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按轻 重工 业分 轻工 业
重 工 业
2 8 2 6 97 6 9 .7 3 8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
集体
股份合作制 股份制
3 80 4 .8 l 15 5 .6
1 .2 62 6 4 5I 2 4.
外商及港澳台
其他
l 5 .0 7 41 5 35 7 .2
图 1 “ 一五 ” 十 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 增长速度
单 位 : 亿 元 、 %
城 镇 新 增 就 业 人 员 3 5 万 人 , 农 村 富 余 劳 1. 1 动 力 新增 转 移 就 业3 3 万人 。1 5 万 下 岗、 5。 O 9. 9 失 业 人 员 实 现 就 业 再 就 业 。 年 末 城 镇 登 记 失 业 率
握 “ 1 ”总体部 署和 国发 [ 0 9 号文件 【精 34 2 0 ]3 l 神 ,积极 推进 统筹城 乡改革 、 “ 个重 庆 ” J 五 , 加 快 建 设 “ 江 新 区 ” J “ 税 港 区 ” , 坚 两 、 保 定 不 移 地 扩 内需 、 调 结 构 、 防 通 胀 、惠 民 生 , 全 市 呈 现 出 “ 济 高 位 平 稳 增 长 、 民 生 环 境 持 续 经 改 善 、 改 革 发 展 纵 深 推 进 、 各 项 社 会 事 业 全 面 进 步 ”的发展 态势 。
单位 :亿 元、%
总l格 l_ i- 类 增 孽一圈 .3涨 4 / 产,长z \ 7年I。 ~/ ‰0 0 ■_ 量9幅s _ 4 5度o 1居比 』 蔬长.U I 94 一 J 2万jl 菜民年【 农2;_ 消。一 .吨±. 15肉 _ 4.%/ 产费 港 指, u % : 6价 。 量 1 Z跌 } 7。 f O2 5上 吨 1 城 标 增 市 。
鄂尔多斯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鄂尔多斯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济运⾏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地区⽣产总值(GDP)突破2500亿元,达到2643.2亿元;按可⽐价计算,增长19.2%。
其中第⼀产业实现增加值70.8亿元,增长4.5%;第⼆产业实现增加值1591.5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0.9亿元,增长16.5%。
第⼀产业对GDP贡献率为2.1%,第⼆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8.7%,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9.2%。
三次产业结构⽐例为2.7:60.2:37.1。
财政收⼊2010年,全市地⽅财政总收⼊继续实现⾼速增长,完成 538.2亿元,同⽐增长47.1%。
其中,地⽅财政⼀般预算收⼊完成239.1亿元,同⽐增长47.5%。
分税种看,全年增值税完成41.6亿元,增长41.1%;营业税完成43.7亿元,增长67.0%;企业所得税完成33.2亿元,增长40.0%;个⼈所得税完成10.9亿元,增长70.2%。
四⼤税种占税收收⼊的67.3%。
全年地⽅财政⽀出318.9亿元,同⽐增长37.7%。
其中,教育⽀出43.9亿元, 同⽐增长62.6%;社会保障和就业⽀出29.5亿元, 同⽐增长36.9%;医疗卫⽣⽀出16.4亿元, 同⽐增长62.6%;城乡社区事务⽀出53.8亿元,同⽐增长76.4%。
农牧业2010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积568.4万亩。
其中粮⾷作物播种⾯积350.7万亩,油料播种⾯积45.0万亩,蔬菜播种⾯积8.3万亩。
全年粮⾷总产量141.0万吨,同⽐增长3.3%,其中⼤⾖产量增长29.2%,⽟⽶产量增长9.2%。
全年油料产量7.0万吨,甜菜产量8.6万吨,蔬菜产量23.4万吨。
全市年末牲畜总头数826.3万头(只),同⽐增长2.2%;牲畜总增头数499.2万头(只),同⽐增长6.6%;年末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804.3万头(只)。
全年⾁类总产量14.9万吨,同⽐增长7.1%;⽜奶产量28.6万吨,同⽐增长0.2%;⼭⽺绒产量2620吨,同⽐增长44.9%;禽蛋产量10310吨,同⽐增长56.2%。
2010年云南省统计公报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大力推进“两强一堡”建设,团结拼搏,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72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223.9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2890.4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41.9:40.8调整为15.3:44.7:40.0。
全省人均GDP达到15749元(按年末汇率折合2378美元),比上年增长11. 6%。
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931.3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0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8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其中增值税完成112.78亿元,增长 15.6%;营业税237.26亿元,增长35.0%;企业所得税82.28亿元,增长26.0 %。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28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2.4%、21.6%、21.4%、63.6%和16.3%。
图2 2006-2010年云南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3.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7%。
2010年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4-28 9:35:00 重庆统计局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重环境、重民生、重政策”的“三重”理念,加快“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收官”,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永川发展历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格局基本显现,为“十二五”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
经重庆市统计局核定,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0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64.8亿元,增长25.4%,其中:工业增加值为129.12亿元,增长26.6%;第三产业增加值106.08亿元,增长13.8%。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7.9%,金融业增长17.9%,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2.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4%,房地产业增长6.0%,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22.4%和11.8%。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比重继续提升。
2010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043078万元,比上年增长23.2%,在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为68.1%。
非公经济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10.6:52.2:37.2调整为9.7:54.9:35.4,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其增幅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回升。
根据调查统计,2010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5%、烟酒及用品上涨1.9%、衣着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5.5%、交通和通讯上涨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5%、居住类价格上涨3.7%。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1年3月20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1]精神,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五个重庆”[2],加快建设“两江新区” [3]、“保税港区” [4],坚定不移地扩内需、调结构、防通胀、惠民生,全市呈现出“经济高位平稳增长、民生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发展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5.3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6.41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52.44亿元,增长12.4%。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2%,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1%,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5]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2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5%;渝东北翼完成1342.66亿元,增长17.7%,占全市的17.0%;渝东南翼完成431.18亿元,增长16.8%,占全市的5.5%;“两翼”所占比重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6]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5%。
主要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3.1%,油脂价格上涨5.2%,猪肉上涨3.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9%。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1.5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5.30万人。
19.59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0%,比上年下降0.06%。
成都统计公报2010

201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1-04-25 来源:城市联合信息网作者:admin成都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4月19日2010年,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运行良好的大环境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扩大开放年”各项工作部署,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跨越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见图1),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80.9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85.3亿元,增长11.8%。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5.1:44.7:50.2。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增长36.0%;其中税收收入372.2亿元,增长31.5%。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为75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3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为433.7万人,增加24.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6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8.8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2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3.0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2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0%(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7.9%,烟酒及用品上涨1.4%,衣着类下降5.5%,交通与通信上涨0.5%,居住类价格上涨5.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4%。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8%。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省经济运行呈现高开稳走态势,农业大灾之年保增长,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消费需求旺盛,对外贸易恢复强劲增长势头,金融运行良好,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除CPI指标外,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为云南“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达到7220.14亿元,同比增长12.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23.93亿元,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2606.04亿元,增长14.7%,建筑业增加值617.89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90.40亿元,增长11.5%。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3︰44.7︰40.0。
人均GDP达到15749元,比上年增长11.6%。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创造增加值2931.38亿元,占全省GDP 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粮食生产大旱之年再夺丰收201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全省上下开展了一场“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的攻坚战,在小春作物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650万吨,实现连续8年增产。
初步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21亿元,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896亿元,增长3%,林业产值208亿元,增长7%,牧业产值588亿元,增长8%,渔业产值45亿元,增长10%,农业服务业产值63亿元,增长5%。
农业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对GDP的贡献为15.3%。
主要农产品生产再获丰收。
2010年全省蔬菜产量1243.24万吨,增长0.4%,烤烟产量95.99万吨,增长9.0%,油料产量37.60万,甘蔗产量1739.69万吨,茶叶19.72万吨,增长7.8%,橡胶产量32.96万吨,增长10.5%,水果产量360.33万吨,增长5.1%,鲜切花产量60.50亿枝,增长8.0%。
昆明2010年经济概况

昆明2010年经济概况(2011-01-29 17:12:58)转载标签:杂谈昆明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2011-01-29 06:45:31来源: 都市时报(昆明)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记者赵芳昨天,昆明市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昆明经济运行情况。
报告显示,2010年昆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2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4.2%。
另外,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75.65元,比上年增长14.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涨幅已达到9.8%。
2010年云南省遭遇干旱,但全省农业发展依旧保持了稳定状况。
统计显示,昆明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50亿元,比上年增长5.5%;蔬菜产量195.10万吨,增长1.6%;肉类产量47.58万吨,增长13.0%;水果产量13.67万吨,增长17.3%;花卉产量37.95亿枝,增长0.9%。
数据下降的仅有粮食和油料产量,分别为108.42万吨和1.19万吨,比上年下降4.1%和16.8%。
工业方面,昆明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09.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08.28亿元,增长15.8%。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0.88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40.68亿元,增长19.3%,建筑业增加值251.24亿元,比上年增长26.9%。
市场方面,昆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0.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8.3%。
进出口方面,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01.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4%。
招商引资方面,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0.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2%,引进市外到位资金950.32亿元(不含城中村改造项目),比上年增长34.5%。
旅游方面,全年海内外来昆旅游总人数3557.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实现旅游总收入284.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龙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昆明市盘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昆明市盘龙区统计局2011年3月10日2010年,在盘龙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改革和开拓创新的步伐,不断深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了盘龙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2010年初步核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5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4亿元,同比下降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6.27亿元,同比增长1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0.22亿元,同比增长14.9%。
三次产业结构为1.53:30.47:68.0。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3.32万元,比上年增长9.8%。
2010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11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0%,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5.4%。
非公经济中,私营企业户数比上年增长22.73%,个体工商经营户数比上年增长13.35%。
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4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9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2.13%,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41%,在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5.37亿元,比上年增长33.5%;非税收收入完成1.3亿元,比上年增长32.42%。
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1.06%。
二、农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3481万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上年下降4.84%。
其中:农业产值48941万元,同比增长2.99%;林业产值1432万元,同比增长1.02%;渔业产值885万元,同比下降1.88%;农业服务业产值1337万元,同比增长9.08%;畜牧业产值10886万元,同比下降29%。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8866.7公顷,比上年增长4.39%;粮食总产量27983.4吨,比上年下降7.3%;花卉种植面积313.7公顷,比上年下降29.38%,鲜切花产量12413.9万枝,同比下降15.92%;烟叶种植面积1778.1公顷,同比下降14.18%,产量3671.7吨,同比下降22.46%;蔬菜种植面积3154.2公顷,同比增长18.8%,产量86363吨,同比下降9.95%。
全年肉类总产量7625.8吨,比上年下降15.52%,其中:牛肉产量337.3吨,同比增长7.25%;猪肉产量6502.9吨,同比下降17.07%;羊肉产量291.4吨,同比下降11.8%;水产品产量946吨,同比增长25.97%;禽肉产量464.4吨,同比下降13.97%;禽蛋产量1293.4吨,同比下降了5.29%,其它农副产品生产基本稳定。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4.18亿元,同比增长14.4%。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9.9亿元,同比增长15.9%。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1.53%;其他经济实现增加值47.88亿元,同比增长16.07%。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4.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16%。
其中:轻工业总产值完成37.92亿元,同比增长10.54%,重工业总产值完成127.03亿元,同比增长31.7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52.43亿元,同比增长27.32%。
其中:轻工业总产值完成32.28亿元,同比增长10.03%;重工业总产值完成120.15亿元,同比增长32.94%。
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7.47万吨标煤,比上年同期能耗总量下降24.31%;单位GDP能耗为0.591吨标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7%。
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6%。
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138.13亿元,同比增长21.53%;安装工程产值完成24.47亿元,同比增长44.96%;其他产值完成2.78亿元,同比增长4.51%。
在建筑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完成77.5亿元,同比增长23.9%;集体经济完成22.88亿元,同比增长15.73%;其他经济完成65.0亿元,同比增长27.75%。
具有一级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7.02亿元,同比增长32.94%。
全年完成施工面积691.2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21.3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99%和13.93%。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45.2%。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58亿元,同比增长40.77%。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59亿元,同比增长12.5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28亿元,同比下降19.9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4.71亿元,同比增长46.7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7.59亿元,比上年增长25.7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69%;工业投资完成9.28亿元,同比下降19.93%。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达699.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4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55.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47%。
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66.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95%;新开工商品房面积231.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42%。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4%。
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2.0亿元,比上年增长22.98%;按经济成分划分: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3%;非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9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97%,非公有经济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81%。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零售额实现8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33%;食品、粮油等基本生活用品实现零售额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8.16%;服装、纺织品等类零售额1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34%;中西药品实现零售额7.51亿元,比上年增长6.69%。
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总收入实现48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3%,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35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8%;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87%。
2010年,引进外资投资项目18个,实际利用外资6168.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2%;引进市外投资项目506个,实际利用内资4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9.92%。
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27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4%。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04.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90.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9%;接待海外旅游者14.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8%。
全年旅游总收入48.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3%。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88%;旅游外汇收入0.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46%。
六、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2010年,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新改建公路36.3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230万元。
2010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年内审批建设项目1378项,审批总投资达10.56亿元,其中,环境保护投资达8.93亿元。
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实现主要污染物约束性指标排放总量削减。
完成了370家餐饮业污水、油烟治理工作,教育和查处各类违章行为513件;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到了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烟尘控制区”面积达53.55平方公里,覆盖率达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3分贝。
全区建城区绿地面积2041.6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231.1万平方米。
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37平方米。
七、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科学技术持续发展。
全年区级科技经费投入3834万元,占区地方财政支出预算的2.14%,比上年增长73.25%;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1.8%;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
全年共组织推荐申报上级科技项目27项,共受理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2项,立项13项,安排区级科技创新资金165万元,引导社会投入资金7057万元;受理盘龙区科学技术奖申报成果28项,评审表彰12项;受理盘龙区第四届优秀专业人才申报77人,选拔表彰20人;全年专利申请674项,专利授权460项。
实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工程,市、区财政共投入资金90万元;实施农村绿色光亮示范工程建设,市、区财政共投入资金60万元。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科技咨询活动、科技展览活动、科普讲座及科普教育、培训等活动达279场次,直接受益人数达19万余人次。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2010学年全区拥有普通中学28所,中职教育学校16所,普通小学74所,幼儿园74所,各类学校的各级专任教师达6123人。
全区所有在校、在园学生共11.16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65万人,中职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39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5.41万人。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
2010年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类业余艺术表演团体达208个,围绕第30届盘龙江文化艺术节,举办了6台精彩的文艺演出,参与单位28家,演职人员超过1000人次,吸引观众1.2万余人次;对盘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相关项目数据库,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项,其中,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18项;少年儿童图书馆开馆以来,已藏书达19.5万册。
八、卫生、计划生育和体育2010年,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21个,其中各类医院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各类卫生机构病床床位4639张,其中:各类医院4255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5张。
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31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31人,注册护士2602人,药剂人员309人,各类技师(士)248人。
2010年,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设施投入资金1184.02万元,其中:农村公共卫生基本设施建设投入资金80万元,农村改水、改厕投入资金110.57万元,新农合建设投入资金32.8万元,农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18.45万元,城乡基本公共卫生补助94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