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赏析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赏析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赏析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色彩是生命的外部象征,能给人强烈直觉,丰富人的想象,激发人的感情。

古人做诗,很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

明亮轻快的色泽,充溢着诗人愉悦的感情;凝重灰暗的色调,则寄寓诗人伤感怨悱的意绪。

他们撷草木之艳,集虹霓之彩, 用心于设色,然后泼洒于诗行中描绘出一幅幅清新艳丽、生动可感的彩色画境,使诗歌亮丽光彩,宛如一幅幅写意的图画,故后人的诗评中,常有“诗中有画”之语。

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白云碧空,银星素月、丹枫金菊、鸭绿鹅黄、青松翠竹、绿叶红花等以色彩之美吸引着诗人。

例如倡导“诗中有画”的王维曾说自己“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他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独特的敏感和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以画家的表现技法来展现山水景物,所以他的诗不但意味深长,而且还具有鲜明生动的画意。

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如火的红叶和蓊郁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山石白,树叶红,而山中主色调则是翠,三种色彩强烈、醒目,反差明显,组合在一起更诱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白石滩》这首小诗描写白石滩的月夜景色。

诗中“绿”字,表面上看只是形容蒲草之色,用的平常;但细细品味,却大有妙处。

蒲草生长在水中,又是在夜里,诗人却清清楚楚地见到它的绿色,并且感到它那么肥嫩,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这就巧妙地暗示出月色的皎洁、明亮。

全诗仅二十字,就写出了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纱之亮,浣溪女之美。

这一幅笼罩在月光的银纱中的绿色风景画,给人以清朗、明净、纯洁的美感,它也寄寓着诗人对这种美的热情追求。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脍炙人口、传唱千古的佳句更是传神地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一望无际的莲叶铺展着无穷的碧绿,而阳光映照下的荷花也闪耀着别致的艳红。

走进古典诗词 寻找美的踪迹——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原则

走进古典诗词 寻找美的踪迹——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原则

现代汉语水平 , 实 言文化素养, 厚 语 享受传统美德 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 《 也要 求中学生能“ 诵读古代诗词 , 有意识地在积 累感悟和
运用 中, 高自己的欣 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提 。这就要求教 师要 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发现美、 感受 美、 欣赏美。
关键词: 审美教育; 韵律美; 语 言美; 意境 美; 情感 美
Pp l c ne ou rSi c a e
科 学 大 众 ・ 学 教 育Fra bibliotek 科21年 第4 00 期
走进古典诗词
— —
寻找 美的踪迹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原则
周 大华
( 南京 市炼 油厂 中学 , 苏省 2 03 ) 江 10 3

要: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结晶。 选入初 中教材的古诗词 , 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 学生阅读这些作品, 有助于提 高
中图分类号 : 2 .2 G6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3 1 ( 0 0)— 4 — 0 10 — 3 5 2 1 4 0 0 0 1
动情 , 使他们一 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 这就要求教师讲课 的语言、 表情 、 动作等富于感情 , 切忌无动于衷的一般讲解。 2教师应根据每首诗 的不 同特点 , . 从具体 的语言文字 出发 , 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 表达的感情。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 握诗的感情 ,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 的感情色彩。如柳宗元的 《 江雪》 “ :干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既要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诗人如何借描写江畔雪 景,借歌咏 诵读 成 韵 . 感受 诗 歌 的 韵律 美 垂钓 “ 寒江” 的渔翁 , 来寄托 自己的清高和孤傲 , 抒发 自己在政治 古诗词是古人表情达意的主要形式 , 它们不仅是文字, 也是 上失意的郁闷心情 ,又要抓住 “ 、灭 ” “ 绝” “ 、孤舟 ”“ 、独钓” “ 、寒 音乐 , 可以浅吟低唱。 在教学诗词中, 教师应加 强朗读教学, 不使 江” 等词语仔细 品味 , 体会诗人 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 。 诗词成 为无声的文字 。 四 、 文 入 情 。 会 诗 歌 的情 感 美 析 体 古诗词朗读要讲究节奏 , 这样才能琅琅上 口, 音韵优美 。一 诗以言志 , 情感是诗 的生命、 的灵魂 。有的古诗词虽然 只 诗 般来说 , 按表音节奏划分多 , 按表意节奏划分少 。四言为“ 二二” 有短短 的几行 , 但感情 的表达却是 淋漓尽致 的 , 或爱 , 恨 , 或 或 节奏 , 蒹葭 , 如“ 苍苍 , 白露 , 为霜” 。五言有 “ 二二一” 节奏 , 也有 喜 , 或忧 。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 笔者着重引导学生析文人情 , 通 “ 二一二” 节奏 , 大漠 , 如“ 孤烟 / , 直 长河 , F , , 落 I 圆” 月下 / , 过审美体验 , “ 飞 陶冶其心灵。 天镜 , 云生 , , 结 海楼” 。七 言有“ 二二三” 节奏 , 也有“ 二二二一 ” 1由美景引出真情。在古诗 中, . 诗人常常融情于景 , 创造出 节奏 , “ 如 商女 , 不知 , 亡国恨 , 隔江 / 唱 , 犹 后庭花” , 另外还有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杜甫 的《 登高》诗的前两句“ , 风急天高 “ 二二一二” 节奏, “ 如 春蚕 / 到死 , , 丝 方尽, 炬 , 蜡 成灰 / / 泪 始 猿 啸哀 , 渚清沙 白鸟飞还” 就写 了六种景 物 : 、 、 、 、 、 风 天 猿 渚 沙 干” 。同时 , 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 长, 读出诗歌的韵味。 鸟。 急风使人感到身体寒冷 , 心灵颤抖 ; 高风使人感 到天地空旷, 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 , 如壮志难酬 、 苍凉悲怆 希望渺茫 ; 哀猿的叫声令人心恸 , 凄楚不 已; 清渚 、 自沙 , 给人一 的《 渔家傲》豪迈奔放 、 , 想象瑰丽 的《 望天门山》 委婉含蓄 、 , 缠绵 种冷色 的感觉 , 在急风 、 高天、 哀猿的渲染 下 , 更显得 万分的悲 绯恻 的情诗《 无题》忧国忧 民、 , 沉郁顿挫的《 春望》 等。 凉。 而飞鸟 , 是离散失群、 痛苦孤独 、 有家不能归的鸟。 通过这些 笔者以为古诗词教学 中应指导学生反复 品读 , 读出韵味 , 熟 景物 , 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家国之恨 、 乡关之思 、 老病 读成诵 , 中感受古诗词 的韵律美 。 诵读 之苦 、 孤独之哀。 二、 斟句酌。 宇 品味 诗 歌 的语 言 美 2由美 曲导 出真情。诗歌与音乐相伴 而生 , . 优美 的曲调能创 诗歌讲究“ 炼字 ”古有“ , 吟成一个字 , 捻断数根须” 之说。 造特定的情景 , 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 围中去。因此, 教 讲授诗歌要注重品味语言, 赏析诗句 , 整体把握。 山光悦 古诗词时伴 以优美的歌曲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在教学《 如“ 蒹葭》 鸟性, 谭影空人 心” 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 , , 而写 山光使 时 ,笔者就利 用多媒体播 放 了电视 剧 《 在水一方 》的主题歌 飞鸟怡然 自乐, 这就是含蓄, 这就是诗味。 鸟的怡然 自乐 , 正是诗 MI , r, ’ 优美飘渺 的画面 , 婉转的歌声…… , 、 轻柔 学生完全沉浸在 人淡泊宁静的反映。 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 , 用光和影 营造 了一种 美妙的氛 围里。 幽静清寂的境界。 3由美读体会真情。 诗是有声 的画” 古诗词之情感 常常蕴 - “ 。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挖掘”古诗词的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挖掘”古诗词的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挖掘”古诗词的美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146-02我国古诗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很强的艺术魅力,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是文学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古诗词中和谐的韵律,优美的形式,含蓄精炼的语言,深沉炽热的感情,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上好材料。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美,让学生感受到并因此而喜欢古诗词,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一、语言的精辟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诗词一般短小精悍,具有“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语少而意广”等特点。

古诗词追求在有限的字数内表现尽可能丰富的情感内涵,在运用语言方面力求简约含蓄,常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和“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此而生动起来,既写景又抒情。

二、情趣的充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

”而语文教育中的古诗词读解更具这方面的魅力。

这种情趣的充盈主要表现为:1.诵读时能感到语言美。

古诗词审美教学中要注重诵读,让学生在品味诗歌音乐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陶冶,并由此产生创造美的积极性。

古诗词所具有的美多不胜数。

在教学中要挖掘这些美,把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统一起来,实现古诗词的审美化教学。

初中诗词大都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扣人心弦。

在学生读通了文句、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再反复让学生吟读,细心地体味诗的平仄、声韵、节奏,就能让学生体会到诗词和音乐的相通处。

先秦诗歌,多为四言一句,反复吟唱。

例如,《诗经》中的《蒹葭》,对于这样的诗句,一般处理为两个音节一停顿,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整齐划一,节奏简单而分明;五言、七言古诗则一般多为三个节奏,如“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原则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原则

/ 丝, 方尽 ,蜡炬 , 成灰 / 泪/ 始 干。五 言有 二一二和二二一 的节奏 ,如月下 / 飞l 天镜 , 云生 , 结, 海楼 。大漠 , 孤烟 , 直,长河 , 落 E l , 圆等。在朗读 的时候要注意韵脚需响亮稍 长 ,读 出韵 味来 。此 外 ,在 古诗 词 朗 诵 中还 要注 意诗歌情感基调 的变化 ,如缠绵悱侧 的 《 无 题 》,苍 凉悲怆 的 《 渔家傲 》,忧 国忧 民的 《 春望 》等 。
2 体 会 诗 歌 的 意境 美
【 关键词 】 初 中语文;古诗词;美育
古诗词是我国民/ g - 3 <  ̄ 宝库里的瑰宝 , 从 《 诗经 》到楚辞 唐诗 宋词 ,无一不给历史 的发展添上 华丽的一笔 ,构成了一条蔚为壮 观 的文化 长廊。学习古诗词有助于陶冶青少 年 的审美 情趣 ,道德情操 ,激发少年奋发 图 强 的精神 。初 中语 文教 师不应只是进行枯燥 的讲解 , 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品味诗歌 的意境 , 感受传统 文化的魅力。为了让学生在有限 的 课堂 实践里将最美的韵律铭记在 心,体会古 诗 的广博 ,教师在教学 中应注意 以 自己的审
美 体 验 ,文 学 积 累 来 引 导 学 生 ,帮 助 他 们 发
现美 , 感受美 。 美育教学作为培育学生树立 , 发展 正确审美 的途径 ,有着重要 的意义,在 学 生人格塑造 ,培育情趣 ,全面发展 中不可
替 代 的地位 。 美 育 及 其 特 点


美育 又被称为审美教育 ,是培养学 生树 立正确审美 ,能够具备鉴 赏美 ,感受美 和创 造美能力 的一种教育 ,是按 照美 的标 准培养 学生的情感教 育。美 育是以特定阶级 ,时代 作为审美标准,以感情为核心,形象为手段 , 以培养学生全 面发展作 为宗 旨的教育 ,通过 美育教学 ,可 以培养学 生美的情操 ,美的理 想 ,美的素养 ,美 的品格 ,具备欣 赏和创造 美的能力等 。 而美育的实质正是情感的教育 , 包括德育 和智 育 ,是将 二者紧密连接起来 的 桥梁 ,情感教育融在 道德和知识 中间,有着 比智育 和德育更为复杂 的规 律。总的来说 , 德育 , 美育和智育三者共 同影响 , 互相渗透 , 智育是 基础 , 德 育是方 向,美育则是动力 。 古诗词作为 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情感 ,语言, 内容上都 蕴含着深厚 的审美 因素 ,是初 中生 美 育 的绝 佳 素 材 。 美育具有 娱乐性 ,自由性 ,形象和普遍 性 四个 特点。娱乐性是美育 中重要 的特点, 贺拉斯 曾提出寓教于乐 的教学 主张,提倡通 过欣 赏艺术活动 ,使人们 的身 心得 到放松 , 满 足精 神上的审美需求 ,并从艺术 中得到 知 识 和启 迪。美 育的 自由性指 的教学过 程中采 取 自愿 自觉的方式进行 ,而不像德育 和智 育

初中古诗文鉴赏教学中美学培养

初中古诗文鉴赏教学中美学培养

略谈初中古诗文鉴赏教学中的美学培养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代的原始歌谣、诗三百、楚辞、汉魏六朝的乐府,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诗词歌曲,犹如一条灿烂的银河,在中华文明史上熠熠闪光。

继承、学习和发扬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而诗歌教学在其中独具优势。

可见,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充分挖掘诗歌教学的美育功能,展现诗歌的魅力。

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情传统决定了它是一种美文学,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体味和鉴赏古诗词中所蕴含的自然美、田园美、情感美、友谊美。

下面就这几方面做一探讨。

一、欣赏自然美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它跟人类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自然之美历来是文人骚客歌咏的对象,并在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人生观的寄托。

如曹操的《观沧海》,他的这首诗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我在教这首诗时,首先让同学们尽情地读,并且要注重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然后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自己的大脑中勾勒诗歌所描绘的大海景象——诗人登上了高高的碣石山,眺望浩瀚的沧海,大海苍茫而缥缈,壮阔而辽远……伴随海潮的涌起,诗人展开了联想的翅膀,好像这宇宙中最灿烂、最光辉、最充实的太阳、月亮、星星和银河就隐藏于大海,从没有离开过大海的怀抱。

诗人以磅礴的如椽大笔勾勒了一幅壮阔的大海景象,展现了诗人那胸怀天下、包囊宇宙的壮阔气势,给人以无尽的美感和浩瀚的大气。

阅读和想象使学生经历了一次美的历程,更使和诗人进行了一次精神的交流。

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欣赏和感受这种魅力,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意识和情感。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1. 引言1.1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教学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对学生成长和人生道路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

古诗词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古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节奏美等特点,对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有助于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2 现有问题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觉得古诗词晦涩难懂,缺乏亲近感;二、古诗词教学内容狭窄,大多数教材只涉及传统经典作品,缺乏多样性和活力;三、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以传统的讲解和背诵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四、评价方式机械化,只注重学生对文字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发挥。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古诗词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的实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现有的古诗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正文2.1 扩大古诗词选材范围扩大古诗词选材范围是古诗词教学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只注重古典文学作品,如《宋词》、《唐诗》等,而忽略了其他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他们的视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更广泛的古诗词内容,如《古风》、《古文》、《古乐府》等。

通过扩大古诗词选材范围,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古诗词作品,从而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欣赏。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古诗词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学习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欣赏古诗词的水平。

1.吟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有节奏、有韵律地吟诵古诗词,感受其音韵之美。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平仄、押韵等规律,引导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角色扮演、实地参观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词时,展示相关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对于叙事性诗词,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身临其境之感。

3.意象分析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月”常代表思乡、“梅”常象征高洁等。

通过分析意象,帮助学生领悟诗词所营造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

4.比较阅读法将同一主题、同一诗人不同时期或不同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让学生从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

5.绘画创作法鼓励学生根据对古诗词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抽象的诗词意境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加深对诗词美的感受。

6.拓展阅读法推荐相关的诗词评论、鉴赏文章或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古诗词的美。

7.写作训练法安排学生进行诗词仿写、改写或创作心得体会等写作练习,锻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美的能力。

8.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古诗词的美感,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互相启发,深化对诗词美的认识。

9.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诗词朗诵音频、相关的纪录片等,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10.文化解读法讲解古诗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如节日习俗、礼仪制度等,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诗词的审美价值。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

古典诗歌 是富有音乐 美的文学样 式 , 它 讲究 韵律 、 乐感 极 转化为一幅幅图画来辅助教学, 这对学生理解诗意 , 欣赏诗美
强具有美 的旋律和和谐 的节奏 。 正 是因为诗 的语言凝练 精辟 , 大 有益处 。 教 学李 白的《 茅屋 为秋风所破 歌》 时, 学生 在教师的 具 有悦耳 的音乐美 ,因此诵读就 成了我们破 解古诗 的首要 任 指 引下 , 纷纷拿起 画笔 , 创作 了许多幅 图画 。 其 中“ 南村群童欺 务。
i 、 激发 兴趣 法 。兴趣是学 生最 好的 老师 , 在 古诗 的教学
声音很 洪亮 , 语调高 昂 , 给 人的感觉就 是他们很 高兴 。于 是我 上 , 可 以通过 插入 一些典 故 、 轶事、 趣 闻来激发 初 中生 对于古
叫他们听我朗读。 在我朗读的过程中, 他们一个个面色变沉重 诗的兴 趣。
能够在 朗读 中感受 到美 。
二、 把握 诗歌的音乐 美 , 让 学生 自主诵读 。 发挥其主 动性
四、 再 现 图 画
“ 诗 中有画 , 画 中有诗” , “ 诗 是有声的画 , 画是无 声的诗 ” 。 图画能 够运 用色彩 、 明暗 、 虚实 等手段给 人 以直观 的印象 , 让
人的视觉器官得到审美愉悦。 在诗歌教学中, 教者将诗歌内容
审美愉悦 , 增加 人文底 蕴, 以提 高古诗 文的教学 效果 。
【 关键 词】 初 中语文

古诗教 学 诗句 朗读 中的 音乐美 , 它包括 纠正学生 的读 音 , 适 时讲解 古诗

激情 诵读 。 品味诗词 的意境美
“ 书读百遍 , 其义 自见” 昭示了“ 读” 的重要性。学习古诗 的押韵、 平仄, 以便读准节奏, 读出语气和语势。 读准诗句的节 词, 更应通过渎来领略其意境美。但在读古诗词时 , 不能只是 奏 , 有利于理解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
古诗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化教育的最经典的材料。

学习古诗是学生提高文化修养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

诗中的语言美、画面美与意境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再现古诗中的美。

一、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我们都知道,直接诉诸于视觉上的浓墨重彩,花红柳绿,那是画家的妙笔,而以绘声绘色绘形的语言传达出的美妙的画意却是诗人的杰作。

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融诗情画意于一体,这就是古诗的动人之处。

盛唐王维是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他的名作《送元二使安西》,就营造了这样一个典型环境:清晨,一场濛濛细雨,如丝如雾,润湿了渭城的大街小巷,优雅的旅舍,瓦楞青青,旁边的柳树也在清晨细雨的洗涤下更加鲜绿新翠。

诗人将这些平常的眼前景致集结在一起,使人如在画中,留恋不舍,更增加了两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于是送别时那难舍难分的复杂情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寄寓于这如画的春景之中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驰骋想象,将诗与画结合起来,直观的再现古诗的画意,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想象付诸画面时,就充分体现了他们不同的审美特点,也因此加深了对诗的理解。

二、感悟古诗的情感美
诗是抒情的艺术,所谓“诗言志”,其实就是诗歌要表现思想感情的意思。

可以说情感是诗的生命,诗的灵魂。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情感,通过审美体验,陶冶其心灵。

在古诗中,诗人常常融情于景,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杜牧的《江南春》一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

特别是最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掩映于濛濛春雨中的这些寺院楼台,需要多少民脂民膏才能建造起来啊!这里具有一定的讽喻意义,诗人静听鸟啼,忆古思今,抒发了对晚唐统治者迷信佛教的不满。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由景入手,通过作画,再现诗的画面:莺歌燕舞,柳绿花红,水村山郭,楼台烟雨,从字词的理解入手体会诗中“多少”一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深情。

诗与曲是相映生辉的。

优美的曲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

因此教古诗时伴以优美的歌曲或音响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进入诗歌感情的天地。

当适当的优美的
乐曲和诗词有机结合时,课堂上就可以烘托出更高的艺术气氛,给学生一种新的刺激,让学生得到一个更完美的形象,脑海里浮现更丰富更生动的画面,诗词的意境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升华,学生就可以感悟出诗中的情感并产生共鸣,甚至能达到使某些诗词的韵味不讲自明的效果。

三、体会古诗的音韵美
古代诗词本就是歌,它们富于节奏感和音韵美,所谓“在辞为诗,在乐为歌”,所以我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通过充分的朗读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古诗中的音韵美。

在古代,诗是用来吟唱的歌,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字数、句数和平仄的搭配、韵角的合辙,因此,每首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极富音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流畅的音韵美,均匀有力的节奏美。

郭沫若曾用“音响”和“曲调”说明诗的语言形式应特别讲究节奏韵律。

而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是最具有灵性和想象力,也是最深刻、最富有感染力的,要让学生领略古典诗歌的美丽,就必须从诗歌的语言本身人手,其中诵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抑扬顿挫,听起来悦耳,扣人心弦,具有音乐美。

在学生读通了文句、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再反复让学生吟读,细心地体味诗的平仄、声韵、节奏,就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一种愉悦感。

同时在咏诵中还要注意轻重、快慢和语调,可以缓慢、婉转、低沉的声调反复去读,如余音缭绕,在学生脑海中回荡。

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中一、二、四句的“秋”、”流”、“州”押韵,但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了语言的音韵美。

又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朗朗的韵脚,整齐的节奏,读来上口,作者的心声尽在其中,听来和谐悦耳。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行云流水般的节奏,参差不齐的长短句,仿佛如歌的行板,愉快的情感在飞扬。

这样的古诗词反复吟咏,熟记背诵,理解意境,美味无穷。

难怪很多人小时读背的古诗到老还能牢记,那恐怕就是古诗的音韵美和意境美让人无法忘怀的缘故吧。

我们应该把古诗词的教学当做一种美的教育,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引领他们走进美的殿堂,帮助他们用心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让学生从古诗中获取美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