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t钢包底吹氩数值的模拟研究
钢包底吹氩及钙处理工艺的物理模拟的开题报告

钢包底吹氩及钙处理工艺的物理模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钢铁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底吹氩及钙处理工艺成为了提高钢铁品质的关键工艺之一。
在该工艺中,通过底部喷吹氩气,可以有效地减少钢中氧、氮的含量,同时在加入适量的钙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钢铁品质,使钢中的氧含量有所降低,同时有利于去除钢中的夹杂物。
针对该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和工作实践方面,通过试验和生产实践,探究底吹氩及钙处理工艺对钢铁品质的影响。
然而,试验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无法直观地观察钢液流动过程,难以全面的了解底吹氩及钙处理工艺中的物理变化规律。
由此可见,利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对底吹氩及钙处理工艺中的物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可以帮助工艺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底吹氩及钙处理工艺中的物理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验和生产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旨在开展钢包底吹氩及钙处理工艺的物理模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底吹氩工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钢液中氩气扩散的数学模型,分析氩气扩散过程中的物理规律。
2、针对加入钙处理工艺,采用计算热力学方法建立包含钙元素的钢水流动模型,分析钙元素在钢水中的分布及其对钢水性能的影响规律。
3、将氩气扩散模型和钙处理模型集成到一起,建立底吹氩及钙处理工艺的综合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和结果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方法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1、建立氩气扩散模型。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针对钢液中氩气扩散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求解模型,得到氩气在钢液中的扩散规律。
2、建立钙处理模型。
采用计算热力学方法,建立包含钙元素的钢水流动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求解模型,得到钙元素在钢水中的分布规律。
3、建立底吹氩及钙处理工艺的综合模型,将氩气扩散模型和钙处理模型集成到一起,并通过数值分析和结果分析,深入探究底吹氩及钙处理工艺中的物理变化规律。
四、预期成果和现实意义1、预期成果本研究将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段建立底吹氩及钙处理工艺的物理模型,并通过数值分析和结果分析深入探究底吹氩及钙处理工艺中的物理变化规律。
炉外精炼中钢包底吹氩流场的数学模拟

文章 编 号 :0 0— 1 0 2 0 ) 2— 0 1 0 1 0 2 7 (02 0 0 9 — 4
炉外 精炼 中钢 包底 吹氩 流 场 的数 学 模 拟
周云.董元 篪, 王海川. 王世 俊, 刘永兵 , 宝国 吴 ( 安徽 工业 夫学 冶金与材料 学院 . 安徽 马鞍 山 2 3 0 ) 40 2
ld ei r s ne 1 e f i e da ay i i o ti e n al i d f o d t n a l sp e e t d t u d f l n e mo e sa p id t e su y h l i s c i h d li p l t t d e o h
v r' aif co " t e f w ed i o d f ri r vn h u l f i u d se 1. e y s tsa tr . h o f l sg o o mp o i g te q a i o lq i te y l i w
Ke r s ma h ma ia i lt n l w f l ;b o n r o y wo d : t e t ls c mu ai ;f ed o o i lwi g a g n
炉外精炼 中钢包 吹氩 是 简单易行 的精炼 手段 , 包底 吹氩 有 常规钢包 吹氩和 C S—O 钢 A B底 吹氩 , 常规钢
包 吹氩 即在 普通包底 上 开一孔 .并 安装一个 耐火材 料 的多孔透气 塞 ,氩气通 过透 气塞 吹人钢 包 中可促使钢
中夹杂物迅速 上浮 使钢 液成 分和温 度均 匀化。但这 种 钢包吹氩 存在一 些不足 , 吹氩时 钢包上 面的炉渣被 吹 开 , 水暴露 于空气 中 , 钢 造成 钢 水的二 次氧化 , 中不稳定 氧化物及 变价 氧化 物继续 与钢 水作 用 , 水冲刷 渣 钢 耐 火材料 .不断带 入外 来夹杂 物 。为 了克服这些缺 点 , 钢包加 入浸 溃罩 ,即炉外 精炼 的化学 加热 C S— B A O
底吹钢包水模型示踪剂传输过程数值模拟

底吹钢包水模型示踪剂传输过程数值模拟底吹氩钢包内所有的物理化学反应均是在钢液的流动过程中完成,改善钢包内的流场对提高钢液纯净度、去除夹杂物、均匀化学成分和温度等有重要作用。
本课题以实际炼钢过程中的130 t钢包的几何参数为基础,运用相似原理以1:5的比例建立的水模型为建模原型,运用STAR-CCM+模拟软件对水模型中的流场和混匀时间进行分析。
以往学者用水模型研究吹气流量、喷嘴直径等因素对混匀时间的影响时,并没有关注加入的示踪剂对混合流场的影响。
针对此情况,本次模拟分别运用VOF 模型和欧拉-欧拉模型研究了被动标量(没有物理属性的虚拟示踪剂)、KCl溶液示踪剂和纯水示踪剂(与水模型中液相同属性)在水模型中的流场分布和混匀时间的影响,分析示踪剂的密度和加入量对流场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示踪剂在水模型中的“蝴蝶效应”机理。
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在VOF模型中,密度大于水的示踪剂(KCl溶液)沿水模型偏心侧壁面向水模型底部的向下传输速度较快,由于偏心侧底部“死区”的存在,KCl溶液在偏心侧底部向远离偏心侧的向上传输速度较慢,随后上升到顶部混合的KCl溶液向下传输速度较快。
2)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中,示踪剂在水模型中的主循环的传输过程为:示踪剂加入后运动至远离偏心侧区域,随后沿其壁面向下运动至底部,并在底部分别运动至气柱附近和偏心侧区域的底部,运动至气柱附近的示踪剂随气柱上升至上表面,而运动至偏心侧底部的示踪剂,沿偏心侧壁面运动至偏心侧上部1/3处的小循环流附近,在小循环流中循环流动至气柱附近,沿气柱运动至上表面,在水模型中循环运动,扩散混合。
3)示踪剂在水模型中的“蝴蝶效应”机理如下:当KCl溶液示踪剂的加入量由20 mL增加到100 mL时,其在水模型中的传输速度较快,示踪剂在水模型中较快达到混匀;但当加入150 mL的KCl溶液示踪剂时,相对于加入的100 mL的KCl 溶液示踪剂,其混匀时间有所增加,这是由于偏心侧底部“不活跃区”的存在影响了示踪剂在水模型中的混匀过程。
钢包底吹氩搅拌混合行为的物理模拟研究

参 考 文 献
蒋国昌. 纯净钢 与二 次精 炼 [ . 海: 海科 学技 M] 上 上
术 出版社 ,9 6 19
混 匀效 果 的影 响很 大 。总体 上看 , 心喷 吹 的混匀 偏 时 间较短 , 果 要好 于 中心 喷 吹 。实 验条 件 下 , 效 该 钢包 以单点偏 心喷 吹效 果最 好 。 () 渣( 3顶 精炼 炉 上部 的熔 渣 ) 混 匀 的时 间 对 有一 定 的影 响 , 熔渣 层越 厚对 钢包 混 匀 时间将 会越
J1 02 u.2 1
钢 包 底 吹 氩搅 拌 混 合行 为 的物 理模 拟研 究
史 向 英
( 马钢股份有限公 司 术 中 技 心 安徽马鞍山 23 o ) 4oo
摘 要 : 通过物理 研究了 底吹氩搅拌工艺, 模拟 钢包 测定了混匀时间、 液面隆 起高度和无渣l直径三个工艺 g . 参数, 分析了
的影响 。
式 中 , r为修正 的弗 鲁德 准数 ; F “为流速 ; g为重力
加速度 。 和 为液体和气体的密度 。 吹气孔直径 D与气体体积流量 之间的关系式为 :
=
4 V
() 2
1 实验的方法 与装 置
1 1 实验模 型及 相关参 数 .
代人式 ( ) 1得
实验 中的模 型是 按 钢 包 实 际尺 寸 16的 比例 :
( (( ( ( 害 ) ) ) 3 )
因气体 压力 和 流 量 的计 量 表 都是 在 标 准状 态 下标定 的 , 因此 可根 据 气 态 方 程对 气 体压 力 、 度 密 来进行 修正 , 即
P T" o
=
制作 , 部分参数见表 1 。
表 1 原 型和水模 型的主要参数
钢包钢包底吹氩实验方案

钢包钢包底吹氩实验方案1吹氩精炼的影响因素氩气的精炼效果与吹氩量、吹氩压力、吹氩时间等因素有关。
1.1吹氩量搅拌气体进入熔池时,首先在喷嘴上形成气泡。
在气流动能的推动下到液相中,分散成无数的小气泡而上浮,同时在高温钢水中气体被加热而膨胀,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搅拌作用。
随着吹气量的增加,搅拌强度增大,而吹气量的增加是有一个I临界值的,如果吹气量超过某一临界值,吹入的气体从钢包底部向上部形成所谓的贯穿流,容易引起钢水发生喷溅,造成钢液表面覆盖的渣卷入钢液内部。
造成对钢液的污染。
另外当吹氩量偏低时,就限制了氩气的精炼作用,从而使氨气的脱氧、去气和保护钢水的作用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吹入气量是与吹气压力、吹气喷嘴结构等因素有关,可由试验决定。
在生产中通常根据不冲破钢包渣层裸鼹钢水为原则来确定吹气量和压力。
1.2氩气压力氩气的压力大,搅动力也大,气泡上升速度快,但压力过大时,氩气流涉及范围越来越少,氩气泡与钢液的接触面减小,而且如压力过大时,气体会迅速地冲出钢液,要冲破钢液上覆盖的渣层,使钢液受到大气的氧化,对精炼效果反而不利。
为此要求吹入的氩气压力不要太大,一般以能克服钢液的静压力,刚好能在透气砖表面上形成气泡为合适。
如钢液深,刚所需的氢气压力大,反之,所需氩气压力小。
理想状态是使氩气流遍布全钢包,增加接触面积和延长氩气流上升的流程和时间。
1.3吹氩时间目前,普遍认为吹氩时问不宣太长,否则钢液温度下降太多,且由于耐材受冲刷而使非金属夹杂物出现率增加,但吹氩时间不足,气体及非金属夹杂物不能很好地去除,吹氩效果不明显。
所以必须根据现场实际生产情况,以及要达到的精炼效果,从而确定合适的吹氩时间。
2实验原理物理模拟的理论基础是相似原理。
应用相似原理建立模型和进行实验时,必须保证两系统几何相似、物理相似。
对于钢包底吹氩系统来说,引起体系内流动的动力主要是气泡浮力而不是湍流的粘性力,因此保证模型与原型的修正弗鲁德准数相等,就能基本上保证它们的动力相似,根据这一原则,选用修正的Fr’,就可以确定模型中吹气量的范围。
钢包底吹氩模拟研究进展

钢包底吹氩模拟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钢包底吹氩的原理、钢包底吹氩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以及提高低吹成功率的改进措施。
并且简略介绍了两种水模方法:⑴.钢包底吹氩水模实验研究,其结论为:示踪剂偏向中心位置加入,混匀时间较短;对于同样的底部送气量,两块透气砖对称分布在同一直径上时,混匀时间较短;混匀时间随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少;⑵.钢包底吹氩性能优化水模型实验。
关键词钢包底吹氩水模混匀时间Progress of Simulation Studies of Argon Blowing from Bottom of Ladle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Argon Blowing from Bottom of Ladle,the existing questions of Argon Blowing from Bottom of Ladle and factors of influences.It also contains the improved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s.And it introduces two kinds of water mould briefly: ⑴.The research of the experimental water mould,the conclusion is that tracer is turned to the center position.The time of blending is much shorter.To the same as the number of gases of blowing from bottom.The tworent bricks are distributed into the same diameter symmetrically.The time of blending is much shorter; With the number of blowing gases increasing,the time of blending id reducing.⑵.The experimented water mould of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argon blowing from bottom of ladle.Key words ladle,argon blowing from bottom,water mould,time of blending钢包吹氩是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广泛的一种炉外精炼方法,目前我国的转炉配连铸的车间,一般都配有钢包吹氩设施。
钢包底吹氩过程数学物理模拟研究

有效直径 ,m ;
Fr′m = Fr′f
(3)
式中 , Fr′m 为模型 ; Fr′f 为实物 ,模型与实
作者简介 :幸 伟 (1979 - ) ,男 (汉族) ,湖北孝感人 ,湖北省钢铁冶金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 。
·3 4 ·
炼 钢
第 21 卷
物比例取 1∶4 。
由式 (1) 、(2) 、(3) 可得下式 :
1 物理模型实验
1 . 1 实验原理
根据相似理论 ,除保证模型与原型几何相似
外 ,对于钢包底吹氩系统来说 ,引起体系内流动的 动力主要是气泡浮力而不是湍流的粘性力 ,因此 保证模型与原形的修正弗鲁德准数相等 ,就能保 证它们的动力相似 ,根据这一原则 ,可以确定模型 中吹气量的范围[2 ] 。
Fr′=ρlρ·g g··v2 H
钢包底吹氩搅拌技术是一种经济适用且简单 易行的精炼方法 ,能有效的均匀钢水温度和成分 , 去除有害气体和夹杂物 ,改善钢液质量而得到广 泛的应用 。
在应用钢包底吹氩技术进行精炼时 , 要涉及 到钢包底部喷嘴位置 、喷嘴数目以及喷吹流量的 选取和设定 。但在实际生产操作中 , 往往存在因 供气量过小使搅拌不理想 , 供气量过大而造成钢 液表面覆盖的渣卷入钢液内部 , 造成对钢液的污 染 ; 喷嘴位置不佳 , 钢液成分和温度不均匀等问 题 。文中对国内某钢厂 130 t 钢包精炼的现有技 术条件进行了水力模型实验和数学模型计算 , 针 对现场实际情况 , 确定合理的底吹氩制度[1 ] 。
Qm = 0 . 014 Qf
(4)
式中 , Qm 为模型气体体积流量 , m3 / h ; Qf 为
实物气体体积流量 ,m3 / h 。
1 . 2 实验方法
吹氩模式对钢包内多相流流动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吹氩模式对钢包内多相流流动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秦绪锋;王凤良;程常桂;李阳;卫卫;金焱
【期刊名称】《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7)1
【摘要】以某钢厂150 t钢包为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吹氩模式和吹氩流量对钢包流场、钢渣界面行为和壁面剪应力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单孔吹氩模式下,钢包内环流远端流速低,钢渣界面流动不活跃,易导致此处渣层冷凝结壳;双孔等流量吹氩模式下,随着吹氩流量增大,钢渣界面流速增加,但其流动活跃性降低;双孔差流量吹氩下,大吹氩流量时钢渣界面能维持一定范围的活跃流动。
当吹氩流量在
120~240 L/min范围,单孔吹氩所形成的渣眼面积大于两种双孔吹氩模式;当吹氩流量超过240 L/min,双孔等流量吹氩下渣眼面积最大,双孔差流量吹氩对应的渣眼面积最小。
另外,单孔吹氩下壁面剪应力最大,应力面积较小,双孔等流量吹氩下剪应力虽然显著降低,但分布区域面积增大。
综上所述,双孔差流量吹氩模式可以在提高钢液精炼效率的同时,降低对钢包内衬耐火材料的流动侵蚀。
【总页数】10页(P1-10)
【作者】秦绪锋;王凤良;程常桂;李阳;卫卫;金焱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无锡巨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769.2
【相关文献】
1.底吹氩钢包内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
2.吹氩钢包内气液两相流动及均混行为的数值模拟
3.底吹氩钢包内渣-金反应及脱硫行为的数值模拟
4.底吹氩钢包内钢液流动和混合数值模拟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t 包 底 吹 氩 数 值 的 模 拟 研 究 钢 0 0
沈 巧珍 , 望环 , 吴 阳 方 , 云 广 迟
( 汉 科 技 大 学 钢 铁 冶 金 及 资 源 利 用 省 部 共 建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北 武 汉 ,3 0 1 武 湖 408)
摘 要 : 某钢 厂 ] 0 t 包为 研 究对 象 , 用 商 业 软 件 P 以 0 钢 利 H0E C NI S对 该 钢 包 内的 流 场 进 行 数 值 模 拟 计 算 , 研
源 项 , G 一 ( u / x ) ( u/ x ) (u/ x ) ; O 3 (O 3 + O a )
、
果 和包壁 冲刷 的影 响 , 以期 为 现场 生 产 工 艺 的优
化提供 理论 依据 。
分 别 为经验 常数 。 ]
1 数 学模 型描 述
1 1 控 制 方 程 .
量 是 总 吹气 量 的 1 2 / 。计 算 时 , 角选 取 了 8方 夹
式, 如表 1 所示 。
蠹f\ z]F AU + 3Uj z ) U3 十 l ,
收 稿 日期 :0 0 0 — 5 2 1 — 70
作 者 简 介 : 巧珍 (9 4) 女 , 汉科 技 大 学 教 授 . — i 4 9 0 2 1 q cr 沈 15 一 , 武 E mal 6 6 50 @q .o : n
的数据 , 用 单 透 气 元 件 喷 吹 时 , 择 6 / 采 选 0 m。 h
() 1 连续性 方程 为
一
dX i
0
() 1
( ) 量 方 程 为 2动
的总 吹气 量 ; 用 双 透 气 元 件 喷 吹 时 , 择 3 、 采 选 O
!
8z
一一望
a
6 、0m。h3个 总吹 气量 , 个 透气 元 件 喷 吹气 0 9 / 每
1 2 边 界条 件 .
边界 条件 : 流体 的 自由面为光 滑 的水平 面 , ① 无 剪切应 力存 在 ; 入 口处 的速度分 布是 均匀 的 ; ②
③ 近壁处 平行 于壁 面流速 和湍 流特征 参数 采用壁
函 数 。
钢 包 底 吹 氩 内 钢 液 的 流 动 可 认 为 是 湍 流 流
究钢 包底 吹 氩 精 炼 过 程 在 不 同工 艺 条 件 下 对钢 液 混 匀 效 果和 包壁 冲刷 的影 响 。 结果 表 明 , 吹 氩 钢 包 内透 气 底 元 件 采 用 A— B方案 , 避 免 钢 液 对 包壁 造 成 较 严 重 刷 和裸 露 的 同 时 , 利 于 缩 短 钢 包 内钢 液 的 混 匀时 间 , 在 中 有 从
( 4)
钢 液 质 量 等 优 点 而 得 到 广 泛 应 用n ] 。某 钢 厂
1 0t 包在 实际 生产 过 程 中 由于 吹氩 制 度 不合 0 钢 式 中 : 为 流体 密 度 , g m。 U、 为不 同方 向上 , 9 k / ; 的流体 速 度 , s P 为压 力 , a / m/ ; P ; 为 有效 黏 度 , 1 P S F 为体 积力 , m。在 钢包 吹气状 态下 , a・ ; N/ , F
动 。湍 流 的主要特 征是 随机 性 、 维性 、 三 扩散性 和 耗 散性 。因此 , 钢 包 内钢液 的湍 流 运动 进 行 数 对 值模 拟 , 数学 模 型描述 l 如 下 : 其 6
2 模 拟计 算
透气元 件安 装位 置分 布在距 离钢 包底部 中心
较 近的 A位 置 和 较远 的 B位 置 。根 据 现场 提 供
( ) 流 动 能 忌方 程 为 3湍
蠡( 差) 一 一k r Y
() 4 湍流 动能耗 散率 e 方程 为
( 3 )
作 为一种 经 济适用 、 简单 易行 的精炼 方法 , 具有 均
匀 钢水 温度 和成分 、 除有害 气体 和夹杂 物 、 善 去 改
去( ) 一 一
理, 以致 出现钢 液搅 拌不 均匀 、 包壁严 重 冲刷和 喷 溅 等问题 。为此 , 文利用 商业 软件 P E C 本 HO NI S 对该 钢包 内 的流场 进 行 数值 模 拟 计 算 , 研究 钢 包
底 吹氩精炼 过程 在不 同工艺 条件 下对 钢液混 匀效
一 g , 中 , i其 为气液 两相 区的气 相分率 ; k为湍 动能 , /。 £为湍 流 动 能 耗 散 率 ,n/ 。 G m s ; r s ; 为
21 0 0年 第 6期
沈 巧 珍 。 : 0 钢 包 底 吹 氩数 值 的模 拟 研 究 等 10t 表 1 模 拟 计 算 方 案
57 6
案的总 吹气 量一 致 , 单 吹 时 流 场 内 的速 度 分 布 但 很 不均 匀 , 远离透 气元 件 的包 底处 速 度 几乎 为 0 , 而双 吹时则 很好 地 避 免 了 这个 缺 陷 , 场 内的 速 流 度 分布 很均 匀 , 有速 度空 白区 。由此可见 , 吹 没 双
第 3 3卷 第 6期 21 0 0年 l 2月
武
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o . 3, . 1 3 No 6
De .2 0 c 01
J u n l fW u a i e st fS in e a d T c n lg o r a h 获 得较 好 的 搅拌 效果 。 关键 词 : 包 ; 吹 氩 ; 值 模 拟 ; 拌 效 果 钢 底 数 搅
中 图 分类 号 : F 7 T 77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34 (O 0 0 —560 l 7—6 4 2 1 ) 60 6—4
钢包作 为炼 钢工序 和浇 注工 序之 间的 中间容 器, 在炼 钢生 产 中是 不可 缺 少 的设 备 。它不 仅 是 运 输 和浇注 钢水 的容 器 , 时也 是 炉 外精 炼 的精 同 炼 炉 。从转 炉 出来 的钢 水 进 入 钢包 内后 , 液 在 钢 温 度 和成分 上会有 一定 的差异 。钢包 底 吹氩技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