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及答案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及答案

各位同学,这份资料结合了老师在2班划的重点和我们班划的重点(因为我们2个班的重点稍微有点不同),是我们2个班的新旧学委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课本上整理的答案,所以,难免会出现错误,请大家谅解,谢谢!第一章1、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语言、表情和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将要调查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问题,让调查对象回答,以此来搜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3、科学心理学是那年诞生的,创始人是谁?1879年诞生,创始人是冯特4、什么是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一种,是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

2、一切心理现象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3、反射的种类有哪些?反射按照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放射。

非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如眨眼、吸吮,膝眺等都是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4、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哪些?①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②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5、安慰剂效应(参考《心理学与生活》)又名伪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安慰剂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的,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

第三章1、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基本特征。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健康心理学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心理-生理中介机制:一 .条件反射机制: 1.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2.皮层- 内脏相关条件反射通道二.心理动力机制: 1.心理动力学理论: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格结构的冲突理论2.性与自我冲突的通道3.焦虑通道三.心理生理中介机制: 1.心理生理学理论 2.植物神经系统通道 3.内分泌神经-体液通道 4.神经免疫通道归因维度:一 . 内外因维度二.可控性维度三.稳定性维度知信行模式: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模式之一,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过程,用 F 式表示。

F 式:知识-信念-行为卡特尔特质说:独特特质:是单个个体具有的特征共同特质:是群体所有成员共有的特质表面特质:是能够直接从外部行为中观察到的特质,是直接与环境接触的特质,比较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性。

根源特质:是隐蔽在表面特质深处并制约着表面特质的特质,它是内在的因素,是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自我意识维度:一 .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感觉自我观察(分析,评价)二. 自我体验:自尊心自信心三. 自我调节控制:对自己行为,活动,焦虑的调控,包括自我检查,监督,控制不合理信念特征:一 .绝对化要求二.过分概括化三.糟糕至极心身疾病:精神紧张能引起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生理性的,称为心理生理反应。

当这些心理生理变化发生于某些具有易患倾向的个体身上时,这些变化可持续发展,形成病理性改变,故称为心身疾病。

相关因素: 1.生活事件 2.精神应激和情绪反应 3.个体易感性 4.行为模式常见几种心身疾病: 1.睡眠障碍 2.性功能 3.支气管哮喘 4.消化性溃疡情绪的成分:一.主观体验,是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是心理活动中的独特知觉或意识。

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的1. ___b____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究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A. 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测验法2.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本来面目,遵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人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进行真实的表述和研究。

这是心理学的____a___研究原则。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3.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需要不断地观察着、思考着、想象着和铭记着周围事物。

这些心理活动属于____d___。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状态D.认识过程4. 注意、灵感、心境及信心、决心、犹豫不决等,属于___c____心理活动。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状态D.认识过程5.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统称为_b______。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C.心理状态D.认识过程6. ______a_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7. ___a____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状态D.认识过程8. 心理过程包括__d_____。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 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 .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9.心理现象分为____a___。

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 .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 .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10.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___a____ 。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11.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d___。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能力、气质、性格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12.冯特____b___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本章重点如下:(一)基本概念:感应性、心理、心理状态、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

(二)思考题: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

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基本概念:神经元、突触、本能、反射、反射弧、反馈、兴奋过程、抑制过程、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二)思考题: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

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考过)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

第三章需要与动机(一)基本概念:需要、动机、内驱力、成就动机、好奇心、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二)思考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对这一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预、引导、讲授、练、归纳、复。

心理学在其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研究发展。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相对持久性变化。

2、研究的基本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基本过程)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1-44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创造等过程。

其中,感知是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注意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记忆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用的过程,创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过程。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基本过程。

3、研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的影响因素)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5-50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研究者的个体差异、研究环境、研究任务和研究策略等。

个体差异包括认知差异、情感差异和动机差异等,研究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研究任务包括任务难度和任务类型等,研究策略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等。

4、研究的评价方法有哪些?(研究的评价方法)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1-53研究的评价方法包括测验、观察和自我评价等。

测验是通过考试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是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行为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进行评价的方法。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相互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5、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理论的应用)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4-56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例如,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教师可以合理安排研究任务,避免研究负荷过大;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因此,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健康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1健康心理学含义:健康心理学也称卫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于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所发挥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他阐述人的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这里的行为既包括人的外显行为(可观察到的行为),还包括思想、态度、认识和观念等内隐行为。

2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关注的是有关健康的所有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健康心理学还关注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健心对寻找病因和诊断与健康、疾病以及相关功能失调的联系产生兴趣;健心十分强调健康的促进和维护,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关注的持续性以及医疗保健费用等问题,并在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制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9我国古代健心思想:①两个来源:一是古代哲学家的论述,如老子孔子庄子思想;二是历代医学思想家的著作,如《易经》的八卦、对立统一,《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

②四方面内容:修心养性—首位,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于健康长寿,应在品德休养中求取养生延年;清静养神—使心理保持平衡,情绪保持稳定的一种心理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对欲望(感官欲望和物质利益)保持节制知足常乐,而非以为压抑;调节情志—调节七情,使人体恢复五行相生,阴平阳秘的和建状态。

③治疗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

对疾病的观点:“内伤七情”“外感六淫”。

1健康:1989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2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习惯(饮食、风俗、不良嗜好、交通事故、体育锻炼、情绪、精神紧张等)、卫生医疗服务(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遗传(影响较小,一旦出现则不可逆)。

3健康行为:广义:积极和消极的健康行为。

①积极:有利于良好的健康状态有关的行为,指人们从事的任何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活动,不管他们感觉到的健康状况怎样和这种行为是否达到了目标。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学科。

2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3 教育机智(新加)——是教师胜任力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4 学生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从事自己的过程。

人类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5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6 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存在三种状态:一初始状态,二中间状态,三目标状态。

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7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8 健康——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有道德健康。

只有这四个方面都健全的人,才算完全健康。

9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10发现学习: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不直接呈现,而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或发现而获得。

11接受学习: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以结论的方式直接呈现,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23、“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是指…………………………………………( A )
A、情调 B、心境 C、美感 D、 激情
24、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 A )
A、兴趣 B、权力动机 C、 交往动机 D、成就动机
5、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是…………………………………( D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个案研究法
6、当你中途离开电影院时,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慢慢地才能看清,这时人的感觉的( C )
A.对比 B.明适应 C.暗适应 D.疲劳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 恒常性
50、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叫……………………………………………………( C )
A、物质兴趣 B、精神兴趣 C 、直接兴趣 D、间接兴趣
51、学生对数学定理或公式的记忆主要属于……………………………………………( B )
7、下列哪一项不是需要的特征………………………………………………………( A )
A、集中性 B、对象性 C、动力性 D、社会性
8、甜甜的话语,轻快的音乐,体现的是感觉现象的…………………………………( B )
A、对比 B、联觉 C、适应 D、后像
9、天空有大片云彩飘动时,有时人们觉知月亮在云中穿行,好象云彩没动似的,这是…( C )
A、真动知觉 B、似动现象 C、诱导运动 D、自主运动
10、欢乐嫌时短,寂寞夜更长,这现象属于……………………………………………( C )
A、运动错觉 B、图形错觉 C、时间错觉 D、空间错觉
25、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叫…………………………………………………(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考试重点1.1、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研究心理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2、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 、 和 三个方面。

1.3、1.4、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首先, 。

其次, 。

最后, 。

1.5、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脑的机能,并不等于说脑能自发的产生心理。

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1.6、心理的环境基础✧ :气候、噪音、污染和灾害等。

✧ :造成从众心理。

1.7、 ( )是行为主义观点的创始人之一。

1.8、 ( )提出的精神分析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唯一在临床上应用的。

1.9、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 。

1.10、【单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1.11、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3.1、【了解】观察法: 。

3.2、【了解】调查法: 。

3.3、【了解】测验法: 。

心理现象——注意、心境、激情、犹豫、灵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 ——性格、气质、能力3.4、【掌握】实验法:。

a)【能够区分】应激状态:。

b)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c)【单选】注意具有如下三项功能:①。

②。

③。

d)【简答】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i.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1.。

2.。

3.。

4.。

ii.主观状态包括:1.。

2.。

e)【简答】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i.。

ii.。

iii.。

iv.。

f)随意注意可以发展为随意后注意。

g)注意的特征i.。

ii.。

iii.【区分】。

iv.。

h)【论述题】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与调节学习的过程?i.。

ii.。

a)。

b)。

c)。

iii.。

4.1、【区分感觉与知觉】感觉是;知觉是。

4.2、【选择】感觉的种类:。

4.3、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阀限成关系。

4.4、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4.5、“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就是。

4.6、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吃完苦药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水变甜了)4.7、叫做联觉。

(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一件红色的羽绒服给人的感觉,要比一件白色或蓝色的羽绒服温暖)4.8、【判断】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4.9、空间知觉:。

4.10、时间知觉:。

4.11、运动知觉:。

4.12、知觉的选择性:。

4.13、知觉的理解性:。

4.14、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在主观轮廓效应中得到了充分体现)4.15、知觉的恒常性:。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②③4.16、【补充】影响知觉的因素:①②③5.1、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5.2、根据记忆内容分类(一)。

(二)。

(三)。

(四)。

5.3、根据记忆信息加工处理方式分类(一)。

(二)。

5.4、根据记忆内容的时间指向分类(一)。

(二)。

5.5、根据记忆内容的真实性分类(一)。

(二)。

5.6、信息加工理论观点把记忆看成是、和过程。

5.7、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和。

5.8、短时记忆是以听觉为主的编码方式。

它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存储时间是它区别于长时记忆的重要特征。

其基本特点是:记忆中的内容很快会变弱并消失,特别是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般只能保持15~3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

5.9、【判断】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

5.10、长时记忆特点是:①。

②。

③。

5.11、保持在质的方面的变化特征一般为:。

另一方面,。

5.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因素制约的规律:。

5.13、又被称做“舌尖状态”。

5.14、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

;反之,。

5.15、有些信息在需要时提取不出来,并不是因为消失了,而是在人脑的潜记忆层中潜藏起来了。

(一)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二)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

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三)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例如:医生听到病人的简单自述,迅速做出疾病的诊断;公安人员根据作案的现场情况,迅速对案情做出判断。

(四)分析思维是经过后,对问题解决做出明确结论的思维。

例如:学生解几何题的多步推理和论证;医生面对疑难病症的多种检查、会诊分析等的思维。

(五)按思维过程的目标指向可划分为和。

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六)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七)【简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八)(九)【简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十)【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①②③④⑤⑥,其中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有两种:①②(十一)创造性思维思维结果具有、和。

(十二)侧向思维又叫旁通思维,。

(十三)灵感产生的方式各种各样,主要有、和。

(十四)想象是。

(十五)想象的特征:①②③(十六)创造性想象是。

(十七)【简答】想象的作用(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十八)想象的组合形式7.1、7.2、7.3、7.4、7.5、a)【单选】情绪是由独特的、和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b)情感两极性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i.。

ii.。

iii.。

iv.。

v.。

c)【简答】情绪与认知过程的关系i.1.。

2.。

3.。

ii.情绪对认识的影响1.。

2.。

d)根据情绪状态的轻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和。

i.:。

ii.:。

iii.:。

e)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

表情包括、和。

面部表情的和。

f)鉴于有机体在情绪状态下出现许多生理反应,因而有可能运用各种生理记录仪器把这些变化记录下来,作为情绪活动的客观指标之一。

例如:心率、血压、血糖、呼吸、脉搏容积、皮肤电阻、肌肉紧张度,以及脑电变化、脑神经化学物质变化等,均可被测量。

g)意志是。

h)意志的自觉性是。

i)意志的果断性是。

j)意志的坚忍性是。

k)意志的自制力是。

l)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i.1.。

2.。

ii.1.。

a)。

b)。

c)。

2.。

m)【单选】意志行动的实现过程是意志心理过程的完整展现,这一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①②。

n)双趋冲突:。

o)双避冲突:。

8.1、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8.2、需要的种类:①②8.3、需要的理论(一)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2.需要3.需要4.需要5.需要6.需要7.需要(二)的需要理论(三)的需要理论(四)的需要理论8.4、动机是。

8.5、动机的作用(一)功能(二)功能(三)功能8.6、生理性动机:。

8.7、社会性动机:。

8.8、阿特金森认为,。

8.9、内在动机:。

8.10、外来动机:。

8.11、情境性动机:。

8.12、特质性动机:。

(一)气质是。

(二)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具有的特性,并且。

(三)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和。

(四)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五)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六)高级活动神经类型、气质类型及其行为特征(七)性格:。

(八)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九)性格的态度特征(一)。

(二)。

(三)。

(十)性格的认知特征(一)。

(二)。

(三)。

(四)。

这四个方面的性格特征中,最为重要。

(十一)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E.Fromm)是的主要代表。

(十二)——。

(十三)的创始人之一,1937年首次提出。

(十四)奥尔波特对特质进行了分类。

他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一)。

(二)。

1.。

2.。

3.。

(十五)。

(十六)16种根源特质“三因素模型”:①②③(十八)“五因素模型”:①②③④⑤(十九)【论述】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1.。

2.。

3.。

4.。

5.。

(二)1.。

2.。

3.。

(三)。

(四)。

8.1、性格的测量(一)自陈量表式测验(二)投射测验8.2、心理健康的标准9.1、能力是。

9.2、【能力与知识】(一)二者的区别在于:①②③(二)二者的联系表现在:①②。

9.3、能力的种类(一)按照能力的活动种类来划分——。

1.:是指。

2.:又称专门能力,是。

(二)按照创造性程度的多少划分——1.:又称再造能力,是指。

2.:是指。

3.和是相互联系的,再造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任何创造活动都不可能凭空产生。

(三)按照发展趋势的特点来划分——1.:是指。

2.: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包括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及获得知识的能力。

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发展,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四)【了解】按照能力的功能和对象来划分——认识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和元认知能力。

9.4、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A.Binet)和他的同事西蒙(T.Simon)发表第一个心理取向的智力测验——。

9.5、—西蒙量表,即。

其最大特点是引入智力商数的概念。

智商的计算公式如下:IQ=(MA/CA)×100。

9.6、韦克斯勒—贝勒智力量表:放弃比率智商,采用离差智商。

9.7、能力的个体差异。

1.。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