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4 古代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15张ppt)

4 古代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15张ppt)
➢ 他自称“酒中仙”,别人称他为“诗仙”。 ➢ 他豪放不羁,喜欢喝酒作诗,喝酒之后经常诗兴
大发,写下许多著名的诗篇。 ➢ 他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他是唐代的“旅游达人”,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
大川。 ➢ 他十分自信,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 相传,他曾让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他写过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 马度阴山”。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李白,他是写月的 高手,月亮在他笔 下有别样的魅力。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初步感知, 回答问题
01 诗中哪句诗点明闻讯的时节? 02 诗中哪句诗极写友人被贬之地的偏远? 03 诗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首句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意象?它们在诗中有何作用?
古语有云“人生得一知己,足 矣”,这句话说明了友情的重要。 友情是一阵春风,吹散我们心头 的乌云;友情是一座灯塔,为我 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友情是一壶 陈酿,年份越久越醇香。古往今 来,有太多描写真挚友情的诗句, 我们一起来品味一番。
下节课见!
“愁心”包含了诗 人哪些情感?
对朋友遭遇的同情 对朋友怀才不遇的惋惜、痛惜 对朋友被贬的担忧、牵挂 对朋友的关心和慰藉 同是天涯沦落人,感同身受的悲凉 ……
诗人和友人之间 真挚的友谊
你还知道哪些“明月千里寄情思”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课件完整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课件完整版

探讨诗歌中情感共鸣
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容易引起读者对友情的共鸣和思考。
对人生境遇的共鸣
诗人在诗中抒发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这种感慨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能够引发读者对自己人 生经历的反思和共鸣。
对乐观心态的认同
诗人在诗中传递了对友人的劝慰和激励,希望友人能够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人生挑战。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也容易引起读者的认感十分真挚深沉,无论是对友人的思 念之情,还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真 实感受。
借景抒情
诗人巧妙地运用春天景象和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情境,将自 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和象征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将“愁心” 比作“明月”,将“夜郎西”象征遥远的地方,进一步增 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
寓情于景
诗人将离情别绪融入景物描写中,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标过五溪”等,使情感表达更为含 蓄、深沉。
用典
诗人运用典故,如“随风直到夜郎 西”,借古讽今,增强了诗歌的历 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生动表现技巧分析
动词运用
诗人精准运用动词,如“寄愁心 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的“寄”和“随”,生动地表 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
录音欣赏
提供名家朗诵的录音,让学生欣赏 不同风格的演绎,加深对诗歌的理 解和感受。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
“杨花落尽子规啼”
解析杨花落光和子规啼叫的意象, 探讨其对营造诗歌氛围的作用。
“闻道龙标过五溪”
阐述龙标和五溪的地理位置及历 史背景,解析此句所表达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
探讨诗人将愁心寄予明月的寓意, 解析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代诗歌四首PPT优秀课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代诗歌四首PPT优秀课件

再见
第一单 第4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情境导入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 名诗人。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 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 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寄给远方的友人。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诞生 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 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 特别善于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 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情与李白的傲岸不羁 有着类似之处。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 被贬的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 贬谪远方的王昌龄,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的关怀。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
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研读课文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 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 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 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李白当时在东南, 所以说“随君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
整体感知
1.查资料,说说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 节奏。
研读课文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呢?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课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课件

音韵、格律特点
音韵
诗歌的音韵和谐,运用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诗歌在朗读 时具有音乐美感,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格律
诗歌遵循一定的格律规范,如每句的字数、平仄安排等,使 得诗歌在形式上整齐划一,具有建筑美感。同时,格律的运 用也有助于诗人情感的表达。
04
CATALOGUE
知识拓展:唐代其他送别诗比较
02
CATALOGUE
文本解读与赏析
全文翻译及注释
要点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要点二
译文为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 ,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 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3. 语言优美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同时运用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探讨
• 对友人的深深同情和关切: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 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 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 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 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 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 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1. 情景交融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 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 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4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23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23张PPT).ppt
氛围的词语),提取意象的特点。 ③定作用:结合诗歌情感,具体分析意象在营造氛围、表情达意等方
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首句以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暮 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忧愁的气氛,流露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思考探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 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请缨杀敌,但行至金
陵,因病折返,投奔
当涂县令李阳冰。宝
应元年(762),李白
流放夜郎
矢志平乱 病重,在病榻上把诗 当涂 壮志未酬 文手稿交给了李阳冰,
与世长辞 59—60岁 赋《临终歌》后去世。
李白 男 701—762 西域
唐代
背景链接
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数次遭贬,天宝年间被 贬为龙标尉。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 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 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指王昌龄。古代常用 今湖南西部、贵 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 州东部五条溪流 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的合称。
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 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 湖南怀化境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 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古诗译文
写作特色
❶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诗中的杨花、子规都是渲染气氛的物象,
展示了凄楚、黯淡的氛围。诗人以此烘托悲 苦的心情。 ❷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强烈深沉。
将“愁心”寄予明月,化抽象情感 为具体物象,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 彩。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切之 情。
结构梳理
首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朗读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5 整体感知
(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2)大意
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 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 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 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 夜郎以西!
6 小组讨论
(1)首句以描写 “杨花”“子规”两样景 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运用了什么修辞?抒发了什么情感?
子归的故事
“子规啼”有“子规啼血”的典故。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 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相传,古代有一位蜀国的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 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 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 鲜血洒在地上,竟然不断扩大慢慢的染红了整片山坡,花吸 收了之后就变成了杜鹃花。这就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 历。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 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 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 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 月亮人格化,让明月捎去对朋友的牵挂,表现了 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 同情、担忧和关切之情。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担忧, 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之情。 (情感)
2 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 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 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 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 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 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 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 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 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9张ppt)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9张ppt)

遥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听说
唐代县名 这首诗
文题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及人物对象
读懂诗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
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
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豪情万丈,天下无敌啊!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板书设计
文王昌龄 左前龙标 遥有此寄
杨花:漂泊无定 子规:不如归去
离愁别绪
明月:陪伴友人
关怀、思念
课外作业 课外手收集一些有关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
谢 谢观

——杜牧《赠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他出生在托克马克(唐时碎叶城),
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
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感和性灵,并与作者在感情方面是交流的、共鸣的。
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 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开元二十七年贬放岭南,天宝元年
最“浪”的诗人——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浪”起来, 豪情万丈,天下无敌啊! 他出生在托克马克(唐时碎叶城), 虽距长安十万八千里,但从途中可看出, 他几乎走遍了大唐所有风景区, 还真是什么都阻挡不了一颗浪迹天涯的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见作者。
主题思想
•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 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 风逐月到夜郎西。
• 主要表达了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托月 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 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艺术特色
•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 融情入景。
• ①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 • ②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 • ③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合作探究
•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 选取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
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
• ①明意象。即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物的特点。 • ②品意境。即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
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 ③悟情感。即根据作者的身份、地位、处境等想象作者
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 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 析其作用。
写作背景
•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 二载(753)。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 县尉。《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 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 贬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 寄给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2:整体理解。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 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 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 怀。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议论打 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自己的生 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
探究2:主题
王安石反用典故: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 视线,因为我站得最高。这表达了作者的自 信与坚定。事实上,王安石两度担任宰相, 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 法。这首小诗,正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二. 背诵课文,注意节奏。 三.默写课文,互相批改。 四.课外积累:背苏轼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莲居士”。人称“诗仙”。 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
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
三、合作1❖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合作2:翻译。
杨花落尽的时候,子规鸟在不停地悲啼, 听说您被贬到龙标, 一路上要经过五溪(雄溪、
樠溪、酉溪、浯溪和辰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明月吧, 伴随着风儿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探究1:
1.在诗中找出与怀化有关的内容。 答:龙标、五溪、夜郎。
2.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点明时令,这样的“暮春”
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 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 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 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 渲染了凄凉哀婉的气氛。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 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登飞来峰》写景抒怀,借登飞来峰抒 发远大的政治抱负,表达了不畏困难、 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探究3:哲理
❖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 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羁绊。
练习:
一.1.这两首诗都是( 1 ) ❖ (1)七言绝句。 ❖ (2)七言律诗 ❖ 2.这两首诗的韵脚分别是( i eng )
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 国的灵 鹫(jiù )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 名。 ❖ (2)登飞来峰所思所想。
自主2:作者
❖ 1.作者。 ❖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散文家、诗人。 ❖ 列宁曾称赞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探究1:典故的深刻含义。
❖ 。“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 其实是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 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 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陆贾; 《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 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写过 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 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 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
合作1:朗读。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合作3:翻译。
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 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我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诗人赞美“千寻塔”,寄托了 自己什么愿望。
❖ 寄托了自己渴望在政治上高瞻远瞩、明 辨是非、不畏困难的心怀。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
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 随风飘到龙标。
探究3:主题
4.本诗主题是什么? 答:借月抒怀,表达对老友的同情、关切、思
念,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登飞来峰》 自主1:题解
❖ 1.题解 ❖ (1)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写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 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 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 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 首诗。
二.自主:题解,作者。
1.题解。 (1)闻:听到,听说。 (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 (3)龙标:今黔阳。 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2·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
探究2:
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答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 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月抒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的同情、关切、思念,也有 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品诗欣赏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 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 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 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 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 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雄溪、樠溪、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