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原理

一原理简介原理简介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铁质锅底部的磁条形成闭合回路时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铁质锅体的铁分子高速运动产生热量,然后加热锅中的食物•、电磁炉的原理方块图

三磁炉工作原理说明

1、主回路

图中整流桥 BI 将工频(50HZ )电压变成脉动直流电压, L1为扼流圈,L2是电磁线圈,IGBT

由控制电路发出的矩形脉冲驱动, IGBT 导通时,流过L2的电流迅速增加。IGBT 截止时,L2、

C21发生串联谐振,IGBT 的C 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当该脉冲降至为零时,驱动脉冲再次加到 IGBT 上使

之导通。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

25KHZ 左右的主频电磁波,使陶瓷板上放置的

铁质锅底感应出涡流并使锅发热。串联谐振的频率取之 L2、C21的参数。

C5为电源滤波电容。CNR1为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当AC 电源电压因故突然升高时,瞬间 短路,使保险丝迅速熔断,以保护电路。

2、副电源

开关电源提供有+5V , +18V 两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 比较IC LM339

和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

+ 18V 供IGBT 的驱动回路,同步 +5V 供主控MCU 使用。

IN^007

FJDQOO

IC4

3、冷却风扇

当电源接通时主控IC 发出风扇驱动信号(FAN ),使风扇持续转动,吸入外冷空气至机体内, 再

从机体后侧排出热空气,以达至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故障。当风 扇停转或散

热不良,IGBT 表贴热敏电阻将超温信号传送到 CPU ,停止加热,实现保护。通电瞬 间CPU 会发出一个风扇检测信号,以后整机正常运行时

CPU 发出风扇驱动信号使其工作。

4、定温控制及过热保护电路

感测温度而改变电阻的一随温度变化的电压单位传送至主控 照温度设定值比较而作出运行或停止运行信号

5、主控IC ( CPU )主要功能

18脚主控IC 主要功能如下:

(1) 电源ON/OFF 切换控制 (2) 加热火力/定温温度控制 (3) 各种自动功能的控制 (4) 无负载检知及自动关机 (5) 按键功能输入检知 (6) 机内温升过高保护 (7) 锅具检知 (8) 炉面过热告知 (9) 散热风扇控制 (10)

各种面板显示的控制

< IGAg>

C12 104J

该电路主要功能为依据置于陶板下方的热敏电阻(

RT1)和IGBT 上的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 IC ( CPU ),CPU 经A/D 转换后对

TOP^TEMPI IGBTT-TEMP1

6、负载电流检知电路

该电路中T2 (互感器)串接在 DB (桥式整流器)前的线路上,因此 T2二次侧的AC 电压可反

映输入电流的变化,此 AC 电压再经D13、D14、D15、D5全波整流为DC 电压,该电压经分压后直 接送CPU 的

AD 转换后,CPU 根据转换后的AD 值判断电流大小经软件计算功率并控制

PWM 输出

大小来控制功率及检知负载

7、驱动电路

该电路将来自脉宽调整电路输出的脉冲信号放大到足以驱动 IGBT 开启和关闭的信号强度, 输入

脉冲宽度愈宽IGBT 开启时间愈长。线盘锅具输出功率愈大,即火力愈高。 同步振荡回路

由 R27、R18、R4、R11、 R9、R12、R13、C10、C7、C11 和 LM339 组成同步检测回路 由D7、R3、R5、C27组成的振荡电路(锯齿波发生器)振荡频率在 PWM 的调制

下与锅具工作频率实现同步,经

339第14

脚输出同步脉冲至驱动实现平稳运行。

R27

30CKJf3W

R18

13OKJ/2W MOKiSW

300KJCW

Q t C1_一

22

R

*1BV

9、浪涌保护电路

由R1、R6、R14、R10、C29、C25、C17组成的浪涌保护电路。 当浪涌过高时,339 2脚输出

低电平,一方面通知 MUC 停功率,另一方面通过 D10把K 信号关断,关闭驱功输出。

10、动态电压检测电路

D1、D2、R2、R7、和DB 的两端组成的电压检测电路,由

CPU 直接将整流后脉动波 AD 转换

后,检测电源电压是否在 150V~270V 范围。

11、瞬间咼压控制

R12、R13、R19和LM339组成,反压正常时该电路不起作用,当有瞬间高压超过

1100V

时,339 1脚输出低电位,拉低 PWM ,降低输出功率,控制反压,保护

IGBT

,不会过压击穿。

+5v

电磁炉适用机型ZS-9 ZS-53 ZS-65 ZS-66 ZS-58 ZS-59 ZS-51 ZS-61

¥

S

9

-C rKn

F 加JWE.il

一、电磁炉的原理方块图

适用性号ZS-36 ZS-52 ZS-62ZS-63

三磁炉工作原理说明

6、主回路

图中桥整DB1将工频(50HZ )电流变成直流电流,L1为扼流圈,L2是电磁线圈,IGBT 由控 制电路发出的矩形脉冲驱动,

IGBT 导通时,流过L2的电流迅速增加。IGBT 截止时,L2、C12

发生串联谐振,IGBT 的C 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当该脉冲降至为零时,驱动脉冲再次加到IGBT 上使之导通。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生

25KHZ 左右的主频电磁波,使陶瓷板上放置的铁质

锅底感应出涡流并使锅发热。串联谐振的频率取之

L2、C12的参数。

C11为电源滤波电容,CNR1为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当AC 电源电压因故突然升在时,即

-220V

---------- 1呼 —1

O27UFH 那 DC

FGASN13]

H3W1»

瞬间短路,使保险丝迅速熔断,以保护电路。

7、副电源

开关电源式主板共有 +5V , +18V 两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 +18V 供IGBT 的驱动回路和 供主控IC LM339和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

+5V 供主控MCU 使用。

主控IC 发出风扇驱动信号(FAN ),使风扇持续转动,吸入外冷空气至机体内,再从机体后侧排出 热空气,以达到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故障。当风扇停转或散热不良,

IGBT 表贴热敏电阻将超温信号传送到

CPU ,停止加热,实现保护。通电瞬间 CPU 会发出一个风扇

检测信号,以后整机正常运行时

CPU 发出风扇驱动信号使其工作

9、定温控制及过热保护电路

3E

D20

FR107

IM4007

>§112n

100UF/25V^ Dll

FR107

£C13

1QOUFZ25V

IC2

78LJ05

L £

rls

H

4 7uF/25V

FFHQ7

tie ;

该电路中T2 (互感器)串接在 DB1 (桥式整流器)前的线路上,因此

映输入电流的变化,此 AC 电压再经D6-D9全波整流为DC 电压,该电压经 R42分压后直接送

1

TMAHN 3

—<

F

R3 5.1KJ

该电路主要功能为依据置于陶板下方的热敏电阻( RT1 )和IGBT 上的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

探测温度而改变电阻的一随温度变化的电压单位传送至主控 IC ( CPU ),CPU 经A/D 转后对照

温度设定值比较而作出运行或停止运行信号。

5、 灯板排线引脚功能

(1) 12V 电压,触摸供电用。 (2) 炉面测温反馈电压。 (3) IGBT 测温反馈电压。 (

4) 蜂鸣器驱动信号 (5) 风扇驱动信号 (6) 开关K 信号 (7) 锅具检知信号 (8) PWM 功率控制

(9) 中断信号(过流或脉冲检测)

(10) +5V (12) 高低压检测

(13) 电流检测反馈(功率大小判

(11)地

吃感器1:3000^™

1N4148 +5V

C6 || 223

II

1 F

D6

07

1K

VR1 500

D10

0.24V

—I 丨衣»

z^=C25 104

IR42

6.8K T2二次侧的AC 电压可反

104J

RT1

100KZ3950

U TEMP-TOP

4 T ・

D8

1N4143 IN4143 1N4148

到CPU的AD脚,CPU根据转换后的AD值判断电流大小结合软件计算功率,并控制PWM输出大小来控制功率及检知负载。

7、驱动电路

该电路将来自脉宽调整电路输出的脉冲信号放大到足以驱动IGBT开启和关闭的信号强度,输入脉冲宽度愈宽IGBT开启时间愈长,线盘锅具输出功率愈大,即火力愈高。

8、同步振荡回路

R19 R2D

LMJ38由R4、R5、R7、R19、R20、R22、R23、C1、C2、C13 与339 组成同步检测回路;

由D3、R8、R15、R9、C7组成的振荡电路(锯齿波发生器),振荡频率在PWM的调制下与锅具工作频率实现同步,经339第13脚输出同步脉冲至驱动实现平稳运行。

9、浪涌保护电路

由R45、R13、R16、R47、R39、R40、C20、C18组成浪涌保护电路。当浪涌到来时,通过互感

器传递在R45上形成同幅度的负压,使339比较端翻转,2脚输出低电平,一方面通知MUC 停功率,另一方面通过D4把K信号关断,关闭驱动输出。

10、动态电压检测电路

ILuaO三DI 3

IU4007

R2

230KJ/lV\r

R52

33QKJ/1W

< 29v riRis

10KJ

D13、D14 R18、R2、R52、D8、EC2和DB的另两端组成电压检测电路,由CPU直接将整流脉动波AD转后,检测电源电压是否在145V~270V范围。

11、瞬间咼压控制

R22、R23、R24、R26和339组成,电压正常时该电路不起作用,当反压瞬间高压超过1100V 时,339输出低电平,拉低PWM,降低输出功率,控制反压,保护IGBT不会过压击穿。

、适用性号ZS-36 ZS-52 ZS-62 ZS-63

适用性号 ZS-36 ZS-52 ZS-62

ZS-63

H H U

士 ?Ef

--X : 7Z

>3.so_

s

M>■

-J?

LTi —

•旨

XTUP

r-

L ! EE

|

乂耳

£|

r

n

X

/

4

li-Fid-.--

>«-■.舄

-T

r .L

A

冠E

f

w

QS-^-3-

2.-

l±lf

.-

;

■寻

匚白

ftftlf

澤卄 毒抵芈

K

于済』

H

般故障显示代码

8无锅E0

9、电压过低(<150V) : E1

10、电压过高(>270V): E2

11、炉面传感器短路或干烧故障:E3

12、炉面传感器开路E4

13、IGBT超温(90oC)或传感器短路E5

14、IGBT传感器开路故障:E6 、电磁炉的原理方块图

三、适用型号ZS-75 ZS-75A ZS-76

电磁炉原理

一原理简介原理简介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铁质锅底部的磁条形成闭合回路时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铁质锅体的铁分子高速运动产生热量,然后加热锅中的食物•、电磁炉的原理方块图

三磁炉工作原理说明 1、主回路 图中整流桥 BI 将工频(50HZ )电压变成脉动直流电压, L1为扼流圈,L2是电磁线圈,IGBT 由控制电路发出的矩形脉冲驱动, IGBT 导通时,流过L2的电流迅速增加。IGBT 截止时,L2、 C21发生串联谐振,IGBT 的C 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当该脉冲降至为零时,驱动脉冲再次加到 IGBT 上使 之导通。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 25KHZ 左右的主频电磁波,使陶瓷板上放置的 铁质锅底感应出涡流并使锅发热。串联谐振的频率取之 L2、C21的参数。 C5为电源滤波电容。CNR1为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当AC 电源电压因故突然升高时,瞬间 短路,使保险丝迅速熔断,以保护电路。 2、副电源 开关电源提供有+5V , +18V 两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 比较IC LM339 和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 + 18V 供IGBT 的驱动回路,同步 +5V 供主控MCU 使用。 IN^007 FJDQOO IC4

3、冷却风扇 当电源接通时主控IC 发出风扇驱动信号(FAN ),使风扇持续转动,吸入外冷空气至机体内, 再 从机体后侧排出热空气,以达至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故障。当风 扇停转或散 热不良,IGBT 表贴热敏电阻将超温信号传送到 CPU ,停止加热,实现保护。通电瞬 间CPU 会发出一个风扇检测信号,以后整机正常运行时 CPU 发出风扇驱动信号使其工作。 4、定温控制及过热保护电路 感测温度而改变电阻的一随温度变化的电压单位传送至主控 照温度设定值比较而作出运行或停止运行信号 5、主控IC ( CPU )主要功能 18脚主控IC 主要功能如下: (1) 电源ON/OFF 切换控制 (2) 加热火力/定温温度控制 (3) 各种自动功能的控制 (4) 无负载检知及自动关机 (5) 按键功能输入检知 (6) 机内温升过高保护 (7) 锅具检知 (8) 炉面过热告知 (9) 散热风扇控制 (10) 各种面板显示的控制 < IGAg> C12 104J 该电路主要功能为依据置于陶板下方的热敏电阻( RT1)和IGBT 上的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 IC ( CPU ),CPU 经A/D 转换后对 TOP^TEMPI IGBTT-TEMP1

电磁炉 加热 原理

电磁炉加热原理 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厨房家电。它的加热原理是通过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电磁感应,从而产生加热效果。 电磁炉主要由电源装置、电感线圈、控制装置和加热面板等部件组成。当电磁炉接通电源后,电流会通过电感线圈,形成一个交变电磁场。这个交变电磁场会穿透加热面板,进入锅底。锅底由铁质或磁性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对电磁波有较好的吸收和传导性能。 当锅底置于电磁炉上时,锅底内的铁质或磁性材料会受到电磁波的影响,产生涡流。涡流的产生会消耗一定的能量,形成热量。这个过程称为焦耳热效应,也就是说,电磁波的能量会转化为热能。 由于涡流的产生是由交变电磁场引起的,所以电磁炉的加热速度非常快。电磁炉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高温,比传统的煤气灶或电炉更加高效。 为了控制电磁炉的加热过程,电磁炉还配备了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要求,调节电磁场的频率和强度,以达到恒温或定时加热的效果。控制装置还可以检测锅底的温度,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会自动停止加热,以保证食物的烹饪质量。 电磁炉具有一些传统炉具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使用电磁炉可以将电能直接转

化为热能,减少能量的浪费。传统炉具在燃烧过程中会有热量损失,而电磁炉的加热过程几乎是无损耗的。其次,电磁炉加热速度快,反应灵敏,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高温。再次,电磁炉不会散发燃气,不会产生燃烧等副产物,无需通风系统,使用更加安全、环保。 虽然电磁炉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首先,电磁炉只能使用铁质或磁性材料的锅具,否则无法产生涡流效应,无法加热食物。其次,由于电磁炉产生的热是通过电磁波传导到锅底,再由锅底传导到食物,所以锅底必须与食物密切接触,否则加热效果不理想。再次,电磁炉的价格较高,使用成本较高。 总而言之,电磁炉是一种通过电磁感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家电产品。它采用了交变电磁场和焦耳热效应的原理来实现加热食物。电磁炉具有快速加热、高效节能和环保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随着科技的进步,电磁炉的性能还会不断改进,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烹饪方式。

全面讲解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最详细电磁炉原理讲解 一、原理简介 原理简介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铁质锅底 部的磁条形成闭合回路时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铁质锅体的铁分子高速动动产生热量,然后加 热锅中的食物. 二、电磁炉的原理方块图

三、磁炉工作原理说明 1、主回路 图中桥整DB1将工频(50HZ)电流变成直流电流,L1为扼流圈,L2是电磁线圈,IGBT由控制电路发出的矩形脉冲驱动,IGBT导通时,流过L2的电流迅速增加。IGBT截止时,L2、C12发生串联谐振,IGBT的C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当该脉冲降至为零时,驱动脉冲再次加到IGBT上使之导通。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生25KHZ左右的主频电磁波,使陶瓷板上放置的铁质锅底感应出涡流并使锅发热。串联谐振的频率取之L2、C12的参数。 C11为电源滤波电容,CNR1为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当AC电源电压因故突然升在时,即瞬间短路,使保险丝迅速熔断,以保护电路。 2、副电源 220V/50HZ 输入 熔断器平衡 滤波 1:3000 互感器 桥式 整流 扼流 圈 电磁线 盘(LC IGBT 功率检测浪涌检 测 锅具材同步检反压抑驱动回 路 闭环振 IGBT过热保护 PWM输出 主控 CPU 炉面温度检测 控制面板 至风机 至蜂鸣 电压 变换 整 流 18V至风扇 5V到CPU 18V至驱动 过欠压

开关电源式主板共有+5V,+18V两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18V供IGBT的驱动回路和供主控IC LM339和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5V供主控MCU使用。 3、冷却风扇 主控IC发出风扇驱动信号(FAN),使风扇持续转动,吸入外冷空气至机体内,再从机体后侧排出热空气,以达到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故障。当风扇停转或散热不良,IGBT表贴热敏电阻将超温信号传送到CPU,停止加热,实现保护。通电瞬间CPU会发出一个风扇检测信号,以后整机正常运行时CPU发出风扇驱动信号使其工作 4、定温控制及过热保护电路

电磁炉工作原理详细介绍

电磁炉工作原理详细介绍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电磁炉加热原理如图所示,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 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在烹饪锅体内因电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 1、概述 电磁灶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加热工作的,是现代家庭烹饪食物的先进电子炊具。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用来进行煮、炸、煎、蒸、炒等各种烹调操作。特点: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省电节能、不污染环境、安全卫生,烹饪时加热均匀、能较好地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和营养素,是实现厨房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新型电子炊具。电磁灶的功率一般在700-1800W左右。 电磁炉按感应线圈中的电流频率分为低频和高频两大类,相比较高频电磁灶受热效率高,比较省电。 按样式分类,可以分以下三种。 台式电磁炉:分为单头和双头两种,具有摆放方便、可移动性强等优点。因为价格低较受欢迎。 埋入式电磁炉:是将整个电磁炉放入橱柜面内,然后在台面上挖个洞,使灶面与橱柜台面成一个平面。业内专家认为这种安装方法只求美观,但不科学,很大一部分消费群体把电磁炉当做火锅,埋入式炒菜并不方便。 嵌入式电磁炉:可适应不同锅具的需要,不再对锅具有特殊要求。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SPMC65P2404芯片来实现电磁炉的设计。SPMC65P2404是凌阳推出的一款工业控制8位单片机,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抗干扰能力强,非常适合应用于工业控制类、家电类产品的设计。使用SPMC65P2404设计的电磁炉具有如下性能: 六种加热模式:火锅、煎炸、炒菜、烧烤、蒸煮、烧焖; 一种自动工作模式:烧水; 最大720分钟的定时开机功能; 2小时自动关机保护功能; 小物件检测功能,对不合适的物件不进行加热; 系统采用过流、过压、超温等多种保护措施; 采用开关电源,使系统能够在180~250V的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 系统设置了故障报警功能,方便故障查找及检修; 系统含有自检程序,方便生产测试。 2、电磁炉设计要求

电磁炉工作原理和原理图

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电磁炉加热原理如图所示,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 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在烹饪锅体内因电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 1、概述 电磁灶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加热工作的,是现代家庭烹饪食物的先进电子炊具。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用来进行煮、炸、煎、蒸、炒等各种烹调操作。

特点: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省电节能、不污染环境、安全卫生,烹饪时加热均匀、能较好地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和营养素,是实现厨房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新型电子炊具。电磁灶的功率一般在 700-1800W左右。 电磁炉按感应线圈中的电流频率分为低频和高频 两大类,相比较高频电磁灶受热效率高,比较省电。按样式分类,可以分以下三种。 台式电磁炉:分为单头和双头两种,具有摆放方便、可移动性强等优点。因为价格低较受欢迎。 埋入式电磁炉:是将整个电磁炉放入橱柜面内,然后在台面上挖个洞,使灶面与橱柜台面成一个平面。业内专家认为这种安装方法只求美观,但不科学,很大一部分消费群体把电磁炉当做火锅,埋入式炒菜并不方便。 嵌入式电磁炉:可适应不同锅具的需要,不再对锅具有特殊要求。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SPMC65P2404芯片来实现电磁炉的设计。SPMC65P2404是凌阳推出的一款工业控制8位单片机,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抗干扰能力强,非常适合应用于工业控制类、家电类产品的设计。使用SPMC65P2404设计的电磁炉具有如下性能:

电磁炉工作原理和结构

电磁炉工作原理和结构 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加热食物的厨房电器。它通过电流在线圈中产 生的磁场来加热铁制的锅具,使食物得以加热。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一、工作原理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现象,即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一个磁场。电磁炉内部的线圈通过交流电源供电,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当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铁制锅具接触到磁场时,锅具内的铁磁材料会产生涡流。涡流在锅具内部产生剧烈的磨擦,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加热食物。 二、结构组成 1. 电磁炉面板:电磁炉面板是电磁炉的控制中心,上面设置了触摸式按键和显 示屏,用于控制和显示电磁炉的各种参数和状态。 2. 电磁线圈:电磁炉的核心部件是电磁线圈,通常由铜制成。线圈通过交流电 源供电,产生高频交变磁场。 3. 冷却风扇:为了防止电磁炉过热,内部设有冷却风扇。当温度过高时,风扇 会自动启动,通过排风口将热量散发出去,保证电磁炉的正常工作。 4. 电子控制模块:电磁炉内部设有电子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磁线圈的工作频 率和输出功率。通过面板上的按键和显示屏,用户可以调节加热功率和定时功能等参数。 5. 磁铁:电磁炉底部设有磁铁,用于吸附铁制锅具,保证锅具与电磁线圈之间 的密切接触,提高加热效率。 三、工作过程

当用户将铁制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并开启电源后,电磁炉开始工作。电子控制 模块会根据用户设置的参数,控制电磁线圈的工作频率和输出功率。 1. 电磁线圈供电:电子控制模块将交流电源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并传送到电磁 线圈中。 2. 磁场产生:电磁线圈中的高频交流电产生高频交变磁场。 3. 磁场感应:铁制锅具接触到磁场后,锅具内的铁磁材料会产生涡流。 4. 热能产生:涡流在锅具内部产生剧烈的磨擦,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加热 食物。 5. 温度控制:电子控制模块通过感温器实时监测锅具内部温度,并根据设定的 温度控制策略,调整电磁线圈的工作频率和输出功率,以保持锅具内的温度稳定。 6. 安全保护:电磁炉内部设有多种安全保护机制,如过热保护、过载保护和短 路保护等。当温度过高、电流过大或者发生短路时,电子控制模块会自动切断电源,以确保用户的安全。 四、优势和应用 电磁炉相比传统的燃气灶具具有以下优势: 1. 高效节能:电磁炉的加热效率高,热能转化率可达90%以上,相比传统燃气 灶具更加节能。 2. 温度控制精准:电子控制模块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锅具内的温度,使得烹饪 更加精确和可控。 3. 安全可靠:电磁炉内部设有多种安全保护机制,如过热保护和过载保护等, 保证用户的安全使用。

电磁炉原理图和工作原理与维修(全)

电磁炉原理图和工作原理与维修 目录 一、简介 (2) 1.1 电磁加热原理 (2) 1.2 458系列简介 (2) 二、原理分析 (2) 2。1 特殊零件简介 (2) 2.2 电路方框图 (4) 2.3 主回路原理分析 (5) 2。4 振荡电路 (6) 2。5 IGBT激励电路 (7) 2.6 PWM脉宽调控电路 (7) 2.7 同步电路 (7) 2。8 加热开关控制 (8) 2.9 V AC检测电路 (9) 2。10 电流检测电路 (9) 2。11 VCE检测电路 (9) 2。12 浪涌电压监测电路 (10) 2。13 过零检测 (10) 2。14 锅底温度监测电路 (11) 2.15 IGBT温度监测电路 (11) 2.16 散热系统 (12) 2。17 主电源 (12) 2。18辅助电源 (12) 2。19 报警电路 (13) 三、故障维修 (13) 3.1故障代码 (13)

3。2 主板检测标准 (13) 3。3 故障案例 (16) 一、简介 1。1 电磁加热原理 电磁灶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厨房电器。在电磁灶内部,由整流电路将50/60Hz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电压,高速变化的电流流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器皿(导磁又导电材料)底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器皿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器皿内的东西。 1。2 458系列简介 458系列是由建安电子技术开发制造厂设计开发的新一代电磁炉,界面有LED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式、LED数码显示模式、LCD液晶显示模式、VFD莹光显示模式机种。操作功能有加热火力调节、自动恒温设定、定时关机、预约开/关机、预置操作模式、自动泡茶、自动煮饭、自动煲粥、自动煲汤及煎、炸、烤、火锅等料理功能机种。额定加热功率有700~3000W的不同机种,功率调节范围为额定功率的85%,并且在全电压范围内功率自动恒定.200~240V机种电压使用范围为160~260V,100~120V机种电压使用范围为90~135V。全系列机种均适用于50、60Hz的电压频率。使用环境温度为-23℃~45℃。电控功能有锅具超温保护、锅具干烧保护、锅具传感器开/短路保护、2小时不按键(忘记关机)保护、IGBT温度限制、IGBT温度过高保护、低温环境工作模式、IGBT测温传感器开/短路保护、高低电压保护、浪涌电压保护、VCE抑制、VCE过高保护、过零检测、小物检测、锅具材质检测。 458系列虽然机种较多,且功能复杂,但不同的机种其主控电路原理一样,区别只是零件参数的差异及CPU程序不同而己。电路的各项测控主要由一块8位4K内存的单片机组成,外围线路简单且零件极少,并设有故障报警功能,故电路可靠性高,维修容易,维修时根据故障报警指示,对应检修相关单元电路,大部分均可轻易解决。 二、原理分析 2.1 特殊零件简介 2.1.1 LM339集成电路

电磁炉加热工作原理

电磁炉加热工作原理 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热能的厨房用具。它的工作原理是 将电能转变为磁能,再将磁能转变为热能,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下 面将从电磁感应、磁场产生、加热原理等方面逐一阐述电磁炉的工作 原理。 一、电磁感应原理 电磁感应是指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而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速率 成正比。在电磁炉中,通过线圈中通电的交流电在变化的磁场中产生 了感应电动势,从而导致了感应电流的产生。 二、磁场产生原理 电磁炉中产生磁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电磁铁和电感线圈。 在电磁炉的底部,电磁铁或者电感线圈会产生一个稳定且强大的磁场,这个磁场被称为工作磁场。当电源开始供电时,工作线圈中的电流就 会随之变化,从而产生了磁场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磁场会穿过玻璃面 板并传达给锅具底部的铁质部分。 三、加热原理 当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时,锅具底部的铁质部分会受到磁场的作用。根据磁场与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在电磁 炉中,锅具底部的铁质部分起到了导体的作用。当感应电流在锅具底 部的铁质部分中流动时,由于电阻的存在,就会产生 Joule 热效应。根

据 Joule 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正比,电流越大, 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因此,锅具底部的铁质部分就会被加热,进而加热锅内的食物。 电磁炉的加热原理使其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由于只有锅具底部 的铁质部分受热,因此锅外的热量损失较小。同时,电磁炉的加热过 程可以精确控制,根据需求调节电流大小和频率,从而实现不同的加 热效果。此外,由于电磁炉不直接使用明火,因此具有较低的火灾危 险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电磁炉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生成了工作磁场,再利用磁 场与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加热锅具底部的铁质部分,最终实现对食物的加热。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使其在速度、效率和安全 性方面具有许多优势,成为现代厨房中常见的加热设备之一。 虽然电磁炉在加热上有一些限制,只能使用铁制锅具等,但随着技 术的不断进步,电磁炉的适用范围也在扩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 磁炉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快捷、高效、安全的烹饪需求。

电磁炉加热原理

电磁炉加热原理 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加热的厨房电器。它通过电 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来加热铁制或铝制的底部锅具。电磁炉在现代 厨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具有加热速度快、高效节能、可调控加热 强度等优点。下面将详细介绍电磁炉的加热原理及工作过程。 一、电磁感应原理 电磁炉的加热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电流通过线圈时,就会在周围形成一个磁场。当放置于炉面上的铁制或铝制锅具进入线 圈的磁场时,会激发锅具中的分子和电子产生高速运动。这种高速运 动会产生摩擦,进而将电能转化成热能,使锅具加热。 二、线圈和电源 电磁炉的主要部件之一是线圈,通常由铜制成。线圈被安装在电磁 炉的底部,通过电源供电。电源的频率通常为50赫兹(Hz)或60赫 兹(Hz),这是因为在这个频率下,线圈产生的磁场对锅具的加热效 果最佳。 三、加热效果 电磁炉的加热效果较好是因为电磁感应加热的原理具有高效率的特点。与传统的燃气炉或电热丝加热相比,电磁炉不仅可以迅速使锅具 加热,而且可以精确控制加热强度和温度。这一点在烹饪时非常重要,可以确保食物的烹饪时间和口感。

四、加热过程 当将铁制或铝制的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时,先打开电源开关,使电流通过线圈,从而产生磁场。磁场会通过驱动锅具中的材料分子和电子高速运动,产生摩擦热。磁场的频率和强度会影响锅具的加热速度和温度。当锅具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后,电磁炉会自动调节电流以保持恒定的温度。 五、安全性和节能性 电磁炉与传统的燃气炉或电热丝加热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节能性。电磁炉的加热部分只有锅具底部,其它部分不会过热,有效减少了烫伤的风险。由于使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加热,电磁炉几乎没有能量损耗,能够将能量直接传递给锅具,节约了大量的能源。 结语 电磁炉凭借其高效、安全和节能等优点成为现代厨房必备的炊具之一。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提供高效加热的同时,保持了对食物的精确控制。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电能,电磁炉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炊事体验带来了便利和舒适。

电磁炉工作原理详解

电磁炉工作原理详解 电磁炉是一种新型的烹饪设备,它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是多功能、高效率、节能环保的一种烹饪设备。那么,电磁炉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电磁炉主要由感应线圈、电容器、散热器、微处理器、触摸屏、电源线组成。其中,感应线圈是电磁炉的主要部分,是电磁炉实现加热的关键。 电磁炉加热的基本原理是:感应线圈中通电,随之形成一个变化磁场,当金属基底上的铁磁材料(如钢铁)处于磁场作用下时,铁磁材料内部的电子就产生磁畴的变化,从而在材料表面形成涡电流。因为涡电流是阻尼电流,所以它会发热,导致基底材料温度升高,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 电磁炉加热的优点是:加热效率高、温度调节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清洁方便、占地面积小、不会产生热辐射、负载变化小等。此外,由于在加热的过程中,电磁炉只需将电能转换为热能,所以相比传统的明火燃气炉、电烤箱、电炉等,其能源的转化效率更高,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电磁炉的电源是交流220V的电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电流都能够用于电磁炉的加热,只有频率在20-80kHz之间的电流才能实现涡电流的产生,从而实现加热。 在使用电磁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电磁炉只能使用特定的锅具,如不锈钢锅、铁锅、铝锅等,其他类型的锅具不能加热。 2.锅具要与感应线圈紧密贴合,否则涡电流会消耗在别的地方,使整个加热效果降低。 3.在加热食物之前,一定要先加入适量的水或油,保护锅底不被过热熔化。 4.在使用完电磁炉之后,应该关掉电源,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电磁炉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烹饪设备,其加热原理是利用感应线圈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涡电流,从而实现食物的加热。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锅具的选择和操作方法,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电磁炉加热的原理

电磁炉加热的原理 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进行加热的炊具。它通过电流在 线圈中产生变化磁场,再通过电磁感应将磁场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 对锅底的加热。电磁炉具有加热速度快、效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 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燃气灶和电炉成为家庭厨房的首选。 一、电磁感应原理 电磁感应是指当导体在变化磁场中运动或者与磁场发生相对运动时,会感应出涡流或者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这是由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出的结论。电磁炉利用了这一原理进行加热。 二、电磁炉构造和工作原理 电磁炉主要由电源、线圈、控制电路和玻璃陶瓷面板等部分组成。 1. 电源:电源提供所需的电能供电磁炉工作。一般电磁炉采用交流 电源,电压通常为220V。 2. 线圈:线圈是电磁炉加热的核心部件,它通过电流的变化而产生 变化的磁场,使锅底产生涡流从而加热。线圈通常由铜制成,线圈的 设计和制作对炉具的加热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3.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负责对电磁炉的工作进行控制和调节。一般 分为功率控制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两部分。功率控制电路可以调节电 磁炉的输出功率大小,从而实现对加热效果的调控。温度控制电路可 以监测锅底温度,并通过对功率的调节来维持锅底的稳定温度。

4. 玻璃陶瓷面板:电磁炉的上面板通常采用玻璃陶瓷材质。玻璃陶瓷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和隔热性能,能够保护用户免受高温的烫伤。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线圈通过电流的变化产生变化的磁场,然后将磁场传导到锅底上,使锅底产生涡流。涡流在导体中能够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锅底就被加热了。由于电磁炉只会加热锅底,而不会对其他部位产生热效应,所以它具有加热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 三、电磁炉的优点与应用 电磁炉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 1. 高效节能:电磁炉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不需要传统的能源转换和传输过程,因此比传统的燃气灶和电炉更加高效节能。 2. 安全可靠:电磁炉只会加热锅底,其它部位不会产生热效应,避免了高温对用户的伤害。同时,电磁炉具有过热保护和断电保护等安全功能,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可靠。 3. 温度精确控制:电磁炉可以实现对锅底温度的精确控制,可以根据不同的烹饪需求进行调节,烹饪更加简单便捷。 电磁炉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除了家庭厨房之外,电磁炉还被广泛应用于餐饮业、宾馆、酒店等场所。由于电磁炉加热速度快,对食材的保持更好,因此在餐饮行业中备受欢迎。 四、电磁炉的发展趋势

电磁炉的加热原理

电磁炉的加热原理 好马 电磁炉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炉面上的铁质锅具感应到磁场,从而产生涡流,再通过特定的控制,按需要转化出大量的热能直接使锅体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物的目的。 电磁炉特殊元件介绍 1、陶瓷板 陶瓷板是微晶陶瓷板的简称。陶瓷板的主要作用是承载加热锅。制作陶瓷板时,先在玻璃溶液中加入晶核剂熔压,载经过特殊的热处理使玻璃晶化成刑。 2、加热线圈 加热线圈又称发热线圈,但它并不是发热源,而是高频谐振回路中的一个电感,故又称为高频谐振线圈。加热线圈的直径在16cm至22cm之间,电磁炉的功率越大加热线圈的直径也就越大。如1800W的电磁炉的加热线圈直径为16.6cm;2200W的为20.2cm。 3、IGBT管及其常见型号参数 IGBT管俗称门控管,它具有场效应关驱动电流小的特点,又有双极型晶体管饱和压降小、电流密度大的优点。在电磁炉电路中,开关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开关管导通时,+300V加热线圈、开关管以大电流给加热线圈充电,电能转化为加热线圈中的电磁能。经测试,此时在加热管上的电压约为+250V,工作电流在20A~40A之间。目前,常见型号及其参数如下表: IGBT管常见型号及参数表

部分快恢复高频二极管主要参数 电磁炉 当一个回路线圈通予电流时,其效果相当于磁铁棒。因此线圈面有磁场N-S极的产生,亦即有磁通量穿越。若所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线圈的磁极和穿越回路面的磁通量都会产生变化。 当有一导磁性金属面放置于回路线圈上方时,此时金属面就会感应电流。因为金属面上有电阻,因此感应的电流就会使金属面产

生热能,而使用此热能以煮熟食物。 感应的电流越大则所产生的热量就越高,煮熟食物所需的时间就越短。要使感应电流越大,则穿越金属面的磁通变化量也就要越大,当然磁场强度也就要越强。这样一来,原先通予交流电的线圈就需要越多匝数缠绕在一起。因为使用高强度的磁场感应,所以炉面没有电流产生,因此在烹煮食物时炉面不会产生高温,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烹煮器具。 电磁炉的特性 1、电磁炉系利用低频(20~25KHZ)线圈之磁场,经过导磁性(铁质)锅具产生感应电流转化为热量来加热食物,能源效率特高。 2、务必使用铁质、特殊不锈钢或铁烤珐琅之平底锅具,且其锅底直径以12~26厘米为宜。 3、电磁炉附有温度控制器,可防过热,省电又安全。 1. 电磁炉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为涡流)的加热原理,电磁炉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锅具放 于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感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故:电磁炉煮食的热源来自于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导给锅具,所以热效率要比所有厨具的效率均高出近1倍)使锅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正是由于电磁炉是通过涡流直接给锅体加热,没有传导、热辐射的热损失,所以,热效率比较高. 2.陶瓷面板是陶瓷高温加保护釉制成的面板,耐高温。现在基本淘汰。黑晶板本身就是黑色的,面板的光泽度比较高,手感 细腻有光滑质感,面板上的气孔直径微小,颗粒非常细。真黑晶面板可耐受800℃左右的高温,抗冲击力强,使用一段时间后不易变色,不易变形,易清洁。 一、什么是电磁炉 电磁炉(又名电磁灶)--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是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的无火煮食厨具,完全区别于传统所有的有火或无火传导加热厨具(炉具)。 二、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作为厨具市场的一种新型灶具。它打破了传统的明火烹调方式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为涡流)的加热原理,电磁炉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故:电磁炉煮食的热源来自于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导给锅具,所以热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近1倍)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辐射、体积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观美观等优点,能完成家庭的绝大多数烹饪任务。 因此,在电磁炉较普及的一些国家里,人们誉之为"烹饪之神"和"绿色炉具"。 电磁炉不适用的锅 铜、铝、陶、玻璃材料的锅和容器,因为它们的分子都不是磁性分子,不能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碰撞。磁性分子包括铁、钴、镍及其所属氧化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