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完整版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二、规划期限与目标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建筑41班米兰 2140703006摘要: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
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
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国函〔2016〕16号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正文:----------------------------------------------------------------------------------------------------------------------------------------------------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杭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杭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和美丽中国先行区。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33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并逐步扩展到新设立的富阳区。
加强市区内空间管控,强化对所辖市、县和重点镇的规划引导,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
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宁波等周边城市的协调合作,切实发挥杭州市对浙江省以及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4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3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最新《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原文

精品资料《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原文........................................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一、总规修改的背景《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以下简称总规)于2007年经国务院批复,在总行总规的知道下,有效地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城市中心地位得到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布局得到落实,“一主三副六团生态带”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在名城保护、风景旅游、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于民生保障、城市更新、交通市政建设等方面实施成效显著。
但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一是新的功能载体不断出现,城市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二是城市用地快速扩张,人口疏解却滞缓;三十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仍需强化;四是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
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强化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区域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保障民生的能力,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解决新的问题,经国务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杭州市开展了对现行总体规划的修改。
二、总规修改的原则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认真总结现行总规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对现行总规不适应的内容有针对地进行修改,切实解决现行总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杭州转型升级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规修改的原则是:(一)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
(三)坚持构建多规融合的规划体制和机制。
(四)坚持近远结合、着眼期内的工作要求。
三、总规修改的重点任务杭州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紧紧未然杭州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强对影响杭州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型、宏观性、创新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把握总规修改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 前言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
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2.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1.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
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这类城市把建设智慧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如昆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前言杭州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于1978年7月开始编制,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该规划对指导杭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适应跨世纪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要求,从1993年8月开始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自1996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萧山、余杭的六个乡镇共253平方千米用地划入杭州市区后,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1998年9月报省政府审查,2000年3月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2000年9月国家建设部会同有关部、委、办、局完成了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审查,并于2001年1月10日将审查意见和批复代拟稿报国务院。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将原萧山、余杭两市“撤市设区”,划入杭州市区的行政区范围,使杭州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千米扩展到3068平方千米。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要求杭州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情况重新修编并上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本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的编制工作开始于2001年1月,先进行了总体规划课题研究(6个),又编制了《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纲要》于2002年5月9日通过建设部专家组审查,9月完成《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成果,10月经杭州市人大十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2003年2月通过浙江省城市规划审查联席会议审查后报省政府,6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后,10月上报国务院审批;2004年7月根据建设部及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审查意见,对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完善和补充,并于2004年12月29日以杭政函[2004]170号文,将修改后成果上报建设部审议;2005年5月建设部专家组对总体规划成果进行了审查;2006年1月20日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第31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根据部际联席会成员单位的有关意见,对规划又进行了相应地修改,于2006年8月将修改后的成果上报建设部,2006年12月4日建设部第11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
杭州江北规划方案最新-最新版

杭州江北规划方案最新近年来,杭州经济发展迅速,东南部的城市建设和商业区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江北地区的发展还略显缓慢。
为了加速江北地区的发展,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江北规划方案。
本文将概述杭州江北区规划方案的最新情况。
概述杭州江北区规划区域大致分为杭州湾主创区、梦想子城、二三线城市升级、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强结点等五个区域。
杭州江北规划图杭州江北规划图杭州湾主创区以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的聚集为重点,打造区域海洋科技、生态农业、港航物流等主创产业平台。
梦想子城定位为服务江北居民、创造优美生态环境、产业聚集和活力创造的核心区域。
二三线城市升级区着力解决城市形象难题、城乡扶贫难题、城市环境难题等问题。
区域中心城市以规划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的提高为目标,加强江北与其它地区的联系。
交通强结点重点打造快捷便利的公交、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将大大改善江北地区的交通状况。
详细规划杭州湾主创区杭州湾主创区位于江北湿地北侧,规划总面积为86平方公里,是江北地区的创新发展重点区域。
杭州湾主创区以“洋入城、城入海”为发展理念,力争打造全球性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生态农业博览中心和港口经济发展中心。
具体规划包括:1.总体布局方案:以滨海科技新城、海上产业新城、生态农业和港口物流四个板块为核心,按照“一极四区”布局,分步推进,形成科技、产城、产业和生态融合的发展局面。
2.生态环保方案:重点保护和修复湿地,打造生态农业标杆基地,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港口口岸。
3.产业发展方案:形成以海洋科技、生态农业和港口物流为主的产业聚集,构建产业链和价值链。
4.基础设施方案:建设高档商务住宅区、现代办公区、高端商业区和科技研发区,打造完善的城市配套、支持和服务体系。
梦想子城梦想子城位于杭州湾主创区沿江而设,规划总面积为10.2平方公里,是江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核心区域。
梦想子城主要概括为:1.总体规划方案:以产城融合为核心,分阶段建设智能人居区、高端商业区、科技研发区、文创产业区等板块。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 简介杭州市位于中国东部,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杭州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宜居之城。
具体目标包括:•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市民生活条件;•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影响力。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将重点关注以下方面:3.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杭州市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特别是加大对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投资。
同时,加强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市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3.2 生态环境保护杭州市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水源保护,保护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 交通运输优化杭州市将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通过建设城市快速路、地铁等交通设施,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的便捷性。
3.4 经济发展升级杭州市将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对科技、文化、金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
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5 文化软实力提升杭州市将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措施,提高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4. 实施措施为了确保城市总体规划能够落地实施,杭州市将采取以下措施:4.1 完善法律法规杭州市将完善相关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
4.2 加强组织协调杭州市将成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推动规划的实施。
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推进区域发展。
4.3 加大投资力度杭州市将加大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投资力度,确保规划实施所需的资金和资源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