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在选购、使用和处置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领域。
消费者行为学对于市场营销和广告策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促使他们购买产品或服务。
消费决策过程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消费决策过程。
消费决策过程包括以下五个阶段:1.需求识别:在这个阶段,消费者会意识到他们有一个需要满足,该需求可能是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及对情感上的满足或社交认同的需求。
2.信息搜索:在这个阶段,消费者会主动收集信息,以了解各种可供选择的产品或服务,并比较它们的优劣。
3.评估和比较:在这个阶段,消费者会评估不同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差异,并将其与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进行比较,以制定最终的购买决策。
4.购买决策:在这个阶段,消费者会决定购买哪个产品或服务,并选择购买的方式和地点。
5.后购买行为:在这个阶段,消费者会评估他们的购买决策是否符合他们的期望,并可能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反馈或投诉。
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消费者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1.个体特征:个体的个人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可以对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2.文化和社会因素:文化和社会因素对消费者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消费者的价值观、信仰、文化背景和社交圈子等因素都可以影响他们对某些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和偏好。
3.个体需求和动机:个体的需求和动机是推动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
消费者可能希望满足某种物质需求、情感上的满足或社交认同,这些需求和动机会推动他们购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
4.市场营销策略: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可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例如,产品的定价、推广和分销策略等都可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和购买意愿。
5.个体认知和态度:个体的认知和态度也会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
消费者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对产品或服务的态度和偏好等都会在购买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案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案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学科,通过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态度、行为等方面,来揭示消费者决策的规律和原因。
本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市场洞察力和消费者研究能力,为未来从事市场营销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2. 掌握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如需求识别、信息搜索、信息加工、决策和后决策行为等;3. 熟悉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的方法;4. 着重讲解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如文化、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等;5. 培养学生的市场洞察力和消费者研究能力;6.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第一讲:消费者行为学导论-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消费者行为学的定义、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2. 第二讲:消费者决策过程- 需求识别: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信息搜索:主动搜索和被动获取- 信息加工和决策:认知过程、评价和选择- 后决策行为:满意度和行为后果3. 第三讲: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方法- 目标市场选择的原则和策略- 定位与市场差异化4. 第四讲:消费者心理因素- 感知与注意力- 学习与记忆- 情感与态度5. 第五讲:个人与社会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个人因素:人口统计学特征、人格和自我概念- 社会因素:家庭、社交圈和文化- 学生小组讨论:个人与社会因素对品牌选择的影响6. 第六讲:消费者行为的伦理和可持续发展- 消费者权益与伦理- 可持续发展与消费者行为- 案例分析:伦理消费与品牌形象7. 第七讲:消费者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 消费者行为数据的来源与收集方法- 实证研究的设计与执行- 市场营销决策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通过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动机、偏好以及购买行为等方面的因素,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决策过程,进而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一、消费者需求的形成消费者需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形成消费者需求的基础。
其次,个体的文化、家庭、社会等背景也对消费者需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市场环境和营销手段对消费者需求的塑造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消费者决策过程消费者决策过程包括问题识别、信息搜索、评估替代品、购买决策和后续行为等几个阶段。
在问题识别阶段,消费者意识到自己存在某种需求或问题。
在信息搜索阶段,消费者会主动搜集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以便做出最佳决策。
在评估替代品阶段,消费者会比较不同产品或服务的优缺点,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在购买决策阶段,消费者最终决定是否购买,以及购买什么品牌或型号的产品。
在后续行为阶段,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购买体验进行评估,并可能对产品或服务做出投诉或再购买的决定。
三、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消费者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体特征、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心理因素和购买情境等。
个体特征指的是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收入、教育程度等个体属性。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子文化、社会阶层、参考群体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评价标准。
个人心理因素涉及到个体的信念、态度、动机、个性和知觉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购买情境是指购买时的环境条件,如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这些情境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和购买行为。
四、市场细分和定位市场细分是将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相似需求特征的子市场,以便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市场细分的依据可以是地理位置、消费者特征、行为特征和产品特征等。
市场定位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选择一个或几个市场细分来进行目标市场的选择和产品差异化战略的制定。
消费者行为学

第一章1、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服务、观念或经验所涉及的过程。
2、消费过程各阶段的一些问题从消费者的角度从营销者的角度购买前的问题消费者如何决定自己需要一种产品?更多地了解各种选择的最佳信息源是什么?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态度死如何形成和、或改变的?消费者依据什么线索推断产品优于其他?购买中的问题获得产品是一种有压力的还是愉悦的过程?购买说明了消费者的什么?情景因素,如时间压力或商店陈列,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的?购买后的问题产品是否提供了愉悦或实现了预期的功能?最终产品将如何处理?这种行为对环境有何影响?决定一个消费者是否对产品满意以及他是否会再次购买的因素是什么?这个消费者是否会告诉其他人自己对产品的体验并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3、细分维度(简答)年龄:例子如功能红牛做法,首先开发一个产品吸引一个年龄段的消费者,然后吸引其他年龄段的人们。
性别:宝洁公司的一个纯女性营销团队向市场推出了佳洁士rejuvenating effects牙膏,这是第一支专以女性为目标市场的畅销牙膏。
家庭结构、社会阶层与收入、民族与种族(锐步推出的RBK鞋系列酒深受流行的城市艺术家的喜爱)、地理位置、生活方式:超越人口统计变量4、市场细分的定义:按照消费支付欲望与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
5、“人们常常购买他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是购买对他们有意义的东西”请解释这句话并举例。
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复杂的,其购买行为的产生是受到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促进交互影响的。
消费者心理是消费者在满足需要活动中的思想意识,它支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心理因素有动机、感受、态度、学习。
相关群体非所属群体是指消费者置身之外,但对购买有影响作用的群体。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期望群体,另一种是游离群体。
期望群体是个人希望成为其中一员或与其交往的群体,游离群体是遭到个人拒绝或抵制,极力划清界线的群体。
消费者行为学的主要内容

消费者行为学的主要内容
1. 消费者决策过程,就像一场冒险!比如说你在买手机的时候,是不是会纠结选苹果还是华为呀?那就是在做决策呢!消费者要经过认识问题、寻找信息、评估方案、做出决策和购后评价这一系列过程。
这多像在走一条充满选择的路啊。
2.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那可太多啦!就好比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交朋友的类型,消费者的个人因素,像年龄、性别、个性这些,对他们的购买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呢。
像年轻人可能就更喜欢时尚潮流的东西,而老年人可能更注重实用。
3. 消费者的感知和认知,哎呀,就像是给物品戴上了不同的“眼镜”!比如同一件衣服,有人觉得好看得不得了,有人就觉得一般般。
这就是不同的感知和认知呀!
4. 消费者的学习和记忆也很有意思呢!就跟你学骑自行车一样,一旦学会了就很难忘掉,下次再骑就自然而然了。
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和喜好也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记忆来形成的。
5. 消费者的态度,这不就是心里的那杆秤嘛!比如说你对某个品牌特别有好感,那你买东西的时候就会优先考虑它呀。
这态度能决定很多购买行为呢。
6. 消费者的购买情境,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就像你在超市里买东西和在高级商场里买东西,感觉完全不一样吧?所处的情境会大大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7. 消费者群体的影响,就好像是身边有一群小伙伴在给你“出主意”!比如你的朋友们都在用某款化妆品,你是不是也会很容易被影响去试试呀?群体的力量可不能小看呢。
总之,消费者行为学就是研究消费者在各种情况下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行为,这对商家了解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可太重要啦!。
期末消费者行为学总结

期末消费者行为学总结导论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和消费决策的学科,是市场营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态度、信念和行为动机等方面,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本文将总结消费者行为学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消费者决策过程消费者决策过程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时所经历的一系列心理过程。
通常包括需求识别、信息搜索、信息评估、购买决策和后购行为等阶段。
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消费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个人因素是指个体的特征和个性,包括人口统计变量(如年龄、性别、职业等)、个人经验、价值观以及个人认知等。
社会因素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朋友、社交圈和社会文化等。
文化因素是指个体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包括国家、民族、宗教和地域等。
心理因素是指个体的感知、认知、意识和情感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学说、学习理论、态度理论和动机理论等。
二、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因素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是指个体的特征和个性,包括个体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等。
外在因素是指个体所受到的外界刺激和环境影响,包括产品特性、价格、促销活动以及竞争对手等。
在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中,消费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是影响其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通常会选择那些能够满足其需求和欲望的产品或服务。
其次,消费者对产品特性的认知和评价也是影响其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那些功能齐全、品质可靠、性价比高的产品。
此外,价格和促销活动也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消费者通常会比较不同产品的价格和折扣活动,选择最能符合其预算和需求的产品。
三、消费者行为的市场应用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企业可以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研究概述消费者:狭义: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和住户广义: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不同类型的购买行为角色:倡议者:首先提出或有意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人影响者:其看法或建议队最终购买决策具有一定影响的人决策者:在是否买。
为何买,如何买,哪里买等方面做出部分或全部决定的人购买者:实际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人使用者:实际消费或使用产品,服务的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1.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4.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研究历史阶段:a.萌芽阶段(1930年以前)b.应用时期(1930-1960)c.变革与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消费者行为理论来源: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方法:决策导向研究法,体验导向研究法,行为影响研究法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和心理因素:消费者资源,需要和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消费者决策的类型:扩展性决策,有限型决策,名义型决策消费者问题的类型:主动型:在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能够意识到的问题。
此情况下,营销者只需要令人信服的向消费者说明产品的优越性,因为消费者已经对问题有了认识被动型:消费者尚未意识到或需要在别人提醒之后才可能意识到的问题。
此情况下,不仅要使消费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还要使其相信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发现消费者问题的方法除了直觉询问观察投射调查专题组座谈还有活动分析产品分析问题分析人体因素研究情绪研究信息搜集类型:内部信息搜集和外部信息搜集购买前信息搜集和即时性信息搜集信息被搜集的全部品牌域分为意识域和未意识域,还有三个次级域激活域惰性域排除域第三章消费者决策过程:评价与购买消费者选择规则连接式规则重点选择规则按序排除规则编撰式规则补偿性选择规则冲动性购买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展现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消费者作为一个个体或群体在市场环境中做出决策的过程,以及他们与品牌、产品和服务的互动。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消费者决策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需求识别、信息搜索、评估替代品、购买决策和后续行为。
消费者在感知到需求后,开始搜集相关信息,以便做出理性决策。
他们会广泛搜索各种渠道,获取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并对不同的选择进行评估。
最终的决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偏好、经济状况、社会因素等。
消费者行为学也关注的是消费者的心理过程。
人们的购买行为不仅受到理性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情感和认知因素的影响。
个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品牌、产品和服务的感知会对购买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信任感、对产品的品质和功能的决定会在购买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社会因素也在消费者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的家庭、朋友和社交媒体等社会网络关系会影响他们对品牌和产品的态度和购买决策。
人们往往会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结果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了解消费者决策过程和心理需求,企业可以通过正确的市场定位和传播策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
通过在产品设计、品牌建设以及品牌体验上的投入,企业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积极情感和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总之,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探讨消费者在市场环境中作出决策和行为的学科。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消费者决策过程、心理过程和社会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这些研究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展现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消费者作为一个个体或群体在市场环境中做出决策的过程,以及他们与品牌、产品和服务的互动。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各个层面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理解的名词:1消费者行为 2 需要3动机4韦伯定律5知觉风险6知觉质量或认知质量7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8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9消费者学习10数据驱动加工11概念驱动加工12消费者态度13李克特量表14语义区分量表15生活方式16亚文化17炫耀消费18象征消费19攀比消费20社会阶层21社会群体22参照群体23家庭生命周期24流行25口传26意见领袖1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了获取、使用、处理消费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过程。
消费者行为是与产品或服务的交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2需要时个体由于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状态。
3、动机是推动个体采取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是由于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引起的;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指引这些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心理准备状态。
是行为的原因4、韦伯定律——理论上引起感觉所必需的变化量△I与原始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原始刺激越强,则因其察觉所需的刺激变化量越大5、知觉风险是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应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的而感觉6认知质量是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
也称为知觉质量。
7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指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巴普洛夫提出)8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指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主要在强化物的功能和强化时间上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相区别。
9消费者学习:个体获得有关购买和消费的知识与经验,以应用于未来相关行为的过程。
10数据驱动加工:指知觉加工开始于外部刺激,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11概念驱动加工:指知觉加工从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先形成对知觉对象的期待和假设,人的原有知识和已有概念影响其对新的输入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12消费者态度:指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
13李克特量表:要求消费者对一系列与态度相关的陈述句表明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为了量分析,给每一类反应都赋予一个数值。
14语义区分量表:利用两极形容词让消费者表明他或她对某个目标对象的态度,一般在品牌个性和自我概念方面运用较广。
15生活方式的含义又称生活形态:消费者个体在与其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并且有别于他人的活动、兴趣和态度的模式。
(如何生活、什么最重要、如何分配时间和金钱、在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上的花费如何等)16亚文化是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生化方式和行为规范。
17攀比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某项商品并非出于物质满足的需要,它的发生更多地来源于攀比而形成的心理落差18炫耀消费是指购买并突出显示其奢侈,以证明其支付昂贵商品能力的消费行为19象征消费指的是消费具有的符号象征性20社会阶层社会阶层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21社会群体: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群体。
22参照群体:是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
23家庭生命周期:指家庭发展过程中,经历从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儿女成人自立门户、夫妻退休、丧偶到解体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过程。
24流行:指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流传很广、盛极一时的大众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
25口传:指消费者彼此之间面对面地以口头方式传播信息。
26意见领袖:指在口传过程中,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别人购买决策的消费者。
应理解的题目:1.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演进和发展2.何谓决策导向研究法、经验导向研究法和行为影响研究法3.简述扩展(复杂)型决策的决策程序。
4.名义型决策和扩展型购买决策各具有哪些特点?5.科特勒提出的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有哪些?6.简述知觉图的作用。
7.简述消费者产生知觉风险的原因8.影响消费者注意力和理解的因素有哪些?9.影响消费者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哪些?10.研究态度形成的理论主要有哪些?11.人的个性具有哪些特点?12.个性理论持哪些观点?13.简述消费者自我概念与产品象征性的关系14.简述V A L S 2生活方式系统的分类方式15.结合实际指出两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行为,并说明产生的原因。
16.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在支出模式上有哪些差异?17.决定社会阶层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与消费者行为研究特别相关的决定因素?18.社会群体具有哪些特征?19.传统家庭生命周期经历哪些阶段?各阶段的消费有何特点?20.影响家庭决策方式的因素有哪些?21.口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2.意见领袖具有哪些特征?23.消费者情景的含义及构成因素24.结合自己的购物经历,简要说明零售店环境(或购物情境)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1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演进和发展一、萌芽时期(1930年以前)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社会学家凡勃伦《有闲阶级论》(1899)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1901年12月心理学家斯各特(W.D.Scott)在美西北大学作报告时指出,心理学可以在销售和广告中发挥重要作用科普兰(M.T.Copeland)于1923年提出将消费物品分为便利品、选购品和专门品的分类方法部分建立在对三个方面的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之上二、应用时期(1930-1960年)经济危机时期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在广告界和顾客心理研究中应用消费者行为动机的研究--最具代表性:1950年,梅森•海尔(Mason Haire)主持速溶咖啡的研究美学者盖斯特(L.Cuest)和布朗(George H.Brown)于50年代初开始研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问题,以便找到促使消费者重复选择某一品牌的有效途径谢里夫(M.Sherif)、凯利( H.Kelley)和谢巴托尼(Shibutoni)等人开展了对参照群体的研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三、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中成立了消费者心理学分会,这是消费者行为学开始确立其学科地位的前奏。
1968年,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教材《消费者行为学》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恩格尔(James Engel)、科拉特(David Kollat)和布莱克维尔(Roger Blackwell)合作出版。
1969年,美国的消费者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正式成立。
1974年,《消费者研究杂志》(JCR)创刊2何谓决策导向研究法、经验导向研究法和行为影响研究法(1)决策导向研究法:重点了解消费者是如何形成策略或计划、在不同产品与品牌之间做出选择的。
(2)经验导向研究法:人们有时购买产品或服务纯粹是为了有趣、好玩,为了产生一种离奇感或获得一种情绪或情感的体验。
(3)行为影响研究法:在外部环境力量的驱动下,消费者可能尚未产生或形成关于某种产品的情感和信念,就做出了购买决定。
3、简述扩展(复杂)型决策的决策程序。
(重点参考书上24页,下面是PPT里面的)确认需要:意欲与感知状态差距问题重要性信息收集:经验来源个人来源公众来源商业来源被选产品评估:产品属性品牌信念效用要求评价模式购买决策:他人态度意外因素预期风险购买决策购后行为:满意、不满意——采取行动、不采取行动——诉诸公众、个人行动——寻求补偿法律手段、机构投诉——停购、抵制、传播4名义型决策和扩展型购买决策各具有哪些特点?扩展型决策是指消费者需要许多信息,进行复杂性的购买决策,具有介入程度高、购买频率低、风险承担高、信息需求多、及价格支出高之特点。
(显著特点是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并对各种备选产品作广泛而深入的评价、比较。
)名义型决策:是指消费者在不需要太多信息的情况下,从事习惯性(例行性)的购买决策,具有涉入程度低、购买频率高、风险承担低、信息需求少及价格支出低之特色。
5科特勒提出的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有哪些?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个人因素:个性和自我概念、年龄和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心理因素:激励、知觉、学习、信念和态度6简述知觉图的作用(79页)第一:图式是一种信息接收系统。
第二:图式提供了从环境中提取信息的计划。
7知觉风险产生的原因新产品或以前没有体验;有过不满意的经历;存在机会成本;缺乏信息;产品技术复杂性高。
8影响消费者注意力和理解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注意力的因素:1、刺激物因素大小与强度色彩与运动位置与隔离对比与新颖性展示方式与信息量2、个体因素:需要与动机态度适应性水平3、情景因素:如拥挤忙碌不安与不快的环境影响理解的因素:个体因素(知识、期望)刺激物因素(物品实体特征,语言符号、次序—首因、近因效应)情景因素(暂时性个人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对个体信息的理解)9影响消费者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哪些?个体因素1.信奉程度:越信奉则越难改变2.预防注射:消费者已有的信念和观点是否与相反的信念和观点作过交锋,消费者是否曾经构筑过对相反论点的防御机制。
3.参与程度:参与越高越坚定4.人格因素:自尊、智力、性别5.认知结构:对劝说的改变的理解情境因素:分心、重复、广告厌烦、预先警告10研究态度形成的理论主要有哪些?学习论:态度是后天习得的三种学习方式:联想//强化//模仿态度的形成过程:顺从--认同--内化诱因论:态度是权衡利弊后的抉择认知相符论:人的信念或态度如果与其他观点、自身行为发生矛盾,就会存在一种内在力量推动其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或恢复认知上的一致11人的个性具有哪些特点?特点: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倾向性、可塑性12个性理论持哪些观点?1、个体个性理论代表:卡特尔的理论(包括弗洛伊德、荣格)--该理论认为个性是人在早年通过学习或遗传而获得的。
提出:源特质及相应的表征特质如:孤僻(吹毛求疵、不合群、生硬)对应:好交际(热心、开朗、随和、爱参与)又如:自由散漫(自由行事,不理会社会规则)对应:自制(意志力强、自我克制、恪守自我形象2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环境是人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重视对环境而不是对个体进行分类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人怎样对环境做出反应以及他们所逐渐习得的反应模式。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也改变他们的反应。
如:有些人会认为你很外向,而另一些人会认为你很内向。
他们对于你的个性的评价都可能是准确的,因为个体在不同的人面前会展现出个性中不同的方面。
3、混合理论人的行为是由个体的内在特性和他所处的外在环境二者共同决定的13简述消费者自我概念与产品象征性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作用按其逻辑顺序排列,可归纳如下:(1) 每个人都拥有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