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冷峻峭拔的睿智

合集下载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4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4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以下表述符合《国语》一书是()。

A.《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B.《国语》以记事为主C.《国语》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事件D.《国语》作者相传是左丘明正确答案:D2.【单选题】《诗经》中的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

A.六艺B.六能C.六体D.六诗正确答案:D3.【单选题】永明声律说“八病”中“平头”是指( )。

A.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B.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C.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D.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

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

4.【单选题】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

A.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B.赠子以自爱,道远会见难C.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D.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B项出自《玉台新咏》卷一,C、D两项分别出自汉乐府《上山采蘼芜》和《十五从军征》,故答案选A。

5.【单选题】祢衡《鹦鹉赋》的艺术表现特点是()。

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比喻象征D.铺排夸饰正确答案:C6.【单选题】《大雅》中的五篇史诗是反映哪代人的历史的()。

A.夏人B.商人C.周人D.秦人正确答案:C7.【单选题】建安诗人曹丕著名的七言诗作是( )。

A.《短歌行》B.《长歌行》C.《步出夏门行》D.《燕歌行》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曹丕的《燕歌行》两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8.【单选题】以下诗人中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

A.曹敷B.王粲C.曹植D.蔡琰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砀和刘桢被称为“建安七子”,而王粲是其中诗歌成就最高者之一。

9.【单选题】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是()。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作业设计方案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作业设计方案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流派。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要求学生阅读《诗经》《楚辞》《论语》《庄子》《史记》等经典著作的部分章节。

提供相关的注释和解读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

2、文学流派研究布置学生分组研究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如建安风骨、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

每组学生需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包括流派的代表人物、作品特点、形成背景等。

3、诗词创作模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诗人,模仿其风格创作一首诗词。

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和提出修改意见。

4、古代文学作品改编鼓励学生选取一部古代文学作品,将其改编为现代剧本或故事。

注重对原作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在改编过程中的创新。

5、文学评论写作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部古代文学作品或某位古代文学家,撰写一篇文学评论。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包括读书笔记、研究报告、诗词创作、文学评论等,要求学生用清晰、规范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口头作业如课堂分享、小组讨论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3、实践作业如文学作品改编,可以通过表演、绘画等形式展示成果,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作业评价1、评价标准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古代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观点的独到性和深刻性,是否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文采,是否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创新性,在作品改编、诗词创作等方面是否有新颖的创意。

2、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细致的批改和评价,给出具体的评语和建议。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阅读和评价作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13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吕氏春秋》中关于原始初民歌唱的记载是()(1分)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B:士封羊,无血C: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2、《古诗十九首》中感慨人生失意、功业迟滞的是()(1分)A:《涉江采芙蓉》B:《迢迢牵牛星》C:《迥车驾言迈》D:《明月皎夜光》3、正始诗歌的时间断限为()(1分)A:汉献帝建安元年(196)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3)B: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C:晋武帝泰始元年(265)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D:刘宋泰始二年(466)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4、被钟嵘《诗品》批评为“过为峻切,讦直露才”的作家是()(1分) A:阮籍B:何晏C:应璩D:嵇康5、下列汉代文人中最早从事五言诗写作的是()(1分)A:枚乘B:苏武C:班固D:张衡6、“开千古平淡之宗”的诗人是()(1分)A:曹植B:郭璞C:陶渊明D:谢灵运7、“竟陵八友”的主要活动时期是()(1分)A:元嘉时期B:永明时期C:建安时期D:正始时期8、齐梁诗坛首屈一指的诗人是()(1分)A:江淹B:沈约C:谢朓D:王融9、“北地三才”中除了邢劭、魏收外还有()(1分)A:庾信B:宇文毓C:温子升D:徐陵10、叙事长诗《木兰诗》属于()(1分)A:吴歌B:西曲C:南朝乐府D:北朝民歌11、王褒咏物赋的代表作是()(1分)A:《鹏鸟赋》B:《杨柳赋》C:《洞箫赋》D:《鹦鹉赋》12、下列反映作品归属的各项中,正确的是()(1分)A:曹植《登楼赋》B:王粲《洛神赋》C:左思《三都赋》D:江淹《芜城赋》13、“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共同的创作倾向是()(1分)A:切实诚挚,抒情言志B:阿谀颂德,游戏文字C:长篇巨制,偶含劝诫D:愤世嫉俗,质朴自然14、《汉书·食货志》关于采诗说的记述是()(1分)A:“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B:“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C:“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D:“诗者,志之所之也。

扁鹊见蔡桓公》素材之韩非子简介及出自《韩非子》的成语

扁鹊见蔡桓公》素材之韩非子简介及出自《韩非子》的成语

《扁鹊见蔡桓公》素材之韩非子简介及出自韩非子的成语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他是韩国贵族,屡谏韩王变法图强,不被采纳。

著书十余万言。

秦王嬴政看见他的著述想用他,便攻打韩国。

韩国派韩非出使。

韩非到秦国后,遭李斯、姚贾谗毁,服毒死于狱中。

韩非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和实践,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

他的文章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文风峻刻峭拔。

他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韩非的代表作品有《说难》《孤愤》《五蠹》《显学》《六反》《八说》《八奸》《亡征》等篇。

本篇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

韩非用《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形象地阐明了“图难于其易”的道理。

出自《韩非子》的成语:华而不实——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

深不可测——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

负薪救火——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知子莫若父——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聪明睿智——聪明睿智,天也;动静思虑,人也。

根深蒂固——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道可道,非常道——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出生入死——人始于生而卒于死。

始之谓出,卒之谓入。

故曰:“出生入死。

”讳疾忌医——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

”扁鹊出。

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

桓侯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张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课件

张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课件
1.诗风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体式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 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多用楚语楚声,“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 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楚辞
二、《离骚》永恒的精神价值【多】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 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力和英雄气概。 3. 浓烈情感:神话中熔铸浓烈的情感,塑造鲜明形象、有
丰富想象力。 4. 集体创作:神话是集体创作,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变化并
成型。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简】
1.神话的艺术准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 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源泉, 如《西游记》、《楚辞》、《封神演义》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
四、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1、章法结构: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蒹葭》 2、语言特点: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叠字的大量运用。 “ 萋萋” 、“ 苍苍” “ 辗转” 、“ 窈窕” “ 蒹葭” , “ 荇菜”
先秦散文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第一节 历史散文
第二节 诸子散文
《论语》 《老子》 《墨子》 《孟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单】,第一部历史文集,以 记言为主,文字古奥迂涩,佶屈聱牙(jí qū áo yá) 。
1.性格:《左传》刻画的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2.言行: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环境: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4.成长: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浅析《韩非子》的寓言艺术成就

浅析《韩非子》的寓言艺术成就

《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

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一、《韩非子》中寓言的深层意义《韩非子》全书共10余万言,这部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内有寓言故事三四百则。

其中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取材于社会现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民间故事的寓言。

这些都是韩非子对社会现象深入仔细观察后提炼出的,这些生动的故事,虽然出自特定的环境,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他的寓言浅近而深刻,幽默而冷峻,他把庄子以寓言说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多了一些切近现实的因素,而少了几分道家特有的玄奥,堪称先秦诸子文章中的瑰宝。

他的寓言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复杂纷纭、变化万千的现实生活,大至时代更迭、国家兴亡,小至个人荣辱,历代王侯,愚夫愚妇,均纳于笔下,可谓跨越时空,巨细无疑。

其内容之广泛、事件之纷繁,形象之众多,均堪称先秦寓言之最。

二、韩非子的艺术成就1.《韩非子》的文学艺术特色《韩非子》的文学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取材的现实性,寓言故事的题材来源主要是引用和加工古代神话、民间故事;加工和改造历史故事;直接创作。

这三个来源几乎包括了先秦寓言来源地各种渠道,形成韩非子寓言集先秦寓言之大成的特点。

但是《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引用神话并不多,仅有五则,其中纯引神话的一则,继承神话传统、以动物为题材的四则。

表现在寓言文学上,便是少幻想;其次,受整个大时代的影响。

战国末年,长期的争鸣论辩,已经进入总结性的阶段;深刻的理性批判,已经战胜了传统的宗教蒙昧,神的迷信已不再占据人们内心主导,这样使得寓言不再到神话中去寻找寄托。

最后,海域韩非的个性、思想等主管因素有关。

韩非继承接受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是一个务实精神的思想家。

改造加工历史故事:韩非子寓言的题材主要来源对历史故事的加工改造。

【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

【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

【关键字】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一、《诗经》P8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包括《国风》(分为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颂》(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2、《诗经》中的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意义。

P82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指各地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土风歌谣;雅,正声,朝廷的音乐。

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三、《诗经》的收集和编订:P82采诗说——民间采集献诗说——诸侯之乐献给天子“献诗”的说法较早产生于先秦时期。

删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

四、诗经在先秦时的作用:P831、各种典礼仪式的一部分;2、娱乐;3、表达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4、作为教育的课本(美化语言;具有政治、道德意义)。

五、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P85,即: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亨、毛苌。

或取其国名,或取其姓氏,而称为鲁、齐、韩、毛四家诗。

(齐、鲁、韩为今文经学,官方承认学派;毛诗是古文经学,民间学派)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是毛诗。

六、最早明确地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大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七、《诗经》可分为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和农事诗。

八、简析社会政治诗。

1、下层人民挟击政治的诗。

①揭露宫闱丑行的诗,如《邶风·新台》②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予以严厉批判的诗,如《风·相鼠》③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诗,如《邶风·击鼓》④直接描写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

《风·东山》⑤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如《魏风·伐檀》。

2、官吏对政治表示不满的诗。

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

如《邶风北门》。

②抒发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错庸无道,如《小雅》中的《正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1.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2.《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3.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4.《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5.《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1.神话的基本特征:(1)想象或幻想。

(2)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3)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2.神话与传说的区别:(1)神话产生比传说早(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3.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4.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1)创世神话:包括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2)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3)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4.我国神话精神内涵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5.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2)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

(3)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1.《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诗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 夫曰:“象吾裤。”妻子因 毁新,令如故裤。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 曰:“举烛。”云而过书“举 烛”。举烛,非书意 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 明也者,举贤 而任之。”燕相白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郑人有且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 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关其思很聪明,却成为一场阴谋的工具, 邻居老人很机警,却没料到富人的微妙心理。
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卜子妻为裤——毁新,令如故裤
郢书燕说——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郑人买履——宁信度,无自信也 结论: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阅读选文三,讨论文中说了什么故事,又阐述了 什么道理?
1、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 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 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 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 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答曰: “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 傅。其御驾车者曰:“囊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 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 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2、卫人嫁其子女儿而教之曰:“必私积聚句。为人妇而出,常也; 其成终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 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智子疑邻
《韩非子》
庄子
孟子
恣肆汪洋的诡谲
滔滔雄辩的犀利 冷峻峭拔的睿智
韩非子
韩非子 简介
生平经历:师从荀子(与李斯) 被迫入秦,遭李斯迫害 代表作: 《孤愤》《五蠹》《说难》
思想
韩非子 法家集大成者 商鞅 法 申不害 术 慎到 势
阅读选文一《韩非子 五蠹》,思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来论证这一观点的?
《韩非子》选读
请看下列词语,说出成语出处:
缘木求鱼 《孟子》 扶摇直上 《庄子》
揠苗助长
《孟子》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郢书燕说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韩非子》 《韩非子》 《韩非子》 《韩非子》
五十步笑百 《孟子》 步 《庄子》 邯郸学步 《庄子》 涸辙之鲋 《庄子》 望洋兴叹 《庄子》 呆若木鸡 《庄子》 螳臂当车
返回
中心论点 :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 世之事,因为之备
事实论证:
按时间列举事例,上古 中古 近古 当今之世
证明,世事一直在变化,一味法先王,必为天下人耻笑。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通过表现被放大了的妄想,形象的暗示了希望以先王之 政治理当世之民是多么可笑 返回
阅读选文二,试归纳本节中用了几个寓言故事
问题二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 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 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 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 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 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 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 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 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田者,田 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 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讨论归纳:
表现了一种被放大了的教条主义的愚 蠢,以及一种被放大了的愚昧, 生动的揭示了“不适国事而谋先王”, 是多么荒唐, 形象的暗示了死守古代帝王那渺远的 道术而不知变通是多么的可笑。
阅读选文四,归纳故事,思考内涵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 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 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 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 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 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 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 之父老者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 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厚者为 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