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伴糖尿病足治疗报道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疗效

收稿 日期 :2 1 -0 ~1 修订 日期 :2 1 一O — 1 01 1 2 01 3 O 作者简介 :马丽 ( 7 ~ 1 2 )女 ,19 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 系 ,主治 医师,从事 内分泌临床工作 l 9 94 7年。
有足部感染 、溃疡或深层组织的破坏[ 1 J 。马来酸桂 哌 齐 特 是 钙 离 子 通 道 阻 滞剂 ,可 以拮 抗 钙 离 子 超 载 ,显著扩张血管 ,对外周血管 有 良好 的解痉 和 扩张作用 ,主要应用于血管性疾 病及神经 系统疾 病 的 治疗 中翻 。本 实 验关 注 马来 酸 桂 哌齐 特 对 老 年
踝关节下方 3m处探 测足背动脉 ,观察血管 内径 c 和血 流量二 个 指标 。
统计学 处 理 :对 实验 结果 应用 S S .2进行 统 A 61
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 ,探讨其对 足背动脉 内径及 血流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 资料 和 方 法 本 组 患 者 来 源 于我 院 20 09年 1
的 内径及 血流 量 明显大 于对 照组 ,见表 2 。
讨
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伴 发糖尿病足临床
常见 ,其原 因有神经损伤及血管因素[ 3 1 。糖尿病患 者周 围神经病 变导致 下肢感觉减退或 消失 ,在知
觉缺失情况下发生足 的损伤 , 可引起足部皮肤的破 损和溃疡并发生感染。有认为糖尿病患者末梢血管 障碍 明显 ,呈弥漫性发生和高血粘性的特征 。而 糖尿病 患者易伴发血脂代谢 障碍 ,从 而使患者血 管 发 生 粥 样 硬 化 ,引起 管 腔狭 窄 与 阻塞 ,出现 肢 端供血供氧不足 ,引起缺血性溃疡和感染【 5 】 。而患 者 下 肢 的 血 管 病 变 时 ,可 引起 血 液循 环 不 良 ,导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下肢血管介入对糖尿病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预后情况。
方法:38例2型糖尿病伴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并有不同程度糖尿病足的患者,分为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做自身对比。
观察38患者治疗前后的足部皮肤温度、皮肤颜色、足部溃疡愈合情况及经皮氧分压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组临床症状、下肢动脉血管内径、溃疡愈合情况、溃疡愈合时间、经皮氧分压均明显改善。
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血管介入手术治疗与防护结合,可以降低患者病残率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足下肢血管介入经皮氧分压【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12-01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者需截肢,甚至死亡。
[1]糖尿病足患者多数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处于高水平,且合并有糖尿病肾病及眼底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因此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下肢截肢率较正常人高5~10倍[2]。
传统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局部换药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溃疡愈合慢,疗效不理想。
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我科对38例糖尿病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进行了下肢血管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7-82岁,(平均59.5岁)糖尿病病史4-20年。
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节段性狭窄。
闭塞及足部病变,确诊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
其中足部溃疡前期6例,湿性坏疽22例,干性坏疽10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方法。
38例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作自身对比。
1.2.2 治疗方法:38例行下肢血管造影的患者,12例行球囊扩张术,10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10例血管狭窄程度小于50%,未予球囊扩张。
6例因血管狭窄程度严重或堵塞长度过长,球囊无法通过,未能行扩张术及支架植入。
2型糖尿病引发足部问题首次入院记录

2型糖尿病引发足部问题首次入院记录作为一位长期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我首次因为足部问题而入院治疗。
在此,我想分享我的入院记录,希望能帮助到同样面临此类问题的病友。
我的糖尿病病情已经稳定多年,一直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和用药。
然而,大约一个月前,我开始注意到我的右脚脚趾有一些异常。
起初,我只是觉得有些疼痛和麻木,并没有太过在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和麻木的感觉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了我的正常行走。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去医院就诊。
经过医生的检查,我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足。
医生解释说,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和神经病变,使足部供血不足,容易发生感染、溃疡和骨折等问题。
为了治疗我的糖尿病足,医生为我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我需要接受血糖控制治疗,以降低高血糖对足部病变的影响。
同时,我还需要接受足部护理,包括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受伤,定期检查足部皮肤颜色和温度等。
我还需要定期进行足部按摩和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治疗期间,我还了解到一些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知识。
例如,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非常重要,以免摩擦和压迫导致足部受伤。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足部的温暖和干燥,避免受寒和潮湿。
定期修剪指甲,避免过长的指甲划伤皮肤也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
通过医生的治疗和自己的精心护理,我的糖尿病足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疼痛和麻木的感觉逐渐消失,我可以正常行走。
这次入院治疗让我深刻认识到糖尿病足的严重性,也让我更加重视自己的足部健康。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回顾我的糖尿病足部问题首次入院记录时,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这些细节对于理解糖尿病足的严重性、预防措施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我最初对脚趾的疼痛和麻木症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
许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忽视足部的早期不适,认为这只是小事,但事实上,这可能是糖尿病足部问题的早期迹象。
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18例疗效观察

( 黑龙江省兴 隆林业局第一职工 医院, 黑龙江 , 巴彦 ,5 8 1 1 10 )
【 关键词 】 糖尿病 ; 糖尿病足 ; 并发症
【 中图分类号 】 R 8. 57 1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 号】 10 — 57 20 )6 00 - 1 07 81 (09 0 — 11 0
的治疗很 重要 , 溃疡处应用 胰 岛素 使伤 口局 部 的糖 代谢趋 于 正常 , 局部用药 要及 时的同时还要掌握 足够剂量 , 对于足部溃 疡 的患者 , 足部换药必须做到精心 、 细心 、 时、 及 到位 、 彻底 。
( 收稿 日期 : 0 . 12 ) 2 9 O .4 0
织应彻底清 创 非 常 重 要 , 日 1次 , 面 喷 洒 胰 岛素 4~ 每 创 2 I, 0U 感染严重的局部敷 用庆 大霉素及 64—2注 射液 , 5 溃疡 面大有坏死组织必须清除彻底 还要加敷 中药橡 皮生肌膏 , 经
高存 活者的生存质量 , 疗效确 切 , 无 明显 不 良反应 , 全 且 且 安
酶原激活物抑制物会升高 , 导致纤 溶后 高凝 状态 。因此 溶 ] 栓后再梗死是降低溶栓疗效 的主要 因素之一 , 以有效 的抗 所
凝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 常用普通肝 素 、 阿司匹林疗 效较
可靠 , 值得临床 应用 。但 由于样 本较 少 , 虽无 出血等不 良反 应, 仍需监测血凝 , 注意 防止 出血等不 良反应 。
栓, 是阻止脑梗 死进 展 的有 效办 法 。但 尿激 酶半 衰期 短 , 仅 2 O一3ri, 0 n 溶栓后残存 的血栓有 强烈促 凝作用 , 浆 中纤 溶 a 血
素与尿激酶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 , 疗效 明显优 于对照组 , 显示 尿激酶与低分子量肝素合用 能显著 提高脑梗 死 的治 愈率 , 提
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足18例观察

治愈 6 例( Ⅱ 级 3 例, Ⅲ级 3例) , 有效 9 例( Ⅲ级 6例 , Ⅳ 级 3例 ) , 无 效 3例 ( Ⅲ级 I例 , Ⅳ 级 2例 ) , 总 有 效 率
8 3 . 3 3 %。
3 讨 论
1 . 2 方法
所有 1 8 例患者均接受糖 尿病 知识教育 、 整体护
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联合胰岛素泵治疗 糖尿病足 1 8例观 察
方向明 王玉容 叶文春 高 莉 黄 婧 刘小英 漆 晓玲 绵 阳市 中心 医院, 四 J 省 绵阳市 6 2 1 0 0 0
摘 要 目的: 探讨安尔舒创砥修 复生物胶联合胰 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足 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 随机选择我院 2 0 1 2 年 1 0 —1 2 月 收治 的 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 3 0 d为 1个疗程 , 1 个疗程 后观察 结果 。结果: 治愈 6例 , 有效 9例 , 无效 3例 , 总有效率 8 3 . 3 3 。结论 : 安尔舒创 面修 复生物胶联合胰 岛素泵治疗 糖尿病足不 良反应少 、 治愈率高 ,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i . 1 临床 资料
本组 1 8例患者 均为我 院 2 0 1 2年 1 O 一1 2
1 . 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 ; 创面完全 愈合, 症状 、 体征 消失 ,
月住 院患者 , 均为 2型糖 尿病 。男 1 O例 , 女 8例 ; 年龄 5 O ~ 7 5 岁, 平均年龄 6 2 . 5岁 ; 糖 尿病病 程 1 O ~1 2年 , 平均 1 0 . 6
关键词 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 胰 岛素泵 糖尿病足 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中图分 类号 : R5 8 7 .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4 ) 0 1 — 0 0 5 0 — 0 2 糖尿病 足部溃疡是一种慢性病 , 是糖尿病 代谢紊乱所导 期 目标 ( 早 晨 空腹 血糖 < 7 . O m mo l / L , 餐后 2 h血 糖 ≤ l O mmo l / L ) , 待血糖达标稳 定 3 ~5 d后撤泵 , 改为胰 岛素 皮
(完整版)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首程入院记录

入院记录患者XXX,男性,83岁,汉族,已婚,退休干部教师,现住址XXX,出生地XXX,入院时间:XXX,病史采集时间:XXX,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
主诉:血糖升高5年,双足麻木1年,左足溃烂4个月.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健康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高于7mmol/L,后多次于当地诊所测不同时静脉血,血糖均大于7mmol/L,自诉无明显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等症状,当时测血压正常,无突眼等症状,诊断为“2型糖尿病”,规律口服格列齐特、二甲双胍(具体剂量不详)治疗,未规律监测血糖,血糖控制水平不详。
一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双足麻木偶有针刺样感及双足背部水肿对温觉痛觉尚敏感无头晕头痛无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胸痛偶有胸闷气短二便正常未测血压血糖未予重视及治疗4月前自觉穿新鞋后不适出现双足部肿痛较前加剧呈持续钝痛继而出现水泡左足内踝部3×5cm²5×6cm²右足外踝部2×3 cm²皮肤溃烂无发热胸闷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及意识障碍先后于我院及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经积极正规治疗右足溃烂愈合左足溃烂无明显好转出院后于当地诊所继续治疗左足溃烂面积扩大以及疼痛加剧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差饮食可睡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患高血压病一年最高血压达180/110mmHg规律口服吲达帕胺片2.5毫克日一治疗,血压未规律监测自诉尚平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5年间断发作胸闷气短未规律用药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系统回顾无特殊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未到过牧区及疫区居住条件一般否认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性病及冶游史否认放射性物质及毒物接触史适龄结婚育子2女3配偶及子女体健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详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体格检查TX PX RX BpX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情语利自主体位轮椅推入病房查体合作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及皮下结节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眼睑无浮肿及下垂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双侧乳突区及副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两侧对称双侧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胸廓无畸形双侧对称双侧呼吸动度一致无增强及减弱触觉语颤两侧均等无增强及减弱两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见明显心尖搏动触无震颤叩心界不大心率X次/分律齐心音有力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及周围血管征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存在4次/分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活动自如各椎体无叩击痛足部溃疡见专科情况双侧肱二三头肌及跟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双侧克氏征巴氏征布氏征均阴性专科情况左足内踝侧可见一约12×10cm²大小脓性结痂边缘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溃烂达肌层以下内踝下部可见2处约5×3cm²3×2cm²大小脓痂去痂后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深达肌层压痛(+)左足指凹性水肿右侧皮肤无溃疡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皮温较低右侧正常痛温觉敏感触觉正常存在辅助检查随机血糖9。
免疫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足关系的研究进展

免疫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足关系的研究进展作者:吴标良唐乾利来源:《右江医学》2015年第01期【关键词】免疫;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1.023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的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已知免疫因素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亦有学者认为,T2DM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有淡化糖尿病分型的观点,这为T2DM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思维空间。
为此,许多学者对免疫与T2DM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现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目前,学术界有观点认为T2DM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学者在临床上对T2DM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贾晓利等[1]对100例老年T2DM患者的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发现,T2DM患者在不同状态下均显示出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提示老年T2DM患者体液免疫水平明显下降,王惠等人[2]对60例老年T2DM患者进行了同样的观察,结果显示老年T2DM组外周血CD3+、CD4+、CD19+、NK细胞比例及CD4+/CD8+之值较同龄对照组显著降低,同样支持以上结论。
老龄本身可能是免疫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但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一般非老龄T2DM患者,免疫功能亦发生变化:尹萍等人[3]对40例T2DM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标记物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D3+、CD4+/CD3+、CD4+/CD8+、CD25+/CD3+、CD56+和CD16+/CD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董爱玲等[4]研究发现,未控制血糖的T2DM患者CD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血糖控制组,CD4+/CD8+比值则明显降低,提示T2DM患者体内免疫水平将有所下降,并可能与血糖控制水平相关;迟林等人[5]对120例T2D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分析发现,T2DM患者CD3+、CD4+/CD8+、CD16++CD56+/CD3-NK细胞、CD4+、CD25+ Treg细胞百分数降低,提示T2DM免疫水平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危险因素临床论文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讨论影响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方法分别100例糖尿病足患者和10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并使用逻辑斯蒂多因素回归分析讨论影响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结果在糖尿病常见的几种并发症中,2组患者在ihd、dr、高血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dpn、aso、dn、脑血管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dpn、aso、dn、脑血管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明病程并不是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因素。
关于性别与糖尿病足之间的关系,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存在两个看法[11-14][13]现糖尿病足的几率是女性的2倍左右。
而根据其他学者的研究,也普遍认为男性发生糖尿病足的几率较之女性要高出0.5-1.5倍左右。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糖尿病足患者比例在1.6左右,与上述学者研究结论相同。
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在糖尿病足发生率上,并不存在性别差异。
但是,这类研究报道较少[14]从现有研究的结论来看,之所以男女性在糖尿病足发病率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应该与男女性的生活习惯、社会角色有关。
比如男性更容易吸烟、喝酒,而且面临的生活压力更多,可能更容易诱发糖尿病足发生[12]在本研究中也证实了糖尿病足与血压、血脂、血糖等情况有密切的关系。
在观察组中,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而在其他指标方面,2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根据学者们的看法,这样一种情况的存在,应该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糖尿病性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腔变窄,引发了血栓,结果造成了组织缺氧、缺血,极大的损坏了组织供血和基本代谢功能,从而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也有学者[15]下,容易形成高凝状态,影响了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而且还会让糖基化终端产物积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鉴于上述研究结果,通过有效控制血糖、血压等手段可以更好的预防与治疗糖尿病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患者伴糖尿病足治疗报道
发表时间:2015-09-29T15:44:22.4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作者:张燕[导读] 北京市顺义区李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顺义 101313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人截肢的主要原因。
(北京市顺义区李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顺义 101313)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神经病变,末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闭塞症或皮肤微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致的足疼病、足溃疡及足坏疽等病变。
常常由于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三种因素协同发生作用。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人截肢的主要原因。
据国外统计,5-10%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病,1%糖尿病患者要截肢;而在非创伤性截肢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了50%(1)。
糖尿病足治疗棘手,医疗费用巨大,致残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2)。
糖尿病足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十分关注疾病;第14届世界糖尿病日口号是“糖尿病与足保护”,我们采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糖尿病足一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患者李某,男性,68岁。
主因双足肿痛2日来诊
患者自诉:近年来伴乏力,双下肢为著,时有蚁走感和刺痛,行走时疼痛,休息后好转,未介意,血糖13-17mmol/L,间断服用优降糖和二甲双胍,饮食未控制。
两月前无诱因左足掌外侧起一水庖,当时无发热,无足部疼痛,麻木等症,遂至本村诊所就诊,给予“消炎药”(具体药名及所用剂量不详)静点,约2周后水疱逐渐吸收结痂,近2月于左足底及右脚掌内侧近拇指处再次出现大水疱,,感觉同前。
病程中纳可,二便正常。
为进一部诊治于2015年1月26日收入院。
既往史:糖尿病16年,无烟酒嗜好。
家族史:否认糖尿病史
查体:一般可,查体合作,T36.5℃,P78次/分,R19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楚,语言流利,自动体位,扶入病房,嘴唇无紫绀,心率78次/分,律整,心界不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肝脾未及,双下肢轻度肿,左足底可见一血性水疱,3X5 cm2大小,未破,左脚掌外侧可见结痂,约2X2 cm2大小,色黑,周围皮肤略红,左足各趾皮温低,右脚掌内侧近拇指处可见约3X5 cm2大小水疱,周围皮肤略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右侧<左侧,双足痛觉略减退,温度感及触感减弱,病理反射(-)。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 5.5mmol/L ,餐后2H10.4mmol/L, 血脂、肝肾功能、电介质均正常,尿微量白蛋白:16mg/L,糖化血红蛋白:8.4﹪
心电图(-),胸片(-)
入院诊断:1、2型糖尿病2、糖尿病足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原则:糖尿病健康教育,保持良好心态,制定合理食谱,足部护理指导,抗感染,降低血糖:停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症处理:中西药静脉点滴扩张血管,局部理疗改善血液循环等经上诉综合治疗第7天后足部大庖缩小,渐变干,双下肢浮肿消失,2周后好转,于2月8日出院,随访3月后生活可自理,未发生足庖症及其它病症。
我们对该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是(3):①卧床休息,抬高双下肢,暴露创面,保持双足温暖;②保持足部皮肤完整清洁:每晚用温水(<40度)清洗,并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特别是足趾缝间要避免擦破,以防微小的皮肤损伤,且要保持足趾干燥,③擦干后涂上润滑油(润滑乳或营养霜),充分按摩,以保持皮肤的柔软性,清除鳞屑,防止干裂,趾间不需涂擦,如有皮肤压痛,可每周用75%酒精擦一次;④每日用75%酒精消毒创面外周皮肤(禁用碘酒等刺激性消毒液),⑤进行足部按摩,从趾尖开始,逐步向上,利于循环,⑥若趾甲干脆,每晚可用硼沙(每升水用一汤勺,约15克)微温水将足浸泡30分,软化趾甲,然后用软布按摩足趾周围,保持趾甲周围的干燥清洁;⑦学会正确剪趾甲,不要把趾甲剪的过短,剪趾甲时必须顺横向前剪直,你可以用一个错指甲用的小错子将趾甲边缘错圆滑;⑧冬天要保持双足温暖,可穿松软宽松的棉袜,千万不要用电热器或热水袋烘足,以免烫伤皮肤。
避免穿不合脚的鞋袜和赤足行走。
⑨有些外用药物刺激性太强,必须经医生同意方可足部涂用。
⑩双足红外线理疗: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距足30CM外。
我们的体会是:糖尿病足要早期诊断,综合治疗,足部正规护理,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减少截肢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足是可防可治的。
参考文献
[1]许曼音.路广华.陈明道.糖尿病足.糖尿病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年5 月第2版.496-497.
[2]许樟荣,欧洲糖尿病学会足病学组2002年年会综述.中华糖尿病杂志,2003,11:68
[3]冯晋光主编.糖尿病用药配餐护理.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