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市博物馆讲解1

合集下载

民办博物馆发展相关文化产业的探索——以大唐西市博物馆为例

民办博物馆发展相关文化产业的探索——以大唐西市博物馆为例
化 产 业 发 展 的 历 响 , 已形 成 品 牌 效 应 。 史机 遇 ,如 何 利 用 博 物 馆 的 资 源 优 势 ,将 其 转 化 为 大 唐 西 市 博 物 馆 是 大 唐 西 市 文 化 产 业 项 目 的
观 众 的 认 可 和 市 场 的 发 展 ,进 而 促 进 博 物 馆 的 长 远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及 文 化 核 心 , 是 大 唐 西 市 文 化 事 业 发 展 , 是 当 前 我 国博 物 馆 面 临 的 重 要 课 题 。尤 其 是 的 灵 魂 和 载 体 。 占地 2 0 亩 ,建 筑 面 积 达 3 . 5 万 平 方
经 费、政 策 、 不 同待 遇 等 是 制 约 民 办博 物 馆 发 展 的 难题 ; 边 缘 化 则是 制 约 民 办 博 物 馆 发 展 的
尴 尬 。 民 办博 物 馆 发 展 文 化 产 业 必 须 坚持 把握 行 业特 色、 发掘 市 场 、 资 本 运 营 、 标 新 立 异 等 原
文 促商 ” ,走 出了一条政 府 主导 、科学规 划 、市场 年 大 唐 西 市 博 物 馆 被 国 家 文 物 局 评 为 国 家 二 级 博 物
运 作 、企业 支 撑 的运 营 路径 。连 续举 办 的 西 市 春节 文 化 庙会 ” ; “ 大唐 馆从 而成 为 中国首座 民办 国家二 级博物 馆 。 大 唐 西 市 博 物 馆 在 获 得 良好 社 会 效 益 的 同 时 ,
民办博物 馆如 何在 坚持 公益性 第一 的前提 下 以市场 米 。 总 投 资 3 . 2 亿 元 ,从 2 0 0 6 年 遗 址 发 掘 、博 物 馆 化运 作 的模式 发展相 关文 化产 业 ,在激 烈的竞 争 中 筹 建 f 1 ] 2 0 1 0 年4 月 7日正 式 建 成 对 外 开 放 至 今 ,始

十三朝古都不仅仅有古建筑,看看西安现代地标性建筑

十三朝古都不仅仅有古建筑,看看西安现代地标性建筑

十三朝古都不仅仅有古建筑,看看西安现代地标性建筑十四运进入倒计时,由西安国际会议中心、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奥体中心组成的西安“三中心”,在今年完美呈现,其内部肯定也少不了西安元素的融入。

西安主会场关键设计元素:西安城墙、唐代玉器和铜镜国际会议中心外立面采用天然石材,石质墙体则突出了西安古城墙的金属元素,整体设计风格以现代的建筑语言诠释并回应了西安古城墙及城市肌理。

会议中心里的“西安细节”还体现在灯具造型上为。

圆桌会议室主会场顶部灯具造型以唐代玉器饰样为主题,灯具表面纹样隋唐结合唐代铜镜,八出葵花形,半圆钮,左右上下四朵莲花,寓意“连(莲)年有余”,体现“合作共赢”的主题。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关键设计元素:兵马俑铠甲、青铜器纹理、大雁塔线条、唐代宝花纹、西安古城门西安国际内部会展中心的内部建筑设计延续建筑设计“千年古都与现代设计共创共生”理念,设计师以现代简约笔法,打造简洁明快、艺术化的空间社会风气,为主题的活动举办提供了灵活的场景空间。

细心的话可以发现,古建筑结构、兵马俑铠甲、大雁塔、青铜礼器等石家庄传统文化元素,都在会展中心内部予以重构体现。

在会展中心会议楼的公共走廊及U形廊,天花板以双曲面铝板错西安兵马俑铠甲肌理,通过外型变化出空间丰富的空间层次。

以青铜礼器纹理精雕的古铜二百九十三门则提炼自大雁塔轮廓线条,并重新组合成折面的暖灰色墙布硬包,别具一格庄重氛围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吸音效果。

会展中心全体会议楼一层宴会厅情节于细节处彰显千年古都“万物殷富·礼遇八方”的厚重底蕴。

其门头引入烫印软包,提取西安自古特色风景符号进行画面创作。

地面提取唐代宝花纹元素纹样,中心由八瓣主花,四边由四叶形花纹包围,其整体造型反映了通过丝绸之路引入中国的西亚与表演艺术中亚的艺术传统。

会展中心展览馆登录展馆大厅气势恢弘,已经形成展览各馆的制高点。

展厅底座设计为石材立面,隐喻西安昆明古城墙的形式语言;展厅侧门采用高耸采用的金属门框,以现代设计再现城门这一主题。

大唐西市博物馆文创雪糕打卡文案

大唐西市博物馆文创雪糕打卡文案

大唐西市博物馆文创雪糕打卡文案
(原创版)
目录
1.大唐西市博物馆简介
2.文创雪糕的设计与特点
3.大唐西市博物馆文创雪糕的意义
4.如何进行打卡
正文
【大唐西市博物馆简介】
大唐西市博物馆位于我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家以唐代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该馆通过丰富的文物、史料、艺术作品等形式,展示了唐代的繁荣与辉煌。

作为西安市的重要文化景点,大唐西市博物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文创雪糕的设计与特点】
近期,大唐西市博物馆推出了一款独特的文创雪糕。

这款雪糕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唐代的文化元素,将古代的繁华与现代的创意相结合。

雪糕的造型独特,色彩丰富,口感细腻。

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唐代文化氛围。

【大唐西市博物馆文创雪糕的意义】
大唐西市博物馆文创雪糕的推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款美味的消暑食品,还为传承唐代文化、推广西安旅游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款雪糕成为了游客打卡的网红美食,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进行打卡】
为了更好地展示大唐西市博物馆文创雪糕的魅力,游客可以在参观博
物馆时,购买雪糕并在馆内拍摄与雪糕的合影。

可以将照片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与朋友分享这次有趣的打卡经历。

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大唐西市博物馆的魅力。

西安市内最值得参观的博物馆(盘点西安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西安市内最值得参观的博物馆(盘点西安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西安市内最值得参观的博物馆(盘点西安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每到一个地方,一定会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一来,博物馆汇聚古今精华,让人增长见识二来,博物馆通常免费开放,能节约开支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亲眼看到许多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宝物它们展示着不同历史背景中的文化内涵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13个王朝先后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古城墙等等共同勾勒出动人的“长安情结”在这片文化宝地上,也发掘出大量的珍宝漫游博物馆奇妙之旅吧!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代酒器,国之重宝。

玛瑙杯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

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得上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

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

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

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银罐外观大口短头,罐腹圆鼓,喇叭形圈足,底部为圈足,罐体为纯银锤击成型,花纹平錾,鱼子纹地,纹饰鎏金。

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主体、周边环绕折枝花,组成两组均衡式圆形图案,鹦鹉展翅于花丛间,灵动可爱,栩栩如生。

其余空白处则以单株折枝点缀,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精美的一件。

透过这种银罐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水平,同时它那圆浑饱满的造型和丰富的装饰题材,也是唐代审美时尚、精神面貌的一种折射。

皇后玉玺玉印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无任何受沁现象。

玺体为正方形,钮为高浮雕的匐伏之螭虎,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耳后耸,尾部藏于云纹之中,背部阴刻出一条较粗的随体摆动的曲线。

大唐西市博物馆简介

大唐西市博物馆简介

大唐西市博物馆简介
大唐西市博物馆简介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建于唐长安西市遗址上的中国首座民营遗址类博物馆,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览区面积0.8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面积0.25万平方米。

馆藏文物两万余件,以西市遗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二十年来精藏文物为主,上起商周,下迄明清,跨越绵绵三千余载。

精美神秘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陶瓷器,千姿百态的陶俑,璀璨夺目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的丝绸,巧夺天工的玉器,还有大量的货币、墓志、宗教、建筑类文物充盈库藏,为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唐西市博物馆设有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特别展览等完备的陈列展览体系,集历史、艺术、民俗、藏友收藏等内容为一体,常看常新。

这座造型独特、气势恢宏、环境优美、功能齐备、服务一流的新型博物馆必将成为西安市又一重要地标性建筑、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场所、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基本陈列《丝路起点盛世商魂》展出了唐代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车辙遗迹和部分出土文物,介绍了历史上西市的概貌、交易品类、商业文化和繁华胜景;专题展览《丝绸之路“百工”体验》为您演绎了几种古代丝路上的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临时展览是一个文物交流与展示的场所,将陆续推出反映丝路文化、唐代商业文化及不同主题的各类展览;特别展览《馆藏文物精品》将让您近距离鉴赏文物,领略古器物之美,精彩的陈列展览让您如身临其境。

弹指千年,沧海桑田,徜徉大唐西市虽当年的繁华已逝,但美好的记忆永驻,
在这里,您将跨越时空,回到盛世长安,重睹西市风采。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作者:来源:《收藏界》2016年第05期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建于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之上,以反映丝绸之路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主题的中国首座民办遗址类博物馆,占地2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面积2500平方米。

馆藏文物两万余件,以西市遗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二十年来精藏文物为主。

典雅神秘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陶瓷器,千姿百态的陶俑,璀璨夺目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的丝绸,巧夺天工的玉器,还有大量的货币、墓志、宗教、建筑类文物充盈库藏,为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唐西市博物馆始终围绕宣传丝路文化这一主题开展陈列、收藏、科研、教育等活动。

陈列展览体系完备,分为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特别展览,艺术空间等五个部分,集历史、艺术、民俗、藏友收藏等内容为一体。

开馆六年来先后举办过数十个专题和临时展览,令观众常看常新,不但宣示了隋唐西市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更加提升了大众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多做贡献的信心。

博物馆馆舍建筑造型独特、气势恢宏、功能齐备,曾获中国建筑协会颁发的“建筑工程鲁班奖”;周边环境优美高雅、舒适便利;参观服务周到;社会教育项目多样,获得社会广泛赞誉。

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西安市重要的文化旅游项目之一,观众了解隋唐丝路文化、商业文化,进行学习、交流、收藏活动的重要场所,开展社会教育、展示传播古都西安悠久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

三彩陶埙唐代高3.45厘米宽3.6厘米西市遗址出土,大唐西市博物馆陈列。

陶埙为胡人头状,内腔空,头顶和两颊处共有三个小孔。

胡人为披发,深目高鼻,颧骨较突出。

面部施三彩釉,以绿釉为主,其他地方未施釉。

以胡人形象制成乐器充分表明唐代海纳百川的文化取向。

彩绘胡人骑驼唐代通高85厘米驼长76厘米胡俑头戴尖头毡帽,浓眉,深目高鼻,八字胡须,身穿红色翻领胡服,黑色长裤,足蹬尖头靴,双手作持缰控驼状,双腿紧夹坐于驮囊之上,上饰兽头,两侧挂物。

大唐西市简介

大唐西市简介
在唐朝长安有东市(今西安交大一带)和西市(今劳动南路附近)两大市场,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少数人群,而西市则是大众化、平民化,有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当时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根据权威机构调查,也是迄今 大唐西市
编辑本段大唐西市博物馆,残迹中看长安盛景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少年行》中描述的盛世一景。金市,就是唐代长安城西市的美誉。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实际起点,西市百业兴旺,各国商品云集,繁华盛极一时。 如今,昔日的辉煌早已湮没,当年的西市到底是什么样子?4月7日,在长安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开馆。馆藏的两万余件文物,以及2500平方米的遗址,让人们再次回味起1300年前的西市风光。
编辑本段大唐西市博物馆
2010年4月7日,国内首座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遗址类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它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和西市历史文化的主题博物馆,也是唯一在唐代长安城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原真性保存“西市遗址”的博物馆。 计有“十字街”、“道路车辙”、“石板桥”、“房基”、“水沟”等多处遗址,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展出面积8000平方米,遗址保护面积2500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余件,具有完备的陈列展览体系,集历史、艺术、民俗、收藏等各类陈列展览及主题活动于一体,是西安市的重要地标性建筑与公众活动场所之一。大唐西市博物馆盛大开馆,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大唐西市博物馆开馆汇聚“国际城市客厅”、“中国首家鉴藏主题会所”等十五大亮点,以基本陈列《丝路起点盛世商魂》、专题陈列《丝绸之路“百工”体验》、临时陈列《至尊国礼----丝绸之路沿线友好国家国礼》及特别展览《精品选粹》这四大陈列精彩亮相,近800件(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更有集展、演、销于一体的百工体验展,仿制唐代西市的街坊店铺外景,选择了10种反映丝绸之路和中国传统手工艺门类,如香料珠宝、丝绸刺绣、茶阁卜肆、纸笺书行等,呈献给游客,让游客切实的体验历史、消费历史。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所见唐代进士史料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所见唐代进士史料

作为科举制度研究的基础,科举人物史料的搜集、整理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的工作。

从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到清人徐松的《登科记考》,再到如今以孟二冬老师为代表的现代科举制度的研究者们,都在补录、搜集、整理科举人物史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据统计,唐五代时期科举及第人物大约为3万人左右,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录载3千余人,今人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增补1500余人。

唐代科举及第人物的增补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程,需要一代代学者的继续努力。

由胡戟、荣新江两位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的《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提供了一些未见史书记载的科举及第者的生平事迹史料,值得关注。

一、新见及第年份可考之进士1.李愻,《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第235页,嗣子助篹并书,大和三年六月十八日《唐故洪州高安县令李府君墓志铭并序》:“……高祖讳博义,蜀王中子……曾祖讳玄弁……祖讳慎名……父讳自下。

公最长……至宝历(历)二年,为知己荐引,登进士第。

”按:李愻唐宝历二年(826)登进士第,未见史载,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第48页卷二考云:“《千唐》(523)神龙二年(706)正月二十一日,《大唐故使持节毫州诸军事毫州刺史李(愻)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愻,字纳言,赵郡元氏人也……弱冠明经及第,调补梓州飞鸟尉。

”据此二者属同名登第者。

2.程旭,《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第262页,《唐故广平程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旭,字昭晋,广平人也。

曾祖讳绍之,潞州长子县丞。

王父讳志烈,唐州刺史。

父讳迅,试太子通事舍人。

公即舍人之次子也。

……举进士十上,两败策试。

大中四年及第……大中七年九月廿日,殁于履顺里之私第,享年卌有八。

”按:程旭,唐朝大中四年(850)及第,未见史载。

3.崔文龟,《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第267页,元璐述,大中十三年四月十一日《唐故乡贡进士博陵崔君墓志铭并叙》:“君讳文龟,字昌九,曾大父太子洗马讳嵛。

大父湖州司马、赠亳州刺史讳昶,显考尚书都官员外郎、处州刺史讳周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唐西市博物馆讲解词(一)大唐繁华留胜迹??西市遗址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大唐西市博物馆参观游览。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在唐代长安城西市遗址上建设而成的中国首座民营遗址类博物馆,占地15亩,建筑面览2.0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0.8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面积2500平方米,藏品达到20000余件,游戏是出土的文物和馆藏文物两大部分构成。

(展陈总体介绍)我馆陈列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和特别展览四部分构成。

专题展览为丝路百工体验展,临时展览为不定期展览,特别展览为个人藏品。

基本陈列以西识别出土和馆藏文物为主,再现唐代西市的繁荣风貌和隋唐盛世的商业道德风范,使我们在了解西市历史的基础上勒戒丝绸文化和唐代的商德遗韵。

现在占线我们眼前的是一楼遗址大厅,他被誉为"西安国际客厅",此后各种历史、艺术、民俗、藏友收藏类的临时展览、特别展览将会在此轮换展出,常看长新。

一、唐长安城坊结构图在我们前方的地板上看到的是唐代长安城的城坊结构图。

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而建,面积83.1平方公里,是我国古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隋唐坊制度是将贸易区和居住区分开,然后实行统一管理。

长安城从一开始就规划了巨大的市场,分别在朱雀大街的两侧,这就是东西两市。

其中红色区域就是我们所在的大唐西市。

西市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约今天的1600亩。

相当于两个半天安门广场。

西市市内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大街各两条,平行交叉成"井"字型,将西市分成九个区域,俗称九宫格。

西市街宽约16米左右。

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楼遗址大厅的宽度。

因西市连通着西去丝绸之路的金光门和开远门,除了为百姓提供日常所需外,周围聚居着来自丝绸之路的胡商,更有酒肆、邸店等场所,成为了当时的国际货物贸易交流集散地。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于1959、1960、2006年对西市遗址进行了三次重点考古发掘,获得重要发现。

这对了解唐长安城商业和手工业,对探索唐长安城都市生活面貌有很大意义。

200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被正式补充到丝路各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名单之中。

陕西佳鑫集团出巨资支持了考古发掘,并舍弃商业利益,投资2.1亿元建设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为民营资本从事古遗址保护树立了典范。

)二、丝绸之路地形图在大厅的有墙壁上方我们看到的是目前国内文化信息量最大的丝绸之路地形图。

首先,"丝绸之路"是以运送丝绸为主的商路,这是它命名的主要理由。

据专家考证,早在2000年前,罗马贵族就偏爱来自东方中国比黄金还珍贵的丝绸服饰,直到汉代,丝绸都只有中国出产,这大大刺激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欧洲的黄金源源不断的沿着这条路流入中国的汉地,汉朝因此也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早有企及的黄金时代,丝绸成了那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商品,听到这里,您可能会明白,将一条商路以丝绸命名而不是其他商品的缘由和基本而牢固的内涵。

"丝绸之路"有几条大致的路线,张骞两次凿空西域,形成了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

这幅示意图上主干线的中路即为张骞当年行走的路线。

从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跨过黄河到甘肃武威,进入河西走廊,再沿上千公里的河西走廊到达敦煌,这是河西走廊的西端。

也是丝绸之路中国段一个重要的节点。

说它是节点,是因为在敦煌大路被分成两条,向西北方向,出鼎鼎大名的玉门关进入新疆境内,沿天山山麓也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沿,到高昌即今天的吐鲁番,再到龟兹即今天的库车,然后到疏勒即今天的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大宛也就是今天哈萨克斯坦的费尔干那盆地,这就是丝绸之路的北线;而从敦煌出发另一个著名关口为阳关,大家都很熟悉,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一首送别诗,叫《送元二使安西》,诗中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中的阳关可能就是这个阳关。

从阳关进入今天的新疆境内,穿越白龙堆沙漠,从一望无际的罗布泊旁经过,眼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经楼兰即今天的鄯善、于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然后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大月氏即今天的阿姆河中部,这就是汉代丝路的南线。

两汉以后,原来的南线没有变还是南线,但原来的北线却变成了中线,为什么呢?原来,沿天山以北的北线更北,就称为北线,而汉代的北线只好退居中线了。

三条线在大宛的木鹿也就是今天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马里,汇合在一起继续向西延伸,一直经过安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到达西亚的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也就是地中海的东岸。

这些,就被认为是丝绸之路的干线或基本线路,从长安算起,大约有7000公里,这也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陆上丝绸之路的里程。

在唐代,实际还有其他的线路构成丝绸之路的铺线,除陆上丝绸之路外,还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但这种提法出现较晚,具体的起始点也各有不同,但是不论是哪个起点都不能代表中国。

而我们知道,汉唐时中国的首都都是长安,货物起运、使节出访都是从长安开始的,经海上丝路运来的货物最终也大都运到了长安,所以,也有人将海上丝路的终点也算到长安。

如果问丝绸之路的起始点是哪里?大家都知道是长安,但很少人知道大唐的西市才是丝绸之路的确切出发点附近。

西市地处城西,与开远门外西去的大道,也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近在咫尺,由于西市是但是中国最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大批商品在这里集中,然后车载驼运输往西域,因此,如果说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路,那西市就是商路所运输商品的源头。

以西市为商品源头,丝路为运输干线,二者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物流体系,没有西市,丝路无货可运就不能称为古代最著名的"商路";反之,没有丝路,西市的商品也无法向远方异于流传。

这好比现在的自来水管和水源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西市应当被视为丝路真正的起点。

三、西市东北"十字街""排水沟道""道路与车辙"遗址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西市遗址进行较大规模发掘时,在东北方向清理出的部分街道路面。

经过发掘,揭露出一处保存较好的十字街遗址,即东北十字街。

在十字街处还发现一处石板桥,是解决跨过水渠的交通设施。

这处石板桥东西长5.5米,南北宽1.75米,桥面的石板比较厚,为的是能承受很重的重量。

西市每天车水马龙,商旅行人络绎不绝,交通流量是很大的,汉代的班固形容汉长安城市场的热闹情景是"人不得顾,车不得旋",意思是车挤得无法调头,人多得无法照看,唐朝的西市比汉代市场繁华多了,拥挤程度也必然更甚,所以桥梁必须要做得很结实。

石板虽然很大,但为了保险,两块石板之间又有铁卡固定,将两块石板连成一个整体。

这种铁卡设计很巧妙,不但非常牢固,而且简单易制,在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那样的大型工程中也有使用。

文献记载唐代还引水渠入西市,其漕渠连通终南山,并通渭河;又有永安渠经西市之东侧。

这些水渠即通水运,有解决供水,为西市的繁荣的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现在,经过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水井还有水渠遗址,证明当时西市却有水陆交通。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水渠下部两侧各有数块石条或石板衬托,做工非常考究。

在考古发掘中还发现土筑和砖砌两类排水沟道。

土筑水沟较早,沟宽0.3米,沟壁附有木板,木板之外竖有立柱,以防沟璧坍塌;砖砌水沟属于唐晚期,是在早期沟的上面改建或移位而建,沟底宽约1.1米,沟口残存1.2米,沟深0.65米,发掘长度30米,钻深得知延长250米还不到尽头。

2006年考古钻探,发现永安渠往北流经西市的东部,并沿西市南大街北侧向西又伸出一段长约140米、宽3.4米、深6米的支渠。

这是供应西市一般用水的来源。

在西市南大街东端路南进行的发掘工作中,发现有上中下三层路面。

第三层路面,距地表1.8?2.7米,保存较好,底部填石子后再经夯打,形成极坚硬的路面。

路宽16?18米,车马道宽14米,路两侧又各有一条宽30厘米、截面呈半圆形的明沟,明沟外侧还有一米宽的人行道。

在路面上发现有若干条车辙遗迹,宽度约为1.3米,与皇宫大明宫/兴庆宫石门槛上车辙宽度相当。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唐朝继承了秦、汉时的制度,规定必须"车同轨":路上隔一段铺一条石门槛,门槛上开有两道石槽,合乎规定的车可以顺利通过,而宽窄不合的车就无法通过,这其实也就是早期的国家标准化制度。

由此可见西市同皇宫一样是实行车同轨制度的。

这一段路面居于唐文化层最下面,也就是盛唐时期路面。

道路坚实、车辙明显,使我们可以遥想当年行人如轵、车水马龙的盛况。

西市遗址的三次考古发掘,不但发现了十字街、石板桥、沟渠、水井和车辙遗迹,还发现了散水、房址、灶址、柱础、砖瓦等建筑遗迹和建筑材料,以及陶瓷、三彩器等大量生活用具,是我们了解唐代西市的重要实物资料。

四、遗址出土文物1、石臼、石杵:是古时人们加工食粮的工具。

将收获的稻米放入臼中,用石杵把稻米外面的糠皮去除,这样做出的饭食,不但口感细腻,而且利于人体吸收。

西市的一些手工业加工,也需要捣碎原料。

像染料、食料等。

2、大磨盘、石碾:西市有不少的食店,卖各种炊饼,石磨石碾就是粮食加工工具。

他是将原食加工成细粉精料,以备做食物之用。

3、白石莲花石座:莲花柱础是支撑柱子用的建筑材料,莲花图案意义重大,一则表示建筑等级之高,二则可能建筑与佛教有关,总之不是一般人随便用的;莲花台座上面可能安放佛像,但也可能是建筑材料的底座。

二万里丝路由此而起??西市概况西市,早在汉代首都长安就已经有了这个名字,唐代继续这样叫,另一个原因,是长安城中还有一个大市场,位置在城东,所以叫西市,是与东市相对的。

其实,东西两市本来都有自己的正式名字,东市叫"都会市",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员;西市叫"利人市",是当时丝绸之路起点和终点。

老百姓和来自丝绸之路的中亚粟特和胡商在这里建立了胡姬酒肆、绢行、粥行等,外销货物也在这里购买启运,外域货物在这里卸货销售,可以说是,商铺林立,百业兴旺。

所以西市素有"金市"之誉。

1、骨料骨簪、骨饰原料、骨梳2006年考古发掘发现,西市西大街中部偏南的东侧不远处,不仅出土了一些精美的骨器,还发现有相关加工骨器的遗址等。

专辑推断,此处可能是西市一处加工、制造和出售骨器的骨器店铺遗址。

2、带字砖西市遗址出土很多带字砖和手印砖意义重大。

这反映了当时的责任制:这种做法从战国时期就有了,即制成的砖背后有刻字或手印。

谁做的砖就要刻上谁的名字,而不识字的就按上手印。

这块砖一旦有了质量问题,刻名字或按手印的人就要承担责任。

由于这种责任制简单明了,所以,在制作时谁也不敢马虎大意,使制成的砖的质量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