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量差异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2015版
中国药典2015年版

中国药典2015年版维生素Bi素D3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 0。
再取供试品溶液20M注人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应有与对照品溶液相应的维生素〇2主峰或维生素D3主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
【检查】酸值取乙醇与乙醚各15ml,置锥形瓶中,加酚猷指示液5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 lm ol/L)至微显粉红色,加本品2. 0g,加热回流10分钟,放冷,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 lm o l/L)滴定,酸值应不大于2. 8(通则0713)。
装量或装量差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通则0942)检查或照胶囊剂项下装置差异检查法(通则0103)检查,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口服溶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23)。
【含量测定】维生素A取装量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照维生素A测定法(通则0721)项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即得。
维生素D取装量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照维生素D测定法(通则0722)测定。
采用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对照品应与标签所注的相符。
【类别】维生素类药。
【规格】(1)每l g含维生素A 5000单位与维生素D 500单位(2)每l g含维生素A 9000单位与维生素D 3000 单位(3)每l g含维生素A 50 000单位与维生素D 5000单位(4)每粒含维生素A 1200单位与维生素D 400单位(一次性包装)(5)每粒含维生素A 1500单位与维生素D 500 单位(一次性包装)(6)每粒含维生素A 1800单位与维生素D 600单位(一次性包装)(7)每粒含维生素A 2000单位与维生素D 700单位(一次性包装)【贮藏】遮光,满装,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维生素私W eishengsu BxVitamin BiCr,H C1c h3C12 H17ClN4OS- HCI 337.27 本品为氯化甲基-3-[(2-甲基-4-氨基-5-嘧啶基)甲基]-5-(2-羟基乙基)噻唑镣盐酸盐。
中药制剂常规检查技术—重(装)量差异检查法

根据标示装量,查表确定装量差异限度
丸 剂
根据装量差异限度,计算允许装量范围
进行结果判断:供试品装量超过装量差异限度允许范围的不多于2份,且均未超过限度1倍 ,判为合格
三、丸剂装量差异检查
4.应用实例
加味逍遥丸的装量差异检查
批号:2021412
标示装量:6g/袋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装量 6.35 6.28 6.48 6.53 6.17 5.98 6.38 6.12 5.96 6.10
一、方法概述
1.定义 重量差异:药品本身的重量与药品标示重量或平均重量的偏差程度。
重量差异检查:以药物制剂的标示量或平均重量为基准,对药品重量的偏差程度进行检查, 从而评价制剂质量的均一性。
一、方法概述
2.检查对象
《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固体中药制剂的重量差异检查做出明确规定:
根据药品的聚集状态,药品颗粒较集中的应进行重量差异检查,如大蜜丸、浓缩丸、小蜜丸、 滴丸剂、片剂、贴膏剂、栓剂、锭剂和膏药等。
二、胶囊剂装量差异检查
1.简述
胶囊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包装工艺、设备和管理等原因,都会引起胶囊剂的装量差异。本项 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最小包装内药品重量的一致性,保证用药剂量准确。
注意: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胶囊剂,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每粒胶囊的两次称量中,应注意编号顺序以及囊体和囊帽的对号,不得混淆。 在称量前后,均应仔细查对胶囊数。称量过程中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供试品。已取出的
三、丸剂重量差异检查
1.简述
由于丸剂的类型、包装及剂量规格的多样性,《中国药典》规定滴丸、糖丸、蜜丸、水蜜丸、 浓缩丸等应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注意:包糖衣丸剂应在包衣前检查丸芯的重量差异,符合规定后方可包衣,包糖衣后不再检査 重量差异。
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2010年中国药典完整版)

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2010年中国药典完整
版)
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重量差异检查的检验操作。
范围:适用于片剂重量差异的检查操作。
责任:化验部理化检验员、QA、生产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内容:
1、操作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ⅠA。
2、简述:在片剂生产中,由于颗粒的均匀度和流动性,以及工艺、设备和管理等原因,都会引起片剂重量差异。
3、仪器与用具
3.1 分析天平:感量0.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30g 以下的片剂)或感量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30g或0.30g 以上的片剂)。
3.2 扁形称量瓶。
3.3 弯头或平头不锈钢镊子。
4、操作步骤
4.1 取空称量瓶,精密称定重量;再取供试品20片,置此称量瓶中,精密称定。
两次称量值之差即为20片供试品的总重量。
4.2 从已称定总重量的20片供试品中,依次用镊子取出并精密称定重量,得各片重量。
5、记录与结果
5.1 记录与计算
5.1.1 记录每次称量数据。
5.1.2 求出平均片重(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1.3 按下表规定的重量差异限度,求出允许片重范围(m±m×。
QM-835-2装量差异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目的:建立装量差异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范围:检品装量差异的检查。
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职责:质检员、质监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程序:1仪器与用具1.1扁形称量瓶2胶囊剂操作方法:2.1中药胶囊剂2.1.1检查法取供试品1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硬胶囊囊壳用小刷或其他适宜的用具拭净;软胶囊囊壳用乙醚等溶剂洗净,置通风处使溶剂挥尽,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
每粒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凡标示量以某种成分量标示的,应与平均装量相比较)。
2.1.2计算公式m 2=m-m1m2为每粒的内容物装量(g);m 为胶囊壳和内容物的重量(g);m1为胶囊壳的重量(g)。
MX=10X 为平均装量(g);M 为10粒供试品的内容物之和。
2.2化学药胶囊剂2.2.1检查法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硬胶囊囊壳用小刷或其他适宜的用具拭净;软胶囊囊壳用乙醚等溶剂洗净,置通风处使溶剂挥尽,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
2.2.2计算公式m 2=m-m1m2为每粒的内容物装量(g);m 为胶囊壳和内容物的重量(g);m1为胶囊壳的重量(g)。
MX=10X 为平均装量(g);M 为20粒供试品的内容物之和(g)。
3散剂操作方法3.1单剂量分装的检查法3.1.1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的重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
3.2多剂量分装的检查法3.2.1检查法重量法(适用于标示装量以重量计算者),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5个(50 g以上者3个),除去外盖和标签,容器外壁用适宜的方法清洁并干燥,分别精密称定重量,除去内容物,容器用适宜的溶剂洗净并干燥,再分别精密称定空容器的重量,求出每个容器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
如有1个容器装量不符合规定,则另取5个(或3个)复试。
3.2.2计算公式m 2=m-m1m2为每个的内容物装量(g);m 为除去外盖、标签的容器和内容物的重量(g);m1为除去外盖、标签的容器重量(g)。
丸剂重(装)量差异检查的实践报告

丸剂重(装)量差异检查的实践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随着我国制药行业的迅速发展,丸剂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生产操作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设备差异较大以及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等因素,丸剂重(装)量差异问题一直存在。
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法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法操作规程,明确其检查法的操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范围: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法的操作。
责任:质检室主任、化验员。
内容:1简述1.1本法适用于片剂的重量差异检查。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的检查。
1.2在片剂生产中,由于颗粒的均匀度和流动性,以与工艺、设备和管理等原因,都会引起片剂重量差异。
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片重量的一致性,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2仪器与用具2.1分析天平感量0.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30g 以下的片剂)或感量1mg (适用于平均片重0.30g或0.30g以上的片剂)。
2.2扁形称量瓶。
2.3弯头或平头手术镊子。
3操作方法:3.1取空称量瓶,精密称定重量;再取供试品20片,置此称量瓶中,精密称定。
两次称量值之差即为20片供试品的总重量,除以20,得平均片重(m)。
3.2从已称定总重量的20片供试品中,依次用镊子取出1片,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得各片重量。
4注意事项:4.1在称量前后,均应仔细查对药片数。
试验过程中,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供试品。
已取出的药片,不得再放回供试品原包装容器内。
4.2遇有检出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宜另器保存,供必要时的复核用。
4.3糖衣片应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符合规定后方可包衣。
包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4.4薄膜衣片在包衣后也应检查重量差异。
5记录与计算:5.1记录每次称量数据。
5.2求出平均片重(m),保留3位有效数字。
修约至两位有效数字,选择重量差异限度。
m m6结果与判定6.1每片重量均未超出允许片重范围(m±m×重量差异限度);或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均未超出上表中的重量差异限度;或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多于2片,且均未超出限度1倍;均判为符合规定。
6.2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多于2片;或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虽不多于2片,但其中1片超出限度的1倍;均判为不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凡例

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凡例《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凡例总则⼀、《中华⼈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
《中国药典》⼀经颁布实施,其相关内容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使⽤。
《中国药典》由⼀部、⼆部、三部、四部及其增补本组成,药典⼀部收载药材和饮⽚、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制剂和单味制剂等;药典⼆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素、⽣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等;药典三部收载⽣物制品;各部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各论)和通则。
本版药典新增第四部,集中收载药典通则和药⽤辅料,为便于药典使⽤,对部分正⽂(各论)品种常⽤的通则亦列于各部之后。
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三部。
⼆、国家⽣物制品标准由凡例、⽣物制品通则、总论与正⽂(各论)及其引⽤的检测⽅法通则(简称通则)共同构成。
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物制品通则、总论、通则对未载⼊本版药典但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其他⽣物制品国家标准具同等效⼒。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中国药典》进⾏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各论)、⽣物制品通则、总论、通则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规定。
⽣物制品通则是对各论⽣产和质量管理规范的原则性要求。
总论是对某⼀类别⽣物制品⽣产及质量控制的通⽤性技术要求。
四、凡例、⽣物制品通则、总论和通则中采⽤“除另有规定外”这⼀⽤语,表⽰存在与凡例、⽣物制品通则、正⽂(总论) 或通则有关规定不⼀致的情况时,则在正⽂(各论)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
五、正⽂(各论)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中国现⾏《药品⽣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s, GMP ) 的产品⽽⾔。
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六、《中国药典》的英⽂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简称为Chinese Pharmacopoeia;英⽂缩写为Ch. P . 。
重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重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重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制订重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重量差异检查。
责任:检验室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程序:1. 简述1.1 本法适用于片剂的重量差异检查。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的检查。
1.2 在片剂生产中,由于颗粒的均匀度流动性,以及工艺、设备和管理等原因,都会引起片剂重量差异。
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片重量的一致性,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2. 仪器与用具2.1 分析天平感量0.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3g以下的片剂)或感量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30g或0.30g以上的片剂)2.2 扁形称量瓶2.3 弯头或平头手术镊3. 操作方法3.1 取空称量瓶,精密称定重量;再取供试品20片,置此称量瓶中,精密称定。
两次称量m 值之差即为20片供试品的总重量,除以20,得平均片重()。
3.2 从已称定总重量的20片供试品中,依次用镊子取出1片,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得各片重量。
4. 注意事项4.1 在称量前后,均应仔细查对药片数。
称量过程中,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供试品。
已取出的药片,不得再放回供试品原包装容器内。
4.2 糖衣片应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符合规定后方可包衣。
包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4.3 薄膜衣片在包衣后也应检查重量差异。
5. 记录与计算5.1 记录每次称量数据。
5.2 求出平均片重(),保留3位有效数字。
5.3 按下表规定的重量差异限度,求出允许片重范围(± ×重量差异限度)。
平均重量重量差异限度(%) 0.30g 以下±7.5 0.30g 或0.30g 以上±5.06. 结果与判定6.1 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标示片重比较),均未超出重量差异限度;或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多于2片,且均未超出限度1倍;均判为符合规定。
6.2 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多于2片;或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虽不多于2片,但其中1片超出限度的1倍;均判为不符合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GMP文件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片剂重量差异,胶囊剂、颗粒剂装量差异检查的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本公司检品采用重(装)量差异的检查。
2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通则0101 片剂
通则0103 胶囊剂
通则0104 颗粒剂
3 仪器与用具:
电子分析天平
4 标准内容:
4.1片剂重量差异
4.1.1 检查法
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或有标示片重的重要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平均片重或标示片重重量差异限度
0.30g以下±7.5%
0.30g及0.30g以上±5%
糖衣片的片芯应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包糖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薄膜衣片应在包薄膜衣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重(装)量差异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第 2 页共 2页4.2 胶囊剂装量差异
4.2.1 检查法
取供试品20粒(中药取1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硬胶囊囊壳用小刷或其他适宜的用具拭净;软胶囊或内容物为半固体或液体的硬胶囊囊壳用乙醚等易挥发性溶剂洗净,置通风处使溶剂挥尽,再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
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有标示装量的胶囊剂,每粒装量应与标示装量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1粒超出限度1倍。
平均装量或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30g以下0.30g或0.30g以上
±10%
±7.5%(中药±10%)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胶囊剂,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的检查。
4.3 颗粒剂装量差异
4.3.1 检查法
取供试品 10袋(瓶),除去包装,分别精密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求出每袋(瓶)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
每袋(瓶)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颗粒剂或有标示装量的颗粒剂,每袋(瓶)装量应与标示装量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颗粒剂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超出装量差异限度1倍。
平均装量或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1.0g及1.0g以下
1.0g以上至1.5g
1.5g以上至6.0g
6.0g以上+10% +8% +7% +5%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颗粒剂,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4.3.2 装量多剂量包装的颗粒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通则0942)检查,应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