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纪念馆观后感

合集下载

游杨虎城纪念馆作文

游杨虎城纪念馆作文

游杨虎城纪念馆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话是我在五年
级的时候才真正明白的,因为我在五年级的时候,就是在杨虎城
纪念馆中知道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杨虎城
纪念馆参观。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了杨虎城纪念馆,首
先看到的是杨虎城将军的雕像。

我站在雕像前,面对着杨虎城将
军的雕像,我情不自禁地肃立了起来。

杨虎城将军在被蒋介石杀
害后,他的夫人和儿女们没有被敌人杀害,他们被送到了革命圣
地延安。

我在看到雕像时,就好像看到了杨虎城将军正在和他的
儿女们亲切地交谈着……
听着讲解员姐姐讲着关于杨虎城将军的故事:
“1936年12月12日下午2点左右,蒋介石带着他的秘书和几个人来到了杨虎城将军家,要他给自己做寿。

可杨虎城将军说:‘我做寿与国共两党无关,只是因为我的革命信仰不允许我这样做。


蒋介石见他不答应做寿,便叫人把杨虎城将军绑了起来,想
让他做寿。

—— 1 —1 —。

蒲城杨虎城博物馆观后感

蒲城杨虎城博物馆观后感

蒲城杨虎城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蒲城的杨虎城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特别的体验。

一到那儿,就感觉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博物馆的建筑透着一种古朴的韵味,就像一位默默诉说往事的老者。

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杨虎城将军的各种事迹介绍。

这一看才知道,杨将军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的一生就像一部热血传奇。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就像一颗燃烧的火种,想要照亮黑暗的旧中国。

看着那些老照片,上面的杨将军一脸正气。

我就想啊,这得是多么坚毅的一个人,才能在那么复杂又危险的环境下,做出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像西安事变,这可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件。

杨将军为了民族大义,把个人的安危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就这么毅然决然地和蒋介石对着干,目的就一个——逼蒋抗日。

这气魄,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杨将军用过的一些东西,虽然都是些普普通通的物件,但在我眼里,它们仿佛都带着将军的气息,就像一个个小窗口,能让我窥探到将军当年的生活和他坚定的信念。

比如说他用过的那支笔,我就忍不住瞎想,他是不是用这支笔写过很多抗日救国的计划和信件呢?馆里的讲解员也特别棒,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的。

本来那些历史事件我只知道个大概,经他这么一讲,就像在我面前放了一场生动的电影,每个细节都清晰起来了。

不过呢,我在参观的时候也有点小感慨。

这么伟大的人物,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和牺牲。

这也让我明白,英雄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在荆棘中前行,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去铺就一条通往光明的大道。

从杨虎城博物馆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参观了一个博物馆,更像是上了一堂生动又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我想,以后我也要像杨将军一样,要有那种为了正义、为了国家和民族挺身而出的勇气,哪怕自己只是个小老百姓,也得有大胸怀。

这一趟,真是没白来啊!。

杨虎城纪念馆观后感

杨虎城纪念馆观后感

杨虎城纪念馆观后感杨虎城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杨虎城同志而设立的一个展览馆,它以杨虎城同志为中心,详细记述了他的一生和在革命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我有幸来到这个纪念馆观看展览,深深被杨虎城同志的事迹所感动,对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定信念深感敬佩。

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杨虎城同志雕像,他坐在那里,威严庄重,仿佛在向每一个来宾诉说他的故事。

我首先看到的是他的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的展示,了解到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出身,自小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

然而,他的父母非常重视他的教育,尽力让他接受教育。

这种艰苦的生活背景培养了杨虎城同志坚强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来,展览详细介绍了杨虎城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和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奋不顾身地领导他的部队进行战斗。

他以身作则,始终在前线,时刻注重士兵的生活条件和训练水平,为他们搞好后勤供应和战术指导。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激励了部队,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杨虎城同志又参加国共内战,积极投身于新中国建设。

在解放战争中,他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不知疲倦地奔走于战线之间,组织民兵,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斗争,争取革命胜利的到来。

观看完整个展览,我深深感受到了杨虎城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强大的意志力。

他常常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始终为人民和国家的利益着想。

他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鼓舞士兵和同志们坚持斗争。

他的忍耐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我将以他为榜样,时刻保持对事业的忠诚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杨虎城同志的各种荣誉和奖项。

他勇敢无畏地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我们努力学习和向他看齐的榜样。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用无私的精神和忠诚的行动才能真正传承和发扬伟大的革命精神。

最后,走出纪念馆时,我心中激动而庄严。

西安杨虎城烈士陵园观后感

西安杨虎城烈士陵园观后感

西安杨虎城烈士陵园观后感走进杨虎城烈士陵园,那股庄严肃穆的气息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了我的心。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整齐排列的墓碑和静谧的环境。

我心里就想啊,这里躺着的可是英雄呢,可不能像平时在公园里那样大大咧咧的。

杨虎城将军的事迹,那在咱中国近代史上可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当年,他和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这得多大的勇气啊!就好比在一场大家都小心翼翼遵循规则的棋局里,他俩突然下了一步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棋,但这步棋可是扭转乾坤的关键。

我在陵园里慢慢走着,看着周围的一草一木,感觉它们都像是默默守护将军的卫士。

这时候我就忍不住脑洞大开,如果这些花草树木能说话,那它们肯定能讲出好多当年的故事,说不定还能给我们透露点将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呢,比如将军在决定发动西安事变前有没有犹豫呀,会不会像我们平常做重大决定之前一样,纠结得一晚上睡不着觉呢?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瞎琢磨啦。

我还看到了陵园里一些纪念将军的文字介绍和图片,那上面将军的眼神看起来坚定又充满力量。

我就在想,他当时肯定是心里憋着一股劲儿,那就是要让中国变好,要把侵略者赶出去。

这股劲儿就像小火苗一样,越烧越旺,最后促成了西安事变这个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事。

从陵园出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被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我就对自己说,以后再遇到困难,就想想杨虎城将军的勇敢和坚定。

不能再做个遇到事儿就想退缩的胆小鬼了。

而且,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那可都是像杨虎城将军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是不好好珍惜,整天浑浑噩噩的,那可太对不起他们了。

这次去杨虎城烈士陵园,可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参观,就像是上了一堂超级生动又深刻的历史课,而且还是一堂关于勇气、爱国和担当的课。

这堂课我肯定能记一辈子,而且我还得把从这里学到的东西,讲给身边的小伙伴们听呢。

杨虎城参观红色基地观后感

杨虎城参观红色基地观后感

杨虎城参观红色基地观后感杨虎城参观红色基地后,我有种被历史沉淀的强烈感受,更加敬佩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领袖们。

红色基地以其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使我深受触动。

参观红色基地,我首先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地,也就是浙东南苏区红色故都瑞金。

这里以博物馆、纪念碑和陈列馆等形式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展现在游客面前。

在博物馆里,我一边看着珍贵的照片、文件和实物,一边聆听着讲解员生动有趣的讲解,仿佛穿越时光,置身于那个年代里。

我能深切感受到当年共产党人为了中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决心和毅力。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曲曲光辉的赞歌。

我在纪念碑前驻足,不禁思索起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在苏区期间,中国共产党带领农民建立了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推出了一系列利于人民的政策和措施。

他们注重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施土地革命、农民协会等制度。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即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我还参观了陈列馆,看到了许多红色文化的珍宝。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所在。

陈列馆里展示的众多历史文物、红色资料和英烈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看到了毛泽东、朱德等伟大领袖的珍贵遗物,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和光辉。

红色基地让我再次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同时也让我懂得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参观红色基地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参观,我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为人民谋幸福,始终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

红色基地教育我要牢记初心、使命和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这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蒲城县杨虎城纪念馆观后感

蒲城县杨虎城纪念馆观后感

蒲城县杨虎城纪念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蒲城县的杨虎城纪念馆,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感觉就像走进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大片里。

一到纪念馆门口,那种庄重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进去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关于杨虎城将军生平的各种介绍。

我就一边看一边在心里想,这杨虎城将军可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啊。

他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从小就有着一种不一样的气质。

那时候的环境那么艰苦,可他就像是一颗倔强的种子,非要在乱世中长成参天大树不可。

看着那些黑白照片,感觉每一张背后都藏着好多故事。

他的眼神里透着坚定和果敢,在那个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他决定站出来,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要和那些侵略者还有黑暗势力抗争到底。

这就像我们现在玩游戏的时候,他直接选择了“困难模式”,而且还一路闯关,勇往直前。

最让我震撼的还是了解到“西安事变”那段历史的时候。

杨虎城将军和张学良将军那可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啊。

这就好比在一场棋局里,他们俩直接下了一步超级大胆的棋,直接改变了整个棋局的走向。

他们为了促成国共合作,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把自己的生死荣辱都放在了一边。

我站在那儿,心里就在想,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和爱国情怀啊。

要是换做我,在那种复杂的局势下,估计得犹豫个半天呢。

纪念馆里还陈列着一些将军生前用过的物品,那些东西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拿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好像都带着将军的气息和力量。

我看到一把旧手枪,就想这手枪在将军手里,肯定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是保护正义的利器。

走在纪念馆里,我还看到很多游客,有老人,有小孩,大家都在静静地看着、听着。

我想,这就是纪念馆的意义吧,它把这些伟大的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故事保存下来,让我们这些后人能了解到过去的不容易,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从纪念馆出来之后,我满脑子都是杨虎城将军的英勇事迹。

我觉得他就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星,一直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

他的精神也让我反思自己,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没有战争,不愁吃穿,可有时候还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抱怨。

党员观杨虎城陵园观后感

党员观杨虎城陵园观后感

党员观杨虎城陵园观后感前几日,作为一名党员,我怀着崇敬与肃穆的心情走进了杨虎城陵园。

这一趟参观,真的就像是一场穿越历史硝烟的心灵对话。

刚走进陵园,那股静谧庄严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就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一下子把我从喧嚣的现代世界拉进了那个充满热血与牺牲的年代。

园中的松柏翠绿挺拔,像是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英雄的英灵。

这让我不禁想到,杨虎城将军的精神就如同这些松柏一样,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永远坚毅不倒。

看到杨虎城将军的墓碑,我的心里一阵酸楚。

这位英雄啊,为了民族大义,为了抗日救亡,做出了多么巨大的牺牲。

想想将军当时面临的艰难处境,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才敢对蒋介石发动兵谏啊。

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那可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甚至全家老小的命运都押上去了的。

这就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不,是真正的爱国志士才有的气魄。

我这个党员站在他的墓前,都觉得有点自愧不如。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有时候为了一点小困难就可能皱眉头,可人家将军面临的那是生死抉择啊。

再看看纪念馆里陈列的那些物件和资料,每一件都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那些泛黄的纸张、破旧的物件,仿佛带着我看到了将军当时坚定的眼神,听到了他和张学良将军商量兵谏计划时那低沉而又充满力量的话语。

这两位将军就像两颗流星,在黑暗的夜空中划过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全民族抗战的道路。

从陵园出来后,我这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既有对杨虎城将军的深深敬意,又有对那个黑暗年代的愤恨,更有一种使命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我就想啊,我作为一名党员,可不能只是戴着个党员的名号。

得像杨虎城将军学习,在生活中、工作中,碰到不公平的事,遇到对国家、对人民不好的事,就得站出来。

哪怕不能做出像将军那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也要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发光发热。

要是我们每个党员都能有这种觉悟,那咱国家不得发展得越来越好,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那不就指日可待了嘛。

这次参观杨虎城陵园,就像是给我这个党员上了一堂生动又深刻的党课。

参观西安杨虎城纪念馆的观后感

参观西安杨虎城纪念馆的观后感

参观西安杨虎城纪念馆的观后感你知道吗?去参观西安杨虎城纪念馆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就像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刚到纪念馆门口,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走进里面,仿佛每一寸空气都在诉说着杨虎城将军的故事。

那一件件陈列的旧物,就像是一位位沉默的历史讲解员。

有将军穿过的衣服,虽然看起来已经很破旧了,但却能让人想象到他当年穿着这身衣服,坚定地站在抗日救亡的阵地上的样子。

衣服上仿佛还带着将军的体温,和他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散发的热量。

我在参观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关于西安事变的介绍。

你想啊,当时的局势那么复杂,蒋介石一心想着“攘外必先安内”,可咱们的杨虎城将军和张学良将军可不吃这一套。

他们深知民族大义高于一切,必须得让蒋介石改变主意,先去对付日本侵略者才行。

于是,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这就好比是在一场混乱的棋局中,两位将军突然下出了一步险棋,但这步棋却是扭转整个战局的关键一招。

杨虎城将军的住所也很简陋,想想他可是个为了民族大业做出那么巨大贡献的人啊。

他本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可他心里装的是全中国的老百姓,是国家的存亡。

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他可能无数次地思考着如何挽救民族于水火之中,这种境界,真的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看看纪念馆里的那些照片,杨虎城将军的眼神总是透着一种坚定和果敢。

那眼神就像是在说:“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我什么都不怕!”从照片里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那是一种能让身边的人都愿意追随他,一起为了正义去战斗的魅力。

我一边参观,一边心里就在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可都是像杨虎城将军这样的英雄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呀。

我们现在不用再经历战争的恐惧,不用再为了国家的存亡而担忧,可以安安心心地读书、工作、生活。

可是我们不能忘了这些英雄们啊,如果没有他们,哪有现在的我们呢?从纪念馆出来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这股力量不是来自别的地方,就是来自杨虎城将军的精神。

我想,以后我要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就想想将军面对那么强大的敌人都毫不退缩,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勇往直前呢?这次参观就像是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一堂关于爱国、关于勇气、关于奉献的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杨虎城纪念馆有感
——止园小记
曾经也了解过西安事变,了解过张杨二人,但那只是在课堂上的。

所以时时想什么时候去一下纪念馆,去真实了解一下,却一直没有机会。

这次借《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社会调查之机,便与几位好友齐去参观杨虎城纪念馆。

了解了他的生平。

更从中学到了些什么。

首先,我们很幸运。

去了就遇见了来参观的张阿姨,她是一位老师,来这儿开会,又因为仰慕杨虎城,因此便顺便来参观。

遇见了她,我们聊的很愉快,在她知道我们是西北政法的学生,和我们的来意之后,便盛情的自掏腰包来请了个讲解员,经过讲解员的精彩的讲解,和仔细的观察,我们才得以更深入了解西安事变。

了解杨虎城将军。

谢谢张阿姨。

接下来,说说纪念馆的布局以及里面的陈设,首先,在入口的门楣上写着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虎将雄风一世豪”。

简短的概括出了杨虎城将军的丰功伟绩。

接着走进去,是杨虎城将军的塑像,威武雄壮,令人敬仰。

在介绍杨虎城的出身时,我惊住了,他出生于陕西蒲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而他。

出身这样,他却这么伟大,从一个农村孩子变成了一个英勇抗日将军。

更是一个伟人,。

是他,卑抗不屈,与张学良将军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并且促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伟人足以堪当。

接下来去看了他的丰功伟绩,他造福桑梓,不图回报。

在他主政陕西期间,呕心沥血,大力兴办教育,坚持教育为本。

并且兴修水利,筑路建厂,改善医药卫生,开发陕西,造福于民,获得了陕西人民的认同,“为民族解放奋斗到底”他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终生,直至惨遭杀害。

并且他这一生中,曾资助过多个学生出国留学,为国家培养人才,他资助过的王炳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学成回国之后,辅助他,做了些利民的事,后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还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法治信仰,中国立场。

国际视野,平民情怀。

后来,在在遗物展览中,看到了几件特别的东西,普通却又意义重大,他在南阳时的军装,可以想象他指挥时的英姿,以及他的手杖,并且和他的佩剑,斗笠皮靴。

这些平常的
东西都曾经见证了他的作为,他为中华民族解放所做的奉献不可磨灭。

在看到他的皮带时,
我很疑惑“一条皮带有啥价值,意义啊?”便很傻很天真的去问张老师,她才说这是杨虎城将
军在惨遭杀害之后,尸体被扔进硫酸池子中。

强烈腐蚀,想到这儿,心颤了一下,因为强酸
的腐蚀,身体早已血迹斑驳不堪,唯有这皮带还有点模样,后来后人便心情沉痛的从身上把
这皮带取下来的。

渣滓洞,我们都从影视剧中看到过,刑罚苛酷,现在我们却能如此近距离
的感受到,真的令人痛心,还有一张小孩的照片,他是宋振中,也就是《红岩》中的小萝卜
头,年仅八岁的他也被反动派无情的杀害,看到这儿,我的心又在滴血。

为什么。

为什么同
为中国人却能做出兽行之举。

令我深思。

很快的,在讲解了些杨虎城将军的事之后。

便结束了,可是我的思考并没有结束。

仍然沉浸在将军的死,小萝卜头的死之中,尽管已过多年,仍令人心情悲痛。

在悲痛之余,更多
的是学到了些,学到了将军的精神。

威武不屈,男儿的血性。

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缅怀
历史。

化作明灯。

照亮未来,指引前行。

希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定能实现伟大复兴。

中国梦定能美满实现。

身为法律学生,定当勤学,勠力同心,共促法治昌明,且行且珍惜。

李录朋记
2015年12月0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