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石蜡微胶囊是一种新型的缓释材料,近年来在药物控释、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石蜡微胶囊利用石蜡具有的良好的隔离性能和稳定性,将活性物质包裹在微胶囊中,通过控制石蜡的透过性和稳定性实现对活性物质的缓慢释放。
因此,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对于优化其应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石蜡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影响因素,为石蜡微胶囊的高效制备与应用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石蜡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研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2)影响石蜡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因素研究:包括石蜡质量、微胶囊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微胶囊壁厚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以上因素的调控,探究它们对石蜡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3)石蜡微胶囊的应用研究:以药物控释为例,研究石蜡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及其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效果。
四、研究方案(1)石蜡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研究:1)熔融法制备石蜡微胶囊:将石蜡和活性物质混合,加热至石蜡融化状态,加入乳化剂、稳定剂等助剂,搅拌后冷却,制备成微胶囊。
2)气相沉积法制备石蜡微胶囊:将石蜡分散在气溶胶中,通过气相沉积的方法在微胶囊表面沉积石蜡层。
(2)影响石蜡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因素研究:1)石蜡质量:选取不同质量的石蜡,比较其对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
2)微胶囊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和种类:选取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活性物质,比较其对石蜡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
3)微胶囊壁厚度:调控微胶囊壁厚度,比较其对石蜡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
(3)石蜡微胶囊的应用研究:以普鲁卡因为模型药物,将其包裹在微胶囊中,评价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缓释性能,比较其与普鲁卡因溶液的药效学差异。
五、研究预期成果(1)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对石蜡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合实际应用,选择较优制备方法;(2)研究不同因素对石蜡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优化方案;(3)通过普鲁卡因的释放实验,评估石蜡微胶囊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效果,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支持。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韩 帅 ,黄 殿 武
( 兴学 院 , .材料与 纺织 工程学 院 ;b 嘉 a .南 湖学 院 ,浙 江嘉兴 3 4 0 ) 1 0 1
摘 要 :石 蜡 作 为相 变材 料 在 储 能 领 域 已成 为 研 究 热 点 ,其 中一 个 重要 问题 就 是 石 蜡 的封 装 . 以 微 胶 囊 包覆 的方 式对 石 蜡 进 行 封 装 ,通 过 界 面 聚 合 , 以 甲基 丙烯 酸 甲 酯 聚合 包覆 石 蜡 ,得 到 以聚 甲基 丙烯 酸 甲酯 为
r tt ns e di 1 0 r mi o ai p e s 3 0 / n,wi h d iin a u t f4 o t t ea dt mo n so h o
e li e n musf ra d 1 i
iiitr n h e cin ntao ,a d t e ra t o
外 界环境 的直 接接 触 ,从 而起 到 了保护 石蜡 的作 用.57本 实验 以石蜡 为 研 究对 象 ,采 用 界 面 聚合 的 [ 3 - 方 式 ,以 甲基 丙烯 酸 甲酯 聚合 包覆 石蜡微 乳液 ,得 到聚 甲基丙 烯酸 甲酯包 覆石 蜡 的核壳 结构 ,实 现 了 对 石蜡 的微胶 囊封 装.
SO o n.
Ke r s:p a fn;m ir c ps l s i e f ca ol e ia i y wo d ar fi c o a u e ; nt ra ilp ym rz ton
相变 石蜡 是近 年来相 变材 料研 究 的一 个重 点 ,其 相变 过程 稳定 ,循 环 性 良好 ,相 变潜 热 为 2 0 0 ~ 2 0J g,具 有其他 相变 材 料 无 法 比拟 的 优 势.1 但 石蜡 在 受 热 后呈 液 态 ,容 易 泄 漏 ,导 致 材 料 损 2 / [ 失 . 通 过制备 石蜡 相变微 胶囊 ,不 仅解决 了固一液 相 变时 体积 变 化 以及 泄 漏 问题 ,还 阻 止 了石 蜡 与
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应用

1. 2 界面聚合法
界面聚 合 法 早 在 2 0世纪5 0 年 代 就 已 提 出。与 原 位 聚
!"#$
合法不同 , 界面聚合法中两种反应单体分别位 于 乳 液 不 相 容 的分散相和连续相中 。 其基本步骤是 : 首先芯材乳化分散后 溶于含有单体 A 的分散相中 , 并加入适当乳化剂和反应单体 单体 A、 在 B 分别 从 两 相 内 部 向 乳 状 液 液 滴 的 界 面 移 动 , B; 相界面发生聚合反应对相变材料进行包覆形 成 微 胶 囊 , 如图
有高机械强度 、 高导热系数 、 高阻燃性及 耐 热 性 等 特 点 , 近年
; ; 工 业) 重点项目( 南通市应用研究计划(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 B E 2 0 1 2 0 9 8) B K 2 0 1 2 0 0 5) * 江苏省科技支撑 计 划 ( ( ) 2 0 1 2 1 0 2 -K - : 女, 硕士生 , 从事 建 筑 节 能 材 料 研 究 E-m 通讯作者, 男, 博士, 副研究员, 1 9 8 9 年生 , a i l z h a n x 9 0 8@1 6 3. c o m 陆 洪 彬 : 张秋香 : g q : 主要从事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研究 E-m a i l l u h b u . e d u . c n @n j
图 1 微胶囊核壳结构 i . 1 M i c r o c a s u l e w i t h c o r e h e l l s t r u c t u r e F s - g p
反 应 条 件 温 和, 是制备 4 所示 。 界 面 聚 合 法 反 应 速 度 快 , [ 2 4] , , 的常用方法 之 一 度 太 快 有些 但 是 由 于 反 应 速 ME P CM 包裹层比较薄 , 导致包覆效率不高 。
NanoGAl2O3_改性石蜡相变微胶囊的热性能及作用机理

本研究以石蜡为芯材,
Nano
GAl2O3 改性三聚氰
胺脲醛树脂为壁材,利 用 原 位 聚 合 法 制 备 导 热 增 强
型石 蜡 相 变 微 胶 囊. 采 用 ESEM、Ho
tDi
sk、DSC、
TG、
FTG
IR、
EDS 测 试 表 征 其 微 观 形 貌、导 热 系 数、
2.
2 相变材料的乳化
称取 2.
4gSMA,
120mL 的去离子水加入烧杯
中,用 NaOH 调节 pH 至 9~10,反应温度为 70 ℃ ,
以转速 400~500rmi
n-1 ,反应 1h,得到 SMA 乳
化剂.称 取 32g 石 蜡,
SMA 乳 化 剂,
200 mL 去 离
子水加入三口烧瓶 中 进 行 乳 化,乳 化 温 度 70 ℃ ,以
Nano
GAl2O3 时,导热系数提高了 56.
8% .Nano
GAl2O3 均匀分布在壁材中,形 成 网 状 结 构,使 微 胶 囊 内 部 与 表 面 形
成传热通道,从而赋予石蜡相变微胶囊的高导热性能和高热传输效率.
关键词:
Nano
GAl2O3 ;石蜡;相变微胶囊;导热性能
中图分类号:
TB34 文献标志码:
lt
of
o
rmane
two
r
ks
t
r
uc
t
u
r
e,
f
o
rmi
ngahe
a
tt
r
ans
f
e
rchanne
lbe
twe
聚苯乙烯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聚苯乙烯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分析李凤艳; 胡荣荣; 徐远航; 赵天波【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年(卷),期】2019(032)005【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悬浮聚合; 聚苯乙烯; 石蜡; 相变微胶囊; 储热性能【作者】李凤艳; 胡荣荣; 徐远航; 赵天波【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2617;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 TQ645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相变微胶囊已应用于节能建材[1]、热能传递、太阳能利用[2]、储热调温[3-5]等领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目前,制备相变材料微胶囊所用壁材的种类有很多,常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壁材为蜜胺树脂和脲醛树脂类微胶囊,但受其制备工艺及材料内在性质的影响,在胶囊壁中可能残留甲醛,因而限制了其应用[6-7]。
因此,研制无甲醛壁材的相变微胶囊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聚苯乙烯材料由于具有质轻、绝缘、绝热、防震、隔音、防腐蚀、抗水、化学性质稳定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轻工、纺织、航运和国防等领域[8-9]。
聚苯乙烯(PS)源自于石油产品,其生产过程中的排污较容易达到排放标准,它的制品加工过程更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无污染物产生,为洁净生产。
目前已发表的文献中,制备聚苯乙烯微胶囊往往选择硬脂酸丁酯[10-11]和正十八烷[12-13]为芯材,而硬脂酸丁酯的相变点为20℃,相变焓为140 J/g;正十八烷的相变点为28℃,相变焓为240 J/g,但价格昂贵以及难以实现工业化制约了这类相变材料的应用[14]。
石蜡作为相变材料,因具有廉价易得、安全无毒、密度小、相变潜热大、过冷和不析出等优点,可以作为制备相变微胶囊的芯材。
黄云峰等[15]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聚苯乙烯为壁材,正十四醇为芯材的MA/PS微胶囊,其中MA/PS微胶囊的熔化焓和结晶焓分别为162.1、124.9 J/g,正十四醇的质量分数为73.7%。
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变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在物理和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变材料具有变温时能够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因此可以用于储能和调节环境温度。
其中,蓄热相变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相变材料,它具有相变温度范围大、稳定性好、蓄热量大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能源节约、太阳能采集储存、制冷等领域。
海藻酸钠是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石蜡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蓄热性能的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相变微胶囊。
近年来,海藻酸钠和石蜡组成的相变微胶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在蓄热储能、太阳能能量收集、控温调湿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本研究旨在制备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探究其蓄热性能、释热动力学及应用性能,为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供科学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制备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采用化学交联法和包覆法两种方法进行制备,并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性能差异。
2. 研究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蓄热性能,通过热重分析仪测试其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等参数。
3. 研究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释热动力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其热动力学曲线、热响应速率等参数。
4. 探究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在太阳能能量收集、控温调湿等领域的应用性能。
(二)研究方法1. 制备方法:采用化学交联法和包覆法两种方法进行制备,根据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2. 性能测试: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蓄热性能和释热动力学曲线;采用太阳能能量收集器和控温湿度箱等设备测试其应用性能。
3. 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三、预期成果1. 成功制备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探究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本文旨在探讨以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微胶囊,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进行分析,以揭示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
材料表明,当微胶囊尺寸较大时,石蜡有着很好的包覆性能。
而原料纳米晶质量比例增加时,微胶囊的形貌会发生改变,以此来改善它的包覆性能。
结果表明,sio2包覆的石蜡相变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有效模压力、有效压缩力和抗缺口性能等优越性能,具有良好的微胶囊性能。
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基于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研究成为当今石蜡相变材料发展的前沿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巨大的应用潜力。
研究者们发现,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进行精细的加工,以满足各种特殊的要求;(2)可以有效的调节石蜡的熔点,提高其熔融性;(3)具有理想的机械性能:抗拉强度较高,抗弯强度较低,伸长率较小;(4)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和耐热性:隔热性能好,耐热性能也较好,可在-50℃至200℃的温度下工作;(5)有效的隔离性能,能够有效的抑制包含在内的物质的释放。
另外,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还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1)它可以有效的减少能源的消耗,节约能源,节约金钱;(2)减少了环境污染:可以有效的控制污染物的释放量,从而保护环境;(3)具有抗菌性:通过增加sio2包覆层来增强抗菌性,可以有效的抑制细菌的生长,防止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能够有效的抑制药物的压缩性,较大程度的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此外,还可以有效的调节渗透性,提高细胞的活性,有利于药物的有效释放、吸收和释放,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性和稳定性。
因此,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在药物的发挥作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好的优化药物的疗效,有助于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改善人们的生活。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微胶囊是一种被包裹在外层囊壳中的微小尺寸的物质或成分,可以缓慢释放或保护内部物质。
石蜡微胶囊因其对热、光、氧化和湿度的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
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制备石蜡微胶囊,并探究其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
1. 石蜡微胶囊制备方法的探讨:
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常用的石蜡微胶囊制备方法,并选择较为适宜的方法进行初步实验。
2. 影响石蜡微胶囊制备的主要因素:
在制备过程中,影响石蜡微胶囊尺寸、载药量、药物释放速率等指标的因素有很多,如乳化剂的种类、浓度、溶剂的种类、比例、乳化温度、搅拌速度、固化方法等等。
本研究将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和分析。
3. 石蜡微胶囊的性能测试:
通过对制备的石蜡微胶囊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尺寸、包封率、载药量、药物释放速率、稳定性等指标的分析,验证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的有效性。
四、研究意义:
石蜡微胶囊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将探讨其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同时,也可以通过本研究的实验数据,探讨微胶囊制备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 PU 具有自乳化能力,
能将相变材料乳化在水 中,形成稳定的乳液。
HO
反应交联成壳,包覆相 变材料, 对芯材起到支 撑保护作用。
OH
亲水链段
亲油链段
现已合成树脂结构
树脂名称
1667-PU 1584-PU 1960-PU 1877-PU 1374-PU 1291-PU 2165-PU 1865-PU 1824-PU 1483-PU
选题背景及意义
能源紧缺
提高能源 利用率
相变储能 技术
微胶囊相 变材料变材 料
电力的 “移峰 填谷”
作为一种可再生 的清洁型能源, 相变材料在很多 领域有着广阔的 应用前景。
纺织服装 领域
功能热流 体领域
微胶囊相变材料
微胶囊相变材料( PCM )是
相变材料
应用微胶囊技术在固 - 液相变
•
•
•
•
石蜡微胶囊制备示意图
单体
聚氨酯预聚体
O/W乳液 石蜡 界面聚合 石蜡微胶囊
石蜡主要由直链烷烃混合而成,是一 种优质的相变材料。石蜡具有物理 和化学性能稳定, 能反复熔化、结晶 而不发生过冷或晶液分离现象, 价格 便宜、无毒且无腐蚀性等优点。
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
设计宗旨:聚氨酯能够成为壁材,链段结构必 须由亲水、亲油链段和羟基端基组成。
1667-PU包裹石蜡粒径图
B 14 12 10
intensity(%)
14 12 10
B
石蜡含量60%
石蜡含量50%
intensity(%)
8 6 4 2 0 0 20 diameter(μ m)
8 6 4 2 0 0 diameter(μ m) 20
B
14 12 10
石蜡含量70%
intensity(%)
石蜡微胶囊粒径测试
分子量 1291 1291 1291 1374 1374 1374 1584 1584 1584 1667 1667 1667 1667 1877 1877 1877 1960 1960 1960
石蜡含量(%) 50 60 70 50 60 70 50 60 70 50 60 70 80 50 60 70 50 60 70 Median中径/(μm) 3.6029 7.0567 6.7651 2.93 3.4585 4.2738 3.2425 4.9826 9.2938 2.6728 2.8126 3.2751 10.152 3.9216 7.2051 3.1108 4.8284 6.8694 8.3709 Mean平均数/(μm) 4.3061 8.176 7.4819 3.4626 3.9421 4.6995 3.8714 5.6144 11.1093 3.2015 3.2576 3.8073 11.442 4.43 7.6977 3.5029 5.4858 8.0381 8.8718 Mode模径/(μm) 3.6521 8.2125 7.2031 2.4304 3.6481 4.7836 2.7794 5.4862 10.8144 2.1326 2.4284 2.7871 10.804 4.7738 8.2177 2.7883 5.4879 8.243 10.6995
在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中,常采用的方法有原位聚合法、 界面聚合法、复凝聚法、单凝聚法和喷雾干燥法等。
原位聚合法
• 原位聚合法是指在胶囊化的过程中,反应单体及催化剂是全部位于芯材液滴 的内部或者外部,单体在微胶囊体系的连续相中是可溶的,而聚合物在整个 体系中是不可溶的,所以聚合反应在芯材液滴的表面上发生。 李伍军等采用在酸性条件下的一步原位聚合法生成了聚脲醛树脂并且成功的 包覆了石蜡, 实验中加入的间苯二酚使得胶囊囊壁得到更好的固化, 所以制备 的石蜡微胶囊有一定的强度, 因此能很好地得到应用,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了在使用和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用热水稀释法代替高分 子分散剂, 制备了石蜡微胶囊, 表征了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组成, 并分析了 其热性能和热稳定性。 X.X. Zhang 等采用正十八烷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壳材,采用原位聚合 的方法制备纳微米胶囊。研究发现随着搅拌速度增加,纳微米胶囊的粒径减 小。纳米胶囊的粒径对材料的熔融性能没有大的影响,但是对材料的结晶行 为有明显的影响。纳微米胶囊的热力学稳定性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大而越来越 稳定,在9000rpm 搅拌速度条件下,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达到最高,环己烷 对热力学稳定性的影响不大。环己烷加入量的增多,胶囊表面光滑度越高。
树脂结构
MDEA-TDI-MDEA-TDI-MDEA-TDI-Dodecanol -TDI-MDEA-TDI-MDEA 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 MDEA-TDI-MDEA-TDI-MDEA-TDI-Dodecanol -TDI-MDEA-TDI-MDEA-TDIMDEA 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 MDEA-TDI-MDEA-TDI-Dodecanol -TDI-MDEA-TDI-MDEA MDEA-TDI-MDEA-TDI-MDEA -TDI-MDEA-TDI-MDEA MDEA-IPDI-MDEA-IPDI-MDEA-IPDI-MDEA-IPDI-MDEA-IPDI-MDEA-IPDIMDEA MDEA-IPDI-MDEA-IPDI-MDEA-IPDI-Dodecanol -IPDI-MDEA-IPDI-MDEA MDEA-IPDI-MDEA-IPDI-MDEA-IPDI-MDEA -IPDI-MDEA-IPDI-MDEA MDEA-IPDI-MDEA-IPDI-MDEA -IPDI-MDEA-IPDI-MDEA
8 6 4 2 0 0 diameter(μ m) 20
不足和改进方案
(1)改变聚氨酯结构,进一步提高包裹石蜡 的能力。 (2)改变工艺条件,寻找合适途径制备稳定 性高的微胶囊。
Thank you!
石蜡微胶囊粒径测试
分子量 1483 1483 1483 1824 1824 1824 1865 1865 1865 1911 1911 2165 2165 2165 1787 1838 石蜡含量(%) 50 60 70 50 60 70 50 60 70 60 70 50 60 70 50 50 Median中径/(μm) 8.672 14.9451 16.9312 9.7897 4.3129 8.3551 4.7994 5.9671 15.6526 6.5657 18.4763 9.7977 11.5825 16.3948 4.8114 5.9432 Mode模径/(μm) 10.7137 16.1701 21.0287 10.846 4.7851 9.4228 5.4759 6.306 16.3131 8.2437 21.3596 10.8244 12.3693 21.2868 5.4612 6.2851 Mean平均数/(μm) 9.2531 16.5544 18.0722 10.9988 5.0716 9.5614 5.2519 6.6979 17.283 7.6888 20.6435 11.9583 15.0871 24.3472 5.3038 6.506
PU预聚体的乳化能力
树脂名称 1677-PU 自乳化 黄褐色,透明 静置10天后分层 可重新分散 1584-PU 静置2h后破乳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可重新分散 1960-PU 静置2h后破乳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可重新分散 1877-PU 静置2h后破乳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可重新分散 1374-PU 静置1h后破乳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可重新分散 1291-PU 静置1h天破乳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可重新分散 2165-PU 经过分散实验的研究,筛选出具有良好乳化能力的水性 -7,作为 静置 10天后分层 黄褐色 无法乳化 PU Ⅲ 胶囊壳材进行聚合实验及结构表征。 可重新分散 1865-PU 静置0.5h破乳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可重新分散 1824-PU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无法乳化 乳化石蜡(石蜡 含量70%) 静置2h后破乳 界面聚合
材料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性能稳
定的高分子膜而构成的具有核
壳结构的新型复合相变材料。
外壳材料
结构示意图
PU为囊壁的PCM的特点:
良好的自乳化能力
无需外加乳化剂
再分散性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物理法
聚合反应法
相分离法
界面聚合法 原位聚合法 乳液聚合法
单凝聚法 复凝聚法
•
•
界面聚合法
• 界面聚合法(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的两种反应单体分别位于乳液中的分散相和连续相 中。在反应前,把两种发生聚合反应的单体分别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中,并把囊芯溶于分 散相溶剂中。然后把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混入乳化剂以形成水包油或油包水乳液。两种 聚合反应单体分别从两相内部向乳化液滴的界面移动,并迅速在相界面上反应生成聚合 物将囊芯包覆形成微胶囊。界面聚合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对反应单体纯 度要求不高,原料配比要求不严等优点,但对壁材要求较高,被包覆的单体需要较高的 活性才能发生聚合反应 兰孝征、邹光龙 以界面聚合法制备了石蜡微胶囊: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及二元胺分别 为有机相、水相的单体,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为水相乳化剂,考察了二乙烯三胺、乙 二胺、己二胺3 种胺与异氰酸酯反应的三种聚脲微胶囊体系。 郑立辉等[ 4] 以脲醛预聚体和固体石蜡为原料, 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石蜡( 58 ) 微胶囊 。杨常光等[ 5] 以界面聚合法制备了正二十烷微胶囊化相变储热材料。尚建丽等[ 6] 以 石蜡为芯材, 聚脲树脂和聚氨酯为壁材,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单层和双层壁材微胶囊相 变材料 K. Bouchemal 等[23]研究发现,由聚氨酯和聚醚聚氨酯的共聚物之间的界面反应来合成 纳米胶囊,将自乳化技术应用到界面聚合反应中,能得到粒径较小,封装率较高的纳米 胶囊。其外膜厚度约为2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