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教材:指数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教材:指数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教材:指数函数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能够熟练运用指数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 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特征。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指数函数图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教学内容2.1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1.1 定义指数函数是一种形式的函数,可以表示为 `f(x) = a^x`,其中`a` 是一个正实数,`x` 是自变量。

2.1.2 性质1. 当 `a > 1` 时,函数随着 `x` 的增加而增加;2. 当 `0 < a < 1` 时,函数随着 `x` 的增加而减少;3. 当 `x` 趋向于负无穷时,函数趋向于 `0`;4. 当 `x` 趋向于正无穷时,函数趋向于`+∞`;5. 指数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曲线,且在 `x` 轴的正半轴和负半轴上分别单调递增和递减。

2.2 指数函数的应用1. 模型构建:利用指数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如人口增长、放射性衰变等;2. 函数图像:通过绘制指数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和特点;3. 实际应用:指数函数在金融、物理、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

3. 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如“某城市的人口每年以 5% 的增长率增长,问 10 年后该城市的人口数量”。

3.2 探究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指数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极限等;2. 成果展示: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

3.3 应用实践1.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构建指数函数模型;2. 图像绘制:利用信息技术,绘制指数函数的图像;3. 问题解决: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投资理财、放射性物质衰变等”。

《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最新9篇

《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最新9篇

《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最新9篇高一数学《指数函数》优秀教案篇一我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二章第六节“指数函数”的第一课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我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要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为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运用,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图像与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直接性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可持续性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学策略:首先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生归纳指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三步,典型例题分析,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理解。

2、教学:贯彻引导发现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直观素材和背景材料,又要激活相关知识和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创设有趣的问题。

3、教法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况,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指数函数教案

指数函数教案

指数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学会求解指数函数的基本运算;•能够解决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指数函数的定义–自然指数函数–通用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基本图像–调休图像–反比例图像3.指数函数的基本运算–指数函数的加减法–指数函数的乘法–指数函数的除法4.指数函数的应用–指数函数与复利计算–指数函数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指数函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指数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是以某个固定正实数a为底数的数学函数,它的自变量为指数。

自然指数函数是以a为底数的指数函数,通用指数函数是以任意正实数a为底数的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具有以下基本性质:•a0=1•a1=a•$a^n \\cdot a^m = a^{n+m}$•$\\frac{a^n}{a^m} = a^{n-m}$2. 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与底数a的取值相关。

当a大于1时,指数函数呈现上升的趋势;当0<a<1时,指数函数呈现下降的趋势。

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还受到指数函数的平移和伸缩影响。

3. 指数函数的基本运算指数函数的加减法、乘法、除法可以遵循相同的规律,即根据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运算。

例如,$a^n \\cdot a^m = a^{n+m}$。

4. 指数函数的应用指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复利计算中,利息按照指数函数的形式增长;在生物学中,指数函数可以描述细菌、细胞等的增长规律;在经济学中,指数函数可以描述商品的价格变化等。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图像演示:通过显示指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练习训练:提供一些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互动和思维能力。

精讲高中数学:指数函数教案

精讲高中数学:指数函数教案

精讲高中数学:指数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指数函数的基本运算法则;3. 能够解决涉及指数函数的简单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指数函数的定义:介绍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2. 指数函数的性质:讲解指数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和周期性;3. 指数函数的图像:通过绘制指数函数的图像来观察其特点;4. 指数函数的运算法则:介绍指数函数的乘法法则、除法法则和幂法则;5. 指数函数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来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指数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3. 指数函数的图像:通过绘制指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其特点,加深对指数函数的理解;4. 指数函数的运算法则:介绍指数函数的运算法则并通过练题进行巩固;5. 指数函数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拓展练题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

四、教学资源1. 教科书:提供相关的知识点和例题;2. 幻灯片:用于展示图像和重点知识点;3. 黑板和白板:用于讲解和解题过程;4. 计算器:辅助计算指数函数的值。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题,检查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理解程度;2. 个人作业:布置一些个人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3.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解题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图像展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练题和应用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实例和练来帮助他们巩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增加更多的练和实例,以提高学生的效果。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解读篇一《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熟练掌握指数函数概念、图象、性质。

②.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③.理解指数函数的简单应用模型, 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2.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

②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象,进而研究指数型函数的性质, 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及时评价完成整个导学过程【学习重点】熟练掌握指数函数的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及指数型增长模型。

【学习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指数型函数的图象,性质。

【导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互查每组两名同学互查识记内容教师提问记忆方法,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可以相互借鉴。

复习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为本节课中的内容储备知识基础。

展系吗?→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图是指数函数2x y =, 3xy =, 0.3x y =, 0.5x y =的图象,请指出它们各自对应的图象。

教师随时点评,引导,欣赏,鼓励。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课堂上展示交流成果,组内同学补充。

其他同学可让学生从图象直观的理解指数函数,从变化中找到不变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示交流结论:针对展示交流成果提出问题,进一步加深理解。

力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展示交流探究二:指数形式的函数定义域、值域: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121 x y =+,(2y =,(3 1 4 2x y-=.首先提问给出的三个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课堂上展示交流成果,组内同学补充。

其他同学可针对展示交流成果提出问题,进一步加深理解。

所给函数虽然不是指数函数,但是由指数函数得到的复合函数,其性质与指数函数密切相关,通过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指数函数》教案

《指数函数》教案

【课题】4.2指数函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⑵了解指数模型,了解指数函数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会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⑵会判断指数函数的单调性;⑶了解指数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部分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⑴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⑵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教学设计】⑴以实例引入知识,提升学生的求知欲;⑵“描点法”作图与软件的应用相结合,有助于观察得到指数函数的性质;⑶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⑷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交流,培养团队精神.【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别用光滑的曲线依次联结各点,得到函数y =2x 和y =1()2x 的图像,如上图所示.归纳观察函数图像发现:1.函数2x y =和y =1()2x 的图像都在x 轴的上方,向上无限伸展,向下无限接近于x 轴;2.函数图像都经过(0,1)点;3.函数y =x2的图像自左至右呈上升趋势;函数y =1()2x 的图像自左至右呈下降趋势. 推广利用软件可以作出a 取不同值时的指数函数的图像. 展示 引导 分析 说明观察 体会 理解计算 部分 可以 由学 生独 立完 成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数形结合25*动脑思考 明确新知 一般地,指数函数xy a =()01a a >≠且具有下列性质:(1) 函数的定义域是(),-∞+∞.值域为(0,)+∞;(2) 函数图像经过点(0,1),即当0x =时,函数值1y =; (3) 当>1a 时,函数在(),-∞+∞内是增函数;当0<<1a 时,函数在(),-∞+∞内是减函数.归纳强调体会 记忆结合 图形 由学 生自 我归 纳强 调关 键点30*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通过x.10)年该市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年该市国民生产总值为(亿元).。

指数函数说课教案

指数函数说课教案

指数函数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特点3. 能够应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1. 指数函数的定义2. 指数函数的性质3. 指数函数的图像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难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解答问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2. 新课导入: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图像展示:展示指数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5.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组织学生讨论和解答问题6. 总结与归纳:总结指数函数的特点和应用,强调重点和难点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指数函数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指数函数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指数函数的图像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 实际问题案例:收集一些与指数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第2周:讲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和特点。

3. 第3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第4周:进行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要认真对待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指数函数的概念》教案

《指数函数的概念》教案

《指数函数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学会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表达式2. 指数函数的性质3. 指数函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2. 难点:指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用实例讲解指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细胞分裂、放射性衰变等,引导学生思考指数增长的特点。

2. 讲解:介绍指数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并通过PPT展示指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指数函数的性质。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指数函数进行解决,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指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5.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指标:学生对指数函数定义的理解、指数函数性质的掌握以及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和考试。

3. 评价内容:a. 指数函数的定义及其表达式;b. 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c. 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指数函数的图像、实例及应用;2. 练习题:涵盖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3. 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环节:引入(10分钟)、讲解(40分钟)、实践(25分钟)、总结(10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数函数教学目标1.指数函数(1)通过具体实例(如细胞的分裂,考古中所用的14C 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1.指数与对数运算 (1)根式的概念:①定义:若一个数的n 次方等于),1(*∈>N n n a 且,则这个数称a 的n 次方根。

即若a x n =,则x 称a 的n 次方根)1*∈>N n n 且,1)当n 为奇数时,n a 的次方根记作n a ;2)当n 为偶数时,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而正数a 有两个n 次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记作)0(>±a a n 。

②性质:1)a a nn =)(;2)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3)当n 为偶数时,⎩⎨⎧<-≥==)0()0(||a a a a a a n。

(2).幂的有关概念①规定:1)∈⋅⋅⋅=n a a a a n( N *;2))0(10≠=a a ; n 个 3)∈=-p aap p(1Q ,4)m a a a n m n m,0(>=、∈n N * 且)1>n 。

②性质:1)r a a a a sr sr,0(>=⋅+、∈s Q );2)r a aa sr sr ,0()(>=⋅、∈s Q );3)∈>>⋅=⋅r b a b a b a rrr ,0,0()( Q )。

(注)上述性质对r 、∈s R 均适用。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指数函数:①定义:函数)1,0(≠>=a a a y x且称指数函数, 1)函数的定义域为R ;2)函数的值域为),0(+∞; 3)当10<<a 时函数为减函数,当1>a 时函数为增函数。

②函数图像:1)指数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且图象都在第一、二象限;2)指数函数都以x 轴为渐近线(当10<<a 时,图象向左无限接近x 轴,当1>a 时,图象向右无限接近x 轴);3)对于相同的)1,0(≠>a a a 且,函数xxa y a y -==与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③函数值的变化特征:二.典例解析题型1:指数运算例1.(1)计算:25.02121325.0320625.0])32.0()02.0()008.0()945()833[(÷⨯÷+---; (2)化简:5332332323323134)2(248aa a a ab aaab b b a a ⋅⋅⨯-÷++--。

解:(1)原式=41322132)10000625(]102450)81000()949()278[(÷⨯÷+- 922)2917(21]1024251253794[=⨯+-=÷⨯⨯+-=; 10<<a 1>a①100<<>y x 时,②10==y x 时,③10><y x 时①10>>y x 时, ②10==y x 时, ③100<<<y x 时,(2)原式=51312121323131231313123133133131)()(2)2()2()(])2()[(a a a a ab a b b a a b a a ⋅⋅⨯-÷+⋅+- 23231616531313131312)2(a a a a aa ba ab a a =⨯⨯=⨯-⨯-=。

点评:根式的化简求值问题就是将根式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求解,对化简求值的结果,一般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保留;一般的进行指数幂运算时,化负指数为正指数,化根式为分数指数幂,化小数为分数运算,同时兼顾运算的顺序。

例2.已知11223x x-+=,求22332223x x x x--+-+-的值。

解:∵11223x x-+=,∴11222()9x x -+=, ∴129x x -++=,∴17x x-+=,∴12()49x x -+=, ∴2247x x-+=,又∵331112222()(1)3(71)18x x x x x x ---+=+⋅-+=⋅-=,∴223322247231833x x x x--+--==-+-。

点评:本题直接代入条件求解繁琐,故应先化简变形,创造条件简化运算。

题型3:指数方程例3.设关于x 的方程∈=--+b b x x(0241R ),(1)若方程有实数解,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2)当方程有实数解时,讨论方程实根的个数,并求出方程的解。

解:(1)原方程为124+-=x xb ,11)12(22)2(24221-≥--=⨯-=-+x x x x x ,),1[+∞-∈∴b 当时方程有实数解;(2)①当1-=b 时,12=x ,∴方程有唯一解0=x ;②当1->b 时,b b xx +±=⇒+=-1121)12(2 .b b x x ++=∴>++>112,011,02 的解为)11(log 2b x ++=;令,0111011<<-⇒<+⇒>+-b b bb b x +-=<<-∴112,01时当的解为)11(log 2b x +-=;综合①、②,得1)当01<<-b 时原方程有两解:)11(log 2b x +±=; 2)当10-=≥b b 或时,原方程有唯一解)11(log 2b x ++=;3)当1-<b 时,原方程无解。

点评:具有一些综合性的指数、对数问题,问题的解答涉及指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参数讨论、方程讨论等各种基本能力,这也是指数、对数问题的特点,题型非常广泛,应通过解题学习不断积累经验。

题型4:指数函数的图像与应用例4.若函数m y x +=-|1|)21(的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1B .-1≤m<0C .m ≥1D .0<m ≤1解:⎪⎩⎪⎨⎧<≥==---)1(2)1()21()21(11|1|x x y x x x ,画图象可知-1≤m<0。

答案为B 。

点评:本题考察了复杂形式的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解题的出发点仍然是1,0,1<>a a 两种情况下函数xa y =的图像特征。

例5.设函数x x f x f x x 22)(,2)(|1||1|≥=--+求使的取值范围。

解:由于2xy =是增函数,()22f x ≥等价于3|1||1|2x x +--≥① 1)当1x ≥时,|1||1|2x x +--=,∴①式恒成立; 2)当11x -<<时,|1||1|2x x x +--=,①式化为322x ≥,即314x ≤<; 3)当1x ≤-时,|1||1|2x x +--=-,①式无解;综上x的取值范围是3,4⎡⎫+∞⎪⎢⎣⎭。

点评:处理含有指数式的不等式问题,借助指数函数的性质将含有指数式的不等式转化为普通不等式问题(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不等式)来处理。

三.课时小结1.要熟练运用初中学习的多项式各种乘法公式;进行数式运算的难点是运用各种变换技巧,如配方、因式分解、有理化(分子或分母)、拆项、添项、换元等等,这些都是经常使用的变换技巧,必须通过各种题型的训练逐渐积累经验;2.解决含指数式或对数式的各种问题,要熟练运用指数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更关键是熟练运用指数函数的性质,其中单调性是使用率比较高的知识;3.指数函数值的变化特点(上面知识结构表中的12个小点)是解决含指数式的问题时使用频繁的关键知识,要达到滚瓜烂熟,运用自如的水平,在使用时常常还要结合指数特殊值共同分析;5.含有参数的指数函数的讨论问题是重点题型,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基本的分类方案是以“底”大于1或小于1分类;四、教后反思:在学习中含有指数的复合函数问题大多数都是以综合形式出现,如与其它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形成的复合函数问题,与方程、不等式、数列等内容形成的各类综合问题等等,因此要努力提高综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