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4归纳几种性状分离比在解题中的应用
2022年人教版生物高考总复习第四部分高考热点题型四 特殊性状分离比的分析

高考热点题型四特殊性状分离比的分析【考向突破·对点精练】考向一分离定律的遗传特例分析1.不完全显性:表型介于两亲本之间。
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红花(AA)与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有3种表型: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性状分离比为1∶2∶白花(aa)杂交产生的F11。
2.致死现象:(1)用配子法解决配子致死题。
例如:雄配子a中有1/3可以存活,Aa自交,求子代的性状分离比(2)合子致死注意罗列结果后换比。
例如:①基因型为A_Bb,其中AA概率为1/3,Aa概率为2/3;②基因型为AaBb;aa纯合致死,①②杂交,求子代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
错误解法:第一步:1/3AA×Aa→Aa=1/3×1/2第二步:2/3Aa×Aa→Aa=2/3×2/3(去掉aa)第三步:Bb×Bb→Bb=1/2第四步:AaBb=[(1/3×1/2)+(2/3×2/3)]×1/2=11/36错误原因:第二步中去除aa直接把比例由3/4转化为2/3,导致第一步中的比例也发生改变。
修正:第一步:罗列所有结果第二步:删除aa,除去1份,还剩5份,Aa占比3/5。
第三步:Bb×Bb→Bb=1/2第四步:AaBb=3/5×1/2=3/10(3)胚胎致死和成体致死。
胚胎致死型:杂交后去除致死类型个体;成体致死型:杂交后不去除致死类型个体,但继续交配,致死类个体不能产生配子。
3.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点上的等位基因超过两个。
例如:人类ABO血型有三个复等位基因:I A、I B、i,显隐性关系为I A=I B>i。
4.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
例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母羊有角无角无角5.“母性效应”问题:是指子代的某一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本的基因型所控制的表型一样。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 第5单元 微专题四 分离定律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微专题四分离定律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题型一显性的相对性应用导学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统计的样本数量足够大,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2∶1,原因可能是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不完全显性。
归纳总结显性的相对性比较项目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杂合子表型显性性状中间性状显性+隐性杂合子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显性∶隐性=3∶1显性∶中间性状∶隐性=1∶2∶1显性∶(显性+隐性)∶隐性=1∶2∶1跟踪训练1.研究发现基因家族存在一种“自私基因”,该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来扭曲分离比例。
若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
某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获得的F1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2∶3∶1,则F1中个体随机受粉产生的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A.红花∶白花=2∶1B.红花∶粉红花=8∶7C.红花∶粉红花∶白花=14∶17∶5D.红花∶粉红花∶白花=98∶105∶25答案 C解析若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能杀死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性配子,即能杀死一半Aa产生的含基因a的雄配子,而基因型AA、aa个体产生配子时不存在致死现象。
F1个体随机交配,则F1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A∶a=7∶5,产生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 =2∶1,则AA∶Aa∶aa=14∶17∶5,C正确。
2.(经典高考题)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
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
以杂合子鲤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 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 2a 4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原创3:1.1.3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及实践应用

经典习题
大豆的紫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 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二)基因型的推断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正推型)
① AA× AA →AA(全为显性性状) ② aa× aa → aa (全为隐性性状) ③ AA× aa → Aa (全为显性性状) ④ Aa× Aa → AA∶Aa∶ aa = 1∶2∶1
杂交组合 一 红花A×白花B 二 红花C×红花D
后代性状 全为红花 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
(三)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纯合子与杂合子的鉴定
自 交 法
若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 为杂合子; 若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则为纯合子。
对植物来说,去雄 繁琐,因此自交的 方法最简单。
测
若测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 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 女孩的可能性是:
A.1/2 B. 1/4
C. 1/8 D. 1/6
小结 选择豌豆
作为实验材料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豌豆花大,易于人工异花传粉
经典习题
2、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数量的比例如图 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表示为( )
A.GG×gg C.Gg×Gg
B.GG×Gg D.gg×gg
经典习题
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 对遗传因子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 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红花为显性性状 B.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 C.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 D.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
拓展微课 数学方法在遗传规律解题中的运用 (含答案详解)

拓展微课数学方法在遗传规律解题中的运用(一)分解法分解法是数学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也就是说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
因此,解决较为复杂的关于自由组合定律的习题时,可借鉴分解法。
(1)概率的分解将题干中所给的概率拆分为两个或多个概率,再运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逆向思维,快速解决此类问题。
【典题示例】1 在香豌豆中,当C、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才呈红色。
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
则该红花香豌豆的基因型为。
(2)比例的分解将题干中所给的比例拆分为两个或多个特殊比例,再运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逆向思维,快速解决此类问题。
有时,一些拆分后的比例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更简单,因此不要拘泥于分离定律。
2 一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它们之间的比例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B.BbccC.bbCcD.bbcc3 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
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
请回答: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
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二)合并同类项法合并同类项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
例如两对等位基因间的基因互作,依据题意进行合并同类项,在9∶3∶3∶1的基础上,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可以变化为15∶1、9∶7、9∶6∶1等等。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总结归纳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总结归纳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1:隐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隐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起遮盖作用。
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9:3:4,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2。
规律2:积加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
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6: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3:累加作用:两基因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积累越多,性状表现得越明显。
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会有5种情况(分别为4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0个显性基因),其比例为1:4:6:4: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4:显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无论显隐性)有遮盖作用,即当一对基因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另一对基因为显性而第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
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2:1:1。
规律5:抑制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但其本身并不控制任何性状。
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3,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
规律6:显性互补: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无论纯合还是杂合),表现为一种性状;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无论纯合还是杂合)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7,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
规律7: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或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或杂合)、另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同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
自由组合中特殊性状分离比例的应用

(2)若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
为 AAbb、Aabb、aaBb、aaBB ,长形的基因型为 aabb ,扁盘的基因型应
为 AABB、AABb、AaBb、AaBB
。
二、自由组合定律变式分析
F1
黄色代比例
测交后 代比例
的是 A.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
C
B.灰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
C.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有4种 D.两对基因中,显性纯合均能致死
5.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
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
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 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
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
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
占的比例为
C
A.9/16
B.1/2
C.8/9
D.1/4
2.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 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
一白色显性基因 (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
1:2:1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
2 时,表现为一种性状, 9:7 1:3
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当某一对隐性基因成对
3 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9:3:4 1:1:2
其余正常表现
2YyRR 4 YyRr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
4 现为一种性状,其余正 15:1 3:1
高中生物 遗传基本定律中的F2特殊性状分离比专题素材

遗传基本定律中的F2特殊性状分离比专题1 香豌豆中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合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Bb的紫花香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之比为9:7B.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C.紫花香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一定是比3:1D.白花香豌豆与白花香豌豆相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香豌豆【答案】 B2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答案】 D【例1】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A.2:1 B.9:3:3:1 C.4:2:2:1 D.1:1:1:1【答案】 A3 一个雌果蝇的后代中,雄性个体仅为雌性个体的一半,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雄果蝇产生的含Y染色体的精子是只含X染色体的一半B.形成受精卵时,参与形成受精卵的Y精子少C.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有一个显性致死基因D.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答案】 D4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和R2和r2控制。
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
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A.4种B.5种C.9种D.10种【答案】 B【例3】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
孟德尔遗传定律特殊性状分离比例分析

生物 学教 学 2 0 1 5 年( 第4 0 卷) 第5 期
-
5 7・
A B O血 型中 I A 、 I B 、 i 称为 复等位 基 因。若一 对 同源 染 色体 的某 一基 因座位 上有 n个基 因组成 复等位基 因, 则纯合子 的基 因型有 C = n种 , 杂合子的基 因型有 c
B . 自交后代 出现有尾猫是基 因突变所致
C . 自交后代无尾猫 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 . 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 中无尾猫约 占 1 / 2
解析 : 无尾猫 自交后代 出现有尾猫 和无 尾猫 , 说 明 有尾性状是 由隐性基 因控制 的 , 无尾 性状 是 由显 性基 因控 制的。
需向 l mL菌液 中加 9 m L无菌 水。③ 在 实验 允许 的浓 度 范围内 , 可 以通过减 少接种 量或缩 短培 养时 间等方
的等位基因 , 这些基 因 称 为 复 等 位 基 因 。如 人 类 的
计数前期 , 酵母菌生 长 时间较短 , 暂时 未 出现死 亡 , 大 都是活菌 。到了后 期 , 种 内斗争加 剧 , 菌体会 出现 部分
1 基因分 离定律 中特殊性状分离 比例分析
例2 ( 2 0 0 8年北京卷第 4题 ) 无尾猫是一种 观赏
猫 。猫 的无尾 、 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 , 按基 因的分离定 律遗传 。为 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 , 让无尾猫 自交多代 , 但 发现每一代 中总会 出现约 1 / 3的有 尾猫 , 其余 均为
过多 而造成 絮凝 。所 以 , 对于成 团块 聚集 在一起 的酵 母菌细胞 , 应数 出团块 中所有 的细胞数。 改进建议 : ①取样 前 , 将锥形瓶 中的培养液 充分震 荡摇匀 ; 取样时 , 用吸管 来 回吸取若干 次 , 确保 取 样均 匀 。②如果小方 格 内酵 母菌数 量过多 , 对菌 液进 行适 当稀释再计数 。一般样 品稀释后适 宜范 围是 5—1 O个 菌体/ 每小格 。稀释方法 : 如1 m L菌液欲稀释 1 0倍 , 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几种性状分离比在解题中的应用
下面通过举例来分析各种类型的性状分离比。
1.常规性状分离比。
1.1 一对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
一对等位基因表现为完全显隐性关系时,其性状分离比为3:1。
例1:南瓜花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用一株开红花和一株开黄花南瓜杂交,F1全为红花。
让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红花 AA ×黄花aa
↓
F1 Aa 红花
F2 3红花(A ):1白花(aa)
1.2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完全显隐性关系且互不干扰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
例2:水稻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将高杆抗病和矮杆易感病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高杆DDTT×矮杆易感病ddtt
↓
F1 DdTt高杆抗病
↓
F2 9高抗病(D T ):3高感病(D tt):
3矮抗病(ddD ):1矮感病(ddtt)
2 性状分离比偏离类型。
2.1 一对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的比率。
一对等位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隐性关系时,其性状分离比为1:2:1。
例3:玫瑰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红花(CC),黄花(Cc)和白花(cc)三种花色,将一株红花玫瑰与白花玫瑰杂交产生子一代,再自交获得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红花CC×白花cc
↓
F1 Cc黄花
↓
F2 1红花(CC):2黄花(Cc):1白花(cc)
2.2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的比率。
2.2.1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隐性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的比率。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隐性关系且互不干扰时,其性状分离比为1:2:2:4:1:2:1:2:1。
例4:茉莉花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深色花对浅色花为显性,浅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叶片的形状受另一对基因K(k)控制,圆形叶对锯齿叶为显性,锯齿叶对长形也为显性,两对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请描绘出一株深色花长形叶与一株白色花圆形叶杂交,F1再自交产生的F2的性状分离比的遗传图解。
P 深色花长形叶EEkk×白色花圆形叶eeKK
↓
F1 EeKk浅色花锯齿叶
↓
F2 1深色花圆形叶(EEKK):2深色花锯齿叶(EEKk):2浅色花圆形叶(EeKK):4浅色花锯齿叶(EeKk):1深色花长形叶(EEkk):
2浅色花长形叶(Eekk):1白色花圆形叶(eeKK):2白色花锯齿叶(eeKk):1白色花长形叶(eekk)
2.2.2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因相互作用而导致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比率。
基因的相互作用的各种类型及其性状分离比见下表。
基因相互作用的类型性状分离比相当于自由组合的比率显性遮盖12:3:1 (9:3):3:1
隐性遮盖 9:3:4 9:3:(3:1)
重叠作用 15:1 (9:3:3):1
抑制作用 13:3 (9:3:1):3
积加作用 9:6:1 9:(3:3):1
显性互补作用 9:7 9:(3:3:1)
2.2.2.1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同一对相对性状,当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有显性遮盖作用时的性状分离比为12:3:1。
例5: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受不同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黑色色素的形成,基因Y控制黄色色素的形成,但黑色会掩盖黄色。
基因b,y均不产生色素而表现为白颖。
则基因型为BbYy的黑颖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黑颖BbYy
↓
F1 12黑颖(B Y ):3黄颖(bbY ):1白颖(bbyy)
2.2.2.2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同一对相对性状,当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有隐性遮盖作用时的性状分离比为9:3:4。
例6: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的。
其花色的形成是在N基因的作用下将无色的前体物质转化为无色的中间产物,再由M 将中间产物转变成紫色色素而表现出紫花,m将中间产物转变成红色色素而表现出红花。
现有纯合的白花植株与纯合的红花植株杂交的F1全为紫花,则在F2中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的遗传图解如下。
P 白花MMnn×红花mmNN
↓
F1 MmNn紫花
↓
F2 9紫花(M N ):3红花(mmN ):4白花(3M nn+1mmnn)
2.2.2.3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时都表现为同一性状的重叠作用,即只有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另一性状的分离比为15:1。
例7:荠菜的果形常见为三角形,极少数为卵圆形。
此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
和B.b)控制,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时都表现为三角形果形,没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卵圆形果形。
现有纯合三角形和卵圆形荠菜杂交获得F1,再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三角形AABB×卵圆形aabb
↓
F1 AaBb三角形
↓
F2 15三角形(9A B +3A bb+3aaB ):1卵圆形(aabb)
2.2.2.4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其中一对不直接控制性状,但显性时会抑制另一对基因的表达,这种作用称为抑制作用,其性状分离比为13:3。
例8:家鸽羽毛的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有色羽(E)对白色羽(e)为显性,另一基因S的存在会抑制E的表达而表现出白色羽毛。
两只不同基因型的纯合白羽家鸽交配的子一代全为白羽,子一代雌雄个体交配的后代出现了有色羽的遗传图解。
P 白羽EESS×白羽eess
↓
F1 EeSs白羽
↓
F2 13白羽(9E S +3eeS +1eess):3有色羽(E ss)
2.2.2.5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处于双显性决定一种性状,只有一对为显性决定另一性状,两对都隐性时决定第三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积加作用,其性状分离比为9:6:1。
例9:南瓜的果形遗传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扁盘形对圆球形为显性,圆球形对长圆形为显性。
现有纯合的扁盘形植株与长圆形植株杂交,F1全为扁盘形,F1自交的F2中有出现三种果形: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及其比例的遗传图解如下。
P 扁盘形AADD×长圆形aadd
↓
F1 AaDd扁盘形
↓
F2 9扁盘形(A_D ):6圆球形(3A dd+3aaD ):1长圆形(aadd)
2.2.2.6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都处于双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出现,否则都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显性互补作用,其性状分离比为9:7。
例10:一批纯合野生型正常翅(h)的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突变体(H),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刺激,可能重新恢复为正常翅,这些个体称为回复体。
若是由于基因H重新变成h,则称为真回复体;若是体内另一对基因RR变为rr,从而抑制了基因H的表达,则称为假回复体。
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绘制出将纯合的假回复体果蝇与纯合的野生型正常翅果蝇杂交获得F1,再将F1中的雌雄个体杂交产生F2中的果蝇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假回复体HHrr×野生正常翅hhRR
↓
F1 HhRr毛翅
↓
F2 9毛翅(H R ):7正常翅(3H rr+3hhR +1hhrr)
3. 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因一对基因是隐性纯合子时的个体或胚胎就会死亡的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
例13:已知某植物叶片的颜色深绿色(A)对浅绿色(a)为显性,bb的个体因不能形成色素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请绘制出基因型为AaBb的两植株杂交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深绿色AaBb×深绿色AaBb
↓ F1 9深绿色(A B ):3浅绿色(aaB )
3/16 A bb(死亡),1/16 aabb(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