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腹周围癌
壶腹周围癌汇报ppt课件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和 散射现象,形成图像,观察壶腹周围 结构的变化。
CT检查
通过X射线旋转扫描人体,获取壶腹 周围结构的横断面图像,有助于发现 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血管的关 系。
MRI检查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 中的氢质子发生共振,形成图像,对 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有助于判断肿 瘤的性质和范围。
随访与调整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随访,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 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需重新评估并制定新的治疗方案。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术后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1 2 3
胰瘘
由于手术过程中胰腺损伤或胰管处理不当导致, 胰液外渗可引起胰瘘,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 等症状。
胆瘘
多因胆总管缝合不严密或胆管损伤所致,胆汁外 渗可引起胆瘘,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 。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早期壶腹周围癌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 出现黄疸、腹痛、消瘦、乏力等症状。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恶 病质表现。
分型
根据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壶腹周围癌可分为胆总管末端癌 、Vater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壶 腹周围癌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减 少感染风险。
及时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估
胰瘘处理
01
保持引流通畅,给予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多数患者可自愈
;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愈,可考虑手术治疗。
胆瘘处理
02
保持引流通畅,给予抗感染治疗,多数患者可自愈;若症状严
重或持续不愈,可考虑手术治疗。
壶腹癌化疗方案

壶腹癌化疗方案壶腹癌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胰腺癌亚型,它发生在胰腺的壶腹部位。
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和症状,壶腹癌的治疗一直是个难题。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化疗方案在壶腹癌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壶腹癌的化疗方案,希望能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介绍壶腹癌是一种罕见的胰腺癌亚型,发生在胰腺的壶腹部位,占所有胰腺癌的约5%。
壶腹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一些研究表明,长期吸烟、慢性胰腺炎、遗传因素等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二、化疗方案当前,壶腹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其中,化疗是壶腹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壶腹癌化疗方案。
1. 方案名称FOLFIRINOX化疗方案(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奥曲肽)2. 方案说明(1)药物组合:- 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一种抗代谢药物,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增加细胞凋亡。
- 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一种铂类药物,通过与DNA结合而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复制。
- 伊立替康(Irinotecan):一种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能够干扰DNA拓扑结构,进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
- 奥曲肽(Octreotide):一种胰岛素样生长抑素,具有调节胰腺分泌功能的作用。
(2)用药方案:- 5-FU:400 mg/m^2 静脉输注,持续连续输注四天;- 奥沙利铂:85 mg/m^2 静脉输注,每三周一次;- 伊立替康:180 mg/m^2 静脉输注,每两周一次;- 奥曲肽:每月28天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3. 疗效评估壶腹癌化疗方案的疗效评估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等。
4. 不良反应FOLFIRINOX方案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神经毒性(周围神经病变等)以及过敏反应等。
乏特壶腹周围癌护理查房

手术后需进行监测和随访。
治疗方案有哪些? 化疗与放疗
对于晚期患者,化疗和放疗可作为辅助治疗。
侧重于控制肿瘤进展和缓解症状。
治疗方案有哪些? 营养支持
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以支持患者恢复。
确保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干预措施 疼痛管理
什么是乏特壶腹周围癌? 流行病学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在 高风险地区。
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什么是乏特壶腹周围癌? 临床表现
患者常见症状包括黄疸、腹痛、体重减轻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进行护理评估?
如何进行护理评估?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及家族史。
有助于判断癌症的进展程度及制定护理计划 。
如何进行护理评估? 身体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腹部触 诊。
观察是否有肿块、压痛等异常情况。
如何进行护理评估? 辅助检查
根据需要RI等,以评估肿瘤位置和大小。
治疗方案有哪些?
治疗方案有哪些? 手术治疗
后续随访与评估
定期复查
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定期进行复查。
关注症状变化及肿瘤标记物水平。
后续随访与评估
综合评估
通过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交状态,调整护 理计划。
确保患者在不同阶段得到最佳支持。
后续随访与评估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工作,增强患者的支持网络。
家属的参与有助于患者的情感支持与康复。
谢谢观看
乏特壶腹周围癌护理查房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乏特壶腹周围癌? 2. 如何进行护理评估? 3. 治疗方案有哪些? 4. 护理干预措施 5. 后续随访与评估
壶腹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 占所有胃肠道肿瘤的0.5%
• 好发于中老年人;CA199及CEA升高 临床表现: 腹痛: 常见的首发症状 黄疸 :进行性加重阻塞性黄疸 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 胰腺炎、消瘦
• 治疗:手术切除为主
病因学
• 患者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 有增加良性和恶性壶腹肿瘤的风险。 • 多达50-90% 的 FAP 患者发展十二指肠腺瘤, 主要集中在或围绕主要的乳突。 • K-ras突变可能是一个因素。 • 17p 和18q 染色体杂合性缺失与壶腹癌有关。
T1 T2
DWI
影像学—— MRCP
7 肿瘤分期(AJCC第8版)
原发肿瘤(T) Tis:原位癌
T 1 a : 局 限 于 Vater壶 腹 或 Oddi括 约 肌 T1b:浸润超出 Oddi 括约肌(括约肌周围浸润)和/或侵及 十二指肠黏膜下层 T2:侵及十二指肠固有肌层 T3a:侵及胰腺,深度≤0.5cm T3b:侵及胰腺深度>0.5cm ,或侵及胰周软组织或十二指 肠浆膜,未累及腹腔动脉干或肠系膜上动脉
壶腹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诊断
7 定义
• 壶腹周围癌:是指 Vater壶腹周围2cm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包括Vater壶腹癌本身、
胆总管末端癌、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胰腺癌发病率较高且肿瘤多位于胰头部, 容易侵犯胆胰壶腹,导致黄疸而误诊,故广义的壶腹部癌包括胰头癌。
• 壶腹癌
根据严格的标准,原发性壶腹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十二指肠腺癌多发生于降部乳头周围 ,约占60% ,其次为壶腹下段。 • 十二指肠腔内软组织肿块伴肠壁偏侧不规则增厚 • 相对乏血供 ,动脉期呈轻度强化
69
—
• 胆总管下端癌表现为局部不规则增厚的管壁 ,T1WI 等或稍低信号 ,T2WI 为等或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在门脉期和延长期出现延迟强化。
壶腹周围癌护理查房PPT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护理记录
详细记录护理过程和患者反应,以便后续的护理 改进。
规范的护理记录有助于团队沟通和信息共享。
谢谢观看
在确诊后立即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并预防并发症。
及时的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术后护理
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防止感染、 出血等并发症。
提供适当的疼痛管理和情绪支持。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定期评估
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及时调 整护理计划。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包括术后患者、放化疗患者等。
谁需要护理? 护理团队
护理团队由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 师等组成,提供全面的照护。
跨学科团队合作可提高护理的有效性。
谁需要护理? 家庭护理
患者家庭成员也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 如何提供适当的支持与照顾。
家庭支持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早期识别
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壶腹周围癌的发病率逐年上 升,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什么是壶腹周围癌? 病因
与遗传、饮食、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特别是慢 性胰和干预。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患者特征
所有被诊断为壶腹周围癌的患者均需要专业 的护理支持,以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壶腹周围癌护理查房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壶腹周围癌?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5.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什么是壶腹周围癌?
什么是壶腹周围癌? 定义
壶腹周围癌(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壶腹周围癌(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壶腹周围癌(VPC)是生长在乏特壶腹、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内侧壁癌的总称。
其共同特点是:在癌肿较小时即可引起胆总管和主胰管的梗阻,因此患者黄疸出现早。
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男性居多。
主要表现为黄疸、上腹痛、发热、体重减轻、肝肿大、胆囊肿大等。
二病因壶腹周围癌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饮食、饮酒、环境、胆道结石或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也可由良性肿瘤恶变。
三临床表现1.黄疸壶腹周围癌黄疸出现较早,进行性加重,亦可呈波动性黄疸。
黄疸属阻塞性,皮肤黏膜黄染较明显,多伴有皮肤瘙痒。
长期胆汁淤积可致胆汁性肝硬化,胆囊肿大。
合并胆道感染者可有高热,寒战,甚至中毒性休克。
2.腹痛中上腹痛常为首发症状。
早期部分病人可产生剑突下钝痛,腹痛可放射至背部,常于进食后、傍晚、夜间或脂餐后加重。
3.间歇性寒战、发热常因肿瘤破溃、胆汁淤积和胆道感染引起。
特点为短暂性高热伴畏寒、白细胞总数升高,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
4.消化道症状由于肠道缺乏胆汁、胰液引起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饱胀、消化不良、乏力、腹泻或脂肪痢、灰白大便和体重下降等。
晚期出现黑便,并继发性贫血。
癌肿腹膜转移或门静脉转移可出现腹水。
5.肝、胆囊增大常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胆囊,肝质地硬、光滑。
少数病人由于长期黄疸而致胆汁性肝硬化、脾肿大等。
四检查1.粪便和尿液检查大多数患者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多有轻度贫血,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
2.血液检查血清胆红素增高多在256.5~342μmol/L,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转氨酶轻至中度增高,癌胚抗原CA19-9和CA125均可升高。
3.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十二指肠可引流出血性或暗褐色液体,其潜血试验阳性,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
4.胃肠钡餐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十二指肠外上方可见胆囊压迹,其第一、二段交界处有增粗的胆总管压迹,十二指肠乳头增大,黏膜呈不规则紊乱或充盈缺损。
壶腹周围癌护理常规(壶腹周围癌替换壶腹部癌)

壶腹周围癌护理常规(壶腹周围癌替换壶腹部癌)一.定义壶腹部癌(Peri ampullary adenocarc inoma)是指发生于距十二指肠乳头 2cm 以内的肿瘤,主要包括壶腹癌、胆总管下段癌和十二指肠腺癌。
二.症状体征(一)腹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二)黄疸:可呈波动性。
(三)消瘦及乏力、体重下降。
(四)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部分病人可有恶心、呕吐。
三.护理问题(一)焦虑诊断为癌症、对手术治疗缺乏信心及担心预后有关。
(二)急性疼痛胆管梗阻、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及手术创伤有关。
(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食欲下降、呕吐及癌肿消耗有关。
(四)有感染的危险手术创伤有关。
(五)电解质失衡术后胰瘘、胆瘘等有关。
(六)有出血的危险手术创伤、肝功能障碍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根据病人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使病人能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2.疼痛护理:合理使用镇痛药,保证病人良好睡眠和休息。
3.营养支持:监测相关营养指标,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
营养不良者,可经肠内和(或)肠外营养途径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4.改善肝功能:遵医嘴给予保肝药、复合维生素 B 等;静脉输注高渗葡葡糖加胰岛素和钾盐,增加肝糖原储备。
有黄疽者,肌肉注射维生素 K1,改善凝血功能。
5.皮肤护理:黄疽伴皮肤痛痒者,指导病人修剪指甲,勿搔抓皮肤,防止破损;穿宽松棉质衣裤;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擦浴,勿使用碱性清洁剂。
6.肠道准备:术前 3 日开始口服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预防术后感染;术前 2 日进食流质;术前晚行全肠道灌洗或清洁灌肠,减少术后腹胀及并发症的发生。
7.其他措施:血糖异常者,通过调节饮食和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有胆道梗阻并继发感染者,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刀口及引流情况,准确记录 24h 出入量,必要时监测 CVP 及每小时尿量。
壶腹癌化疗方案

壶腹癌化疗方案
壶腹癌是指位于壶腹部位的一种高度恶性的胆道癌,常常因为
其位置山穷水尽,导致早期诊断困难,只有在晚期才能得到确诊,这就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常规的手术和化疗等治疗方法都
无法真正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因此,对壶腹癌的治疗需要特殊的
化疗方案来进行。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相对于手术而言的一种比较保守的治疗方式,也是
治疗壶腹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同时,药物治疗还是术前和术后辅
助治疗的重要方式。
药物治疗通常会使用多种抗癌药物,以提高
治愈率和预后。
二、放疗治疗
放疗治疗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局部晚期壶腹癌治疗有
着很好的效果。
同时,放疗还可以结合药物治疗来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放疗也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等。
三、手术治疗
在早期诊断的壶腹癌患者中,手术治疗通常是首选的方式。
手
术治疗可以彻底切除病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手术还
可以结合化疗来进行辅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壶腹癌是一种恶性的肿瘤疾病,其位置特殊,治疗也相
应需要特殊的化疗方案来进行。
药物治疗、放疗和手术治疗是治
疗壶腹癌的主要方式,结合这些方法可以达到的最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治疗壶腹癌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
行全面的评估,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腹周围癌
锁定编辑
本词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赵平
(主任医师)审核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
壶腹周围癌(VPC)是生长在乏特壶腹、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内侧壁癌的总称。
其共同特点是:在癌肿较小时即可引起胆总管和主胰管的梗阻,因此患者黄疸出现早。
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男性居多。
主要表现为黄疸、上腹痛、发热、体重减轻、肝肿大、胆囊肿大等。
目录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治疗
5预后
1病因
壶腹周围癌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饮食、饮酒、环境、胆道结石或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也可由良性肿瘤恶变。
2临床表现
1.黄疸
壶腹周围癌黄疸出现较早,进行性加重,亦可呈波动性黄疸。
黄疸属阻塞性,皮肤黏膜黄染较明显,多伴有皮肤瘙痒。
长期胆汁淤积可致胆汁性肝硬化,胆囊肿大。
合并胆道感染者可有高热,寒战,甚至中毒性休克。
2.腹痛
中上腹痛常为首发症状。
早期部分病人可产生剑突下钝痛,腹痛可放射至背部,常于进食后、傍晚、夜间或脂餐后加重。
3.间歇性寒战、发热
常因肿瘤破溃、胆汁淤积和胆道感染引起。
特点为短暂性高热伴畏寒、白细胞总数升高,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
4.消化道症状
由于肠道缺乏胆汁、胰液引起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饱胀、消化不良、乏力、腹泻或脂肪痢、灰白大便和体重下降等。
晚期出现黑便,并继发性贫血。
癌肿腹膜转移或门静脉转移可出现腹水。
5.肝、胆囊增大
常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胆囊,肝质地硬、光滑。
少数病人由于长期黄疸而致胆汁性肝硬化、脾肿大等。
3检查
1.粪便和尿液检查
大多数患者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多有轻度贫血,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
2.血液检查
血清胆红素增高多在256.5~342μmol/L,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转氨酶轻至中度增高,癌胚抗原CA19-9和CA125均可升高。
3.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十二指肠可引流出血性或暗褐色液体,其潜血试验阳性,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
4.胃肠钡餐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
十二指肠外上方可见胆囊压迹,其第一、二段交界处有增粗的胆总管压迹,十二指肠乳头增大,黏膜呈不规则紊乱或充盈缺损。
胰头癌患者可见十二指肠圈扩大,十二指肠内侧壁“僵硬”受压、变形或部分性梗阻,呈“∑”形,但典型表现者少见。
5.B型超声检查
B超可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
但对壶腹周围癌本身的诊断率较低,这是由于该部位常有十二指肠及胃内积气及食物掩盖所致。
6.CT、MRI检查
对鉴别胰头癌有意义,有助于本病诊断,可显示肿瘤的位置与轮廓。
影像上壶腹周围癌与胆总管癌表现相似。
胆总管、胰管均可扩张或仅胆管扩张;胰头癌时则胰头增大、有肿块,胰管扩张,环影突然中断变形,出现双环影,表示胰头、胆总管均有侵犯。
有时可见扩张的胆总管内有软组织影或异常信号。
7.ERCP
可以窥视十二指肠内侧壁和乳头情况,可见乳头肿大,表面不规则,呈结节状,质脆易出血,活检可进行病理学确诊。
8.PTC检查
比ERCP为优,因壶腹乳头高低不平,管腔狭窄、堵塞,ERCP常不易成功。
PTC可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呈“V”字形不规则充盈缺损或闭塞,有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9.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SCA)
对胰头癌诊断有益,从血管位置改变,可间接确定胰腺癌所在部位。
10.核素检查
可了解梗阻部位。
75Se-蛋氨酸胰腺扫描,在胰腺癌肿处出现核素缺损(冷区)。
4治疗
本病一旦确诊,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手术范围广,创伤大,加之患者长期黄疸、肝肾功能损害,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故必须做好术前准备,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并给予胆盐、胰酶等助消化药,给予维生素K,必要时术前输血、血浆、白蛋白以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如癌肿已侵及门静脉,腹膜后广泛转移、肝转移时,可行内引流术以减轻黄疸,如胆囊空肠吻合术或胆总管空肠或十二指肠吻合术等姑息性旁路手术;若发生十二指肠狭窄可行胃空肠吻合术。
化学疗法一般不敏感,常用5-FU、丝裂霉素或阿糖胞苷、长春新碱等联合用药,还可应用具有抗癌或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治疗。
5预后
本病的5年治愈率可达40%~50%,预后较胰头癌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