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设计实验

合集下载

化学老师工作中需求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化学老师工作中需求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化学老师工作中需求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案摘要:有机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篇教案旨在设计一系列有机化学实验,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和教学效果。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分析,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验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鉴定本部分选择了几个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合成实验,如酯的合成、酮的合成等。

学生需要学习合成的方法和条件,并根据物质性质进行鉴定和分析。

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测试本部分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测试,如酸碱性测试、红外光谱分析等,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3.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研究本部分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反应机理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反应机理和机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b. 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c. 进行实验前的知识预习和讨论2. 实验操作a.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b. 注意安全措施和实验条件c.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3. 实验后处理a. 清洁实验器材和工作台b.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c. 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佩戴安全眼镜和实验手套2. 注意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和保存3.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火源和化学药品的防火性质4. 所有废弃物和残余物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五、实验评价与展望通过本次有机化学实验,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

未来可以考虑扩大实验的种类和难度,提高实验的探究性和创新性。

结论:有机化学实验教案的设计应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验安全性。

通过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性质测试和反应机理研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甲酸和苯醛在碱性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合成苯甲醇;掌握醛的缩合反应制备醇的实验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合物合成反应的理解。

实验原理:甲酸和苯醛在碱性条件下可以通过缩合反应生成苯甲醇。

实验器材与试剂:
1. 烧杯
2. 搅拌棒
3. 试管
4. 反应管
5. 分液漏斗
6. 手套、护目镜
7. 甲酸、苯醛、氢氧化钠溶液
注意事项:
1. 实验涉及有机化合物,应注意防护措施,穿戴手套和护目镜。

2. 操作过程中应小心,避免溶液溅到皮肤上。

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加入甲酸和苯醛,按1:1的比例混合。

2. 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混合溶液中,同时用搅拌棒搅拌。

3. 反应产生苯甲醇,并沉淀在溶液中。

4. 将溶液通过分液漏斗分离,得到苯甲醇。

实验结果:实验产物为苯甲醇,其外观为白色固体。

实验评价: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方法,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化学实验分析能力。

同时,深化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报告一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报告一

乙 酸 正 丁 酯 的 合 成 及 产 物 的 气 相 色 谱 分 析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分水器的使用2. 学习可逆反应转化率的提高二.实验原理:OHOACETIC ACID+HOBUTAYL ALCOHOLOBUTYL ETHANOATE+HOHWATER三.仪器和试剂要求:高效气相色谱,邻苯二甲酸二壬脂为固定液。

柱温和检测温度为100℃,气化温度150℃,热导检测器,氢气为载气,流速15ml/min主要试剂摩尔质量(g/mol ) 体积(ml ) 质量(g ) 摩尔数(mol )正丁醇(Butanol ) 74.12 11.5 9.265 0.125 冰醋酸(Aceticacid )60.05 7.2 7.506 0.125四.实验装置:回流分水装置五.实验步骤及现象:六.产品性状、外观、物理常数:无色油状物质,产量:81.76-72.54=9.22g 沸程121.5-122.5℃详见色谱分析报告七.产率计算:理论产量为:14.52g 实际产量为:9.22g 产率为:63.50%八.实验讨论:1.反应瓶中同时还有哪些副反应?答:由于是酸催化反应,会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因此,副反应会是很多的,比如消去反应生成烯,两个正丁醇分子脱水生成醚等。

2.浓硫酸多加有何不好?答:浓硫酸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故只需少量。

如果浓硫酸多加,极易使反应物和生成物碳化,溶液颜色变黄。

3.本实验用什么方法提高转化率?答:本实验利用醇、酯和水形成共沸物,利用分水器把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除去,使反应平衡向右移动。

4.本实验如是正丁醇过量好不好?本实验如是乙酸过量好不好?答:正丁醇的过量会使蒸馏时有前馏分,产物的纯度就会降低;乙酸过量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在洗涤的过程中会被洗掉。

5.为什么洗涤粗产品时不用NaOH溶液?答:NaOH溶液会使酯水解。

6.为什么产品一定要洗至中性?答:无论是酸性或是碱性,都会使产物在蒸馏的高温度下水解,产率下降,产物不纯。

设计化学实验报告

设计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有机合成实验——苯甲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学习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实验原理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本实验采用硝化法合成苯甲酸,其反应原理如下:C6H5CH3 + HNO3 → C6H5COOH + H2O + NO2↑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瓶、冷凝管、滴液漏斗、烧杯、锥形瓶、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玻璃棒、试管等。

2. 试剂:苯、浓硝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冰水混合物、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反应液:将苯和浓硫酸按体积比1:1混合,加入烧瓶中,冷却至室温。

2. 硝化反应:在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硝酸,用玻璃棒搅拌,控制反应温度在50℃左右,反应时间约为1小时。

3. 冷却反应液: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过滤掉生成的硝基苯,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滤液呈中性。

4. 中和反应:将沉淀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至沉淀完全溶解。

5. 分离提纯:将反应液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得到苯甲酸。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反应时间:1小时2. 反应温度:50℃3. 沉淀质量:0.5g4. 理论产量:0.6g5. 实际产量:0.5g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本实验成功制备了苯甲酸,实际产量为0.5g,理论产量为0.6g,产率为83.3%。

2. 讨论:在本实验中,苯甲酸的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的控制对产率有较大影响。

实验过程中,反应温度控制在50℃左右,产率较高。

此外,实验过程中,沉淀的过滤和洗涤对苯甲酸的纯度也有一定影响。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苯甲酸,掌握了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反应温度的控制,以及沉淀的过滤和洗涤,以提高产率和纯度。

3. 本实验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个有机实验完整版汇总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个有机实验完整版汇总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试验一蒸馏和沸点的测定一、试验目的1、熟悉蒸馏法分离混合物方法2、掌握测定化合物沸点的方法二、试验原理1、微量法测定物质沸点原理。

2、蒸馏原理。

三、试验仪器及药品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头、冷凝器、尾接管、锥形瓶、电炉、加热套、量筒、烧杯、毛细管、橡皮圈、铁架台、沸石、氯仿、工业酒精四.试验步骤1、酒精的蒸馏(1)加料取一干燥圆底烧瓶加入约50ml的工业酒精,并提前加入几颗沸石。

(2)加热加热前,先向冷却管中缓缓通入冷水,在打开电热套进行加热,慢慢增大火力使之沸腾,再调节火力,使温度恒定,收集馏分,量出乙醇的体积。

蒸馏装置图微量法测沸点2、微量法测沸点在一小试管中加入8-10滴氯仿,将毛细管开口端朝下,将试管贴于温度计的水银球旁,用橡皮圈束紧并浸入水中,缓缓加热,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毛细管口处连续出泡,此时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至最后一个气泡欲从开口处冒出而退回内管时即为沸点。

五、试验数据处理六、思考题1、蒸馏时,放入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若加热后才发觉未加沸石,应怎样处理沸石表面不平整,可以产生气化中心,使溶液气化,沸腾时产生的气体比较均匀不易发生暴沸,如果忘记加入沸石,应该先停止加热,没有气泡产生时再补加沸石。

2、向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效果会怎样把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

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可以先用水润滑,防止侧管被折断。

3、用微量法测定沸点,把最后一个气泡刚欲缩回管内的瞬间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沸点,为什么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最后一个气泡将要缩回内管的瞬间,此时管内的压强和外界相等,所以此时的温度即为该化合物的沸点。

七、装置问题:1)选择合适容量的仪器:液体量应与仪器配套,瓶内液体的体积量应不少于瓶体积的1/3,不多于2/3。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反应物的称量、溶解、加热、冷却、过滤、洗涤、干燥等。

2.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如氢、氧、氮、卤素等)之间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

这些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加热、光照等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产物的形成和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推断化学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内容1.实验一:醇的氧化实验目的:通过氧化醇制备醛或酮。

实验原理:醇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氧化成醛或酮。

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酸性铬酸钾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醇。

(2)将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2.实验二:酯化反应实验目的:通过酯化反应制备酯。

实验原理:酸和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

常用的催化剂有浓硫酸、磷酸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酸和醇。

(2)将酸和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2.实验前,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实验报告要求文字表述清晰,数据准确,图表规范。

3.实验报告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4.实验报告要按时提交,不得抄袭。

六、实验评价1.实验操作(30%):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水蒸气蒸馏)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水蒸气蒸馏)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水蒸气蒸馏10 化学班第2组:龙顕灼梁海淼梁敏怡【实验原理】水蒸气蒸馏是将水蒸气通入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中或使有机物与水经过共沸而蒸出的操作过程。

水蒸气蒸馏是分离和纯化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有机物常用的方法。

当水和不(或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一起存在时,整个体系的蒸气压力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为各组分蒸气压之和。

即p=pA+pB,其中p为总的蒸气压,pA 为水的蒸气压,pB为不溶于的化合物的蒸气压。

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蒸气压总和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混合物开始沸腾。

所以混合物的沸点比其中任何一组分的沸点都要低。

因此,常压下应用水蒸气蒸馏,能在低于100℃的情况下将高沸点组分与水一起蒸出来。

适用范围:(1)从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性杂质中分离有机物;(2)某些沸点高的有机化合物,在常压蒸馏虽可与副产品分离,但易将其破坏;(3)从固体多的反应混合物中分离被吸附的液体产物;被提纯物需具有以下条件:(1)不溶或难溶于水;(2)共沸腾下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3)在100℃左右时,必须具有一定的蒸汽压[至少666.5~1333Pa]本实验是利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八角茴香果实中提取八角茴香油。

八角茴香油主要成分为大茴香醚(占85%以上),胡椒酚甲醚、黄樟醚、茴香醛、茴香酸等【仪器和药品】仪器:研钵,金属制的水蒸气发生装置,T形管,直三颈烧瓶,直形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量筒,玻璃管。

药品:10g八角茴香【实验过程和步骤】①安装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②实验过程和步骤:【注意事项】1、T 形管保持水平;安全管,水蒸气导入管必须插入液面以下,并接近底部处。

2、实验加热前,应先打开T 形管支管的螺旋夹,待有水蒸气从支管处冲出后,关闭螺旋夹。

实验结束时,首先打开螺旋夹,然后再停止加热,以免发生倒吸现象。

3、在操作时,要随时注意安全管中的水柱是否发生不正常的上升现象,以及水蒸气发生器中的液体是否发生倒吸现象,蒸馏部分混合物溅飞是否厉害。

有机化学实验:实验1:环己烯制备

有机化学实验:实验1:环己烯制备

2020年9月21日
8
4、产品检验与鉴定
外观: 测沸点:82.98℃
测折光率:n20D1.4465
性质试验: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H谱:×
2020年9月21日
9
实验设计流程图
2020年9月21日
10
二、本实验所需技术与方法
蒸馏技术——常压分馏,常压蒸馏 萃取技术——液液萃取 干燥技术——有机物的化学干燥 鉴别技术——沸点、折光率测定
取,M1留在水相中,两种物质 可分离
(3)萃取分离的评价参数
萃取率(percentage extraction,E):指萃入 萃取溶剂相的物质总量占两相中物质总量的百 分比,表示萃取的完全程度。分配比愈大,萃 取率愈高。
E=
[M ]OVO
100%
[M ]WVW [M ]OVO
= D ×100% VW D VO
②一般采用小半径高电荷的阳离子盐。阳离子 半径越小,电荷越高,溶剂化作用越强;
③盐析剂不应有副作用,其加入量应适当,过 多则会使杂质也转入有机相;
④阴离子尽可能具有同离子效应。
4、萃取溶剂和萃取剂的选择
分配系数:大,萃取率的决定因素 两相互溶程度:很小或不混溶 选择性:对不同溶质溶解度不同 化学稳定性:不发生不利的化学反应 密度:影响分层和乳化 界面张力:过大不利于分散混合,小则易乳化-碱 黏度:小,利于分子在两相间的扩散平衡和分层 沸点:低,便于回收 其他:价格低,毒性较小,安全环保,便于操作
(2)连续液液萃取
(3)液-固萃取
① 浸泡提取 ② 渗漉提取 ③ 普通加热回流提取 ④ 索氏提取器回流提取
影响液固萃取的主要因素:
溶剂系统的选择:对于生物材料等固体物质的 溶剂提取情况复杂,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被萃 取物所采取的溶剂都不相同,常分阶段、分层 次进行提取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取1.3.5-三溴苯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以苯胺为原料制备1.3.5-三溴苯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苯胺和1.
3.5-三溴苯的相关性质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圆底烧瓶 量筒 布氏漏斗 玻璃棒 烧杯酒精灯
试剂:苯胺 ,溴水(相对密度3.1),亚硝酸钠, 密度为1.38(40%)的氢溴酸 ,相对密度为1.49的次磷酸水溶液
实验原理:
次磷酸 外观与性状:无色油状液体或潮解性结晶 熔点(℃):26.5 相对密度(水=1):1.49 沸点(℃):107.8 分子量:65.99 溶解性:与水混溶
苯胺 无色油状液体。

熔点-6.3℃,沸点184℃,相对密度 1.02 (20/4℃),相对分子量93.128,加热至370℃分解。

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暴露于空气中或日光下变为棕色。

亚硝酸钠外观 白色或微带淡黄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粉末 ;密度 2.2 g/cm3; 熔点 270°C ;沸点
320°C
Br Br Br NO 2 H 2/ Ni Br Br Br
NH 2NaN O 2 /HBr ℃~0 5H 3PO 2
NH 2Br 2①②
实验步骤:
1.在圆底烧瓶中,放置9.4g苯胺,加9.5ml水,当苯胺溶解后,再加16ml溴水(相对密度3.1),充分振荡摇匀,静置至出现大量白色沉淀为止。

2.将三溴苯胺用布氏漏斗漏出,用水彻底洗去氢溴酸,吸干。

3.将7g的亚硝酸钠溶解于3.2水中,搅拌,静置。

4.将圆底烧瓶放在冰水中,加入刚制的三溴苯胺,并加入相对密度为1.38(40%)的氢溴酸14.6ml(苯胺:氢溴酸=1:2.5),待其溶解冷却后再向其中慢慢滴加冷却的亚硝酸盐,不断搅拌至反应完全即得到重氮盐溶液。

5.将烧瓶从冰水中取出,再向其中加入相对密度为 1.49的次磷酸水溶液4.5ml并用酒精灯加热至反应完全注意事项:
1.重氮化反应一定要在低温下进行,一般在0~5摄氏度
2.为避免芳胺与生成的重氮盐发生偶合反应必须加入过量强酸
3.为避免生成的重氮盐发生分解,亚硝酸盐也不能过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