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气象-测雨雷达回波统计(统计)
雷达回波强度拼图的定量估测降水及其效果检验

料对雷达降水估计值做进一步订正 ,这些方法包 括平均校准法[、 5 变分 同化法【、 1 6 客观插值分析法 】
圳六部雷达 1 分钟一次的 6 0 分钟体扫描资料 , 经
过 杂 波 处理 、质量 控 制 和拼 图处 理后 得 到 的 15 .
收 稿 日期 : 2 0 — 11 :修 订 E期 :2 1— 8 1 091-1 t 0 00 —8
文献标识码 :A Doi 03 6 /i n10 .9 5 0 1o . 1 i 1.9 9 . s. 44 6 . 1.1 0 js 0 2 0 中图分类号 :P 5 ..1 4 81 2
[1和卡尔 曼 滤波 校准 法 等 。 7 1 1
1 引
言
随 着 我 国气 象 多 普 勒 雷 达 布 网不 断 向前 推 进 ,如何 利用 雷 达 拼 图 回波 强度 结合 稠 密 的 自动
资助项 目:广 东省科 技厅 项 目;中 国气象 局气 象新 技术 推 广项 目“ 量 计和 多平 台遥 感 降水资 料 的融合 技术 ” 同资助 雨 共 通 讯作 者 : 建茵 ,男 ,广 东省 人 ,研究 员 ,主要 从事 季 风 、热带 气候 和海 气相 互作 用研 究 。Ema :i gj@gmc o . 梁 - i ln _y r . v n l a g c
第 2卷 第 1 7 期 2 1年 O 01 2月
J OURNAL 热 带 气 象 M 学 报 0F TROPI CAL ETEOROLOGY
V17 o. .No1 2 .
Fe . 0 1 b .2 1
梁 建 茵 ,胡胜 . 达 回波强 度拼 图 的定量 估测 降水 及 其效果 检 验 f. 热带 气象 学报 ,2 1 ,2() -0 雷 J ] 0 1 71:t1.
1993~2008年辽宁省鞍山市雷雨云及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分析

1993~2008年辽宁省鞍山市雷雨云及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分析刘伟红;王吉宏;胡伟【摘要】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radar echo data of the thundercloud and hail cloud in Anshan of Liaoning Province from 1993 to 2008, the basic echo features of its thundercloud and hail cloud as well as the V-shaped cut of its hail cloud were obtained, which provided discriminate criteria for the artificial hail suppression operations in Anshan.%对辽宁省鞍山市1993~2008年16年的雷达观测雷雨云、冰雹云回波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鞍山市雷雨云、冰雹云的基本回波特征及鞍山地区冰雹云在雷达高显上的V型缺口特征,为鞍山地区的人工消雹作业提供了判别指标.【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03【总页数】3页(P1599-1600,1606)【关键词】冰雹云;雷雨云;回波参量;辽宁省鞍山市【作者】刘伟红;王吉宏;胡伟【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气象局,辽宁鞍山114004;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辽宁沈阳110016;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辽宁沈阳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5雷雨云、冰雹云降雹是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产物,这种过程往往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
一次强烈的冰雹灾害可以在十几分钟乃至几分钟的暂短时间内使农田、经济大棚等农业设施以及果树、蔬菜等遭受严重损失。
为了抑制或减弱强雷雨云以及冰雹云降雹造成的气象灾害,及早识别雷雨云、冰雹云,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组织人影作业很有必要。
天气雷达在降水测量中的作用

天气雷达在降水测量中的作用摘要:天气雷达通过天线发射经过调制后的脉冲式电磁波束,电磁波在空中碰撞到降水水滴或是其他云目标,一部分电磁波会被碰撞粒子后向散射回雷达天线。
雷达天线收集到从云或雨后向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对该回波信号强度、时间间隔的分析计算,可确定降水或云的构造以及它们的各项特性。
关键词:电磁波、降水粒子、遥感1 雷达降水测量原理天气雷达通过天线发射经过调制后的脉冲式电磁波束,电磁波在空中碰撞到降水水滴或是其他云目标,一部分电磁波会被碰撞粒子后向散射回雷达天线。
雷达天线收集到从云或雨后向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对该回波信号强度、时间间隔的分析计算,可确定降水或云的构造以及它们的各项特性。
依照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发射与接收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就可计算得出目标物到雷达的直线距离;再通过雷达天线扫描转动经过的方位角和雷达天线仰角以及目标物至雷达的距离,依此可以计算出目标物在空间中位置。
还可以对返回的电磁波信号强度进行测量,用雷达气象方程式来计算出目标物对电磁波的散射能力。
针对降水粒子时,可以将气象方程式简化为如下的样式:公式中:是指被接收到的平均功率;C是由雷达本身影响决定的雷达方程常数,它与雷达机的发射功率、发射波长、雷达天线增益、发射波束宽度等固定参数有关;是降水粒子相态的构造函数,同降水粒子的介电常数有关,通常情况下水的数值是0.93,冰的是0.18;r是被探测物到雷达的距离;Z是被探测物的雷达反射因子,相当于单位体积中降水粒子直径6次方的累加和数,表示为,常以为基准的分贝表示,记为dBz,可以应用气象雷达方程式根据平均接收功率求取。
因为降水粒子的直径不是均一性分布,在实际使用场景中通常用它的一般形式:公式中A和b为经验常数,根据降水类型和地理环境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在各种已知的Z~R关系式中,A在16.6~730范围内浮动,b在1.16~2.87范围内浮动。
所以,测定出降水团的反射率因子Z,就可以计算出降水强度R和它的分布。
2017年8月3—4日岫岩县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分析

2017年8月3—4日岫岩县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分析朱宪龙;肖光梁;纪永明【摘要】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3—4日辽宁省岫岩县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环境背景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特点为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天气形势为高空东北冷涡提供冷空气输送,西太平洋副高及台风\"海棠\"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中尺度系统为高空急流、低空西南急流水汽输送,低层有明显的切变线系统辐合形势,地面有辐合线存在,同时岫岩县山区地形明显,更加有利于辐合抬升及水汽堆积;大连、丹东地区700 hPa以下有比较深厚的湿层,850 hPa风速最大可达22 m/s,比湿最大可达22 g/kg,辽宁省南部地区的水汽条件较好.K指数大于35℃,沙氏指数(SI)和抬升指数(LI)小于0℃,层结不稳定.CA PE值均大于1000 J/kg,不稳定能量不断堆积;岫岩此次降水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分为3个阶段,此次降水过程的雷达回波为明显的\"列车效应\",并具有后向传播及低质心暖性降水的特征.【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4页(P144-147)【关键词】系统背景;特大暴雨;列车效应;辽宁岫岩;2017年8月3—4日【作者】朱宪龙;肖光梁;纪永明【作者单位】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辽宁沈阳 110166;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辽宁沈阳 110166;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辽宁沈阳 1101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12.25多普勒天气雷达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是探测暴雨中尺度降水系统演变的有力工具。
暴雨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通过对暴雨的雷达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性。
众多气象学者针对暴雨雷达特征进行大量研究工作。
陈传雷等[1]应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确定了辽宁区域性暴雨模式,并揭示了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和基本径向速度等产品在短时强对流性天气预报中的指导意义。
713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在冰雹与对流性强降水中的识别指标

713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在冰雹与对流性强降水中的识别指标天气雷达是一种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它能够通过回波资料识别出各种天气现象。
在冰雹和对流性强降水的识别中,天气雷达的回波资料可以提供一些指标,帮助气象预报员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预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识别指标:1.雷达回波强度:回波强度是雷达探测到的天气现象的信号强度,通常以dBZ为单位。
冰雹和对流性强降水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回波强度,因此可以通过回波强度的大小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冰雹和对流性强降水。
2. 雷达回波高度:雷达回波的高度可以提供冰雹和对流性强降水的垂直分布信息。
冰雹的高度通常较低,一般在2~6km之间;而对流性强降水的高度较大,通常在6~10km之间。
因此,通过回波的垂直分布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冰雹和对流性强降水。
3.强回波峰值高度:强回波峰值高度指的是回波中最强的那一层的高度。
在冰雹和对流性强降水中,由于存在较大的降水粒子和冰雹,峰值高度通常较低。
因此,强回波峰值高度的变化也可以作为冰雹和对流性强降水的指标之一4. D0/ZDR:D0值是雷达对目标物体的直径大小进行估计的一个参数,通常用于冰雹的识别。
对于冰雹而言,D0值较大,通常在1~3cm之间。
而ZDR值则是雷达回波信号中的液态水含量和固态水含量之间的差异,冰雹的ZDR值通常较大。
因此,通过D0和ZDR值的分析可以对冰雹进行更准确的识别。
总结起来,冰雹和对流性强降水在天气雷达回波资料中的识别可以从回波强度、回波高度、强回波峰值高度、D0和ZDR等指标入手。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和预报冰雹和对流性强降水的出现情况,提供有效的气象服务。
利用雨量雷达构建面雨量自动监测系统

利用雨量雷达构建面雨量自动监测系统牛睿平;唐跃平;魏广;唐炜【摘要】雨量雷达是专门适用于气象目标中降雨量定量测量的雷达设备,高分辨区域面雨量自动监测系统则是应用雨量雷达进行区域内雨量监测,监测系统通过雨滴谱仪与模型算法解决衰减订正和雨量数据计算准确度问题,可以方便地获得区域内的降雨分布情况和有效的降雨量,与常规单点雨量定量测量相比,在较大区域内测量雨量,整体上精度高,成本低。
经过大理监测区域的验证,面雨量自动监测系统具备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The rain radar is a kind of specific radar equipment suitable for rainfall quantity measurement in meteorology subject.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of fine grid precipitation uses the rain radar to monitor area rainfall. The monitoring system solves attenuation correcting and rainfall data quality control by means of raindrop spectrometer, real-time attenuation model and inversion algorithm. It can obtain area rainfall distribution and effective rainfall data. Compared with regular single rainfall measurement, that monitoring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entirety accuracy with low cost in large area. The monitoring system has high measurement accuracy and good application future after being proved by field test at Dali.【期刊名称】《水利信息化》【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雨量雷达;定量测雨;高分辨区域面雨量自动监测系统【作者】牛睿平;唐跃平;魏广;唐炜【作者单位】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2; 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12;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2; 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2;江苏南水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2;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2; 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5目前条件下,国内大部分监测区域内的雨量数据主要是通过分散布设的传统雨量计(如翻斗式或称重式雨量计)站网获得的。
广州白云机场雷雨大风天气的特点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广州白云机场雷雨大风天气的特点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黄奕铭;郑炳智;邹松佐
【期刊名称】《广东气象》
【年(卷),期】2015(037)005
【摘要】利用2013和2014年广州白云机场天气报告、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机场跑道区域的自动观测资料,对发生在广州白云机场的雷雨大风天气出现季节、时段、强度和维持时间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天
气雷达强度和速度回波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提出了4种分型:飑线、阵风锋型多单体、阵风锋型强单体(包括超级单体),下击暴流型强单体.广州白云机场出现雷雨
大风天气时天气雷达的低仰角PPI速度回波图像会出现相应量级的负速度回波区
或小尺度强烈辐散的速度特征.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黄奕铭;郑炳智;邹松佐
【作者单位】民航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广东广州510406;民航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广东广州510406;民航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广东广州5104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4
【相关文献】
1.广州白云机场雷雨大风的天气气候特征 [J], 张慧婵
2.2010年广州白云机场一次暴雨及长时间雷雨过程分析 [J], 李晟;刘峰;谷文龙;黄
奕铭
3.2010年广州白云机场一次暴雨及长时间雷雨过程分析 [J], 李晟;刘峰;谷文龙;黄奕铭
4.江苏盐城8.17雷雨大风天气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张志刚;吴云荣;裴道好;周宏伟;罗梦森
5.广州白云机场夏季强雷雨临近期环境条件的一条统计特征 [J], 张慧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航机场天气雷达现状及应用需求分析

民航机场天气雷达现状及应用需求分析民航青海空管分局 马伊清随着民航快速发展,机场天气雷达从最初的常规雷达发展到多普勒天气雷达、双偏振天气雷达、相控阵天气雷达,在北京新机场安装的正是相控阵气象雷达;在众多硬件探测技术更迭和产品更新中,作为信号数据源提供给预报员和驻场相关用户业务使用的天气雷达产品却缺乏多样性,明显不符合民航气象的业务规划需求,同时在高端硬件配置和探测性能方面存在一定的过剩和冗余。
青海机场属于高原机场,天气十分复杂,气候变化非常恶劣。
因此,关注和了解气象雷达的发展变得比较迫切。
本文通过对气象雷达现状和应用进行分析,对我局天气雷达的投入建设和实际应用提供部分参考意义。
1.民航机场天气雷达的现在目前,民航机场气象雷达主要使用的是强度、速度、谱宽等相关产品,各个站点上传提供用户的是单一仰角的PPI强度图。
而由于雷达在不同仰角的方位遮蔽角不同,因此在提供给用户使用产品时,如果选择低仰角,在部分方位上可能因为存在遮挡造成较高地方探测不到回波信息。
如果选高仰角,在雷达距离远处会探测不到低空相关区域的回波或因为充塞率偏低造成反射率偏弱。
针对此种现象,气象业务人员可以通过体扫方式查看不同高度回波,不影响预报工作。
而对管制人员和航空公司业务人员来讲,由于只能看到单一仰角,当机组反应某个高度有强回波时,管制员看到雷达图显示没有回波或很弱。
因此,开发相应的雷达产品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天气雷达软硬件技术在近些年来有很大发展,主要有双极化相控阵气象雷达( DP-PAWR) 、相控阵气象雷达 ( PAWR) 和固态气象雷达(SSWR)等典型主要新型气象雷达。
其中DP-PAWR是最先进的双极化气象雷达,用于对气象进行快速、可靠观测,弥补目前单极化 PAWR的缺点,PAWR 是一种先进的气象雷达,适用于观测对流云高空时的分辨率。
这种雷达能在1 min 内进行全立体扫描,而传统抛物线天线雷达的扫描时间要超过5 min,而SSWR 配备的半导体发射机采用双极化能力,性能稳定,适用于精确降雨观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际服务工作中,判断雷暴回波的移动速度是为了得出一个结论:即本 场区域和起落航线受回波影响的时间,考虑到飞行的安全距离,本场受 影响的持续时间至少要从雷暴回波进入30km计算到离开30km后,从已 有的雷达资料统计至少需要2-3个小时。
本文对比了本场出现雷暴时的观测资料,统计结果显示,2004-2008年雷 暴出现一个时次的有78次,包含一天中出现几次雷暴的情况,连续出现 两个时次的有32次,连续出现三个时次的有20次,连续出现四个时次的 有8次,而连续出现五个时次以上的也有8次,其中最长的是10个时次。 从以上数字推断出,一次影响本场的雷暴过程加上进入和离开30KM范围 的时间最少也要2-3个小时,与雷达资料的结果相比大致相同,这为雷暴 的航空预报服务提供了依据。
1.1西北 东南移向 西北-东南移向 西北 西北-东南移向的雷暴云团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出现较多的原因与低空引导 气流大多是西北风有关,冷空气大多也是从西北方向侵入的。 其形态演变主要有五种类型
一是东北西南走向的云带从本场西北方向移来,经过本场后继续向东南方 向移动,远离本场(见图2a);二是一些东北西南的条状回波在向东南移 动过程中,不断合并发展,到达本场时发展为带状回波,然后远离本场 (见图2b);三是西北方向的小的块状回波,向东南移动时合并成为团状 回波,产生雷暴,减弱后向东南移动(见图2c);四是西北方向的片状回 波移过本场,有雷暴发生并产生降水(见图2d);第五类是西北东南走向 的回波带,其移动方向与回波走向一致(见图2e),以上几种类型发生的 概率大致相同。
1.3其他移向 其他移向
除了上述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主要移动方向,西-东移动方向出 现的次数较多,但是其演变形态较为简单,大多是南北走向的带状回 波(见图4a)或者是团状回波(见图4b)自西向东移动,强回波的区 域面积不大。对于从南向北的路径,多是团状回波(见图4c),而从 北向南的路径多以带状回波为主(见图4d),从东向西路径出现较少, 回波的演变多是块状回波在移动过程中并不合并,直接经过本场向西 或西北而去(见图4e)。
Part2 未经过本场的周边回波特征
由于飞行保障的原因,机场雷达每天按照规定时间扫描监测。从4 月到10月开机阶段,中间6月到8月的雷雨季节每1小时一次,其他 时间3小时一次,遇有较强回波出现则连续扫描,因此捕捉到了一 些本场没有出现雷暴或降水的对流天气,本文共选取了61天的雷达 资料,回波强度大多在50dBZ以上,与本场出现雷暴时的回波强度 类似,顶高在6000m至12000m之间,因没有相应的地面观测资料 作对照,无法确认其是否出现过雷暴,但是有的回波位于飞机的航 路或者起落航线上,仍然会危及飞行安全。
2回波强度 回波强度
对流云雷达回波的强度 顶高 强度和顶高 强度 顶高是判断其发展是否旺盛的两个重要指标, 对照本场雷暴出现时所对应的PPI图或RHI图(时间临近或距离临近) 共计81个样本,发现50dBZ(图例显示为红色)以下的有16个,占所有 样本的20%,其他80%的回波强度达到或超过50dBZ,最高的达到 75dBZ。 普查本场雷暴出现时对应的RHI图,共有44个样本,回波顶高达 到8000m的有38个,占总数的86%,最高的达到16000m,而 8000m以下的只有6个,最低的只有4000m。从上述统计数字看 出,本场出现的雷暴,其雷达回波显示大多数强度在50dBZ以上, 顶高达到或超过8000m,但是仍有20%的个例在强度、顶高达不 到上述情况时仍然有雷暴发生,对飞行造成不利影响。
3移动速度 移动速度
PPI雷达图上雷暴回波的移动速度对于外推预报来说十分重要,较强的系 统容易判断.移向与回波自身走向垂直的带状或条状回波移动较快,开始 出现雷暴的团状或片状回波移动较慢,块状回波因为处在不断生消的过程 中,移动速度也不太好把握,而移向与自身走向一致的回波,移动速度也 较难判断.另外回波主体到达本场之前,本场处于其前部,附近会突然生 成一些小的块状或条状云团,会使预报员对移动速度何影响本场的时间判 断出现失误。本文对西北-东南移向的16个较强个例做了对比,移动速度 达到60km/h的有9个样本,40-60km/h的有5个样本,30-4km/h的有2个样 本。
演变类型 使本场产生降水的云团演变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锋面云带移动到本场, 二是范围宽广的降水云团,三是对流云团到达本场前开始减弱,到本场时 残留的降水回波。移动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类:西北-东南的22天,西-东的16 天,二者占总样本的53%,西南-东北的有15天,占21%,从东到西的有5天, 其他12天在本场附近,移动方向不能确定,这与开机时间以及资料保留情 况有关。一般降水云带或云团的整体移动速度比较缓慢,只是产生降水的 回波强度不断变化,本场降水后能量释放,回波开始减弱,然后又会有新 的降水回波生成。
民航石家庄机场714C雷达回波统计特征分析 雷达回波统计特征分析 民航石家庄机场
民航河北空管分局气象台预报室
引言
气象雷达对中小尺度天气的探测和监测最为有效,其回波图有 直观、易用、定位准确、实时性强等优点,是雷雨季节保障飞行安 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民航机场得到了普遍应用。石家庄民航机场 安装的是成都784厂生产的714C型气象雷达,本文对2005至2008年 保存较为完整的雷达回波图进行统计分析,从回波的移动路径、形 态演变、强度以及对飞行的影响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以期能够 更好地完成飞行保障工作。
1.2西南 东北移向 西南-东北移向 西南 西南-东北移向雷暴回波出现的个数也较多,形态演变主要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条状回波云体走向与移动方向一致,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形态始终保 持为条状,没有出现回波合并的现象(见图3a);第二类则是西北东南向的 云带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移动方向与云体走向垂直,此类型出现较少, 仅发现一次(见图3b);第三、四,到达本场时成为团状回波,雷暴发生后逐渐减弱并 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见图3中c、d),第五类则是初始的团状回波位于本 场西南,整体向东北移动并经过本场(见图3e),后三种情况回波到达本场 时大多呈团状。
对应图5可以大致了解RHI图上回波的形态,一是顶高在8000-12000米左 右的回波,垂直方向上整体上宽下窄,底层20km宽,云顶则有将近50km 宽,达到50dBZ即强度较大的范围也比较大(图5a);二是单体回波,如 2005年8月12日向本场移动过程中探测到的超过16000m的极端个例,垂 直方向回波的上下范围大致相当,个例中宽度都是20km,与其他图片相 比显得较窄是因为探测范围扩大为120km了(图5b);第三种是顶高在 4000-6000m左右,云体宽广,但是强度大的区域范围较小(图5c)。
Part1 本场出现雷暴时的雷达回波特征
1 移动路径和形态演变
2005-2008年本场出现雷暴的日数为104天,有雷达资料的共91天,占总日数的90%。
雷达回波的移动路径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西北-东南走向 自西向东的有17天,自北向南 自北向南的为6天,以上三 西北 东南走向的有34天,自西向东 东南走向 自西向东 自北向南 类将近总样本数的三分之二; 西南-东北走向 自南向北的11天,两类合计约占总样本数的三分 西南 东北走向的19天,自南向北 东北走向 自南向北 之一, 自东向西的包含东北 西南 东南 西北 正东 正西 东北-西南 东南-西北 正东-正西 自东向西 东北 西南、东南 西北和正东 正西共有4天,出现的情况 很少
特征 从所监测到的回波初始位置看,本场四周各个方位都有,大多是 以块状出现,也有以条状或带状出现的,其演变形式一是在本场 的某一方位稳定不动或稳定少动,强度有所变化直到消散,61天 中共出现了14天,约占23%。第二种演变形式是从某方位移向本 场,到达本场前消散、断开或转向,第三种则是从某方位开始移 动,而方向偏离本场,从回波移动的方向看,西北-东南的19天, 西-东的10天,两种约占总数的48%,西南-东北7天,南-北的4天, 两者约占18%,最后东北-西南以及东-西分别有5天和2天,合计占 11%。
Part4 一次典型的强雷暴天气过程
2007年7月8日,石家庄机场经历了一次强雷暴过程,图6a、b是自动观 测系统15号跑道风向风速的显示结果,数据的时间间隔是10秒,可以看 出雷暴发生前本场是持续的东南风,平均风速在5-8m/s,随后风速有所 下降后突然升高,最大阵风达到34m/s,风向不定,但以偏北风为主。 从1分钟间隔的温度、气压和相对湿度数据分析(图略),出现了气温 骤降、气压陡升的中小尺度天气特点,降水过程中最低能见度只有 700m,这次雷暴过程造成多个航班备降,机场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 坏。
Part3 本场出现降水时的雷达回波特征
本场2005-2008年4-10月共出现降水109天,其中保留的雷达资料有 71天,占总日数的65%。探测到与降水时间相匹配的RHI资料较少, 由现有资料统计,回波顶高多在4000-6000m,而本场出现雷暴时的 回波顶高则多在8000m以上。统计本场发生降水时的回波强度,共有 样本65个,达到50dBZ以上(标识为红色)的有12天,占样本总数 的18%,其中包含了达到55dBZ的8个样本。而其他占82%的53个样 本的最大回波强度在30-40dBZ之间(标识为绿色到黄色),而 20dBZ以下的回波产生降水的概率则很小。需要关注的是,当云团中 含水量较大时,714C测雨雷达探测到的回波强度也会达到50dBZ以 上,因此上述回波强度较大的个例虽然没有出现雷暴,但是其单位时 间内的降水量很大,对飞行的影响仍然很大,不可掉以轻心。
PPI图上雷达回波的形态标识及对照图
PPI雷达图上回波的形状大多是不规则的,但仍然可以归纳出几种形态, 块状、条状、带状、团状和片状(见图1),条状和带状回波有不同走向 的,有西北-东南向、东北-西南向、南北向和东西向4种,需要注意的是这 是回波自身的走向,与其移动方向是不同的,由移动方向与自身走向垂直 的,也有移动方向与自身走向一致的。另外块状回波有大有小,本文取小 的称为块状,大的称为团状,团状回波的特征是强回波区域面积较大,片 状回波特点是边界松散,整体面积较大,但强回波区域面积小,位于整个 边界内的某一区域或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