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材料: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世界赢得了和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巴黎和会列强签订的主要条约。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赛条约》。

(2)不同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列强签订的主要条约是《凡尔赛条约》。(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不同意材料中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观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护世界和平。

2.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答案】(1)同盟国;协约国

(2)后果: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

(2)根据所学知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间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美)罗伯特·E·勒钠(美)斯坦迪什·米查姆等著《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材料一中的“战争”期间爆发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革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导致这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答案】(1)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革命:十月革命。

(2)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启示:①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害;②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③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一战爆发,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材料一中的“战争”期间爆发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分割世界,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新秩序,形成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这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①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害;②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③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4.列宁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请回答:

(1)文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它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2)从列宁的话中分析,这场战争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性质

(2)①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是对政治文明的创新;②现代化史观: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③全球史观: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④革命史观: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战争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是对政治文明的创新;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言之有理即可。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拥有空军;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材料二: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及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1)写出材料一中“条约”的签订双方。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在那一区域?(2)写出材料二中条约签订的背景。为什么说条约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

(3)根据材料和问题,指出“条约”和“公约”的共同点。

【答案】(1)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山东半岛。

(2)华盛顿会议召开。因为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3)损害中国利益。

【解析】

【详解】

(1)由“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拥有空军;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可知,材料一中“条约”指的是《凡尔赛和约》,其签订双方是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是山东。

(2)由“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及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可知,公约指的是《九国公约》,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因为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因此《九国条约》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共同点是损害了中国利益。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是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三下表是20世纪初的一次重大战争的损失情况统计

(1)材料一中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的哪次重大战争?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4)帝国主义国家在20世纪初的争夺,最终结局如何?结合材料三,说说这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又给我们什么警示?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4)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等;应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

【解析】

【详解】

(1)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局势紧张,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导致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3)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

19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4)帝国主义国家在20世纪初的争夺导致一战爆发,最终结局以协约国的胜利、同盟国的失败告终。结合材料三“战争的损失情况统计”来看,,说说这次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等。它给我们的警示是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等。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921年3月8日,苏俄潘非洛弗乡的农民在给列宁的一封信中写道:

“在这封信中,我们向你叙述以下一些情况。现在几乎把我们乡的农民的一切东西——粮食、牲畜、种子、原料都拿走了。给每一个农民留下的粮食每个月只有18到30俄镑。”(1)农民在信中向列宁反映了对哪两种经济政策?

(2)实行“新经济政策”前,苏俄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的时间?主要内容是什么?

(4)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2)苏俄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的发展。

(3)时间:1921年。内容: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等。

(4)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解析】

【详解】

(1)依据“现在几乎把我们乡的农民的一切东西----粮食、牲畜、种子、原料都拿走了。给每一个农民留下的粮食每个月只有18到30俄镑”可知,农民在信中向列宁反映了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表示不满,对新经济政策中征收粮食税表示欢迎。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新经济政策”前,苏俄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为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列宁决定“后退一步”即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8.自古以来,战争总是与人类发展同行。近代以来,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不断研制成功,并投入战场,对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巨大的灾难,人类对战争开始谨慎对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判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及包含哪些国家?

(3)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4)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设计一条宣传语,表明你对战争的态度。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3)凡尔登战役;说明了一战的残酷性。

(4)珍爱生命,远离战争。(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以此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逐渐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3)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说明了一战的残酷性。

(4)根据所学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很多人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战争。

9.(思维导图填充)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一战后的新秩序”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 B. C.(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答案】A.巴黎和会;B.《九国公约》;C.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

治秩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关知识。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新秩序”。 1919年6月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和其他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确立了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和其它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0.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以上材料——整理自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三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整理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材料四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材料二、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用材料三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答案】(1)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不同:

材料二: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

材料四: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

因素:一战持久而残酷;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3)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战争的影响,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需答出两点)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依据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是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依据材料四“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请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是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依据材料三“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是一战持久而残酷;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3)以古鉴今,一战启示我们: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点睛】

此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性质以及影响的相关史实。第二次工业

革命后,由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试题1新人教版.doc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19 世纪末,一个以德国为中心、依附于德国的伙伴奥匈帝国和随时待价而沽的动摇的盟 友意大利组成的军事组织是( A ) A. 三国同盟 B .轴心国集团 C. 三国协约 D .反法西斯同盟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 3000 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 1000 万。“一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 ( A )A 、 1914; 1918; B 、 1916;1918 ; C 、 1914; 1916; D 、 1914; 1917; 3.1914 年 7 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 指 ( c ) A. 三国同盟成立 B. 三国协约成立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凡尔登战役 4. 在外交上有句名言“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 。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C ) A. 各帝国主义之间军事同盟的建立 C.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D. 5. 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B.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开展军备竞赛 美国对协约国的支持 B ) A .新的历史时期开始的标志 B .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 .有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 D .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6. 下列关于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7.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B ) A .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 .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 .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8.1917 年 11 月 7 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发出了攻占冬宫的信号。经过 激烈战斗,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以上场景发生在哪次革命中?( D ) A .宪章运动 B .巴黎公社 C .二月革命 D .十月革命 9. 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 与 1919 年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有直接关联的国际会议是 ( A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开罗会议 10. 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国际会议是( B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万隆会议

一战二战试卷

1、下列为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 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先后决定工业排名次序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C.美国在一战前已经确立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制订了“施里芬计划”,但这一计划低估了对手实力,导致速决 战破产后陷入持久战的泥潭。致使“施里芬计划”破产的具体原因有 ①德军没有及时在西线集中主力②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 ③俄军在短时间内进攻东普鲁士④美国在经济上全力支持协约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3、有学者指出:“在1914年以前,所有欧洲的大国都处在富有侵略性的民族国家主义情绪 的状态中,而且越来越趋向使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德国政府只不过是这场普遍性的运动的引导者而已。”该学者的观点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有明显的帝国主义特征 C. 德国不应承担战争责任因为并不是它发动了大战 D. 德国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它利用民族情绪侵略他国 4、一战爆发后,美国官员在解释美国的外交政策时说:“战争看不出任何好结果。如果协约 国战胜,结果将会是俄国统治欧洲大陆;如果德国战胜,那欧洲的未来几代之内都将是军国主义专制”。该官员实际上在强调 A.美国应加入正义的一方作战B.任何方都不可能赢得战争胜利 C.美国应该保持中立获得利益D.美国应断绝与交战双方的联系 5、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两大军事集团相持到同盟国集团瓦解的过程。下列大事按照时序 排列正确的是 ①索姆河战役开始②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③凡尔登战役结束④《布列斯特和约》签署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6、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相关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言论,正确的是 ①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国皮洛夫) ②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中国段祺瑞) ③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英国格雷) ④这场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意识。(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7、对“一战”中某战役的描述如下:“7时30分左右,远方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十几个运动着的‘黑点’……它们渐渐接近了,德军士兵们依稀听到了一种奇怪的轰鸣声,其间还隐约夹杂着钢铁的撞击声……德军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面前,其抵抗意志顷刻间就彻底崩溃了。”该战役 A. 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失败 B. 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 炮轰后的凡尔登 (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材料二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的?此次会议是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 (4)《九国公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 (6)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你有什么感想? 材料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7)材料四中“ ”应该填什么人物?他领导的这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3)华盛顿会议。美国。

2014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

2014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1917-1939年) 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1917-1923: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2)1923-1929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3)1929-1939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一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6、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7、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交,个人因素。) 8、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9、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不同点。 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势的特点。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动和影响。 11、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理解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表现,影响。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大战后期召开的会议的内容。

一战和二战的练习题(对比)

一战和二战的练习题 1、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 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借此能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合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合约的经济后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主张的主要原因。 2、下列材料摘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好心肠”?他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材料一: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来临的世界时什么样子,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材料二: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虚拟):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节前给我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 (1)如果你站在甲同学的立场上请用史实说明。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哪些矛盾? (3)材料三列宁所作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4、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保罗.肯尼迪《联合国的过去和未来》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注意明确,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但需要一个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但我们不能走这条道路,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1928年10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3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37年该计划超额完成。 材料二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材料三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的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没有走西方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概括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状况。根据上述材料探究其原因。 【答案】(1)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或者战争的威胁) (2)迅速发展。苏联制定并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机器设备,招聘技术专家。 【解析】 【详解】 (1)原因:依据材料一“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可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2)状况:依据材料二“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和所学可知苏联的工业迅速发展。原因:依据材料一“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可知苏联制定并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依据材料二“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可知苏联人民文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依据材料三“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可知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机器设备;依据材料三“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可知招聘许多技术专家。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高二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第一单元_第一次世界大战_测试卷含解析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杭州高二检测)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A.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B.英法对德宣战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答案为A。 【答案】 A 2.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3.(2015·温州高二检测)……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这个“声震全球”的事件是指() A.萨拉热窝事件B.巴尔干战争 C.俄国十月革命D.“施里芬计划”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狂热民族主义……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可以判断,此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 A 4.(2015·杭州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使德军一时惊慌失措。因此符合题干中“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这一信息,故选C。 【答案】 C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海军间曾发生过一次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的海战,那就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要求选择的是“海战”,而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战役都是陆战,只有“日德兰海战”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答案】 D 6.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以后……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演说中“最近的行为”是指() A.1905年德军参谋长制订的“施里芬计划” B.1916年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 C.1916年日德兰海战,德军取得战术性胜利 D.1916年德军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解析】由题干中“德意志击沉敌人的船只”可知德意志

一战到二战练习题

一战到二战练习题 2010年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总分50分开卷考试与政治学科共用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正是这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争斗酿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两个军事集团”是指( )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B.华约、北约组织 C.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 D.正义集团、非正义集团 2.1914年7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兴奋地高呼:“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随即准备参加战争,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3.右图是19世纪后半期欧洲的一位科学家,某人创作了右边的这幅漫画,他是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这位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达·芬奇 C.赫胥黎 D.伏尔泰 4.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实质上揭示了启蒙思想的重大意义,即( ) A.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 B.促进了工人运动发展 C.阻碍了法国社会发 D.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5、下列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整 B.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了提倡消费 D.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6.1918年列宁曾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为改正这一“错误”,苏联开始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最新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围绕这场战争,小历和小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历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小史说:“不对。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2)你同意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2.看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B是。 (2)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3)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4)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什么战争爆发?

二战习题

1.2017年8月5日,两名中国游客在位于柏林的德国议会大厦前用智能手机互相拍照,并在拍照时摆出了纳粹举手礼。巡逻的保安发现他们的举动后,随即通知警方。巡警随即根据德国刑法典中的“使用违宪组织标志罪”,逮捕了这两名中国游客。两名中国游客被捕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日趋紧张 B. 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 C. 行纳粹举手礼违背德国宪法 D. 纳粹标志代表蔑视人权与压迫 2.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发表演说时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与张伯伦所谓两次“光荣的和平”相关的条约是() A. 《凡尔赛和约》《非战公约》 B. 《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议》 C. 《五国条约》《慕尼黑协议》 D. 《洛迦诺公约》《反共产国际协定》 3.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事件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是A.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C.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D. 三国轴心集团的建立 4.1933年1月,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此后不断突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这些“突破”包括 ①制造“国会纵火案”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③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④出兵吞并奥地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下图是一幅题为《怀疑蜜月究竟能持续多久》的漫画,描绘了二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发生的某一重要事件。这事件 A. 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 使得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 C. 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D. 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合作的典范 6.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在1918—1928年的恢复建设过程中,曾大量购买美国的钢铁和各式产品。这一举动 A. 造成了欧洲经济的衰落 B. 破坏了欧洲经济的独立性 C. 增大了美国经济的风险 D. 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7.1930年,希特勒在一次演说中说,“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那他2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德国)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对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瓜分德国殖民地。条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托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此条约内容出自 A.《九国公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五国条约》 D.《凡尔赛和约》 2.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德国不可能长期忍受条约的压制与束缚,一旦恢复过来,它必然会摆脱条约对它的种种束缚。“束缚”德国的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九国公约》 D.《北大西洋公约》 3.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指什么? A.《凡尔登条约》B.《凡尔赛条约》 C.《九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 5.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B.苏联模式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C.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 D.苏联的改革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6.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人《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 B.农业集体化推进 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7.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多年前的()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 ——摘编自龚勋《世界通 史》(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观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点睛】 此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A.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矛盾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C.德奥结成军事同盟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3.一战前夕,围绕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美 B.英、德 C.法、德 D.英、法 4.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库”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理位置②民族关系 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 B.开始于1914年7月底,结束于1917年11月 C.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加快了战争结束的步伐 D.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战争 6.下列有关美国参战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争夺世界霸权 C.援助协约国集团 D.时机已到,坐收渔人之利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B.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的崩溃 C.协约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D.同盟国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面材料 德国和奥匈为了加强同俄国和法国的对抗,1879年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矛盾加剧,参加了这一军事集团,20世纪初,英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英国协调了它同俄、法之间的关系,先后于1904年和1907年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 回答: ①德国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他们分别以哪国为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飞机上尚未安装武器,主要用来侦察敌方阵地,双方飞行员在空中遇见还会绅士般地挥挥手打招呼。可是,1914年的一天,法国飞行员安德烈驾驶一架双翼飞机飞往比利时的列日一带执行侦察任务,与此同时,德国飞行员汉斯也驾机前往马恩河岸侦察。两机迎面相遇,汉斯按照飞行员的规矩向对方挥手致意,但安德烈不吃这一套,反而嘲笑地向他伸出小指头,这污辱性动作令汉斯怒火中烧,立刻调转机头向安德烈扑去,安德烈也不示弱,并再次向汉斯晃动小指头。于是汉斯拔枪射击,安德烈也举枪还击,两人在空中开打,然而弹弹虚发,无法将对方置于死地,很快便兴味索然。最后,两人干脆挥手告别,各干各的活儿去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空战便这样草草收场。 关于人类第一次空战还有另一个版本:1911年的墨西哥革命战争中,两架飞机在空中相遇,其中一名飞行员发现对方是敌人,便拔出手枪向对方连发数枪,对方也予以还击。这次两个飞行员在空中的对射,被称为“唤醒太空的第一枪”。同年的11月11日,意大利一架飞机在土耳其军队头顶上扔下一颗比橘子大一点的BoB!!!,这便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空袭。从此,广阔无垠的天空便成为交战的重要战场。 最初的空战极富戏剧性。为了阻止敌方侦察,飞行员不仅与对方互相射击,有时也带上几块砖头去砸敌机的螺旋桨,或带上投箭(一种铅笔形的小钢箭)去掷击敌飞行员,甚至扔出扳手砸对方。俄国著名飞行员涅斯捷罗夫竟然在飞机尾部装了一把刀子。1914年8月5日,他成功地用刀子把敌人飞艇的蒙皮剖开,使其坠毁。后来,他又设想过在飞机尾部装一个带有重锤的钢索,以便从敌机前飞过时,用钢索把敌机的螺旋桨缠住。另一位俄国飞行员卡扎科夫受涅斯捷罗夫的启发,在飞机上悬挂了一条带“抓钩”的钢索,抓钩上还连着一个雷管。当从敌机上方飞过时,用抓钩将敌机钩住,并靠钩住敌机时的撞击引爆雷管,炸伤敌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尽管航空兵还处于相当幼稚的时期,但是,飞机已经在实践中显示出它的非凡作用与广阔的发展前景。飞机上的武器装备也逐渐由手枪、手榴弹发展成为机枪、BoB!!!。法国率先创建了战斗机部队,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开始,空战用的武器还是步兵用的轻武器,虽然打得“很热闹”,战果却不显著。据资料记载,从1914年10月到1915年7月,法国飞行员仅击落了8架战机,而且其中7架是用卡宾枪击落的。 一开始大家倾向于将机枪固定在机头,飞行员可以随时使用。可是,前面就是飞速转动的螺旋桨,子弹会把叶片打坏,这样自身反而有从空中栽下来的危险。后来,法国人在螺旋桨叶片上包一层钢片(偏导板),子弹打在上面就能弹出去——这是一种危险的措施,因为子弹打在螺旋桨上的冲击很可能使发动机停车或产生别的故障,甚至会往后弹而伤到飞行员。 1915年初,法国飞行员加罗斯找到飞机制造家索尔尼埃,请求给他的飞机装上断续器(机枪射击协调装置,可让子弹从螺旋桨旋转的间歇中射出去)。但最终还是只安装了偏导板。然而就是这架飞机,在不到3周的时间里击落了4架德机。从此之后,击落5架飞机就被定为“王牌飞行员”标准。一般击落10架称为“双料王牌”,再多就叫“超级王牌”。 然而,加罗斯的好运不长。1915年4月18日,当他驾机在德国阵地上空飞行时,发动机突然停止工作,飞机失去了动力,被风吹向德军后方。迫降后,他立刻连人带机被俘。加罗斯的飞机被送到了飞机设计师福克那里。福克等工程师们从法机的偏导板获得启发,很快研制出断续器。随后,福克的E系列歼击机出现了 E系列福克式飞机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德国的空中力量。飞行员驾驶这种飞机既能很快瞄准目标,又能对目标进行俯冲攻击。半年之内,敌方协约国飞行员伤亡率惊人。一批德国“王牌飞行员”脱颖而出。

(一战二战)主干知识整合

选修3《战争与和平》 Φ主干知识整合(1) 一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表现: (1)经济实力:工业总产值位次在19世纪中期的排名是英、法、德、美,到20世纪初变成美、德、英、法。 (2)政治模式:英法美是典型的民主国家;而德、奥、意、俄、日则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 (3)殖民地:英法是老牌殖民帝国;而德国所占殖民地少,与其经济实力很不相称。 2.具体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表现: ()三国同盟形成: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缔结。(具有反俄性质)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因为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而加入)(2)三国协约形成: 法俄同盟形成——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经济联系奠定基础)三国协约的形成——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3.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得两大集团之间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 德国的军国主义尤其严重——作为后起帝国主义强国,对所占殖民地状况不满,崇尚以武力“夺取阳光下的地盘”。 统治阶级纷纷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德国的“泛日尔曼主义”;俄国“泛斯拉夫主义”;英法:鼓吹对外扩张,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 4.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2.战争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英、法、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 3.战场(主要在欧洲战场进行) 主要战线是西线——英法比对德国;东线——俄国对奥匈、德国;南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 第一阶段(1914—1915):9月,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西线转入堑壕战(阵地战)。8月,东线——俄军发起夏季攻势,取得胜利,德军抽调西线兵力支援奥

主题25: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主题25: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本节需要同学们掌握三个考点: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资本主义) 考点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苏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考点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三世界) 1.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埃及(扎格卢尔)——华夫脱运动 3.墨西哥(卡德纳斯)——卡德纳斯改革 考 点 梳 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2)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索)的爆发。(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协约国(英、法、俄)VS 同盟国(德、意、奥) 2.一战时间:1914年7月——1918年11月。 3.开始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4.萨拉热窝事件:因为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开始军备竞争,大战一触即发,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 也被称为是“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引发了一战。 5.一战期间主要矛盾:德国与英国的矛盾。 6.一战情况:一战主战场在 欧洲,后来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其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死伤70多万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 7.一战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8.性质: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性的,掠夺性的战争。 9.影响:(1)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大大削弱了欧洲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0.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性的,掠夺性的战争。 11.造成的危害:持续时间长;参战国家人数多;人员伤亡大。 二、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华体系” (一)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 1.会议概况:1919年1月,英、法、美(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三国 为了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在法国巴黎召开了 巴黎和会 。 2.会议内容:在会上形成了两项结果:(1)协约国与德国 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或《对德和约》。(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理)(2)决定在战后 建立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战败国和苏联被排斥在外,美国也未加入。) 3. 会议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一次分赃会议。 4.《凡尔赛条约》的内容: 领土:(1)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2)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允许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 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确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和会的分赃性质。) 5.凡尔赛体系:协约国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和约,这些和约与《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国际新秩序。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由此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6.影响:和会上虽然暂时限制和削弱了德国,但过于苛刻,导致德国复仇情绪蔓延,为二战爆发埋下了隐患。 (二)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1.背景: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 欧洲 的关系,但它们在 东亚和太平洋 地区仍然矛盾(美、日)重重。 2.会议概况:1921年11月,九国代表(英、法、美、日、意、比、荷、葡)与中国在 华盛顿 召开会议并签署了《九国公约》。它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3.《九国公约》内容:宣称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维护在中国机会均等原则,它维持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实质: 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持战后和平国际关系的体系, 是战胜国建立的战后世界新秩序。 5. 认识: 不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一.十月革命: 1. 背景: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要求, 反而继续进行世界大战, 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2.经过:1917年11月6日晚, 列宁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领导起义。11月7日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最终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4.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2)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3)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和巩固 1. 成立:1917年11月,召开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2.内容:(1)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2)通过了《和平法令》; (3)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 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3. 新政府的措施: 政治: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军事: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经济: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土地: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

世界历史下册一战二战复习题

世界历史下册一战二战复习题 一、选择题: 1、19世纪70年代以前,下列国家依其经济实力排列顺序是() ①法国②美国③英国④德国 A.④①②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①④②③ 2、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 A.1914年6月 B.1914年7月 C.1918年11月 D.1919年1月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实力 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5、《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英国生物学家() 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6、它的提出是时空方面的伟大革命,对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影响的理论是() A.万有引力学说 B.马克思主义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7、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 A.文艺复兴 B.明治维新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8、下列作品中属于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是() ①《罗密欧与朱丽叶》②《哈姆雷特》③《仲夏夜之梦》④《威尼斯商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 A.莎士比亚 B.托尔斯泰 C.孟德斯鸠 D.汤显祖 10、1917年11月,一艘名为“阿芙乐尔”号的巡洋舰突然发出了一声炮响,炮弹的火光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开始?()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法国的巴黎公社 D.法国攻占巴士底狱 11、十月革命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它是() A.工兵苏维埃政权 B.取得了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 C.平定了国内反革命叛乱 D.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2、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的新经济政策规定()A.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取消商品买卖 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实行余粮征集制 13、巴黎和会规定,把德国战前在我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让给()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14、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的问题是() ①德国赔款问题②中国山东问题③欧洲安全问题④海军军备问题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①②④ 15、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是在什么条约之后?() A.《九国公约》 B.《四国条约》 C.《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D.《凡尔赛和约》 16、下列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整 B.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了提倡消费 D.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17、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相似之处是() A.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 B.法西斯党魁直接上台执政 C.在对外侵略扩张中逐步建立 D.利用了社会政治、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的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德国希特勒上台 B.日本侵占整个中国东北 C.轴心国集团形成 D.国会纵火案 19、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点的是() A.《慕尼黑协定》 B.《布勒斯特和约》 C.《九国公约》 D.《凡尔赛和约》 20、法国败亡后,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是在() A.巴黎 B.莫斯科 C.伦敦 D.开罗 21、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说:“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只是由于‘不明智、麻痹大意,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才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你认为和这段话没有关系的选项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慕尼黑阴谋 C.拿破仑 D.绥靖政策 22、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德国突袭苏联 B.珍珠港事件 C.七七事变 D.中途岛海战 2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C.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 D.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