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诸子百家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我国的传统⽂化源远流长,博⼤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政、经济、军事、⽂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和层次。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百家思想中。
⼤致可划分为:“以⼈为本”的管理思想;“正⼈必先正⼰”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的战略管理思想;“天⼈合⼀”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为⽽治、道法⾃然”的管理思想。
诸⼦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标,兵家重决策,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
中国古代诸⼦百家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百家思想中。
⼤致可划分为:“以⼈为本”的管理思想;“天⼈合⼀”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为⽽治、道法⾃然”的管理思想。
“正⼈必先正⼰”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的战略管理思想;⾸先,作为中国⽂化代表的儒家⽂化是⼀个博⼤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为本”、“中庸之道”“修⼰以安⼈”,“仁者爱⼈”,“和为贵”,“君⼦和⽽不同”“舍⽣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由孔⼦创⽴,经孟⼦、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泛、最深⼊⼈⼼的管理思想。
墨⼦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有丰富的阐述。
他把“兼相爱”看作是⼈⼈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是管理者必须奉⾏的治国之法。
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爱与利是联系起来的,仁义与功利是统⼀在⼀起的,这不同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墨⼦把利作为仁义的内容和⽬的,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政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法家韩⾮⼦是我国先秦⼀位伟⼤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成者。
诸子百家及对后世的影响

诸子百家及对后世的影响大家好,今天我想来谈一谈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传统上将百家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共计十二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
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其小邦寡民、桃花源和至德之世的政治理想,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
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韩非、李斯、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其理论对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
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
百家思想通过不断发扬和传承,对后世各国也产生了不同影响。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
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
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兵家重决策,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
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
“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有丰富的阐述。
他把“兼相爱”看作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是管理者必须奉行的治国之法。
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爱与利是联系起来的,仁义与功利是统一在一起的,这不同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墨子把利作为仁义的内容和目的,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法家韩非子是我国先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诸子百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繁荣时期

诸子百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繁荣时期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为复杂和丰富的时期就是诸子百家时期,这一时期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秦朝统一国家前后,历时近300年。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出现了大量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学派,被称为“诸子百家”,其中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等。
这些学派各自拥有自己的理论和体系,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诸子百家的文化繁荣时期:历史背景、思想成果、哲学影响。
一、历史背景诸子百家的文化繁荣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此时的中国处于一个战乱和分裂的时期。
不同的国家和诸侯之间互相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争斗不休,战争不断持续。
同时社会矛盾和阶层分化也显得十分明显,这一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士人阶层和富商企业家阶层。
这种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各学派产生的思想体系都是为了满足社会上人民的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论来解决社会和人民面临的困境。
思想家们的努力和探索不仅提高了文化水平和哲学思维方式,而且在哲学思考和道德观念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二、思想成果诸子百家时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哲学思想流派。
下面我们将分别来看一下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五个主要的思想流派。
儒家: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它提倡“仁爱”“义”等传统道德观念,强调教育和培养人才,注重礼仪和家风,同时也提倡国家制度。
在儒家看来,社会之所以能够稳定,是因为人们对德行的推崇和尊重。
墨家: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它提倡“兼爱”“非攻”等观念。
墨家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而不是互相攻击。
同时,墨子也提出了许多技术和实用的发明,如测量仪器、水利工具等。
道家:道家思想以老子为代表,它认为人们最应该追求的是自然的无为而治,通过发扬天道以达到完美。
道家的思想十分抽象,注重人生的本质和价值,强调内心的美好和自我的完美。
名家:名家思想以公孙龙为代表,它提倡言行一致,虚心好学,取得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同时也注重忠诚和信任。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多年历史的⽂明古国,我国古代传统思想是⼈类智慧的瑰宝,对世界,特别是对东⽅的⽂化产⽣过巨⼤影响。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基本形成于先秦⾄汉代这⼀时期。
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嗲汉代的诸⼦百家思想中,还有⼀些古代经典著作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批像孔⼦、管⼦、荀⼦、墨⼦、⽼⼦、庄⼦、孙⼦、韩⾮⼦、李斯、诸葛亮、李世民、王安⽯、康熙等等⼀⼤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他们也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伟⼤的管理学家。
在他们之中,以孔⼦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最具影响⼒,是中国传统⽂化的主流。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治国、治⽣和治⾝。
治国主要是处理整个社会、国家管理关系的活动,即“治国之道”。
它是治理整个国家、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对⾏政、军事、⽣产、市场等⽅⾯管理的学问;治⽣是在⽣产发展和经济运⾏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它包括农副业、⼿⼯业、运输、建筑⼯程、市场经营等⽅⾯的管理学问;治⾝主要是研究谋略、⽤⼈、选才、激励、修⾝、公关、博弈、奖惩等⽅⾯的学问。
⼀、“天地之性⼈为贵”、以⼈为本的思想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的⼈本哲学思想。
把⼈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和宝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通过实施⼈才战略、⼈性化管理和家庭式⽂化,努⼒发现、培养和发展⼀专多能的复合型⼈才,让企业成为员⼯⽣活与⼯作的希望之“家”。
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标都在于“⼈”,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
企业开始要求员⼯更⼴泛、更积极地投⼊企业运作,并通过员⼯不断的学习和⾃⾝能⼒素质的提⾼,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标。
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简述总结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简述总结中国早期管理思想是指自古代到近代中国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包括了多种不同的观念和方法。
以下是对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简述总结:1. 仁治思想:孔子强调仁爱和人本管理,提出“君子之道,本于仁”,即领导者应以仁爱之心待人,善待员工,与员工建立和谐的管理关系。
2. 德治思想:墨子主张以德行来管理社会,提倡兼爱和无私,他认为领导者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德来感化和教育员工。
3. 法治思想:法家认为管理应以严明的法律和制度为依据,通过明确的规则和条例来管理员工,确保管理的公正和高效。
4. 思想家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提出了一些管理理念和方法。
例如,墨子主张以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来管理组织,以提高管理效率;荀子提出以道德教育和品德考核来管理员工,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5. 儒家思想:儒家强调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领导者应以仁爱和道德的标准来管理员工,建立和谐的管理关系。
儒家还提倡以教育和治学来培养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提高管理效果。
6. 行政思想:行政学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一部分,也对管理思想有所影响。
行政学主张以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程序来管理组织,提出了诸如行政管理等概念和方法,对中国早期的管理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7. 军事思想: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也对管理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军事思想主张以明确的命令、严格的纪律和灵活的指挥来管理军队,提出了很多与组织管理相关的观念和方法,如各军团之间的分工合作等。
总结来看,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多样而丰富,包括了以仁爱、德行、法治、思想家思想、儒家思想、行政思想和军事思想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这些思想对中国早期的管理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世的管理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启示。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管理思想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管理思想先秦时期管理思想先秦时期可追溯到上古传疑时代的夏商周时期我们这里主要讲述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一老子的管理思想1.老子其人老子公元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无所不在所以老子一直在我们身边CCTV百家讲坛《老子》的主讲人姚淦gan铭教授曾经到苏州玄妙观讲学在玄妙观门口碰到三个小孩姚淦铭教授上前去问三个小孩说你们知道老子是谁吗三个孩子回答不一有一个小男孩抢先回答老子不就是我爸爸嘛第二个小孩说老子是不是玄妙观里面那个雕塑第三个小孩回答说《老子》是我爷爷书桌上放的那本书姚教授会心一笑说到你们回答得都很对老子就活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道道无所不在的确如此老子一本《道德经》历经两千五百年为世人所传诵最近几年国学热非常流行著名国学大师翟鸿燊教授讲授的《道德经》在市场上非常火爆2009年5月19日翟鸿燊教授在道教雄关函谷关举行了千人朗诵《道德经》活动翟鸿燊教授站在天人合一的绝高境地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旁征博引纵横古今在妙趣横生之中系统讲解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就是体道悟道和得道的过程那么老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由于缺乏资料历史上关于老子的记载的确很少因此就给老子本人增添许多神秘色彩我们一起看看第一个为什么取名耳传说老子出生时父亲看其耳朵很大于是就取名李耳字号为聃聃耳朵长而大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的心多少都带有些童真但老子的父亲万万没有想到李耳却成为后来的圣人其实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圣字这是简化字如果看繁体的圣字就明显了耳朵大口才好的人才是圣人如果再看甲骨文中的圣字则更是妙趣横生甲骨文中的圣字是这么写的即上面一个大大的耳朵下面一个人即圣第二个李耳为什么又名老子我们都知道孔子姓孔取名孔子孟子姓孟又名孟子荀子姓荀又名荀子而老子姓李为何又名老子呢在《史记正义》里面记载到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据说李母怀胎老子整整八十一年生出来的时候眉毛和胡子都是白的因此老子从而得名用贵州话说就是老者者刚刚说的老子多少都带着一些民间传说的神秘味道那么史学家笔下的圣人老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都知道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了一本书叫《史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共计5265万字然而对于中国的哲学之父智慧之父老子这样的圣人其记载不过450字尔耳原因刚刚说过了缺乏资料司马迁是个治学非常严谨的人不可能去胡编乱造关于老子的记载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一开头的27个字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que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史也这27个字就简单介绍了老子籍贯楚国地址苦县曲仁里姓氏李名字耳字号聃工作单位周朝国家图书馆我们要想一想为什么老子一生只写了五千多个字的《道德经》就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大智慧经典为什么他这有这么大的学问为什么他的思想有这么深刻从他的职业上从他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他在国家图书馆工作博览群书就像毛泽东同志曾经蜗居在北大图书馆这段时间对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多读书有百益而无一害在老子管理图书的若干年周王室日渐衰落于是老子决定离开东周他的这一决定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老子要出走的地方是秦国西域等国家从东周洛阳要去秦国西域就必须通过一道关这道关就是函谷关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当时看守函谷关的关长叫关令尹这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有一天关令尹站在关上突然看到东边飘来一团紫气他马上意识到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将有一个贵人会路过这里紫气东来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现在形容有贵人来到果不其然一会之后关令尹看到一个骑着青牛的老者慢慢向函谷关走来关令尹仔细看了看老子发现他气度非凡之后又进行一番学术上的交流更是让他对老子佩服得五体投地立马成了老子的粉丝恨不得马上叫老子给个签名老子虽有很多学问但却很少成文于是老子摇摇头说他要继续赶路了但此时的关令尹已是老子的粉丝怎能轻易放他走我们现在的明星演唱会那些粉丝团要是拽到歌星的手那可是不会轻易放开的有些甚至不顾保安拦阻冲到台上就为个拥抱所以我们要理解当时老关的心情更何况你不看看关令尹当时是干嘛的海关局局长老子想过关就得求老关才行不过老关也是文人他说了老子你还是给我写点什么吧给我留下些东西我就把签证给你办了谁也没想到由于关令尹这位粉丝的执着这位大哥的执着还不止于此后面直接弃戎从笔硬是把老子给说服了再加上函谷关空气新鲜气候宜人老子就索性在这里闭关论道于是伟大的传世著作《道德经》在函谷关诞生《道德经》原名叫《老子》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道经》下篇是《德经》于是后人又称该书为《道德经》全书共约五千余字老子写完后关令尹一看认为简直就是世间经典智慧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关令尹就对老子说这个官不做了我要和你一起去游学从此老子收了第一个徒弟后来关令尹陪着老子一起去了西域由于历史资料没有记载直到现在老子晚年究竟去了哪里最后死在哪里都是一个历史之谜2.老子的管理思想1老子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道什么是道老子在《道德经》中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道德经所创造确立的道其定义不是社会上公认的常说的道道德经确立使用的词语其定义不是社会上公认的常说的词语换句话说道是说不出来的能说出来的就不是道了同时道德经里面也说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效法大地地效法上天天效法道道效法着整个大自然也就是说整个大自然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着道法自然是老子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2老子管理思想的总体原则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绝对不是讲不做事情无为的意思是让自然按其规律去运动一个典型的例子寓言《拔苗助长》无为的目的是为了无不为市场经济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给计划经济时代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老子认为有和无善和恶都是相对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就告诉我们高层管理者不应该为了张扬美名而去搞管理这样的美名反而会转化为丑名不应该为了张扬善行而去搞管理这样的善行可能会演变为恶行事实上现在很多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形象花老百姓的钱大搞政绩工程有些老板为了谋取高额利润建豆腐渣工程用佛家的观点来讲这些人下辈子都是要去赎罪的我们说求名要求百世名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功要求万代功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一个故事512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我每次讲述给别人听的时候都会觉得异常的感动他就是四川省绵阳市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初中校长他叫叶志平自从担任桑枣中学的校长后就为学校当时新建的实验教学楼开始担心当时的新楼楼梯的栏杆摇摇晃晃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大楼的承重柱子不合标准面对这样一栋华而不实的危楼叶校长下定决心进行维修加固从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对这栋楼进行了改造加固叶校长心里明白除了教学楼修建结实还不行紧急情况下有序的疏散学生也至关重要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紧急疏散演习主要包括防火演练和地震逃生搞防火演练时还能得到师生的支持搞地震逃生演练开始时则有人不理解认为发生地震几率很小没有必要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震发生了当时叶校长并不在学校当他心急火燎地跑回学校时发生的那一幕既是他意料之外同时也是他意料之中的事全校2300多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整齐有序地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学生和怀孕的教师站在最里面其他青年老师站在最外圈整个用时1分36秒而在1分45秒的时候大部分教学楼和实验室在大地震中倒塌叶校长平时所做的那些事其实他不求名不求利也不求功但事实上他的所为将被世人所记住世人将记住他的百世名他的千秋利他的万代功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3老子管理思想重要内容人本管理人尽其才柔性管理①人本管理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我们现代企业经常提倡人本管理要实行人本管理就要多倾听下属的声音对待员工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使员工在公司有一种家的安全感和归属感②人尽其才老子说立天子置三公这话运用到今天意思就是老板要善于挑选员工满意的人信服的人来管理工作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全体员工的斗志提高管理效率③柔性管理我们知道老子是道家学派道家思想中经常提到阴阳之说阴阳与八卦有关八卦与太极有关。
诸子百家思想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流派为例

诸子百家思想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流派为例发布时间:2021-09-13T08:01:14.656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4期作者:王雪莲[导读]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王雪莲肇庆市第二中学 526040摘要: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借鉴儒家、道家、法家及墨家的思想来化解班级管理工作的繁难冗杂,提升班级管理的品位和境界,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管理艺术。
关键字:班级管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作为历史教师兼任初中班主任双重身份的我,在班级管理中紧密联系历史教学内容,结合自身专业所长,从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管理班级的理念和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以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为核心,如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等。
他们的思想主张都曾被历代统治者用之于治国,秦朝嬴政重用法家思想强化国家一统的局面,西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思想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初中班级管理虽然无法与治理国家相提并论,但这几派的思想对于初中班级管理也是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以儒家思想文化强调班级学生品德自建儒家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包括热爱人,同情人、关心人等人道主义精神。
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和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之心和集体主义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提出了要尊重他人。
初中是中小学教育的中间环节,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育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主要特征表现出动荡性,开学初,班级学生出现了种种小问题。
诸如学生之间因为一句脏话闹矛盾、哭鼻子;水壶被人不小心踢倒了而骂人;同桌之间划定了一条三八线,谁越线就用笔头戳谁;前排同学的手搭在了自己桌上而向班主任告状等等。
身为班主任,在刚开学前几周经常收到同学的投诉及安抚哭鼻子的男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诸子百家通过对诸子百家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思想争辉夺目,各流派智慧的奇葩大放异彩。
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的思想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
站在管理的角度,我们亦可以欣赏到传统思想所绽放的灼灼光华。
诸子百家在中国思想史上流传千古,众多的思想大家胸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构建出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在几千年之前便站到了管理思想与领导艺术的高峰。
诸子百家之中,对华夏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儒、道、法三大家。
此外,墨家,释家、兵家等亦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从管理思想的角度出发,我将对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核心思想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人性化的管理(一)儒家管理思想核心儒家思想亦称孔孟之道,以圣人孔子和有亚圣之称的孟子为代表。
以"仁义"为核心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
儒家的"仁义"思想是中国管理史上人性管理的发源地,儒家在中国管理史上首创了人性化管理。
儒家的人性化管理思想可以简要概括为通过“礼治”、“德治”和“人治”构建和谐社会。
在管理方式上,儒家主张"以和为贵",通过“礼”与“德”两种手段,实现人性化管理。
儒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数千年来一直被奉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儒家以“亲亲”、“尊尊”为立法原则,在各正其位的基础上主张“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在社会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华夏历史上长期被国家统治者奉为正统。
《论语》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之用,和为贵。
治国以礼,而礼之功用和礼之运用,是以和为贵”。
由此也可见,儒家治国和管理思想的核心在于“以和为贵”,其管理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在一个“和”字。
这也恰恰印证了我们当今疾呼人性化管理的初衷所在——在天时地利之外求得人和。
(二)儒家人性化管理思想体系儒家以治国为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人性化管理思想体系。
1、“仁”是管理思想的核心“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指爱人,他集中反映了孔子本人的哲学观点。
从“有教无类”到“德治”,从“亲亲”推及到博爱,莫不体现了孔子博施济众的仁爱思想。
儒家以“仁”为管理思想的核心,站在较高的管理层次上突出了管理对人的关爱,强调了人本理念。
2、“五伦”是管理规范儒家将五伦思想作为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依据天尊地卑、阳主阴从的理念明确了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朋友之间、与外人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处理彼此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从而形成相对较为完整的处理不同主体之间关系的管理规范,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伦理。
从此处也可以看出,西方管理学重视制度,强调硬性化的管理,而儒家比较重视伦理,善于运用软约束。
3、“五常”是行为准则儒家提出“五常”之道作为君子的行为标准。
从儒家的观点出发,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应当符合“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谨守“忠恕”之理。
在开展管理工作或者与人沟通时,爱人当为尊重他人,是彼此交往的基本前提,有仁心讲义气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有礼有节是取得良好交往效果的催化剂,忠信是人际关系不断稳固发展的基本保障,恕道是化解人际交互危机的重要法宝。
4、理解与信任是协作之道孔子以“恕”道为核心。
向我们阐述了如何确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协作关系。
在孔子看来,遵从“恕”道,一方面体谅尊重他人,站在对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另一方面当有容人之雅量,能合理宽恕他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各正其位是管理的基本前提儒家将正名郑伟、明晰权责作为管理的基本条件。
孔子在如何治理好国家的根本问题上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在儒家看来,治理好一个国家,首要条件是君臣各正其位、各尽其道。
事在人为,儒家思想抓住了“人”这个根本的因素,在管理体系构建方面没有将具体事务的操作规程作为研究重点,而将事务的执行主体“人”作为管理的重点研究对象。
二、道家的管理艺术——无为而治(一)道家管理思想核心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在于循道、无为。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视“道”字为宇宙万物的根本,倡导由“无为”——循道、效法自然而至“无不为”的境界。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最大的“仁”莫过于“无为”。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在老子看来,政令繁多并不是好的管理,最好的统治者不会无端干扰民生,而是让人们自由生息。
(二)道家的管理艺术1、无为而至无不为道家管理思想传承了太极的思想理念,“无为”实际上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无为”当有为,唯有有为,方能至无为之境界;第二,“无为”当无为,人应该效法自然,不可逆天行道,不可多为。
这与孔子的天命论—“尽人事以听天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而,道家的“无为’并非毫无作为。
依循道家管理思想的理念,“无为”本意在于不要超越自然规律的人为因素。
老子在《道德经》中向我们阐述了治国的几种不同的境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很显然,在老子看来,最高的治国境界就是“无为而治”。
老子并非主张万事不做,而是告诫我们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同时,老子也以物极必反的道理向我们阐述了不可多为的思想主张——“弓满则折,月盈则亏”。
2、柔弱胜刚强道家管理思想的另一个特色在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道家对为人处事的阐述与打太极颇为相似。
与“无为”思想一样,老子贵“柔”处“弱”的思想实际上也具有两层含义:第一,人应当守“柔”巨“弱”;第二,守“柔”“巨“弱”的前提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充实、发展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坚“、“强”是“柔”、“弱”的基本前提,守“柔”巨“弱”的思想为管理者开创了一个“无忧”的,能得以长久成长的生存发展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往往具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
3、深藏的管理品质道家“无为”、“贵柔”的管理艺术,隐含了“深藏”的品质。
“无为”不等于无能,管理者之所以能纳器于身、深藏不露,原因在于此时无为胜有为。
不争不等于不力,管理者之所以韬光养晦、与世无争,因为他已经有足够的实力来掌控整个局面,而不需要为名利而头破血流。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唯有真正的有为者才能做到真正的无为,而只有真正有实力的人才有可能很好的贵柔处事。
从太极的思想来看,有为是无为的基本前提,实力是守“柔”巨“弱”的根本保证,而“深藏”则是有为化无为的手段,也是恃“坚”、“强”而处“柔”、“弱”的法宝。
(三)道家的管理规律——物极必反,祸福相依阴阳相存,物极必反是《易经》太极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道家传承了《易经》阴阳相长相消、相互转化的思想理念,提炼出祸福相依、物极必反的思想。
道家融合了《易经》的智慧,将物极必反、祸福相依的道理管窜于思想体系。
借用“阴阳共存、相互转化”的思想理念,以“物极必反、祸福相依”的形式阐述了生活当中事物的基本发展规律。
对管理者而言,“物极必反”对工作中“度”的衡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祸福相依”对全面看待、分析问题提出了较高的标准。
历史上,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循道思想对统治阶级治理天下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管理效能也得到了历史的验证。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践行老子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之道,使刚刚从秦朝苛政之中解脱的民众得以休养生息,从而造就了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
三、墨家的管理思想——兼相爱,交相利(一)墨家的核心思想墨家的核心思想可以简要概括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兼爱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完全的博爱,推己及人;非攻反对战争;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尚同,上下一心,兴利除弊;天志,掌握自然规律;明鬼,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杨善除恶,借鬼神以警示后人;非命主张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非乐力求摆脱等级格局下的礼乐束缚;节用在于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葬主张丧葬从简,不把社会财富和精力浪费在死人身上。
(二)墨家的管理思想体系1、墨家的“组织愿景”墨家的“组织愿景”表现在“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家以此为教育目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尤中艰苦实践,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
2、墨家的行政管理思想墨家的行政管理思想突出特点表现为集权控制。
所有的墨者都接受巨子领导。
墨家纪律严明,巨子拥有很高的权力,可依墨家之法处置犯了过错的墨徒。
按照墨家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墨家的集权控制基于“尚同”的行政管理思想。
“尚同”作为墨家核心管理思想之一,要求墨徒绝对服从巨子的领导,不但在行动上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而且要求无条件地绝对服从——“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在思想上不许有任何怀疑。
墨家要求每一级都应该符合“尚同”的要求万民“尚同乎乡长”,乡长“尚同乎国君”,国君则“尚同乎天子”,天子则“总天下之义尚同于天”。
“尚贤”是墨家人事管理的核心。
墨子认为,选贤任能是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所在,“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在人才任用方面,墨家提出依据人才德、人才结构的不同,”以德就列,以官服事”,量才使用,按照个人的品德素养高低和能力大小加以委任。
“可使治国者,使治国。
可使长官者,使长官。
可使治邑者,使治邑。
”从人才任用的角度建立了刺激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墨家思想在中国民间社会底层广为流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不逊于儒家,道家。
在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机会都可以看到墨家思想的影迹,如勤劳简朴、艰苦奋斗、相互关心等,甚至对于鬼神的态度都跟墨家如出一辙。
四、法家的管理思想——性恶论(一)法家管理思想核心法家是制度化管理的典型代表,法家在先秦诸子中以重视纪律、主张“法治”而闻名。
在国家管理过程中,法家通过严刑峻法来治理天下,以严明的法纪调节社会秩序,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法家思想的核心在于以法治国。
(二)法家管理思想体系1、性恶论“人性恶”是法家人性论的基本观点。
法家列举了大量的史实和案例,从人性自私、追名逐利、趋利远害等方面阐明了其性恶论的人性观点。
比如在《韩非子》中有说道:“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2、法家的管理理念在国家管理上,法家特别重视控制,主张法治。
法家认为,要使国家治理取得成就,就应当遵守几个重要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