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一、二课时(好)

合集下载

摩擦力上课第二课时

摩擦力上课第二课时

一、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力 二、摩擦的分类
1 2
三、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四、增大摩擦的方法
1 2 1 2 4
减小摩擦的方法
3
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2、鞋底刻花纹 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3、手拿菜油瓶时的。
(1)自行车上的哪些部位存在摩擦? (2)哪些摩擦是有益的?哪些摩擦是有害的? (3)使用自行车时是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减 小有害摩擦?
4、没有摩擦的世界将怎样?请你列举几个场景。
1、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答案: 增大摩擦的有: 轮胎表面有花纹、刹车闸上用橡胶、 脚蹬表面有花纹、车把套有花纹、 链条与齿轮有凹凸相咬合。
减小摩擦的有:前后轮上有轴承、轴承上有滚珠或 加润滑油。 滚动轴承的有: 前后轮的轴承、脚蹬、车前叉等
3、答案:
夹不住饭菜 无法行走 车停不下来 手拿不住瓶子
小结
知识回顾:
1、滑动摩擦 2、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4、研究滑动摩擦力用到了 哪种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5、静摩擦力 6、滚动摩擦力
下列摩擦各属于哪一种摩擦? 用黑板擦在黑板上擦 滑动摩擦 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静摩擦 自行车轴承中的摩擦 手握筷子时的摩擦 滚动摩擦 静摩擦
手拿菜油瓶时的摩擦
用滚动代替滑动(轮子)
物理.生活.社会
磁悬浮列车(速度 达500Km/h)
摩擦面脱离接 触减小摩擦
气垫船
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使接触面粗糙 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滚动代替滑动 使接触面分离
下面所列的摩擦中,哪些为了增大摩擦? 为了减小摩擦?
1、体操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镁粉
静摩擦
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

8.3摩擦力第2课时

8.3摩擦力第2课时

小结
1.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作业
同步练习册分层次做作业。
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①减小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用滚动代替滑动 ④使接触面彼此分离
自我检测
1.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一些镁 粉,而在杠上做回环运动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 是( ) A 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 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 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D 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2.下列现象中可以减小摩擦的是( ) A 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 B 旅行箱的下面安装小轮子 C 钢笔拧得太紧不易打开,往往在手与钢笔之间垫一块毛巾 D 为了把桌面上得污渍擦干净,常常用大一点力压抹布 3.下列事例中,增大摩擦的措施是( ) A 为了容易推动很重的木箱,在木箱下面垫上几根圆木 B 在汽车轮胎上做成有凹凸的花纹 C 在机器的传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 D 在衣服的拉链上涂些蜡
5.拔河比赛中,运动员要穿比较新的球鞋,而且不希望地面上有 沙子,这是因为比较新的球鞋能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 _________,而地面上的沙子能_________而减小摩擦 6.旱冰鞋上的轮子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_的方法,使____大大 减少,而演奏二胡前往往要在琴弦上抹一些松香,这是通过_____ 的方法增大摩擦.
3.阅读课本第25—26页,知道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 实验条件 压力情况 木块 木块和钩码 木块 接触面情况 木板 木板 毛巾 弹簧测力计示数/N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论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与哪些因素有关?与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 关;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 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第二课时 摩擦力

第二课时 摩擦力
第二课时:摩擦力
制作人:
高考要求与解读:
本讲内容是高考的热点知识,摩擦力与受力分析 年年都考,一般是穿插在力学综合、力电综合的计算 题或选择题中,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解推 理能力. 本讲复习要求理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产生 条件,能够熟练分析和计算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 大小和方向;会分析物体的受力,并能准确画出受力 示意图. 力的平衡条件与牛顿运动定律是分析静摩擦力的 依据,摩擦力的突变问题重在分析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趋势)状态的变化;
紧 扣 状态 受力分析
f F
f
例6
mg
f f 2f
8T
四、摩擦力的动态分析
1. 静摩擦力大小与方向被动地由其他 外力所决定,具体可由力的平衡条件分 析.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方向被动地由接 触面的正压力与动摩擦因数所决定,具 体可由滑动摩擦定律或牛顿运动定律 进行分析.通常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 滑动摩擦力.
A. 10 N C. 8 N B. 14 N D. 4 N
一、摩擦力定性判断中的几个误区
• 1.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
有无的关系 方向间的关系 大小间的关系
摩擦力产生条件
•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间的关系: • 与运动方向可以成任意的夹角 • 3.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吗?
二、对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
• 有无及方向判断方法:紧扣状态 受力分析
平衡状态 平衡方程
图2-3-2
2. 本题还应注意分析特殊位置的摩擦力:θ=0°时,因物 体间无相对运动,摩擦力为零;θ=90°时,因压力为零, 摩擦力也为零.
3. 当物体在斜面恰能匀速滑动时,有下列结论: mgsinθ=μmgcosθ,μ=arctanθ,这一结论往往 在习题中是以隐含条件出现的.

《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解摩擦力概念;第二课时讲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第一次采用先将静摩擦力再讲解滑动摩擦力,发现做一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尝试比较难,时间不够,因为上课评讲了8分钟左右的重力作业,造成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没有讲解。

采用这样讲解源于备课活动中有老师提出的观点:以推动桌子举例,从推不动到推动,这样比较接近生活中的活动特点,同时学生解决静摩擦力的问题和滑动摩擦力混淆问题。

缺点是没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滑动摩擦力以及影响因素,除非静摩擦力讲解时尽量略讲。

传统讲解方法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包括滑动摩擦力),然后在讲解摩擦力的应用,可以突出滑动摩擦力的重点和难点。

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我在课堂引入了采用了筷子提米,实验效果很好,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我想下次我讲解摩擦力概念时也可能应用第一种方法,逐一讲解摩擦力,但为了完成重点知识,我觉得先讲解滑动摩擦力,我想引入时就不再用筷子提米的实验了,我想找一根较长的木棒(玻璃棒效果最好),让一个男生和女生拔河,男生那边涂上油之类的,减小摩擦。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设计理念】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

【教学准备】摩擦力教学自制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木板、砂纸、儿童自行车。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生活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

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2.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提问,参与课堂互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专注听讲、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学生活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7.课后作业:布置与摩擦力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讨论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享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为新课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活动: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及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摩擦力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活动: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持续进步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摩擦力的奥秘。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课堂练习和总结归纳等环节,使学生全面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科学学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_摩擦力(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学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_摩擦力(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学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_摩擦力(第一课时)摩擦力:我们身边的神奇力量摩擦力(第一课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神奇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有时候我们需要用力推动一个沉重的箱子,而有时候我们只需轻轻一推就能将一个小木块移动。

这一切都与一个神奇的力量——摩擦力有关。

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它由物体表面之间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决定。

摩擦力可以让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方向,同时也可以使物体保持平衡。

让我们从简单的实验开始,来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你可以准备一个小木块,一条光滑的木板和一些书籍。

首先将木板放在桌子上,然后将小木块放在木板上。

你会发现小木块静止不动,因为木板上的摩擦力阻止了它的运动。

接下来,慢慢地加重木块上书籍的重量,直到小木块开始滑动。

当小木块开始滑动时,摩擦力变得较小,使得木块可以移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摩擦力的变化。

当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粗糙程度较大时,摩擦力就会增加。

而当小木块滑动时,木板表面与小木块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使得小木块能够移动。

除了粗糙程度,接触面积也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想象一下,在同样的力量下,你用一只手指头推动一个沙滩球和一个钢球,你会发现沙滩球比钢球容易推动。

这是因为沙滩球的接触面积比钢球大。

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除了探索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还可以学习如何降低摩擦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使用一些物质来减小摩擦力,比如滑雪运动员在滑雪板上喷洒蜡或是小汽车轮胎的橡胶材质。

这些物质具有一种特殊的润滑性,可以减少物体表面的摩擦。

而在冰上滑冰时,冰面上的水会形成一个滑润的薄膜,减小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

最后,我们来谈谈应用领域中的摩擦力。

摩擦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将无法行走,车辆无法前进,树木无法生长牢固,我们无法使用工具等等。

此外,在许多工程领域,摩擦力的研究和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制动系统中减少摩擦力可以提高安全性,在机械传动系统中适当增加摩擦力可以保证传动效果等。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对C有向左的摩擦力 B.C对B有向左的摩擦力
) A
C.物体C受到三个摩擦力作用 D.C对地有向右的摩擦力
摩擦力
2
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
平力为Fb=5 N,Fc=10N,分别作用于物体B、C
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1、F2、F3分别表
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
A B
F
A、B静止不动
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B突然加速
B突然减速
如图:物块AB叠在一起,在外力F的作用下 保持静止不动,试判断A、B是否收到摩擦力 及方向。 静止 fBA f地B
A B
F fAB
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物体C上,水平力F
作用于A,使A、B、C一起共同匀速运动,各接
触面间的摩擦力的情况是 (
课堂小结:
1.摩擦力的定义: 2.摩擦力的种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 擦力、静摩擦力 1)粗糙的接触面 3.摩擦力产生的条 件: 2)两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
3)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4、摩擦力的三要素:
1)作用点: 接触面上
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5.作用效果:
2)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
,则( C ) A.F1=5 N,F2=0,F3=5 N B.F1=5 N,F2=5 N,F3=0 C.F1=0,F2=5 N,F3=5 N D.F1=0,F2=10 N,F3=5 N
摩擦力
人走路时所受摩擦力的分析
摩擦力
思考
试分析骑自行车时,车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例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均向后 B.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后轮 受到的摩擦力向后
阅读教材P23,并做以下活动,思 考:什么叫摩擦力?摩擦力产生 的条件是什么?
1、将手掌压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 手在桌 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 动的力; 2、让手掌离开桌面,在桌子上方移动, 感受有没有摩擦力。 3、 将手掌压在桌面上,不用力推或拉, 感受 有没有摩擦力。
一、摩擦力
“f 1.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 ” 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
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 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1)粗糙的接触面
2)两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
3)做相对运动
运动与相对运动:
描述“运动”必须要选择一个参照
物(除研究对象本身外,其它的一切物 体都可被选为参照物)。 “相对运动”同样也要选择一个参照
2.重力为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 要用40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 动。木箱从原地开始移动以后,用30N的水平 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由此 可知: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 ,木箱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力是( )。 ),如果 用20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所受到的摩擦
静摩擦力的最大 值叫最大静摩擦 力,在数值上等 于物体刚刚开始 运动时的推力。
fm=12N
F3=12N 刚好要推动
穿上这两种鞋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有 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滚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 产生的摩擦力 叫滚动摩擦力。
注意:当压力相同
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 擦小很多。
f
运 动 趋 势
运动趋势
f
静摩擦力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动手实验,细心体验: 将手掌压在桌面上,用越来越大的力 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你感觉到摩擦力 的大小如何变?
静摩擦力随着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 (有一个最大值) 的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f=5N
二力平衡
F1=5N
f=8N
F2=8N
3.如图,画出该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若F逐渐变大,则摩擦力怎么变?
F
摩擦力
4.下列图中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有静摩擦力 的是( BCD )
F
A B
F
C
D
5.判断下列物体是否收到摩擦力,若 收到了就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
V
V
V
V
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练一练
如图:物块AB叠在一起,在外 力F的作用下,试判断下列情况 下A、B是否收到摩擦力及方向。
物,必须要选择与研究对象相互接
触的物体为参照物,是指以接触面 为参照物的运动。
3、摩擦力的三要素:
1)作用 接触面上(可画在物体中心) 点: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注意:不是与物 体运动方向相反
3)作用效 果: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注意:不一定是 阻碍物体运动
人在冰面上为什么寸步难行? 这说明了什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摩擦力总是阻碍相对运动,故摩擦力就 是“阻力”。 B、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运动的物体一定受滑动摩擦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思考
例:水平地面上,一个重为G=100N的木箱A 受到水平推力F1的作用.当F1=5N时,木箱 5N 未被推动,此时木箱受摩擦力F=________. 当F1=10N时,木箱仍未被推动,此时木箱受 10N 摩擦力F=________.当F3=25N时,木箱A刚 最大静 25N 好要被推动,这时______摩擦力F=______.
脚在地面上,用力往前蹭或 往后拖,体会一下脚有什么样 的感觉?
骑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无 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逐渐变慢,最 后停下来;在地面上滚动的足球也是 这样.为什么呢? 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个力是摩擦力。
摩 擦 力
摩擦力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和生活 中有没有摩擦力?请举出一 些例子来
若在杆上涂满油,你还能爬上去吗? 这说明了什么?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碍 物体运动的力。
将手掌压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 手不动,有没有感觉到摩擦力?
手虽然没做相对运动,但 有做相对运动的趋势!
4、摩擦力的种类: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 们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 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 静摩擦力。
C.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后轮受到的摩 擦力向前 D.前后轮均不受到摩擦力
摩擦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