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题(大一上总)

合集下载

大一上大学语文复习!

大一上大学语文复习!

语文复习一填空题1.《诗经》古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成为儒家经典。

2.《诗经》形成于上古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期间。

4.《九歌*湘夫人》中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兮”是语气词。

5.被后世称作“千古伤心之祖”的是《诗经》中的《蒹葭》一诗。

6.从孔子始,就有诗“不读诗,无以言”的总体功能评价。

8.汉代是对《诗经》进行经学解读的时代,直到宋代,朱熹等学者另辟蹊径,开辟了诗经解读的新类型。

9.《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颂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为内容的诗歌。

10.《诗经》共 300 余篇,包括风,雅,颂各体。

11.《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编辑成集。

P712.《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题目的意思是遭遇忧患。

P1013.《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诗篇有《湘夫人》和《湘君》。

P1214. 《东皇太一》是屈原创作的组诗《九歌》中的一首。

15.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楚辞》。

16.在屈原的作品《天问》中,他一口气提出了 170 多个“什么”和“为什么”。

P817.宋人总结楚辞有“书楚语、作楚声和纪楚地,名楚物”的特征。

P718. 东汉的王逸曾经为《楚辞》作注,著有《楚辞章句》一书。

1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0. 鲁迅曾评价庄子的散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1. 曾参用忠、恕二字概括孔子之道。

P2622. “为仁由己”是孔子的思想。

23. 孟子认为人都有“四心”,即仁、义、礼、智。

P2824.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25. “道” 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 P30。

26. 《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

P3027.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紫气东来是与其有关的典故。

28.《庄子》又名《南华经》或《南华真经》,《逍遥游》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中的“辩”字的意思是“变化”。

大一语文期末复习题

大一语文期末复习题

大学语文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4.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5.“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6.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7.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8.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9.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10.《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11.“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豳风·七月》)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乡土气息。

12.《诗经·小雅》中的(《鹿鸣》)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借助自然物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基调。

1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大学语文(一)测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一)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三国志》
B.《后汉书》
C.《汉书》
D.《史记》
正确答案:D
2.远离文学党
派性与商业性的是()
A.“海派”小说
B.“京派”小说
C.“左翼小说”
D.“社会剖析派”
正确答案:B
3.()主要是
指“五四”文学革命以后诞生的用白话文写作的新体小说。

A.中国现代小说
B.中国当代小说
C.中国现实主义小说
D.中国革命小说
正确答案:A
4.()将中国
古代和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
A.《聊斋志异》
B.《儒林外史》
C.《红楼梦》
D.“四大奇书”
正确答案:D
5.《我的世界
观》中体现的政治理想是()
A.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正确答案:A
6.“诗圣”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韩愈
正确答案:B
7.()的《世
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A.蒲松龄
B.干宝
C.刘义庆
D.元稹
正确答案:C
8.1949年新中
国建国到1966“文化大革命”爆发,小说创作以()为基本特征。

A.社会主义
B.现实主义
C.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D.共产主义
正确答案:C
二、判断题
1.《韩非》为韩非所做,他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治”。

A.错误。

大学语文大一考试试题

大学语文大一考试试题

大学语文大一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1. 下列词语中,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 批评B. 声音C. 做法D. 火炉2. 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 评价B. 乡愁C. 江水D. 硕士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语气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B. 他居然不知道这件事!C. 我早就告诉过你了。

D. 不要再这样做了,好吗?4. 下列词语中,意义相近的一组是:A. 喜悦、悲伤B. 安详、惊讶C. 温暖、炎热D. 繁荣、崩溃5. 下列各组中,语病都在同一处的一项是:A.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还参加了许多活动。

B. 昨天下午,他们在操场上踢足球。

C. 尽管下雨,但他还是准时到达了。

D. 请你给我一点儿糖吧。

第二部分:填空题(共20分)1. 桌子上有一本书,不知_____谁的。

2. 他始终_______了这个问题。

3. 不能_______学问,不如______学也。

4. 他似乎对这个问题很______。

第三部分:综合题(共4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语》中有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更吹层楼。

”这句话意味着人应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不要过分追求虚荣和外表的光鲜。

材料二: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崇尚简约生活的风潮,这种风潮反映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已经引起了一些反思和反弹,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内心的需求,追求更简单、更纯粹的生活方式。

1. 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爱上层楼,更吹层楼”这句话?2. 你如何看待社会上崇尚简约生活的风潮?请结合自身经历和观点作出回答。

以上就是大学语文大一考试试题,希望同学们认真答题,把握好考场时机,祝您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大学语文大一考试卷子

大学语文大一考试卷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指南针B. 造纸术C. 印刷术D. 火药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施耐庵C. 吴承恩D. 罗贯中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孟浩然B. 李白C. 杜甫D. 王维4. 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 《史记》B. 《汉书》C. 《三国志》D. 《资治通鉴》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张九龄C. 李白D. 杜甫6. 下列哪个词不属于“唐诗三大家”?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7. “千里共婵娟”出自哪篇古文?A. 《滕王阁序》B. 《岳阳楼记》C. 《醉翁亭记》D. 《满江红》8.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安石B. 苏轼C. 陆游D. 辛弃疾9.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元曲四大悲剧?A. 《窦娥冤》B. 《赵氏孤儿》C. 《梧桐雨》D. 《汉宫秋》1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篇古文?A. 《周易》B. 《论语》C. 《孟子》D. 《大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离骚》的作者是______,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______到______的诗歌。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登鹳雀楼》。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江雪》。

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代文学家______的《岳阳楼记》。

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题西林壁》。

7.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南宋抗元英雄______的《过零丁洋》。

大学语文1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语文1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语文1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以下是一套大学语文1的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汉语词汇的是:A. 饕餮B. 婵娟C. 窈窕D. 网络答案:D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以下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左传》答案:A3.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其主题是:A. 爱情B. 革命C. 封建礼教D. 科学答案:C二、填空题1.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用以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答案:对仗2. 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________手法。

答案:夸张3. 现代汉语中,“的”、“地”、“得”是________的用法。

答案:助词三、简答题1. 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复杂,既有才情横溢、聪明伶俐的一面,也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的一面。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但同时也因身世的不幸和家庭的变故而时常感到忧郁和孤独。

2. 论述《水浒传》中“忠义”的主题。

答案:《水浒传》通过描写梁山好汉的反抗封建统治和争取自身权益的故事,展现了“忠义”的主题。

忠,即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义,即对朋友和同伴的义气。

梁山好汉们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坚守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对朋友的义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论述题1. 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

答案: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智勇双全、忠诚耿直的智者形象。

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成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在中国文化中,诸葛亮被视为智慧和忠诚的象征,其形象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大学语文复习题(一)

大学语文复习题(一)

大学语文课程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唐诗是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体裁上属于乐府旧题。

3.1895年,《美国遗产》杂志列出了“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所写的《瓦尔登湖》位居榜首。

4.在哲学方面,梭罗是一个超验主义者。

5.《瓦尔登湖》中所引用的“神鬼之为德,其盛矣乎”,出自我国“四书”之一《中庸》。

6.《瓦尔登湖》中所引用的“德不孤,必有邻”,出自我国“四书”之一《论语》。

7.《瓦尔登湖》的“繁华与宁静中的惬意,身心共有的富足”的主题,显示出较深的人文意义。

8.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9.《红楼梦》也称《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

10.《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转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11.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是作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

12.《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

13.《都江堰》一文选自作家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

1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灌口镇,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15.《游园惊梦》选自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

该剧也称《还魂记》或《牡丹亭还魂记》,属于作家所著“临川四梦”之一。

16.《牡丹亭》一剧写的是杜丽娘与刘梦梅之间穿越生死、穿越梦与现实的传奇爱情故事,展现了作家汤显祖对“至情”的想象与赞叹。

17.《牡丹亭》一剧中杜丽娘的“游园”与“惊梦”,是理解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穿越生死、穿越梦与现实的传奇爱情故事的核心情节。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大一上题集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大一上题集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个字在古汉语中常用来表示“你”?A. 汝B. 吾C. 余D. 彼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3.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使用了“互文”修辞?A.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在古代汉语中,“之”字常作为哪种词性的代词?A. 指示代词B. 人称代词C. 疑问代词D. 反身代词5.“六书”中的“会意”指的是什么?A.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B. 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词C. 通过声音来示意字义D. 通过字的形状来示意字义6.下列哪个字在古文中常用作连词,表示转折关系?A. 而B. 以C. 于D. 乎7.“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句话中的“汤”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A. 商汤B. 武王C. 成汤D. 殷汤8.“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这句话出自哪部古籍?A. 《道德经》B. 《易经》C. 《庄子》D. 《韩非子》9.古代汉语中,“者”字常用于哪种句式?A. 陈述句B. 疑问句C. 感叹句D. 判断句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了______个地方的民歌。

2.古代汉语中,“吾”字常作为______代词使用。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______的名言。

4.“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___,是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

5.在《左传》中,“曹刿论战”一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战争中______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题09物理2009-12-30古文部分1.《晋公子重耳之亡》一、选择题1.《左传》是纪录春秋历史的( C )史书。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其他2.下列四组诸侯国在晋公子重耳流亡历程中,全部礼遇重耳的一组是( D )。

A.狄、卫、齐、曹B.宋、郑、楚、秦C.齐、曹、宋、郑D.狄、齐、楚、秦3.“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下面人物中,不属于“三士”的是( B )A.狐偃B.司空季子C.赵衰D.贾佗4.对下面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将适齐。

适:适合。

B.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校:抵抗。

C.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返回。

D.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

靖:使安定。

二、填空题1.《晋公子重耳之亡》一文节选自《左传》。

2.《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3.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4.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三、翻译题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如果托您的福,能回到晋国,一旦晋、楚两国演习军事,在中原遭遇,那我就先避让楚军九十里地。

四、简析题1.对话是人物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文中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起何作用?简明的对话能生动表现人物的立体性格,真实地反映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如“重耳别季隗”中的对话可见重耳的儿女情长,同时也见出重耳内心的迟疑、愧疚,季隗对重耳的忠贞。

重耳对妻子的信任不够坚定,然而自己说话又言不由衷。

2.流亡途中的重耳性格与心理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本文写出了重耳由一介幼稚无知、希图安逸、缺乏谋略的贵族公子,在经过种种挫折与磨难之后,终于成长为一个老谋深算、勇于创业、宽宏大量、不计前嫌、具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的性格变化的过程。

2.《长恨歌》一、填空题1.《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答案:白居易)2.白居易与并称“元白”。

(答案:元稹)3.,六宫粉黛无颜色。

(答案:回眸一笑百媚生)4.行宫见月伤心色,。

(答案:夜雨闻铃肠断声)5.天长地久有时尽,。

(答案:此恨绵绵无绝期)二、选择题1.李、杨爱情悲剧发生的时代背景是()(答案:C)A.玄武门之变B.贞观之治C.安史之乱D.宦官专权2.《长恨歌》的体裁属于()(答案:B)A.七言律诗B.七言歌行C.七言排律D.七言绝句3.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答案:C。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叠字夸张对偶比喻 B.夸张对偶比喻对比C.反复对偶比喻夸张 D.双关比喻对偶夸张三、简析题1.《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参考答案:恨,就是遗憾,遗恨。

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

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

这对于这对情侣和后人,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不已。

)2.诗人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持何种态度?这首诗深深打动你的是哪几句?讽其重色,叙其婉曲,歌其憾恨,咏其深情。

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

此诗铺写李杨爱情悲剧的经典性,它已经上升为一种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3.《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

试结合诗中第三段对景物的描写,分析它们是怎样和表达情感结合起来的。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

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第三段极力铺写美景与萧条相映衬,通过两者穿插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以烘托极度的悲伤,如“春风桃李”与“秋雨梧桐”;通过当下对昔日欢愉的孤零回忆,同样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池苑依旧”、“宫叶不扫”;通过孤景的直接抒发与联想,如“萤飞”、“孤灯”。

玄宗回到长安后对杨妃的思念:“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从孤灯写到报更的钟鼓,再写到霜重衾寒,写到梦魂难求,借助于环境气氛渲染,把唐玄宗那种空空荡荡、黯然神伤、孤独悲凉的心理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这就突出表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

3.《惊梦》一、填空题1.《惊梦》选自明代戏曲家的传奇作品《牡丹亭》。

(答案:汤显祖)2.《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又称“玉茗堂四梦”。

(答案:临川四梦)3.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答案:袅晴丝)4.良辰美景奈何天,谁家院!(答案:赏心乐事)5.则为你,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

(答案:如花美眷)二、选择题1.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煞年光遍”:意谓使人眼花缭乱、令人讨厌的春光到处都是。

B.“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形容空虚、寂寞、无聊、苦闷的心情。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概括地描绘春天景色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D.“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花开太迟,难作春花之首,喻自己的青春被耽误。

(答案:A。

没有令人讨厌的意思。

)2.对下列曲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春香看出杜丽娘懒于添香、不愿刺绣,原因是“关情”。

B.“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作者巧妙地利用“晴丝”与“情思”的谐音,将春情寓于春景之中。

C.“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写杜丽娘的的羞涩、娇美之态,表现闺媛的微妙心理。

D.“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写春光如此之美却无人发现欣赏。

(答案:D。

参看前后文可知,“三春好处”在此实喻指自己的青春美貌和情思。

)3.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心神不定,烦闷无端。

B.一番装扮之后,她感到兴奋,却又带着几分羞怯;她热切地向往新的生活,却又有所顾忌。

因而言“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C.进园后,她感到自己正当青春妙龄,花容月貌赛过春景,则又心花怒放。

D.忽然传来了生生燕语、呖呖莺歌,杜丽娘情绪一落千丈,鸟儿的成双成对深深地刺激着杜丽娘,她怏怏而去,结束了游园。

(答案:C。

没有“心花怒放”,只有美丽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伤感。

)4.对下列曲词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②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③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A.谐音衬托对偶用典B.双关比喻拟人对偶C.双关衬托通感对偶D.谐音比喻夸张用典(答案:B。

)三、简析题1.杜丽娘形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丽质天生,聪慧过人,热爱自然,热爱自由,情感丰富,追求个性解放。

)2.《惊梦》一出在全剧中的艺术作用如何?(答案:《惊梦》表现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为因梦生病直至伤春而亡的情节提供了可信的依据。

这出戏构思新奇,匠心独运,此前的所有笔墨都是为它而巧作安排,此后的情节又都是围绕它而展开。

可以说,无此一出,便无《牡丹亭》。

)3.《惊梦》一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杜丽娘的心理与情感?(答案: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止来显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②通过景物描写,以烘托或反衬人物的情感心理;③通过直接倾诉和间接虚写的结合来突出人物内心情感。

4.《老子》一、填空题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所写的《道德经》五千言又称《老子》,是道家思想的经典。

2.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道”,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3.道可道,非常道。

4.上善若水。

水善利物而不争。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二、简析题1.简述老子“道”论的基本意涵。

(参考答案:①宇宙本源之“道”;②自然规律之“道”;③人生准则之“道”。

)2.简析《老子》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①哲理诗形式;②譬喻论证;③正言若反。

)3.教材P203页思考题1。

(参考答案:①“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②“道”是万物产生的始源;③宇宙生成过程是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④“道”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具有无上的超越性。

)4.教材P203页思考题2。

(参考答案:主要思想:包容大度,谦退冲和,先民为民,与民不争;表现手法:以江海作比喻;与第八章相似。

)5.教材P204页思考题3。

(参考答案:孔子的“道”:是纳仁入礼的道德思想,属于社会伦理范畴;老子的“道”:是万物始源与存在的哲学体系的核心。

)5.《世说新语》一、选择题1.《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A. 刘孝标B. 刘义庆C. 刘向D. 刘伶(答案:B)2.下列哪个门类,不属于孔门四科()A. 德行B. 言语C. 政事D. 容止(答案:D)二、填空题1.《世说新语》为刘宋宗室临川王撰,梁注。

今传本分为篇。

(答案:刘义庆、刘峻或刘孝标、36)2.评说《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事则高筒瑰奇”的现代作家是。

(答案:鲁迅)3.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答案:小儿辈大破贼)4.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答案:兴尽而返)5.《小儿辈大破贼》一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篇;《雪夜访戴》选自其中的“”篇。

(答案:雅量;任诞)三、思考题(答案略)1.什么是魏晋风度?魏晋风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文人士大夫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追崇的典范,乃魏晋之际名士风度之谓也,也叫魏晋风流。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

魏晋风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即称为名士行为标志的“清谈”。

2.结合六则短文体会《世说新语》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

隽永,指言语诗文等意味深长;简约,这里指语言文字经济简要。

这里的隽永简约主要是指《世说新语》文本语言的言简意深、言要味长的艺术风格。

《世说新语》共36篇,涉及重要人物五六百人,记事1130余则,内容极为丰富,可是全书仅6万字左右,其语言之简约不言自明。

如《闻所闻而来》中,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问与答皆妙,意在言外。

本课所选六则,都有这个特点,可以逐篇揣摩体味。

6.《春江花月夜》一、选择题1.《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C)A.七言排律B.七言歌行C.古题乐府D.新题乐府2.《春江花月夜》一诗的创作时期在(A)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3.《春江花月夜》中的写景、抒情、阐发哲理,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意象来写作,这个中心意象是(B)A.春江B.明月C.花林D.夜空4.下列诗句中意境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两句意境最为接近的是(B)A.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