978年至2003年间,以色列Wolfson医疗中心的1290份临床乳腺癌病例报告,患者均为60岁左右的女性,其中长期接触低频磁场如电脑(超过每天3h)、手机、电视、空调等的患者乳腺导管上皮癌发生率高,可能与长期暴露于低频磁场下MT合成减少有关。

褪黑激素及其类似物研究进展

褪黑激素及其类似物研究进展
程碑 。褪 黑 激 素 主 要 由位 于 第 三 脑 室 后 壁 的 松 果 腺 分
12抗 氧化 作 用 人 体 每 天 都 产 生 大 量 自由 基 , . 特 别是在应 激状态 下 . 内产生 的 自由基 明显增 加。 自 体
由基 具 有 一 定 的生 理 作 用 , 杀 灭 激生 物 、 除 衰 老 死 如 清
20 0 8年 l 2月
褪 黑 激 素 及其 类 似 物 研 究 进 展

褪 黑 激 素 及 其 类 似 物 研 究 进 展
李 良 冯 丽 华
( 大孥药学系 南 昌 南昌
300 ) 300
摘 要 : 黑 激 素 在 多 个 物 种 的 多 个 组 织 中 广 泛 存 在 , 具 有 重 要 生 理 作 用 的 激 素 。 褪 并 本文 主要 就趣 黑 激 素生 理功 能 , 褪 黑 素 类 药 物 雷 美 替 胺 和 阿 戈 美 拉 汀 研 究进 展 作 一 综 及
行着 众 多 生 理 功 能 , 调 节 生 物 节 律 、 节 血 压 、 氧 如 调 抗 化 、 凋 亡 、 胞 保 护 、 节 免 疫 和 抗 肿 瘤 等 。 基 于 这 抗 细 调

点, 目前 谴 黑 激 素 受 体 类 药 物 的 开 发 已 成 为 医 药 领 域
研究 热 点 之 一 , 已 开 发 的 褪 黑 素 受 体 类 药 物 有 雷 美 现
替胺 、 戈 美 拉 汀 及 美 乐 托 宁 等 。 本 文 就 褪 黑 激 素 的 阿 生理 功能 , 雷美 替胺 、 戈 美 拉 汀 的 研 究 进 展 作 一 介 及 阿
绍。
G H) 谷 胱 甘 肽 过 氧 化 物 酶 (lth n e x a , S 和 g a i epm i  ̄ u to d G H—P 等 指 标 的 变 化 。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 胺 可 使 S X) 组 G H 和 G H—P S S X活 性 明 显 下 降 . M T可 明 显 逆 转 组 但 L 胺 引 起 上 述 改 变 , 明 M T通 过 清 除 自 由 基 和 提 高 抗 说 L 氧 化 酶 的 活 性 而 使 得 中 耳 炎 症 显 著 减 轻 。近 来 有 文 献 报 道 _ , 博 来 霉 素 所 致 肺 纤 维 化 的 发 病 机 制 中 , 化 5在 J 氧 应 激 也 扮 演 重 要 角 色 , M T对 这 一 过 程 有 明 显 的 抑 且 L 制 作 用 。研 究 者 在 给 大 鼠 注 射 博 来 霉 素 前 2d 给 予 M T(r /k d — 1 , L 4 g g・ a ) 于实 验 第 1 取 材 检 测 相 应 4d时 指 标 的 变 化 。肺 纤 维 化 改 变 用 Aeo ’ 标 准 和 羟 脯 氨 shf S i 酸 含 量 来 衡 量 。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 来 霉 素 可 使 肺 的 纤 博

褪黑素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褪黑素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褪黑素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褪黑素(Melatonin)是一种主要由松果体产生的吲哚类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褪黑素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其在调节生物节律、促进睡眠、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逐渐被揭示。

本文旨在综述褪黑素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了解褪黑素的功能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褪黑素的合成、分泌和代谢过程,阐述了褪黑素与生物钟的关系,以及其在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文章综述了褪黑素在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褪黑素在这些领域的作用机制和潜在应用。

本文还关注了褪黑素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如性激素、生长激素等)的相互作用,以及褪黑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防治中的潜在作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褪黑素生理作用的研究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见解。

本文总结了褪黑素生理作用研究的现状和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褪黑素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有望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二、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褪黑素,作为一种主要由松果体产生的神经激素,其合成与分泌过程在生理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合成起始于色氨酸,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为5-羟色胺酸,再经过羟化酶和脱羧酶的作用,转化为褪黑素。

这一系列过程主要发生在松果体内,其中多种酶参与并调控着褪黑素的生成。

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通常在夜间达到高峰,白天则相对较低。

这种分泌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照、生物钟基因以及神经递质等。

光照是影响褪黑素分泌的主要因素之一,光照强度的增加会抑制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

生物钟基因则通过调控相关酶的活性,影响褪黑素的生成。

某些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也能影响褪黑素的分泌。

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昼夜节律和睡眠-觉醒周期具有重要作用。

褪黑素对睡眠的生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褪黑素对睡眠的生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褪黑素对睡眠的生理作用及研究进展摘要: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内分泌激素,它会产生与年龄有关的昼夜共鸣,并促进正常睡眠。

本文概述了褪黑激素在睡眠中的生理作用、其机制以及在改善睡眠失调和内分泌调节方面的作用,并具体介绍了褪黑素应用于提高睡眠质量的相关产品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褪黑素;睡眠;生理作用引言褪黑素又名美拉酮宁、抑黑素、松果体素,在哺乳动物的松果体内产生[1],此外诸如视网膜、泪腺等部位亦能合成褪黑素。

褪黑素的合成与光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白天光照信息传递至交叉视核,进而抑制褪黑素合成分泌;夜间褪黑素分泌量于凌晨2至4点之间上升达到峰值。

不仅如此,褪黑素的分泌量还与年龄呈一定联系,婴儿出生后褪黑素于3至5岁间达到最高点,此后逐步下降,12岁时与成年人分泌量持平;而当成长至35岁以后,褪黑素的分泌水平下降趋势明显,每隔10年约下降10%至15%不等;而到年老时,人的昏睡病发病率下降,褪黑素的分泌率仅为最高点的十分之一。

当褪黑素分泌水平低于一定阈值,就会导致睡眠障碍及睡眠紊乱。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睡眠质量降低已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主要问题。

而褪黑素具有催眠和催眠作用,被称为“生理催眠剂”,本文将围绕褪黑素与睡眠之间的关联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交流借鉴。

1.褪黑素对睡眠的作用机制机体根据生物钟调控松果体等器官分泌褪黑素的水平,分泌的激素再通过激活MT1和MT2受体进一步发挥作用,MT1和MT2受体在神经系统内部的各个部位广泛存在,前者主要抑制神经元活动,调节睡眠;后者主要诱导相位转变,具有调节昼夜节律的作用[2]。

2.褪黑素的功能褪黑素在调节人体生物钟,诱导睡眠、抗衰老、强化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显著。

而在生理功能中,褪黑素在调节睡眠方面尤为明显,对因异常时间的不同而引起的延迟睡眠综合征和睡眠障碍具有重大影响。

2.1褪黑素治疗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在睡眠失调的患者中,褪黑素分泌量减少已是共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褪黑素某些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S090109029 黎宁摘要:褪黑素(Melatonin ,MT)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它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调节生理节律、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从而被开发为产品大量应用于人类的保健和医疗。

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褪黑素的研究情况,包括其在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等生理作用方面的机制,也对褪黑素的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褪黑素;生理作用;机制一、前言1.MT的历史1917年,McCord和Allan发现牛松果体提取物能使蟾蜍皮肤颜色变浅,首次揭示了褪黑素的生理学活性,标志着褪黑素研究的开始。

1959年Lerner分离纯化并确定了该物质的结构,将其命名为Melatonin(褪黑素)。

它的分子式为C13N2H16O2,分子量为232.27,熔点为116℃~118℃,化学名称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

2.MT的合成与分泌【1,2】MT主要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近年来,人们通过各种技术研究发现除松果体外,在肠道、视网膜、下丘脑、泪腺也存在MT,血小板、内耳、泪腺、外周血单核细胞既含有又可以合成MT。

MT的前体是色氨酸,其合成过程大致是色氨酸①→5-羟色氨酸②→5-羟色胺(5-HT)③→N-乙酰基-5-羟色胺④→MT。

MT的生物合成受光周期的制约,同时也受许多外部因素尤其是交感神经的影响。

交感神经末梢可以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松果体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合成增加,进一步激活sNAT酶催化上述第③步过程,然后再在羟吲哚氧位甲基转换酶(HIOMT)的作用下转变为MT。

sNAT是MT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在视网膜中也发现有极少量该酶的存在,MT合成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该酶来完成。

MT在夜间分泌水平较高,原因是进入黑暗后,随着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入松果体内NE的增加,MT合成的关键酶sNAT和HIOMT的活性增加,MT 合成增多,而sNAT本身的活性也呈现昼夜节律变化,受到光周期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老化,MT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合成分泌都相应减少【3,4】,但有研究者发现把年轻小鼠的松果体嫁接到老龄大鼠的相应位置可以延长其寿命。

MT的分解代谢主要在肝脏和脑进行,其中肝脏是MT降解的主要场所,而MT 的代谢产物主要由尿中排出。

3.MT受体褪黑素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的一员,有7个跨膜段,分布相当广泛,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也广泛存在于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而且也存在昼夜节律。

实验表明,褪黑素受体节律也是自主的,受控于昼夜节律起步点而不受控于褪黑素的节律。

二、MT的作用及发生机制1.MT及其代谢产物的抗氧化作用【5,6,7】自由基理论认为,体内各种各样的氧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许多大分子物质包括DNA的损坏或凋亡,从而引发许多疾病,甚至癌症的发生。

最近大量研究表明MT及代谢产物6-羟褪黑素和N1-乙酰-N2-甲酰-5-甲氧犬脲酰胺具有直接、间接的抗氧化性能与自由基清除功能,从而抑制细胞死亡或凋亡的发生,保护细胞内的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1.1MT直接清除自由基功能MT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主要清除羟自由基(·OH)。

在离体细胞中MT可直接清除过氧化氢(H2O2)、ONOO-、NO,并清除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自由基LOO-。

MT具有高度的脂溶性,广泛分布于细胞膜中,并可以插入细胞膜中脂肪酸的极性头部之间,这种作用被认为是MT保护细胞膜抵抗氧化攻击的另一方式。

MT不仅存在膜受体,而且还存在核受体,因此可以与细胞核接近而清除DNA附近的活性氧簇,还能激活DNA修复机制,使DNA免遭各种活性氧簇引起的损伤【8,9】。

1.2MT间接抗氧化功能MT在机体内通过5种途径间接的发挥抗氧化功能。

①激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该酶能催化谷胱甘肽氧化成二硫化物,将H2O2分解为H2O,清除·OH,从而降低自由基对DNA的氧化损伤。

②通过钙调节蛋白抑制NO合酶,减少NO的生成而达到保护细胞膜脂质的作用。

③通过增强酶类抗氧化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等的活性。

④抑制NO合成的关键酶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NO·的生成。

⑤与维生素E、维生素C、谷胱甘肽和去铁敏协同作用抑制自由基的形成【10】。

分子水平的研究亦表明【11】,MT可改变抗氧化酶的基因表达,提高大鼠脑皮质中Mn-超氧化物歧化酶,Cu-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mRNA的表达。

1.3 6-羟褪黑素清除自由基功能6-羟褪黑素是MT在肝脏的代谢产物,同样具有自由基清除功能【12】,甚至比MT更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大概是MT的30倍。

实验证实, 6-羟褪黑素能降低顺铂诱导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产生的GSSG,也能降低氰化物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可能与结合Fe3+并转化为Fe2+,并抑制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13】。

1.3N1-乙酰-N2-甲酰-5-甲氧犬脲酰胺清除自由基功能MT吲哚环5位上的甲氧基和侧链上的N-乙酰基是MT清除活性氧簇的必需基团。

MT主要通过提供电子来清除活性氧簇,失去电子后MT本身变成了毒性很低的吲哚阳离子,后者进一步清除活性氧簇,转变成N1-乙酰-N2-甲酰-5-甲氧犬脲酰胺,通过N1-乙酰-N2-甲酰-5-甲氧犬脲酰胺途径,能清除十几种活性氮物【14】。

此外,在高自由基环境下,如细胞暴露于过氧化氢、谷氨酸或淀粉样蛋白25~35能降低DNA和脂质损伤和降低神经元凋亡【15】。

这系列的反应能解释MT抗氧化增强反应能高效率的减少自由基损伤【16】。

N1-乙酰-N2-甲酰-5-甲氧犬脲酰胺比MT 具有更强的抗氧化作用,二者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了MT对活性氧簇的清除能力。

同时N1-乙酰-N2-甲酰-5-甲氧犬脲酰胺能抑制脂多糖介导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同时也能减轻5-氨基酮戊酸引起DNA损伤【17】。

2.MT的抗肿瘤作用【7,18】MT是重要的生理性肿瘤抑制剂,有效地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包括乳腺癌、黑素瘤、前列腺癌、肝癌等。

白血病、淋巴瘤等肿瘤患儿的尸检发现其松果体有组织学上的变化【19】,表明MT可能与肿瘤有关。

2.1 MT对乳腺癌的作用大量的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MT对乳腺癌的发生和肿瘤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雌激素阳性细胞(MCF-7)是用来研究的最多的细胞株模型,大量体外实验证明MT对MCF-7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T可能通过对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而发挥抗肿瘤作用【20,21】。

有研究考察了MT对不同乳腺癌细胞株的抗雌激素和抗增殖作用,并研究了其与ER和MT受体(MTR1)的关系,结果发现MT可以抑制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反应,且人类乳腺癌细胞株MCF-7上的MTR1过量表达可以提高MT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22,23】。

有最新文献【24】从遗传角度探讨了MT 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指出:(1)MT能影响核受体(GR和RAR)的转录活动,从而参与调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2)MT能影响合成和活化雌激素的酶的基因表达,如干扰基因CYP19的甲基化等修饰;(3)MT能通过天然的或诱导产生的一些物质抑制导致癌变的关键酶的活性;(4)MT通过抑制D1的表达调节细胞的周期;(5)MT通过光暗的变化扰动生理节律,从而干扰抑癌基因PER2。

总之,MT具有抗乳腺癌作用,其机制复杂多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阐明。

2.2 MT对前列腺癌的作用前列腺中存在着高亲和力的MT受体,所以MT能直接作用于前列腺细胞,抑制良性或恶性前列腺肿瘤细胞的生长。

激活MT1受体和减少性激素诱导Ca2+内流是MT直接抑制雄激素依赖性人前列腺癌细胞增生的两个重要机制。

Shiu等【25】在1例晚期激素不敏感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发现高亲和力的MT1的表达,MT 使这种激素不敏感肿瘤疾病稳定了6 wk,这例报道证实了MT的抑瘤作用可能通过膜受体MTR1引起的信号转导通路产生抗增殖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26】,药理浓度的MT不仅可以抑制雄激素敏感的前列腺癌细胞(LNCaP),还可以抑制雄激素不敏感的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反应,还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促进细胞的分化,这种作用的机制并不是通过影响PKA途径。

2.3 MT与皮肤癌变动物实验发现MT在由苯并(BP)吡诱发的皮肤癌变的两个阶段都有一定的作用【27】,同时发现经过MT治疗后的患癌动物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水平较低,且MT 还具有防止BP及其代谢产物侵袭DNA作用。

2.4 MT对临床肿瘤的作用一些临床试验表明单独使用药理浓度的MT可以对30%的晚期无法治疗的转移性实体瘤患者有控制肿瘤进展的作用,Mills等【28】在2004年开展的一项含643个样本的系统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MT作为惟一的治疗药物或作为辅助手段治疗肿瘤,能降低66%的死亡危险,而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这为把MT应用于癌症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但目前仍需大量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来证实MT的癌症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5 MT主要抗肿瘤机制MT抗肿瘤机制复杂而广泛,目前主要包括调节雌激素作用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细胞周期,调节生长因子,干扰钙调素和微管蛋白功能,增加细胞间缝隙连接,对细胞代谢的影响以及抗氧化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等。

(1)抗雌激素作用雌激素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ER阳性细胞内cAMP的浓度提高,MT 可以通过与其膜受体的结合,抑制AC活性,降低cAMP水平从而对抗雌激素的作用效应。

MT还可以影响雌激素调节蛋白、生长因子和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可抑制黄体酮受体基因和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MT能反式作用于ER,使ER失去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从而阻断雌激素的促分裂活性。

总之,MT对雌激素反应通路的影响可能是其抗瘤作用的重要机制。

(2)对钙调蛋白CaM )的作用【29】MT是一种内源性的CaM拮抗剂,研究表明,MT可作为CaM拮抗剂,与关键靶酶(如磷酸二酯酶)和结构蛋白(如微管蛋白)直接相互作用,也可通过特殊的蛋白激酶间接影响Ca2+信号转导系统。

MT可以选择性地激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内Ca2+依赖的PKCα活性,生理浓度的MT能与CaM相结合,阻断钙调素-微管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导致微管蛋白体积净增加;药理浓度的MT直接与微管蛋白结合、改变其次级结构、并进一步引起微管破裂。

(3)对细胞代谢的影响【30】亚油酸(LA)是重要的肿瘤生长促进剂。

MT可以通过肝细胞瘤细胞上的膜受体,抑制对脂肪酸包括LA以及其致分裂原代谢物13-HODE的摄取和转化,而13-HODE能通过EGF受体和酪氨酸自身磷酸化增加EGF对致分裂原的反应性,激活下游的细胞分子信号转导通路如MAPK、MEK和ERK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