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摩擦力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三章第二节摩擦力

摩擦力的分类
静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 定义: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挤压且有相对运动时,接触 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 滑动摩擦力。
▪ 产生条件:
▪ 接触面粗糙 ▪ 相互接触且有压力 ▪ 两物体有相对运动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1、接触面的压力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
木—金属 0.20 橡胶轮胎—路面(干) 0.71
钢—钢 0.25
木-皮带
0.40
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有些地方用雪橇作为运输工具。 一个有钢制滑板的雪橇,连同车上木料的总质量为4.9×103 kg。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 够拉着雪橇匀速前进?g取10 N/kg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Ff的大
推力
静摩擦力
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 这时的摩擦力就叫做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
• 定义:
判断下图中的物体静摩擦力的方向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 已知图中物体都处于静止,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力的示意图。
µ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的值跟接触面有关,接触面材料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动摩擦因数也不同,它没有单位。 骑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是逐渐变慢,最后停下来;
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10 N的拉力作用, 则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为()
A. 2 N,向右 B. 2 N,向左
C. 8 N,向右 D. 8 N,向左
v
F
视频3 谈一谈你的感悟
相互接触的物体处于相对静止时,是不是也可能存在摩擦力?
高中物理精品课件: 摩擦力的综合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张纸上表面受到搓纸轮施加的静摩擦力Ff0,方 向向右,第1张纸下表面受到第2张纸施加的滑动摩 擦力Ff,方向向左,Ff=μ2(mg+F),F为搓纸轮对 第1张纸的压力,Ff0=Ff<μ1F,正常情况F≫mg,故μ1>μ2,A错误, D正确. 第2张与第3张纸之间的摩擦力及第10张纸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都是 静摩擦力,根据受力平衡知,大小均为Ff,B、C错误.
例2 (多选)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置一滑块M,在滑块 M上放置物块m,M和m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图甲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B.图乙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C.图甲中物块m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图乙中物块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
考向2 摩擦力的综合分析和计算
√A.F1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
B.F1先不变后变大再变小 C.F2先变大后不变 D.F2一直在变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能力综合练
7.(多选)如图所示,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斜面上,物 块上端连接一轻弹簧,现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kt的拉力拉轻弹簧的 上端,则弹簧的弹力F′、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 是(时间足够长,斜面足够长,设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物块与斜面间的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量都是m,不计滑轮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
使其做匀速运动,则在Q未离开P上表面时,F的大小为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运动和力 二力平衡 摩擦力 复习和总结 教案汇编

第2节二力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能分析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教学难点】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带滑轮支架的长木板、玻璃板、细线、钩码(若干个).【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那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生: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还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学生思考、讨论.师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门里、门外(同一位置,用力方向相反)推门时,如果要门保持静止不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两人用力(大小)相等.师对了,就是因为当两人用力大小相等时,产生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门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两个力平衡,门处在平衡状态,即处于静止.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好,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进行新课】平衡状态下力与运动的关系师上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当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当物体处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师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书,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学生思考、讨论:生1: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表明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生2: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拉力,表明重力与拉力平衡.生3: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和阻力,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牵引力与阻力平衡.教师总结:由此可见,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反过来,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板书: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悬挂在树枝上的苹果静止不动,苹果受到力和力作用,它们平衡力,苹果处于平衡状态.(后两空均选填“是”或“不是”)解析:平衡状态就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状态,即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题中苹果处于静止不动,即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苹果受到平衡力作用.因为苹果必定受到重力作用,而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苹果还受到树枝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答案:重拉是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1.二力平衡的条件师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作用.若是受平衡力,可以是两个力,也可以是多个力.教师提问:如果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这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两个力的平衡条件.学生猜想:可能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位置等有关.师我们就以教材P20页图8.2-2中设计的实验来探究.(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a.在小车左端挂一个钩码,右端挂两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b.如图(教材P20页)8.2-2所示在小车左右两边各挂一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放手后小车仍保持静止;师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就可以相互平衡呢?c.在b的基础上转动小车,使小车受到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小车由静止变成转动;得出结论: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静止的小车仍保持静止状态.师用手拨动小车,小车会怎么样呢?d.用手拨动小车,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师为什么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而不是一直运动下去?生:受到木板对小车的阻力(摩擦力).e.把光滑的玻璃板放在木板上,小车放在玻璃板上重做上面的步骤,小车滚动的距离会更远.进行推理: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同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运动的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二力平衡多媒体Flash动画,让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条件有更直观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进行板书: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称为一对平衡力.(简记: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注意:这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尤其要注意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能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解析:图b中研究的对象是小车,观察小车在受到水平方向的两个拉力(忽略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阻力的理想情况)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时,如果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由于实际当中,小车要受到阻力,所以两边所挂钩码的质量略有差别. 图a研究的是小卡片,由于小卡片的质量很小,所以它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因此可不考虑竖直方向的受力,仅仅只考虑水平方向的受力,因此a实验效果更明显.答案:(1)小车(2)大小方向(3)同一条直线(4)a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些,因为小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它只受两个拉力的作用(或b方案中要受到阻力的影响)2.二力平衡的应用师二力平衡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水平行驶的列车重力为1×108N,那么它受到的轨道对它的支持力为多少N,方向如何?生:支持力1×108N,方向竖直向上.师为什么?生:因为列车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重力和轨道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板书: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①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②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师在前面刚学力时,我们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把其中的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那么它与平衡力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不妨就以放在桌面静止的书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受力情况.A.一对平衡力:书受到的重力G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如图甲所示)B.一对相互作用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与书对桌面的压力F′.(如图乙所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并讲解.“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多媒体课件)注意: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平衡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的.【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明白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即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反之,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的物体将总是静止,运动的物体将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我们还知道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体会到平衡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本节教学从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入手,提出不受力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中物体是受力的,但又发现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进而提出问题:这又怎么理解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引导学生为寻求谜底而去探究学习.接着立即从身边常见事例入手,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殿堂,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猜想、分析,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他们的猜想,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实验,采用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第3节摩擦力第1课时认识摩擦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摩擦力的存在.2.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产、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教学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判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筷子、橡皮、洗洁精、木块、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砝码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帮忙.这里有两双筷子,其中一双筷子前端蘸有洗洁精,请两位同学各自挑选一双筷子把桌面上的橡皮夹起来.实验现象:没有蘸洗洁精的筷子很轻松地就将橡皮夹起来了;蘸有洗洁精的筷子很难将橡皮夹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生:因为蘸有洗洁精的筷子太滑,阻力太小.师我们骑自行车时,停止用力蹬车,最后车子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生:受到摩擦阻力作用.师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关于摩擦力的问题.【进行新课】摩擦力1.认识摩擦力师请同学们双手掌心相对,一起来动手做几个实验:实验1:双手并拢,用其中一只手推或拉,使其中一只手在另一只手掌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2:双手并拢,保持双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3:双手并拢,使双手做相向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4:双手并拢,保持双手同时向上、向下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实验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3)摩擦力的方向如何?(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二是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关于摩擦力的作用,教师可多举例让学生分析,例如:我们穿球鞋跑步不容易摔倒,摩擦力起什么作用?地面滚动的弹珠最后停了下来,摩擦力又起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明白:摩擦力有时起推动作用,有时起阻碍作用.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摩擦力的产生和种类”,并针对性地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和种类(多媒体课件)(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②接触面粗糙.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2)摩擦力的种类:①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如:用铅笔写字时,笔与纸张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②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如: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上的小圆珠与纸张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③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总与外力平衡,当外力逐渐增大时,静摩擦力也随之增大.当外力增大到某一程度,物体就会运动起来,此时的静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如:用力推一个物体而未推动,就是因为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注意: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或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间相对运动”不等于“物体运动”).如刚放在水平运动的传送带上的货物,由于相对传送带向后运动,因此货物受到向前的摩擦力(与传送带运动方向、货物运动方向一致);当货物的速度达到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因此不再受到摩擦力.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木块A从斜面顶端滑下,运动到水平面上,判断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若受到,请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解析:木块从斜面顶端滑下过程中,始终与斜面、水平面都相互接触,而且挤压,因此受到了摩擦力,而且木块相对于接触面向前运动,因而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答案:如图所示.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并互相挤压,且接触面不光滑,它们之间就一定产生摩擦力B.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D.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解析:因为根据摩擦力定义可知,产生摩擦力必须满足四个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接触面不光滑;③两个物体间有压力;④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选项A中没有“两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的条件,因此是错误的.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选项B和D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摩擦力阻碍两物体相对运动,因此,物体有向后运动趋势时,摩擦力的方向就会向前.例如:人走路时,脚向后蹬地面,在不打滑的情况下,脚此时有相对地面向后的运动趋势,但脚没有向后运动,这时脚受到地面向前的摩擦力,此力是人向前走的动力.故选项C也是正确的.答案:A例题3 (用多媒体展示)下列摩擦属于滚动摩擦的是()A.铅笔与卷笔刀间的摩擦B.花样滑冰鞋的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C.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D.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钢圈间的摩擦解析:用卷笔刀削铅笔,实际上是刀在笔上滑动,选项A错误;花样滑冰时,鞋下面的冰刀与冰面之间是滑动的,其摩擦属于滑动摩擦,选项B错误;旱冰鞋下面是滚动轮,当人前进时,轮在地上滚动,其摩擦属于滚动摩擦,选项C正确;自行车刹车过程中,闸皮与钢圈之间有一小段相对滑动过程,其摩擦属于滑动摩擦,选项D错误.答案:C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实例:百米跑比赛时,运动员穿上钉鞋,而溜冰的运动员则穿上光滑的溜冰鞋;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人们搬运重石,在底下垫上圆木等等,请大家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学生讨论、进行猜想:①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实验图甲、丙)③滑动摩擦力可能与压力有关.(如实验图甲、乙)④滑动摩擦力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略)④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略)(2)学生提出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同类的猜想进行归类,同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及所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果学生不能针对所归纳的猜想进行选择,教师要根据小组探究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工调整,以保证结论的严密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设计表格(供参考)A.每个小组对其所选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下面以验证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为例)①小组讨论得出不变因素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等,需要改变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主要通过改变木块上砝码的数量.②器材确定:一个弹簧测力计、四个砝码、一个长方体木块、一块长木板②实验步骤:将长木板置于水平桌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长方体木块在长木板上匀速滑行,记下测力计的示数.在长方体木块上放置不同数量砝码重复上面步骤(如图甲、乙),并记录相关数据.③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⑤讨论反思实验过程,总结注意事项和实验方案的不足与改进措施.(有时间可重新进行改良后的实验)B.实验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上黑板填上实验记录,并交流、讨论,对结果进行分析.C.各个小组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多媒体课件)①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④静摩擦力总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相等.板书: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教师结束语】这节课大家应该收获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摩擦力,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摩擦力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力,与我们息息相关,但学生对于摩擦力的理论却知之甚少.这节课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及自主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物理和应用物理的能力.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实验上.采用的突破方法——控制变量法,运用二力平衡原理来间接测量摩擦力大小.其中重点又放在如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当实验设计好了,分析概括,得出结论自然就容易了.第3节摩擦力第2课时摩擦力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2.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体会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具体实际生活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进行新课】摩擦的利用与防止教师播放视频:下雪天,汽车在雪地上行驶,车轮打滑,当车轮缠上防滑链后可以正常安全行驶.学生观看,教师提问:这是为什么?接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6页《科学世界》——“减小摩擦的方法”:(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归纳出改变摩擦的方法.(2)要求学生回顾课前看到的相关情景,说说人们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和减小摩擦的.(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举出一些不同的例子.学生分析,教师得出结论.板书:1.摩擦力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摩擦我们要设法增大,有弊的摩擦要设法减小.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物体间的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滑动摩擦来代替滚动摩擦.3.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减小物体间的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摩擦来代替滑动摩擦;④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教师说明:使接触面分离的常见方式:①加润滑油,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使摩擦面不接触,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过,大大减小了摩擦,如图所示;②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如气垫船;③利用磁悬浮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大大减小,如磁悬浮列车.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1)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2)分析比较甲、乙可以得到:(3)分析比较甲、丙可以得到:解析:(1)为了探究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必须使木块处。
人教版(2019)物理必修第一册3.2 摩擦力 讲义

第2节摩擦力知识点一滑动摩擦力[情境导学]用笔在纸上写字时,如果纸张较轻小,且不用其他东西压着纸面,纸会跟着动(你有这种体验吗,试一下),纸所受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与纸的运动方向关系如何?提示:纸所受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与纸的运动方向相反。
[知识梳理]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即F f=μF压,F压为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
4.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初试小题]1.判断正误。
(1)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有关。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4)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一定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2.[多选]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压力成正比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可能是动力D.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知识点二静摩擦力[情境导学]如图所示,手握住瓶子处于静止状态。
(1)瓶子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怎样?(2)如果手的握力增大,瓶子所受静摩擦力会不会增大,为什么?[知识梳理]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F max,即物体刚要产生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4.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实际产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F max之间,即0<F≤F max。
[初试小题]1.判断正误。
(1)静摩擦力就是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4)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
8.3摩擦力(两课时)(无答案)

第3节摩擦力第1课时认识摩擦力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2)接触表面是粗糙的.(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2.摩擦力按摩擦方式可分为三种:(1)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未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时产生的摩擦.(3)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停改变地移动时产生的摩擦.3.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但不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如人行走时,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就与人运动的方向相同.5.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滑动的速度和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当物体将要运动时(即静止状态),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只跟与它平衡的力相等.【例1】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鞋底的花纹B.拔河时要用力抓紧绳子C.下雪天汽车加防滑链D.向自行车的轴承处加润滑油【分析】鞋底的花纹和下雪天汽车加防滑链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拔河时用力拉紧绳子是通过增大压力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的;往自行车的轴承处加润滑油是使两个面彼此分开来减小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方法归纳】(1)学习物理应加强对各种物理现象的识记.(2)分析物理现象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应善于从现象中概括出其物理模型.如题中“花纹”、“防滑链”可概括为“接触面粗糙”.【例2】班上的体育健将小明和小军正在进行爬竿比赛.已知他们体重均为500 N,小明从地面匀速爬上竿顶用时5 s,受到的摩擦力为f1;小军从地面匀速爬上竿顶用时6 s,受到的摩擦力为f2,则f1________f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错解】大于【错因分析】误认为小明爬得快,受到的摩擦力就大.他们匀速爬上竿顶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正解】等于知识点1 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或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知识点2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知识点3 改变摩擦力的方法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大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减小___________、使接触面更光滑、___________________和使接触面彼此隔开.题型1:认识摩擦力1.关于摩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B.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上C.只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会产生摩擦力D.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才会有摩擦力产生3.如图所示,关于滚动铁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铁环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B.铁钩与铁环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C.人脚与地面间不存在摩擦D.铁钩与手之间的摩擦是静摩擦3.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4.如图所示,两本书的书页交叉叠放在一起后很难拉开,是因为拉书时书页间会产生较大的( )A.重力B.弹力C.压力D.摩擦力5.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家里根据课本提示(在玻璃杯里装满米,压紧后插入一根筷子,慢慢地把装米的玻璃杯提了起来)所做“筷子提米”实验的照片.(1)实验中,将米和杯子提起来的力是摩擦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方向______.(2)这种摩擦是一种______摩擦(选填“滑动”、“滚动”或“静”),在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请你举出一个应用这种摩擦的事例:______.(3)小红看到小明的这张照片,回家也做了这个实验,但是试了很多次都没成功.你认为可采取用哪些方法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写出两种即可)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2节摩擦力讲义(含解析)

摩擦力(1)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
( ×)(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3)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 √)(4)接触处有摩擦力作用时一定有弹力作用。
( √)(5)接触处的摩擦力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
( √)(6)两物体接触处的弹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 ×)(7)两物体接触处的弹力增大时,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
( √)突破点 ( 一 )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 题点全练 ]1.[ 多选 ](2018 ·长春期末) 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长方形物体A、B、C叠放在水平面上。
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在 B上,三个物体静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对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 FB.B对C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 FC.C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 FD.地面对C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 F解析:选CD对A受力分析,物体 A 处于平衡状态,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不受到摩擦力作用,若存在摩擦力,则出现不平衡现象,故 A 错误;对AB整体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C 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三F定律可知, B 对 C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故B错误,C正确;对 ABC整体受力分析,整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向右的拉力F、地面对 C的静摩擦力,由共点力平衡可知,地面对C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F,故D正确。
2.如图甲、乙所示,物体P、Q在力 F 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度沿力 F 方向匀速运动,乙图中斜面体固定不动。
关于物体P 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中物体P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 F 相同B.甲、乙两图中物体P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 F 相反C.甲、乙两图中物体P均不受摩擦力D.甲图中物体P 不受摩擦力,乙图中物体P 受摩擦力,方向和 F 方向相同解析:选 D 甲图:P做匀速直线运动,P 没有相对于Q的运动趋势,故P 不受摩擦力;乙图: P 也处于平衡状态,但P 的重力使P 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则Q对P 有向上的静摩擦力,故P 受与F 方向相同的摩擦力。
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下《摩擦力》课堂笔记 课后习题 (2)

☆课堂笔记☆§8-3摩擦力〔第2课时〕三、利用有益摩擦,防止摩擦危害1.增大摩擦的方法:〔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减小摩擦的方法:〔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习题★1.如图的各种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A.鞋底上印有花纹B.举重前,在手上涂防滑粉C.自行车的车闸用橡胶制作D.气垫船底部跟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垫2.锯木头的锯子的锯齿都死东倒西歪的,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因为〔〕A.这样使锯齿更锋利B.这样使锯更耐受撞击C.锯用得太久,齿被撞歪了D.可使锯口加宽,减小材料对锯的摩擦力3.用以下笔写字时,属于滚动摩擦的是〔〕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B.圆珠笔在作业本上写字C.钢笔在笔记本上写字D.毛笔在纸张上写字4.如下图,瓶盖的侧面一般都做有凹凸相间的竖条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美观B.耐用C.便于包装D.便于旋开5.班级大扫除时,小天发现许多现象与摩擦有关,其中减少摩擦的措施是〔〕A.擦玻璃时把抹布压紧在玻璃上去擦B.书柜下装有滚轮便于移动位置C.黑板刷的刷面使用更粗糙的材料制成D.水桶的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6.如图,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用力F1、F2分别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其中力F1=3N,方向水平向左,力F2=5N方向,水平向右,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A和B之间摩擦力为0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左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5N,方向水平向左D.B对A的摩擦力为5N,方向水平向右7.关于摩擦和摩擦力,下面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自行车闸皮内混有棉线是为了增大摩擦B.自行车刹车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有害摩擦C.摩擦力的方向都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D.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和纸之间产生滑动摩擦8.用橡皮擦字时的摩擦属于__________摩擦〔填种类〕.劣质橡皮质硬,擦字时打滑,字擦不干净,这是由于物体外表越光滑,摩擦力越_____的缘故,小明用橡皮轻轻擦字没擦干净,然后他稍加用力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________来增大橡皮与纸间摩擦的。
沪科粤教版版物理八年下册_《探究滑动摩擦力第2课时生活中的摩擦力》同步练习

第2课时生活中的摩擦力题组1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水平向右运动时,其受到____________的作用,方向____________。
2.学习摩擦力时,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牙刷放在木板上,向左拉动牙刷,观察到刷毛向右弯曲;保持牙刷不动,向右拉动木板,观察到刷毛还是向右弯曲。
(1)无论是向左拉牙刷还是向右拉木板,刷毛均会向右弯曲,表明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是向______。
(2)当向右拉木板时,也可把牙刷看成相对木板向左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相反。
3.爬杆是一项有益的体育运动,王明同学在爬杆的过程中,手紧紧地握住杆向上爬,则他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选填“滑动”或“静”)摩擦力,方向向________;当他抱住杆滑下时,他的身体受到的是________摩擦力,方向向________。
4.冰壶运动员的鞋底一只是塑料的,另一只是橡胶的,滑行时,橡胶底的鞋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大。
如图所示,冰壶运动员用b脚蹬冰面后,只用a脚向右滑行,滑行时冰对a鞋的摩擦力方向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a 鞋底是________(选填“橡胶”或“塑料”)材料会滑得更远;蹬冰面时冰对b鞋的摩擦力方向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
5.一根均匀长方体木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做匀速运动,摩擦力为10N,当木条经过如图所示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0N,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N的物块在AB段受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C处静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10NB.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20NC.在BC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10ND.在C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30N题组2 摩擦力的示意图7.如图所示,木块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根据前三段知识,分析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4.阅读演示实验及下边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 〈3〉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
静 1、概念: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
摩
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擦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
力
向相反。
两个物体分别以对方为参考系表现出来的
3、相对静止:静止,而不是相对地面或者其他物体的静
止。
4、静止:一个物体相对某个参考系表现出来的
5、大小: 二力平衡
6、最大静摩擦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 动时的拉力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第2节 摩擦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理解静摩擦力概念,掌握静摩擦力产 生的条件。
②用二力平衡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 向。
③掌握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 摩擦力之重难点 和疑惑点
限时2分钟
自学指导(限时六分钟)
1.阅读静摩擦力的前二段,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画出图3.2-3的受 力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