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历史故事
大唐西市博物馆观后感

大唐西市博物馆观后感
大唐西市博物馆观后感
去大唐西市博物馆感受了夏商周的历史,观赏了许多有亲切有意义有趣的宝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唐西市博物馆从一进入博物馆,就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台象的展品摆放着每个表现夏商周时期历史和文化的宝藏,可以让人在观赏宝藏的同事,活跃了大脑的想象,把自己带到闹市街头,体会夏商周时期那繁华的生活。
在大唐西市博物馆,每件展品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比如袅袅娜娜的龙,精美的陶器,精致的彩绘,精美的古玩,都让人赞叹不已,可以感受到夏商周时期艺术的精湛,一副副的宝藏让我们刻骨铭心,这些宝藏的存在也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生命力。
大唐西市博物馆不仅让我们见识到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更是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的伟大,赏心悦目的宝藏,让我们为之动容,让我们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感受历史的魅力。
西安的奇闻轶事

西安的奇闻轶事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座城市不仅有着雄伟壮丽的古建筑和宏伟的城墙,还有许多奇闻轶事,让人叹为观止。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西安的奇闻轶事。
一、钟楼上的巧合西安钟楼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钟楼,也是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据传,修建钟楼时需要一根长木料,但城内找遍所有的木材都找不到合适的。
就在工程停滞之际,有一位将军前来进献战马,并带来了一根恰好合适的长木,于是修建工程才得以继续。
这根木料被安放在了钟楼的顶端,以示纪念。
这种巧合不仅让人感到神奇,也成为了西安钟楼的一个特色。
二、大唐西市的消失大唐西市是唐朝时期的一座繁华商业街,相传这里曾经拥有数万家商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然而,在唐朝灭亡后,大唐西市逐渐衰落,最终在明朝时期消失得无影无踪。
人们一直对大唐西市的消失感到困惑,认为这里应该是西安商业繁荣的代表。
直到20世纪90年代,建设城市地铁时,施工队员在地底意外发现了大唐西市的遗址,证实了它的真实存在。
这一发现震惊了世人,也成为了西安历史研究的突破。
三、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无声镜子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历史博物馆之一,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西安兵马俑等。
然而,在参观博物馆时,游客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镜子里的人似乎没有声音。
经过调查,原来这是因为馆内的镜子都是特制的反射镜,可以使进入镜子的声音被吸收,产生静音效果。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陈列馆内文物的安静和安全。
四、兵马俑的神秘力量西安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的壮丽军事遗迹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
据说在清晨或傍晚,兵马俑会发出奇怪的声音,仿佛战马的蹄声和士兵的军号声。
虽然科学家尚未找到合理的解释,但这种神秘力量的存在给人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好奇。
五、唐代长安城的定位唐朝时期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和繁荣的商业。
然而,随着唐朝的灭亡,长安城的位置逐渐被遗忘,直到20世纪初,有一位德国考古学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地形分析,确定了长安城的大致位置,并进行了挖掘。
提起大唐西市作为一个生活在西安的人可能都有耳闻

我眼中的大唐西市提起大唐西市作为一个生活在西安的人可能都有耳闻,它是西安这座城市的一张展新名片,更是我生活所在地莲湖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看着眼前这气势宏伟,热闹繁华的大唐西市,你可知道过去的这里吗?听爸爸妈妈说曾经的这里是一个外来人口密集,小商小贩生活的城中村。
以前的这里空气污浊,环境脏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这里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莲湖区政府下大力气,下定决心要改变这里人们的生活环境,要在这里恢复起唐朝的西市,要让大唐雄风,丝绸之路再次展现在世人眼里。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就能成功,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梦想改造这里,要让唐朝的西市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时间,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以前那一座座黑暗,密集的炮楼似的房子会化身为一座座端庄,气宇轩昂的仿唐建筑,人们会住在宽敞明亮的高层里,享受着花园、绿地、喷泉带来的惬意。
气势宏伟的广场,历史悠久的博物馆,应有尽有的超市,五星级的宾馆酒店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友人。
夜晚的大唐西市灯火通明,一座座仿唐建筑一棱一角都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在深蓝的天空下,漫步在这宏伟的建筑群中仿佛梦回大唐。
我的家就在大唐西市旁,每看到一个繁荣的西市,一个人来人往的西市,一个热闹非凡的西市,我的心无比高兴,这就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再现这就是整个莲湖的缩影,通过这,我看到了莲湖未来的光景。
大唐西市最吸引我的,就是大唐西市博物馆。
这座造型独特,气势恢宏,环境优美,功能齐备的博物馆时时刻刻吸引着外来游客。
里面的珍藏品更是夺人眼目,陈列着精美神秘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陶瓷器,千姿百态的陶俑,璀璨夺目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的丝绸,巧夺天工的玉器,还有大量的货币,墓志,宗教,建筑类文物充盈库藏。
每当徘徊在这历史文物前,总是忘记时间,忘记自我,思绪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浮想联翩。
莲湖的核心是唐朝文化,莲湖的精髓是大唐风采。
丝路风情街是这一点最好的见证。
大唐西市博物馆简介

大唐西市博物馆简介
大唐西市博物馆简介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建于唐长安西市遗址上的中国首座民营遗址类博物馆,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览区面积0.8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面积0.25万平方米。
馆藏文物两万余件,以西市遗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二十年来精藏文物为主,上起商周,下迄明清,跨越绵绵三千余载。
精美神秘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陶瓷器,千姿百态的陶俑,璀璨夺目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的丝绸,巧夺天工的玉器,还有大量的货币、墓志、宗教、建筑类文物充盈库藏,为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唐西市博物馆设有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特别展览等完备的陈列展览体系,集历史、艺术、民俗、藏友收藏等内容为一体,常看常新。
这座造型独特、气势恢宏、环境优美、功能齐备、服务一流的新型博物馆必将成为西安市又一重要地标性建筑、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场所、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基本陈列《丝路起点盛世商魂》展出了唐代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车辙遗迹和部分出土文物,介绍了历史上西市的概貌、交易品类、商业文化和繁华胜景;专题展览《丝绸之路“百工”体验》为您演绎了几种古代丝路上的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临时展览是一个文物交流与展示的场所,将陆续推出反映丝路文化、唐代商业文化及不同主题的各类展览;特别展览《馆藏文物精品》将让您近距离鉴赏文物,领略古器物之美,精彩的陈列展览让您如身临其境。
弹指千年,沧海桑田,徜徉大唐西市虽当年的繁华已逝,但美好的记忆永驻,
在这里,您将跨越时空,回到盛世长安,重睹西市风采。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作者:来源:《收藏界》2016年第05期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建于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之上,以反映丝绸之路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主题的中国首座民办遗址类博物馆,占地2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面积2500平方米。
馆藏文物两万余件,以西市遗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二十年来精藏文物为主。
典雅神秘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陶瓷器,千姿百态的陶俑,璀璨夺目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的丝绸,巧夺天工的玉器,还有大量的货币、墓志、宗教、建筑类文物充盈库藏,为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唐西市博物馆始终围绕宣传丝路文化这一主题开展陈列、收藏、科研、教育等活动。
陈列展览体系完备,分为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特别展览,艺术空间等五个部分,集历史、艺术、民俗、藏友收藏等内容为一体。
开馆六年来先后举办过数十个专题和临时展览,令观众常看常新,不但宣示了隋唐西市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更加提升了大众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多做贡献的信心。
博物馆馆舍建筑造型独特、气势恢宏、功能齐备,曾获中国建筑协会颁发的“建筑工程鲁班奖”;周边环境优美高雅、舒适便利;参观服务周到;社会教育项目多样,获得社会广泛赞誉。
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西安市重要的文化旅游项目之一,观众了解隋唐丝路文化、商业文化,进行学习、交流、收藏活动的重要场所,开展社会教育、展示传播古都西安悠久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
三彩陶埙唐代高3.45厘米宽3.6厘米西市遗址出土,大唐西市博物馆陈列。
陶埙为胡人头状,内腔空,头顶和两颊处共有三个小孔。
胡人为披发,深目高鼻,颧骨较突出。
面部施三彩釉,以绿釉为主,其他地方未施釉。
以胡人形象制成乐器充分表明唐代海纳百川的文化取向。
彩绘胡人骑驼唐代通高85厘米驼长76厘米胡俑头戴尖头毡帽,浓眉,深目高鼻,八字胡须,身穿红色翻领胡服,黑色长裤,足蹬尖头靴,双手作持缰控驼状,双腿紧夹坐于驮囊之上,上饰兽头,两侧挂物。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唐代墓志中的折冲府考

( T a n g We s t e n r Ma r k e t Mu s e u m, Xi ’ a n 7 1 0 0 6 8 , S h a a n x i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Th e c o l l e c t i o n of e pi t a p hs i n Ta ng We s t e r n Ma r k e t M us e um i s mo r e t h a n 4 0 0 wi t h 6 8 pl a c e na me s o f Zh e c h o n g Pr e f e c t u r e . The r e a r e 2 6 pl a c e na me s t h a t d o n o t a p p e a r i n t h e Ge o g r a ph y Re —
ha ve a n i m po r t a n t h i s t o ic r a l v a l ue .
Ke y wo r d s : Zh e c h o n g P r e f e c ur t e i n t h e T a n g Dy n a s y; t an T g We s t e n r Ma r k e t Mu s e u m; e p i t a p h
上 占有 重要 地位 。府兵 的基层 组 织泛 称 军府 。军府 由 于 唐 折 冲府 数 与 分 布 情 况 及 相 关 问题 与研 究 唐
的长 官 隋初 为 骠 骑 将 军 , 军 府 即称 骠 骑 府 。 隋炀 帝 史 、 特 别 是 兵 制 史有 重 要 关 系 , 为此 , 清代 道光 年 问 改骠 骑 将 军 为 鹰 扬 郎 将 , 军 府 随 之 改 称 鹰扬 府 。 入 劳 经原 、 劳格父子 , 清 末 至 民 国初 年 的罗 振 玉 先生 , 唐之后 , 军 府 名称 先 后有 几 次 变更 , 至 贞 观 十 年 以及 民国时 期 的谷霁 光 先 生 , 根据 历史 文 献 , 特别 是 ( 6 3 6 ) , 军 府长官改称 折冲都尉 , 诸 府 统 称 折 冲府 。 新 发 现 的石 刻 资 料 , 相继 对 唐 代 的折 冲府 进 行 了考 关 于折 冲府 的数 目, 各 个 文 献 历 来 说 法不 一 。 《 唐 六 证 , 著有 《 唐 折 冲府 考》 ( 劳 经原 、 劳格 编著 , 以下 简称
大唐西市简介

编辑本段大唐西市博物馆,残迹中看长安盛景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少年行》中描述的盛世一景。金市,就是唐代长安城西市的美誉。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实际起点,西市百业兴旺,各国商品云集,繁华盛极一时。 如今,昔日的辉煌早已湮没,当年的西市到底是什么样子?4月7日,在长安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开馆。馆藏的两万余件文物,以及2500平方米的遗址,让人们再次回味起1300年前的西市风光。
编辑本段大唐西市博物馆
2010年4月7日,国内首座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遗址类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它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和西市历史文化的主题博物馆,也是唯一在唐代长安城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原真性保存“西市遗址”的博物馆。 计有“十字街”、“道路车辙”、“石板桥”、“房基”、“水沟”等多处遗址,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展出面积8000平方米,遗址保护面积2500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余件,具有完备的陈列展览体系,集历史、艺术、民俗、收藏等各类陈列展览及主题活动于一体,是西安市的重要地标性建筑与公众活动场所之一。大唐西市博物馆盛大开馆,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大唐西市博物馆开馆汇聚“国际城市客厅”、“中国首家鉴藏主题会所”等十五大亮点,以基本陈列《丝路起点盛世商魂》、专题陈列《丝绸之路“百工”体验》、临时陈列《至尊国礼----丝绸之路沿线友好国家国礼》及特别展览《精品选粹》这四大陈列精彩亮相,近800件(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更有集展、演、销于一体的百工体验展,仿制唐代西市的街坊店铺外景,选择了10种反映丝绸之路和中国传统手工艺门类,如香料珠宝、丝绸刺绣、茶阁卜肆、纸笺书行等,呈献给游客,让游客切实的体验历史、消费历史。
大唐西市博物馆讲解词

大唐西市博物馆讲解词一大唐繁华留胜迹——西市遗址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大唐西市博物馆参观游览“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在唐代长安城西市遗址上建设而成的中国首座民营遗址类物馆,占地15亩,建筑面览万平方米,展览面积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面积2500平方米,藏品达到20000余件,游戏是出土的文物和馆藏文物两大部分构成;展陈总体介绍我馆陈列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和特别展览四部分构成;专题展览为丝路百工体验展,临时展览为不定期展览,特别展览为个人藏品;基本陈列以西识别土和馆藏文物为主,再现唐代西市的繁荣风貌和隋唐盛世的商业道德风范,使我们在了解西市历史的基础上勒戒丝绸文化和唐代的商德遗韵;现在占线我们眼前的是一楼遗址大厅,他被誉为“西安国际客厅”,此后各种历史、艺术、民俗、藏友收藏类的临时展览、特别展览将会在此轮换展出,常看长新;一、唐长安城坊结构图在我们前方的地板上看到的是唐代长安城的城坊结构图;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而建,面积平方公里,是我国古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隋唐坊制度是将贸易区和居住区分开,然后实行统一管理;长安城从一开始就规划了巨大的市场,分别在朱雀大街的两侧,这就是东西两市;其中红色区域就是我们所在的大唐西市;西市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约今天的1600亩;相当于两个半天安门广场;西市市内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大街各两条,平行交叉成“井”字型,将西市分成九个区域,俗称九宫格;西市街宽约16米左右;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楼遗址大厅的宽度;因西市连通着西去丝绸之路的金光门和开远门,除了为百姓提供日常所需外,周围聚居着来自丝绸之路的胡商,更有酒肆、邸店等场所,成为了当时的国际货物贸易交流集散地;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于1959、1960、2006年对西市遗址进行了三次重点考古发掘,获得重要发现;这对了解唐长安城商业和手工业,对探索唐长安城都市生活面貌有很大意义;200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被正式补充到丝路各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名单之中;陕西佳鑫集团出巨资支持了考古发掘,并舍弃商业利益,投资亿元建设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为民营资本从事古遗址保护树立了典范; 二、丝绸之路地形图在大厅的有墙壁上方我们看到的是目前国内文化信息量最大的丝绸之路地形图; 首先,“丝绸之路”是以运送丝绸为主的商路,这是它命名的主要理由;据专家考证,早在2000年前,罗马贵族就偏爱来自东方中国比黄金还珍贵的丝绸服饰,直到汉代,丝绸都只有中国出产,这大大刺激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欧洲的黄金源源不断的沿着这条路流入中国的汉地,汉朝因此也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早有企及的黄金时代,丝绸成了那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商品,听到这里,您可能会明白,将一条商路以丝绸命名而不是其他商品的缘由和基本而牢固的内涵; “丝绸之路”有几条大致的路线,张骞两次凿空西域,形成了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这幅示意图上主干线的中路即为张骞当年行走的路线;从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跨过黄河到甘肃武威,进入河西走廊,再沿上千公里的河西走廊到达敦煌,这是河西走廊的西端;也是丝绸之路中国段一个重要的节点;说它是节点,是因为在敦煌大路被分成两条,向西北方向,出鼎鼎大名的玉门关进入新疆境内,沿天山山麓也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沿,到高昌即今天的吐鲁番,再到龟兹即今天的库车,然后到疏勒即今天的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大宛也就是今天哈萨克斯坦的费尔干那盆地,这就是丝绸之路的北线;而从敦煌出发另一个着名关口为阳关,大家都很熟悉,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一首送别诗,叫送元二使安西,诗中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的阳关可能就是这个阳关;从阳关进入今天的新疆境内,穿越白龙堆沙漠,从一望无际的罗布泊旁经过,眼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经楼兰即今天的鄯善、于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然后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大月氏即今天的阿姆河中部,这就是汉代丝路的南线;两汉以后,原来的南线没有变还是南线,但原来的北线却变成了中线,为什么呢原来,沿天山以北的北线更北,就称为北线,而汉代的北线只好退居中线了;三条线在大宛的木鹿也就是今天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马里,汇合在一起继续向西延伸,一直经过安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到达西亚的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也就是地中海的东岸;这些,就被认为是丝绸之路的干线或基本线路,从长安算起,大约有7000公里,这也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陆上丝绸之路的里程;在唐代,实际还有其他的线路构成丝绸之路的铺线,除陆上丝绸之路外,还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但这种提法出现较晚,具体的起始点也各有不同,但是不论是哪个起点都不能代表中国;而我们知道,汉唐时中国的首都都是长安,货物起运、使节出访都是从长安开始的,经海上丝路运来的货物最终也大都运到了长安,所以,也有人将海上丝路的终点也算到长安;如果问丝绸之路的起始点是哪里大家都知道是长安,但很少人知道大唐的西市才是丝绸之路的确切出发点附近;西市地处城西,与开远门外西去的大道,也就是着名的“丝绸之路”近在咫尺,由于西市是但是中国最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大批商品在这里集中,然后车载驼运输往西域,因此,如果说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路,那西市就是商路所运输商品的源头;以西市为商品源头,丝路为运输干线,二者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物流体系,没有西市,丝路无货可运就不能称为古代最着名的“商路”;反之,没有丝路,西市的商品也无法向远方异于流传;这好比现在的自来水管和水源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西市应当被视为丝路真正的起点;三、西市东北“十字街”“排水沟道”“道路与车辙”遗址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西市遗址进行较大规模发掘时,在东北方向清理出的部分街道路面;经过发掘,揭露出一处保存较好的十字街遗址,即东北十字街;在十字街处还发现一处石板桥,是解决跨过水渠的交通设施;这处石板桥东西长米,南北宽米,桥面的石板比较厚,为的是能承受很重的重量;西市每天车水马龙,商旅行人络绎不绝,交通流量是很大的,汉代的班固形容汉长安城市场的热闹情景是“人不得顾,车不得旋”,意思是车挤得无法调头,人多得无法照看,唐朝的西市比汉代市场繁华多了,拥挤程度也必然更甚,所以桥梁必须要做得很结实;石板虽然很大,但为了保险,两块石板之间又有铁卡固定,将两块石板连成一个整体;这种铁卡设计很巧妙,不但非常牢固,而且简单易制,在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那样的大型工程中也有使用;文献记载唐代还引水渠入西市,其漕渠连通终南山,并通渭河;又有永安渠经西市之东侧;这些水渠即通水运,有解决供水,为西市的繁荣的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现在,经过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水井还有水渠遗址,证明当时西市却有水陆交通;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水渠下部两侧各有数块石条或石板衬托,做工非常考究;在考古发掘中还发现土筑和砖砌两类排水沟道;土筑水沟较早,沟宽米,沟壁附有木板,木板之外竖有立柱,以防沟璧坍塌;砖砌水沟属于唐晚期,是在早期沟的上面改建或移位而建,沟底宽约米,沟口残存米,沟深米,发掘长度30米,钻深得知延长250米还不到尽头;2006年考古钻探,发现永安渠往北流经西市的东部,并沿西市南大街北侧向西又伸出一段长约140米、宽米、深6米的支渠;这是供应西市一般用水的来源;在西市南大街东端路南进行的发掘工作中,发现有上中下三层路面;第三层路面,距地表—米,保存较好,底部填石子后再经夯打,形成极坚硬的路面;路宽16—18米,车马道宽14米,路两侧又各有一条宽30厘米、截面呈半圆形的明沟,明沟外侧还有一米宽的人行道;在路面上发现有若干条车辙遗迹,宽度约为米,与皇宫大明宫/兴庆宫石门槛上车辙宽度相当;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唐朝继承了秦、汉时的制度,规定必须“车同轨”:路上隔一段铺一条石门槛,门槛上开有两道石槽,合乎规定的车可以顺利通过,而宽窄不合的车就无法通过,这其实也就是早期的国家标准化制度;由此可见西市同皇宫一样是实行车同轨制度的;这一段路面居于唐文化层最下面,也就是盛唐时期路面;道路坚实、车辙明显,使我们可以遥想当年行人如轵、车水马龙的盛况; 西市遗址的三次考古发掘,不但发现了十字街、石板桥、沟渠、水井和车辙遗迹,还发现了散水、房址、灶址、柱础、砖瓦等建筑遗迹和建筑材料,以及陶瓷、三彩器等大量生活用具,是我们了解唐代西市的重要实物资料; 四、遗址出土文物1、石臼、石杵:是古时人们加工食粮的工具;将收获的稻米放入臼中,用石杵把稻米外面的糠皮去除,这样做出的饭食,不但口感细腻,而且利于人体吸收;西市的一些手工业加工,也需要捣碎原料;像染料、食料等; 2、大磨盘、石碾:西市有不少的食店,卖各种炊饼,石磨石碾就是粮食加工工具;他是将原食加工成细粉精料,以备做食物之用; 3、白石莲花石座:莲花柱础是支撑柱子用的建筑材料,莲花图案意义重大,一则表示建筑等级之高,二则可能建筑与佛教有关,总之不是一般人随便用的;莲花台座上面可能安放佛像,但也可能是建筑材料的底座;二万里丝路由此而起——西市概况西市,早在汉代首都长安就已经有了这个名字,唐代继续这样叫,另一个原因,是长安城中还有一个大市场,位置在城东,所以叫西市,是与东市相对的;其实,东西两市本来都有自己的正式名字,东市叫“都会市”,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员;西市叫“利人市”,是当时丝绸之路起点和终点;老百姓和来自丝绸之路的中亚粟特和胡商在这里建立了胡姬酒肆、绢行、粥行等,外销货物也在这里购买启运,外域货物在这里卸货销售,可以说是,商铺林立,百业兴旺;所以西市素有“金市”之誉; 1、骨料骨簪、骨饰原料、骨梳2006年考古发掘发现,西市西大街中部偏南的东侧不远处,不仅出土了一些精美的骨器,还发现有相关加工骨器的遗址等;专辑推断,此处可能是西市一处加工、制造和出售骨器的骨器店铺遗址; 2、带字砖西市遗址出土很多带字砖和手印砖意义重大;这反映了当时的责任制:这种做法从战国时期就有了,即制成的砖背后有刻字或手印;谁做的砖就要刻上谁的名字,而不识字的就按上手印;这块砖一旦有了质量问题,刻名字或按手印的人就要承担责任;由于这种责任制简单明了,所以,在制作时谁也不敢马虎大意,使制成的砖的质量很高; 3、兽面砖兽面砖上面印有兽面,取吉祥如意和辟邪的用意,寄托了人们希望建筑长久平安的愿望; 1、三彩胡人牵驼俑:有了畅通的交通大道,大批胡人来到中国才成为可能;事实上,长安那么多胡人,绝大多数都是沿着陆路交通也就是“丝绸之路”进来的,通过其他渠道进来的只是一小部分;从历史情况看,从事贸易的商人是丝路上来来往往的主要成员,这件三彩胡人牵驼俑佣刻画了胡商提缰启程的形象; 2、骆驼俑:唐代中外交流频繁,在西行的丝绸之路上,吃苦耐劳的骆驼是当时最得力的远输能手,骆驼有双峰驼和单峰驼之分,产于阿拉伯,北非和印度等地;唐代雕塑作品中大的双峰驼居多;这件双峰驼间还搭挂有驮囊,两侧挂物;可见当时丝路贸易交流繁盛; 西市管理唐政府对东、西两市的商业活动,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当时的专门管理机构叫“市局”和“平准局”;市局和平准局对上市货物的质量、价格、交易是否公平,都要检查;不同的商品按行设肆,即有利管理,也便于买卖;如果买卖奴婢、牛马,还要公验立券;这些规定对商品交易的正常进行起了保障作用; 1、开市鼓,闭市钲;唐政府对两市交易的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史料记载西市每天中午12时击鼓三百声表示开市,日落前1小时40分钟击鼓三百声表示散市;因为开始前要准备散市后要善后,所以开市、闭市时间应是每日正式交易时间;唐时对长安坊、市进行封闭式管理,西市东西南北四面各开有两门,每门均有门吏管理,按时开闭;开市、闭市时间与市门开闭时间是有区别的;所以在这里您看到的这两件文物分别就是代表开市和闭市的鼓和钲;2、度量衡管理方面;凡在市场交易中使用的度量衡器,都要用官方定的器皿并且要按时校对,官府用印之后,才可以使用;不合规定的要负法律责任;对私自制造度量衡器者也要严格处罚;这件铜称的盘直径,高,盘的口沿上有三个均匀分布的铜环;秤杆长,但是没有星码,期间铸有圆环,与三条锁状链条相接,在链条的末端有挂钩,正好勾在盘口的三环之上;这杆秤可以说是为研究唐代的度量衡制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历史故事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文物馆之一,位于西安市,坐落于
千年古都的核心地带。
博物馆内珍藏着大量精美的文物,展示了大唐
时期的辉煌历史与独特文化,让人们深入了解这个繁荣时代的方方面面。
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到25年前,当时西安公园的西北角
还是一片废弃的工地。
为了挖掘大唐时期的文物并向世人展示,当地
政府决定兴建这座博物馆。
经过多年的筹备和建设,大唐西市博物馆
于1996年正式开馆,成为西安市的新地标。
博物馆内的展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大唐时期的各个方面。
首先,
馆内汇集了大量唐代的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如传世的《洛神赋图》和《乾元图》,这些作品展现了唐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不仅在国
内享有盛誉,也受到国际艺术爱好者的高度赞扬。
其次,大唐西市博物馆还展示了大量的器物和装饰品,如瓷器、
玉器、金银器等。
这些物品精致绝伦,彰显了唐代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其中,青花瓷器尤为突出,成为唐代瓷器艺术的代表,经久不衰。
此外,博物馆还特别强调了唐代的科技与制造业发展。
在大唐时期,西市是一座繁忙的商业城市,工匠们创造了许多优秀的科技产品,如指南车、千里镜等。
这些科技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唐西市博物馆在展示文物的同时,也重视教育与交流活动。
博
物馆组织各类讲座、研讨会以及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的学者
和游客。
此外,博物馆还注重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开展大量寓教于
乐的活动,让年轻人在游览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大唐西市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一座文化瑰宝,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繁荣和辉煌。
它通过丰富的展品、多样的活动,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为今天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同时,它也教育和启发着人们,让我们反思历史,珍视现在,共同创造
未来。
每一件文物都凝结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它们的存在值得我
们细细品味,让我们深入了解和尊重历史,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