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创新直指基础教育的热点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制度创新直指基础教育的热点难

中考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课程课堂改革、教师聘任制改革……山东省潍坊市近10年来的每一项教育改革,都直指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教育制度创新的“潍坊探索”

■本报记者时晓玲通讯员张庆亮

不久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公布了XX年10月对山东省潍坊市城乡310所学校、近2.5万名学生学业水平抽测的一组数据。结果显示,在“学生学业水平与国家课程标准吻合度、学生睡眠时间、作业适合性、心理负担、学习动机、学习信心和师生关系”等反映学业状况和素质教育水平的关键指标上,潍坊市数据显著优于全国“常模”水平,尤其是“校长与教师在促进教学改革认同、追求学校共同发展目标、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等指标均呈高度正相关,优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同类指标水平。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潍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课业负担过重、心理过

度焦虑”等当下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世纪难题”,并且开始呈现“轻负担、高质量”、城乡教育质量在较高水平上均衡发展的理想教育生态。

潍坊无疑为全国提供了一种区域教育科学发展、靠制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样本和范例。

改革须向难处行

XX年12月9日,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在获奖的26名高中生中,潍坊一中高二学生张家华赫然在列。张家华是潍坊市中考制度改革的受益者。当初,他正是凭着在网络设计方面的特殊才能,才得以被潍坊一中录取。

在近些年的我国地方教育改革中,潍坊中考改革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

潍坊教改首先从中考制度突破,因为中考内容决定着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潍坊从XX年起步探索,到XX年试点,再到XX年在全市全面铺开,一项中考制度改革从最初酝酿到出台整整用了5年时间,可见这项改革有多么不易,又足见潍坊教改从难处突破的决心和力度。

潍坊中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多次考试、等级评价、综合录取、自主招生”。

“多次考试”是指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某些学科的水平参加会考,满意的可以作为中考成绩,不满意的可以再考一次;“等级评价”包括五个等级,在同一学生群体内,15%左右的学生都是A,学生就不会为争千万人里的“第一”而焦虑煎熬,学校也不会再做极端追求,而是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综合录取”则把学生不能用纸笔表现的素质,通过标志性成果进行等级评定,赋予其与语文、数学、外语一样的权重纳入中考。

变化显而易见。过去,学校组织各种社团和活动,学生不参加、家长不支持,唯恐耽误考试。中考制度一改,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发展特长,参加校内外活动。这看似是考试录取方式的变化,其实背后产生的育人效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变化才是改革的剑锋所指。

今年,潍坊中考又出“新政”,把全市11所最好的高中拿出来作为“特长人才”招生培养试点。全市51名学生,有的凭借对国学的独到见解,有的凭借突出的程序设计,还有的凭借创造发明,直接进入高中学习。

又一条人才成长的道路被打通了。

潍坊中考制度改革只是个“药引子”,实际上,

它瞄准的靶心是长期以来难以突破的传统教育评价制度。潍坊教育人认识到,要使学生过重负担真正减下来,素质教育真正深入校园,必须再下“猛药”,规范办学行为,转变教育质量提高方式。

据此,与中考制度改革相配套,早在XX年6月,潍坊市就以正式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规范市区初中小学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见》,对学生上课时间和在校学习时间、课外作业量、常态分班、教辅资料数量和中小学教师行为进行规范。7年之后,山东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XX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

敢为天下改革先,这就是潍坊教育人的气魄。

也许有人质疑,规范办学行为的文件各地都在发,有什么稀奇?潍坊改革的过人之处在于不但规范得早,而且重在落实上。潍坊市教育局组织了随机督查团,作业时间统计到所有学科,上学时间具体到几时几分,并在网上“晒”课表,各学校执行情况在当地晚报上随时通报。

在坚决杜绝不规范办学行为的同时,潍坊市坚持疏堵结合,从XX年开始实施农村高中进城战略,8年投入67亿元,使得现有51所高中的44所达到

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年招生数从3.6万人扩增到6.3万人,其中89%的学生在城区学校读书,满足了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愿望。

改革之初,潍坊教育人确实承受了很大压力,因为中考涉及千家万户,万一搞不好,不仅老百姓不答应,对自己都无法交代。但潍坊教育的决策者们认为,只要改革真正站在社会和群众需求的角度,真正基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考虑,再难的问题也要解决,再险的“雷区”也值得去闯。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潍坊教育把更多的思考指向了如何将改革系统、有效地深入下去。

降了作业量,学生多了睡眠和活动时间,教育教学质量怎样保证?学生近70%的在校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学生喜不喜欢上学、幸福不幸福的关键也在课堂,撇开课堂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是本末倒置。

中考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课程课堂改革、教师聘任制改革……山东省潍坊市近10年来的每一项教育改革,都直指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教育制度创新的“潍坊探索”

■本报记者时晓玲通讯员张庆亮

不久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公布了XX年10月对山东省潍坊市城乡310所学校、近2.5万名学生学业水平抽测的一组数据。结果显示,在“学生学业水平与国家课程标准吻合度、学生睡眠时间、作业适合性、心理负担、学习动机、学习信心和师生关系”等反映学业状况和素质教育水平的关键指标上,潍坊市数据显著优于全国“常模”水平,尤其是“校长与教师在促进教学改革认同、追求学校共同发展目标、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等指标均呈高度正相关,优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同类指标水平。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潍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课业负担过重、心理过度焦虑”等当下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世纪难题”,并且开始呈现“轻负担、高质量”、城乡教育质量在较高水平上均衡发展的理想教育生态。

潍坊无疑为全国提供了一种区域教育科学发展、靠制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样本和范例。

改革须向难处行

XX年12月9日,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