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能限时练 14 小说阅读(二)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16分)阴影与阳光徐慧芬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
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
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
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
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
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教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
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
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教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
小蒙向妈妈哭诉了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
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
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
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
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方向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能限时练 17 散文阅读(二)(2021年整理)

浙江省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17 散文阅读(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17 散文阅读(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17 散文阅读(二)的全部内容。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七) 散文阅读(二)(建议用时: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分)山村弦歌①宋利萍①家有一盆文竹,要长到窗外了,教师节得的,学生特意全体起立唱《感恩》,一百零八枝花朵一百单八杯红酒,我那天臭美得四处嘚瑟。
②窗外秋玫瑰开得正好,我的记忆跨山跨水一直通到故乡,村庄小学课堂上。
那时我们也给老师送花,五月初山丹丹开成焰火,我们都是采花大盗,家里、老师的办公室桌上,教室里的水桶也栽满了,香气汩汩穿流,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还必带一束花回家,给他病瘫的老婆看。
③他疼爱那个病怏怏的女人,尽力让她活得舒服,每晚为她擦洗躺下,才去批作业。
女人不想拖累他和孩子,偷喝了农药,恰好他有事赶回家救了命.他严肃地哄她:“为啥你得稳稳地坐着动不了,你是树根,树头的主心骨,没了你我们活不好.”女人便高兴得做起了树根。
④贫困、劳累、睡眠不足,他的脸像松树那样常青着,又永远地穿草绿的衣裤,背草绿的挎包。
早起去田间劳动,奔回家做饭侍候老婆、孩子,拿了饽饽路上啃,小跑三五里到学校,用现在的话叫“深圳速度”。
校长吹口哨了,他衣衫整齐,及时地站在了课堂上,看他的虾兵蟹将闯进来,细长的眼睛荡起得意的笑。
⑤“树头”脾气好,但对男生犯错误不客气,脑绷子弹得铮铮响,一脚踹屁股从讲台踹到门外去。
2018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八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解析

专题规范练八适用类、阐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1~3题。
一把木吉他,一段悲伤迷颓的旋律,一篇诗意浓浓的歌词,再添上几位立足倾听的游人,倒也能够模拟出一种远方的幻梦。
但是这种幻梦,亦活跃于中国大部分旅行景区,活跃于旅行网站上文笔有限的菜鸟游记,对经验丰富的旅行者来说,却未必能调换起他们的陌生化审美情绪。
不过今晚灯火如梦,在一部分人眼里,所谓的远方,仿佛真的到达古运河畔,与民谣和诗打了个照面。
民谣与新诗,都以现代汉语为语言载体,都紧扣现代经验和现代感情。
在我少年期间,其实不认为两者有什么鲜亮的差别,它们都能唤醒我的感觉,让我思路纷飞。
也就是说,让我感人的,实际上是它们的一种同源性,它们分享这种同源性以理解世界,并各自成立起表现世界的特别体系。
那时我喜爱买一些美丽的笔录本,在里面抄下自己喜爱的诗。
鉴于一种本能,我也会下意识地把罗大佑、高晓松写的民谣歌词抄进去。
于是我孤单地开始了对民谣的探究,在现代性还未充足发育的故土小城,我尽可能地收集有限的资源去梳理民谣的脉络。
最早进入我视线的观点是“校园民谣”。
20世纪七八十年月,校园民谣盛行于台湾,胡德夫、叶佳修、罗大佑等创作的校园民谣盛极一时。
以罗大佑为例,他以音乐人的身份被人熟知,其实他是一名综合性创作者,我读过他的书《昨日遗书》,文字华丽而感慨,还有一点深情男人材会自带的啰唆。
在全部的身份里,我认为罗大佑有一个隐蔽了的实质性身份,那就是诗人。
他的作品,不论是散文仍是歌曲,都由浓浓的诗意贯穿。
诗意的感知方式,就是他进行创作的能量元。
在他的民谣,信手一拈,《岁月的故1作品里事》《恋曲980》《恋曲1990》《你的样子》《亚细亚的孤儿》《海上花》《爱的箴言》等,莫不拥有高浓度的诗性。
很快就到了20世纪90年月初,渐渐富饶起来的中国大陆不甘服输,这一次,大陆接盘了日渐式微的校园民谣,推动了它的第二次勃兴。
由大地唱片在1994年刊行的《校园民谣Ⅰ》,标记着校园民谣进入黄金时代。
浙江2018年高考语文“小说情节题”配套检测 (普通高中适用)

“小说情节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失语的秋天符浩勇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
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小村蹲点扶贫。
他的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
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
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
低矮剥落的村部小屋,人声嚷嚷,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
村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农着眼,有心让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周期,希望大家都种上。
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养不活。
”有人顾虑说。
“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
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了,一定卖给我,每公斤十元。
”“哟,每公斤十元。
”屋里人吵嚷起来。
“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他手一挥,说:“大家不要担心,种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告诉大家,菇菜收后还要经过加工、消毒……最后出口外销。
为了慎重,我们还是订个合同吧。
到时,我还怕你们不卖给我呢!”“不卖给你卖给谁?我们不懂得消毒,如何脱手?”村长抢过话,笑开了怀,“你放心,有我在,菇菜一定能卖给你,不过履行手续,订下合同也好!”之后,他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了八百斤菌种。
他跑东家、走西舍、去南院,订合同、核亩数,指导播种、点粪、浇水、遮阳、开光……月把一过,红碱土地长出了白花花的香菇菜,映照在一张张喜悦的脸上。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共2套卷) (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

“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共2套卷)(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索画柳喜和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
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
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画作盈尺便价格数万。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
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的儿子小屠。
那日,小屠来到犟黄老家,说明来意。
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派我来求一幅。
”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
”犟黄老冷冷道:“你让你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
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
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
”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
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
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
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
浙江2018年高考语文“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 (普通高中适用)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日 子陈忠实两架罗筛,用木制三脚架撑住,斜立在掏挖出湿漉漉的沙石的大坑里。
男人一把镢头一把铁锨,女人也使用一把镢头一把铁锨;男人有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和一根扁担,女人也配备着两只铁丝编成的铁笼和一根扁担。
我回到乡下的第一天,走到滋水河边发现了河对面的这一对夫妇。
就我目力所及,上游和下游的沙滩上,支着罗网埋头这种劳作的再没有第二个人了。
早春中午的太阳已见热力,晒得人脸上烫烫的,却很舒服。
“你该到城里找个营生干,”我说,“你是高中生,该当……”“找过。
也干过。
干不成。
”男人说。
“一家干不成,再换一家嘛!”我说。
“换过不下五家主儿,还是干不成。
”女人说。
“工作不合适?没找到合适的?”我问。
“有的干了不给钱,白干了。
有的把人当狗使,喝来喝去没个正性。
受不了啊!”他说。
“那是个硬熊。
想挣人家钱,还不受人家白眼。
”她说。
“不是硬熊软熊的事。
出力挣钱又不是吃舍饭。
”他说。
“凭这话,老陈就能听出来你是个硬熊,”女人说,“他爷是个硬熊。
他爸是个硬熊。
他还是个不会拐弯的硬熊——种系的事。
”“中国现时啥都不缺,就缺硬熊。
”他说。
“弓硬断弦。
人硬了……没好下场。
”她说。
“这话倒对。
俺爷被土匪绑在明柱上,一刀一刀割。
割一刀问一声,直到割死也不说银圆在哪面墙缝里藏着。
俺爸被斗了三天两夜,不给吃不给喝不准眨眼睡觉直到昏死,还是不承认‘反党’……我不算硬。
”“你已经硬到只能挖石头咧!你再硬就没活路了。
硬熊——”他很坦率又不无迷津地悄声对我说,他也搞不清自己为什么偏偏注意女人的腰,一定要娶一个腰好的媳妇,脸蛋嘛倒在其次,能看过去就行了。
他大声慨叹着,不无讨好女人的意思:“农村太苦太累,再好的腰都给糟践了。
”男人把堆积在罗网下的石子铲进笼里,用扁担挑起来,走上沙坑的斜坡,木质扁担吱呀吱呀响着,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堆上。
折返身回来,再装再挑。
女人对我说:“他见了你话就多了。
浙江省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能限时练 13 小说阅读(一)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三)小说阅读(一)(建议用时: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①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②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③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
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
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④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
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⑤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⑥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
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
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⑦老师不相信。
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⑧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⑨“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⑩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
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
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
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做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⑪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
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
2018年浙江高考一轮 第2部分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考总复习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 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 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 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 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 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 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学考总复习
⑧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 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 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 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 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 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 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 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 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
学考总复习
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 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是 杨巨源采回来的春天;“二月初惊见草芽”,那是韩愈采回来的春天;“昨日 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来的春天;“离离原 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来的春天。 ⑩凡人采回的青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蓓蕾花朵,开 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居易的春草, 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选自《散文百家》2016 年第 6 期,有改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四) 小说阅读(二)(建议用时: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分)砸琴(节选)张炜①琴棋书画,琴是摆在第一位的。
琴是中国古琴,但延续到后来,各种琴都受人喜爱了。
这里的人特别喜欢一种蟒皮制成的琴,因为它的声音仿佛来自海滩深处,听起来格外撩动人心。
许多人听了,都觉得这声音有一种说不清的诱惑力。
由于专门的乐器店少见这种琴,所以就要倚仗当地的制琴师傅。
有名的师傅都是祖传的,他们个个身怀绝技,遵守传儿不传女的老规矩。
爱琴的人不一定是弹琴的好手,他们只是爱,只是精于收藏而已。
收藏是一种奇怪的嗜好,是一种癖,一旦迷上就很难改掉。
②那儿有一位有名的制琴师,出自他手的琴在方圆几百里都享有盛名。
他会制作好几种琴,然而最有名的还是那种蟒皮琴。
城镇的一户收藏世家存有一把上百年的古琴,一切保护良好,唯有蟒皮裂开了。
无奈中也只有找这个制琴师傅重新镶造了。
内行人都知道,一把琴的高下贵贱,最关键的就是这蟒皮的搭配与选择,更有制作功夫的粗精。
凡艺术都倚仗灵感,制琴当然是门大艺术,而这门艺术的穴位就在琴体与蟒皮之间。
收藏家因为爱琴,心思不用在别处,所以家里的经济营生一般,虽然不算家徒四壁,可也好不了多少。
他好大年纪才娶了一个妻子,两年后生子,老年得子疼爱得不得了。
平时他和妻子与孩子是须臾不能分离的。
③他的家住在城镇边缘,靠近一片林子,这里常常有一些野物跑出来玩儿,他与妻子从不伤害它们。
有一天妻子正在家里灶上忙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出门去了,她一时也没在意。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尖叫声,她一听是自己孩子的声音,就不顾一切冲了出去。
原来孩子只戴了个红肚兜,这会儿蜷在一个草垛旁边,不远处就有两只豺狗模样的东西,它们一纵一纵地围着孩子跳,只是不敢近前。
她拿起柴棒驱赶它们,到了跟前一看,只见一条不大的蟒蛇用身子围住了孩子,高高探起的头颅四处盯视,身上满是鲜血和伤痕。
她吓得不敢喘气,定下魂来才知道是这条蟒蛇刚才与两只豺狗搏斗,救下了孩子的一条性命!她呼叫孩子时,那条蟒蛇就用嘴巴摩挲着孩子的腮,孩子很快就不哭了。
这时蟒蛇才把身子放开,在一旁看着她把孩子抱起,缓缓地爬回了林子里。
她最后一眼记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男人回来后听过了这场历险,特意去找过那条蟒蛇,但没有找到。
这时他的宝贝古琴已经送到那个师傅手中许久了,对方回答说这种事急不得。
大约又过去了一个月,制琴师傅终于把修复的古琴拿回来了。
这一天算是一个重要日子,男人见了古琴就忘了一切,他洗了脸洗了手,又换了衣服才去接那把琴,就差没有焚香沐浴了。
制琴师傅当即拨弄了那把琴,声音韵味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这把价值千金的古琴就算重生了。
⑤师傅走后,妻子凑近了正在低头抚琴的丈夫,抬头端量了一下,突然大声喊叫起来。
她说她认得这蟒皮上的斑纹,这肯定是那条蟒蛇的皮。
她这一叫,男人脸都白了。
他赶紧放了琴,然后出门追赶制琴师傅。
⑥他拦住那个人,开口就问蟒皮的来历。
师傅说:要为这把古琴寻找合适的蟒皮就难了,所以才拖了这么久;家中贮存的所有原料都不合适,而自己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这种琴需要配的是年纪合适的雌性蟒皮,还要有“金环扣”的。
就是脖子上长了一种奇怪金斑的,这样的蟒皮会发出一种“金声”。
师傅长叹,然后一脸欣慰地说,他为了这把古琴不得不四处寻觅那种蟒皮,几次都想作罢,巧的是本城一个老猎人告诉他,说海边林子里就发现过这种蟒,于是他约了好几个猎人,徘徊在林子中数日才得手。
⑦男人一声不吭回去了。
这时妻子已经把那把古琴归到了专门的屋子里,这里藏有几十把琴。
男人脸上一点儿血色都没有,他对妻子点点头,然后抄起一把锤子就进了藏琴的屋子。
⑧他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
1.在小说第③段末尾画线处补上一句话。
(不超过20个字)(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第③段最后一句话的细节交代,要为下文妻子“大声喊叫”“认得这蟒皮上的斑纹”埋下伏笔,且与下文制琴师傅叙述中的“还要有‘金环扣’的,就是脖子上长了一种奇怪金斑的”内容相呼应。
【答案】就是这条蟒蛇脖子处有一块金黄色的大斑2.简析第①段的作用。
(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
这里重点考查小说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①段是对小镇传统文化习俗的概括性介绍,是故事发生和人物活动的背景。
此外,从行文结构的角度来看,首尾形成对比,带来了情节上的跌宕起伏之感。
【答案】①为故事的发生创设文化背景。
②说明传统文化风俗对“制琴师”“收藏家”性格形成的影响。
③“收藏……一旦迷上就很难改掉”与文末收藏家“砸琴”对比,形成故事的波澜,情节的反跌。
3.揣摩下面两句话蕴含的人物心理。
(4分)(1)男人回来后听过了这场历险,特意去找过那条蟒蛇,但没有找到。
(2分)(2)男人一声不吭回去了。
(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和对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的能力。
这篇小说的语言类似于“零写作”的风格,即不显作者任何的情感流露和价值评判,一切的内在都隐含在看似简单、客观的平静叙述中。
所以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人物丰富而鲜活的内心世界是把握人物形象、领略小说语言风格的一种途径。
在这两句中,要结合“特意”“一声不吭”等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心理。
【答案】(1)“特意”说明他怀着期望仔细地找,感激蟒蛇的救命之恩,担心它的伤势;“没有找到”说明他心里有失落,而不安和担忧更甚了。
(2)了解真相后的痛苦和震惊,对蟒蛇被杀的无言愤怒和痛惜,对自己先前的收藏爱好的厌恶和悔恨。
4.赏析这篇小说的结尾艺术。
(5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情节结构的能力。
赏析结尾的艺术,可以从表达效果及与标题、情节、人物、主题的关系等方面去思考。
首先,就情节本身而言,结尾写得极为简略,引发读者思考,且结尾处无比爱琴的收藏家竟然去“砸琴”,出乎意料,但联系上下文,又在情理之中。
其次,就人物形象而言,收藏家“砸琴”的行为,体现了他人性中善良、感恩的一面。
再次,从整篇文章来看,“砸琴”的结尾一方面照应了标题,另一方面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当某种艺术要以生命为代价时,它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答案】①照应题目。
②在情节高潮处戛然而止,余韵不绝,引人深思。
③“欧·亨利式”结尾。
“见了古琴就忘了一切”的收藏家竟然“砸毁了所有的古琴”,出人意料,但前文对收藏家的善良和爱心已铺垫得很足,所以此举也在情理之中。
④丰富人物形象,凸显收藏家品质中最可贵的一面。
⑤“砸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思考。
(任答3点即可)5.你认为作者刻画“制琴师”“收藏家”这两个人物有什么用意?(5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探究的能力。
作者赋予这两个人物一些美好的品行和情操,在感情上接近并欣赏这种淡泊、静雅、爱善、心有定持、远离浮躁的类似于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
而当作者由感性趋入理性,就出现了情理上的分裂,那些看似高雅、悠久的传统艺术文化,隐藏着罪恶——对生命的残害,美和杀生共存,这是多么荒谬的悖论,以及审美观念上的不纯正:追求人心的“撩动”和“诱惑”。
这是小说内在的隐痛和冰冷的反思。
两个人物,一主一次,次要人物陪衬烘托主要人物,这个关系在答题中也应提及。
【答案】①两人对艺术痴迷,性本纯善,特别是“收藏家”安贫重情,护爱生灵,知恩图报,朴淡轻利,代表着作者对传统理想人格的一种肯定。
②收藏家“砸琴”背后寓作者反思:真正的艺术是唤起心中的纯爱,而不是“撩动”和“诱惑力”,更不是以残害生命来换取“美的享受”。
③制琴师是起陪衬作用的次要人物,以他的“迷”来烘衬“收藏家”的“悟”,以他的“迷”来暗示传统艺术中习以为常却违背人性之善的“阴影”一直还在,促人警醒。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20分)麦地袁有江老人披一件脏兮兮、蓝白相间的校服,站在雨棚下盯着他。
老人脚边放着一个瘪下去的尿素袋子。
稍远处有个小化粪池。
临近家门时,他发现走错了路。
在离前面村庄百米左右的地方,窄窄的水泥路,突然齐崭崭地断了。
没腿肚子的麦苗,隔断了归途。
他沿着麦地间的小径,深一脚浅一脚地朝老人走去。
大叔您好,在忙着给麦子撒肥料吧?乖乖,我看你那车怕是过不来了。
这边路没修通。
这块小麦是您家的吧?长得真好。
大叔是好把式啊。
听口音,你就是我们这的人吧?刚从外地回来?后天清明了。
很久没回来,我不知道这路不通。
你是哪庄上的?袁家湾的。
哦,那就在我们庄后头。
老人掖了掖披在身上的衣服问,清明回来上坟?是啊。
大叔,我记得以前这庄上有条跑客车的石子路,还在吗?他朝庄上望去。
一条灰白的路梢,隐没在不远处一栋平房的后面。
在倒是在,就是被拉沙车轧坏了,烂得不像样。
应该还能过车吧?他目测着路的宽度。
大叔,我急着要赶回家吃饭,想从您家麦地借过行不?轧掉的麦子,我补您钱。
车开不过来吧?麦子深,地又潮,会陷在里面。
老人看看麦地,你只有倒回去了。
大叔,我的是越野车,底盘能升高的。
要是陷在里面,我自己负责。
要是陷在里面,这块地就被祸害了。
弄坏的麦子我全赔。
好不好?老人看看麦子,又看看他,一脸的为难。
你不能倒回去从那边路走吗?路窄,也怕遇到车。
估计倒回去就下午了。
就算您老帮个忙,钱我先给您。
反正您种麦子也是为了卖钱嘛。
老人目测着车到他跟前的距离,走到麦地边,抓了一把泥土,在手心里碾磨着。
你看,土都是湿的。
车会陷在里面的。
稀薄的雾纱渐渐散去,阳光普照下来。
娘该在家等急了,本来说好回家赶午饭的。
兄弟姐妹们今天都来家里,专等着和他一起吃午饭。
他正想着,娘的电话就打来了。
娘说一桌人都在等他开饭。
他跟娘说,我马上就到。
接完电话,他看着老人说,大叔,损坏您多少麦子我赔多少。
他掏出钱包,数了一千元钱往老人手里塞。
老人像对着一个烫手的山芋,迟迟不伸手。
他将钱硬塞进老人的口袋。
大叔您穿校服啊?小孙女的。
老人尴尬地笑笑,丢了可惜,挡挡寒。
大叔,您的孩子们清明没回来?呵呵,等我死了,他们就回来给我上坟喽。
您小孩都在外干大事,忙着呢。
他捏着车钥匙,开始心急火燎起来。
大叔,您就行个好吧。
我娘打电话催我了。
唉,你去开吧。
老人摸摸口袋里的一沓钱,想着孙女这学期的生活费够了。
他又看看那些水绿葱嫩的麦苗说,你尽量走直点儿,不要轧掉多了。
他启动车子,升高底盘。
眼前的麦地,让他突然有种莫名的兴奋。
自打买了这辆越野车,他还从来没越过野地。
他打到四驱模式,一档,将轰鸣着的路虎开进了麦地。
厚重宽大的轮胎,摧枯拉朽地压倒麦苗。
车后现出两条轨道般的辙。
他穿越麦地时,老人赤着脚也下了麦地,跟在他车旁边,不停地冲他喊,慢一点儿,轻一点儿。
那手足无措的样子,好像在呵斥一头闯进麦地的野猪。
总算过来了。
他停下车,拿出一包烟,想送给老人。
老人出神地看他刚刚轧过的车辙,突然喊住他,你不能走!轧掉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