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博物馆 抗战岁月讲解词

合集下载

三峡博物馆文物演讲稿范文

三峡博物馆文物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三峡博物馆的珍贵文物。

三峡博物馆位于我国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展示三峡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这里,我们将穿越时空,共同领略三峡文明的辉煌。

一、引言三峡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旧石器时代,三峡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新石器时代,三峡地区出现了繁荣的巴蜀文化。

夏商周时期,三峡地区成为巴国和蜀国的核心地带。

秦汉时期,三峡地区纳入中央集权国家体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峡地区成为军事要塞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隋唐时期,三峡地区进入全盛时期,成为国家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宋元明清时期,三峡地区继续繁荣发展。

今天,我们站在三峡博物馆的门口,即将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二、三峡博物馆的珍贵文物1. 石器时代文物在三峡博物馆的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石器时代文物。

这些文物见证了三峡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石斧:石斧是石器时代的重要工具,用于砍伐树木、挖掘土地等。

在三峡博物馆的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石斧,如长方形石斧、梯形石斧等。

(2)石刀:石刀是石器时代的重要切割工具,用于切割肉类、蔬菜等。

在三峡博物馆的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石刀的原始形态,以及石刀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石镞:石镞是石器时代的重要兵器,用于狩猎和战斗。

在三峡博物馆的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石镞的多种形态,如三角形石镞、圆形石镞等。

2. 巴蜀文化文物巴蜀文化是三峡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代文化。

在三峡博物馆的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巴蜀文化文物,如:(1)青铜器:巴蜀文化以青铜器为代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铜鼎、铜戈、铜剑等。

这些青铜器反映了巴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玉器:玉器在巴蜀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玉琮、玉璧、玉戈等。

这些玉器体现了巴蜀文化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

(3)陶器:陶器是巴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陶罐、陶鼎、陶俑等。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导游词10篇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导游词10篇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导游词10篇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导游词汇总10篇碧水青山与人间,三峡画卷宛如仙境。

三峡山岚缭绕,江水波涛汹涌,景色迷人。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跟随我一起游览三峡风光。

三峡是由瞿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全长193公里,他们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在三峡之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据说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

山中的河流清澈见底,树木茂盛,空气还十分新鲜,山顶上常长有奇形怪状的松柏,真还就别有一番趣味,大家可以拍照留念,但注意要保护环境。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导游词【篇2】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大家跟我一起领略三峡的壮丽景色,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全长192公里,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

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律关,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而且三峡旅游区的优美景区众多,希望大家玩得开心,玩得尽兴,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导游词【篇3】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

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解三峡,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构成的,他西起重庆的白帝城,冬至湖北省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在这里,除非在正午或半夜可以看见太阳和月亮,不然你是看不见的,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写过它,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他就写出了三峡的.景象。

大家可以拍几张照片,之后我们的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导游词【篇4】各位游客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三峡的风光。

这个三峡七百中没有一点点中断的地方。

连绵起伏,雄伟壮观,大山高耸入云。

将天空的大部分都遮住了。

不在正午和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这里夏天的水流湍急。

常常把行道都给堵住了。

春冬之时,可以看见白色激流回旋的清波和碧绿的潭所倒映出的影子,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怪的柏树。

山川有情 兵燹遗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书画文物概述

山川有情 兵燹遗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书画文物概述

调拨,各兄弟博物馆及考古所调拨,海内外人
士捐献,民间购买,海关、公安局移交涉案文 物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现 有馆藏文物共计1 1万余件。其中庋藏书画藏 品已达1 0000余件,书画文物中的珍贵文物达
秉绶、何绍基、郑笛、龚有融等作品,现代谭延 囤、马一浮、于右任、谢无量、沈尹默、杨沧白 等作品。这些藏品中又以明清至民国时期尤为 突出。除本地名家作品之外,本馆书画并无太 大的地域偏向性,相反,我们的藏品中汇集宫 廷院画、吴门画派、“四王”“四僧”、新安画 派、京津画派、海派、岭南画派等,有非常明显 的汇聚南北、兼收并蓄的综合性特征。这一特 征的形成,除少数是由本地藏家收藏的传世 文物之外,许多是集中于抗战前后流传到西南 地区,最后汇聚到我馆的。 这是由于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战时首 都。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书画藏品的来源所 特有的时代性的特征:抗战西迁。所谓抗战 文物的“西迁”,应是特指中国东部、北部及 其他沦陷区民众向西部抗战大后方转移、迁 徙过程中携带的家庭或个人收藏文物的转 移。其中包括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等不同方向 的迁徙,但此时移民浪潮的主流是“西迂”, 故以此为名。 学界一般认同,抗战时期的重庆有三个 睛】强国忠
1.8万余册,涵盖23个文物门类,逐步形成了以“古人类标本、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西南民族
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瓷器、书画、古琴’等为特色的藏品系列。为了更好地向观众展示该馆书画藏品。并
推动相关藏品的研究,本刊特推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代书画专题”。鉴于该馆馆藏书画作品宏富且
多为精品,本专题分上、下两期推出,本期向读者主要展示馆藏书法精品,一并介绍的还有张问陶《续西涯
问,在成都、重庆购买的绘画作品还有王彬 《三教圣人图》轴、陈洪绶《唏发图》轴、袁 江《江天楼阁图》轴等。以上捐献、购买的珍 贵文物,奠定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品的 坚实基础。 从1955年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至2000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立。书画藏品在原有 基础上日渐累积增多。尤其是1983年,曾任中 联部副部长的李初梨(1900--1994)无偿捐献 其生平收藏文物534件,其中书画达239件,并 且有20件后来定为一级文物,72件定为二级 文物。其中绘画作品有夏昶《清风高节图》 轴、戴进《米氏云山图》轴、龚贤《翠嶂飞泉 图》轴等。2000年5月。为纪念李初梨诞辰100 周年,本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李初梨 同志捐献书画展”,在故宫博物院书画馆展 出,展品为历代书画100件。 就我馆现藏的书画种类而言,绘画藏品 包括宋以来山水、人物、花鸟画名家作品,如 宋人摹《贯休罗汉图》、元《仙山楼阁图》及明 代院体浙派、“明四家”、吴门画派、清初“四 王”、“金陵八家”、“扬卅I/L怪”、晚清“海派 画家”、巴县“二龚”等作品,以及现代张大 干、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师作品:书法 作品包括南北朝、唐宋敦煌及吐鲁番写经, 明洪武写经,明沈周、唐寅、文徵明、祝允明、 王宠、徐渭、董其昌等作品,清王铎、傅山、刘 墉、翁方纲、梁同书、郑燮、金农、邓石如、伊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去了三峡博物馆看抗日相关的展览,那感觉就像被一把火点着了内心似的。

一走进那个展厅,就像一下子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那些照片啊,一张张地在墙上盯着我看,上面的人都带着战争的疲惫和坚定的眼神。

有一张照片里,一群衣衫褴褛的老百姓,在战火的废墟里互相扶持着,那画面让我心里一阵发酸。

我就想啊,在那个时候,能活着就已经是万幸了,可大家还想着怎么去抵抗,怎么把侵略者赶出去,真的太不容易了。

再看看那些武器,有些破破烂烂的,和现在电视里演的那些高科技武器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但是就靠着这些简陋的枪炮,咱们的先辈们可是和日本鬼子拼了命地干呢。

我就琢磨着,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啊。

就好比你拿着一根小木棍,要去和一个拿着大刀的坏蛋打架,这不是找死吗?可咱们先辈就是有这样的血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还有那些烈士的遗物,一个破旧的军用水壶,上面满是划痕,我猜它的主人肯定带着它经历了无数次战斗。

说不定在某个口干舌燥的时候,这水壶里的水就是他活下去的希望。

还有那些书信,字里行间都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我站在那儿看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偷看别人的心事一样,这些先辈们的情感是那么真实又那么动人。

从博物馆出来,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吃的喝的玩的啥都有。

可这幸福是咋来的呢?那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要是在以前,我可能对那些抗日故事只是听听就过了,但是这次在三峡博物馆看了展览后,就像有个小锤子一直在敲我的脑袋,告诉我:“小子,可别忘了这一切是咋来的!”以后啊,我要是遇到啥困难,就想想那些在抗日战场上拼命的先辈们,我还有啥资格抱怨,还有啥理由不勇往直前呢?这一趟博物馆之行,就像是给我打了一针“鸡血”,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了。

红色教育 ——三峡博物馆

红色教育 ——三峡博物馆

红色教育 ——三峡博物馆【考察背景】直观再现历史场景,在讲解和授课的引导下,使学员在体验中真切感悟、净化、提升。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三峡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是保护、研究、展示重庆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

中国三峡博物馆与重庆市博物馆合并共建,今后将挂两块牌子。

它位于20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建筑的重庆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两者中间为4万平方米的重庆人民广场,三者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

如果说重庆人民大礼堂是20世纪50年代重庆的标志性建筑,那么,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是21世纪初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一颗镶嵌在山水园林的山城重庆心脏的璀璨明珠。

重庆是一座具有优秀历史文化内涵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同时,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与之相配套的三峡文物抢救保护也是广为世界关注的工程。

因此,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重庆地方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博物馆,在成为三峡历史文化永久载体的同时,也将成为三峡工程文明形象的不朽丰碑。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目标是“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影响”。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成为重庆城市文化的象征、城市文明的窗口和城市精神的名片。

2007年,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而受到国家文物局的表彰。

【服务收费】
最终将根据学校收费规定及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学费,严格根据财政标准控制总费用,合理协调分配培训、食宿。

(内容提供及编辑整理:西大培训)。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西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之一——重庆三峡博物馆!今天,我将带您们领略三峡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个博物馆总面积达到了四万多平方米,建筑设计为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之大成,采用的是古老建筑传统的“榫卯结构”,并且与“船形”结构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同时,建筑外墙也别具一格,它将重庆市的地理地貌极富象征性的“山、水、云、石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让人们感受天然美景。

接下来,我将以三峡博物馆历史、文化、民俗、建筑等多个方面逐一进行详细的讲解。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峡博物馆的历史。

据统计,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不仅对现存历史文物进行了保护和移植,而且还专门设置了一个三峡博物馆来展示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

三峡博物馆主要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而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沿江重要文物的展示。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三峡博物馆的文化。

三峡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博物馆里,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展览,其中包括了大量的陶瓷、青铜器、石刻等等。

而在展览过程中,我们将重点讲述三峡地区的民俗文化,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三峡地区的各种习俗和文化。

说到这里,我们就来到了三峡博物馆的重头戏——三峡地区的民俗文化展览。

这个展览无疑是博物馆的一大亮点,它分为了多个主题区,让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三峡地区的各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展馆里,可以看到从元代到清代的三峡木板年画、三峡民间传说“神龙摇尾”的陶俑、有关渔民民俗的红白乌三种竿等等,每一件展品都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最后,我们还要提到博物馆的建筑设计。

重庆三峡博物馆是一座被视为国际水准的“轮船造型”建筑,外观采用了最新的建筑设计和人工景观工艺,整座建筑以综合性服务体系为主导,设计独具匠心,以“山形、水形、云形、群石排列、船形主体”的建筑风格为创建概念,完美融入三峡旅游度假主题之中。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6篇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6篇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6篇On the guide words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Museum编订:JinTai College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重庆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重庆三峡博物馆导游词文档2、篇章2:重庆三峡博物馆导游词文档3、篇章3:重庆三峡博物馆导游词文档4、篇章4:重庆三峡大坝导游词文档5、篇章5:重庆三峡大坝导游词文档6、篇章6:重庆三峡大坝导游词文档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人民大礼堂中轴线上,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9316公顷。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

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欢迎参考!篇章1:重庆三峡博物馆导游词文档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人民大礼堂中轴线上,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9316公顷,主体结构长157.3米,宽98.085米,地面以上总建筑高度为25.2米,共5层,博物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3225平方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1层为文物库房、车库、设备用房,地上4层为展厅、报告厅、管理辅助用房。

20xx年7月,重庆市渝中区中国三峡博物馆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4A)级风景名胜区。

在众多的藏品中,出土文物以巴蜀文化遗物,四川汉画像砖、画像、石陶俑,元末大夏开国皇帝明玉珍睿陵遗物为驰名。

传世文物中,宋以来名家书画、历代名窑瓷器、明清紫砂、历代钱币、各代碑帖、玉器、竹木牙骨器、丝绸和西南民族文物等,均有较系统的收藏。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

关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导游词尊敬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重庆三峡博物馆!我将为您介绍这座历史悠久、绚丽多彩的博物馆。

一、引言重庆三峡博物馆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位于中国重庆市大渡口区九龙坡陶家镇,与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风景区相邻。

博物馆于2005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馆内展区达到3万平方米,共有六个展厅。

二、重庆三峡介绍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门户。

作为长江三峡的起点,重庆与三峡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峡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美的风景之一。

重庆三峡博物馆展示了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是了解和研究三峡地区的重要场所。

三、馆内展览1. 自然风光展区自然风光展区分为长江、山水和动植物三部分。

长江部分展示了长江源头的壮丽景色和沿江的地貌特点,通过模型、影像和实物展示,让您感受到长江流域的壮丽奇观。

山水部分则展示了三峡的奇峰异景,通过仿真山体、雾霾、光影等展示手法,给您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动植物部分展示了长江三峡地区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包括珍稀濒危物种的模型、标本和图文介绍。

2. 人文历史展区人文历史展区分为古代史和现代史两部分。

在古代史展区,您可以了解到长江三峡地区的人类历史,以及早期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包括三峡古墓群、三国时期的巫山纪事、明代巴渝楼基址等。

现代史展区则展示了近现代以来三峡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峡移民、电站建设等重大事件。

3. 社会发展展区社会发展展区展示了长江三峡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

通过模型、图片、实物等展示方式,让您了解到三峡地区的工业发展、农业改革、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

其中包括三峡工程的规模和建设成果、农村发展的改革成果和特色产业等。

四、馆内亮点1. 模型展示重庆三峡博物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打造了一系列精美的模型展示。

这些模型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能够让游客更直观、彻底地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岁月展览抗日战争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取得的第一次彻底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八年抗战期间,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指挥中心,成为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广泛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成为战时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在这场拯救民族危亡的保卫战中,重庆以其坚毅的勇气、巨大的牺牲和卓越的奋斗,激荡着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人类正义和平事业浩然正气,谱写出壮丽诗篇。

《抗战岁月》展览、《重庆大轰炸》半景画和《重庆大隧道惨案》复原场景,三位一体,构成宏大的历史画卷。

这对于我们回顾救亡图存的民族大义,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价值,回顾我们伟大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付出和牺牲以及所焕发的活力和成熟,回顾重庆在这一历史构架中的地位和作用,均是十分有益的。

第一单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八年抗战期间,重庆不仅是国民政府所在地,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

国民政府迁渝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重庆设立南方局,“代表中央向国民党及其它党派进行统一战线工作,并指导南方和大后方各省党的工作”。

在重庆、南方局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遵循中共中央“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贯彻“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坚持国共合作,动员国统区一切力量抗战到底。

在南方局领导下,一个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阶级、阶层、政党、团体、爱国人士、少数民族、港澳同胞、海外华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曾被讥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反对日本侵略、呼吁团结抗战的宣言,如1935年8月1日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同年12月,中共中央陕北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扣留了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等八项主张。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决定对西安事变采取和平解决的方针。

在周恩来、叶剑英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提供了前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在此前后,国共两党为共同抗日进行了6次正式洽谈。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全民抗战的新阶段国民政府移驻重庆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公开发表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

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办公,12月7日国民党中央党部也开始在重庆办公。

稍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亦移驻重庆,山城重庆从此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先后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设立八路军办事处。

1938年10月,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和《新华日报》先后移驻重庆,以公开身份在重庆与国民政府合作,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1939年1月,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对长江以南地区的领导,党中央决定,在重庆设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党中央领导云、贵、川、康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和香港地区的党组织。

声讨汪精卫叛国投敌抗战爆发后,围绕着是“战”是“和”这一根本问题,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两派政治力量,一派是以蒋介石为首的亲美派即主战派,一派则是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即主和派。

汪精卫集团极力散布“亡国论”鼓吹“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等反动言论,主张对日妥协投降。

汪精卫集团的这些谬论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1938年10月28日,华侨领袖陈嘉庚提出:“在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公务员言和者以汉奸论”这一提案得到国民参政会的通过。

1938年12月18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逃离重庆,公开投降日本帝国主义。

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

1939年1月,国民党中央宣布永远开除汪精卫的党籍。

在南方局领导下,大后方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汪运动。

“为江南死国难者哀”——皖南事变1941年1月7日,新四军军部率9000余人奉命北移,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突然袭击。

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奋起自卫,血战七昼夜,除1000多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

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立即向国民党当局交涉,提出严重抗议,并在1941年1月18日的《新华日报》发表题词,揭露“皖南事变”真相。

1941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公开发表《新四军将领就职通电》,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战八年中,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王若飞、叶剑英、邓颖超等同志以中共中央代表的公开身份长驻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界进步人士,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

中国民主党派的发祥地重庆是中国民主党派的重要发祥地。

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同盟在重庆上清寺特园成立。

1941年夏,“小民革”成立(中国民主革命同盟)。

1945年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在重庆成立,1945年9月3日,九三学社筹备成立。

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中国政治舞台第一出现了多党合作的新气象,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

第二单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指挥中心1931年“9·18”事件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的历史,也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全面抗战。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对日宣战,12月23日,中、美、英在重庆举行军事会议,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1942年1月3日,同盟国宣布蒋介石为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担任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联合部队的指挥任务,由美国史迪威将军担任最高统帅参谋长,同时兼任中缅印战区总司令。

重庆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远东的指挥中心。

各国使节云集重庆国民政府迁渝办公后,40多个各国驻华使领馆也纷纷先后迁驻重庆,进行了大量的活动,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直接对日作战,各国使领馆为巩固反法西斯战线积极开展活动。

重庆作为中国战时的首都,国际声望大为提高,各国纷纷派遣代表或组织代表团体来渝考察访问,特别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不断地派遣私人代表、特使及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经济军事代表团等到重庆考察、访问,会商有关对日作战等问题;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友好代表团——英国议会代表团到重庆、成都考察,访问了一个月才返国;印度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到重庆访问及中国对英国、印度、美国的回访等,不仅增进了重庆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而且使重庆在外交舞台上迅速上升,成为举世闻名的反法西斯名城。

中国战区的建立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

12月9日,已与日本交战数年的国民政府正式发表对日、德、意宣战的布告。

从此,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1年12月23日,在重庆蒋介石黄山官邸举行了中、美、英联合军事会议(即东亚军事会议),共同商讨远东作战问题。

会议通过了《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达成了组织五国联合军事委员会(又称联合参谋部),设于重庆,由美国主持;建立保卫缅甸的中英联军统帅部;如果日本入侵缅甸,中国将派陆、空军助战,美国负责供应战略物资等五点协议,并在重庆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1942年1月5日,蒋介石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史迪威将军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驻华美军司令和美国对华物资与滇缅路的监理人。

从1942年至1945年5月,中、美、英三国所举行的关于对日作战的高级将领军事会议,都在重庆举行。

重庆成为远东作战的指挥中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堡垒”。

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1942年2月初,日军逼进仰光,英缅军司令请求中国军队火速入缅防守缅甸和滇缅公路。

中国政府应英军求援,为保证西南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不被切断,立即派出由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组成总兵力10万人的中国远征军一路,开赴缅甸,与盟军区同作战。

远征军广大将士,在缅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屡挫强敌。

仁安羌油田血战,新38师113团1121人与七倍于已的日军33师团血战二昼夜,终于攻克仁安羌。

仁安羌大捷,以少胜多,以寡救众,是我军参加国际联合作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因而轰动英伦三岛,扬名世界,举国欢腾。

1943年10月—1945年5月进行滇西、缅北大反攻,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挺进2400多公里,收复城镇50多座,解放缅甸领土13万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毙日军4.8万人,俘日军647人,缴获轻重步枪、坦克、火炮、汽车、飞机等12381件;完成了开辟中印公路、铺设中印油管的艰巨任务,使大批抗战物资输入国内抗日战场。

史迪威将军感慨地说:“中国军队是极好的”。

美国《皇冠》杂志1944年11月号载文评论说:“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缅北反攻作战“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

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1942年元旦,由美、英、苏、中领衔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中国成为四大强国之一。

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在重庆和华盛顿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与换文》。

中美、中英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是继1927年中国人民自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后又一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自1840年以来第一次国际地位的提高。

新约签订后,荷兰、挪威、比利时、加拿大等国也相继与我国签订平等新约,与中国建立平等互惠的外交关系。

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是中国全体爱国军民、国共两党五年半团结抗战、浴血奋战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