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心理学课件 - 第2章-自我状态模式

合集下载

2人际沟通的自我

2人际沟通的自我

1
第一节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of self concept
一 What is the self concept 二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concept 三 The function of self concept
2
一 What is the self concept
11
自我概念是在社会比较中形成的
1954年,L.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提出了社会比 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基本观点为: (1)人都希望能对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做出准确评价; (比较的内容与目的) (2)在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时,人会通过与他人的比 较来进行自我评价;(比较的对象) (3)人一般倾向于与自己水平相同或相近的人比较。 (比较的对象)
头。研究者选择了两张不同的照片,一张是教皇,另一 张是一个普通人。主试让看过照片的被试对自己的人格 特征做出评价。结果发现,信奉天主教的人在看过皱着 眉头的教皇照片后,对自己的评价比那些看到普通人照 片的人更为苛刻,也比看过同样照片的非天主教徒做出 的评价苛刻。可见,教皇皱眉的形象足以影响那些天主 教徒学生的自我形象。
– 自我(ego)是人格结构的管理和执行部分,主宰着“我”的行为, 其功能是保持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协调人格结构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以及机体与环境的关系。
–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部分,是从自我中分化发 展而来,其内容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超我来自文化伦理规范,是幼 儿在其发展期中受父母的教育和社会化的结果。
反射性评价会影响人的自我概念(实验研究) 低于有意注意水平的反应也能对自我概念产生影响 自我概念的这一特点提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尽可

人际关系心理学PPT内容(初教)

人际关系心理学PPT内容(初教)

⼈际关系⼼理学PPT内容(初教)专题⼀⼈际关系概述⼀、什么是⼈际关系(P2)(⼀)⼈际关系的概念:是⼈们在相互往来的过程中形成的⼼理关系认知成分(⼆)⼈际关系的成分情感成分(主要成分)⾏为成分⼆、⼈际关系的作⽤(⼀)良好的⼈际关系可以满⾜个体的⼼理需要,消除孤独感“⼀个⼈究竟能单独呆多久?”⼀个名叫沙赫特的⼼理学家在1959年进⾏了⼀项实验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设计了⼀个封闭的房间,⾥⾯有⼀张桌⼦、⼀把椅⼦、⼀张床、⼀个马桶、⼀盏灯。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物品,没有报纸,没有电话,不准写信,听不到外界的声⾳,当然更找不到⼈聊天。

每天只供应饮⾷等必需的⽤品。

实验的报酬⾮常优厚,⽽且呆的时间越长,报酬越⾼。

有5名⼤学⽣参加了这个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1个⼈只呆了20分钟就受不了了,要求放弃这个实验1个⼈在⼩房间⾥待了2个⼩时,2个⼈待了2天,只有1个⼈待了8天。

这个待了8天的⼈出来以后说:“如果再让我在⾥⾯待1分钟,我就要疯了。

”2. 良好的⼈际关系是个性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条件3. 良好的⼈际关系是个体⾝⼼健康的重要保证4.⼈际交往是个体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1)⼈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2)⼈际交往是个体认识⾃我、完善⾃我的重要⼿段。

三、⼈际关系的发展过程(P20~24)(⼀)良好⼈际关系的发展过程1.良好⼈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注意阶段接触阶段融合阶段2. ⼈际关系深度的标志——⾃我暴露的⽔平所谓⾃我暴露,就是我们常说的“敞开⼼扉”,是⼀个⼈主动提出⾃⼰的情感、思想、经验与他⼈分享。

是⼀种⼈们⾃愿地、有意地把⾃⼰的真实情况暴露给别⼈的⾏动,它所透露的情况是他⼈不可能从其他途径获得的。

⾃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致可分为4个⽔平最表⾯⽔平:情感兴趣爱好⽅⾯第⼆层次:态度和观点第三层次:⾃我的⼈际关系与⾃我概念状况⾃我最深层次:隐私⽅⾯为什么有的⼈不愿意⾃我暴露:⼀是担⼼遇到别⼈的冷遇;⼆是担⼼受到别⼈的排斥;三是担⼼因此受到别⼈的控制;四是担⼼会被⼈出卖。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总结词
研究对象和内容
详细描述
人际交往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认知、情感交流、沟通方式、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 等方面,涵盖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心理互 动。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重要性
详细描述:人际交往心理学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而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社会而言,人际交往是社会凝聚力和合作的基础,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 发展。
有效沟通
通过清晰、准确、礼貌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行 沟通,以减少误解和冲突。
建立信任
通过诚实、守信和透明的方式建立和维护信任关 系,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发展趋势
文化交融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理 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模式。
多元化和包容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际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 的趋势,人们更加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价 值观。
STEP 02
情绪共鸣
STEP 01
情绪表达与沟通
情绪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 沟通工具,通过表情、语 气和肢体语言传达情感, 影响人际关系。
STEP 03
情绪调节
在人际关系中,个体需要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 免情绪过度反应对关系造 成负面影响。
人们在交往中倾向于寻找 情感共鸣,共享积极情绪 能够拉近彼此距离,建立 良好关系。
表达技巧
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 求,避免使用攻击性或指责性的语 言。
反馈技巧
及时、具体地给予对方反馈,让对 方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促进双 方的理解和沟通。

人际沟通课件(共25张ppt)心理健康2024新版

人际沟通课件(共25张ppt)心理健康2024新版

家庭关系中的人际沟通与心理健康
家庭沟通的重要性
家庭沟通的挑战
建立和维护家庭和谐,促进家庭成员之间 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处理家庭冲突,应对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 和期望。
家庭沟通的技巧
心理健康与家庭沟通
倾听、表达、尊重和理解对方,寻求共同 点和解决方案。
通过良好的沟通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增强家庭凝聚力和幸福感。
人际沟通课件(共25张ppt) 心理健康
目 录
• 人际沟通概述 • 人际沟通中的心理健康 • 人际沟通中的障碍与应对 • 人际沟通技巧与心理健康 • 人际沟通中的情绪管理 • 人际沟通与心理健康的实践应用
01 人际沟通概述
人际沟通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人际沟通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通 过语言、文字、表情、动作等方 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 过程。
情绪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认知重评
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调整自 己的情绪反应。
情感调节
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情感表达
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人了解自己的 情绪状态和需求。
寻求支持
与亲朋好友或专业人士交流,分享自己的感 受和需要,获得情感支持和建议。
培养积极情绪,促进人际沟通
理健康的维护。
心理健康与人际沟通的互动关系
心理健康和人际沟通是相互影响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个体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反过来促进 个体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和人际沟通的互动关系还体现在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例如,心理健康良好的个体通常更能够积极 地认知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情感,从而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会为个体带来更多的积 极情感体验和认知评价,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发展。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课ppt课件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课ppt课件

自卑与自负心理
1 2 3
自卑心理
对自己的能力、外貌、家庭背景等方面感到不满 或不如他人,从而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不自信、 退缩或攻击性。
自负心理 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忽视他人的贡献和 成就,从而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傲慢、自大或 不尊重他人。
攀比心理
喜欢与他人比较,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 富,从而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功利性、虚伪或 攻击性。
孤独感
感到自己与他人存在隔阂和距离, 缺乏亲密关系和归属感,从而在 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冷漠、疏离 或不合群。
自闭倾向
倾向于独自思考和行动,不愿意与 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从而 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沉默、内向 或不善言辞。
缺乏社交技能
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和维护关系, 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和经验,从而 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笨拙、尴尬 或不自在。
人际交往定义
满足心理需求
促进个人成长
增进社会和谐
指个体与周围人之间心 理和行为上的互动过程。
归属感、认同感、自尊 心等。
学习新知识、拓展视野、 提高社交能力等。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
交往对象的多样性
同学、老师、朋友、恋人等。
交往需求的强烈性
渴望友谊、爱情、认同和尊重等。
交往方式的多元化
面对面交流、网络社交、社团活动、学术竞 赛等。
交往问题的复杂性
文化差异、价值观冲突、竞争压力等。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因素
个人因素
性格、情绪、认知、能力等。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 等。
学校因素
校园环境、教育制度、师生关系等。
社会因素

大学课程《人际交往与沟通(第二版)》PPT课件:第二章 人际交往与沟通理论

大学课程《人际交往与沟通(第二版)》PPT课件:第二章   人际交往与沟通理论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自主进化
自我实现需求: 真善美至高人生 境界获得的需求 尊重需求:成就、名 声、地位和晋升机会

社交需求:友谊、爱情及其隶属 关系的需求
安全需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 苦、威胁或疾病等,以及对金钱的需求
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六、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前的困难,一点儿一点儿、谨慎地透露这个坏消息, 还得允许他们提出疑问和要求,这样的话能在很大程 度上减少对他们情感的打击。可你倒好,‘唰’一下 子,给他们统统发了电子邮件,且在周五晚上,他们 在家收到邮件后,整个周末,两天多啊,炸窝了,差 不多都处在极度焦虑狂躁中,受不了啦,等不到今天 上班再说啦,到处打电话诉说自己的不幸、倒霉啊, 现在是流言满天飞,说学院要黄了,要破产了,学院 现在正处于一种近乎骚乱的局面。”
学习任务:
理论任务: ①个体层面:自我意识、社会知觉、社会态度、社会动机 ②人际层面: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群体层面: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 ④社会层面:人际交往风俗、时尚、阶用中,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 化的规律,解释、预见、调控人们的社会交际心理及其 行为。 ②认识自己以及自身的角色,提高自身素质,将生活意 识转化成人际交往的科学意识。 ③从社会人的本质和规律性的高度,在更高的水平上俯 瞰社会交际现象,发挥社会心理学理论的预测、调节和 控制的实践作用。
学习任务:
理论任务: ①不断优化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内涵。 ②了解与明晰个人、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 之间的交互方式及其作用。 ③深化人际态度、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 人际吸引、人际冲突、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④为完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充足的依 据。

人际沟通心理学精 - 第2章-自我状态模式ppt课件

人际沟通心理学精 - 第2章-自我状态模式ppt课件
人际沟通心理学
P
杜玉春
A 北京邮电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C
.
1
第二篇 描绘人格:自我状态模 式
第2章 自我状态模式 第3章 自我状态的功能分析 第4章 自我状态的第二层结构分析 第5章 如何确认自我状态 第6章 病态的自我结构
.
2
第2章 自我状态模式
P
杜玉春
A 北京邮电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C
.
3
第2章 自我状态模式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的行为、想法和感受就像小时候的反 应一样?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的行为、想法和感受就像你父母的反 应一样?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的行为、想法和感受是单纯针对当时 所发生的事情的直接反应,而与过去无关?
.
19
自我状态之间的转换
自我状态之间是不断转换的,良好的自我沟通和人际沟通 表现为自我状态在特定的情境中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
.
14
“儿童”的线索——1、躯体表现
说话前举手、打报告、听老师话、乖乖罚站、害怕被批评、 服从、乖巧、眼泪、咬指甲、颤抖的嘴唇
不听话、哭闹、大叫、闹脾气、撒泼、不吃饭、撅嘴、顶 撞
转动的眼珠、表情丰富、语气夸张、做鬼脸、傻笑、又蹦 又跳、撒娇、大声唱歌、宿舍放音乐、逃避困难、充满好 奇和兴趣
.
20
在不同的自我状态间转换
王小姐在拥堵的马路上开车,她注意着周围汽车的速 度,也很小心地看着交通标志,她根据此时此地发生在周 围的状况来开车。忽然一个人从外线道切过来想超车,两 辆车子太近了,几乎要撞上,王小姐吓了一跳,瞥了后视 镜一眼,见后车还有一段距离,赶紧轻踩刹车。等到那辆 车子逐渐驶远,王小姐颇不以为然地撇着嘴摇头,转头对 同伴说“这种驾驶根本就该吊销他的驾照。”

人际沟通与自我沟通

人际沟通与自我沟通
一般來說,人都不喜歡『被批評、被否定』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自我中心主義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門是開的,心卻是關的
所以,有時候我們的心中會有一種慨嘆…
你知道嗎?其實,我滿贊同你的想法,但我很不 喜歡你『講話的口氣』。其實,我滿同意你的見 解,但我很不喜歡你『講話的態度』。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所以,即使雙方意見不同 但必須做到
『異中求同、圓融溝通』
『有話照說,但口氣要委婉』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同理心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長度 &寬度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因此,我們必須學習 『不要急著說、不要搶著說,而是要想著說』
絕對不要『逞口舌之快』而後悔。因為說話是沒有『 橡皮擦』、沒有『立可白』的,不能再把話擦掉呀!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 我們為什麼要面對這些挑 ▪ 那個部門什麼時候才可以
戰或改變??
把他們的事情做好??
▪ 有誰可以訓練我??
▪ 誰來解決這個問題??
▪ 誰的錯??
▪ 我什麼時候可以找到好的 員工??
▪ 他們為什麼不先溝通好再 來精品跟pp我t模說板供??大家使用
▪ 他們為什麼不先告訴我?
1.以「什麼」或「該如何」這兩個詞來發問, 而不是「為什麼」「什麼時候」或「誰」。
另外,職場溝通中我們必須學習『情緒忍受力』和『 挫折容忍力』因為,
『脾氣來了,福氣就沒有了』!!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我們都可以在工作中, 學習做更好的溝通 使人際關係更圓融,
也使生命過得更漂亮、更有意義!!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自我状态练习
记录在成人自我状态时相关的行为、想法、和感觉。要和 儿童和父母自我状态来区分,可自问“这样的行为、想法、 感觉对处理现在发生的事是否适当,是否能解决问题?” 如果答案是“是”,这个反应就是出自成人自我状态。
有时可能会发现在成人自我状态时,可列出行为和想法, 却没有感觉,确实,常常我们可以不带什么感觉而很有效 地处理此时此刻的事情。但是,在成人自我状态时,也可 以体验到情绪的。
如何识别三种自我状态
1、躯体表现
2、言语表现
“父母”的线索——1、躯体表现
• • • • • • • • • • • • • • • 凌厉的眼神 皱起的眉毛 紧闭的双唇 指指点点的手势 摇头 十分严肃的表情 双脚轻轻地敲着 两手插腰 胳膊抱在胸前 握着的拳头 大声说话 轻拍别人的脑袋 轻轻抚摸 悉心照顾、关怀 细心
自我的P-A-C模式图
什么是自我状态
“一种思想与感觉一致的系统,通过一套相对应的行为模 式呈现 于外。”当一个人处于某种自我状态时,就会表 现出相对应的想法、感受和行为。
儿童自我就是一套自个人童年遗留下来的行为、想法、感 觉; 成人自我则针对目前现实的自主性行为、想法、感觉的组 合体; 父母自我就是个体从周围重要人物所内化学习到的行为、 想法、感觉。
自我状态之间的转换
自我状态之间是不断转换的,良好的自我沟通和人际沟通 表现为自我状态在特定的情境中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不同的自我状态间转换
王小姐在拥堵的马路上开车,她注意着周围汽车的速度, 也很小心地看着交通标志,她根据此时此地发生在周围的状况 来开车。忽然一个人从外线道切过来想超车,两辆车子太近了, 几乎要撞上,王小姐吓了一跳,瞥了后视镜一眼,见后车还有 一段距离,赶紧轻踩刹车。等到那辆车子逐渐驶远,王小姐颇 不以为然地撇着嘴摇头,转头对同伴说“这种驾驶根本就该吊 销他的驾照。” 不久她开到公司,看看表,发现已错过和老板约好要谈一 件要事的时间,她的心往下沉,感到一阵恐慌。除了这些想法 和感觉,她还会伴随一些行为,一如当年那个迟到的小女孩, 如心跳加速、张大 眼睛、用手捂着嘴,靠近点看,还会发现她 在冒汗。她马上对自己说“等一等 ,我在怕什么?老板是个讲 理的人,她会接受我因堵车而迟到的情形,我也可以利用休息 时间来和她谈。” 她整个人放松了,手也放下不再捂着嘴,脸 上恢复笑容。
三种自我状态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关系
P 超我
有相似性
A 自我
差异性: 三种自我状态是从外显的行为来观察的。
C
本我
自我状态是指人格的一部分,每一种自我状态都包含了本 我、自我和超我的影响。 自我状态只是一种名称,而弗洛伊德的三种精神器官则是 泛称。
以下对自我状态的理解正确吗?
在不同的自我状态间转换
王小姐在拥堵的马路上开车,她注意着周围汽车的速度, 也很小心地看着交通标志,她根据此时此地发生在周围的 状况来开车,所以她是在成人自我状态里。忽然一个人从 外线道切过来想超车,两辆车子太近了,几乎要撞上,王 小姐吓了一跳,瞥了后视镜一眼,见后车还有一段距离, 赶紧轻踩刹车。她的害怕对眼前的危险是适当的反应,帮 助她在电光火石之间避开可能发生的车祸 ,她仍然保持在 成人自我状态里。等到那辆车子逐渐驶远,王小姐颇不以 为然地撇着嘴摇头,转头对同伴说“这种驾驶根本就该吊 销他的驾照。”这时她转到父母自我状态中了。当她小的 时候,她坐在爸爸旁看他开车,当他爸爸对其他驾驶员不 以为然时,就是这样子撇着嘴摇头。
照顾型(哺育型) (NP):
关爱、温柔、怜恤、安慰、包 容、保护、过度保护、溺爱 平衡儿童自我和父母自我的关系
成人自我(A)
理性、客观、实事求是、 冷静、注重此时此地、
A
顺从性(AC):
听话、顺从、守规矩、 讨好、充满恐惧、担心、 焦虑、羞耻感、逆反、 敌意、拒绝
AC 泼、自由自在、 自然、自发性行为、冲动、 贪玩、爱憎分明、 自我 中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 性(小教授)
如果我的行为、想法和感受,可能是来源于我的父母(或 其他对我来说具有父母形象的人),那么我就是在父母自 我状态里。
如果我的行为、想法和感受,会回到小时候处理问题时的 方式,就像小时候的我一样,那么我就是在儿童自我状态 里。
自我状态的详细结构与功能
控制型(CP):
界限、激励、强调规则、严 格、约束、控制、抑制、偏 见、固执、死板 CP NP
在不同的自我状态间转换
不久她开到公司,看看表,发现已错过和老板约好要谈一件要 事的时间,她的心往下沉,感到一阵恐慌。此时她又转到儿童 自我状态里, 小时候上学迟到最怕的就是老师受到严厉的处罚, 她恐慌的感觉是来自儿时的经验,而不是根据现在已成人的处 境。除了这些想法和感觉,她还会伴随一些行为,一如当年那 个迟到的小女孩,如心跳加速、张大 眼睛、用手捂着嘴,靠近 点看,还会发现她在冒汗。此时她并非在意识上知道自己是针 对旧时的经验起反应,如果这时问她马上忆起“现在的情形有 没有唤起什么儿时的回忆?” ,她可能会想起小时在教室被处 罚的景象,也可能这种痛苦的记忆被压抑的太深,而无法马上 想起来,如果她愿意去探索这些被压抑下来的痛苦经历,可能 要花更久的时间,甚至要通过心理治疗才能想起来。她马上对 自己说“等一等 ,我在怕什么?老板是个讲理的人,她会接受 我因堵车而迟到的情形,我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来和她谈。” 她又回到成人自我状态,她整个人放松了,手也放下不再捂着 嘴,脸上恢复笑容。
“儿童”的线索——2、言语表现
“我妈妈说”“报告老师……”“这样可以吗?” “我才不呢”“凭什么……”“我就要”“为什么不行?” “我希望……” “我想要……” “我猜……” “等我长大了……” “最好的……” “大点的” “好可爱啊”“真漂亮啊”“真好吃” “太可怕了”“冻死我了”“好热啊”
“成人”的线索——1、躯体表现:
倾听 握手 耐心等待 专注 讨论问题 排队 认真思考 仔细观察 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就事论事
“成人”的线索——2、言语线索
为什么 什么 哪里 谁 什么时候 怎么了 多少 正确的、错误的 大概、可能 未知、客观的 我认为、我明白 事情的经过是……
练习
每项至少写一个例子,并记下当时的感受、想法和行为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的行为、想法和感受就像小时候的反 应一样?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的行为、想法和感受就像你父母的反 应一样?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的行为、想法和感受是单纯针对当时 所发生的事情的直接反应,而与过去无关?
“父母”的线索——2、言语表现
“要坚决制止……” 、“永远不能……” “要永远记得……”、 “下次再也不许……” “ 应该……” 、“必须……” “大学期间不准谈恋爱” 愚蠢、没规矩、荒谬、让人讨厌、懒惰、废话、可笑 “有没有摔疼啊”、 “有没有不舒服啊”、“冷不冷啊” “相信你一定行”、“虽然这次失败了,下次会成功的” “别害怕,有我在”
核对一下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就有这样的感觉、 想法、和行为,你甚至可能会想起自己是在重演过去的某 个事件,那大约是几岁呢?
父母自我状态练习
以同样的方式写下在父母自我状态中相关的感觉、想法、 和行为,可以用角色伴演的方式来揣摩。要知道父母自我 的想法,可以自问“在我脑中有没有听到父亲或母亲会对 我说什么?”当然也可能是叔伯、祖父母、或老师等具有 父母形象的人的话。 核对一下在父母自我状态里的行为、感觉、想法是否模仿 自他们,好像拷贝进来的一样。你可能很容易就发现在各 个情境中自己模仿认同的对象是谁。
儿童自我状态练习
回想每当你在儿童自我状态中的情形,注意你有什么样的 情绪,可以试著自己以角色扮演来感觉。 然后记下你当时的想法,通常可以自问“我在脑子里对自 己说什么?”来得到儿童自我的想法,探查关于自己、别 人、整个世界这三个方面,自己会怎么对自己说。 最后再注意自己在儿童自我状态之中会有什么行为表现, 可以对著镜子在自己的儿童自我状态中角色扮演一番。
自我状态模式结构图
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
P
父母自我状态( Parent ego state )
拷贝自父母或扮演父母角色的人的行为、想法 和感受
A
成人自我状态( Adult ego state )
针对此时此刻所做出的行为、想法和感受
C
儿童自我状态( Child ego state )
重演儿时的行为、想法和感受
第2章 自我状态模式
自我状态的定义
自我状态的类别 如何确认和识别自我状态 自我状态间的转换 自我状态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关系
自我状态模式
回想自己过去一天的生活: 1、有没有那么一刻,你的行为、想法和感受就像小时候在 遇到事情时的反应一样? 2、有没有那么一刻,你的行为、想法和感受就像你父母在 遇到事情时的反应一样? 3、有没有那么一刻,你的行为、想法和感受是针对当时的 具体情境所作出的直接反应,而与过去无关? 请每项至少写出一个例子,并记录当时的感受、想法和行为。
当我思考的时候,我就处在成人自我之中 当我有所感受的时候,我就处在儿童自我之中 当我进行判断、评价的时候,我就处在父母自我之中 不论哪一种自我状态,都可以同时思考、感受、评价
如何区分成人和儿童的感受
成人自我的感受对处理现在发生的问题是适当的。
儿童自我往往会限制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种自我状态缺一不可
三种自我状态本身无好坏之分,每一种自我状态都具有其 适应性和不适应的地方。 就一个健康、平衡的人格来说,三种自我状态都是必须的, 我们需要成人自我状态来处理此时此地的问题、帮助我们 过一个有效率的生活。要融入社会,即需要控制型父母自 我状态提供规范来遵守,也需要照顾型父母自我状态帮助 我们去培育并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顺从型儿童自我状态 使我们遵守社会规范的前提,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所包含 的自发性、创造力和直觉力,则是自由娱乐和工作成就的 基础。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