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模板】

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模板】
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模板】

自动化专业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2017版)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二○一七年九月

目录

《自动化学科概论(一)》教学大纲 (1)

《自动化学科概论(一)》课程简介 (5)

《自动化学科概论(二)》教学大纲 (6)

《自动化学科概论(二)》课程简介 (10)

《电路原理Ⅱ》教学大纲 (11)

《电路原理Ⅱ》课程简介 (19)

《电子技术基础(一)》教学大纲 (20)

《电子技术基础(一)》课程简介 (28)

《电子技术基础(二)》教学大纲 (29)

《电子技术基础(二)》课程简介 (35)

《控制系统与信号分析》教学大纲 (36)

《控制系统与信号分析》课程简介 (44)

《自动控制理论Ι(一)》教学大纲 (45)

《自动控制理论Ι(一)》课程简介 (51)

《自动控制理论Ι(二)》教学大纲 (52)

《自动控制理论Ι(二)》课程简介 (56)

《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57)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简介 (64)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65)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 (73)

《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教学大纲 (74)

《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简介 (81)

《电机与拖动》教学大纲 (82)

《电机与拖动》课程简介 (89)

《现代测试技术与传感器》教学大纲 (90)

《现代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简介 (99)

《电力电子技术Ι》教学大纲 (100)

《电力电子技术Ι》课程简介 (106)

《自动化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107)

《自动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112)

《电路实验Ι》教学大纲 (113)

《电路实验Ι》课程简介 (116)

《电子实验Ι》教学大纲 (117)

《电子实验Ι》课程简介 (120)

《单片机应用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121)

《单片机应用综合实验》课程简介 (125)

《校企联合培训》教学大纲 (126)

《校企联合培训》课程简介 (129)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130)

《毕业设计》课程简介 (135)

《单片机应用系统综合作业》教学大纲 (136)

《单片机应用系统综合作业》课程简介 (139)

《计算机控制综合作业》教学大纲 (140)

《计算机控制综合作业》课程简介 (143)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综合作业》教学大纲 (144)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综合作业》课程简介 (147)

《自动控制理论综合作业》教学大纲 (148)

《自动控制理论综合作业》课程简介 (150)

《现代检测与传感器应用综合作业》教学大纲 (151)

《现代检测与传感器应用综合作业》课程简介 (153)

《运动控制系统综合作业》教学大纲 (154)

《运动控制系统综合作业》课程简介 (156)

《过程控制系统综合作业》教学大纲 (157)

《过程控制系统综合作业》课程简介 (159)

《嵌入式系统综合作业》教学大纲 (160)

《嵌入式系统综合作业》课程简介 (162)

《电机与拖动综合作业》教学大纲 (163)

《电机与拖动综合作业》课程简介 (166)

《电力电子综合作业》教学大纲 (167)

《电力电子综合作业》课程简介 (169)

《工业企业自动化综合作业》教学大纲 (170)

《工业企业自动化综合作业》课程简介 (172)

《工程制图规范讲座(企业课堂)》教学大纲 (173)

《工程制图规范讲座(企业课堂)》课程简介 (175)

《“工程师论坛”讲座(企业课堂)》教学大纲 (176)

《“工程师论坛”讲座(企业课堂)》课程简介 (178)

《运动控制》教学大纲 (179)

《运动控制》课程简介 (184)

《过程控制》教学大纲 (185)

《过程控制》课程简介 (190)

《智能控制》教学大纲 (191)

《智能控制》课程简介 (196)

《优化理论》教学大纲 (197)

《优化理论》课程简介 (202)

《机器人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203)

《机器人控制技术》课程简介 (208)

《嵌入式系统》教学大纲 (209)

《嵌入式系统》课程简介 (216)

《DSP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217)

《DSP技术与应用》课程简介 (222)

《供电技术》教学大纲 (223)

《供电技术》课程简介 (228)

《新能源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229)

《新能源控制技术》课程简介 (234)

《MSP430单片机原理与设计》教学大纲 (235)

《MSP430单片机原理与设计》课程简介 (240)

《开关电源技术》教学大纲 (241)

《开关电源技术》课程简介 (248)

《监控系统组态软件》教学大纲 (249)

《监控系统组态软件》课程简介 (254)

《虚拟仪器技术》教学大纲 (255)

《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简介 (261)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教学大纲 (262)

《MA 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课程简介 (270)

《CPLD及电子CAD》教学大纲 (271)

《CPLD及电子CAD》课程简介 (275)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一)》教学大纲 (276)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一)》课程简介 (281)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二)》教学大纲 (282)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二)》课程简介 (286)

《“西门子”杯竞赛实训》教学大纲 (287)

《“西门子”杯竞赛实训》课程简介 (291)

《自动化学科概论(一)》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自动化学科概论(一)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Ⅰ)

课程编号:C1269

学分:0.5

学时:8(其中:讲课学时:8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自动化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

使用教材:赵耀. 自动化概论(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开课单位: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一、课程性质

《自动化学科概论(一)》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为帮助自动化专业一年级学生了解本专业情况的一门考查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将对自动控制原理,自动化应用技术,自动化科学的最新成果及自动化学科的发展、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全面了解,为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和讨论,使学生从低年级就能对自动化学科/专业及技术方法、自动化技术在交叉学科应用中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有初步而较全面科学的了解,并对国内和本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思想有初步的认识,以便为今后四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专业学习、交叉学科应用和研究打下基础,使学习工程技术课程的方法更合理,针对性更强,学习更主动。同时,进一步促使学生热爱本专业,注重学科交叉应用,正确应用自动化新技术。

1.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6、毕业要求7和毕业要求12;

2.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2中的指标点2.2。2.2 能认识到解决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

3.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6中的指标点6.3、6.4。6.3 能认识和评价自动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6.4 能客观评价自动化工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4.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7中的指标点7.1、7.2。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7.2: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理解有利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控制系统工程发展方向。

5.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2中的指标点12.1。12.1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及基本概念

1.教学内容

1)了解自动化的概念;了解自动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2)了解自动化与信息化及信息技术的关系;

2.重、难点: 自动化的概念

3.考核要点: 概念

4.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第二章自动化技术的核心---自动控制

1.教学内容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2)基本的控制方法——PID控制;(3)热门的控制方法——智能控制;(4)自动控制的发展状况。

2.重、难点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基本的控制方法—PID控制;热门的控制方法—智能控制。

3.考核要点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基本的控制方法—PID控制。

4.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平时作业

5.作业安排

简答题

第三章自动化的典型应用

1.教学内容

(1)家庭自动化;(2)汽车中的自动化系统;(3)智能交通;(4)电力系统自动化;(5)形形色色的机器人;(6)先进制造技术与自动化;(7)军事与国防的现代化;(8)宇宙飞行与自动化。

2.重、难点

电力系统自动化;机器人;先进制造技术与自动化。

3.考核要点

(1)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2)先进制造技术与自动化。

4.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平时作业

5.作业安排

论述题: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

第四章自动化教育的内涵与体系

1.教学内容

1)国外自动化教育的现状及发展;2)我国自动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3)自动化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定位;4)自动化专业的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

2.重、难点:无

3.考核要点:自动化专业的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

4.教学方法:课堂讲解

5.作业安排

四、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1、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包括课程大作业和平时听课及讨论情况考查。

2、课程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成绩=平时听课及讨论考核成绩×50%+课程大作业×50%。

成绩的具体构成如下:

课堂考勤及课堂表现得分标准如下:

六、参考书目:

[1] 汪晋宽等. 自动化概论.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2] 万百五等. 自动化(专业)概论.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戴先中.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内容、地位与体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七、教学参考资源:

国内外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网上可搜索的一些与自动化相关的网站。

八、大纲说明

本课程主要注重查阅资料。

大纲编写人:XXX

大纲审定人:XXX

大纲编写时间:2017.09

《自动化学科概论(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称:自动化学科概论(一)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Ⅰ)

课程编号:C1269

学分:0.5

学时:8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自动化

内容提要:“自动化学科概论(一)”是自动化专业的认知入门课,是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投身于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做启蒙和铺垫。该课程较全面地介绍交叉学科的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概貌、自动化技术基础、自动化学科的研究内容、自动化学科在技术学科中的地位、自动化学科的知识体系、自动化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和基本思想方法、自动化专业的主要课程体系、技术与系统简介、自动化学科的发展展望以及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包括平时听课及讨论考核成绩×50%+课程大作业×50%。

使用教材:赵耀. 自动化概论(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参考书目:

汪晋宽等. 自动化概论.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万百五等. 自动化(专业)概论.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戴先中.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内容、地位与体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自动化学科概论(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自动化学科概论(二)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Ⅱ)

课程编号:C1270

学分:0.5

学时:8(其中:讲课学时:8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自动化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必修

使用教材:赵耀. 自动化概论(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开课单位: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一、课程性质

《自动化学科概论(二)》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为自动化专业三年级学生介绍自动化理论与技术在某些主要领域的应用以及自动化的前沿理论与技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专业视野。学生通过学习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将对自动化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所学专业的应用、学科的发展、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更深刻的认识,为自动化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与深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学会分析和归纳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建立问题的模型并求解,制定仿真计算或实验验证的方案。理解自己在自动化行业实践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中的角色,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具备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7、毕业要求8和毕业要求12。

2.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2中的指标点2.2。2.2 能认识到解决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

3.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7中的指标点7.1、7.3。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7.3 能针对实际自动化工程项目,评价其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废物处置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判断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损害的隐患。

4.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8中的指标点8.3。8.3 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了解自动化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5.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2中的指标点12.1。12.1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电力系统自动化简介

1.教学内容

1)了解电力行业概况;2)了解风力发电、火电厂及抽水蓄能发电中的典型控制问题;3) 了解输配电系统中的复杂控制问题等。

2.重、难点

风力发电、火电厂及抽水蓄能发电中的典型控制问题;输配电系统中的控制问题。

3.考核要点: 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4.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讨论

第二讲非线性系统控制问题

1.教学内容

1)了解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

2)了解非线性控制的背景及主要应用领域;

以具体案例阐述非线性控制方法的应用;如:飞行器控制、发电机非线性控制等;

2.重、难点: 非线性控制方法的应用。

3.考核要点: 非线性控制方法的应用。

4.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及讨论。

5.作业安排: 总结报告

第三次师生协商分组讨论

1. 讨论内容

电网控制课题链:从一次频率控制,到二次频率控制,到三次频率控制,到电压控制,到能量管理系统等。

非线性控制课题链1:从基本非线性控制理论,到发电机模型,到发电机线性控制,到发电机非线性控制,从理论推导到仿真等。

非线性控制课题链2:从基本非线性控制理论,到飞行器模型,到飞行器线性控制,到飞行器非线性控制,从理论推导到仿真等。

火电厂控制课题链:从火电厂基础知识,到机炉电模型,到汽门控制,到机组协调控制等。

智能电网控制课题链:从传统电网,到递阶控制,到广域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到风电、电动汽车控制,到智能电网的总体框架等。

2.重、难点: 建模、分析与控制设计。

3.考核要点: 建模、分析与控制设计。

4.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

5.作业安排: 总结报告

第四次汇报、评价成果

1.教学内容: 第三次课内容的汇报及成绩评定。

2.重、难点: 报告的深度。

3.考核要点: 报告的质量。

4.教学方法: 共同探讨

四、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包括课程报告和平时听课及讨论情况考查。

2、课程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成绩=平时听课及讨论考核成绩×50%+课程报告×50%。

成绩的具体构成如下:

课堂考勤及课堂表现得分标准如下:

六、参考书目:

1) Richard C Dorf, Robert H. Bishop, 现代控制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3)下列期刊与网站:

电力自动化设备;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官网;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七、教学参考资源:

国内外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网上可搜索的一些与自动化相关的网站。

八、大纲说明

本课程主要注重查阅资料。

大纲编写人:XXX

大纲审定人:XXX

大纲编写时间:2017.09

《自动化学科概论(二)》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称:自动化学科概论(二)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Ⅱ)

课程编号:C1270

学分:0.5

学时:8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自动化

内容提要:“自动化学科概论(二)”是自动化专业的高级认知课程,是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深度认知水平,为学生投身于本专业的继续学习和研究的铺垫课程。本课程以电力系统自动化和非线性控制问题为核心内容,要求学生选择某个子课题,通过讨论和协作,综合运用相关课程知识和技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建模、求解。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结论。完成报告并汇报。

考核方式:平时听课及讨论考核成绩×50%+课程报告×50%。

使用教材:赵耀. 自动化概论(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参考书目:

1)Richard C Dorf, Robert H. Bishop,现代控制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3)下列期刊与网站: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官网

电机工程学报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路原理Ⅱ》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电路原理Ⅱ

课程英文名称:Circuits TheoryⅡ

课程编号:C1410

学分:4

学时:64 (其中:讲课64学时实验0学时实践0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自动化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必修

使用教材:1. 吉培荣、佘小莉. 电路原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中文授课使用)

2. Charles K Alexander,Matthew N O Sadiku.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Fifth Edition.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

3. (双语授课使用)

3. 吉培荣、李宁、胡芳. 电工测量与实验技术.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中文和双语授课使用)

开课单位: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与学位课,具有理论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2。

2、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的第1指标分解点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到控制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3、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的第2指标分解点1.2:能针对一个控制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边界条件求解。

4、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的第3指标分解点1.3:能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控制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优化。

5、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2的第1指标分解点2.1:能识别和判断控制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两类约束(4学时)

(1)掌握实际电路与模型电路;

(2)掌握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3)掌握电能量与电功率的计算;

(4)掌握集中参数电路与分布参数电路的概念;

(4)掌握元件(电阻、电导、独立电源)的特性;

(5)掌握拓扑约束;

(6)了解电路的分类。

重难点:模型化的概念、关联参考方向、电阻(电导)和独立电源的特性、拓扑约束。考核要点:KCL、KVL、电阻元件约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1-1、1-2、1-3、1-6、1-7、1-9中选4-6题。

第2章电路的等效变换(4学时)

(1)掌握等效变换和等效电阻的概念;

(2)掌握电阻的各种连接及其等效变换;

(3)掌握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4)掌握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

(5)了解无伴电源的等效转移;

(6)了解电源的不同连接方式及其等效变换。

重难点:等效变换的概念、等效变换的方法。

考核要点: 各种连接的等效、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2-1、2-3、2-5、2-10、2-2、2-16中选4-6题。

第3章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4学时)

(1)掌握支路约束和独立拓扑约束;

(2)了解支路法;

(3)掌握网孔电流法;

(4)了解寻找独立回路的系统化方法;

(5)掌握回路电流法;

(6)掌握节点电压法。

重难点:支路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考核要点: 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3-1、3-2、3-4、3-6、3-9、3-13、3-15、3-16、3-17中选6-9题。

第4章含受控电源的电路(3.5学时)

(1)掌握受控电源的特性;

(2)掌握含受控电源时的网孔电流法;

(3)掌握含受控电源时的回路电流法;

(4)掌握含受控电源时的节点电压法;

(5)了解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

重难点:受控电源的特性、含受控电源时的回路电流法、含受控电源时的节点电压法。

考核要点: 含受控电源回路电流法、含受控电源节点电压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4-2、4-3、4-8、4-10、4-13、4-14、4-18、4-19中选4-6题。

第5章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0.5学时)

(1)了解实际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点(自学);

(2)了解实际运算放大器的常用模型(自学);

(3)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

(4)了解运算放大器特性的一些相关内容(自学);

(5)了解有源电路和无源电路的概念与判断方法(自学)。

重难点: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

考核要点:不做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不做要求

(说明:电路课程中,对该章内容只做简介,对应的详细内容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学习)

第6章电路的基本定理(4学时)

(1)掌握叠加定理与齐性定理;

(2)掌握替代定理;

(3)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5)了解特勒根定理(自学);

(6)了解互易定理(自学);

(7)了解对偶原理。

重难点: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考核要点: 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6-1、6-3、6-7、6-9、6-13、6-17、6-19中选4-6题。

第7章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2学时)

(1)掌握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2)了解忆阻元件的特性(自学);

(3)掌握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串联等效与并联等效;

(4)掌握动态电路的方程;

(5)掌握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换路定理;

(6)掌握动态电路初始条件的确定。

重难点: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的特性、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换路定理、动态电路初始条件的确定。

考核要点: 电容与电感的VCR、电容和电感的换路定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7-1、7-3、7-5、7-6、7-7、7-9中选3-5题。

第8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6学时)

(1)掌握RC电路的时域分析;

(2)掌握RL电路的时域分析;

(3)掌握一阶电路响应求解的三要素法;

(4)掌握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了解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6)掌握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7)了解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8)了解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自学);

(9)了解一阶电路正弦激励时的零状态响应(自学)。

重难点:RC、RL电路的时域分析、三要素法、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考核要点: 一阶电路响应求解的三要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8-1、8-4、8-9、8-13、8-14、8-18、8-21、8-27、8-27中选6-9题。

第9章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基础(2学时)

(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掌握相量形式的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完整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0802 学生姓名:董小勇 指导教师:贺瑶瑶 (课程设计时间:2011年1月3日——2011年1月17 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 1、课程设计题目描述 (2) 2、课程设计要求 (2) 三、设计报告内容 (2) 1.工程概况 (2) 1.1建筑设计特点 (2) 1.2结构设计特点 (2) 1.3建筑地点特征 (2) 1.4施工条件 (3) 2.施工方案 (3) 2.1土石方工程 (3) 2.2基础工程 (3) 2.3砌筑工程 (4) 2.4钢筋混凝土工程 (4) 2.5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 (7) 2.6屋面工程 (7) 2.7装饰工程 (7) 2.8板的吊装 (8) 3.施工进度计划 (8) 3.1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 (8) 3.2编制依据 (8) 4.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9) 4.1技术资料准备 (9) 4.2物资准备 (9) 4.3劳动组织准备 (10) 4.4施工现场准备 (10) 4.5冬期、雨季施工的准备 (11) 5.劳动力、材料、机械等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 (12) 6.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13) 6.1场外交通的引入 (13) 6.2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 (13) 6.3加工厂布置 (13) 6.4布置内部运输道路 (13) 6.5临时水电管网及其他动力设施的布置 (14) 7.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14) 7.1保证工程质量措施 (14) 7.2安全施工措施 (15) 7.3降低成本措施 (15) 7.4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5) 四、小结 (15) 参考资料 (16)

课程设计模板新

安徽省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课题名称: 专业班级:10网络工程 同组姓名:李靖波、杨柳、朱艳萍、何学露、刘钊同组学号:09012021、、、09012011、09012034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 1 二、课程设计内容 ................................................................................................................................................. 1 2.1、需求分析 ................................................................................................................................................ 1 2.2、同组人员的任务分配 ............................................................................................................................ 2 三、设计思路与步骤 ............................................................................................................................................. 2 四、程序设计 ......................................................................................................................................................... 2 五、设计结果 ......................................................................................................................................................... 5 六、设计分析与总结 ......................................................................................................................................... 11附录:参考文献 ................................................................................................................................................. 13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能工巧匠的工作容、真实生活乃至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容:本课程的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doc

《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专业考察 学时/学分:64/2 授课学期:5 先修课程:商业广告设计 后读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科)、广告设计与制作(专科) 开课系或教研室:艺术与设计系(广告视传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视觉传达专科、广告设计与策划专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专业考察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拓宽专业知识视野,有效提高学生综合搜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开阔眼界。通过专业考察,为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考察,使学生深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实际情况,使学生将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实践考察中,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本专业的鉴赏力,提高专业综合修养。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按照学院相关文件制订专业考察计划,要求具备详实的行动计划,并交系务会讨论再由系部主任签字后报学院有关部门备案方可实施。 2.外出考察前,学生应与领队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纪律观念教育,确保安全。 3.学生在带队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分成各专业小组,作专题考察,既要有丰富的图片资料,也要有详实的记录和体验,最后形成一篇考察报告。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五、教材及参考书 根据毕业考察与调研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指定。 六、考核办法: 根据毕业考察与调研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指定。 1、理论考察成绩占40%;实地考察成绩占60%,两次成绩合计为一个成绩。 2、成绩评定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分标准见附表一)。凡获得及格以上成绩者可获得规定学分。 3、评定成绩的步骤为:学生填写个人鉴定,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及成绩。 4、考察结束后将下列材料及时上报:(1)实习日记(2)指导教师鉴定。 附一:专业考察成绩评定标准 优:学习态度认真,考察日记充实、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良:学习态度认真,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中:学习态度比较认真,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及格: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基本掌握 不及格:学习态度不认真,考察日记不完整,对专业实践知识不能完全掌握 执笔:闵晓杰 审定:艺术与设计系

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设计选题

机械工程2008专业课程设计选题: 1高架灯提升装置设计 (一)设计要求 提升装置用于城市高架路灯的升降,电力驱动,电动机水平放置,采用正、 反转按钮控制升降。提升装置静止时采用机械自锁,并设宵力矩限制器和电磁制 动器。其卷筒上曳引钢丝绳直径为llM,设备工作要求安全、RJ靠,调整、安 装方便,结构紧凑,造价低。提升装置为间歇工作,载荷平稳,半开式。生产批量为10台d其工作要求见任务一图。 (三)设计仟务 (1)绘制提升装置原理方案图。 (2)完成传动部分的装配图A0(1张) (3)完成零件图2张。 (4)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

2、简易专用半自动三轴钻床传动装置设计 (1)设计要求 (1)二个钻头以相同的切削速度v作切削主运动,安装工件的工作台作进结运功每个钻头的切削阻力距为T,每个钻头轴向进给阻力为F,被加上零件上二孔直径均为D,每分钟加工两件。 (2)室内工作,生产批量力5台c (3)动力源为二相交流380/220v电动机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 简易专用半自动—轴钻床传动装置设计参考图 (4)使用期限为10年,大修周期为三年,双班制工作。 (5)专业机械厂制造,可加[:7、8级精度的齿轮、蜗轮 该钻床的传动装置设计参考图见任务七团。 (二)原始技术数据 (三)设计任务 1)完成钻床总体传动方案的设计和论证,绘制总体设计原理方案图。 2)完成钻头主要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3)完成装配图1张(Ao或A1).零件图2张。 4)编写设计说明书。

3、带式运输机两级闭式齿轮传动装置设计 (一)设计要求 (1)设计用于带式运输机的传功装置; (2)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空载起功,运输带允许误差为5% (3)使用期限为10年,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 (二)原始技术数据 (1)展开式二级园柱齿轮减速器。

课程设计模板参考(新)

附件2:课程设计模板参考 《******》 (课程名称) 整体教学设计 (XXXX~XXXX学年第X学期) (第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尽可能用图形、表格表述) 1. 岗位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管理)岗位分析:初次就业、二次晋升、未来发展。 指出本课程面向的主要岗位。画出其典型工作流程图。 写出该岗位的主要能力需求、知识需求和素质需求。 2. 课程分析:

标出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前导课、后续课)。 说明本课程与普通高校、中职(高职)、培训班相关课程的异同。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这是课程的第一层目标,须与课程标准中相关表述一致,对于尚未制定课程标准的课程,由指定教师写出初稿,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商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能力目标:((学生)能根据××(标准、规范),运用××(知识),做××(事情))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 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 三、课程内容设计: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五、项目情境设计 每个项目的多个情境。即该项目的由来、约束条件和工作环境。 用情境引出项目任务。情境类型尽可能齐全,情境展示尽可能生动。 六、课程进程表

注1:“第×次”指的是该次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排序,也就是在“单元设计”中的标号,不是在本周内的次序。 注2.:“师生活动”指的是师生“做什么(项目、任务中的)事情;学什么内容”。此项内容在这里只是个标题,具体化为“单元设计”后,就要详细展开为“怎样做?怎样学?”。 六、第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力争体验)。 最后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高水平总结)。 七、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八、教学材料(指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十、本课程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器学习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Learning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总学时:36 (讲课:28 ,实验:8 )学分:2 大纲撰写人:大纲审核人: 编写日期: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常见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算法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步骤,并通过编程练习和典型应用实例加深了解;同时对机器学习的一般理论,如假设空间、采样理论、计算学习理论,以及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有所了解。 二、对选课学生的要求: 要求选课学生事先受过基本编程训练,熟悉C/C++或Matlab编程语言,具有多元微积分、高等代数和概率统计方面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200字左右的概述,然后给出各“章”“节”目录及内容简介) 1.决策论与信息论基础: a)损失函数、错分率的最小化、期望损失的最小化等 b)相对熵、互信息 2.概率分布: a)高斯分布、混合高斯分布、Dirichlet分布、beta分布等 b)指数分布族:最大似然估计、充分统计量、共轭先验、无信息先验等 c)非参数方法:核密度估计、近邻法 3.回归的线性模型: a)线性基函数模型 b)贝叶斯线性回归 c)贝叶斯模型比较 4.分类的线性模型: a)判别函数:二分类和多分类的Fisher线性判别 b)概率生成模型:连续输入、离散特征 5.核方法: a)对偶表示

b)构造核函数 c)径向基函数网络:Nadaraya-Watson模型 d)高斯过程:高斯过程模型用于回归和分类、Laplace逼近、与神经网络的联系 6.支持向量机: a)最大边缘分类器:历史回顾 b)用于多分类和回归的支持向量机:几何背景、各种变种 c)统计学习理论简介:Vapnik等人的工作 7.图模型: a)贝叶斯网络 b)Markov随机场:条件独立、因子分解 c)图模型中的推断 8.混合模型和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3学时): a)高斯混合模型的参数估计:最大似然估计、EM算法 b)EM一般算法及其应用:贝叶斯线性回归 9.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3学时): a)隐Markov模型:向前-向后算法、Viterbi算法、Baum-Welch算法等 b)条件随机场及其应用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 1.决策论与信息论基础(2学时):了解并掌握统计决策理论和信息论的基础知识。 2.概率分布(3学时):熟悉常见的分布,熟练掌握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学会利用无信息先 验和共轭先验简化计算,了解一些常用的非参数方法。 3.回归的线性模型(3学时):掌握线性回归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R中有关回归的程序 包,并能将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分类的线性模型(3学时):对分类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一些常用的分类方法。 5.核方法(3学时):了解核方法的最新进展,熟练掌握核函数参数估计的常用方法。 6.支持向量机(4学时):掌握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面对各自研究领域中的具体问题学 会使用支持向量机,粗略了解统计学习理论。 7.图模型(4学时):从建模到算法实现。 8.混合模型和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3学时):掌握EM算 法的基本理论,学会使用EM算法。 9.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3学时):掌握隐Markov模型的几个经典算法,学 会利用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解决具体问题,如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性标注等。 五、教材及参考文献: 1.Bishop, C. M. (2006)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Spring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LLC 2.Mitchell, T. M. (1997) Machine Learning,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六、必要的说明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计模板

辽宁科技学院 (20 级) 本科课程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说明书页,图纸张

课程设计评语

炼钢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中,主要采用混凝沉淀的方法来处理除尘废水。处理构筑物主要有粗颗粒沉淀池、浓缩池、冷却塔等。该系统可在构筑物中对悬浮物进行高效的去除,使水体温度得到大幅降低。该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且工艺可靠,出水水质好。 本设计经过详细论证工艺,对工艺过程的设备和构筑物进行了参数选择、设计计算和选型。进行了平面布置、高程布置等方面的设计,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循环冷却水继续使用。 关键词:污水处理,浓缩池,混凝沉淀

The Process Design Of Steelmaking Converter Dedus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bstract In this design, mainly adopts the method of coagulation deposition to handle dedusting wastewater.Mainly processing structures are Coarse particle settling basin,Concentrated tank, cooling tower, etc。The system can be efficient removal of suspended solids in the structure, make the water temperature reduced greatly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has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and reliable technology, good effluent water quality Through detailed demonstration of our design process, process equipment, and design of structure parameter selection, calculation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5749340.html,yout, vertical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 of design,After treatment,sewage may continue to use as cooling water Key words: sewage disposal, thickener,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培训学校教学大纲模板

培训学校教学大纲模板 弘博国际软件学院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 标题:楷体_GB2312 小二 课程学时:140(理论70~上机70 ) 课程学分:9 介绍:楷体_GB2312 小四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二级标题:楷体_GB2312 四号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开发》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完成《计算机导论》、《Windows2000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概论》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面向过程和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及掌握基本的序设计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和程序设计奠定重要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Visual Basic6.0的可视化开发环境和VB语言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内容包括:数据类型、变量与常量、程序执行流程、数组、过程与函数、基于对象的编程、控件的使用、数据库编程、文件和网络编程等。 正文:宋体五号 1.5倍行距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1. 程序设计基础 1.1概述; 1.2程序的入口Sub Main()函数;

1.3数据类型; 1.4变量与常量; 1.5算术运算符和字符串运算符; 1.6顺序程序设计; 1.7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 弘博国际软件学院 1.8选择程序设计; 1.9 。。。。。。 要求: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理解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信息的表示与存储和程序的开发过程。掌握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理解数据类型与变量、常量的关系;理解类型转换;掌握各种常量的性质和定义;熟练掌握基本运算符、表达式和语句的概念;了解常用的过程化程序实例;熟练掌握顺序、选择、循环;理解数组和数组下标的使用,了解二维数组;熟悉函数的定义和调用;理解函数调用的内部机制;掌握模块变量和过程变量之间的区别、作用域。 2. 。。。。。。 2.1 。。。。。。 2.2 。。。。。。 要求: 。。。。。。 三、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可视化工具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具备运用编程语言进行面向过程和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的能力,为《.NET架构与C#程序设计技术》和《JAVA语言核心课程》等后续课程奠定必备的基础。

教学大纲模板

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语文 总学时:7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开设两学期,每周2课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中职学生 相关课程:无 教材:《语文》,赵大鹏编著,语文出版社,2012年, 一、课程目的、内容及要求 1、课程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2、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思政”版) 课程编号: 英文课程名称: 学时数:学分: 课程类别:适用专业: (注:含实验、上机学时的课程“学时数”填写格式为“总学时数/实验(或上机)学时”,学分仍填写课程的总学分。)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课程教学应达到的要求,以及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说明。即:结合课程内容,阐明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与不同种类课外学习活动(习题、作业等)的配合,以明确教师组织教学的主体教学思路。在此基础上,明确通过教师教学使学生应达到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较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在知识点上有交叉的课程之间的分工等) 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部分 要求:按章写出各章主要内容、知识点,明确该章讲授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可以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表述该章节的教学目标)。 二、实验教学部分 各实验名称及主要内容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XXXX》,XXX编著,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2.《资料名称》, 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课程名称》参考教案设计 (“课程思政”版) 授课要点: 教学周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思政育人目标 要求:根据课程专业教育要求,有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十九大精神等内容。 二、教学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 3.思政内容融入点 要求:简述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 4.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与条件要求 要求:简述课程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例如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策略手段,以及授课过程所需要的教学条件需求,如多媒体、现场参观等。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教研室 2005年9月

目录 1 前言 (1) 1.1 地基基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1) 1.2 地基基础的设计内容 (2) 1.3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2 设计题目之一——某单层厂房柱下基础设计 (4) 2.1 设计任务 (4) 2.2 设计资料 (4) 2.2.1 工程概况 (4) 2.2.2 地勘资料 (6) 2.2.3 设计荷载 (11) 3 设计题目之二——某铁路桥梁桥墩基础设计 (14) 3.1 设计任务 (14) 3.2 设计资料 (14) 3.2.1 工程概况 (14) 3.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14) 3.2.3 设计荷载 (17) 4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南 (19) 4.1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19) 4.2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章节划分和内容组织 (19) 4.3 设计和计算方法 (20) 4.3.1 概述部分 (20) 4.3.2 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 (21) 4.3.3 技术设计(或详细设计) (23) 4.3.4 施工方案 (26) 规范及参考书 (27)

1前言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土木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基础工程课程的特点在于它以较多的力学课程为基础,以土层中的复杂的基础结构为研究对象,又涉及到建筑、交通、水电等多个领域,这就决定了课程具有内容杂、概念多和理论较深的特点,加之学时数较少和本科学生普遍缺少工程知识,故同学们往往感到比较难学。 基础工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在上述背景条件下展开的,其主要目标是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使学生能够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有较为系统和整体的把握,重点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工程概念和知识。结合土木工程大专业教学工作的需求,更为了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反映近年来工程规范的更新,在教研室原来编写的《工民建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桥梁、隧道和铁道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南》的基础上,我们着手编写了这本新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对理解和掌握工程基本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同学们由理论学习通往工程实践的一座桥梁。基础工程的知识来源于工程实践,反过来又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同学们在本科学习期间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应该重视课程设计带给同学们的动手机会,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学习到的各种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本次课程设计,下面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对地基基础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做一个小结。 1.1 地基基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地基和基础是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基础埋置于地基之中,两者之间密切相关,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其相互间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两者合并在一起进行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的目的是根据上部结构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在确定的场地条件下选择适宜的地基基础方案并确定其技术细节,使设计的地基基础在预定的使用期限

课程设计模板

《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黑体,三号,居中,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课程基本信息:黑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课程名称:生产实习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分:2 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 0 实践学时:40 )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版本:2016.0 一、课程简介(一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二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1.(三级及以下标题: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正文: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2. …… 说明:1. 课程目标是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将相应指标点结合本课程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描述; 2.除了本课程强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之外,也可适当增加本课程能够(弱)支撑的指标点对应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强支撑指标点较少的课程应适当增加,并在表1的“达成度”栏备注“弱支撑”。弱支撑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大纲第五部分“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中可以不体现。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说明:需描述出本课程支撑所属专业“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和达成度,参考表格如表1

所示。 表1 本课程对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样表)(表头:黑体,五号,居中,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表体:宋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单倍行距)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实习教学 (说明:实践类课程描述实践教学内容。) 1. 单元1: XXXXX (1)教学目标 (说明:描述该单元教学目标,明确该单元支撑的课程目标。) (2)教学内容及要求 (说明:描述该单元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2. 单元2: XXXXX (二)其他要求(可选) 四、教学安排与方法 (一)教学方法 (说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设计等提出的其他要求。) 表2 课程目标与教学环节

通识课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7

通识课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7.6.30版)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一、基本信息(必填项) 课程代码:【2119013、2119014 】 课程学分:【2学分】 面向专业:【全校各系各专业全体大一、大二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 开课院系:就业办 使用教材: 主教材夏雨李道康王苇主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曹荣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黄晞建夏伯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9 3、张宗恩朱克勇. 《大学生创业创业训练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9 课程网站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d15749340.html, 二、课程简介(必填项) 为满足大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能力、创业知识与能力、就业技能等方面普遍存在的缺失或不足而产生的实际需求,根据教育部教高厅〔2007〕7号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和教育部2012年《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精神,结合我校2012年2月开始在全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实践经验,根据当前我校卓越建桥计划,着力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自主学习、专业能力、尽责抗压、协同创新、信息应用、服务关爱、国际视野等八项能力,尤其是培养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按照成果导向的新思路,修订编写本《教学大纲》。 本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课程从自我认识入手,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等特征,并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范围有所初探,第二阶段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这两

《音乐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音乐学专业导论》是音乐学专业一年级新生的专业方向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音乐学专业大学四年的主要内容,包括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组合、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关系、专业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以及考研课程、专业前沿和重大科研成果;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主要技术刊物,技术权威,参考书目、课程设置及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的介绍,并了解本院音乐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校内教师的职业成就和承担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专业导论,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在一定阶段内专业学习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掌握音乐学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基本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组合,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以及专业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明确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主要的刊物,权威、参考书目;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关系以及与相关学科和本院系的其他专业的联系;了解四年应获得的总学分以及学分绩点的含义: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实践环节学分、课外学分是多少。并以此来帮助完成本科专业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了解考研课程、本专业前沿和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该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就业前景和人才需求的基本特征和技能要求,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志向和兴趣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在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知识结构,使个人发展有一定的空间性和延展性。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没有先行课程,后续课程为音乐专业课程。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参考:《2013级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业大学工程学院工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从下列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一)××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二)××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三)××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二、课程设计要求 (一)××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站在施工单位的角度编制实际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方案,或站在监理单位的角度编制实际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细则,工程项目自己选定。 设计容包括: 1.工程概况 2.施工进度控制容 3.施工进度控制组织 4.施工进度控制措施 5.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横道图或网络图) 本部分容为重点和难点,要求有计算、有图表、有文字说明。 (二)××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站在施工单位的角度编制实际工程施工质量计划,或站在监理单位的角度编制实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细则,工程项目自己选定。 设计容包括: 1.工程概况 2.施工质量控制目标 3.施工质量控制依据 4.施工质量控制过程 5.施工质量控制程序 6.施工质量控制容 7.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本部分容为重点和难点,按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详细说明,要求有图、有表、有文字说明。 (三)××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站在施工单位的角度编制实际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案,工程项目自己选定。 设计容包括: 1.工程概况 2.施工成本控制目标 3.施工成本控制过程 4.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 5.施工成本分析 6.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本部分容为重点和难点,要求有图、有表、有文字说明。

三、时间要求:一周 四、参考文献: 1.《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教材文献。 2.《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相关教材文献。 3.《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相关教材文献。 4.《建设工程成本控制》相关教材文献。 五、参考资料: ××工程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细则 一、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目标体系 工程名称:×××工程 合同工期: 8个月 开工日期: 3月1日 竣工日期: 11月1日 基础工程: 50天两个月 主体结构: 75天三个月 屋面工程 25天一个月 装修工程: 50天两个月 表1施工进度控制总计划 二、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容 1.工程开工前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 依据合同规定,承包商与业主签订合同14日后,工程开工前7天承包商提交详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经过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作为合同文件的一部分。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组 织设计中施工进度计划执行施工。 2.编制月工程计划 监理工程师根据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结合资源供应情况,编制月进度控制计划见表l,作为承包单位执行的指令性计划。 3.下达工程开工令 3月1日总监理工程师书面形式下达开工令,工程工期开始计算。 4.监督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 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施工单位日、周进度进展,并与施工进度计划比较分析计划执行情况。 5.组织现场协调会议 施工过程中总监理工程师每月主持召开监理例会一次,专业监理工程师每周主持召开监理例会、例会主要容:检查上次例会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分析原因。检查工程进度计划完

课程设计模板

__________ 大学课程设计 年月日

___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 选取一种方法设计音乐彩灯控制器,要求该音乐彩灯控制器电路由三路不同控制方法的彩灯所组成,采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课题实验。 基本要求: (1)第一路为音乐节奏控制彩灯,按音乐节拍变换彩灯花样。 (2)第二路按音量的强弱(信号幅度大小)控制彩灯。强音时,灯的亮度加大,且灯被点亮的数目增多。 (3)第三路按音量高低(信号频率高低)控制彩灯。低音时,某一部分灯点亮;高音时,另一部分灯电亮。 参考资料: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刘润华,刘立山.模拟电子技术[J].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3]苏成富.彩灯控制器[J].北京:电机电器技术,2000,(01). [4]祝富林.音乐彩灯电路CS9482[J].北京:电子世界,1995,(12). [5]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完成期限2014.6.30至2014.7.6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目录 1设计要求 (1) 2方案设计 (1) 2.1设计思路 (1) 2.2总体方案方框图 (1) 2.3基本原理 (2) 3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2) 3.1简单声控音乐彩灯控制器 (2) 3.2音乐彩灯控制器 (3) 4单元电路的设计 (3) 4.1整流电路的设计 (3) 4.2滤波电路的设计 (4) 4.3高通滤波器 (5) 4.4低通滤波器 (5) 4.5元件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6) 5总电路图 (7) 6总结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中职学校教学大纲模板

《×××》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开头空两格,小四号,仿宋GB2312字体,以下没有说明的都相同)课程类别:(行距为单倍行距,以下都相同) 学时: 学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一、教学目的(标题:四号,加黑;内容:小四。下同)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四号,加黑) 第×章(标题)(加黑,标题与“章”字之间空一格) 第×节(开头空三格,标题与“节”字之间空一格) 教学要求:掌握×××,理解×××,了解××× 重点: 难点: 三、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四号,加黑) 四、学时分配(四号,加黑)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四号,加黑) 1.《×××》教材,×××编著,×××出版社,出版时间 编写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各部分内容的说明 1.课程编码 2.课程类别 分为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实践环节(必修)、专业基础限选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任选课(或称为素质教育课)。 3.学时 对于理论课程,指开设某门课程的课时数,包括课堂讲授课时、课程实验课时、课堂讨论课时、习题课时和课外学时等。对于实践环节课程,指周数。 学时数应与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学时数相符。 4.学分 5.适用专业

6.先修课程 指出本课程的先修课及后续课,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7.教学目的 写明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及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的。 8.教学内容与要求 列出各章节,分章详细编写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重点与难点。 教学要求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 9.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除课堂讲授以外的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作业、课程设计、课外教学、考核等。 实验环节的基本要求,主要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作业的基本要求,主要写明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并分章节写出布置的题量;课外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写安排课外学时的内容及要求;考核环节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写明考核的形式和内容改革的思路,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考核。 10.学时分配 根据表格格式按章简要填写主要内容(一般,每章的标题即可)、学时分配和作业题量等。 11.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要求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和公认的水平较高的教材,以及有特色的公开出版的自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